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工可科研课题通过验收(2023-08-16)
【摘要】 8月16日,中国交通报讯,日前,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召开了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工可阶段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审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提供的资料翔实、研究内容全面,技术成果符合研究预期,完成了合同约定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指标,同意通过成果验收评审,并就进一步深化完善技术指标验证等研究内容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勘察设计工作由中交二公院承担。作为“十四五”交通运输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第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十四五”8个公路重点项目之一,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采用了“上客下混”的交通组织模式,为国内首创。课题组将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充分采纳专家组意见,完善“立体+轻型”全新建设模式下的高速公路设计技术指标体系,为项目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研支撑。
【关键词】沈海高速,上客下混,验收
【公路运输】山东首个“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成功运行(2023-08-10)
【摘要】 8月10日,中国公路网讯,近日,山东高速集团京沪高速济莱段蟠龙隧道内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完成安装并成功运行,这是山东省首个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搭载三维扫描仪、高清相机、红外热像仪及环境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可实现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更全面地获取隧道结构变形、裂缝、渗漏水、线路老化、照明、供配电设施损坏、漏电、异常发热等数据,自动识别病害,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实现隧道结构全天候、全覆盖、多参数实时监测。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全天候自动化感知,为隧道风险防控、管养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同时可大幅度节约人员成本投入,提升养护检查效率和频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关键词】山东,智能巡检,机器人
【公路运输】江苏高速公路建设用上“无人摊铺碾压”黑科技(2023-08-03)
【摘要】 8月3日,央广网讯,8月1日,江苏建兴高速公路盐城段启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智能化无人机群施工。“无人摊铺”“高模量沥青”这两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高温环境中的施工人员,实现了公路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的新突破。“无人摊铺”为混凝土智能化无人机群施工,即采用高精度北斗定位、自动控制、智能感知、群控安全、任务协同等技术,实现了摊铺机、压路机无人驾驶,机械设备集群化协同作业。施工人员只需把施工路段的路面标高、宽度、碾压遍数、行驶轨迹等参数提前设置好,输入到电脑控制系统,即可实现自动控制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按照设定的压实轨迹进行碾压等一系列工序,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漏压、过压、欠压、超速等问题,减少了高温环境下的人工作业,大大降低了人员、设备交叉作业、互相穿越等危险性,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江苏,高速公路,无人摊铺
【公路运输】上海首条“新一代智慧公路”试运行(2023-07-10)
【摘要】 7月10日,中国公路网讯,上海首条“新一代智慧公路”S32申嘉湖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工程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S32申嘉湖智慧高速公路是上海智慧高速试点示范工程落地实施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交通运输部在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项目。全长逾83公里的S32申嘉湖智慧高速公路融合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构建了“人、车、路、网、云”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的高速公路智慧运维和韧性管控体系,让城市交通出行更加“畅、安、舒、美”。该项目的建设能够大大提升通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增强道路交通韧性,辅助监控人员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上海市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关键词】上海,智慧公路,数字化
【公路运输】福建高速首个云坐席智慧收费站投入使用(2023-07-07)
【摘要】 7月7日,中国公路网讯,为全面推进福建高速公路传统收费模式升级迭代,加快集成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智慧高速建设,2023年6月30日,福建高速首个云坐席智慧收费站在漳州高速云霄下河收费站正式启用。云霄下河收费站通过升级改造,增设了全新的自动发卡和自助交费系统设备,入口采用自动发卡模式,出口采用自助交费模式,特情车采用远程受理的收费新模式。出口自助交费系统集收卡、读卡、车牌识别、车型识别、扫码支付、信息显示、语音播报、票据打印、远程处理、云计算、手机对讲App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前端识别设备快速识别车辆信息,交易面板可根据车辆车型和停靠位置进行自主定位伸缩,车主只须将CPC卡放入卡槽中,显示屏和语音将同步提示交费金额,扫码支付完成交费后驾驶员可自助领取发票并通行,实现智慧化管理。
