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电】俄罗斯马雅克生产联合体将建造新的放射性废物贮存设施(2021-02-08)
【摘要】 2月8日,北极星核电网讯,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地区奥泽尔斯克市的俄罗斯马雅克生产联合体(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下属企业)宣布,将建造一个新的玻璃固化综合设施,用于贮存放化工厂对乏燃料组件进行后处理后产生的高放废物。现有的玻璃固化综合设施于1987年投入商业运行。最新的EP-500/5电炉是在2016年底在放化工厂第四车间投入使用的,此前的4台电炉在使用寿命到期后已在安装现场封存。这个新建的高放废物玻璃固化综合设施计划于2027年投入使用。
【关键词】俄罗斯,放射性物质,核电
【核 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2021-02-02)
【摘要】 2月2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1月30日,中核集团宣布,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于2021年1月29日完成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机组各项参数正常,系统、设备运行良好,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设计寿命为60年,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华龙一号”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形成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际核电标准,涵盖核电厂前期、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在自主研制核电的装备上跨越式的发展成绩,支撑“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
【关键词】华龙一号,商业运行,三代核电
【核 电】国核示范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近日,国核示范开发的《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核管理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核管理系统》是基于 WANO《SOER 2013-1操纵员基本知识薄弱环节》和国家能源局《NBT20257-2013核电厂操纵人员取照考核之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试实施细则》开发的,专门面向核电操纵人员模拟机培训与考核领域的软件系统,在国内核电厂的培训与考试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核管理系统》能够在线考核操纵人员在模拟机上的个人及团队能力,跟踪管理能力弱项,给出针对性培训的建议,对提升操纵员个人能力及运行值的团队协作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同时该系统是目前国内各核电厂对操纵人员能力评估方法的趋势所在,也是在模拟机培训领域建设数字化电厂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国核示范,数字化电厂,WANO
【核 电】俄罗斯开始新型主循环泵寿命测试(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北极星核电网讯,俄罗斯机械工程中央设计局(TsKBM)已开始对GTsNA-1753型单轴主循环泵进行寿命测试,该泵将用于库尔斯克(Kursk)核电厂二期项目1、2号机组。根据设计,泵和电机所有部件都采用水润滑系统,因此无需油即可运行,从而显著提高了消防安全。另外,该泵无需配备油系统和相关设备,如油箱、油冷却剂和油泵等,同时减少了金属使用量,整体重量减轻了数吨。GTsNA-1753型主泵大修前的运行时间是前一代主泵的1.5倍。GTsNA-1753原型泵于2015年开始测试。随后,与国内外多座核电厂签订供货合同并开始量产。此次寿命测试,GTsNA-1753循环泵将模拟实际运行条件运行5000个小时,期间泵冷却剂温度高达300℃,压力为200个大气压。测试期间,将采用计算机诊断系统对泵运行情况实施监控,该系统将持续记录一系列参数,包括振动水平、部件温度等。
【关键词】单轴循环泵,俄罗斯,核电设备
【核 电】俄罗斯成立开发新一代核技术的联盟(2021-01-22)
【摘要】 1月22日,北极星核电网讯,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莫斯科动力工程研究所宣布,俄罗斯9家科研院所、中心和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联盟,以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包括闭式核燃料循环技术、快堆、用于先进能源技术的新材料和核电站创新项目。该联盟将关注以下主要领域:基于闭式核燃料循环的热堆和快堆二元核能体系的相关研发;为第四代核反应堆和DEMO示范聚变反应堆研发新材料;研究使用全尺寸计算机工程建模代码进行各种产品和对象的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国际经验;扩展核电站物理过程建模的实验数据库等。
【关键词】核燃料,俄罗斯,核电技术
【核 电】英国开展太空核动力技术研究(2021-01-14)
【摘要】 1月1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1年1月12日,英国航天局宣布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合作,研究利用核技术为火箭提供动力的可能性,特别是执行前往火星等更远星球的深空任务。英国航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正在联合开展如何将核能与技术用于太空探索的研究。据报道,行星科学家将参与该项目,研究使用核能而不是化学能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英国航天局预计,采用核动力的太空飞船可在3-4个月内到达火星。英国航天局首席执行官特诺克将太空探索中的核推进概念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科学大臣索洛韦称赞该合作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英国的太空探索潜力。
【关键词】核技术,英国,核能
【核 电】地下2400米!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2020-12-28)
【摘要】 12月28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2月26日,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物所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mA,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这是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强流高压加速器制造技术,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和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该加速器项目旨在依托锦屏山地下实验室,向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最关键的“圣杯”反应发起冲击,为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和元素起源提供新的数据;国际上首次在深地实验室开展慢中子俘获过程关键中子源反应的直接测量,为研究宇宙重元素的产生提供可靠的中子源反应数据;同时,为理解银河系星际空间中大量铝-26的起源做出贡献,取得核天体物理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核天体物理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关键词】中核集团,核工业,天体物理加速器
【核 电】中核集团突破“卡脖子”项目:成功自主研制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2020-12-14)
