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能 源】中广核研究院获批创建“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02-24)
【摘要】 2月2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月20日,深圳市科创委正式下达了关于资助中广核研究院开展“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通知,标志着中广核研究院在新能源研发领域进一步取得方向性突破。智慧运维是海上风电亟待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之一。在中广核新能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将依托中广核产业优势,瞄准工程和生产需求,开展先进监测和可视化技术、故障智能诊断及管理、运维调度智能化关键技术、专用装备关键技术等四大方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业务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建设知识库、数据库和人才库,打造海上风电运维领域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中心的成功获批建设,是中广核研究院落实集团战略、争创科技先锋的积极探索。后续,中心将联合中广核内外部优势力量协同共建,高质量支撑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深圳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关键词】中广核,海上风电,智慧运维
【新 能 源】国家认可,金风科技140米混塔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获奖(2020-01-09)
【摘要】 1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钢混塔架业务公司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出色的140米混凝土塔筒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作为《低风速高切变风电资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重要子课题,获得了国家5A级协会中施企协颁发的2019年度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金风科技历来重视研发投入,此次获奖,代表混塔的研发、设计与施工能力再次得到国家认可。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电力需求持续上升,地方政府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东部地区风电发展加速;同时,平价时代趋近,风电行业发展正处于摆脱补贴依赖的改革阵痛期。低风速区域风电开发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进一步增高塔筒高度实现对风能资源充分利用。
【关键词】金风科技,140米,关键技术
【新 能 源】HIT:下一代光伏电池新风口(2020-01-09)
【摘要】 1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在2020年平价上网的战略引导下,光伏发电技术迭代的暗潮汹涌不止。2015年之前,硅基太阳能电池由BSF(铝背场)电池主导,2015年之后P-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技术)电池开始起量,目前PERC电池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电池,但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之后,开始逐渐放缓。最近两年,基于N型硅片的异质结电池尤为引人关注,资本正在密集布局。异质结电池(简称HIT),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该技术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备光电转化效率提升潜力高、更大的降成本空间、更高的双面率、可有效降低热损失、更低的光致衰减、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投资的热点之一。去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均表示,正在关注或者已经布局HIT领域,其中包括通威股份、爱康科技、协鑫集成、新特能源、晶科能源、山煤国际、东方日升等多家能源企业。
【关键词】HIT,光伏,风口
【新 能 源】全国首例风电覆冰监测系统部署成功(2020-01-08)
【摘要】 1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月5日,国家电投广西兴安风电公司顺利完成在坵坪风电场覆冰监测系统部署工作,是全国首个在风电场成功应用覆冰监测系统的风电公司。坵坪风电场地处湘桂走廊,平均海拔高度1000m,是冬季冷空气南下入桂的主要通道,冬季覆冰严重,历来为大风区、重覆冰区。针对风机叶片覆冰运行隐患,兴安风电公司在坵坪风电场积极组织收集历史覆冰信息,划分覆冰区域,并加装8个覆冰监测装置。该系统不仅可以为风机防凝冰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还能够为风机除冰装置提供启停判断的依据,同时在风电场融冰期间,通过覆冰厚度数据快速启动风机,进一步增发电量。下一步,兴安风电公司将持续收集覆冰监测信息,为风机防凝冰研究提供实时有效的理论数据支撑。
【关键词】首例,风电,覆冰监测
【新 能 源】10万千瓦10小时储能,全国最大百兆瓦级槽式国家光热发电示范项目...(2020-01-06)
【摘要】 1月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新年伊始,全国最大的百兆瓦级槽式国家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乌拉特中旗导热油槽式10万千瓦10小时储能光热发电项目一次冲转成功,进入启动试运阶段。乌拉特中旗导热油槽式100MW光热发电项目于2016年9月成功入选我国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9亿元,占地约7500亩,是我国目前装机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大的槽式光热项目,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3.5亿度。相较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每年节省标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减少硫氧化物排放90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500吨。
【关键词】储能,光热,一次冲转
【新 能 源】伍伦贡大学研发新型纳米材料,让钠硫电池可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2019-12-31)
【摘要】 12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研究人员制成了一种纳米材料,可充当室温钠硫电池的阴极,让钠硫电池应用于大规模储能。室温钠硫电池很适合用于新一代储能应用,而且新一代储能应用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室温钠硫电池,将为大规模固定储能系统提供低成本、富竞争力的技术,从而推动向可再生能源社会转变。不过,目前的室温钠硫电池存在容量衰减快、可逆容量低的问题。因此,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纳米材料,通过在掺杂氮的多孔碳纳米管中植入硫化镍纳米晶体,克服了上述问题,而且此材料在用作钠硫电池的阴极时,表现出了极好的性能。
