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炭】“挖煤不下井”成为现实,晋控煤业从“煤老大”成为“技术排头兵...(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上海证券报讯,随着山西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晋控煤业为代表的山西煤企正在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从“煤老大”向“技术革命排头兵”转型。晋控煤业作为山西探路煤炭智能化开采的大型煤炭企业之一,其塔山煤矿成功实施了国家“十三五”资源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建成了国内首个20米特厚煤层年产1500万吨的8222智能综放工作面示范工程,实现了“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巡视,地面远程操控”目标,体现出安全好、用人少、效率高的智能开采优势。目前,塔山矿已建成4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矿井智能化工作面占比达到100%,智能化工作面日均出煤量达4.5万吨,实现了效率、效益的双提升。
【关键词】晋控煤业,煤炭企业,研发计划
【煤 炭】俄科研人员推出可大幅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新方法(2021-01-28)
【摘要】 1月28日,科技生活快报讯,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的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推出一种可将煤炭燃烧时一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将不完全燃烧物减少三分之二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向煤炭添加特定的金属盐可加剧燃烧反应、降低燃烧温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还能令燃烧过程更为可控。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用特定铜盐制成的煤炭燃烧催化添加剂可大幅降低能源企业的燃料消耗及损耗,减少热电站的排放。该校碳氢化合物催化和处理实验室主任安德烈·格罗莫夫说:“现在就放弃煤炭能源还早。中国虽然在发展绿色能源,却也将煤炭视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煤炭在俄罗斯能源平衡中占比不到20%。因此还会继续寻找煤炭燃烧催化添加剂。”
【关键词】煤炭燃烧,研究人员,俄罗斯
【煤 炭】“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潜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01-20)
【摘要】 1月20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讯,13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王双明参加的鉴定委员会,对国家能源局重大科研项目“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潜力研究”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基础资料丰富、翔实,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局首席专家组组长王佟代表项目组进行汇报。项目由总局组织,勘研总院、一勘局、地质集团、江苏研究院等联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完成,取得了4项创新性成果:调查分析了14个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分布特征和资源勘查、开发现状;首次建立了煤炭资源绿色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全面评价了大型煤炭基地绿色开发潜力;系统调查和研究了我国矿井回采率,分基地、分矿区分析了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和开发条件,提出了大型煤炭基地合理建设规模及保障措施;建立了集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煤炭资源开发信息数据库于一体的全国煤炭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信息系统。
【关键词】煤炭基地,创新性成果,资源分布
【煤 炭】单月进尺816米,国内首套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再创掘进新纪录(2021-01-18)
【摘要】 1月18日,中国煤炭市场网讯,近日,从陕煤小保当公司传来捷报,国内首套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在该公司一号煤矿112204胶运工作面创下单日45米,单月816米的新纪录,该纪录的创造是智能快掘在煤炭行业的成功示范,对推进煤炭行业掘进装备和工艺升级,实现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掘进树立了榜样。据了解,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是在陕煤集团主导,由西安重装集团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和公司共同开发,历时2年科研攻关,于2020年7月25日在小保当公司一号煤矿进行地面组装调试。经过三个月的工业性实验和创新改造,掘进机器人于2020年12月20日在该公司一号煤矿掘进二队四点班单班掘进进尺25米,25日单日进尺45米,单班、单日进尺均创新高。
【关键词】智能掘进,煤炭行业,单日进尺
【煤 炭】贵州破解急倾斜大于65度煤层机械化开采难题(2020-12-25)
【摘要】 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讯,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渝煤矿“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经8名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解决了贵州省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难题。项目成果达到了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提升工作面产量、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专家建议,该项目可在贵州全省急倾斜煤层煤矿进行推广应用,实现贵州省煤矿机械化采煤100%目标,助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该项目自2020年10月采用机械化采煤试运行以来,工作面作业人员减少5人,日产量由原平均226吨提高到490吨,是原产量的2.17倍。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成熟,日产量将达到1000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可实现减人提效增安的目标。
