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中国“量子鹊桥”技术可将量子通信速率提升四倍(2021-06-04)
【摘要】 6月4日,C114讯,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四倍。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梦想着构建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但一大技术难题是量子极易衰减,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只有百公里量级。为此,科学家们提出量子中继的思想,即将远距离传输划分为多个短距离,中间用量子中继连接,解决信号衰减问题。量子存储器是量子中继的核心器件。李传锋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吸收型量子存储器,经过3年多努力,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使用吸收型量子存储器,演示了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这种量子存储器可以一次捕获并存储4对纠缠量子,等于获得了四倍加速的纠缠分发速率,并且经实验验证,两个节点之间的纠缠保真度超过80%。6月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据悉,这项研究为建设高速率、大尺度的量子网络,提供了全新实现方案。
【关键词】量子通信,通信速率,远距离传输
【通信设备】中国移动发布边缘计算通用平台OpenSigma1.0(2021-05-31)
【摘要】 5月31日,C114讯,近日,中国移动边缘计算通用平台OpenSigma1.0正式发布。在去年1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与中移物联网公司在广州举行的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启动了联合研发仪式,将共同打造中国移动自主知识产权的边缘计算通用平台底座OpenSigma。至今历时半年时间,隆重推出了OpenSigma1.0版本。OpenSigma1.0版本具有五大特性。第一,开放性架构支持多厂家方案和异构硬件。第二,云网边一站式部署,保证5G网络与计算能力快速交付;网边云业务协同运营、API协同开放。第三,统一API开放标准,支持Restful标准化接口,支持第三方应用和能力入驻。第四,丰富的平台能力,提供包括访问控制、带宽管理等运营商差异化特色网络能力。已规划网络特色能力、IOT能力、AI能力、视频处理能力、工业互联网能力等6大类共70个能力。第五,应用持续集成交付,提供孵化器环境、真实5G网络,进行应用测试和认证;工具链支持和应用商城统一认证,实现边缘应用一点开发,多点复制。
【关键词】边缘计算,通用平台,中国移动
【通信设备】IMT-2020(5G)推进组5G毫米波测试计划取得里程碑进展(2021-05-24)
【摘要】 5月24日,C114讯,中兴通讯、中国联通、高通技术公司与TVU Networks今日宣布,四方在实验室环境下成功在26GHz(n258) 频段上完成全球首次基于大上行帧结构的5G毫米波8K视频回传业务演示。本次演示在IMT-2020(5G)推进组和中国联通的技术指导下进行,采用26GHz毫米波频段与900MHz LTE频段的双连接技术,其中毫米波上行峰值速率达到了930Mbps。中兴通讯在本次演示中提供5G毫米波基站,TVU Networks的5G多网聚合路由器通过搭载高通骁龙? 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和高通QTM527毫米波天线模组的CPE形态的测试终端提供的5G 毫米波连接,将实时采集的8K视频内容通过5G毫米波上行链路实现稳定的回传,并最终在接收端成功接收进行回放。演示验证了5G毫米波的超级上行能力,对于满足未来众多5G行业应用的上行大带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5G毫米波,5G测试,中兴通讯
【通信设备】陕西电信携手华为完成首个双模FDD Massive MIMO创新技术验证(2021-05-14)
【摘要】 5月14日,C114讯,2021年5月,陕西电信携手华为在西安市城区率先完成首个4G/5G双模FDD Massive MIMO联合创新测试。现网测试表明,LTE 1.8G Massive MIMO的下行容量可达成传统4T4R的3.5倍以上,同时NR 2.1G Massive MIMO的下行峰值速率可达3Gbps。本次创新测试,验证了双模FDD Massive MIMO在为5G用户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提升高负载场景下的4G用户体验,充分反映出中国电信的全面创新,求真务实。陕西电信充分挖掘用户需求,围绕用户体验进行网络能力提升,实现了4G和5G流量持续增长。4G流量相比去年实现48%提升,5G流量更是增长10倍以上,尤其是沸点区域的网络容量面临巨大的考验。如何在当前有限的站点资源和频谱资源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容量潜力,切实提升所有用户的服务质量成为陕西电信当前以及未来必须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陕西电信,华为,5G测试
