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中国移动完成国内首个跨基站无线算力共享和编排验证(2022-09-09)
【摘要】 9月9日,C114讯,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中兴通讯完成国内首个跨基站无线算力编排的创新应用初步验证,进一步拓展算力网络在无线接入网的实践。5G无线接入网是算力网络在边缘的重要载体,中国移动已在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完成无线算力网络研究标准立项,正在联合产业积极开展无线算力网络场景、需求及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和AI计算对硬件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中兴通讯突破单基站算力瓶颈,探索跨基站的算力共享和编排方案,通过逻辑聚合多个5G基站算力的方式构建分布式基站算力池,实现跨基站的算力共享和按需编排,低时延的高效率满足基站智能AMC(自适应调制编码)功能中的AI计算功能需求。在嘉兴完成了业界首个跨5G基站算力共享和编排试点验证,在网络负荷不均衡的场景下实现基站资源池内算力借闲补忙,借助具有剩余算力的基站节点帮助忙时站点进行智能AMC功能中的数据分析和AI计算,实现对忙时站点算力补充,忙时站点可用算力提升约12%,智能AMC调度功能提升中点和差点用户频谱效率约14%。
【关键词】中国移动,跨基站,算力共享
【通信设备】广东移动率先完成50G PON新特性承载的现网试点(2022-09-08)
【摘要】 9月8日,C114讯,日前,广东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金海大厦率先完成50G PON新特性承载的现网试点,结果显示50G PON系统方案可充分满足未来8K、XR等多个应用场景。2021年4月23日,50G PON国际标准在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大会上决议通过,标志着50G PON正式成为下一代PON网络的演进技术路线。中国移动切实履行央企责任,积极推动50G PON技术和产业成熟,适时开展试验验证。2022年9月,为了进一步测试技术的成熟度,做好后期50G PON多场景应用的论证,广东移动联合集团研究院在广州现网搭建端到端“50G PON +SPN”实验局,重点测试下一代智能光接入网的大带宽、低时延等能力。本次实验局结果显示:50G PON样机实现了下行全速50Gbps的线路速率、约41Gbps的业务传输速率、约为80μs的上行平均时延,业务传输速率是当前XG-PON的4倍以上、业务上行时延降低了50%以上。50G PON技术指标对光模块的发送功率、接收敏感度和处理性能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而本次测试的50G PON样机创新采用掺饵材料、多层反射吸收光子和高速oDSP等手段实现了该技术领域的突破。此外,50G PON系统可以完全平滑复用GPON/XG-PON网络现有的ODN基础设施,最大程度的保护运营商在光纤基础设施上的投资。
【关键词】广东移动,50G,PON,PON网络
【通信设备】全国首例实现下行速率突破3Gbps!北京移动完成5G三载波聚合技术...(2022-08-25)
【摘要】 8月25日,飞象网讯,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和联发科技,完成了基于700M频段和2.6G频段的上下行5G三载波灵活聚合技术手机到手机(即用户端到用户端)的验证测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测试结果显示,单用户峰值下载速率可达3011Mbps,较单载波提升77%;上行则可在2.6G频段内的双载波聚合、以及2.6G频段和700M频段的三载波聚合之间实现灵活切换,峰值速率达385Mbps,较单载波提升50%。说明该技术可行,具备商用条件。这种三载波灵活聚合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网速的大幅提升有效改善了用户网络体验,也为当前火爆的VR/AR类体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承载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京移动,中兴通讯,联发科技
【通信设备】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个动态智能超表面技术原型...(2022-08-23)
【摘要】 8月23日,C114讯,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个5G基站和动态智能超表面协同波束赋形技术原型验证,双方在智能超表面领域的研发进入基站与智能超表面动态协同的第二阶段。2021年,双方完成了智能超表面第一阶段静态超表面技术原型验证,初步探索了智能超表面技术在5G盲区、弱区定点覆盖提升的可行性。今年,中国移动研究院继续深耕智能超表面技术的研究,联合中兴通讯率先完成了具备协同波束赋形能力的智能超表面原型样机研发,并分别在实验室和外场环境完成了业界首个技术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比静态超表面只能提升定点覆盖,基站和智能超表面协同波束赋形技术不仅可大幅提升基站覆盖范围,还可支持移动场景下的用户无缝连接。
【关键词】5G基站,中兴通讯,中国移动
【通信设备】上海联通完成全国首个5G中频4T4R双拼商用部署(2022-08-23)
【摘要】 8月23日,C114讯,近期,上海联通为充分发挥共建共享优势,贯彻联通集团效能领先目标,利旧盘活现网4T4R设备,完成全国首创5G FDD 4T4R双拼站点部署,实现8T8R基站性能,居民区目标覆盖和用户体验得到双提升。其中,下行最高实现7-9dBm覆盖增强,居民区室内深度覆盖延伸一堵墙;上行边缘用户体验提升超50%,实现超清视频流畅上传,为千站超级上行精品网络示范区域添砖加瓦。本次创新试点,为改善居民区、高铁、海面覆盖等价值场景5G深度覆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本次创新研究过程,得到公司领导、相关专家以及先进无线技术实验室的大力支撑。团队经过近百次的校正实验和现场连接测试,完成双射频模块8通道对应天线的多种映射排列组合的验证,最终攻克8端口天线与RRU设备多通道排列映射困难等技术问题,获得8T最佳校正性能。深度场景测试结果显示:NR2.1G下行实现7-9dBm覆盖增强,上行平均速率提升超20%,下行平均速率提升近39%。