【摘要】 12月14日,北极星核电网讯,随着国内核电建设以及核电“走出去”的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的窄间隙氩弧焊接设备已成为了主管道焊接的“卡脖子”问题。12月8日,由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焊接的核电站主管道热段1:1模拟体管道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满足核一级质量要求。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个自主研制的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标志着国内已具备高精尖核电焊接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实现了核电关键核心建造装备的自主化,为核电“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为自主研制窄间隙氩弧焊接设备,中核五公司技术创新团队历时2年多时间,从设计、加工、组装到调试,先后攻破20余项技术难点,成功研制了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并完成了焊接稳定性试验。此次使用第三代核电站主管道热段材质、规格相同的模拟件进行焊接验证试验,模拟件焊接无损检测一次合格,再次验证了装备整体功能的稳定性,为后续核电工程主管道焊接全面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核集团,核电技术,核电建设
【核 电】我国核聚变研发获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2020-12-07)
【摘要】 12月7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核聚变堆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ITER
【核 电】由我国主导编制的第二项核电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2020-12-04)
【摘要】 12月4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2月1日,由秦山核电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主导编制的ISO 23467:2020《核电厂冰塞冷冻隔离技术导则》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主导制定并成功发布的第二项核电领域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在ISO制定的第二项核能领域国际标准。“冰塞冷冻隔离技术”是管道系统流体介质在没有阀门可以隔离的情况下,利用低温传导技术将管内介质冷冻形成冰塞,进而形成管道内介质上下游流体隔离效果的一种临时措施,广泛应用于临时抢修工作。作为一种在核电厂运行和维修非常重要的试验和检修技术,冰塞冷冻隔离对于保证核电厂安全、提升运营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经过30余年来的良好运行实践,秦山核电在该领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技术成果,尤其是在超低温工况下核电材料脆性研究、不同材料界面相容性研究以及低温材料微观组织变化研究等领域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核电标准,秦山核电,核电安全
【核 电】原子能院电子直线加速器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020-11-25)
【摘要】 11月25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近日,由原子能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申报的“IEC 62976:2017《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电子直线加速器》”标准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彰显了原子能院在标准编制和创新方面的实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设立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国家标准化领域的最高级别奖项。这是原子能院首次获得该奖项,2020年全国共计60个标准项目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多年来,核技术所始终坚持以标准化手段提升核技术应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体系化建设。《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电子直线加速器》国际标准是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提出申请,并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参与和认可。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填补了我国通用核仪器领域的空白,为国家核仪器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起到了示范作用,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我国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规范了相关的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提升了我国加速器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关键词】原子能院,电子直线加速器,国际标准
【核 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汽轮发电机组首次核蒸汽冲转成功(2020-11-23)
【摘要】 11月23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1月20日05时12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汽轮发电机首次核蒸汽冲转一次成功,顺利达到汽轮发电机额定转速1500rpm并成功定速,期间各项参数、信号正常,机组整体运行良好,这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后续并网发电以及商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之一,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人砥砺奋进在“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通衢大道上,始终秉持“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强大合力铸就的国之重器。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并于今年10月21日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三代核电
【核 电】国际先进!中核集团率先攻克堆芯熔融物制备技术(2020-11-11)
【摘要】 11月1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1月9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制的堆芯熔融物实验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将贫化铀、氧化锆、金属锆、堆用不锈钢和裂变产物同位素按堆内装载质量比例进行混合熔炼,制备出3000℃的堆芯熔融物,填补了我国核安全领域高温堆芯熔融物实验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中核集团,核工业,高温堆
【核 电】华龙一号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认证(2020-11-10)
【摘要】 11月1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于日前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符合性评估,获得了EUR认证证书。认证结果表明华龙一号与EUR 最新版(E版)要求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其设计满足欧洲最新核电要求。EUR文件涵盖了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各方面的超过5000条要求,包括安全、性能、系统与设备、布置、仪控、运行维护、环境保护、退役等方面。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其EUR认证于2017年8月全面启动,EUR组织11家成员单位参与。认证经过了申请、准备、详细评估和定稿四个阶段,在认证过程中,审评方基于中广核提交的大量审评文件,完成了5000多项符合性分析,华龙一号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得到认可。
【关键词】三代核电,华龙一号,EUR
