【核 电】国核设备首次实现环吊梁核级产品自动焊应用(2024-05-24)
【摘要】 5月24日,国核设备讯,近日,国核设备使用自主研发的全场景可移动式焊接机器人自动焊配套工艺正式在三门核电4号机组环吊梁产品制造中投产应用,实现了该产品90%以上整体焊缝的自动化焊接,一次性焊接合格率达到100%,标志着该公司自动焊技术首次在核电站核级产品中成功应用,同时也填补了环吊梁自动焊设备及工艺的空白。环吊梁是AP及CAP系列三代核电的重要核级设备,是核电站关键设备起重吊装的关键路径,其为箱形框架结构,安装在钢制安全壳筒体内部,用于支撑核电站的环吊,服役过程需长期经受巨大动载荷和静载荷,因此对焊缝质量要求极高。此次通过开发适用于离散型核电装备产品的移动机器人,实现了一键启动,焊缝平、横、立等位置多层多道全场景焊接。同时,该机器人可实现在工位间灵活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并与人工进行协作。
【关键词】国核设备,环吊梁,核级产品
【核 电】中核电机“6KV接触器柜培训装置”项目完成总装验收并成功运行(2024-05-24)
【摘要】 5月24日,中核电机讯,5月20日,中核电机“江苏核电2023年技能培训实验室6KV接触器柜培训装置”项目完成总装验收并成功运行,,标志着中核电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研发、生产,成功迈入核电市场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江苏核电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承担着核领域教培的重任,正在组建全国核电领域内最完备的技能培训教室,6KV接触器柜培训装置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教学设施。随着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技能培训教室已顺利落成,可实现对现运行的六台机组的全模拟,将在核领域教学科研、应急预演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效助力国家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核电机,6KV接触器柜,培训装置
【核 电】海水二次循环冷却,火电行业冷却塔首次应用在核电领域(2024-05-16)
【摘要】 5月16日,中国核电网讯,5月10日,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2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成,该项目一期工程进入了双机组建设新阶段。廉江核电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每台机组配置1台逆流式自然通风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冷却塔高218.7米、零米直径约175米,单塔淋水面积20000平方米,是世界首个核电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因此被誉为“世界核电第一塔”。此前,冷却塔在国内多用于火电行业,在核电领域应用尚属首次。廉江核电项目采用的“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取水量仅为传统直流循环方案的四十分之一,降低了排水温度,对海洋环境更为友好。
【关键词】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核电应用,廉江核电
【核 电】国内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完成全部鉴定试验(2024-05-10)
【摘要】 5月10日,中核集团讯,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用于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核电厂安全等级最高、重要性最大的阀门之一,也是核级阀门行业公认的国产化难度最大的设备。国内在役及在建的所有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此前大多依赖进口,极大限制了我国核电的高质量发展。5月8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完成全部鉴定试验,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该核电阀门关键技术,打破垄断,具备向核电机组自主供货的能力,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对提升我国核电项目自主性,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
【核 电】我国实现碳-14生产全面国产化(2024-04-23)
【摘要】 4月23日,中核集团讯,4月20日,碳-14靶件从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中国也从此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利用商用重水堆辐照生产碳-14是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的首个医用同位素项目。碳-14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主要应用包括幽门螺杆菌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β射线环境监测系统等。此前,我国碳-14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得不到保障,供应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下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碳-14,全面,国产
【核 电】我国正式具备万居里级镥-177等核素生产供应能力(2024-04-23)
【摘要】 4月23日,中核集团讯,4月22日,中核集团中国同辐所属单位中核高通宣布:国内首条年产万居里级无载体镥-177生产线、年产能千条级锗镓[68Ge-68Ga]发生器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正式具备万居里级镥-177、镓-68等两款医用核素的生产供应能力,真正实现国产化大规模商业化供应,有效缓解国内两款核素供应不足、依赖进口的问题。中核高通镥-177、镓-68两款产品在产线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指标、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等方面均符合EMA(欧洲药品管理局)标准要求,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水平,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后续中核高通将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医用核素产业链大循环。
【关键词】万居里级,镥-177,核素供应
【核 电】高密度碳化硼芯块首台套产品供货的突破性跨步(2024-04-15)