【关键词】上海联通,5G,双拼站点
【通信设备】广东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完成首个DeepEdge基站业务识别及智能保障规...(2022-08-22)
【摘要】 8月22日,C114讯,近日,广东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基于创新方案——DeepEdge基站业务识别及智能保障,在广州率先完成了对视频、微信扫码及云游戏等多类业务识别及智能保障的定点测试及规模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业务识别率高,保障效果明显,用户体验提升。以云游戏业务为例,测试中业务识别率达100%,且保障后小区用户吞吐量提升7.15%;扫码业务小区用户吞吐量提升9.84%;方案部署后Top小区视频业务体验提升显著:初始缓存时延下降72.9%,卡顿时长占比下降58.6%,感知分值VEMI(视频业务等效MOS值)提升12.6%。广东移动后续将规模部署DeepEdge方案,并结合无线智能导引等创新功能,以智能、智简的方式实现广大用户的优体验。广东移动始终坚持创新和实践,与中兴通讯一起在不断提升5G网络性能、改善用户体验上携手共进,迎接蓬勃生长的5G新业态。
【关键词】广东移动,中兴通讯,基站业务识别
【通信设备】湖北联通携手华为构筑IPv6+新型算力网络,助力湖北数字经济发展(2022-07-26)
【摘要】 7月26日,C114讯,湖北联通联手华为,在武汉先行先试,率先完成武汉智能城域网IPv6+能力规模部署,打造灵活接入、路径可控、品质保证的算力网络新底座。IPv6+技术作为算力网络底座已形成行业共识。IPv6+是以IPv6为基础的技术集合,包含SRv6、FlexE、iFIT等,可以为算力网络提供“广连接、确定性、低时延、超宽、自动化、安全”等六大能力。湖北联通联手华为,在武汉先行先试,已完成武汉智能城域网100%华为设备的SRv6升级演进,并完成了FlexE子切片的验证测试,为后续ToB业务的全面品质升级和网络资源效率提升提供技术保障。SRv6统一了IP网络语言,轻松跨域,使能业务灵活接入算力网络并轻松打通业务路径;为算力网络提供了强大的可编程能力,是实现算网一体调度、端到端一体编排的技术底座,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对算力的SLA要求。
【关键词】湖北联通,华为,算力网络
【通信设备】中移上研院:5G+北斗新基建助力智慧交通应用落地(2022-07-21)
【摘要】 7月21日,C114讯,在日前举行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云启航大会上,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高级解决方案经理倪恺悦介绍,中国移动深入贯彻国家新基建政策,全面实施“5G+”计划,积极发展5G、高精度定位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智慧交通行业基础平台,重点支撑双智城市、智能网联示范区、智慧公路、智慧公交等智慧交通行业应用,全面提升智慧交通服务能力。倪恺悦介绍,基于5G+AICDE能力体系,中国移动构建OnePoint时空信息平台和OneTraffic智慧交通平台两大行业平台,协同生态合作伙伴打造双智城市、智能网联示范区、智慧公路、智慧公交、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航、飞联网等细分领域行业解决方案,并且持续深耕,在项目中不断沉淀平台能力、提升智慧交通服务水平。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基于自有能力及合作生态,在全国落地了数十个智能网联标杆项目。
【关键词】5G,北斗,智慧交通
【通信设备】中国科大揭示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单光子阻塞新原理(2022-07-21)
【摘要】 7月21日,C114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子芯片量子器件的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提出了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极弱的光学非线性实现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的实验可行性。相关成果以“Single-Mode Photon Blockade Enhanced by Bi-Tone Drive”为题于7月1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单光子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在室温下实现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然而,受限于材料的非线性极化率和光学损耗,在非线性光学系统中直接观测到单光子级的光子相互作用极为困难,因此传统的单光子产生方法主要依赖于概率性的参量下转换并需要较高的泵浦光功率。研究组引入光子的频率自由度,提出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两束连续激光控制其动力学演化。通过利用非线性腔对不同频率驱动的非均匀相应,在特定时间精准调控不同光子数态的布居数分布,高保真度地产生亚泊松量子统计光场。基于已报道的集成铌酸锂芯片的实验参数,研究者证明了该方案的实验可行性。审稿人一致认为,该研究引入了全新的物理机制,揭示了动力学光子阻塞的物理本质;在已报道的相关研究中是最简单的且消耗了最少的资源。
【关键词】中国科大,集成光学芯片,量子器件
【通信设备】思博伦携手新华三完成基于单通道112G的高容量800G交换机测试(2022-07-05)