【通信设备】Verizon聚合C波段与毫米波频谱实现下行4.3Gbps(2021-05-11)
【摘要】 5月11日,C114讯,近日,美国运营商Verizon宣布,通过聚合最近购得的C波段频谱与现有的毫米波频谱,它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了高达4.3Gbps的下行速率。试验采用了爱立信的无线和基带设备,以及一款采用联发科M80调制解调器的未上市测试终端。该运营商多次表示,它希望做好准备,频谱一旦清空就基于C波段5G提供高速率和低时延。Verizon为C波段频谱和清空成本花费近530亿美元,此举将一改其在5G频谱方面的弱势地位。在全美范围,它获得了平均161MHz的C波段频谱。Verizon技术规划高级副总裁亚当·科普(Adam Koeppe)表示,该运营商的频谱组合“现在业界最强”,并且移动和固定宽带用户都将受益于C波段。“这些实验室试验证明了随着我们能够将最新购得的C波段频谱和毫米波频谱集成起来,我们的客户将获得的前所未有的网络性能。”他说。实验室试验聚合了100MHz的C波段频谱与600MHz的毫米波频谱。Verizon拥有大量毫米波频谱,其早期5G努力即聚焦于这些频段。
【关键词】Verizon,毫米波,C波段频谱
【通信设备】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通信世界网讯,2021年4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6G通信产业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宣讲发布会”,发布了《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报告对6G通信的总体专利状况以及太赫兹、空天海地一体化、确定性网络和基于AI的空口等关键技术的专利发展状况进行解读,从知识产权角度提出了推动6G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的措施建议。目前,6G通信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项,申请快速增长的背后中国贡献超过三成,但中国创新主体未占据优势地位。中国6G通信领域国内专利申请占比达到80%,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是6G创新的引领力量,部分领域已具有先进水平。未来,我国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力量,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关注国外先发优势技术,深挖自身潜在研发实力。整合国内产学研优势资源,推动专利成果转化。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降低技术依赖。专利和开源相结合,打造良好技术生态环境。
【关键词】6G技术,通信技术专利,技术创新
【通信设备】ITU-T 50G PON国际标准正式决议通过(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通信世界网讯,日内瓦时间4月23下午(北京时间4月23日晚),国际电信联盟第十五研究组(ITU-T SG15)全会传来喜讯:50G PON国际标准正式在大会上决议通过。自2017年以来,围绕网络融合、大带宽、全业务场景等目标,国内光通信产业成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研讨,建议选择ITU-T 50G PON作为下一代PON主流方向。ITU-T 50G PON采用点到多点架构和时分复用技术,引入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单波长50Gb/s速率,相比XG(S)-PON提升5倍带宽能力,且支持与现网设备共存和平滑升级。该技术标准不仅完全满足了宽带接入网络未来业务发展的关键需求,还为已规模部署的XG(S)-PON和10G EPON网络提供了融合演进的发展路线,有利于聚拢产业需求,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投资效率,保护产业投资。ITU-T 50G PON国际标准的决议通过,不仅为全球光接入网络的演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未来产品的成熟和商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光通信产业将沿着ITU-T 50G PON标准路线,持续突破关键技术,保障光接入网络具备可持续演进升级的能力。
【关键词】50G,PON,国际标准,光通信
【通信设备】爱立信加码中国5G建设,新5G电磁微波实验室投运(2021-04-23)
