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电】三代核电“国和一号”2023年将实现整机100%国产化能力(2023-03-01)
【摘要】 3月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讯,2月28日,由国家电投主办的“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第二届会员大会暨党建联盟成立大会在沪召开。据悉,通过重大专项实施、产业链上下游15年协同攻关,代表着当今世界三代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顺利。产业链联盟成立以来,其产业链建设取得重要成效,2023年将实现整机100%国产化能力。“国和一号”是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我国当前已实现自主可控的可规模化建设的最先进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最新成果。目前,“国和一号”产业链已形成雏形,实现我国核电产业从二代跨越至三代,跻身世界先进核电国家之列。到2025年,“国和一号”系列产业链的先进性和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技术上最先进最安全、装备上完全自主可控、经济上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三代核电产业链。
【关键词】“国和一号”,2023年,国产化
【核 电】我国全面掌握同位素光源研制技术并达国际先进水平(2023-02-10)
【摘要】 2月10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讯,近日,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成功自主研发AIE(聚集诱导发光)同位素光源,其技术性能达到预期设计指标并在应用试验中工作状态良好,辐光转换效率达到11%,是设计指标的1.1倍。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同位素光源研制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同位素光源自主研发体系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促进我国同位素技术学科发展、拓展同位素光源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具有重要意义。同位素光源是将放射性能量转换成光能的一种自发光装置,利用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的带电粒子轰击发光基体而发光。与其它电光源相比,同位素光源光强稳定,无需外接电源和进行维护,是黑暗条件下小视野指示或照明的优良光源。其可适用于长期无人值守或不易通电的地方,如航海、航空等仪表盘的夜间数据读取,室内外指示标志、辐光伏同位素电池的光源组件等,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多个重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子能院研制的AIE同位素光源采用新型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代替了传统的荧光粉材料,为提高同位素光源的辐光转换效率、实现我国同位素光源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同位素光源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氚,其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
【关键词】同位素光源,研制技术,先进水平
【核 电】原子能院材料微结构及核素分析关键基础问题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2023-02-08)
【摘要】 2月8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讯,近日,由原子能院承担的院长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材料微结构及核素分析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在镍基高温合金三维残余应力测试、铝合金厚板材体织构精确快速测量、磁性样品环境下小角中子散射分析、辐照原位内耗测量、低能量重核素高灵敏测试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多项突破,形成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核工业、航空航天领域的新材料研发与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原子能院,核素分析,关键基础问题
【核 电】西安交大联合田湾核电完成“动态通量测量”和“单点校刻”2项自...(2023-02-06)
【摘要】 2月6日,中国核电网讯,1月24~30日,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田湾核电5号机组第3循环顺利临界并完成指定功率台阶试验,西安交通大学NECP团队通过远程值守圆满完成“动态通量测量”和“单点校刻”2项创新技术的应用验证。这2项创新技术在本次大修中的成功验证,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压水堆运行的安全性和优化功率台阶等待时间提供了关键支撑,在技术全面应用后单台M310型压水堆机组设计寿期内预计可产生约9亿元的经济效益。“动态通量测量”技术分别在30%和75%指定功率台阶上完成了堆芯通量测量试验的验证工作,融合数值模拟和动态氙(达到指定功率台阶后约2小时)状态下堆芯通量测量的实测值,预测平衡氙(达到指定功率台阶后约24小时)状态下堆芯通量测量的实测值。“单点校刻”技术在75%功率台阶上完成了堆外探测器校刻试验的验证工作,采用Bamboo-C软件代替真实试验进行多次堆芯工况扰动的数值模拟,结合单次堆芯通量测量试验的实测值获取堆外探测器的校刻系数。
【关键词】西安交大,田湾核电,应用验证
【核 电】大型先进压水堆国产化核电涂料实现产业化(2023-02-01)
【摘要】 2月1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讯,近日,“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防护涂层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打破了核电涂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化核电涂料的稳定批量化生产和工程化应用,全面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防护涂料的竞争力。核电涂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核电站设施设备构筑物表面防护方式,涂层的失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核电站设施设备的安全功能,尤其对于三代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核电涂层不仅需要具有优异的防护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配合执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等安全相关功能,以实现寿期内的长期可靠运行。为解决核电涂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限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课题组牵头开展核电涂料国产化研制及试验验证,攻克了涂料国产化的多重技术壁垒,成功开发出覆盖全厂范围的、满足先进核电站技术要求的国产化涂料系列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核电涂料的稳定批量化生产和工程化应用。
【关键词】大型先进压水堆国产化核电涂料实现产业化
【核 电】原子能院成功研制国际首款核辐射探测芯片(2023-01-11)
【摘要】 1月11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讯,原子能院核安全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际首款X/γ和中子一体化辐射剂量探测芯片。该芯片可用于涉核领域放射工作场所、人员、环境等辐射剂量监测场景,能够实现X/γ和中子剂量的准确测量,相关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X/γ和中子一体化辐射剂量探测芯片具有较高的热中子探测效率,相较通用的半导体热中子探测器,其探测效率可提高近10倍,达到35.3%。研发期间,项目团队突破了基于芯片的高效中子探测、中子/γ射线甄别、弱信号测量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完成了从芯片设计、流片到集成封装、检测的全流程技术开发,成功研制了宽量程、数字化、通用化、低成本的辐射剂量探测芯片。目前,基于该芯片开发的智能化探测器与APP应用程序已在相关单位开展了应用,探测设备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关键词】原子能院,成功研,核辐射探测芯片
