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舶】武汉船机自主研发WAPS系统二阶段功能上线(2024-09-29)
【摘要】 9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中下旬,中国船舶武汉船机自主研发的武汉船机高级计划排程系统(WAPS)完成二阶段功能开发与测试,开始在特种机械部智能制造中心上线试运行。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是现代制造业工业软件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套集业务、数据、算法于一体的工业软件,实质是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下,计算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主要用于解决生产排程和生产调度问题。APS系统开发门槛高,市场上成熟的、商品化的APS少之又少。WAPS系统是武汉船机首次开发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工业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WAPS系统分两个阶段开发,二阶段功能上线,标志着系统核心功能已全部开发完成,具备中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滚动排程能力。二阶段主要上线车间计划滚动排程、一键派工等功能,能够有效协助计划员,快速生成周作业计划与自动派工,提高计划管理效率。
【关键词】武汉船机,WAPS系统,自主研发
【船 舶】韩国首艘自主研发“无人船”实证船舶开启核心技术测试(2024-09-29)
【摘要】 9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中下旬,韩国首艘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自主航行船舶系统的实证船舶“POS SINGAPORE”号从釜山子城台集装箱专用码头启航,将在国际航线上正式进入为期1年的自主航行技术实证阶段,验证“自主(智能)航海” 、“发动机自动化”系统和包括“网络安全”及“运用技术”等在内的自主航行船舶商用化的核心技术。韩国海洋水产部计划以此次实证结果为基础,以产、学、研、官为一体,主导引领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在讨论的自主航行船舶国际标准(MASS code)。
【关键词】无人船,自主航行,核心技术
【船 舶】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研制首台高速全幅面划线(2024-09-05)
【摘要】 9月5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底,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在南通举办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盾”品牌新产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目前造船行业内最大打印宽幅的高速全幅面划线印字智能设备。该智能装备成功应用了新一代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每台设备标准配置64个PZT喷墨压电陶瓷喷头,打印速度最高可达到50m/min,可完成二维码、图片和线段等的高速打印,解决了目前一些国内现有设备只能划线、国外一些设备只能喷码的单一应用问题,实现了喷码与划线的有效功能融合,一次喷印即可完成全部作业,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可根据船厂钢板年用量及预处理效率进行定制化配置,提供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南通远洋配套,高速全幅面,智能设备
【船 舶】最高减碳率超过85%,711所氨/柴双燃料发动机获得重大突破(2024-09-03)
【摘要】 9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中国船舶七一一所自主研发设计的CS27氨/柴双燃料发动机经试验验证,最高减碳率超过85%,平均有效压力BMEP≥2.2MPa、最高热效率超过44%,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七一一所在大缸径船用氨/柴双燃料发动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实船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该发动机适用于集装箱、散货船、化学品船、海工船舶、港口工作船等各类沿海、内河船舶推进主机,以及各类远洋船舶发电辅机,缸数覆盖6~9缸,功率覆盖1~3MW,使用绿氨最高减碳率超过85%,可满足中国内河二阶段排放要求及IMO TierⅢ排放要求。
【关键词】七一一所,双燃料发动机,最高减碳率
【船 舶】南京金陵成为国内首家DR检测技术通过LR认证船厂(2024-08-29)
