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受乌贼启发的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调节”绝缘材料(2022-04-02)
【摘要】 4月2日,亚洲纺织联盟讯,由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Alon Gorodetsky领导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红外反射金属化聚合物薄膜。据悉,这一灵感来自乌贼的变色皮肤。这种复合材料的可调节绝缘性能可以使它在从咖啡杯到运输容器的所有物品中发挥作用,此外它还可以回收利用并可以进行经济型大规模生产。为了躲避捕食者或猎物或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乌贼会改变其颜色模式。它这样做的速度非常快,几乎就像它有一个内置的数字显示器一样。事实上,它是通过所谓的“发色团”来实现这一壮举的。这些是动物皮肤中含有色素颗粒的特殊囊体。通过使用肌肉扭曲这些囊,乌贼可以改变其半透明性、反射性或不透明性。以此为模型,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小组想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它不是将色素转移而是调节热量。这种材料由聚合物和金属制成,它可以重新配置其结构从而使其对热量的反射更多或更少,具体则取决于对其施加的压力大小。
【关键词】乌贼,绝缘材料,金属化聚合物薄膜
【纺织服装】首款能“听见”声音的织物问世(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科技日报讯,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报道了一种含有特殊纤维的织物,其能有效探测声音。这种织物以我们耳朵的精密听觉系统为灵感,可以用来进行双向交流,辅助定向倾听,或监测心脏活动。从原理上讲,所有织物都会响应可听见的声音而振动,但这些振动是纳米级的,因为太小而通常无法感知。如果开发出能探测声音并加以处理的织物,有望解锁从计算织物到安全保障再到生物医学的大量实际应用。这种纤维麦克风可以探测到和人类说话一样微弱的声音信号;当织入衬衫的衬里时,该织物可检测到穿着者细微的心跳特征;更有趣的是,这种纤维还能机洗,有悬垂性,是可穿戴应用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特殊纤维,监测心脏,听觉系统
【纺织服装】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利用蚕丝治疗结肠炎(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处讯,近日,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夏庆友教授团队与美国塔夫茨大学David L.Kaplan院士合作,在Acta Biomaterialia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ally engineered pH-responsive silk sericin nanospheres with efficie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ulcerative coliti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团队在家蚕种质创制素材的创新应用方向取得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1)家蚕丝腺能高效合成具有活性的rhLF,实现功能蛋白的自给自足;(2)通过蚕丝递送能实现rhLF有效通过胃肠道避免降解,提高了rhLF的稳定性;(3)带负电荷的蚕丝微球能与带正电的炎性结肠部分特异结合,实现了hLF的靶向递送并提高了rhLF的摄取效率和生物利用率;(4)口服低剂量rhLF(0.17 mg/mL)的SS-NS-rhLF能有效治疗UC小鼠的结肠炎,且疗效与口服高剂量rhLF溶液对照组(1.0 mg/mL)一致。该研究表明通过家蚕种质创制素材所开发的SS-NS-rhLF是一款具有应用潜力的结肠炎治疗系统,为拓展家蚕种质创制素材的应用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西南大学,蚕丝,治疗结肠炎
【纺织服装】武纺大让纳米过滤膜“立起来”(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湖北日报讯,3月初,在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有三块约2厘米厚的纳米过滤膜,很轻,但很厚,这是该校王栋教授、刘轲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把片状的纳米过滤膜“立起来”。这样的纳米过滤膜可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生物医药等行业。过滤膜的厚度好比通道的长度,液体穿过过滤膜,在通道“走一遭”,能清除杂质,通道也能截留所需。过滤膜越厚,液体通过的路径就越长,过滤膜截留所需的能力就越强,过滤后的液体就越纯粹,过滤效率就越高。但当过滤膜的组成纤维是纳米级,过滤膜的生产就会面临均质化的困难。“液体会往阻力最小的地方跑,一张过滤膜,只要有一个孔径超过约定大小,整张膜就失去效果。”王栋解释道,一“块”过滤膜可以理解为一“张”过滤膜的层层堆叠,均质化难度就更高。团队通过调控纳米悬浮液的黏度,经过一系列冷冻、干燥程序,在实验室里成功把纳米过滤膜“立起来”。
【关键词】纳米过滤膜,精密仪器,滤膜厚
【纺织服装】俄罗斯开发出抗菌纺织品(2022-03-25)