【核 电】中广核技三项核能开发科研项目通过国家原子能机构验收(2023-01-10)
【摘要】 1月10日,大众网讯,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核能开发科研项目验收会在江苏苏州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及广东省相关部门领导,各项目相关承研单位及验收组专家,分别对中国广核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电子束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医疗废物处理,以及快速杀灭新冠病毒研究和应用等3个核能开发科研项目进行验收。其中,《电子束处理环境污染关键技术装置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在广东江门建成投运了全球最大的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项目,日处理印染废水量达3万吨。该项技术还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向化工废水、制药废水、危废废液、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油气田采出废水、城镇污水提标等领域深化拓展,并在四川成都、绵阳及阆中,山东菏泽,河北唐山,广西乐业等地相继建设示范项目。《医疗废物辐照应急处理科技示范装置》项目在湖北汉川建成了我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物示范工程,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基于低能电子束杀灭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新冠病毒的装置研究和应用》项目联合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研发出我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标志着我国在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走在了国际前列。
【关键词】中广核技,核能开发,验收
【核 电】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岷江试验堆两堆运行再创纪录(2023-01-03)
【摘要】 1月3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全年带功率安全运行269天,创历史最高纪录,运行时长再创国内研究堆新纪录,居世界前列。同时,岷江试验堆全年安全运行天数亦创建堆30年历史新高。岷江试验堆作为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建设的先驱核设施,如今已成长为集同位素生产、单晶硅中子参杂、材料辐照、核电培训等多方面用途的中子辐照实验平台。
【关键词】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岷江试验堆,运行纪录
【核 电】原子能院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研制取得突破,全面达到设计指标(2023-01-03)
【摘要】 1月3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讯,在国家核能开发渠道与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原子能院项目团队克服人力资源紧张和疫情等不利因素,攻坚克难,于2022年12月28日全面完成了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制的任务,加速器能量和流强等技术性能已达到预期的设计指标。调试过程中全套设备工作状态良好,流强最高达到设计指标的1.50倍,能量达到242MeV,是设计指标的1.05倍。该装置是我国目前质子束能量最高的等时性超导回旋加速器,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小型化、高剂量率超导回旋加速器的核心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该加速器体积小、功耗低、束流强度高,每秒可连续加速7200万个质子束团,剂量率高,适用于癌症的快速调强扫描治疗,对于打破欧美国家在小型化精准放疗装备领域的垄断,实现我国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的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大幅降低高昂的治疗费用,造福众多癌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核集团质子治疗产业化推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
【核 电】美国能源部宣布核聚变技术取得“里程碑式成就”(2022-12-15)
【摘要】 12月15日,澎湃新闻讯,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官员宣布,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发该反应的镭射能量。实验向目标输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能量增益达到153%。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一突破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这项成果预计将可能帮助人类在实现零碳排放能源的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此外,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金·布迪尔(Kim Budil)表示,如果想将这一成果商业化,核聚变技术仍有“重大障碍”需要克服,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和投资。
【关键词】美国,核聚变技术,里程碑成就
【核 电】中外科学家合成超镄新核素铹-251(2022-12-12)
【摘要】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讯,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充气谱仪AGFA(Argonne Gas-Filled Analyzer)成功合成超镄新核素铹-251,并对铹-253的α衰变精细结构进行了测量。这是近二十年来首次直接合成的铹的新同位素,也是充气谱仪AGFA上合成的第一个新核素。相关成果于12月1日以Letter的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C 上。超重元素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若干决定超重核稳定岛位置的关键轨道能级由于形变会降低到质子数Z ≈ 100、中子数N ≈ 152核区的费米面附近,因此,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可以对现有描述稳定岛的各个理论模型进行严格检验,从而进一步了解超重核稳定岛的相关性质,是当下探索超重核结构性质的热点课题。本次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TLAS直线加速器提供的钛-50束流分别轰击铊-203/205靶,在充气谱仪上通过熔合反应合成目标核铹-251/253。研究结果表明,形成超重核稳定岛的关键质子能级在铹的丰质子同位素中存在能级反转现象。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推转壳模型下粒子数守恒方法(PNC-CSM)对这一核区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指出ε6形变对其单质子能级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外科学家,合成,超镄新核素铹-251
