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京石高速率先实现所有混合车道智慧机器人全覆盖(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高速公路公众号讯,近日,京石高速第四期智慧机器人项目顺利验收,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的完工,标志着京石高速在河北省内率先实现了所有混合车道智慧机器人全覆盖。智慧机器人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大数据技术,代替了传统人工发卡、收费,有效实现入口全车型发卡、出口自助交费。智慧机器人全覆盖后,京石高速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与传统人工发卡、收费相比,智慧机器人车道入口发卡时长不超过5秒,发卡效率可提高20%;出口收费时长平均减少5秒~10秒,通行效率可提高30%,有效提升了车辆通行速度。同时,智慧机器人还能对车道上的异常情...
【关键词】京石高速,智慧机器人,通行效率
【食 品】水产育种取得新突破,首个草鱼新品种“沪苏1号”问世(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期,农业农村部公示了2024年审定水产新品种,其中有我国首个草鱼新品种“沪苏1号”。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草鱼长期没有良种的空白,是我国水产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突破,对把淡水鱼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保障我国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据悉,草鱼性成熟最快需要3~4年,其良种选育需要20年左右,是世界公认的水产科研难题之一。从本世纪初开始,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部等部门支持指导上海海洋大学以及相关养殖企业,在系统开展资源调查鉴定基础上,以长江水系野生草鱼为选育...
【关键词】草鱼,新品种,稳定供给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专项智库“量子计算观察”成立(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科技日报讯,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透露消息,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专项智库“量子计算观察”正式成立,中国量子信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受邀担任智库名誉主编。据悉,“量子计算观察”智库由中国通信学会量子计算委员会、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四方联合创办,将针对全球量子计算研究及产业发展进行跟踪分析并发布前瞻研判信息。“量子计算观察”智库将优先为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产业联盟102个成员单位提供相关参考信息。据悉,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产业联盟“本源量子计算产业...
【关键词】量子计算,产业联盟,前瞻
【高端装备】亚洲最大空间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建成投用(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科技日报讯,9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此举填补我国空间发动机试验能力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落月主减速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将有力保障和支撑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顺利开展。据悉,该试验台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采用先进的蒸汽主动引射技术。新建的蒸汽喷射泵组为国内规模之最,能够在发动机千秒级全窗口工作过程中模拟百帕级别的高真空度条件。设计团队调试验证了多学科复杂交汇流场仿真模型正确性,实现了试验核心装备完全自主可控并全部通过极限环境模拟考核。
【关键词】试验,填补空白,载人航天
【煤 炭】宁夏煤炭高强度开采地质灾害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实现突破(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煤炭市场网讯,宁夏在煤炭高强度开采的地质灾害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监控手段,宁夏成功减少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并有效遏制了因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此次技术突破不仅为宁夏的煤炭开采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操作保障,还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项技术的发展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推动矿业绿色发展,减少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宁夏的技术突破展示了煤炭行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进步。通过改进开采技术,煤矿企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能源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这对整个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宁夏,煤炭开采,地质灾害,生态修复
【新 能 源】S&P标普全球:2024年起TOPCon技术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市占比将超70%,2030年前将持续为主流技术(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能源网讯,9月,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光伏技术报告》指出,光伏行业正处于向n型技术的快速转型期,预计在2024年,这一转型将进入关键阶段。在众多n型光伏技术路线中,TOPCon技术以其高效率、高性价比以及对现有PERC生产线的兼容性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流。报告预计到2026年,TOPCon的市场份额将攀升至70%。标普全球报告指出,TOPCon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膜层,二者共同形成钝化接触结构,有效降低硅片表面复合和金属接触复合,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与XBC技术相比,...
【关键词】标普全球,TOPCon技术,光伏主流
【物 流】提升全球供应链可视性,联邦快递推出Surround监测干预解决方案(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文汇报讯,近日,联邦快递宣布创新推出FedEx Surround监测干预智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增强其货件的可控性和可视性,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该解决方案目前已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投入使用,并将推广至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等其他亚太市场。该监测干预工具可与联邦快递现有货运网络无缝集成,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输和追踪组合解决方案的强劲性能。通过精选、优选和高级三种不同等级服务,该工具为医疗保健、航空航天和高新科技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支持,并提供重要信息更新和干预措施,确保敏感货件的完整性和及时送达。基于该监测干预工具组合...