【摘要】 4月15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碳化硼是一种高强度、高硬度、化学稳定性优异的陶瓷材料,由于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俗称“黑钻石”。碳化硼对反应堆核裂变产生的中子有强吸收能力,吸收中子后没有强的二次辐射,是反应堆常用的控制组件材料和屏蔽组件材料。近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密度碳化硼芯块批量化生产项目顺利完成交付,4.4吨产品将用于在建核电机组。这是核动力院乃至集团首次开展高密度碳化硼芯块生产供货,其生产制备技术为完全自主创新,其生产效率远超业界同行。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次创新探索中,核动力院高密度碳化硼芯块全产业链自主供货模式基本成型。未来短期内,从原料制备、技术开发,到批量生产、长期供货将“一条龙”打通,全面实现高质量、低成本、批量化、可持续的生产供应。
【关键词】高密度,碳化硼芯块,首台套
【核 电】核电行业首个智能隔离锁系统上线投运(2024-04-03)
【摘要】 4月3日,江苏核电讯,2024年3月30日,田湾核电二期智能隔离锁系统首次上线投运,标志着隔离系统迎来了智能时代新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工业安全管理方式,用技术为核电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系统可以支持PC端、移动端、控制柜主机多端协同访问,涵盖钥匙认证授权、锁具状态管理、设备入库/领还/报废/丢失、隔离共享、紧急开锁、操作日志、数据驾驶舱等功能,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适配在线和离线多场景使用,实现了对设备状态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
【关键词】核电行业,智能隔离锁系统,投运
【核 电】西物院在聚变堆杂质输运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2024-04-03)
【摘要】 4月3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讯,近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许少康和合作者在聚变堆杂质输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大规模动理学数值模拟和理论解析,他们首次发现聚变堆杂质重离子平行漂移频率反转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湍流输运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许少康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处理动理学过程的新方法,发现在强磁剪切或高安全因子条件下,电势扰动幅度沿磁力线方向变化很大,电势扰动幅度的二阶导数会对杂质的平行漂移频率产生贡献,导致杂质重离子平行漂移频率在相空间反转,使得平行磁力线方向速度相反的杂质离子具有相同的平行漂移频率。而在以往研究中,受傅里叶变换方法的影响,学术界通常使用平行波数来处理平行磁场方向的动理学过程,据此广泛认为正负平行速度的粒子具有相反的平行漂移频率。此次新发现改变了学术界传统认知。
【关键词】西物院,聚变堆,杂质输运
【核 电】韩国原子能研究所完成高密度研究堆燃料辐照测试(2024-03-26)
【摘要】 3月26日,世界核新闻网讯,韩国原子能研究所(KAERI)成功进行的高密度硅化铀燃料辐照试验和积极检查,标志着高性能研究堆高浓铀向低浓铀转化的潜力,旨在支持商业化后的国际核不扩散努力。对于高性能研究堆燃料,KAERI 采用雾化方法开发了硅化铀(U3Si2)球形颗粒粉末,并将其用于开发各种研究堆燃料。KAERI与比利时核能公司合作,参与了高密度雾化LEU U3Si2 MTR燃料资格认证活动,即“KAERI高密度雾化硅化物燃料资格辐照项目(KIMQI)高密度雾化硅化物燃料燃料资格认证项目”研究中心(SCK-CEN)。该技术一旦实现商业化,将能够在高性能研究堆中用低浓铀替代高浓铀,为国际核不扩散努力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硅化铀
【核 电】西核设备首个完全自主设计的系统集成项目新堆型废液除气装置详细...(2024-03-13)
【摘要】 3月13日,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讯,3月11日,西核设备首个完全自主设计的系统集成项目新堆型废液除气装置详细设计顺利通过中广核研究院专家组评审,标志着公司在系统集成领域迈出了关键坚实的一步。专家评审组对新堆型废液除气装置项目的系统三维建模、物项采购技术规格书及工艺、设备、管道、钢结构、控制系统等设计图纸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并对设计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与评估。经过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详细设计专业严谨,关键信息完整详实,细节处理科学到位,完全满足项目技术规格书的各项要求,具备指导除气装置建造要求,充分展现了公司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一致同意项目详细设计通过评审。
【关键词】西核设备,新堆型,废液除气
【核 电】XGT55000-800S超大型自行走式核电重塔即将整装调试(2024-03-13)
【摘要】 3月13日,央广网讯,一直以来,在核电建设过程中,穹顶等大型结构件采用传统履带吊进行吊装施工,面临作业场地占用大、群塔作业干涉严重、作业效率低、行走移位对地面破坏大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批量化核电建设效率,突破模块化施工瓶颈,深化推进核电工程模块化建造,徐工与中核集团强强联合,研发核电重塔。XGT55000-800S超大型自行走式核电重塔目前正在徐工智能制造基地生产中,即将整装调试,也将创造崭新的全球最大塔机纪录。XGT55000-800S可全面承担华龙一号等核电机型穹顶、模块等主要大型构件的吊装任务,对提高核电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超大型,自行走,核电重塔
【核 电】我国核能领域首个大模型智能审查系统成功应用(2024-03-01)
【摘要】 3月1日,上海核工院讯,近日,上海核工院自主研发的我国核能领域首个大模型智能审查系统上线,标志着核能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我国核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审查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参数规模超过130亿,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能理解核电设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在多专业、多学科的智能审查库构建基础上,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设计文件中的潜在错误和瑕疵,同时还能有效解决设计文件审查过程中高度依赖资深工程师经验、设计文件复杂、安全要求高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审核模式,智能审查系统审核速度可提高约百倍,单项目可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