【关键词】福建,云坐席,智慧收费站
【公路运输】天水公路中心自主生产长效冷补料试拌成功(2023-07-06)
【摘要】 7月6日,天水日报讯,近日,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省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依托两个集中工程项目,在太阳山工区利用沥青拌合楼自主生产长效沥青冷补料取得成功,为今后公路日常养护中的小坑槽修补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保障,有效提升了车辆安全通行率。为了解决外购冷补料质量缺陷,经过市场调研,天水公路中心省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引进一种技术先进的SMC冷补剂,用于生产长效冷补料。该材料的使用解决了外购料长期存放导致的原材料老化、高温稳定性不足、使用效果不佳、寿命较短等问题,达到了施工操作简便和使用耐久性均衡的技术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养护生产节约了成本。今年以来,创新工作室始终聚焦养护生产“四新技术”的研究,着力解决养护生产中的难点、堵点,先后完成了桥面专用非氯型融雪防滑料的研发及小批量生产、太阳山工区2000型沥青拌合楼PMC环保固体燃料的引进、长效冷补料生产等工作,并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实用型专利两项,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一篇。
【关键词】天水公路,冷补料,成本
【公路运输】以工程项目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广西创新驱动高水平建设交通强...(2023-07-06)
【摘要】 7月6日,中国公路网讯,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全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总结近年来广西在智慧交通、数字交通、智能建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成果与新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交通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举全行业之力,集中资源、汇聚众智,实现了从跟踪追赶为主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行”的历史性跨越,在科技研发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智慧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行业标准化建设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是引领交通运输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后三年,广西将在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研平台创建、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打好“七场硬仗”,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核心技术,创新驱动
【公路运输】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首线贯通(2023-06-28)
【摘要】 6月28日,中国日报网讯,6月28日上午,随着国产首台16米级盾构机“京华号”顶推到位,由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建设,中铁十四局施工的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首线贯通,这项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设计时速80公里,全长约16公里。其中,入地改造段约7.4公里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以分离式双洞布置,均分为三层,上层为排烟通道、中间层为3车道公路、下层为疏散救援通道,开挖直径达16.07米,最大埋深75米,是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该工程是解决高速公路分割城市问题的标志性工程。通车后,将促进通州城区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对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盾构,高速公路,隧道
【公路运输】安徽高速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2023-06-27)
【摘要】 6月27日,中国交通新闻网讯,6月21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专家组对安徽省高速公路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德州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合肥至枞阳段、池州至祁门段是安徽省规划的“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三”线,项目全长226公里。合枞段人口稠密,基本农田占比达98%,池祁段生态环境敏感,施工局限大,公路建造工业化、结构化需求强烈。2021年,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推荐、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承担的“高速公路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科技示范工程”获交通运输部批准立项创建。该示范工程紧扣工业化智能建造主题,围绕工业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智慧化管控主线,开展了标准化装配式结构体系、智能化预制生产安装技术与装备、“公路桥涵BIM+智慧工地”的数字化建造等工业化建造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形成了相应的设计方法、结构体系、施工工艺、管理模式等成果,有力支撑了德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对公路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安徽高速,智能建造,示范工程
【公路运输】“AI数字人”引领高速公路智慧升级(2023-06-21)