【关键词】可视性,供应链,监测
【公路运输】江西首个道路事件检测系统投入使用(2024-09-10)
【摘要】 9月10日,中国高速公路公众号讯,近日,江西省首个道路事件检测系统在大广高速泰赣段正式投入使用,可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智能巡视。该系统基于外场视频的人工智能事件识别平台,结合智能视觉分析、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及信息传输等技术,能够精准有效检测道路上发生的异常停车、行人、抛洒物、拥堵等多种影响道路安全的事件,并将事件视频图像及预警区域图像自动切换到后台主监控屏幕上,为应急指挥监测人员提供直观、即时的信息支持,从而大幅度提高异常事件发现和处置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水平。目前,江西交通投资集团吉安东管理中心已在大广高速泰赣段设置了120余处事件监测点位...
【关键词】江西,道路事件检测,高速公路
【钢 铁】承德钒钛钢轧系统模型化生产技术实现新突破(2024-09-10)
【摘要】 9月10日,中国钢铁新闻网讯,近日,承德钒钛钢轧系统研发的转炉提钒精准控制模型、转炉倾动自动出钢、转炉辅助智能炼钢、轧机刚度自动计算及轧辊使用跟踪模型等8个模型化生产项目成功应用于生产,钢轧系统模型化生产技术实现新突破。其中,“150吨转炉提钒精准控制模型”项目在提钒模型基础上,按照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先后完成了“自动加料”“自动出钢”等模块的上线,形成了提钒转炉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150吨炼钢系统3号转炉先后完成了冶炼智能控制、转炉重要参数防错预警、转炉合金化智能控制、转炉溅渣操作智能控制、钢包底吹氩自动控制等智能炼钢辅助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转炉提钒,精准控制,模型化生产
【食 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BR信号通路调控大豆耐热性的分子机制(2024-09-10)
【摘要】 9月1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油菜素内酯(BR)信号激酶BSK1基因增强大豆应对高温胁迫能力的分子机制,为培育耐热大豆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研究团队通过对大豆BSK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和鉴定,发现BSK1基因的表达受高温和BR显著诱导,过表达该基因能够提高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增强大豆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使其获得更强的高温耐受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BSK1蛋白可以通过蛋白互作,释放B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而调控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该研究为深入理解BR信号通...
【关键词】大豆,耐热性,分子机制
【核 电】新型聚变反应堆设计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等离子体稳定性(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核电网讯,私营聚变能源公司Novatron凭借其创新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Novatron凭借其最近推出的突破性轴对称串联镜(ATM)技术突破了核聚变领域的界限。Novatron的反应堆是基于磁镜机的概念建立的。这些机器使用两个大磁铁将等离子燃料捕获在强磁场中,使它们像镜子房间里的球一样来回弹跳。磁镜有几个吸引人的特点,包括成本低、容易加油、以及能够连续运行。它们还实现了较高的“beta”,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对较弱的磁场下产生较高的等离子体压力,从而更具成本效益。Novatron通过开发ATM来应对这些挑战,ATM是一种将磁镜与另一个称为“双圆锥尖...
【关键词】新型设计,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稳定
【核 电】国内首套核电异物坠落智能侦测系统在山东核电成功应用(2024-09-09)
【摘要】 9月9日,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讯,近日,山东核电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国内首个核电反应堆水池异物坠落侦测系统,在HY204大修期间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开创性的科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安全运维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系统采用了事件相机与高速相机融合技术,结合边缘处理技术及RVT模块(Recurrent Vision Transformers),可在5米范围内精准识别体积仅1立方厘米的微小异物坠落,并迅速发出告警信号,同时在图片中标注异物位置。这项技术能够快速侦测异物,为现场异物打捞工作提供及时精准的指导,能够有效避免异物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
【关键词】国内首套,核电异物坠落,智能侦测
【航空运输】华鹰航空自主研发HE-1大型多功能固定翼无人机实现首飞(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陕西华鹰众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仅18个月,全自主研制的大型多功能固定翼无人机HE-1在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腾空起飞,空中飞行45分钟,成功实现首飞。此次首飞的机型为华鹰HE-1系列多功能飞机的基本型,是我国成功研制的大载重量、技术成熟、快速并入市场的固定翼运输—平台类无人机。该机型最大起飞重量4吨,有效载重2吨,翼展16.8米,机长14.2米,采用单发螺旋桨发动机,最大功率超过800kw,完全满足飞机性能与装载指标需求,确保飞机飞行性能与装载能力。首飞成功后,华鹰HE-1基本型将计划进行一系列科研试飞,预计2025年底前投入批产。未...