【摘要】 8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中下旬,招商工业南京金陵成功引入并应用了数字化射线检测(DR)技术,为船舶管对接焊缝的检测带来了重大变革。该项检测工艺技术已成功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LR)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LR认证的船厂。相较于传统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DR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效率、低辐射剂量、宽容度大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脱颖而出,为管对接焊缝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测方案。南京金陵按照现场的焊接工艺,定做了大量的对比试管,与拍片结果进行反复对比,制定了完善的DR检测工艺,在对比过程中得到了LR的大力支持。船舶DR检测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南京金陵品质管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南京金陵在焊缝检测方面的技术实力,也为其在造船行业的品质控制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AI智能辅助评图功能的融入,DR检测技术将进一步智能化、自动化,从而在造船领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共同推动造船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金陵,DR技术,焊缝检测
【船 舶】大船海工牵头研发两型LCO2运输船获DNV原则性认可(2024-08-29)
【摘要】 8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下旬,大船海工联合708所、江苏华滋能源、德国TGE公司联合开发的12000立方米和200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LCO2)运输船获得DNV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原则性认可证书上述概念设计的总体可行性,为向不断发展的碳捕集与封存(CCS)产业提供标准化二氧化碳船舶运输解决方案创造有利条件,彰显了大船海工作为全球首个建造CCS产业定制化LCO2运输船的船厂,深耕、布局未来二氧化碳船舶运输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战略决心。
【关键词】大船海工,LCO2运输船,碳捕集与封存
【船 舶】702所自主研发CFD软件实现多种国产硬件适配(2024-08-19)
【摘要】 8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中旬,中国船舶七O二所自主CFD软件团队与江苏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了自主CFD软件MarineFlow(NaViiX求解器)基于麒麟操作系统、鲲鹏处理器的国产软硬件适配。适配过程需要对包括头文件、内置函数库、第三方数学库、汇编代码以及编译系统等开展基于不同处理器上的适配研究,因而适配难度较大。因自主CFD软件MarineFlow(NaViiX求解器)所有底层代码均自主可控,从而给适配工作降低了难度。本次MarineFlow软件基于麒麟操作系统、鲲鹏处理器的移植适配相对于其他CFD软件耗时较少:是OpenFOAM软件移植耗时的1/5,是国内知名开源CFD软件移植耗时的1/15。至此,MarineFlow求解器先后完成了基于麒麟操作系统鲲鹏处理器、神威SW26010处理器以及海光处理器上的适配工作,可兼容ARM指令集、申威指令集以及X86指令集。国产软硬件适配验证的意义在于确保国产软硬件产品能够与国内其他软硬件兼容适配,形成可用、好用的体系化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大规模推广应用,并推动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产业生态。
【关键词】七O二所,CFD软件,软硬件适配
【船 舶】氢璞创能推出200kW船舶用燃料电池系统(2024-08-06)
【摘要】 8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底,氢璞创能携旗下子公司江苏耀扬在扬州氢能产业人才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200kW船舶用燃料电池系统“OCEAN-200”。“OCEAN-200”系统在中国船级社E-23《氢燃料电池》指南中引述的一系列IEC和CCS标准的验证过程中各项指标表现优异,特别是在摇摆倾斜、突加突卸动态响应和抗电磁辐射等试验中表现突出。系统在额定功率200kW下的能量效率达到47%,后备功率高达248kW,具备易于多系统并联扩展的特性,设计寿命和安全性均较车载燃料电池系统有显著提升。该系统以其卓越的性能、创新的技术和强劲的动力,填补了国内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功率200kW级别的空白。
【关键词】氢璞创能,船用燃料电池,填补空白
【船 舶】HD现代推进涂装技术标准化,减少过度预处理提高生产效率(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HD现代(原现代重工集团)造船子公司HD现代尾浦与HD韩国造船海洋、DNV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LR)签订了通过预处理工艺质量验证增强涂装竞争力的业务协议(MOU)。此前,船舶表面预处理各等级之间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为了达到过高的等级,产生了质量费用,还引发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HD现代尾浦、HD韩国造船海洋计划在业界首次证明“Blasting(喷射或抛射除锈)”等级与“St(动力工具)”等级之间的兼容性,并将此反映到涂装说明书和质量管理规定中,减少过度的预处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HD现代,涂装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船 舶】香港海通联手第七〇四研究所、湛江港集团研发完成船舶辅助驾驶系...(2024-07-30)
