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国内首艘电力推进消防船进行航行试验(2020-07-01)
【摘要】 7月1日,龙de船人网讯,6月22日,中国船舶七〇一所武船院为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设计的首制综合型消防船在广州珠江南沙水域进行了航行试验。本次航行试验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均达到设计预期值,试航圆满完成。除船舶自身试验外,当天还进行了对外消防试验,船东对本船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消防船是国内首艘电力推进消防船,总长54.8米,型宽11.6米,设计吃水2.6米,排水量927吨,配备专业的对外消防系统、抢险救援装备、直升机平台等,具有消防、抢险救援、巡航、顶推、起吊等功能,配双机双桨电力推进及艏侧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此船是我国近年来内河消防船中吨位最大,配置最为先进齐全的专用消防船。
【关键词】中国船舶集团,国内首艘,电力推进,消防船
【海洋经济】七〇二所成功获批两项装备发展部科技信息项目(2020-07-01)
【摘要】 7月1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装备发展部项目管理中心发布了技术基础2020调整计划和2021年计划共同需求项目评审结果,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申报的“国外海上自主控制技术发展研究”和“国外海上无人集群技术发展研究”两个科技信息项目均顺利通过评审并获两年期的持续支持,这两项目为七〇二所首次获批装发科技信息类项目。七〇二所新兴技术研究室无人智能技术团队紧紧围绕海上无人系统这一主线,开展了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应用等工作。借助项目支持,无人智能技术团队将继续重点研究海上无人自主控制技术和集群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海上无人技术的技术路径和应用领域,为我国海上无人系统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中国船舶集团,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技术
【海洋经济】江苏省内第一条纯电动游船顺利交付(2020-07-01)
【摘要】 7月1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江苏常州天目湖景区山水绿源号纯电动游船在景区内码头处缓缓驶出。该船搭载着中国船舶七一二所自主研制的高安全性锂电池系统以及成熟可靠的直流配电、能量管理、推进控制以及监测报警系统,是国内首套取得中国船级社新规范认证的纯电动游船。经过近一周的高规格测试,该船顺利通过当地海事部门检验,取得用户验收认可。这也是中国船舶七一二所继“君旅号”纯电动游船后江苏省内第一条、国内第二条满足新版船舶检验规范要求且交付使用的纯电池动力系统船舶。
【关键词】自主研制,纯电动游船,高安全性
【海洋经济】大连海大研发首台船用消毒净化布风器样机在“育鲲轮”安装测试(2020-07-01)
【摘要】 7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多单位研发的船舶空气消毒净化关键技术成果——首台船用消毒净化布风器样机在“育鲲轮”安装测试。船用消毒净化布风器的研发是应运而生,目前船舶空调系统普遍采用变风量集中送风(中央空调)技术,对送回风进行全船性的气流组织,对于这种有回风系统的船舶而言,细菌、病毒有被吸入回风管路通过送风扩散至全船的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亟需开展具有杀菌除尘效率高、安全环保、成本低、安装简单等优势的船舶空气消毒净化装置研究。船用空气消毒净化布风器采用的摩擦电纳米滤芯具有可重复使用、过滤性能优异、无危害等优势,其微孔道内产生的高强电场及表面高电压是船舶空气消毒净化的关键。高强电场会使细菌病毒蛋白质的电荷转移形成很大的电位差,使细菌病毒蛋白质出现电崩解,引发活性氧爆发,导致细菌病毒死亡。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测试结果显示,摩擦电纳米滤芯杀菌消毒效率高达99.99%。同时,摩擦电纳米材料可以对空气中的带有细菌病毒的微生物气溶胶进行全粒径吸附截留,实现空气中颗粒物高效净化。与传统高压静电集尘技术和纸质HEPA高效过滤网技术相比,摩擦电纳米滤芯不会产生臭氧造成次生危害,且无需更换耗材,因此安全环保、成本低、安装简单。
【关键词】新冠疫情,船舶空气消毒,安全环保
【海洋经济】广州船院与综合院主导提出的国际标准立项(2020-06-05)
【摘要】 6月3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州船院与综合院等联合提出的国际标准《船舶和海上技术对外消防系统试验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事安全分技术委员会(ISO/TC8/SC1)成功立项。本次提出的ISO 24569《船舶和海上技术 对外消防系统试验方法》,主要规范船用对外消防系统船上试验流程和方法,对保障船舶对外消防能力、提升系统可靠性和保障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标准立项填补了船舶对外消防领域国际标准空白,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全球市场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船舶集团,国际标准立项,船舶对外消防
【海洋经济】江苏启东开建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2020-06-05)