【摘要】 3月25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MISIS研究人员与其他大学的同事们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非织造布材料具有抗菌性能。该技术的基础是通过在低压下使用射频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对材料进行改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材料快报》上。这项欲使非织造布材料具有抗菌性能的研究是在新冠大流行开始时启动的。众所周知,新冠重症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导致他们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因此,科学家们为自己设定了任务:研制具有抑菌效果的材料,以用于制造一次性医用服装、床单、尿布和其他产品。使用这种材料将有助于遏制病原菌在医院环境中的传播。
【关键词】俄罗斯,抗菌纺织品,遏制传播
【纺织服装】特种“保密网”“穿”上航天专用特种绳索(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纺织报讯,据悉,北京冬奥开幕式上,三张总面积近2800平方米的伪装网让冬奥圣火悬念留到最后一刻。织起这张“保密网”的,是来自青岛的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伪装网来说,透风和遮光本身就是矛盾的。针对遮光性,研发团队从材质和网眼密度上着手改进;针对透风性,研发团队为特种防护网“穿”上了航天专用特种绳索,这种高性能超纤绳缆重量轻,但是强度比钢缆还要大,同时兼顾了“细、轻、延伸率小”的特性。此外,研发团队从横竖两个方向,在伪装网的基础上增加了近3000米的特种绳,这相当于给整个网增加了骨架。
【关键词】航天,特种绳索,超纤绳缆
【纺织服装】科技助力冬奥,石墨烯发热马甲可实现38℃-52℃温度调节(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纺织服装周刊讯,致力为北京2022冬奥会提供科技保障的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石墨烯柔性热管理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021年相约北京测试赛中为冬奥雪上工作人员提供石墨烯发热马甲、围巾、手套、袜子等服装服饰产品。据悉,由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温环境石墨烯智能发热产品及热力保障应用技术,可针对冬奥会低温环境下,人员、现场专业设备的保暖需求,突破石墨烯柔性织物加热材料的低温启动和运行、快速电热转换等关键技术,实现石墨烯柔性织物加热技术低温应用。发热马甲、围巾、手套、袜子、加热内衣等服装服饰,可实现38℃-52℃温度调节,满足低温环境人员保暖需求。
【关键词】电热转换,石墨烯,发热马甲
【纺织服装】香蕉茎杆开始变废为宝,可纺制成“香蕉纱线”(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棉行协讯,近几年,随着再生纤维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和环保理念的不断升级,香蕉茎杆开始变废为宝,已有棉纺厂利用香蕉茎杆提取纺织用纤维纺制“香蕉纱线”。香蕉纤维是世界上最强韧的纤维之一,这种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纤维十分耐用。主要利用香蕉茎杆为原料,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化学脱胶后的纤维可用于棉纺。采用生物酶和化学氧化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经过干燥、精练、解纤而制成的纤维,其具有质量轻、光泽好、吸水性高、抗菌性强、易降解且环保等功能。香蕉纤维可根据不同香蕉茎不同部位的不同重量和厚度制成不同的面料纺织品,坚固厚实的纤维由外鞘提取,而内鞘中提取的多为柔软的纤维。
【关键词】香蕉茎杆,“香蕉纱线”,天然纤维
【纺织服装】新乡化纤成功研发纯天然植物抗菌纤维(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纺织报讯,近日,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纯天然植物抗菌纤维蒿洁丝。目前,“蒿洁丝”已申请注册商标,该纤维及其生产技术也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对抵抗细菌、病毒,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预防病毒和细菌会成为人们未来生活中的常态,这也对纺织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蒿是在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屠呦呦因发现从草本植物青蒿内提取的青蒿素可以灭杀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大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新乡化纤研发人员从中得到灵感,一年来,把研发纯天然植物抗菌纤维列为重点科研攻关课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研发人员成功从青蒿中分离出了抗菌元素,通过高科技手段把这些抗菌元素与天然纤维素有机结合,制作出了纯天然植物抗菌纤维蒿洁丝。经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表明:青蒿再生纤维素长丝(蒿洁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24小时杀菌率均大于99%,具有极好的抑制和杀灭各类细菌、真菌的能力,对人体无害。除了显著的抗菌、除臭、防霉功效外,经检测由蒿洁丝所制成的纺织品抗菌效果持久,该纤维制作的面料经100次洗涤后依然保持优良抗菌效果。
【关键词】新乡化纤,植物抗菌纤维,抗菌效果