【摘要】 7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招商海通下属香港海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变革,实现由“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主动研究客户痛点与市场需求,成功联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湛江港集团研发完成船舶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产学研用”的高效融合。船舶辅助驾驶系统聚焦当前船舶行业重视的避碰问题,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先进的智能算法,为船舶操作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为实现高效安全的船舶航行、作业、靠离泊操作保驾护航。目前,香港海通已联合湛江港集团对智能船舶辅助驾驶系统申请了专利,并已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
【关键词】香港海通,船舶辅助驾驶,专利研发
【船 舶】704所自主研制国产首台套10兆瓦大功率吊舱推进器诞生(2024-07-26)
【摘要】 7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O四研究所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国产首台套10兆瓦T型吊舱推进器,日前在上海进行了全负荷动态试验并圆满成功,这是继2兆瓦级吊舱推进器实船应用后的又一突破。吊舱推进器是一种新型船舶电力推进装置,采用“吊舱”式结构设计,将电机与螺旋桨组合安装在一个壳体内,并悬挂在船体底部,可以360度全回转以实现矢量推进。与传统轴系装置相比,具有船舶机动性佳、运营效率高、维护成本低和能源消耗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邮轮、科考船、特种作业船等船型。该吊舱推进器实现了100%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吊舱推进技术领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彰显了中国船舶集团雄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设计制造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第七O四所,吊舱推进器,100%国产化
【船 舶】Amogy与三菱造船合作完成船舶应用氨裂解技术可行性研究(2024-07-11)
【摘要】 7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于氨不含碳,作为有可能为海运业减排做出重大贡献的燃料而备受关注,有望在未来被用作稳定、清洁的能源。为了释放氨的潜力,Amogy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氨动力系统,该系统可将液氨裂解为氢气和氮气,然后将氢气输送到燃料电池中,产生高性能电力。美国氨动力技术供应商Amogy和日本三菱造船合作,完成了利用Amogy氨裂解技术和三菱氨供应和安全系统(MAmmoSS?)进行船上制氢并利用的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就氨燃料供应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为实现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的2050实现海运业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做出贡献。
【关键词】Amogy氨裂解技术,三菱造船,可行性研究
【船 舶】Cemre船厂建造全球首艘电制甲醇燃料SOV下水(2024-06-14)
【摘要】 6月14日,环球网讯,近日,土耳其Cemre船厂为丹麦船东ESVAGT建造的全球首艘电制甲醇(e-methanol)燃料风电场运维船(SOV)顺利下水。这艘新船由ESVAGT在2022年下单订造,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使用绿色燃料SOV。该船由挪威设计公司HAV Design与ESVAGT合作开发,有望改变海上风电服务的发展路径,并支持市场获取碳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该船全长93米,宽19.60米,最大吃水6.50米,航速约14节,能够为124人提供住宿,将按照DNV入级规则建造,悬挂丹麦国旗。该船将由电池和双燃料发动机提供动力,能够使用从风能和生物碳中生产的可再生电制甲醇航行,每年约可减少4500吨二氧化碳排放。该船采用最新技术,设计考虑到了舒适性和高可操作性,提供了高效率的工作空间,确保技术人员在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转移。另外,该船还为船上的船员及技术人员提供娱乐活动,包括健身设施、游戏室、电影院和个人住宿。SOV也配备了一个直升机停机坪,用于快速进入和从岸上转移。预计新船将在今年年内交付,部署在沃旭能源(Orsted)英国东海岸Hornsea 2风电场服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沃旭能源计划为这艘SOV提供电制甲醇燃料。
【关键词】SOV,电制甲醇,完工
【船 舶】中国船燃完成国内最大单船生物燃料油加注(2024-06-10)