【摘要】 6月5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江苏华威启东海上风电场项目H1标、H2标完成首桩沉桩作业,标志着国内目前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启东市近海海域,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承建。工程总装机容量超过800兆瓦。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达22亿千瓦时,超过2019年启东市全年用电量的一半,每年可节约标煤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8万吨、烟尘排放144.1万吨。
【关键词】海洋电力,海上风电,单体容量最大
【海洋经济】岚山诞生国内首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2020-06-03)
【摘要】 6月3日,龙de船人网讯,近日,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山东冠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两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检测。检测完成后将于今年6月交付给连云港石化。至此,历经10年研发、半年制造的首台国产自主品牌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诞生。近年来,随着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民用和工业用气需求量大幅提高,沿海各大LNG接收站项目纷纷上马,液化天然气船舶的运输量也随之迅速扩大。伴随LNG码头的建设进度,市场对LNG低温装卸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此前,大口径超低温LNG装卸臂全部依赖进口,每台售价均在1600万元以上。由于进口设备供货周期长、后期服务不及时等因素,进口装卸臂常常给国内使用单位造成巨大不便和经济损失。随着这两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装卸臂走下生产线,国内该型号装卸臂依靠进口的历史将被终结。
【关键词】船用装卸臂,进口依赖,液化天然气
【海洋经济】武船集团台湾海峡大型巡航救助船建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2020-06-01)
【摘要】 6月1日,龙de船人网讯,5月30日,武船集团为福建海事局建造的台湾海峡大型巡航救助船491、4A1两个分段在300吨门座式起重机的牵引下,平稳地安放在该集团双柳造船基地1号船台上,标志着该巡航救助船建造正式进入船台组装合拢阶段,也标志着福建海事局重大监管装备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了解,台湾海峡大型巡航救助船是福建海事局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海事执法船舶,也是台湾海峡首艘千吨级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该船总长128.6米、型宽16米、型深7.9米,设计排水量5560吨,可搭载多型直升机,具备高海况的跨海区安全巡航执法及应急能力。该船建成后将重点用于台湾海峡水域巡航监管、防止船舶污染、应对海上突发事件、服务两岸交流往来、维护国家海上主权等方面,并根据调派执行全国海事监管和应急处置任务,参与国际海事交流合作。
【关键词】巡航救助船,船台组装合拢,科技含量高
【海洋经济】国内首台迷你电动吊放绞车自主研制成功(2020-05-12)
【摘要】 5月12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6日,一台体积近似电脑主机大小、重量只有25公斤的国内目前最小的电动吊放绞车,在中国船舶旗下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成功,并即将装载在河海大学设计的浅吃水近海调查无人船上。浅吃水近海调查无人船是一型针对近海、潮滩等工作环境进行多要素一体化监测与原位采样作业的多功能监测作业平台。中船绿洲自主研制的迷你电动吊放绞车,可满足浅吃水近海调查无人船海水及沉积物采样器的吊放,实现原点锚定作业功能需求。整套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控性强等特点,加载了无人操作功能,使中船绿洲为无人船配套的锚系装备的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迷你电动吊放绞车,中国船舶集团,中船绿洲,自主研制
【海洋经济】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2020-05-12)
【摘要】 5月12日,新华社讯,近日,《科学通报》以封面文章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科研成果,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启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在“科学”号科考船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科研人员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针,在1400米深海热液区发现了喷发含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热液喷口。利用深海原位拉曼光谱分析,科研人员发现,含有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热液流体中有大量氮气,远高于周围海水和热液中的氮气浓度,这说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氮气有富集作用。此外,这些热液流体中含有一些未知有机化学物质。科学家分析认为,深海热液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氮气与周围矿物质结合,催化产生有机物,从而实现从无机到有机的转化过程,而有机物是生命基础,这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启示。
【关键词】深海热液区,超临界,二氧化碳
【海洋经济】大宇造船海洋成功研发尖端舰艇电推系统(2020-05-11)