【摘要】 7月5日,C114讯, 2022年7月5日, 以太网测试和测量行业的领导者思博伦通信(伦敦证交所上市代码:SPT)今天宣布,思博伦通信与新华三集团合作,成功完成了交换机800G接口互联测试项目,其中对于单通道112G连接技术的测试,充分验证了交换机在高速率接口上的容量突破,刷新了高速以太网交换容量的新标杆。本次项目采用思博伦Spirent TestCenter 800G测试解决方案,对搭载了目前业界最高容量交换芯片的交换机进行验证,该芯片的交换容量为业界最高,接口采用最新的QSFP-DD 800G可插拔接口。同时,本次项目试用了业界多厂家的单通道112G速率的QSFP-DD 800G和QSFP-DD光模块和DAC直连电缆。单通道112G的连接器技术,采用56G波特率和PAM4编码方式,这是目前单通道最高速率以太网互联方案,对于光模块和直连电缆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关键词】思博伦,新华三,交换机测试
【通信设备】R17将开启5G网络智能化新征程(2022-06-28)
【摘要】 6月28日,通信世界网讯,产业升级还需标准先行。随着5G R17版本冻结,5G R17标准产业化指日可待,届时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多新变化、新机遇。GSMA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AI以提高网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R17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将对移动通信网络未来理念、设计原则以及架构和演进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结束5G上半场的关键里程碑,R17为多项基础性技术带来了更多增强特性。据GSMA相关负责人介绍,R17通过引入RedCap增强了无线电接口,增强了对工业物联网和可穿戴应用案例的支持。除了现有的NB-IoT和LTE-M之外,5G还通过5G NR支持功能缩减的物联网设备,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工厂。传感器、摄像头和可穿戴设备等设备也具备了从LTE到NR的迁移条件。同时,UE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将提高IoT设备和其他设备的适用性和性能。此外,R17还提供了定位增强功能、用于卫星通信的非地面网络支持、对无人机/UAV/UAS的支持、对V2X增强和Sidelink的支持,并进一步增强了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同时,R17还包含对关键通信服务的改进,通过5G无线电支持多播和广播服务,通过MIMO、集成接入回程和频段扩展和聚合来增强覆盖和性能,以及降低功耗的创新(例如省电模式)。引入AI以提高网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R17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将对移动通信网络未来理念、设计原则以及架构和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R17,5G网络,智能化
【通信设备】紫光展锐全球首个5G R17 IoT NTN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完成(2022-06-24)
【摘要】 6月24日,C114讯,在3GPP 5G R17版本 ASN.1正式冻结之际,2022年6月21日,紫光展锐联合北京鹏鹄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基于R17 IoT NTN标准的 5G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开启了基于5G的新一代卫星物联网服务模式,也奏响了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覆盖的序章。本次测试采用的卫星物联网终端基于紫光展锐IoT NTN芯片开发,通过L波段卫星,在预商用基站上完成了通信组网测试,并实现数据传输。测试中使用的卫星是一颗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商用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紫光展锐攻克了测试终端面临的长时延和大衰减等技术难点,在与卫星的通信距离长达38000公里的条件下,成功完成了广播、接入、数据传输等通信过程,并实现了多终端接入和并发通信业务的组网测试。本次上星实测所用卫星物联网测试终端,发射功率为23dBm,与手机相同,这意味着基于紫光展锐IoT NTN 芯片开发的终端,已具备低功耗、小型化、轻量化等易用性优势,可广泛应用在丰富多样的物联网场景中。上星实测的成功意味着基于5G R17 IoT NTN标准的卫星物联网系统技术具备了可商用性。
【关键词】紫光展锐,5G,物联网上星实测
【通信设备】湖北联通携手华为率先在县城场景完成5G新一代MetaAAU规模商用部...(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C114讯,近日,湖北联通携手华为,在武汉江夏区县城场景完成新一代5G基站MetaAAU规模商用部署。相比传统县城5G网络方案,MetaAAU安装后,5G用户上行体验速率增长11倍,下行体验速率增长23倍,5G用户数增加36%,5G总流量增长86%,5G流量激发效果显著。本次商用部署的MetaAAU设备,开创性地引入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加上超高分辨率波束管理、超高系统集成架构等技术,实现上下行覆盖同时提升,且在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提升边缘用户体验,实现绿色节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江夏区示范区内,MetaAAU覆盖区域下行平均速率596.7Mbps,上行平均速率95.6Mbps,达到城区5G精品网效果。相对传统AAU,MetaAAU在相同发射功率场景下,下行边缘速率提升40%左右,上行边缘速率提升50%左右。同时,受益于MetaAAU带来的覆盖与体验提升,开通区域内激发5G流量有效增长,为县城场景5G建网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次使用全新一代MetaAAU在江夏区规模部署的成功经验,为湖北联通持续打造性能和节能双优的5G精品网络奠定了基础,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5G代际体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湖北联通,华为,新基建