【摘要】 6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在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为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所属“新亚洲”轮成功加注3850吨生物燃料油(B24)。供油作业全程用时14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国内最大单船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标志着国内船用生物燃料油规模化供应迈上新台阶。作为石油基柴油的可再生替代品,使用低碳环保的生物柴油对我国实现降碳目标、控制大气污染、丰富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及提高交通运输燃料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比例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加注的B24船用生物燃料油,是由24%的生物柴油和76%的低硫燃料油进行物理调和而成,可以减少约20.4%的碳排放。通常情况下,新型燃料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转换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但生物燃料油可直接在船舶主机及锅炉中使用,无需改造现有船舶发动机等动力设备,因此也被称为“即用型绿色燃料”。对于只能或可以选择使用传统燃料的船舶来说,使用生物燃料油是极有吸引力的选择。本次船用生物燃料油顺利加注实现了中国船燃在“绿色航运”能源供应领域新的突破,展现了央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担当,增强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了企业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生物燃料,最大,加注
【船 舶】江南造船重磅推出第二代B型舱围护系统(2024-06-07)
【摘要】 6月7日,澎湃网讯,近日,在29届希腊国际船舶海事展览会(Posidonia)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重磅推出第二代“BrilliancE? II”B型舱围护系统。首个搭载第二代“BrilliancE? II”B型舱的船型是150000立方米极大型乙烷运输船(ULEC)并获得了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江南造船在2019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代“BrilliancE?”B型舱围护系统,获得美国船级社(ABS)的认可。该型船的研发凝聚了江南造船深耕全冷式液化气船20多年的丰富经验,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低温围护系统(BrilliancE?),并成功应用于全球最大、世界首制超大型全冷式乙烷运输船,船型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BrilliancE?B型货物围护系统具有船体线型匹配性好、无晃荡损坏、无装载限制、“鲁棒”结构、免维护易维修、液舱疲劳设计寿命长、液舱整体吊装、建造周期短等优点。在首制船交付以后,江南造船的研发团队并非止步于此,将BrilliancE?B型舱围护系统的核心技术可衍生到极大型乙烷运输船(ULEC)、大中型LNG船和LNG燃料舱围护系统上,使江南造船的B型舱围护系统谱系化,形成覆盖整个液化气船系列。
【关键词】围护系统,自护研发,液化气船
【船 舶】万邦重工融合数字与AI技术维修应用生产线投产(2024-06-04)
【摘要】 6月4日,新浪财经讯,近日,为探索船舶维修行业未来时代发展模式,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历经长期持续的努力和技术积累,精心设计策划,成功构建了融合数字、智能、绿色与低碳理念的“未来修船万邦硅谷”及应用生产线,至今已投产运营数月。这一变革创新不仅为船舶维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基础,揭示了未来修船科技前沿技术应用的实景。以物联网与信息数字技术为核心,借助全覆盖的5G网络,客户及相关方能够实时登录数字生产管理平台,直观体验关联数据支持下船舶机电设备维修的实时场景。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检测数据管理中心,摒弃了传统的部件测量方式,实现了检测量具到PC端的数据无线采集与传输,为维修方案决策提供了更为精准、及时的信息与数据支持。此外,万邦重工自主研发的自动气阀研磨一体机,在二冲程和四冲程柴油机缸头维修平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摒弃了传统手工研磨方式,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品质。“未来修船万邦硅谷”致力于创新高效、高质量的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准。万邦重工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船舶电机维修全自动组装与调试生产线,大幅度提升了工作的精准度、安全性及工作效率。
【关键词】数字生产,效率提升,AI
【船 舶】日本企业联手研发全球首艘生物质燃料船(2024-05-23)
【摘要】 5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日本邮船携手旗下子公司NYK Bulk & Projects(NBP),与常石造船和英国可再生能源企业Drax Group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将开发“世界首艘”生物质燃料船及其配套动力技术。合作方将首先开展研究,开发一种船用生物质燃料系统,包含燃料供给装置、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分离装置等。该系统将利用气化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燃烧生物质,产生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将被用于为发电机提供动力,从而推动生物质燃料船前进,并为其提供部分内部动力。通过安装生物质燃料系统,与使用化石燃料相比,可以使船舶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减少22%。如果研究进展顺利,合作方将共同探索在2029年底之前建造一艘生物质燃料船的可能性。根据协议,日本邮船将提供其在海运脱碳方面的知识,NPB将提供其在生物质颗粒海运方面的见解。与此同时,常石造船将致力于船舶设计和建造以及生物质燃料系统。Drax作为生物质燃颗粒生产商,是项目发起人。
