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亮相中国新媒体大会(2023-07-12)
【摘要】 7月12日,新华网讯,正在湖南长沙召开的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上,赋能文旅融合、媒体融合和企业传播等多个领域的新华智云“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闪亮登场。在2023中国新媒体科技展上,一幅长达十余米的数字图卷成热门打卡点。该图卷名为“壮游江右数字图卷”,是基于新华智云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以江右文化为核心,打造的一款可互动、可体验的大型数字文旅融合产品。作为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的新应用,“壮游江右数字图卷”深度融合了数据采集、智能生产、文化传播等多方能力,让高深的文化可以通俗化地表达、传播,每个人都可以在互动中了解文化、体验文化,并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文化数字,新媒体,数据采集
【文化传媒】电影级LED巨幕拍摄屏亮相无锡(2023-06-21)
【摘要】 6月21日,新民晚报讯,20日,2023中国·江苏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上,一块长44米,高10米,直径23米的LED弧形巨幕被点亮启用。该屏幕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共同打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影级LED巨幕拍摄屏”。相较于传统“绿幕”拍摄,基于LED屏的虚拟拍摄能大幅降低影视制作的资金与时间成本。一方面,依托LED屏,拍摄团队可以不使用任何外景,而是把沙漠、森林、星空等场景直接投射到屏幕上,将虚拟影像与真实表演融合到一起,做到所拍即所得。另一方面,LED虚拟拍摄屏创造了一个沉浸式拍摄场景,演员能与虚拟可见场景直接互动,从而快速入戏,充分演绎角色。
【关键词】电影,巨幕拍摄,无锡
【文化传媒】海南链盒iBox以数字技术,引领传统文化发展新浪潮(2023-06-16)
【摘要】 6月16日,日照新闻网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的发展,我国数字藏品成为快时代发展的新浪潮,正不断通过科技与文博文创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其中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藏品生态平台iBox链盒,更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视为己任,以数字藏品为载体,区块链技术为辅助的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想象,带领着无数群众走进历史的洪流,感受那一方浓重的历史文化记忆。iBox链盒通过新时代的先进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赋予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还能让我们亲身体验与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据悉,iBox链盒至今已经与500+头部IP以及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截止到目前,iBox链盒已经与我国多项优秀传统文化合作创作出了一系列优质的数字藏品,包括再现盛唐时期的《唐宫夜宴》、重现辉煌的敦煌丝绸之路《又见敦煌》系列以及《锦绣京华》等优秀数字藏品。
【关键词】海南链盒,数字技术,传统文化
【文化传媒】数字技术打开视听艺术新空间(2023-06-16)
【摘要】 6月16日,人民日报讯,借助多种新技术,视听艺术创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主动钻研和运用数字技术,推动视听艺术出新出彩。现在,数字技术与视听创作融合已成蓬勃发展的艺术新趋势。借助多种新技术,视听艺术创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主动钻研和运用数字技术,推动视听艺术出新出彩。虚拟拍摄技术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它既能帮助演员更快“入戏”,又可以缩短创作周期。以往拍摄中,对于无法实景拍摄的科幻场景等,需要先对人物进行绿幕拍摄,再通过后期进行画面合成。虚拟拍摄技术运用LED屏幕,可以构建出接近于真实环境的特效场景。随着技术不断迭代,虚拟拍摄构筑场景的拟真度、素材丰富度越来越高。无论是车辆行驶中的窗外景色,还是镜头远处的蓝天白云,大到风雪弥漫的高山,小到温馨静谧的客厅,甚至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都能在摄影棚中呈现,让主创人员仿佛置身真实场景。
【关键词】数字技术,视听艺术,演员
【文化传媒】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2023-06-08)
【摘要】 6月8日,人民日报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为文物创建数字档案;运用数字修复、3D打印技术实现文物重生,“衣袂飘飘、裙裾飞扬”,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不只是永乐宫。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数字化技术,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不可再生文物时时刻刻承受着自然条件的考验。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手段实现数字化采集,可以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接触频次、降低文物保护风险;借助单体渲染、后期修复等数字加工方式,可以重现文物最初的色彩、样貌。岁月流逝,数字化技术却可以在中华文明基因库永久存档,还原文物风华、再现历史原貌。