【摘要】 6月21日,中国交通报讯,6月16日,2023年中国 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召开,高速公路AI数字人“简璐璐”精彩亮相,“简璐璐”由河北高速集团联合百度研发团队设计,是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领域业务的AI操作系统,开创了高速公路业务交互的新变革。“简璐璐”可通过自动、主动、下钻、协同的全新方式,实现数据直达、功能直达、业务直达、千人千面的AI全场景技术能力,助力高速公路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简璐璐”集成了百度长期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基于交通大模型能力,能够采集精准信息、简化沟通流程,为路网监测、应急指挥、养护管理和公众出行提供实时、精准解答,实现一语告知、一路伴随,覆盖建、管、养、运、服。此外,“简璐璐”具有对话式全新交互系统,结合语音语义理解能力,形成全新交互模式,能够通过对话完成业务处理,依托大模型的知识增强能力与内容生成能力,对出现的道路事件、问题进行智能决策处理,智能生产需要的内容;可自动撰写高速公路事件处理报告,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强大智能助手,助力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场景深度创新融合。
【关键词】AI,高速公路,智慧升级
【公路运输】国产最大盾构主轴承“破壁者”通过专家组评审(2023-06-09)
【摘要】 6月9日,中国交通新闻网讯,6月9日,由中交天和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超大型盾构机用主轴承——“破壁者”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等9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国产主轴承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同类进口产品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这标志着我国盾构机制造完全国产化道路上最关键、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被突破,盾构机有望实现全国产化制造。据悉,“破壁者”主轴承直径8.01米、重60吨,是我国研制的首台套直径最大、单体最重的盾构机用主轴承,可应用于直径16米级超大型盾构机。
【关键词】盾构机,主轴承,专家评审
【公路运输】Yunex Traffic面向美国市场推出高级交通控制器(2023-05-24)
【摘要】 5月24日,ITS114网讯,Yunex Traffic(原西门子智能交通公司)将向美国市场推出其Yutraffic Blade高级交通控制平台,其平台配备下一代边缘计算控制器带一个双核处理器,功能强大,足以满足现阶段所有的交通控制应用,并为未来的交通控制应用做好准备。其可扩展的架构和强大的计算引擎简化了复杂的交叉口管理,并将交通解决方案整合到单一平台中,使系统能够随着未来技术的采用而增长和扩展。在其附加功能中,Yutraffic Blade可以管理CV2X技术,以及行人、错误路径检测,并使用WiFi功能检测到OD数据。同时,也是现阶段市场上唯一一款为交通工程师提供历史交叉路口数据和高级分析的控制器,使其能够在不需要第三方报告的前提下制定优化配时方案。
【关键词】美国市场,高级交通,控制器
【公路运输】四川在建高速公路最大扩容工程顺利实现首个钢箱梁顶推(2023-05-24)
【摘要】 5月24日,中国公路网讯,5月24日,在中铁二十局成南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沱江大桥施工现场,伴随着技术人员的指挥,长约68米,重达873.6吨的钢箱梁被16台千斤顶顺利顶升至沱江河面8.7米,并成功实现首次顶推。此次顶推施工的沱江大桥是成南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主线控制性工程之一,毗邻正在使用的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主桥横跨沱江,采用3跨70米连续梁,安装跨径大、施工场地小、安全风险大。由于沱江兼具五级航道通航作用,建设者们如果使用传统吊装工艺势必要在航道中央设立吊装栈桥,影响航道正常使用。于是,中铁二十局建设团队便将目光聚焦在顶推工艺上,他们通过将主桥分解为68个箱体,将单个箱体分别吊装至顶推平台进行整体焊接,随后利用大功率顶推设备进行整体推进的方式顺利破解施工难题。
【关键词】四川,在建高速,扩容工程
【公路运输】辽宁省内高速公路建设首用三维激光摊铺技术(2023-05-08)
【摘要】 5月8日,中国公路网讯,日前,由中铁十九局三公司承建的京哈高速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第三合同段六股河特大桥首联桥面铺装顺利完成浇筑,此举标志着工程全线桥面铺装作业正式拉开序幕。据介绍,本次铺装采用了三维激光摊铺新型施工技术,这在辽宁省高速公路建设中还属首次。六股河特大桥桥梁总长1561.3米,是京哈改扩建工程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为全面提升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施工方引进了高精度、自动化的铺路机器人,即三维激光摊铺机。该设备能够实现激光精准定位和标高自动反应,满足直线、平线和竖曲线弯道同时摊铺,从而解决了混凝土桥面竖曲线变化不断定位的麻烦,有效降低桥面铺装空鼓、大面积表面裂缝、平整度不佳的质量通病,确保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该技术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也解决了桥体两侧边缘处施工人员防护安全问题。
【关键词】辽宁,高速公路,激光摊铺
【公路运输】国内首个智能感知公路巡检飞行平台投入运行(2023-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公路网讯,4月29日,“五一”假期首日,在G60沪昆高速贵阳西至夏云收费站路段,伴随市民游客安全出行的,还有3架执行路况巡查任务的无人机。这是国内首个投入测试运行的智能感知公路巡检飞行平台。据介绍,该智能感知公路巡检飞行平台是针对公路智能运维需求打造的一个通用工业无人机智能互联平台,具备无人机自动任务规划、自动日常巡检、异常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可疑问题自动上报等能力。在大雾天气和夜间等情况下,可通过无人机负载的红外相机,进行热成像可视化巡查。如遇滑坡、塌陷、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还可以就近派出无人机迅速完成事件定位、现场勘查与空间尺寸计算,并将数据实时推送至相关单位,实现清障救援等远程引导。
【关键词】智能感知,公路巡检,飞行平台