【摘要】 5月11日,龙de船人网讯,5月7日,大宇造船海洋表示,该公司已完成韩国新一代尖端舰艇适用电力推进系统的基础研究,并与韩国电气研究院、首尔大学、韩国船级社(KR)等参与研究的合作机构一起共同举行了研究成果发布会。该电力推进系统没有机械式推进装置,只能靠电力推进舰艇,能最大限度地限制水下放射噪音,有利于在对潜作战中确保生存性。此外,该电力推进系统可以提供大规模电力,有利于在智能舰艇上搭载消耗大容量电力的电磁炮等未来武器系统以及自动化/无人化/网络化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系统。
【关键词】新一代尖端舰艇,电力推进系统,大规模供电
【海洋经济】中国船级社助力国内首个油轮改内转塔式FSO项目完成交付(2020-05-11)
【摘要】 5月11日,龙de船人网讯,4月30日,国内首个油轮改内转塔式FSO(海上浮式储油卸油装置)“凤凰洲”项目完成重大改建,在深圳友联孖洲岛造船基地举行了“海洋石油121”命名和交船仪式。“凤凰洲”原为11万载重吨阿芙拉型油船,由CCS提供本次改建的入级与法定检验服务。此次改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程时间紧,整个项目改造新增设施包括单点月池及单点转塔、直升机平台、艏楼、原油闪蒸装置、原油计量/标定系统、原油外输系统等。其中单点月池结构建造精度要求高,单点转塔安装调试项目难度大,原油外输装置兼作尾部应急拖带装置则是CCS首次参与调试检验。“海洋石油121”如期完工交付将为中国海油南海东部陆丰作业区的按时复产奠定坚实基础,为中海油深圳分公司落实推进关于中国海油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计划”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FSO,重大改建,海工装备
【海洋经济】青岛双瑞自主研发国内首台船舶高压高硫SCR系统成功交验(2020-04-30)
【摘要】 4月30日,龙de船人网讯,4月29日,青岛双瑞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船舶高压高硫SCR系统顺利通过了DNV-GL船级社检验,并成功交付客户,将配套MAN-ES 6G60ME-C9.5柴油机,应用于某希腊船东建造的114K油船。本次交验工作在中国船柴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进行,经台架试验检测,该系统实测NOx排放值控制在2.4g/kW.h以下,氨逃逸值低至0.3ppm,远低于Tier III要求的3.4g/kW.h及MDT对氨逃逸小于1ppm的标准,可有效减少硫酸氢氨(ABS)生成量,为下游锅炉设备提供有效保护。
【关键词】自主研发,国内首台,通过检验
【海洋经济】广船国际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国产工位顺利验收移交(2020-04-30)
【摘要】 4月30日,龙de船人网讯,日前,广船国际新建的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国产工位顺利验收移交,该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先进的分段生产线之一。建设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主要是为了满足广船国际豪华客滚船和中小型豪华邮轮等高端船舶产品的建造需要。该生产线由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总包,分为国产工位和进口工位。此次移交的为国产工位,包含横移工位、分段地面系统(T-BEAM装焊平台、井支架)、搬运台车、手工焊门架、顶升工位等。随着此次国产工位部分顺利验收移交,薄板分段生产线已可实现跨间分段转运、T-BEAM装焊、手工点焊、分段搬运、围蔽装焊、顶升运出的流水作业,将有效缓解广船国际豪华客滚船薄板分段产能不足的局部矛盾。
【关键词】高端船舶产品,国产工位,缓解产能不足矛盾
【海洋经济】宁波海事深蓝智享平台顺利验收(2020-04-30)
【摘要】 4月30日,龙de船人网讯,日前,由中远海运科技承建的“宁波海事搜救指挥平台暨深蓝智享管理平台”项目完成一期验收。深蓝智享管理平台为中远海运科技自主研发,不同于传统海事系统,该平台直接从大数据切入,引入智能化管理,助力海事监管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疫情期间,中远海运科技攻坚克难,在深蓝智享管理平台上,为宁波海事局建立了船舶健康码监管模块,成为全国海事系统首创。
【关键词】中远海运科技,自主研发,海事系统,智能化管理
【海洋经济】全球最先进的极地探险邮轮顺利交付(2020-04-29)
【摘要】 4月29日,龙de船人网讯,Lindblad和国家地理联名在乌斯坦船厂定制的第一艘X-BOW极地探险邮轮“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于3月顺利交付。“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为乌斯坦极地探险邮轮CX104设计,是第二艘交付的配备乌斯坦X-BOW的极地探险邮轮。该船长124.4米,载客126人。“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极地探险邮轮,满足DNV-GL PC5 Category A的冰区加强符号,能够终年航行在冰区覆盖海域,是所有极地探险邮轮中等级最高的邮轮。
【关键词】Lindblad,国家地理,极地探险邮轮
【海洋经济】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主船体成型(2020-03-27)
【摘要】 3月27日,海洋知圈讯,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主船体基本搭载成型,主船体于3月19日全部贯通。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是目前国内3000吨级综合科考船的旗舰船型,开工建造以来备受行业关注。该船总吨约3985吨,总长约90米,定员60人,续航能力达12000海里,配有双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AFE有源前端变频控制系统、DP-1动力定位系统及综合导航定位系统。该船兼顾地球物理和综合科考功能,满足物理海洋、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需求,可为我国海洋科学以及深海大洋区的极端环境研究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探测装备试验平台,并与现有的综合科考船和专业调查船形成互补,共同推动我国深远海科学事业发展。