【关键词】贵州,煤层机械,开采难题
【煤 炭】民用散烧清洁煤技术中试装置在国家能源集团试车成功(2020-12-25)
【摘要】 12月25日,中国煤炭网讯,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研发的民用散烧清洁煤技术在徐州中试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并顺利完成两次连续72小时不同工况标定。运行期间中试装置运行平稳,达到试验预期目标。该清洁煤技术以燃煤电厂锅炉剩余产能提供的高温烟气作为热源,通过热解将原煤中的挥发分、硫化物和汞等部分去除,将煤变成无烟清洁燃料,同时热解产生的挥发可燃物全部返回电厂锅炉燃烧用于发电。该技术可充分利用电厂已有的环保设施实现除尘和脱硫脱硝,生产过程清洁环保,在投资和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试装置试车的成功验证了利用燃煤电厂高温烟气生产民用散烧清洁煤技术的可行性。经过对比燃烧测试,该技术生产的清洁煤产品在实用场景燃烧时污染物排放较未处理前显著降低,是缓解民用散烧煤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用散烧,清洁煤,技术
【煤 炭】第四届国际炼焦配煤技术高峰论坛举行(2020-12-22)
【摘要】 12月22日,山西日报讯,12月19日至20日,第四届国际炼焦配煤技术高峰论坛在太原成功举办。国内煤焦钢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省直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齐聚龙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创新炼焦配煤技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进行深入探讨,为行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论坛上,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陈旭忠说,煤焦钢产业作为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要共同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和协同创新。炼焦煤产业要加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先进技术引入力度,提升在全球煤焦市场的竞争活力及话语权。中国煤科集团首席科学家曲思建认为,当前,推动煤焦行业技术创新非常迫切,要加强煤化学、炼焦学基础创新,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煤炭分类标准优化、智能化配煤应用、煤焦环保清洁化研究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关键词】炼焦配煤,高技术,煤焦钢
【煤 炭】西煤机公司科技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12-08)
【摘要】 12月8日,中国煤炭网讯,日前,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西煤机公司“高性能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项目得到了10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止11月9日,该采煤机生产原煤1630万吨,配件消耗仅更换滑靴、链轮等易损件。未更换过摇臂、牵引块等大型部件。根据以往进口采煤机使用情况来看,过煤量达1000万吨就已经达到摇臂、牵引块等大型部件传动系统的设计寿命,需进行更换。8.8米采煤机传动系统的强度及安全系数远高于同类进口采煤机。8.8米超大采高智能采煤机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研发制造超大采高、高可靠性智能采煤机的能力,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可靠性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科技项目,西煤机,煤机生产
【煤 炭】首家国家级煤炭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成立(2020-11-24)
【摘要】 11月24日,山东能源集团讯,在11月19日举行的“产融合作促进工业互联网生态发展”专题大会上,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山东能源集团牵头,煤炭行业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司副司长陆南,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银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刘爱民,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满慎刚,淮河能源集团总会计师董淦林,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矿山研究所所长李全明,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共同为中心揭牌。据了解,煤炭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将集合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资源,合作开展煤炭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制定煤炭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的融合应用,打造煤炭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煤炭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开展煤炭工业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力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煤炭产业
【煤 炭】中国首个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山西建成(2020-11-18)