【摘要】 4月23日,C114讯,日前,爱立信中国宣布,其位于亦庄园区的爱立信5G电磁微波实验室投入运营,此次投运的新实验室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备与设施,是爱立信在中国第2个5G电磁微波实验室。在爱立信最早建成的5个5G电磁微波实验室中,两个都建在北京。该实验室将主要用于5G相关技术与产品的测试,将助力爱立信更好的服务于中国5G网络的建设与运营。新实验室直接隶属于爱立信北京研发中心,该中心承担着数量巨大的无线产品开发和维护任务,其中包括众多5G产品需要进行验证测试。由于5G通信网络引入先进的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和无射频传导口设计,必须使用微波暗室进行性能验证。因此该实验室是5G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关键设施,同时该实验室也已取得基站产品欧盟CE认证实验室资质。
【关键词】爱立信,中国5G,5G电磁微波
【通信设备】中国移动研究院在3GPP牵头完成5G终端切片测试标准及研究项目立项(2021-04-02)
【摘要】 4月2日,通信世界网讯,在3月22日~26日召开的3GPP RAN第91次(电子)全体会议上,中国移动研究院成功主导3GPP首个5G终端切片一致性测试标准立项以及首个5G终端切片业务能力全栈测试研究项目立项,以上立项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同推进,获得了AT&T、Verizon、DOCOMO、华为、中兴、爱立信、三星、联想、摩托罗拉等25家国际主流运营商、终端、芯片、仪表厂商的支持。切片是5G网络的重要特性之一,能够从时延、速率、可靠性、网络隔离等方面为行业及个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保障。中国移动研究院在2020年10月北京通信展牵头发布业界首个《5G智能终端切片白皮书》,并于2021年1月联合二十余家国际主流运营商、厂商主导发布“NGMN-GTI 5G Smart Devices Supporting Network Slicing Whitepaper”,为5G切片技术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参考解决方案,明确提出了5G智能终端切片基本方案和5G智能终端切片目标方案。
【关键词】3GPP,5G终端切片,5G标准
【通信设备】AT&T、爱立信等高管将领导美国6G技术开发(2021-03-30)
【摘要】 3月30日,飞象网讯,下一代G联盟( The Next G Alliance)邀请了AT&T,爱立信,诺基亚和VMware高管来领导其6G技术的开发工作,并详细介绍了其第一个工作组在其路线图上的工作。AT&T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Andre Fuetsch被任命为该集团的理事长,爱立信硅谷技术办公室负责人Jan Soderstrom被任命为副主席,任期均为两年。该联盟任命诺基亚北美,AT&T和VMware的高管为其指导小组的联席主席,负责研发目标,制定标准和制定商业主张的其他政策。除了任命,该联盟还成立了两个工作组:6G路线图倡议,负责指定研究需求,技术发展和潜在政策;一个团队致力于减少新兴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该组织创始人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珊·米勒(Susan Miller )表示,建立领导层和工作组使Next G联盟“处于有利地位,为下一个十年创造一个全国性的愿景”。
【关键词】6G技术,下一代G联盟,爱立信
【通信设备】亨通光电推出量产版400G DR4硅光模块,并充实400G产品系列(2021-03-26)
【摘要】 3月26日,飞象网讯,2021年3月26日,亨通光电召开新品发布会,其旗下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充实数通高速模块产品系列,推出了量产版400G QSFP-DD DR4硅光模块和基于传统方案的400G QSFP-DD FR4光模块,使得公司同时具有不同传输距离的400G单模光模块可供客户选用。亨通洛克利发布的量产版400G QSFP-DD DR4硅光模块使用英国洛克利小型化的硅光芯片和电芯片,该款光模块采用了业界领先的7nm DSP芯片,产品的功耗低于9瓦。同时,它相较于传统模块有10~30%的成本优势,完全满足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数据中心应用的需求。模块整体采用COB封装方式,由于使用了独特工艺制造,光纤和硅光芯片之间使用无源耦合,利于量产和降低制造成本。亨通洛克利将进一步加快推动400G QSFP-DD DR4硅光模块的量产化工作。
【关键词】亨通光电,硅光模块,400G光模块
【通信设备】LG电子:6G网络预计将于2029年实现商用(2021-03-23)