【关键词】华鹰航空,固定翼无人机,首飞
【新 材 料】新材料提升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2024-09-09)
【摘要】 9月6日,科技日报讯,云南大学郭洪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酰氨基功能化聚合物电解质,有效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这种电解质通过引入酰氨基位点,构建了独特的分层超分子网络,结合永久化学交联和可逆氢键,增强了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酰氨基位点为锂离子提供了快速且可逆的传输通道,提高了离子传导性能。此外,这种电解质能在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界面层,防止锂枝晶生成和界面副反应,提高了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这种新型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在循环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例如磷酸铁锂正极搭配锂金属负极的电池在8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6.5%...
【关键词】新材料,锂电池,循环寿命
【房 地 产】科技赋能“好房子”建设(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建设报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是个系统工程,是个新场景、新产业、新赛道。建设“好房子”,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即“建筑长寿化、建设产业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建设“好房子”,要有科技赋能的解决方案。从提高供给质量水平、降低资源环境负荷两端发力,以科技赋能为支点,从“数字设计、装配建造、安全健康、绿色运维、美好生活”五大维度设计建设“好房子”,推动住房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好房子,科技赋能,解决方案
【绿色环保】引入AI智能分拣,固废再生更高效(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广州市白云区围绕工业、生活、建筑、农业、危险废物五大领域,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挖掘背后的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工作成效。目前,白云区已实现建筑垃圾从交收到处理的全过程智能化,新引进的AI分选技术还能帮助更多建筑垃圾转化为循环利用产品。位于龙归街永兴村的白云区大件家具处理中心,是广东省内首个大件家具垃圾资源化系统,通过“破碎、风选、磁选、高温挤压”等一系列处理工艺,实现大件家具机械全自动一体化拆解处理,并把当中的物料、金属等物质进行再加工,有效破解大件家具“大块头”...
【关键词】循环,利用,科技
【绿色环保】宇通新能源五电技术支撑环卫行业节能降耗(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宇通环卫作为新能源环卫领域的领军企业,宇通环卫的产品在电耗上展现出了明显优势。以18t纯电动洗扫车为例,宇通新能源环卫产品在洁净率、续航能力大幅优于其他品牌的同时,电耗却低于其22%。以1天耗电150度,平均电价1.1元/度计算,宇通环卫洗扫车年耗电比其他品牌约省10692元。宇通环卫在节能省电方面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核心五电技术的支撑。其中,电机的效率,对车辆节能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宇通新能源环卫车辆的电机采用宇通独创的电机泥沙防护和抗凝露技术,电机效率最高可达97%,远高于普通柴油发动机的40%-45%,效率高,当然更节能...
【关键词】电机,效率,节能
【绿色环保】12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抱团”支撑科技创新(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成立大会在南昌市召开。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成立,是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的首创之举,也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领域组建的首个联盟。江西省将努力发挥联盟的群体优势和耦合效应,形成支撑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整合力量,联合攻关,着力解决江西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力支撑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科技厅牵头组建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联盟组织架构为...
【关键词】科技,创新,资源
【绿色环保】中外联合研究团队解码海洋微生物“基因宝藏”(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中国环境报讯,9月5日,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的“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成果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库建设及应用成果联合发布会上获悉,拥有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个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由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参与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共同构建。这一数据库中有2万多个微生物是新发现物种,约1万个微生物在深海中首次被发现。这一联合研究团队由我国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及英国、丹麦等国家专家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历时五年,通过对目前已公开的接近240TB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拥有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
【关键词】微生物,基因,数据
【高速铁路】国内首条高铁轨枕与构件共线智能生产线投产(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人民铁道网讯,8月下旬,国内首条高铁双块式轨枕与小型预制构件共线智能生产线,在中国铁建大桥局渝昆高铁建设现场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在智能化转型上迈出新步伐,也为渝昆高铁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智能生产线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境内,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智能生产线,通过数字仿真、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智能打磨、全自动安装、精准布料、智能检测等14个先进工位,并以“物联网+”为依托,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深度互联,将承担渝昆高铁50多万根双块式轨枕和60万块小型构件的生产任务。
【关键词】要素,深度,互联
【高速铁路】新疆铁路干线实现G网全覆盖,行车指挥效率更高(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人民铁道网讯,8月30日18时,为期近两年的南疆铁路吐库二线GSM-R网(以下简称“G网”)改造工程落幕。至此,新疆铁路干线实现G网全覆盖,行车指挥效率更高,安全保障性能更强,为客货运输上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吐库二线是南疆通往北疆和内地的主干铁路通道,日均开行客货列车约77对,年发送货物1200多万吨。近年来,随着新疆路网建设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大幅提升,车流密度高速增长,吐库二线既有的无线列调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铁路安全运输和通信发展需要,升级改造迫在眉睫。吐库二线全线桥隧总长近70公里,占线路长度的20.84%,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施工...