【关键词】生物质,全球首艘,碳中和
【船 舶】现代重工船舶备件3D打印融合新技术获认证(2024-05-20)
【摘要】 5月20日,搜狐财经讯,近日,韩国HD现代重工宣布,其联合韩国业界开发的在航船舶维护零部件3D打印融合技术通过了美国船级社(ABS)的新技术使用合格性认证(NTQ;New Technology Qualification)第二阶段认证。在船舶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领域,采用3D打印技术得到国际认证,这在全球尚属首次。MRO物料指维修、维护和运营所需的物品,包括备件、工具、化学品、配件以及其他耗材、消耗品等。美国船级社和韩国船级社将负责推进该项目的质量监管和保证等相关业务,为将其推广普及为国内外具有公信力的3D打印MRO零部件进行合作。9家造船海运企业及相关机构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完成该项目的概念设计及危险源辨识评价(Hazard Identification Study),成功完成了基本设计。此次HD现代重工获得的NTQ认证,是美国船级社确认新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成熟度和合格性,提供技术早期应用和实现方针的认证。该技术开发成功并实现商业化后,如果船舶的MRO材料达到量产,只需要2天即可实现供货,即普通产品的供货时间将从目前最长的13天缩短11天,订制产品的供货时间将从目前最厂的233天缩短231天。如此有望确保韩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新市场主导权。
【关键词】3D打印,商业化,技术认证
【船 舶】沪东中华完成国内最大MRAK 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单舱整体吊装(2024-05-10)
【摘要】 5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沪东中华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H1904A)的MARK 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仅用半天完成单舱整体吊装,创造国内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的最大吊装吨位、尺度纪录。沪东中华工艺技术研究所持续推进主建产品的工艺创新,联合生产管理部、搭载部、总装二部和安环保卫部等部门推进达飞23000TEU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扩大化建造攻关研究。此次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重量达300吨,宽度超50米,整吊难度大幅增加。工艺技术研究所先后组织3次吊装工艺安全评审会,开展2次现场安全检查,通过技术攻关,有效解决整吊难题,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该项目通过工序前移、并行作业大幅提高模块建造效率,吊装及完善周期从9天缩短至半天。该船安装平台模块完整性达到100%,上船后通电后即可运行,为后续施工创造便利条件。液货围护系统专用安装平台是LNG船建造的关键工艺装备,沪东中华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NO.96型和MARK Ⅲ型两种围护系统安装平台设计建造能力的船企。本次吊装圆满完成,进一步彰显公司在LNG核心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关键词】双燃料,集装箱,围护系统
【船 舶】全球首艘具备自主伴航功能智能化拖船在天津港投产启用(2024-05-06)
【摘要】 5月6日,每日新报讯,近日,全球首艘具备自主伴航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拖轮“津港轮36”和陪试船“津港轮37”在天津港正式投产启用。其自主伴航系统研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芬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全面实现项目预期指标,所涉及关键硬件国产自主化达90%,感知、规控、人机交互等核心算法软件100%自主研发。这是天津港集团加快智慧港口建设,联合中国船级社、科研高校、造船方等项目研发单位,在港作拖轮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此次投产的两艘高度智能化拖轮为天津港“第二代津港智能拖轮”,由镇江船厂建造。该型船全长34.6米、船宽11.2米、型深5.22米、设计吃水3.92米、设计航速12.5节,拥有多项行业技术创新成果:拥有行业最领先的自主伴航能力,融合感知功能,实现自主控向控距控速,兼具智能避碰专利级能力,航路优化、近距离防碰撞辅助安全航行;拥有最安全的船体结构与破舱稳性设计,大俯瞰作业更加游刃有余,最大舱室(机舱)进水也能安全返港;拥有最智能的AUTO-0无人机舱,灵敏感知设备数据,自主故障分析、风险预警、辅助决策,实现船与船、船与岸互联互通;提供最精准的能效与排放管控,首创港区电子围栏功能,收集船舶作业全流程数据,得出发明专利级能效指数EEOI;拥有最实用的分体滑道驾控台,应用人体工程学,举手投足间尽览各类航行信息。
【关键词】拖船,自主研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