【关键词】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文物
【文化传媒】科幻电影将拥抱AI技术(2023-05-31)
【摘要】 5月31日,北京青年报讯,30日,在首钢1号高炉二层大厅举办的2023中国科幻大会主论坛-“从科学家精神到科技文明之光”主题论坛上透露,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地球大炮》作品将被改编成8分钟左右的电影短片,最快将于今年8月底或9月制作完成。据创作团队的老师介绍,《地球大炮》在制作中使用AI技术,仅一天时间就生成出上千张概念图,如果说从量上来讲,这个几乎是一部院线影片所有概念图的总量。据介绍,面临AI技术的到来,整个电影行业没有任何的排斥,准确来说是电影业正在拥抱这项技术,正在挖掘这项技术如何能够更好的应用在每一个电影工业流程各个环节中。我们也在思考在这次短片创作中,《地球大炮》这次短片创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对得起科幻电影的称号。”
【关键词】科幻电影,AI技术,刘慈欣
【文化传媒】国内首部XR虚拟全景拍摄电影,《开往边境的列车》即将震撼奔袭(2023-05-26)
【摘要】 5月26日,大众网讯,推动电影工业在中国的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影产业新高地,两广电影人联合国际优秀电影制作团队,推出XR虚拟全景拍摄电影——《开往边境的列车》,直击AI时代电影的变革与进化,展示中国领先全球的电影科技,用凌厉和绚烂的影像,讲好中国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电影人的活法与玩法。5月18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影产业新高地暨电影《开往边境的列车》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增城区1978创意园演艺中心隆重举行。
【关键词】首都,电影工业,制作团队
【文化传媒】数字科技助力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新(2023-05-25)
【摘要】 5月25日,新京报讯,近年来,数字艺术、新视听、沉浸式演出等文化新形态方兴未艾,不仅大幅提升了文化体验质量,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月23日,北京2023年“文科汇”文化科技融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第一期活动以“数字赋能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遴选了9个文化科技融合项目进行路演展示。北京中轴线3D融媒体产品(二期)项目将于2023年6月启动,在一期项目已完成6个点位的基础上,重建万宁桥、端门、太庙、社稷坛、先农坛等申遗遗产点,并融入建筑故事。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11月发布,届时将推出完整版中轴线全景视频,还将产出精彩小视频、海报、B站互动视频、H5等衍生产品。
【关键词】数字科技,中轴线,文化
【文化传媒】国图技术助古籍“益寿延年”,可批量脱酸百公斤(2023-05-12)
【摘要】 5月12日,科技日报讯,纸张酸化是影响文献保存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国际文保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如果您手边有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就会发现它更易变黄、变脆。如果不对这类文献进行脱酸处理,那它剩下的寿命可能不过百年。近日,北京国图创新文物保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图文保)开业仪式举行,国图文保新组建的“文献脱酸保护实验中心”也正式揭牌。纸质文献脱酸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文献出库、接收、录入系统,除尘清洁,检测酸碱度,脱酸处理,效果评估……集系统集成、智能操控、批量脱酸、远程管理等于一体的文献脱酸保护智慧化实验中心,可实现一次性百公斤级规模化脱酸。
【关键词】国图技术,批量脱酸,古籍
【文化传媒】《蝶羽游戏》介绍编剧借助人工智能(2023-04-28)
【摘要】 4月28日,网易新闻讯,27日,北京宜蓝科技与上海欢雀影业宣布达成合作。话剧项目,开场项目《蝶羽游戏》是短篇悬疑谍战剧,简装,剧本初写完成。由著名编剧徐婷倾力打造,并在一目了然的运营宝“AI编剧”的帮助下完成。据了解,该项目将于今年启动。作为第一部人工智能正式介入剧本创作的作品,《蝶羽游戏》编剧徐婷使用榜单运算宝物“AI编剧”,根据提纲辅助创作已有剧本。保持原有工作流程不变,通过“创意-剧情-剧本”三步流程生成优质剧本。无需专业指导,只需输入简单指令或已有内容,“AI编剧”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结果并无限续写,编剧只需要在众多结果中选择最佳和最喜欢的方案即可。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编剧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打磨剧本的细节,保证最终作品的质量。同时,剧中还发布了首张概念海报,由运筹帷幄的“AI绘图”自动生成。