【摘要】 3月23日,C114讯,据韩联社报道,LG电子本周二表示,该公司已与另外两个合作伙伴在共同开发下一代6G网络技术。据悉,LG与美国电子测试与测量公司是德科技(Keysight)以及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AIST)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开发与太赫兹相关的技术方面进行合作,太赫兹是6G通信的一个关键频段。其目标是到2024年完成6G研究。LG表示,6G网络预计将于2029年实现商用。该公司表示,6G将提供比5G更快的数据速度、更低的网络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并将能够引入万物互联网(AIoE)的概念,这将为用户提供增强的连接体验。LG于2019年与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建立了一个6G研究中心,并于去年与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院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进行6G技术研究。是德科技是6G太赫兹测试设备的一个主要供应商,该公司一直在为LG和韩国科学技术学院的6G研究中心提供设备。
【关键词】6G网络,6G商用,太赫兹
【通信设备】印度首次完成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实验(2021-03-10)
【摘要】 3月10日,C114讯,据analytics india magazine报道,近日,印度拉曼研究所(Raman Research Institute, RRI)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人员演示了利用大气信道在两座相距50m的建筑物之间实现量子密钥分发(QKD)。印度拉曼研究所量子信息与计算(QuIC)实验室的Urbasi Sinha教授领导了这一实验。Sinha教授表示,“这是印度首个基于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且该实验只能在夜间进行并演示。”同时,这一实验将促使印度进一步推动并实现从银行业到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安全通信。除此之外,研究团队表示,此功能可帮助快速检测未经授权的入侵,并保护加密信息免受未来计算进步可能带来的威胁。
【关键词】印度,量子秘钥,量子通信
【通信设备】轩辕实验室成立,旨在打通切片产业的技术断点(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C114讯,2021 MWC 上海于2月23日至2月25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期间,主题为“可用到可靠,确定性切片是关键路径”的第五届5G切片产业峰会圆满成功。在第五届5G切片产业峰上,华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数字王国、体奥动力、格力、鼎桥通信、亚信科技等5G切片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宣布联合宣布成立5G切片产业联盟轩辕实验室,这是产业界首个5G切片开放创新实验室。据介绍,成立轩辕实验室旨在聚合切片产业力量,为产业伙伴长期提供技术创新验证,以促进切片产业成熟,打通切片产业的技术断点。
【关键词】轩辕实验室,切片产业,5G切片
【通信设备】山东联通圆满完成联通首个FAST端到端验证,大幅提升5G上行性能(2021-02-25)
【摘要】 2月25日,飞象网讯,近日,山东联通联合中兴通讯和联发科技在临沂创新基地完成了基于2.1GHz和3.5GHz的5G时频双聚合(FAST)方案端到端商用验证,采用中兴通讯5G系统和内置联发科技天玑5G移动芯片的终端,实现2.1GHz频段的覆盖优势和3.5GHz大带宽优势的“强强联合”,大幅提升5G上行性能和用户体验。时频双聚合(FAST)是5G多频段深度融合的方案,其关键特点在于能深度和灵活地聚合多个5G频段的时频资源给终端使用,从而不仅能提升整网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改善用户体验。基于2.1GHz FDD频段和3.5GHz TDD频段的5G商用网络,山东联通、中兴通讯和联发科技对时频双聚合的性能提升能力进行了充分的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在3.5GHz覆盖中远点位置的单用户上行速率提升显著,最大可达三倍以上,证明了时频双聚合是提升5G上行性能的有效解决方案。后续,山东联通还将与中兴通讯、联发科技继续深度合作,针对时频双聚合的增强能力、跨站部署能力以及R16新特性等继续进行商用验证和探索、持续提升网络上行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关键词】山东联通,FAST方案,5G端到端
【通信设备】5G毫米波展区闪耀MWC上海,一展生态新图景(2021-02-23)
【摘要】 2月23日,C114讯,2月23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年度盛会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上海开幕。会上,由中国联通和GSMA主办、高通技术公司支持的5G毫米波展区精彩亮相,向与会观众充分展示了5G毫米波赋能各行各业的极致性能与丰富应用。当日上午,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出席了5G毫米波展区的开展仪式。5G毫米波部署对于释放5G全部潜能以及满足极速增长的移动数据需求而言至关重要。5G毫米波将支持中国联通等领先运营商充分利用高频段的丰富频谱资源,提供全球最快的数千兆比特蜂窝速率和低时延连接。5G毫米波还能够成本高效地助力移动运营商增加网络容量,以满足人口密集市区、固定无线接入和企业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5G毫米波,世界移动通信大会,频谱资源