【关键词】伍伦贡大学,纳米材料,储能
【新 能 源】国之重器,国内首台套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重磅发布(2019-12-31)
【摘要】 12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19年12月28日,由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组织的“国内首台套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新品发布会”在京顺利召开。发布会现场,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李建友表示,在大型液压打桩锤的研发中,北京机电研究所与江苏龙源振华一道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并顺利通过试验,实现进口替代,为大型液压打桩锤真正国产化、规模化打下坚实基础。液压打桩锤是海上风机基础安装的核心装备,目前国内在役的大直径液压打桩锤全部依赖进口,基本由荷兰IHC和德国MENCK两家公司所垄断。未来,龙源振华与北京机电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我国大型液压打桩锤的技术创新,研制3600KJ、4600KJ等更大的液压打桩锤。
【关键词】液压打桩锤,发布,海上风电
【新 能 源】国网大数据中心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最新成果“数智国网”平台,全...(2019-12-20)
【摘要】 12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2月11日,以“数聚赋能,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19电力大数据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暨电力大数据产品发布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力大数据创新联盟、国网大数据中心、国网电商公司、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共同主办,会议发布了“数智国网”,及在“数智国网”平台上架的5款电力行业大数据领域产品。“数智国网”是国网大数据中心在国网互联网部及总部各部门的领导下,基于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中台,历经四个多月研发推出的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展现、共享、交易、赋能、生态多位一体,是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一项最新成果。论坛环节以“电力大数据应用”“数据安全与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主题,吸引了能源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参加,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沟通合作,聚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未来电力大数据产业良性生态圈。
【关键词】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智国网
【新 能 源】半直驱技术路线或成海上风机风向标(2019-12-10)
【摘要】 12月1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1月29~30日,2019全国大型风能设备行业年会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11月29日,明阳智能于其广东阳江智能制造中心总装厂房举行MySE8-10MW海上风机平台量产下线仪式。据悉,本次下线的MySE8-10MW海上风机一周后将在阳江当地风场吊装。近年来,随着风机单机功率逐步上升,“半直驱”这个专业术语越来越多被市场提及。而年初回归A股的明阳智能,则是这一技术路线的典型代表。放眼国际市场,无独有偶,风机巨头维斯塔斯也在其推出的新一代Enventus平台中全面应用了半直驱技术路线。风电机组一旦实现轻量化,批量制造的成本就更容易控制,也为未来陆上大机组安装和实现“风火同价”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半直驱技术路线代表着下一代风机技术,有望成为行业风向标。
【关键词】半直驱,海上风电,风向标
【新 能 源】西门子歌美飒11MW海上机型重磅发布(2019-11-27)
【摘要】 11月27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SGRE)正式发布SG10.0-193DD的升级版风机——SG11.0-193 DD,额定容量达到11MW,直追GE的12MW。此次,西门子歌美飒采用了其“DD Flex”技术套件,在同一平台10MW机型的基础上提高了6%~7%的发电量。更大单机容量的SG11.0-193 DD Flex机型是西门子歌美飒基于之前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行升级而来,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调整偏航、变桨,使风机整体运行效率更高。SGRE海上技术负责人Morten Pilgaard Rasmussen表示,该控制系统能将机型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使用“数字孪生”技术,使该公司可以从全球无数的西门子歌美飒海上风机的运行数据中获得反馈,改进设计,这些都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的改进,而不仅仅是对IEC标准的调整。这让公司能更好地预测风机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载荷规律。
【关键词】西门子歌美飒,11MW,海上风机
【新 能 源】浮式海上风电正式进入10MW时代(2019-11-20)
【摘要】 11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MHI Vestas被选为法国EFGL浮式风电场的首选风机供应商,将为该风场供应V164-10.0 MW风机。这份合同意义重大——浮式海上风电正式进入10MW时代。这个项目全名为“Eoliennes Flottantes du Golfe du Lion”,由Engie和EDPR联合开发,是法国政府资助的4个浮式风电项目之一。项目总装机容量30MW,将安装3台V164-10.0 MW风机。项目采用Principle Power开发的WindFloat半潜式基础,计划于2022年投运。作为全球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浮式风机基础型式,WindFloat已经领先了竞争对手半个身位,除了即将投运的WindFloat Atlantic和这次的EFGL项目外,还在不久前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资金支持,开发全球首款专门应用于浮式风电的建模软件。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估计,2021前,英国、法国、葡萄牙和挪威等国将完成350MW的浮式风电项目。
【关键词】浮式,海上风电,10MW