【关键词】海洋科考,深远海,旗舰船型
【海洋经济】大连海洋大学在对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0-03-23)
【摘要】 3月23日,海洋知圈讯,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D)是对虾疾病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AHPND首先于2009年在中国发现,并开始在全球蔓延,在2013年造成了全球对虾产量减产60%,全球每年因AHPND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近年来,大连海洋大学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傅松哲博士等对此问题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历经6年时间,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对虾主产区分离了100余株AHPND相关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并对已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与全球水产动物中分离的133株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后发现:造成AHPND的副溶血弧菌分布于五个谱系中,彼此之间并没有流行病学关联。研究团队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副溶血弧菌在播散过程中将质粒携带至不同地点并发生横向质粒转移,造成VpAHPND基因组多样性。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分析,研究团队锁定了两个可能造成VpAHPND横向质粒转移的副溶血弧菌基因型ST415和ST970。研究团队首次在全球尺度上从基因组学水平阐明了对虾病原的副溶血性弧菌传播过程与环境适应机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微生物领域知名杂志《msystems》。该研究成果解答了困扰对虾养殖十余年来的关键科学问题,即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副溶血弧菌最早发现于中国,但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存在多个来源。该研究成果的发表,立即引起了国际上相关科技人员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AHPND,对虾疾病,对虾养殖
【海洋经济】“海翼”水下滑翔机首次完成印度洋集群观测应用(2020-03-12)
【摘要】 3月12日,海洋知圈讯,“向阳红06”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至舟山,成功完成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印度洋联合海洋与环境研究计划(JAMES研究计划)冬季调查任务。2019年12月11日,“向阳红06”号科考船抵达东印度洋作业区,科考队按航次计划依次布放了12台“海翼”水下滑翔机。这12台“海翼”水下滑翔机在设定的300海里乘300海里观测海域内执行集群协同观测。2020年1月30日,科考队完成水下滑翔机回收工作。12台水下滑翔机累计海上工作550台天,航行距离12000多公里,完成了3400多个剖面的科学观测,获得了包括温度、盐度、浊度、含氧量等大量水文数据。本航段历时51天,在航次首席科学家周锋研究员的带领下,科考队员克服了在恶劣海况下大强度、连续作业的困难,成功完成了预定的航次观测任务。此次“海翼”水下滑翔机集群观测应用为我国水下滑翔机在印度洋科考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集群观测应用,对我国水下滑翔机的科考应用方式以及国产海洋装备的规模化应用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海洋科考,印度洋,海洋装备
【海洋经济】“世界首套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神威众核异构版本和首批地球系统...(2020-03-06)
【摘要】 3月6日,海洋知圈讯,近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High-Resolution Earth System Prediction,简称iHESP)首批研究成果,分别是优化改进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神威众核异构版本CESM-HR_sw1.0,以及世界首套近500年时间序列的1850年工业革命前控制实验和工业革命以来超过130年地球系统历史变化模拟。CESM-HR_sw1.0分辨率分别为10公里(海洋)和25公里(大气),是全球第1套CESM众核异构版本,在神威太湖之光高性能计算机上实现了高效稳定运行和科学验证。CESM-HR_sw1.0和该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拟数据可以大大促进对热带气旋和海洋中尺度涡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研究,开启从周到十年际时间尺度上对天气和气候无缝隙预报预测的新领域。以上成果已经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内部征集使用申请,计划6月中旬向全球开放免费下载使用。
【关键词】研究成果,优化改进,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