【通信设备】荷兰研究团队宣布量子互联网关键进展:实现3个量子设备连接(2021-02-23)
【摘要】 2月23日,C114讯,据《自然》新闻2月17日报道,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近日在量子网络领域有了新进展。该校物理学家将三个量子设备连接在一个网络中,向未来的量子互联网迈出重要一步。这项研究已于2月8日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题为“Realization of a multi-node quantum network of remote solid-state qubits”。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量子网络工程师Rodney Van Meter表示,这项研究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尽管该网络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所需的性能,但展示了使量子互联网能够连接远距离节点的关键技术。量子互联网可以理解为量子通信技术支撑的一种产生和使用量子资源的新型功能网络。“量子互联网”不是对现有互联网的替代,而是在互联网上叠加新功能的基础设施。量子通信的核心是储存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量子网络的主要目的则是使用户设备上的量子比特与其他设备上的量子比特发生纠缠。这种纠缠有多种潜在用途,例如加密等等。此前,已有其他研究人员演示过三节点量子网络的原理,但《自然》新闻称新方法更容易实现实际应用。
【关键词】量子互联网,量子通信,量子设备
【通信设备】中国联通携手国际主流运营商成功实现跨国5G MEC边缘云互通漫游(2021-01-11)
【摘要】 1月11日,通信世界网讯,2020年12月18日,中国联通、西班牙Telefonica电信和韩国KT电讯联合宣布,成功实现5G MEC边缘云应用的互通和漫游对接,成功实现跨国MEC边缘生态的互享、感知、调度和跨国漫游。本次成果的发布,标志着自2020年3月由近十家全球领先的运营商联合发起的可互操作电信级MEC边缘云合作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成功实现。作为国际5G MEC行业的领导者,中国联通是唯一参与的中国运营商,这一计划旨在构建未来5G MEC国际运营商间的生态互通,构建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边缘全球生态,提供数据保护和网络信息主权机制,提供电信级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信赖性,以及构建统一的边缘应用接口标准,支持边缘应用的运营间共享和调度。
【关键词】中国联通,5G,MEC边缘云应用
【通信设备】4项北斗领域国家标准发布,涵盖数据格式、地图应用等领域(2021-01-11)
【摘要】 1月11日,C114讯,今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日,北斗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28号公告,批准发布了《GNSS接收机数据自主交换格式》等4项北斗领域国家标准,涵盖数据格式、地图应用、地基增强系统、原子钟等领域。继2020年第26号公告发布19项标准以来,近期两次公告共发布北斗国家标准23项,标志着北斗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将为北斗三号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规范和保障。2014年以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力量,克服了国家标准立项难、协调难的工作困难,累计立项国家标准39项。
【关键词】北斗领域,国家标准,北斗三号
【通信设备】中国量子通信重大突破,展示天地一体超4600公里通信网络(2021-01-08)
【摘要】 1月8日,飞象网讯,新华社1月7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该成果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据了解,该网络由700多个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的大规模光纤网络,以及2个高速卫星对地自由空间QKD链路组成。地面光纤网络采用可信的中继结构,覆盖2000多公里,提供了实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关键词】量子通信,密钥分发,光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