【纺织服装】魏桥纺织成功开发生物基系列纺织品(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滨州日报讯,随着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物基功能性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对此魏桥纺织公司加强了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力度,近期开发了生物基PLA、PHBV系列纺织品。本项目开发的针织面料该系列产品是该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项目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意,实现高品质生物基PLA、PHBV纱线及面料开发与应用。项目开展过程中充分了解纤维特性,对设计预期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及风格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采用紧赛纺纺纱方式和低温上浆工艺,在保证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同时,以超低温染整加工工艺,确保织物优良的手感与光泽,成功开发了生物基PLA、PHBV纯纺21-70支纱及面料,以及与各类细旦再生纤维素纤维、棉纤维混纺搭配的30-60支混纺纱及面料。该系列纱线产品品质卓越、性能优良,面料产品手感轻盈柔软、亲肤舒适、悬垂性好,可适用于针织内衣、家纺、服装等领域。生物基PLA、PHBV纤维利用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备PLA、PHBV纤维,纤维具有绿色环保、抑菌舒适、人体相容性好、可微生物降解、循环可持续等特性。魏桥纺织公司开发的该系列纺织品可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亲肤舒适、环保可持续功能性纺织品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魏桥纺织,生物基,绿色环保
【纺织服装】世界上最长柔性纤维电池问世(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据20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今日材料》上的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最长的柔性纤维电池。这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长140米,可编织、可洗涤,将来可为基于纤维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供电,甚至可用来制造几乎任何形状的3D打印电池。该电池储能容量为123毫安时,可以为智能手表或手机充电。纤维装置的厚度只有几百微米,比以往任何以纤维形式生产的电池都要薄。这种新型纤维电池是使用新型电池凝胶和标准的纤维拉伸系统制造的,首先形成一个包含所有组件的较大圆柱体,然后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其熔点的温度,通过一个狭窄的开口被拉出来,所有零件被压缩到其原始直径的一小部分,同时保持原始排列。论文主要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图拉尔·库迪耶夫说:“虽然也有人试图制造纤维形式的电池,但这些电池的结构是在纤维外部使用关键材料,而这种新系统则是将锂和其他材料嵌入纤维内部,并在外部覆盖一层保护性涂层,从而直接使这一版本的电池稳定且防水。”他表示,这是亚公里长纤维电池的首次演示,这种电池足够长且十分耐用。该材料还可用于3D打印或定制形状系统,例如可以提供结构的外壳设备及其电源。为了展示这种能力,研究人员用电池纤维将一艘玩具潜艇包裹起来,为其提供动力。类似装置可以降低设备的整体重量,提高效率并扩大其使用范围。
【关键词】柔性纤维,电池,世界最长
【纺织服装】新工艺打造超细微纳米纤维(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纺织科技杂志讯,超细纤维具有手感柔软细腻、柔韧性和保暖性好、织物密度高与清洁能力高等优点,一直是科学和工业界追求的目标。近日,青岛大学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教授宁新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低能耗反应型熔体纺丝工艺(RMS)制备尼龙6超细微纳米纤维,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对环境保护及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绿色化学》。长期以来,如何以不含溶剂挥发的方式获取超细纤维,一直困扰着工业界。宁新团队以低黏度单体作为纺丝起始原料,通过反应动力学控制聚合反应中的混合体系黏度匹配高压静电场力拉伸,实现低黏度单体混合、阴离子开环聚合、聚合物结晶、流体挤出拉伸成型以及纤维随机铺网过程同步进行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宁新团队研究开展了尼龙6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LCA),从己内酰胺单体来源,到尼龙6合成,再到尼龙6纤维制品生产,最终到尼龙6降解过程,进行了整体调研、对比、分析。在尼龙6纤维生产阶段,与传统熔体纺丝和溶液纺丝工艺相比,反应型熔体纺丝工艺可能是在没有溶剂使用情况下生产直径几微米至亚微米范围内纤维的唯一途径,整个工艺过程无毒、无污染、低能耗、产率高。从概念上分析,RMS具备高度可行的商业化前景,有望实现尼龙6微纳米纤维工业化规模生产,工艺的流程发明及相关材料已经申报专利保护。
【关键词】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