【关键词】编剧,人工智能,运营宝
【文化传媒】B站新专利可自动生成说唱音乐(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网易新闻讯,4月25日,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说唱音乐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专利公布。专利摘要显示,该方法包括:获取输入的文本,根据分句分词技术得到文本的分句分词结果;根据伴奏音乐的节拍检测结果和分句分词结果向伴奏音乐的每个乐句中进行填词;根据填词结果使用语音合成技术得到每个分句的说唱语音音频;拼接每个说唱语音音频,并与伴奏音乐进行混音,输出最终的说唱结果。该申请能够自动生成完全贴合的说唱音乐。
【关键词】B站,新专利,说唱音乐
【文化传媒】甘肃省数字文化复原项目重大突破(2023-04-19)
【摘要】 4月19日,甘肃经济日报讯,18日,从甘肃省国资委获悉,甘肃省省属企业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数字文化复原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通过VR全景视频的方式复原了我省松山新边索桥堡、三眼井堡、永泰龟城三个最具特点堡寨,在虚拟世界中重现了400年前的历史情景,复原画面逼真、色彩真实,给人沉浸式体验。据了解,甘肃省数字文化复原项目通过参数化数字复原可全面清晰地展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艺术及经济等价值,通过建立完善的多元参数化信息库、大众及科研服务平台,真正意义上推动复原工作的智能化转型,以虚拟之力,再现文化蓝图。
【关键词】甘肃省,数字文化,复原项目
【文化传媒】顶尖技术齐聚,科影融合助力影视发展(2023-04-10)
【摘要】 4月10日,网易新闻讯,伴随着2023青岛影视周的开幕,“科影未来”融合体验展等活动持续在青岛西海岸开展,聚焦国内独立自主电影技术前沿,集中展示影视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围绕电影技术创新链条,本次展览共设13个展位,23家单位参展,业内顶尖影视技术产品和方案齐聚。影眸科技自主研发的穹顶光场,是亚洲唯一的超高速微米级面部扫描系统,能够全流程自动化输出高精度可驱动的超写实数字人脸模型。影眸科技项目总监原帅说:“以前最高能生成16k级别的一个清晰程度,就是毛孔的级别,如果体现这个人物的精度的话,整个流程可能大概要3~6个月。我们现在整体用我们这套解决方案的话,可能2~3天就完成。”
【关键词】顶尖技术,科影融合,影视技术
【文化传媒】万达电影:正在积极探索ChatGPT相关技术发展与公司业务的融合(2023-03-31)
【摘要】 3月31日,界面新闻讯,2023年3月31日,万达电影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影视工业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ChatGPT对于内容创作和生产制作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公司会持续关注和跟进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讨研究其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公司称,正在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发展与公司业务的融合。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电影股票代码:002739.SZ)隶属于万达集团。2005年,万达电影院线成立,2015年A股上市,2017年正式更名为万达电影。业务范围从产业链下游放映业务向上延伸至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及相关衍生业务,全面覆盖电影产业链。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万达电影在全球拥有影院846家,银幕7245块;包含国内直营影城790家、6750块银幕。其中,拥有45家杜比影院和370块IMAX银幕,IMAX银幕数量全球领先。
【关键词】万达电影,ChatGPT,业务融合
【文化传媒】华为音乐覆盖鸿蒙全场景,把“好音乐”带给7.3亿终端用户(2023-03-31)
【摘要】 3月31日,新浪新闻讯,30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作为华为官方的视频和音乐应用软件,华为视频和华为音乐参加本次大会。,华为音乐不但基于华为帐号能力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音乐的无缝流转和断点续播,还突破了APP边界,以元服务的形态,在用户通勤、睡眠和学习等任何场景下主动推荐适合用户当下状态和心情的歌曲,创新全场景智慧化音乐服务推荐;另一方面,华为音乐从音源到系统以及蓝牙设备传输过程打通了端到端高清音频链路,将高品质音源无损播放出来,还原声音的每个细节。此外,依托于全球首个基于AI技术的音频编解码标准Audio vivid,华为音乐于2022年正式推出高清空间音频服务,提供48kHz/24bit的无损音乐,让听众能感受到声音方位和轨迹的音乐体验。
【关键词】华为音乐,鸿蒙,终端用户
【文化传媒】帧享数字化制作“软硬兼备”找到落地关键(2023-03-31)