【通信设备】日本NTT DoCoMo宣布将联手诺基亚展开6G试验(2022-06-07)
【摘要】 6月7日,C114讯,据外媒报道,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已宣布将与诺基亚和日本本土供应商NEC及富士通共同展开6G试验。NTT DoCoMo表示将在2023年3月之前进行室内试验,并在随后12个月内开始场外试验。鉴于行业内和政府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可以肯定地说,接下来几个月肯定会有更多6G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的消息。诺基亚表示将与NTT DoCoMo及其母公司NTT合作开发AI原生空口和sub-THz无线电。该公司称,“这些试验的目的在于展示基于AI的6G空口与传统空口相比的性能提升,并表明可以在140GHz的高频段实现高数据速率波束成形接入。”实验室试验初期将侧重于展示“在发射器中基于AI的学习波形与中频深度学习接收器的优势,以及测试sub-THz频段的高数据速率室内通信”。诺基亚表示,今年将在NTT DoCoMo和NTT在日本的场地以及诺基亚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工厂开始实验室试验。至于另外两家日本供应商,NEC表示将提供分布式MIMO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部署在6GHz中频段和24-300GHz之间的亚太赫兹频段。NEC还将提供可以在高频段提供大带宽的OAM多路复用传输技术。
【关键词】日本电信运营商,诺基亚,6G实验
【通信设备】我国牵头的首个5G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取得重大进展(2022-05-16)
【摘要】 5月16日,通信世界网讯,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第四研究组第二工作组(简称ITU-R SG4 WP4B)于2022年5月9~12日召开第51次全体会议,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巴西、韩国、日本等国家和爱立信、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泰雷兹(Thales)等公司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中信科移动、中国卫通、华为、中兴等单位立项的IMT-2020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报告书主体部分已经完成,标准名称确定为《IMT-2020卫星无线电接口愿景与需求报告书(Report ITU-R M. [SAT-IMT2020.VISION & REQUIREMENTS] : Vis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 of IMT-2020)》,这标志着5G卫星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研究报告预计将在2022年完成并提交到SG4全会审核。同时,ITU将对外发布通函(Circular Letter),开始征求IMT-2020卫星候选技术。ITU计划在2024年对收到的候选技术开展评估工作,并于2025年完成5G卫星无线电接口的标准建议书。
【关键词】5G,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
【通信设备】移远通信5G R16模组RG520N-EU率先通过CE、RCM认证(2022-05-12)
【摘要】 5月12日,C114讯,近日,移远通信旗下符合3GPP R16标准的5G Sub-6GHz模组RG520N-EU率先通过欧盟CE认证以及澳洲RCM认证。这表明,RG520N-EU 5G模组已经符合欧盟和澳洲地区的产品性能指标及其他相关要求,获得了走向上述地区的“护照”,将助推5G终端客户在海外市场加速落地。移远RG520N系列模组采用高通骁龙X62芯片平台,支持3GPP R16增强特性,不但能将移动宽带的优势带入固定无线接入、移动计算、智慧医疗、专网等场景,更可通过超高可靠性和低时延为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应用的规模化落地进一步赋能。该系列模组支持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种模式,向下兼容 4G/3G,并支持 Option 3x、3a、3 和 Option 2 等网络架构。其采用LGA封装方式,尺寸为41.0 mm × 44.0 mm × 2.75 mm,与前代5G模组RG50xQ系列以及LTE-A模组EG512R-EA 可实现pin-to-pin兼容,方便客户更高效地对其终端产品进行网络升级。在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连接稳定性方面,RG520N-EU支持下行NR 2CA(载波聚合),最高下行速率可达3.4Gbps,最高上行速率可达900Mbps。
【关键词】移远通信,5G,R16模组
【通信设备】河南移动携手华为完成MetaAAU在乡农流量热点场景的部署和应用(2022-05-09)