【纺织服装】新一代物理波频抑菌防臭防螨处理技术(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纺织科技杂志讯,物理波频抑菌处理技术是最新研发抑菌技术。现主要应用于纺织品行业中,相比于传统抗菌处理方式,物理波频抑菌处理方式更方便、更快捷,且抑菌率高,全程无化学与重金属添加,健康环保、无毒无害、效果稳定,持久耐水洗,深受纺织行业青睐。采集到诸多菌种频率数据,通过波频共振原理,形成多维标量场,并利用标量波所特有的放大能量、携带抑菌波频和穿透所有物体的特点,与物品发生共振效应,将抑菌信息波频叠加在物体中,且不改变物体原本属性,从而达到抑菌效果。基于标量波应用的物理抗菌方法,包括前后中空结构的舱体,舱体的内壁中安装有若干圈线圈,舱体外侧安装有电脑主机,和功率放大装置.被加工物放置入内,通过输入相对应的频率,并通过功率放大装置,进行放大信号,再传输到线圈,形成抗菌标量波,最后通过抗菌标量波对被加工物,进行抗菌抑菌处理。抑菌制备的同时,设备将原材料本体负载红外功能,经权威检测,发射率0.89~0.96,均高于国标标称值;另通过红外辐射反向升温值高于国标,1.8~3.0度温升赋予原材料更多价值。
【关键词】物理波频,抑菌,防螨
【纺织服装】力学性能优异的聚烯经热塑性弹性材料(2021-12-28)
【摘要】 12月28日,纺织科技杂志讯,日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崔冬梅团队通过调节催化剂的位阻和电子效应,实现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的调控,高活性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的功能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基于前期对催化剂结构设计、合成、优化的探索与积累,崔冬梅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限制几何构型的喹啉—亚甲基—芴基钪双烷基配合物。该催化剂在有机硼盐和烷基铝的活化下,温和条件下即可催化邻/间/对氟苯乙烯与乙烯的共聚合,在室温下表现出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质。将聚合物重复拉伸至300%的应变10次后,残余应变只有75%,这表明该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弹性恢复性能。近年来,国内高端聚烯烃材料,尤其是聚烯烃弹性体材料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因此,开发高聚合活性、高共聚能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是推动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进入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力学,聚烯经,热塑性
【纺织服装】华纺股份一技术成果跻身省轻纺职工优秀创新成果(2021-12-28)
【摘要】 12月28日,滨州市国资委讯,日前,山东省轻工纺织工会发布表彰文件,对23项“山东省轻纺行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通报表彰,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的“少水节能生态染整关键生产技术研发”成果跻身这一行列。“少水节能生态染整关键生产技术研发”项目,是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该项目系统研究了低温漂白工艺及装备,开发出酶煮练及漂白一浴法短流程新工艺,对冷轧堆染色装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建立了前处理与染色工艺参数数据库。研究开发出仿数码精细真蜡染、仿蜡染印花工艺技术及产品;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实现防水、防油、易去污和抗菌的多功能整理效果,实现节能32.5%、节水12.4%,实现了产业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据了解,省轻工纺织工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与表彰,旨在进一步引导全省轻纺行业广大企业、职工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广泛搭建职工创新平台,动员和激励全省轻纺行业广大企业、职工全面参与创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添加更大助力,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华纺股份,创新成果,轻纺
【纺织服装】三友化纤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点(2021-12-28)
【摘要】 12月28日,纺织服装周刊讯,三友化纤是粘胶短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生产商,是中国目前唯一具备三代纤维素纤维生产能力的企业。从2015年起,三友化纤就与合作伙伴一道开始了联合科研攻关处理低浓度含硫废气的技术,并成功研发出了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处理低浓度CS2、H2S混合气,经过生物细菌处理后,废气转为硫酸,经进一步处理后回用至生产系统,处理过程中,H2S去除率达到95%以上、CS2尾气去除率达到90%以上。该技术为三友化纤自主研发设计,先期研发成功后,后期在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装置扩大后要考虑如何防腐,处理量加大后如何保证处理率稳定,如何进一步降低装置的能源消耗等问题。为此,三友化纤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大攻关力度,在尝试应用多种新材料后,陆续突破了重点设备的防腐难题,通过工艺流程的精细化设计及管理,实现了系统稳定的处理率,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能耗。从2019年投入使用到目前,公司共有6套装置在稳定运行,处理率符合设计预期且能耗控制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为我国粘胶纤维行业治理低浓度含硫废气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粘较纤维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作为里程碑式的突破,为含硫废气处理带来新的发展点。