【关键词】区间,维护,通信
【高速铁路】科安达取得铁路站间信息动态采集双验证的安全传输系统专利(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人民铁道网讯,9月4日消息,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铁路站间信息动态采集双验证的安全传输系统“,授权公告号CN109547465B,申请日期为2018年12月。专利摘要显示,一种铁路站间信息动态采集双验证的安全传输系统,包括有输入输出单元和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分别包括有两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单元分别包括有采集电路和驱动电路,采集电路采集继电器状态信息,两微处理器分别设有动态采集单元,两动态采集单元分别对采集电路进行使能脉冲,同时采集电路将对继电器的回采信息反馈至两微处理器,根据使能和回采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继电器的状态信息...
【关键词】采集,验证,安全
【高速铁路】首条采用跨座式单轨的机场全自动运行旅客捷运系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人民铁道网讯,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获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至T3B旅客捷运系统目前已进入现场安装调试阶段。计划2024年10月份实现现场轨通和电通,11月车辆正式上线调试,预计2025年一季度开始载客运行,和T3B航站楼同步投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线路全长约2.353km,设站两座,运维中心1座。该系统是全球首条采用跨座式单轨的全自动运行旅客捷运系统,基本实现国产化。作为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级)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该项目采用多项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前沿技术,包括灵活编组、航班联动、车辆超级电容储能式供电、依托于“云平台、边缘控制器”的多专业...
【关键词】车辆,超级,储能
【宏 观】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始掘进(2024-09-08)
【摘要】 9月8日,经济日报讯,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黄河北岸,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穿黄之旅”正式启程。“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直径17.5米,相当于6层楼高,配备带压复合型刀盘、伸缩式主驱动等先进装备,搭载超前地质预报、同步注浆检测等智能化装备系统。万里黄河万里沙,黄河之下富含砂石和粉质黏土,在盾构穿越过程中,最低点距离水面仅有63米、重达5200吨的“钢铁巨兽”要穿越“粘糕”一样的地层,沉降控制是关键。此外,为了保护黄河两岸生态环境,项目团队增加压滤设...
【关键词】盾构机,黄河流域,工程机械
【高端装备】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2024-09-06)
【摘要】 9月6日,科技日报讯,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68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渐趋成熟,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够迅速穿越大气层,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运送乘员和有效载荷;也可以指较长时间在轨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任务的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推进飞行器、行星着陆器、航天飞机等。
【关键词】在轨飞行,试验成功,渐趋成熟
【新 能 源】鞍钢股份成功研发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2024-09-06)
【摘要】 9月6日,鞍钢集团讯,9月4日,鞍钢集团向媒体表示,厚度为1.5mm、强度700MPa的光伏支架用耐蚀钢AWP700在鞍钢股份鲅鱼圈生产基地首次试制成功,实现了光伏支架用钢产品强度、轧制规格的突破。标志着鞍钢股份开发出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也标志着其在拓宽光伏支架用耐蚀钢产品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此次鞍钢股份光伏支架用超高强耐蚀钢的成功研发,不仅满足了下游产业高强度、环保、耐蚀的发展趋势,更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推动了新能源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绿色鞍钢、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贡献积极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鞍钢股份,最薄规格,光伏支架用钢
【农 业】一种超分子聚合玻璃问世(2024-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超分子聚合玻璃。这种材料在-15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展现出了卓越的机械性能和光学透明度,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亚克力)相当。该材料还具备了优异的抗冲击性和阻燃性,这些特性是传统超分子材料难以实现的。研究团队选择了带有乙烯基和四氟硼酸阴离子的咪唑鎓单元作为构建材料,通过聚合低分子量单体制备出这种透明玻璃。这种新型超分子聚合玻璃的成功开发,不仅解决了现有超分子玻璃机械性能不足的问题,而且为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有机玻璃提供了...
