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电】国内首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用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发布(2024-10-23)
【摘要】 10月23日,中国电气讯,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西电西开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90千安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10月18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台百万千瓦以上核电机组用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据介绍,该产品主要应用于1000-1400兆瓦容量的大型核电机组,实现了大容量核电机组用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可解决AP1000、华龙一号等大型核电站对发电机断路器的紧迫需求,为我国大型核电站工程建设和运行服务提供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作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西电的核心子企业,西开电气在高压开关领域持续深耕,其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水电、火电、核电、燃机和抽水蓄能电站,研发出了一系列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夯实了电气装备“国家队”的基石。
【关键词】国内首台,核电机组,发电机断路器
【核 电】我国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精馏分离硼-10同位素规模化...(2024-10-09)
【摘要】 10月9日,原子能院讯,近日,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成功打通了低温精馏法分离硼-10同位素的全套工艺技术流程,并稳定产出了丰度达70%的富集硼-10产品,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精馏分离硼-10同位素规模化技术。这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硼-10具有卓越的中子吸收特性,在核工业技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硼-10酸是硼-10的重要产品之一,天然硼-10的丰度只有19.8%。在核电站中,富集硼-10酸的使用可大幅减少硼酸的整体用量,有效降低硼酸结晶的风险,减缓对冷却系统的腐蚀,从而提高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硼-10同位素,规模化技术,完全自主
【核 电】美国利用人工智能推进聚变材料研究(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核智库讯,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近期发布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已成功构建一个用于发现核聚变设施新型合金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一突破有望助力聚变堆性能和安全性提升。橡树岭研究团队致力于应对聚变领域的一项关键挑战:寻找能在极端高温下保持优异屏蔽性能的新型合金。聚变装置目前普遍使用以钨为主的合金。这种合金虽然在耐高温方面表现出色,但屏蔽性能不够稳定。面对数量众多的金属组合,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筛选效率。研究人员计划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六种元素的组合。这一举措将使可能的合金配方数量大幅增长,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加速材料筛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创新方法,研究人员有望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性能更优异的合金材料,为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国,人工智能,聚变材料研究
【核 电】“龙骨一号Ι”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正式发布(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讯,9月27日,由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牵头,与中核华辰联合研发、廊坊凯博生产制造的“龙骨一号Ι”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在中国核建举办的2024年第二次成果推广交流会中正式亮相。核工程项目钢筋直径大、数量多,此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核电大直径钢筋(22mm~40mm)全流程自动智能化生产的空白,实现了车间少人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实现了钢筋生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余料收集再利用减少材料浪费;实现了与上游设计的数字化对接,打通钢筋工程从设计端到施工端全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促进了核工程项目钢筋工程全产业链升级。
【关键词】“龙骨一号Ι”,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
【核 电】全球首台RCC-M标准华龙一号主泵锻造泵壳完工(2024-09-24)
【摘要】 9月24日,德阳日报讯,近日,全球首台RCC-M标准华龙一号主泵锻造泵壳完工仪式在国机重装德阳基地举行。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RCC-M标准锻造泵壳空白,这是国机重装在核岛主设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里程碑式成果。目前,该锻造泵壳已成功取得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级设备制品技术评定中心M140评定证书,将用于核电项目全流量试验台架,相关成果将应用到更多核能装备研制工作中,有力支撑国家核电工程项目建设。
【关键词】RCC-M标准,华龙一号,主泵锻造泵壳
【核 电】新型聚变反应堆设计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等离子体稳定性(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核电网讯,私营聚变能源公司Novatron凭借其创新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Novatron凭借其最近推出的突破性轴对称串联镜(ATM)技术突破了核聚变领域的界限。Novatron的反应堆是基于磁镜机的概念建立的。这些机器使用两个大磁铁将等离子燃料捕获在强磁场中,使它们像镜子房间里的球一样来回弹跳。磁镜有几个吸引人的特点,包括成本低、容易加油、以及能够连续运行。它们还实现了较高的“beta”,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对较弱的磁场下产生较高的等离子体压力,从而更具成本效益。Novatron通过开发ATM来应对这些挑战,ATM是一种将磁镜与另一个称为“双圆锥尖”的概念相结合的新颖设计。Novatron的ATM实现了良好的限制和固有的稳定性,克服了困扰传统聚变方法的关键障碍。
【关键词】新型设计,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稳定
【核 电】国内首套核电异物坠落智能侦测系统在山东核电成功应用(2024-09-09)