【关键词】三友化纤,废气处理,生物法
【纺织服装】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等合作开发出新型智能衬衫(2021-12-28)
【摘要】 12月28日,纺织导报讯,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与DSI航空航天技术公司、比勒费尔德大学医学院和Hohenstein(海恩斯坦)合作开发了一款新型SmartTex衬衫,该产品可以评估太空环境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悉,SmartTex使用集成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宇航员的生理数据传输到地球,这对于未来的月球和火星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未来SmartTex的技术还可以被进一步应用到健身和远程医疗当中。SmartTex的研究者表示:“在之前的Spacetex和Spacetex2项目中,我们收集了关于微重力条件下身体、衣服和气候相互作用的宝贵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设计开发的新款SmartTex衬衫。我们不仅将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集成到衬衫中,还保证了其穿着的舒适性。”SmartTex衬衫配备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宇航员的脉搏、血压、心电图数据等,同时还可以反映其关于心脏瓣膜的收缩率和打开/关闭时间的详细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只能通过超声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无线通信网络可以读取SmartTex衬衫传感器中的数据,并通过国际空间站链接传输到地球,由专业研究团队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国,智能衬衫,航空航天
【纺织服装】俄罗斯开发出新型抗病毒纺织材料(2021-11-17)
【摘要】 11月17日,科技日报讯,11月16日,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青年科学家发明了用于医疗用品生产的抗病毒纺织材料。两位学生(斯韦特兰娜·彼得鲁克和达里娅·特卡乔娃)因该项发明在2021年世界青年发明家展览会上获得铜奖。抗病毒纺织材料AXIOM成为首批使用的长寿命类似性质材料之一。“缝合”到纺织材料中的活性物质配位体捕捉病毒粒子并中和它,同时,配位体和病毒都留在材料上。据悉,上述材料可用于任意一种医疗用品,如口罩、防护服等。彼得鲁克和特卡乔娃称,该发明可影响抗击新冠病毒传染的进程。
【关键词】俄罗斯,抗病毒,纺织材料
【纺织服装】苏州纺企研发智能检测机器人,引领纺织名城再转型(2021-11-17)
【摘要】 11月17日,江南时报讯,苏州中科飞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纺织之鹰”智能检测机器人于今年7月正式“上岗”以来,成效显著,该设备在节省三分之二人力的同时,巡检率超92%,及大地助力面料品质提升,引领纺织名城再转型。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盛泽纺织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全球顶级织机已占总量的一半以上。但在织造环节,挡车工受工作时间、环境、情绪、精力等影响,人工巡检率不到20%。经过2年研发,中科飞梭成功推出两款产品。一款为直线导轨、单侧摄像头,最多巡检5台织机。巡检速度3米/秒,回程空跑5米/秒,精准匹配织机每一横幅织布速度,确保不漏检;另一款是环形导轨、双侧摄像头,均速移动2米/秒。通过加密机器人数量,还可实现更多织机循环检测。他们现已完成瑕疵图片的基础信息收集,未来随着数据库不断更新迭代,机器人巡检率将接近100%,为优质纺企更好地解决用工短缺的问题。纺织品瑕疵检测是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在有效性,实时性和适用性方面,目前的检测技术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织物疵点检测的新技术。
【关键词】苏州,智能检测,高速摄像头
【纺织服装】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利用热能进行愈合(2021-11-17)
【摘要】 11月17日,纺织科技杂志讯,华盛顿大学教授Aniruddh Vashisth开发了一种新的、非常坚固的、轻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碳纤维不同,因为它可以被反复修复。对于目前的碳纤维材料,一旦损坏,基本上是不可能修复或回收的。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碳纤维一样坚固,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热量反复修复。热量可以逆转材料的任何疲劳损伤,当材料需要回收时,它也可以被用来分解。由于传统的碳纤维无法被回收,开发一种可以使用传统热源或射频加热进行回收或修复的材料是一项关键的发现。Vashisth教授说,热源可以被用来无限期地推迟他的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老化过程。这种材料属于一个被称为碳纤维增强玻璃纤维(vCFRP)的组别。vCFRP材料是许多由热固性材料制造的产品的替代品,可以防止碳纤维材料在垃圾填埋场的堆积。这种材料将把塑料的线性生命周期变成一个圆形的生命周期,类似于铝。
【关键词】碳纤维,热能,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