【关键词】大模型,智能审查,核能
【核 电】中国公司开发微型原子能电池(2024-02-23)
【摘要】 2月23日,世界核新闻讯,北京贝塔沃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表示开发出一种微型原子能电池,可以稳定自主发电50年,无需充电或维护。据称,该电池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将投入量产投放市场。原子能电池——也称为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并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将其转换为电能。成立于2021年4月的Betavolt表示,其电池“结合镍63核同位素衰变技术和中国首个金刚石半导体(第四代半导体)模块,成功实现了原子能电池的小型化”。该公司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单晶金刚石半导体,厚度仅为10微米,在两个金刚石半导体转换器之间放置了2微米厚的镍63片。放射源的衰变能转化为电流,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位。Betavolt表示,其核电池是模块化的,可以由数十个或数百个独立的单元模块组成,可以串联和并联使用,因此可以制造不同尺寸和容量的电池产品。
【关键词】微型,原子能电池,中国
【核 电】我国3个新核素合成研究再添硕果——锇-160、钨-156和锕-203(2024-02-20)
【摘要】 2月20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讯,合成和研究新核素,不仅对认识物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理解天体环境的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 新核素锇-160、钨-156研究成果于2月15日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 该研究首次明确给出了中子数为82的中子壳在缺中子核素一侧的演化情况,同时使我国的新核素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核区。
【关键词】新核素,合成,研究
【核 电】中核控制反应堆探测器在国内率先实现自主堆型全覆盖(2024-02-04)
【摘要】 2月4日,中核控制讯,近日,中核控制获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取得了民用核安全水位探测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标志着中核控制率先成为国内唯一能够为自主堆型提供完整堆芯测量和堆外核测解决方案的专业化公司。中核控制探测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核电探测器领域的空白,解决了高灵敏自给能中子探测技术、热导式水位测量技术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设备自主化,可规模化应用于华龙一号、CAP系列、高温气冷堆、钍基熔盐堆等堆型,为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我国反应堆探测器领域跨时代的“尖兵”。
【关键词】中核控制,反应堆探测器,全覆盖
【核 电】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在四川开工建设(2024-02-02)
【摘要】 2月2日,中国能源报讯,1月30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在四川开工建设。医用同位素堆建设周期为42个月,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是中核集团打造中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新国家名片。该堆建成后初期解决部分国内紧缺同位素及药物需求,中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长期达到国际领先,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的难题,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减少疾患痛苦,造福人民群众,将国内医用同位素药品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用得上、用得起。
【关键词】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
【核 电】巴西研究人员研制出第一个可以使用200年的核电池(2024-01-22)
【摘要】 1月22日,中国核电网讯,巴西能源与核研究所(IPEN-CNEN)开发出第一个国家核电池,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项创新利用镅241(一种可分解同位素),有望为设备提供能源长达200多年,而无需额外充电。这一技术进步是通过热电核电池(也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的诞生而实现的。该装置的发电不涉及核裂变,而是利用镅自然衰变产生的热量。使用热电颗粒将热量转化为电能,目前可产生20毫伏的输出电压。
【关键词】巴西,核,电池
【核 电】美国研究人员创建首个核反应堆数字孪生(2024-01-17)
【摘要】 1月17日,世界核新闻讯,美国爱达荷州核工程研究人员近期创建了爱达荷州立大学(ISU)AGN-201研究堆的数字孪生。AGN-201数字孪生是该资产的虚拟模型,被认为是第一个,它从反应堆接收实时数据,然后使用机器学习来预测其性能。未来,这种数字孪生可以让用户通过监控数据在混合现实中与现实世界的反应堆进行交互,从而可以远程控制反应堆。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数字工程经理Christopher Ritter表示,核反应堆数字孪生的好处是巨大的,数字孪生提供了对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营的全面了解,加强了核安全和防扩散工作。
【关键词】核反应堆,首个,数字孪生
【核 电】国核运行燃料组件池边检查自主化技术实现首次应用(2024-01-10)
【摘要】 1月10日,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讯,国核运行运用自主研发的检查技术和装置近日完成了海阳核电站国产化锆包壳燃料组件第一阶段池边检查。燃料组件作为核电站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核电站第一道安全屏障,其可靠性对保障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关键意义。通过本次国产化燃料组件池边检查,国核运行自主研发检查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又一次得到了现场验证,在集团内首次完成乏燃料组件棒直径、棒氧化膜厚度、组件上管座与棒间隙、组件高度、燃料棒长度、组件弯扭曲、棒间隙等性能表征数据测量。检查过程中,该自主化检查装置在水下高辐射环境下的功能指标、安全性和可靠性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国核运行,燃料组件,池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