【关键词】超分子聚合玻璃,抗冲击性,阻燃性
【农 业】新发现两个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2024-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烟草功能成分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近期在《食品化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中国菰米中鉴定出两个花青素合成的关键调控基因ZlMYB1和ZlMYB2。通过将这些基因转入水稻,研究团队阐明了其在水稻种子花青素生物强化中的作用机制。中国菰米相较于普通无色稻米,含有更丰富的类黄酮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性。研究团队通过克隆关键基因,并在水稻中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水稻种子的总花青素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等的酶抑制作用。通过黄酮代谢组、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以及酶活性的测定,明确了...
【关键词】花青素,基因调控,营养强化
【农 业】新型抗病毒纳米核酸药物开发成功(2024-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核酸抗病毒药物,该药物能够释放特异性非编码小核糖核酸链(siRNA),有效提高植物对病毒的抵抗力。这一研究成果在《化学工程杂志》上发表。RNA干扰是植物抗病毒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传统的非编码长核糖核酸链(dsRNA)容易脱靶,而特异性非编码小核糖核酸链(siRNA)虽然可以减少脱靶现象,但其易降解的特性限制了其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创新设计了一种约130纳米的纳米递送系统,通过分层释放siRNA,提高了其在植物组织内的递送效率,并减缓了体外降解...
【关键词】纳米核酸药物,RNA干扰,广谱抗病毒
【农 业】功能化农药制剂帮助植物应对危机(2024-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针对全球气候风险加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植物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利用功能化农药制剂同时应对生物及非生物组合胁迫的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趋势(Trends in Plant Science)》。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经常导致植物同时遭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的组合胁迫。与遭受单一胁迫相比,暴露于组合胁迫中的植物在活性氧信号传导、激素调控和气孔反应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该研究提出将具有缓解胁迫功能的农药制剂用于遭受多种生物及非生物组合胁迫的植物。制剂中...
【关键词】功能化农药,植物胁迫,绿色创制
【物 流】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四川自贡成功首飞(2024-09-06)
【摘要】 9月6日,亿欧网讯,近日,由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自贡凤鸣通航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大型无人运输机高水平自立自强有了新的突破。据了解,该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翼展16.1米、机长13.9米、机高4.6米,使用升限 7000米,最大航程2000公里,具备12个立方装载空间,2吨级商载能力,是国内目前按照市场需求正向研制,最大的、全国产化的大型无人运输机,其特点是大载重、大空间、易装卸、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度智能化等,将为我国建设航空货运新体系、拓展航空货运新场景、打造低空经济智慧物流新业态提供新的运...
【关键词】无人物流,大型,应用
【房 地 产】华发股份:发布科技+好房子技术标准(2024-09-06)
【摘要】 9月5日,中指研究院讯,4月,华发股份发布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以“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化”为技术支撑,从多方位、多维度将产品与数字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无人机服务等新科技相结合,在户型设计、建造工艺、材料材质、智能系统、通信连接等数十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在华发“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中,通过与华为、顺丰、亿航智能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将鸿蒙系统、无人机配送等科技元素植入好房子住宅建造,为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珠海范本”。此外,在今年7月,华发股份发布了《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白皮书》,并联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牵头...
【关键词】科技,好房子,智能家居
【公路运输】新疆首个规模化运用公路路面智能建造项目启动(2024-09-05)
【摘要】 9月5日,中国公路公众号讯,2024年8月,在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新疆荒漠区高等级公路路面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施工现场,无人摊压机群进行路面摊铺工作。沥青摊铺是道路施工的常见工序,而采用“无人摊压机群”施工,既提高效率,又实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还大大减少了对驾驶人员的依赖,杜绝过压漏压等现象。该试点项目拟计划沥青路面采用无人摊压机群单幅施工全长11公里,宽11.35米,共计12.5万平方米,整个试点项目施工期为8月29日至9月10日共计13天。该技术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工艺自动规划系统、机群协同调度系统、多重...