【公路运输】提高工效30倍,醴娄高速这个智能平台全国首创(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中国公路网讯,近日,醴娄高速三施工分部相关人员表示,之前1天多才能完成的试验检测与质检评定工作,应用AI技术后,现在半小时就可轻松搞定。目前,醴娄公司试验质检管理人员打开质检资料统计追溯模块,各参建方的试验检测与质检评定资料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据悉,以往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与质检评定涉及的数据量大,规范化表格种类多,表格之间数据共享困难并很难保证一致和完整性。同时,试验检测与质检评定存在大量的数据分析,人工计算、录入、归档等工作量大且效率低,资料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存在事后补资料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醴娄公司联合技术单位,经过近一年的积极探索,创新试验质检评定一体化智能管控,在国内首次采用AI技术,实现了质检资料自动识别、提取归档、数据共享,并采用二维码追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中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醴娄高速,智能平台,提升工效
【公路运输】打造道路主动管养新模式,思谋科技获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一...(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中国公路网讯,近日,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正式召开,会上揭晓“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思谋科技凭借广东高速智慧巡检项目,从180余项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同时,思谋论文《视觉AI赋能主动管养新模式》入选年会论文集,研究成果获得学术认可。“公路行业养护工程创新案例”是面向全国公路行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评选产生的,代表了我国公路养护工程技术发展的领先水平。在本次广东省某市高速公路智慧巡管养项目中,思谋针对高速公路路面构建了贯穿一站式全流程智慧巡管养方案,可与既有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业务对接。养护路段为6条高速路段双向总里程454.94公里,可实现病害检测准确率超过90%,图片处理效率超过55万张/天,病害采集成本比传统方法降低3/4以上,巡检效率提升50倍。
【关键词】思谋科技,养护工程,创新案例
【公路运输】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于湖南正式下线(2023-04-23)
【摘要】 4月23日,中国公路网讯,4月20日,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以下简称“中交二航局”)和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共同开发研制的R20000—720型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在湖南常德下线。该塔机拥有性能超强、技术先进、专利众多的特点,是塔机制造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该塔机额定起重力矩达20000吨米,最大起重量为720吨,最大起升高度为400米,相当于一次便可以将500台小汽车吊至130层楼的高度。塔机融合了158项创新科研成果、305项发明专利,其中有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12项世界首创,在超大型塔机核心关键技术方面申请专利达78项,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塔机具备应力流线均布的高承载轻量化结构构型,移动平衡重、安全与协同施工全景管理智能控制、超大型塔机首次应用的大功率永磁同步驱动等最先进的技术,这使设备更安全、智能、高效、绿色。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湖南,正式下线
【公路运输】济南大北环将建成世界跨度最大的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2023-04-04)
【摘要】 4月4日,中国公路网讯,3月28日,在大北环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施工,作为济南大北环的控制性工程,黄河特大桥主塔已经浇筑完成55米,初具雏形,计划明年通车。未来,这座黄河桥将作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亮相大北环高速路。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作为项目控制性工程,全长5837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设计时速120公里,建成后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大桥在设计上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桥结构采用独塔等跨自锚式悬索设计,一塔挑两跨,黄河河道内不设置任何支撑桥柱,极大保证了原始生态地貌不受影响。黄河特大桥设计新颖、施工工艺复杂,济北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山高”的建设理念,采用多种施工工艺相结合优化施工,助力黄河特大桥快速、安全、高质量的建设。
【关键词】济南环线,跨度最大,悬索桥
【公路运输】云南首个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智慧化平台上线(2023-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国公路网讯,3月25日,云南通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通衢一检通”智慧化检测平台小程序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小程序为通衢检测公司在省交投集团科研立项项目“工程检测智慧化服务与试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中的关键应用,该平台也是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的首个智慧化接样服务平台。在“通衢一检通”智慧化检测平台小程序上,将原检测行业的人工送样、试验检测、技术质量管理的传统检测模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使试验检测客户足不出户,实现检测样品的远程送样;试验检测客户、机构管理人员可全程掌握样品状态、试验检测流程,整个试验过程可溯、可查,同时试验任务的智能分配、检测流程、报告审核办公均能实现智能化。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智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