【摘要】 9月9日,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讯,近日,山东核电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国内首个核电反应堆水池异物坠落侦测系统,在HY204大修期间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开创性的科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安全运维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系统采用了事件相机与高速相机融合技术,结合边缘处理技术及RVT模块(Recurrent Vision Transformers),可在5米范围内精准识别体积仅1立方厘米的微小异物坠落,并迅速发出告警信号,同时在图片中标注异物位置。这项技术能够快速侦测异物,为现场异物打捞工作提供及时精准的指导,能够有效避免异物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
【关键词】国内首套,核电异物坠落,智能侦测
【核 电】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生产核纯度大于99.9%的放射性同位素锗-...(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原子能院讯,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利用100兆电子伏(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辐照自主研制的镓镍合金靶件,通过系列分离纯化工艺,成功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大于99.9%的放射性同位素锗-68样品,并通过第三方检测。这是国内首次利用中高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制备重要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锗-68,为其工程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锗-68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医用锗-68国产化。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充分发挥强流回旋加速器、同位素分离纯化、放射性计量测试等专业学科优势,突破了适用于中高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镓镍合金厚靶件制备、靶件辐照条件控制、靶件溶解、分离提取、精密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获得高纯度锗-68样品。
【关键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纯度,同位素锗-68
【核 电】国产化汽轮机再热调节阀顺利通过行业鉴定(2024-08-15)
【摘要】 8月15日,国核电力院讯,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核电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召开“AP/CAP 1000压水堆核电站大规模供热用再热调节阀”产品样机鉴定会,国核电力院牵头承担的“AP/CAP 1000压水堆核电站大规模供热条件下常规岛再热调节阀国产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顺利通过产品鉴定,首台产品顺利发货。鉴定委员会认为:研制的AP/CAP 1000压水堆核电站大规模供热用再热调节阀产品样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在核电站推广应用。
【关键词】国产化,汽轮机,再热调节阀
【核 电】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技术实现“零的突破”(2024-08-15)
【摘要】 8月15日,秦山核电讯,近日,秦山核电方家山1号机组的一回路加锌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近年来,为有效降低机组辐射剂量和辐射源项,秦山核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开展了以一回路加锌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历经近60个月的努力,团队完成了一回路加锌技术的研究、试验、安全评审、现场变更和实施条件准备等关键节点工作,并在方家山1号机组上成功实施应用,实现了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技术“零的突破”。该技术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减缓系统材料腐蚀,降低辐射源项和集体剂量。
【关键词】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
【核 电】我国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通过产品鉴定(2024-08-15)
【摘要】 8月15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是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超压保护装置,是核级阀门中业内公认国产化难度最大的设备,长期依赖进口。8月13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华龙一号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本次鉴定会邀请叶奇蓁院士、孙玉发院士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核电业主的相关专家担任委员。专家鉴定认为该项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在核电工程中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标志着我国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研制工作全面结束并取得圆满成功,解决了该型核心关键核电装备“卡脖子”的问题,推动了我国核电装备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核电厂,稳压器,安全阀
【核 电】我国天然铀产业多个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取得新进展(2024-08-13)
【摘要】 8月13日,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讯,8月12日,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024年度理事会在北京召开,联合体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多家单位积极融入天然铀产业多渠道科研项目协同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了多项新进展,主要包括成矿理论创新发展支撑铀矿“攻深找盲”;高效智能铀矿勘查装备初具规模;先进地浸采铀技术支撑“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智能矿山建设迈向新阶,实现井下采矿装备无人操控、人员厘米级精准定位、地面选冶远程控制和无人机巡检,基本建成硬岩井下开采智能矿山,生产本质安全度大幅提高等。
【关键词】天然铀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核 电】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将为处理高放射性废物...(2024-07-26)