【摘要】 11月18日,中国新闻网讯,从山西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获悉,中国首个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在该集团成庄矿建成,可有效提高矿井安全系数。今年下半年,中国各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其中,瓦斯是威胁煤矿安全的“杀手”之一。据成庄矿通风部主管技术员朱鹏飞介绍,通过降低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能够有效提高矿井安全系数。同时,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能源,实现煤矿绿色开采。该体系的建成,将为全国煤矿行业起到示范性作用。山西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煤炭绿色开采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该省试点推进煤炭“绿色开采”,选定10座煤矿作为省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先行推进煤矸石返井、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关键词】安全系数,煤矿安全,绿色开采
【煤 炭】辽宁阜新煤矿危险岗位将实现机器人替代(2020-11-12)
【摘要】 11月12日,新华网讯,从辽宁省阜新市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局获悉,为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阜新市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未来将积极创建无人少人矿井,危险岗位实现机器人替代。阜新市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局介绍,目前,在机械化方面,阜新平安煤矿和弘霖煤矿的采掘均实现机械化,平安煤矿还引进了巷道修复机。在自动化方面,平安煤矿地面开闭所、空压机、主排水泵、主运皮带机等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弘霖煤矿主井提升机实现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井下主运输皮带机、立斜井地面开闭所实现集中控制。此外,在信息化方面,平安煤矿引进精确的人员定位系统、信息自动化平台、井口隐患告知平台等先进设备。弘霖煤矿对原有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智能化方面,平安煤矿有望在2021年9月建成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减人提效的目标。
【关键词】辽宁阜新,机器人,煤炭工业
【煤 炭】中国矿业大学智能化开采研究中心成立(2020-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能源报讯,智能化开采是实现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行业需求,日前,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了“智能化开采研究中心”校级科研平台。据介绍,智能化开采研究中心以矿业工程“双一流”学科为支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光纤传感等高新技术,围绕“智能化感知预警、智能化采掘、矿山大数据与智能决策、地质信息透明化方法”4个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对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煤炭智能开采技术、确立智能化开采理论架构体系、培育智能采矿高层次拔尖人才、建设专门的智能化开采师资队伍、形成智能化开采科研与人才培养平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开采,高新技术,物联网
【煤 炭】“5+4”智慧工程,让开采更聪明(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中国煤炭网讯,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马兰矿地处吕梁山东翼、汾河之滨,位于我国最大主焦煤生产基地——山西省古交市,是国家“七五”期间建设的国有特大型现代化矿井。马兰矿于1983年11月开工建设,1990年6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服务年限107年。马兰矿提出,以“物联网整合,互联网传输,数字化集成,可视化保障,程序化操作”为核心目标,实施“5+4”智慧工程,通过“大胆淘汰、大力升级、大方引进”,将设备、工艺与系统、平台同步设计、同步攻关、同步发力、同步推进。“5+4”智慧工程中的“5”是指“五个统一”,即统一的网络平台、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编码标准、统一的“一张图”管控一体化平台;“4”是指建立安全管控系统、生产调度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四大子系统。“5+4”智慧工程,架构智能化,利用“数智化”,让煤矿开采更聪明。
【关键词】智慧工程,开采,山西焦煤
【煤 炭】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在京成立(2020-10-28)
【摘要】 10月28日,中煤科工集团讯,日前,“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成立。公司以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装系统事业部为基础设立,立足于装载技术,在煤矿、非煤矿山、集运站、港口码头已经建成了近300套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和200余套提升机电控系统,广泛应用于煤炭以及矿石、硫磺、岩土、铁精粉、粮食、碱粉等散装物料的装车。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将定位于散装物料储装运系统、提升机电控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与推广,致力于成为以智能储装技术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系统集成和产业链整合为手段的行业领军高科技企业,打造成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综合性智能储装装备与技术供应商。
【关键词】新工艺,中煤科工,储装技术
【煤 炭】力推煤矿从系统智能化向智能系统化进阶(2020-10-14)