【核 电】先进反应示范堆,获美国能源部青睐(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由TerraPower和X-energy领导的团队已宣布获得美国能源部(DOE)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ARDP) 1.6亿美元的初始资金。两家公司各获得8000万美元建设一个示范工厂,可在七年内投入运营。今年5月宣布的ARDP,旨在帮助美国国内核工业展示先进的核反应堆。该奖项是与工业界的成本分摊合作,将提供两个首次获得商业运营许可的先进反应堆。总的来说,能源部将在7年期间投资32亿美元,取决于未来的拨款,通过匹配的资金。具体来说,TerraPower将展示与通用日立公司合作开发的钠钠冷却快堆。美国能源部说,钠反应堆的高运行温度,加上热能存储,将使电站提供灵活的电力输出,补充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变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该项目还将建立一个新的金属燃料制造设施,按规模扩大,以满足示范方案的需要。X-energy将提供一个基于其x -100高温气冷反应堆的商用四单元电厂,能源部表示,该反应堆“非常适合”提供灵活的电力输出,以及用于广泛的工业热应用的过程热,如海水淡化和氢生产。该项目还将提供一个商业规模的三结构各向同性颗粒燃料制造设施。
【关键词】核反应堆,美国,核工业
【核 电】填补国内空白,我国首台套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研制成功(2020-10-27)
【摘要】 10月27日,北极星核电网讯, 10月23日至24日,在京召开的“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项目评审会上,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表示,“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力觉反馈双向控制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工业电机运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2018年,该公司立项,以力反馈遥控操作为核心,打造具有操作力觉、视觉、听觉感知反馈的智能操作系列装备。其中,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为此科研项目中的第一步。在机械手的研制中,研究人员建立了主从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主从异构空间映射方法,突破了重力和摩擦力补偿、力觉双边控制、人机协同柔顺操作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异构力反馈的主从操作控制,最终使其性能指标满足实际作业需求。作为核环境下远距离作业的重要装备,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与传统机械手相比,能够让操作者的作业更加安全、直观和便捷。
【关键词】核工业,中核集团,机械手
【核 电】华龙一号漳州项目安全级DCS“龙鳞”系统顺利开工(2020-10-21)
【摘要】 10月21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0月13日至14日,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主任朱宏一行对华龙一号漳州1 号机组安全级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DCS )设备制造开工先决条件进行了专项检查。经检查组检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的漳州1号机组首批安全级DCS“龙鳞”系统设备满足制造的相关要求,一致同意开工制造。DCS系统设备因其安全等级高、技术复杂、要求苛刻,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供货商有能力供货。核动力院经过多年的科研探索和实践,开发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DCS—“龙鳞”系统,实现了安全级DCS系统设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自主供货。作为核动力院首次在漳州1 、2号机组实现自主供货的核电重大设备,首批“龙鳞”系统的顺利开工,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项目漳州核电1、2号机组安全级DCS供货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华能集团,核电项目,高温气冷堆
【核 电】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堆冷试一次成功(2020-10-20)
【摘要】 10月2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2020年10月19日17时42分,华能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台反应堆冷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通过了针对反应堆性能的首次全面考验,取得了全面进入调试阶段以来重大节点的首战胜利。反应堆冷试是示范工程至关重要的里程碑节点,主要验证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和设备及其辅助管道在高于设计压力下的强度及严密性。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华能石岛湾核电牵头开展了脆性转变温度、升降压速率、超压保护、温度控制、泄漏检查、容器位移检查、压力容器支承结构目视检查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攻关。冷试的成功,有效检验了示范工程核岛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的可靠性,为加快高温气冷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实现全球第四代核电技术引领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关键词】华能集团,核电项目,高温气冷堆
【核 电】3D打印微型核反应堆,成本大大降低(2020-09-23)
【摘要】 9月23日,美国核能研究所讯,3D打印技术在1980年代首创,最近的10年中推动了制造业的革命,也将惠及核工业。目前,美国核工业企业正在开发小于10兆瓦的微型反应堆,作为起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为美国海军3D打印完成潜水器,其尺寸与微型反应堆类似。美国海军潜水器可以几周内3D打印完成,其成本仅为常规制造成本的10%。尽管微型核反应堆的内部组件要复杂很多,但航空航天业已经经历了3D打印复杂喷气发动机组件的考验,很快就可以看到3D打印的部件进入核电站。有关企业正在试验将3D打印的燃料组件放入反应堆中,并打印可用于制造核反应堆所需的零部件。3D打印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可能彻底改变核能工业,以小型堆推动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
【关键词】微反应堆,3D,低碳
【核 电】“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能...(2020-09-18)
【摘要】 9月1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0年9月15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课题在北京顺利通过由国家能源局核电司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课题由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实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广核(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和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本课题以我国自主开发的核电厂设计和安全分析软件为仿真计算核心,以自主开发的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为基础,开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核电厂全范围模拟机样机。课题研发成果有机结合当前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趋势,全面覆盖设计基准事故和严重事故仿真范围,并具备最新培训和仿真分析等多功能用途。此次课题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审查,标志着国内首创的以自主化核电软件为核心的全范围模拟机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圆满完成,促进了自主化核电软件的工程应用,为支撑我国核电品牌“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电站,安全分析,仪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