【摘要】 3月31日,网易新闻讯,自从美国科幻剧《曼达洛人》首次将虚拟拍摄技术带入到影视内容制作中,以LED背景为基础的虚拟制作就开始逐渐在好莱坞的一些影视项目中成为替代绿幕的存在,并与更多技术相融合,创造全新的数字化拍摄制作思路。这股新潮也掀起了全球影视行业的技术革命,过去几年,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从业者参与到虚拟制作的技术尝试中,全国多地也都有数字影棚相继投入使用。国内虚拟制片行业发展中的新思路,依托于标准化设备与高精度数字资产,逐步建立行业认同、服务于虚拟拍摄的技术标准,配合通过项目积累打磨而成的流程化专业服务,帧享这一“软硬兼备”的数字化制作解决方案,或许正是让我们看到国内虚拟制作应用走向成熟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帧享数字化,技术融合,虚拟制片
【文化传媒】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面向行业首次发布三套开源数据集(2023-03-17)
【摘要】 3月17日,网易新闻讯,13日,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人机语音交互实验室(THUHCSI)、音频语音与语言处理研究组(ASLP@NPU)、CCF计算艺术分会及北京市智慧广电(网络视听)重点实验室四家机构共同发布三套开源数据集,该项目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委”)的指导下,面向行业、高校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开放服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数字音乐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此前,在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委指导下,腾讯音乐牵头制定了两项团体标准,打开行业规范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开源数据
【文化传媒】炬芯科技LE Audio,最新技术赋能高品质无线音频(2023-02-28)
【摘要】 2月28日,我爱音频网讯,新一代蓝牙音频技术标准—— LE Audio 不仅将提升标准蓝牙音频性能,还将赋能众多全新用例,为消费者提供了享受和分享无线音频的创新方式。基于该技术的新一代设备将为用户提供体验和共享无线音频的全新方式,开创蓝牙无线音频新市场。作为一家专业的音频芯片厂商,深耕蓝牙音频领域多年,炬芯科技积极面对新的市场机遇,提前布局,在LE Audio技术上投入研发,围绕低延迟、高音质、多连接、双模在线和低功耗等维度持续耕耘,部分指标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致力于带来更多无线音频体验的跃迁。
【关键词】无线音频,炬芯科技,技术
【文化传媒】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AR技术带你化身数字空间文物修复师(2023-02-28)
【摘要】 2月28日,南方网讯,近日,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出版物《我在故宫修文物》发布,这也是故宫出版社推出的首个数字产品。该产品由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科技基于SenseMARS数字猫AR文创平台创作,创新地将AI+AR技术应用于国宝修复场景中,让体验者不仅可以沉浸式地游赏于故宫养心殿实景数字空间中,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中国古代最高级别古建修复技艺中的“传与承”,感受故宫古建大美所在,更可以根据不同的修复任务线完成守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时代使命,成为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此次故宫古建修复与保护的阐释与宣传工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尘封的古建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当中,能感受故宫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文化科技,AR技术,文物修复
【文化传媒】京东方首座数字艺术馆在苏州开幕,助力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发展(2023-02-28)
【摘要】 2月28日,网易新闻讯,BOE(京东方)首座全场景数字化艺术馆——苏州湾数字艺术馆今天在苏州正式亮相。该馆由BOE(京东方)旗下公司京东方艺云设计、建设和运营,利用新型显示技术、VR/AR/XR、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打造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字文化应用场景,将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助力长三角地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京东方艺云牵头成立的H.629.1数字艺术显示国际标准产业联盟也举办了“首届苏州湾数字文化产业大会”也同期开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苏州湾数字艺术馆依托于 H.629.1 数字艺术显示国际标准产业联盟,不仅仅是一座数字艺术展览馆,同时还是H.629.1产业联盟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成果展示中心、青少年美育科普体验基地,是一座新型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
【关键词】京东方,数字文化,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