【摘要】 5月9日,C114讯,随着5G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5G终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短视频、直播、游戏等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城区和乡农的互联网业务类型趋同、网络用户体验需求基本一致,基于河南乡农场景流量分布特点,河南移动和华为共同探索乡农场景5G建网方案。近日,河南移动携手华为在郑州开通基于华为创新产品MetaAAU的乡农居民区热点场景的5G连片覆盖样板点,实现乡农区域5G高质量覆盖。实际路测结果表明,站点开通后,该居民区实现100% 5G网络覆盖,在5G覆盖区域内,5G上行平均速率超99Mbps,5G下行平均速率超594Mbps。同时实现覆盖区域内4/5G总流量和用户体验双增长:4/5G日均总流量达到787GB,提升了88%,4/5G日均用户数212,增加了39%,充分释放网络流量压抑,覆盖区域内5G分流比47%,用户上行体验提升1.7倍,下行体验提升12倍。
【关键词】河南移动,华为,乡农场景
【通信设备】吉林联通联合华为规模开通5G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2022-05-07)
【摘要】 5月7日,C114讯,近日,吉林联通携手华为率先完成首批5G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特性的规模开通,成功解决了热点场景的容量诉求,实现了功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极大提升了5G用户体验。随着5G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用户业务流量大幅攀升,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场景,网络容量面临巨大挑战,网络扩容变得刻不容缓。吉林联通联手华为,在2022年初启动双载波功率共享特性测试,并于近期在连片试验区域完成特性开通。实测结果显示,开通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对大包业务,如观看高清视频,下载数据等场景用户体验提升尤为明显,相较于单载波场景平均增益30%以上,相较于双载波未开通实时功率共享场景下,平均增益也可以达到20%以上。随着5G用户及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效果将愈发显著。此次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特性的成功开通,是吉林联通在5G技术创新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作为全国首批规模开通双载波实时功率共享特性的运营商,将为全国树立样板。随着5G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实时功率共享特性将在更多区域实现商用。
【关键词】吉林联通,华为,功率共享
【通信设备】100公里,我国实现世界最长量子直接通信距离(2022-04-15)
【摘要】 4月15日,C114讯,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是当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这样的指标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的广域量子网络一些应用。这一成果为实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中,建设基于安全中继的城际量子示范网络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成果表明,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手段,城市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可行。另一方面,利用最近清华大学、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南方邮电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及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单位学者共同提出的安全经典中继量子网络技术,可以建设安全中继量子网络,支撑多种应用。
【关键词】量子通信,直接通信,量子技术
【通信设备】中兴通讯数据网络产品顺利完成EANTC互通测试(2022-04-11)
【摘要】 4月11日,C114讯,近日,第23届MPLS, SD & AI Net World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期间,业界权威测试机构欧洲高级网络测试中心(EANTC)正式公布了多厂商互联互通测试成果白皮书,并在大会现场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演示。中兴通讯多款数据网络产品在本次测试中展现出优秀的互连互通性能,EANTC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测试重点验证了各厂家设备对EVPN、Flex-Algo、Segment Routing、SDN、Clocking、FlexE 等先进技术的支持能力。中兴通讯智能全业务路由器系列产品ZXR10 M6000-8S PLUS、ZXR10 M6000-3SPLUS及智能管控平台ZENIC ONE参加了上述大部分功能的互通测试。其中,在Segment Routing互通项目中,中兴通讯在L3VPN over SR-MPLS、EVPN E-line/L3VPN over SRv6、SRv6 Global Routing Table、SR-MPLS和SRv6互通、S-BFD(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无缝双向转发检测),以及基于DSCP的SR-TE(分段路由流量工程)引流方面,与参与测试的多厂家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
【关键词】中兴通讯,数据网络,产品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