【摘要】 10月14日,中国煤炭报讯,日前召开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煤矿资源配置效率,用智能化的手段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广大矿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推进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此为标志,煤矿智能化建设迎来了新起点。从炮采、普采、综采到智采(智能化开采),几十年来,煤矿安全形势平稳向好,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矿工实现体面生活、尊严劳动。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从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的目标出发,还是从促进煤炭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创造安全体面作业环境的角度考量,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都是不二选择。
【关键词】系统智能化,安全治理,生产效率
【煤 炭】中国煤科武汉设计院承建的中国首条输煤项目带浆试运行圆满成功(2020-10-10)
【摘要】 10月10日,中国煤炭市场网讯,日前,全长727公里,设计年输送精煤1000万吨,世界上规模最大,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武汉设计院承担EPC工程总承包、陕煤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首条长距离管道输煤项目——陕西神渭输煤管道带浆试运行获得圆满成功。在神渭管道建设的八年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和陕煤集团并肩前行,重点开发研究解决了长距离、大运量煤浆制备技术;长距离输煤管道系统多泵并联相位角消振技术;长距离管道输煤系统5级泵站串联同步技术;长距离管道输煤系统多泵站闭路和开路的无扰动切换技术;5级泵站闭路压力调节技术;浆体管道水击超前保护技术;复杂地形、大落差加速流防治技术;浆体管道的测堵和测漏技术;常规浓度煤浆转化为气化浆制备技术等多项重大技术难点。
【关键词】输煤项目,带浆试运行,保护技术
【煤 炭】山东首创煤矿透明化智能综采工作面自适应采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2020-09-14)
【摘要】 9月14日,大众日报讯,日前,临矿集团郭屯煤矿“透明化智能综采工作面自适应采煤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鉴定会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透明化自适应开采是智能化建设的方向,也是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具有明显的原创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据悉,该项目由临矿集团菏泽煤电公司与北京大学、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完成。首次将5G技术应用于井下智能自适应综采工作面常态化生产,首次研发了包括数字孪生系统在内的TGIS管控平台,首次研发了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动态精确定位系统,主要装备和系统大都实现国产化,形成了煤矿智能开采的成套技术体系、系列化知识产权和示范工程,符合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使煤炭工业由记忆截割进入自适应截割新时代,为真正的少人和无人精准开采奠定了坚实的高科技基础,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智能综采,采煤技术,工作面
【煤 炭】辽宁首个智能化矮采高工作面开机割煤(2020-09-08)
【摘要】 9月8日,中国煤炭报讯,近日,辽宁省首个智能化矮采高工作面在铁法能源公司晓南矿正式开机割煤。由于该工作面采用的是矮采高支架,开切眼巷道净高高于工作面支架最大支护高度,导致部分支架无法充分接顶。为此,该矿采取在部分支架上方打木垛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支架接顶问题。受地质条件影响,工作面底板出现岩石构造。该矿经过反复研究,采取在支架柱脚前铺设斜坡、在支架掩护梁后方打设单体戗顶子等措施,成功穿越岩石层,工作面实现正规循环。目前,该工作面单产可达2000吨,作业人员由15人减至6人。智能化设备在地面安装调试期间,正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部分设备延期到货,给安装调试和工作面如期投产带来严峻挑战。晓南矿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合理调整作业计划、安全技术措施和地面联合调试方案,参与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最终按期完成了地面联合调试。
【关键词】智能化,工作面,地质条件
【煤 炭】打造智能化煤炭生产与技术创新基地(2020-09-08)
【摘要】 9月8日,中国煤炭报讯,近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在陕西榆林召开了延长石油巴拉素煤矿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高端咨询会。会议展示了巴拉素煤矿智能化建设情况,交流探讨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方向进行探索。2019年初,延长石油委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矿智能化团队开展了巴拉素智能化煤矿建设规划、5G+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集成研究,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该项目方案落地后,巴拉素煤矿智能化管控平台将拥有50多个子系统,矿井数据利用率可提升50%;平台接入点将增加5万个以上,数据传输率提升50%以上;端到端数据延迟小于5毫秒,全面实现矿山多专业、多部门系统作业和信息化管理;建成千万吨级智能高效少人或者无人工作面、千米级智能快掘系统群等。
【关键词】智能化,煤炭生产,技术创新
【煤 炭】国内首创:兰炭粉无助燃稳定燃烧(2020-09-02)
【摘要】 9月2日,科技日报讯,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最新消息,其所属科工节能首创兰炭粉燃烧新技术,应用于济南热力集团浆水泉热源厂70兆瓦热水锅炉系统,成功实现了兰炭粉燃料无助燃稳定运行,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科工节能方面介绍,兰炭也称半焦,是煤炭制取煤气及煤焦油过程中的固体副产物,产率约占原料煤的50%~70%,目前主要以合成剂、还原剂等形式应用于电石、化肥、化工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兰炭产能不断增加,传统行业需求量有限,其利用问题日益突出。科工节能通过煤质分析及热重实验数据了解兰炭煤质特性及燃烧特性,完成68组数值模拟计算,并在7兆瓦台架和14兆瓦锅炉系统进行了20余小时热态实验,最终成功获得了兰炭粉燃烧系统的优化结构及运行参数。
【关键词】兰炭,国内技术,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