【关键词】新疆,公路,智能建造
【煤 炭】我国煤矿掘进技术迎来新突破(2024-09-05)
【摘要】 9月5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讯,国内首台专为煤矿设计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在中国交建旗下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成功组装调试,标志着我国煤矿掘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设备直径8.34米,长153米,总功率达4900千瓦,专门针对6度下坡、破碎带、软岩及含瓦斯等复杂地质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高效安全掘进。该机掘进效率比传统钻爆法高出约三倍,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并推动煤矿建设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此外,研发团队提交了多项专利,确保技术创新的保护和应用。
【关键词】煤矿,掘进技术,智能化,高效化
【保 险】大模型赋能保险“秒赔”(2024-09-05)
【摘要】 9月5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讯,随着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的推进,保险理赔服务正逐渐实现从“天”到“秒”的转变。近日,某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宣布上线“秒赔”服务,与入选“安心赔”的保险机构进行试点,标志着大模型技术开始赋能保险“秒赔”。该平台的“秒赔”通过生成式大模型技术,整合了丰富的医学和保险知识,让大模型变得更聪明和专业,能读懂医疗文档,并理解保险条款,多步骤推理理赔结论,将审核时间缩短到秒级,实现医疗险0人工参与、秒级自动化审核。
【关键词】大模型,保险理赔,数字化转型
【船 舶】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研制首台高速全幅面划线(2024-09-05)
【摘要】 9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底,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在南通举办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盾”品牌新产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目前造船行业内最大打印宽幅的高速全幅面划线印字智能设备。该智能装备成功应用了新一代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每台设备标准配置64个PZT喷墨压电陶瓷喷头,打印速度最高可达到50m/min,可完成二维码、图片和线段等的高速打印,解决了目前一些国内现有设备只能划线、国外一些设备只能喷码的单一应用问题,实现了喷码与划线的有效功能融合,一次喷印即可完成全部作业,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可根据船厂钢板年用量及预处理效率进行定...
【关键词】南通远洋配套,高速全幅面,智能设备
【宏 观】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正式投运(2024-09-05)
【摘要】 9月5日,新华网讯,近日,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这一项目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人民币,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上建平台由试验甲板、机械平台、生活平台、登乘靠泊平台和养殖平台等多个部分组成,重量约750吨。“伏羲一号”...
【关键词】海洋生态,风电,平台
【海洋经济】成套水下鱼类行为原位观察装置海上试验成功(2024-09-04)
【摘要】 9月4日,光明日报讯,近日,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自主研制了鱼类行为声光成像、鱿钓水下自容观测、水下光照度剖面仪等一整套水下鱼类行为原位观察装置。2024年7月到8月,项目派出2名科研人员,在中农发舟山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舟渔931”鱿钓船上开展了成套鱼类行为原位观察装置测试和鱿鱼捕食行为的原位观察研究工作,自主研制的装置圆满完成了海试并获取了宝贵的原位观察影像与数据。成套水下鱼类行为原位观察装置实现了100%国产化,有效推动了我国鱼类行为观察装备向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也为鱿钓作业数字孪生系统研发提供了新认知。同时,成套水下鱼类行为...
【关键词】海洋装备,鱼类行为,观察装置
【电子信息】我国首次突破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技术(2024-09-04)
【摘要】 9月4日,电子工程世界讯,南京发布”官方公众号于9月1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历时4年自主研发,成功攻关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关键技术,打破平面型碳化硅MOSFET芯片性能“天花板”,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的首次突破。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代表之一,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和高导热率等优良特性。在制备过程中,刻蚀工艺的刻蚀精度、刻蚀损伤以及刻蚀表面残留物均对碳化硅器件的研制和性能有致命的影响。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组织核心研发团队和全线配合团队,历时4年,不断尝试新工艺,...
【关键词】沟槽型,碳化硅,芯片制造
【生物产业】诺华英克司兰III期临床结果公布(2024-09-04)
【摘要】 9月4日,药智新闻讯,诺华近日宣布,其一年两针*降脂产品英克司兰在V-MONO I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顶线结果,达到其主要终点。与安慰剂和依折麦布相比,在发生 ASCVD的低风险或中度风险且未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进行英克司兰单一药物治疗,实现了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LDL-C降低效果。V-MONO是第一项评估小干扰RNA(siRNA)疗法作为单一药物治疗以降低ASCVD低风险或中风险患者的LDL-C水平的试验。诺华计划在即将举行的医学会议上展示该试验的结果,并与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内的监管机构分享。诺华正在继续推进多项研究,评估英克司兰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
【关键词】诺华,英克司兰,III期临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