【摘要】 7月26日,中核集团讯,7月23日,由中核集团旗下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φ650mm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这是我国冷坩埚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节点,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中核集团已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此次试验共处理模拟废液约140m3,产生模拟玻璃固化体约52吨,玻璃固化体废物包容率为20%~24%。试验运行期间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续,原子能院项目团队将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开展冷坩埚关键工艺、设备优化及玻璃固化配方实验室热验证等研究工作,并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实现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工程化应用。
【关键词】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应用,高放射性废物
【核 电】石岛湾核电站球床反应堆通过“熔化”测试(2024-07-26)
【摘要】 7月26日,美国核学会讯,美国研究人员称,中国石岛湾核电站进行的新测试证实了其自然冷却的能力,这是业界首次实现商业规模固有安全性的里程碑。石岛湾核电站的两台100兆瓦机组装有微型铀胶囊,这些铀胶囊被封装在大约台球大小的石墨壳中(被称为“卵石”),这使得燃料的能量密度比使用燃料棒的传统核反应堆低得多。在卵石设计中,核裂变反应发生得比传统反应堆慢,但燃料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更长时间,裂变反应产生的热量被分散,从而实现被动冷却过程。反应堆的冷却过程并不依赖大量的水,而是通过管道输送少量氦气,这种气体比水能承受更高的温度,从而自然冷却反应堆。如果反应堆开始变得过热,其组件会自动减缓核反应,系统也会冷却。从概念上讲,这种设置使这种反应堆具有“防熔毁”功能。
【关键词】石岛湾核电站,球床反应堆,“熔化”测试
【核 电】华龙后续机型新型棒控棒位棒电源系统功能性能试验任务圆满完成(2024-07-23)
【摘要】 7月23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7月19日下午3时,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阳总部试验现场,华龙后续机型新型棒控棒位棒电源系统功能性能试验任务圆满完成。新系统调试与测试阶段,全套系统6台典型样机陆续开展了128类、1800余项调测与试验,此次功能性能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新研专用仪控系统得到了充分验证,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将有力支撑华龙后续机型系列鉴定试验有序开展,为实现工程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华龙后续机型研发是中核集团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华龙机型市场综合竞争力。专用仪控系统作为华龙后续机型研发项目重点攻关方向。
【关键词】华龙,后续机型,新型电源系统
【核 电】美研发可耐受高温高辐射的半导体材料,有望大幅提升反应堆运行安...(2024-07-01)
【摘要】 7月1日,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网站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研究发现,氮化镓半导体能够承受核反应堆堆芯附近的高温高辐射。这一发现为研发反应堆尤其是微堆传感器数据先进无线传输电路开辟了新途径。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堆进行的严苛测试证明,氮化镓晶体管具有惊人的耐高温耐辐射能力。在为期三天的测试中,氮化镓晶体管在125℃持续高温下,承受了比标准硅器件高100倍的累积辐射剂量,远超预期。这项成果将显著提升核反应堆内部构件测量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研究表明,氮化镓晶体管有望在反应堆中持续工作至少五年,因此不会对核电厂的持续运行造成影响。这对于正在研发的先进微堆尤为重要:由于其设计紧凑,需要能承受更严酷辐射环境的传感器电路。
【关键词】美国,可耐受,高温高辐射
【核 电】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宣布推出新型废燃料处理技术(2024-06-13)
【摘要】 6月13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创新的结晶精炼技术,用于从废核燃料中净化和分离核材料。Rosatom称,其燃料部门和“突破”项目领域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这项新技术,该技术将在辐照铀钚(SNUP)燃料后处理设施中实施,该设施是正在托木斯克州谢韦尔斯克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企业基地建设的试点能源综合体(ODEK)的一部分。该公司表示,结晶技术有望成为从辐照SNUP燃料中分离出的核材料(铀、钚和镎)净化过程的最后技术阶段。结晶精炼技术将确保废核燃料再处理过程中的高安全性。该技术流程将能够同时净化和分离铀、钚和镎,从而消除了将钚作为单独产品分离的可能性。因此,该技术完全符合核不扩散制度。
【关键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新型废燃料处理技术
【核 电】中广核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堆芯中子和温度测量探测器组件、堆芯水位...(2024-06-13)
【摘要】 6月13日,中国核电网讯,近日,中广核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堆芯中子和温度测量探测器组件、堆芯水位测量探测器组件在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实现应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华龙一号”堆芯测量探测器组件工程应用的单位。堆芯测量探测器组件是堆芯测量系统(RIC)的一次仪表,是核安全级设备,用于反应堆堆芯中子注量率、温度、水位测量,被称为反应堆的“眼睛”。此前国内建成核电站的该类设备均被国外垄断,不仅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制约了我国核电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行。堆芯测量探测器组件在“华龙一号”工程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集团打破了国外在堆芯测量探测器组件方面的技术垄断,在解决核电关键装备的自主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集团核电工程建设及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中广核研究院,自主研制,探测器组件
【核 电】我国成功利用核电站商用堆生产钼-99(2024-06-12)
【摘要】 6月1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秦山核电合作,利用反应堆辐照自主研制的低浓铀靶件,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99%的钼-99样品,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核电站商用堆生产医用裂变钼-99关键技术的国家,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钼-99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医用钼-99国产化。锝-99m被誉为核医学“诊断专家”,可用于身体脏器的显像和功能检查,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每年超4000万人次使用锝-99m进行医疗诊断,而医用钼-99正是获得锝-99m的最佳来源。
【关键词】核电站,商用堆,钼-99
【核 电】俄罗斯使用新技术提高核电设备耐用性(2024-06-11)
【摘要】 6月11日,中核智库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Rosatom)近日表示,在制造核电厂涡轮泵转子部件时,该公司首次使用了自主研发的钢材激光淬火强化技术。该技术由机械工程中央设计局与弗拉基米尔州立大学合作开发,可将钢表面硬度提高50%至100%,有助于防止零部件损坏并避免返工。
【关键词】俄罗斯,新技术,核设备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