【新 能 源】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风光热储调荷技术空白(2019-11-20)
【摘要】 11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作为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能源平台一号工程,今年9月建成的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包括20万千瓦光伏、40万千瓦风电、5万千瓦光热及5万千瓦储能项目。传统新能源项目多以利用风能、太阳能为主,受天气情况影响大,随机性强,难以提供连续稳定的电能输出。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创造性地应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新模式,风电、光伏、光热三种能源形式深度融合,并通过储热储电系统加以调节,实现“1+1>2”的效果。作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风光热储调荷的技术空白,有效解决了当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对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西,多能互补,风光储热
【新 能 源】未来五年陆上风机风轮直径将超200米,风电叶片“大”时代已至(2019-11-13)
【摘要】 11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从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的2006年算起,中国风电行业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技术能力早已今非昔比。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叶片的变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大”。今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新增了7.25MW、8MW及10MW机组,陆上风机最大容量将刷新至6MW。随着风机容量增大,被誉为风机“灵魂”的叶片长度也随之增长,目前世界最大的风机叶片已经刷新至107米。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此前下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就提出,把高效叶片气弹、轻量化结构、新材料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100米及以上风电叶片列为未来风电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目标;科技部今年发布的《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也提出,开展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样机研制与检测试验技术、新型轻量超长柔性叶片技术、超长叶片一体化设计技术等研究。由此可见,国家已把超长风电叶片列为风电技术创新重点研发的目标。机组大型化已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五年,陆上风机的风轮直径将超过200米,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将是发展趋势。
【关键词】风机,叶片,大型化
【新 能 源】全球双面太阳能发展潜力大,装置量有望在5年内成长3倍(2019-10-11)
【摘要】 10月1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双面技术是指正面和背面均可受光的太阳能电池片或太阳能组件。伍德麦肯兹电力与再生能源部(Wood Mackenzie Power&Renewables)相当看好双面模块市场,认为安装量将会在5年内成长3倍,于2024达到21GW。伍德麦肯兹认为双面太阳能装置量会在年底前能翻倍成长,达到5.42GW,届时累计装置量将突破8.2GW,到了2024年,规模有望扩大10倍,年产能将超过21GW,占整体太阳能装置量的17%。中国虽然说也是个太阳能发展大国,但随着无补贴项目堆出、降低补助,双面太阳能的市场的成长率可能会降到20%;而伍德麦肯兹指出,现在中东的太阳能计划也大幅采用双面模块,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最早加入双面行列,阿曼也有推出两个、容量共920MW的双面电厂计划。再加上中南美洲、北非、澳洲等国逐渐推出大型案场,若是采用双面太阳能模块,再搭载太阳能追日系统,都能大幅提高发电效益,对于电费高昂、或是缺电的地方来说益处多多。
【关键词】全球双面太阳能发展潜力大,装置量有望在5年内成长3倍
【新 能 源】亚洲首根高压风电扭软电缆试制成功(2019-10-11)
【摘要】 10月11日,北极星风电网讯,9月初,从远东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传来喜讯,亚洲首根66kV高压风电扭软电缆试制成功。该产品外径105mm,适用于8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这是继35kV风电耐扭软电缆后,远东在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用高压扭缆设计制造上的又一项突破,这在亚洲尚属首家,在全球是第二家。随着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的不断增长,以33kV作为场内海缆的电压等级逐渐成为制约海缆系统设计的瓶颈,因此一些欧洲海上风电场率先开始尝试提高场内海缆的电压等级。在建的英国Blyth海上示范风电场是全球第一个以66kV作为场内海缆电压等级的海上风电场,许多正在规划中或已中标的项目也将采用66kV电压等级方案。
【关键词】亚洲,高压风电,扭软电缆
【新 能 源】中国科大石墨烯离子储能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2019-10-11)
【摘要】 10月11日,北极星储能网讯,电化学双层电容器又称超级电容器,通过电解液离子在高表面积电极表面的可逆吸脱附来储能。石墨烯理论上可具有550 F/g的比容量,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目前石墨烯基材料的性能仍远远低于预期。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课题组提出,低缺陷含量的单层石墨烯可为从理解极化作用下石墨烯界面离子吸附/相互作用提供一个优良模版:既消除了孔道离子受限效应,又不受大多数多孔碳材料中孔隙或缺陷的影响(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基于此,该课题组联合法国Patrice Simon课题组,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量天平系统联用,原位研究了离子液体(EMI-TFSI)电解质在单层石墨烯表面的动力学响应。研究发现,在石墨烯正极化区间,电荷储存受带正电的团簇类离子脱附主导;在负极化区间,石墨烯表面质量变化较小,显示表面离子重排效应。随着施加电势的增加,两种类型的界面响应主导着双电层的变化,导致双电层电容增加。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石墨烯-电解液界面结构以及石墨烯双电层储能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中科大,石墨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