【核 电】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高温气冷堆主蒸汽安全阀原理样机”和“消防...(2022-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讯,12月5日至6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对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高温气冷堆主蒸汽安全阀原理样机”以及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首安工业消防设备(河北)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消防系统抗震类雨淋阀组样机”两项成果进行鉴定。高温气冷堆主蒸汽安全阀是高温气冷堆二回路主蒸汽系统的关键设备,可防止二回路相关设备的压力超过设计限值,保证二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主蒸汽安全阀原理样机采用多级控制先导式安全阀结构形式,自主研发了核电厂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密封、动作性能调节和抗震等全套技术,实现了主蒸汽安全阀超压保护、强制开启和在线校验三大功能,可用于核电厂主蒸汽管线超压保护,属国内首创,为后续工程样机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消防系统抗震类雨淋阀组是核电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关键设备。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研制单位创新采用智能化和整体抗震结构设计技术,并对核心动作部件采用可靠性技术进行设计优化,样机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试验结果满足要求。研制的智能型抗震雨淋阀组样机属于国内首创,为后续产品定型和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主蒸汽,安全阀
【核 电】一体化快堆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12-08)
【摘要】 12月8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讯,近日,原子能院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研发项目顺利通过中国核电组织的首次专项检查。原子能院作为一体化快堆研发项目实施主体,对技术负总责;中国核电作为业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此次专项检查通过,标志着项目关键点和重要控制点已按期完成,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并检验了承研单位和项目团队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水平,为全面深入展开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一体化快堆,指在同一厂址建设钠冷快堆、干法处理厂、燃料制造厂和废物处理设施,实现高效闭式燃料循环。一体化快堆也能够与当前压水堆有效衔接,利用压水堆乏燃料后处理回收的材料,以及天然铀中的铀-238为燃料运行,实现对铀资源的高效利用,并通过堆内燃烧方式大规模减少长寿命高放废物,从而提升核裂变能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一体化快堆是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热堆—快堆—聚变堆”第二步的高级阶段和必然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快堆,研发,阶段性成果
【核 电】俄罗斯开发出保护核反应堆新方法(2022-11-01)
【摘要】 11月1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铬制成的保护层,它有助于延长核电站反应堆的服役期,并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核材料杂志》上。研究人员模拟了水蒸气、空气和氢气与锆合金和在严重事故的重现条件下带有保护涂层的焊接接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称,铬层确保了锆合金和腐蚀环境之间的屏障功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特性可显著增加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俄研究人员创造了自己的涂层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调整涂层的性能和获得速度的可能性。结果,铬的保护层同样致密,其形成速度从一天减少到两三个小时。
【关键词】俄罗斯,核反应堆,新方法
【核 电】我国新一代核聚变装置创造运行新纪录(2022-11-01)
【摘要】 11月1日,科技日报讯,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近日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向着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HL-2M作为我国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其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达2.5兆安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1.5亿摄氏度,能够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未来HL-2M将继续有条不紊开展后续实验工作,冲击更高的等离子体电流和离子温度等参数,全面提升核聚变三参数,实现我国“人造太阳”研究新的飞跃。
【关键词】新一代,核聚变装置,运行纪录
【核 电】我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取得阶段进展,助力核能领域自主创新(2022-11-01)
【摘要】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讯,近期,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联合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散裂靶热工样机及其测试平台研制成功,已经开展二百小时以上连续运行实验。该装置于去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是全球首个实现高功率耦合运行的兆瓦级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该装置建成后,我国将率先全面掌握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运行经验,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也为未来建设加速器驱动核能系统工业示范装置奠定基础,使我国在核废料嬗变和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技术领域实现创新引领。
【关键词】加速器,研究装置,阶段进展
【核 电】秦山核电牵头研制两项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2-11-01)
【摘要】 11月1日,秦山核电讯,由秦山核电牵头研制的“核电厂一回路边界阀门密封件国产化”和“热电偶机械密封国产化”项目顺利通过产品鉴定会,填补了国内核电领域密封件技术空白,可有效推广应用于核电领域。“核电厂一回路边界阀门密封件国产化”和“热电偶机械密封国产化”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发起,中国核电下达,秦山核电维修四处、维修支持处承担子项研发任务。项目包括热电偶机械密封及其附件,金属双石墨环密封垫片、JET密封圈、泛塞封、金属C环、O型密封圈、石墨环、缠绕垫等七大类23种产品,基本覆盖了一回路压力边界密封形式。项目历时近两年,先后解决了国产化碗型垫、小尺寸金属C环密封、小尺寸高压力JET圈、影响安全阀定值的泛塞封等多项技术难题。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核电厂一回路边界阀门密封件”和“热电偶机械密封”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在核电机组上推广应用,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鉴定。
【关键词】秦山核电,新技术,鉴定
【核 电】海南小堆喷雾主泵设计方案评审通过(2022-10-17)
【摘要】 10月17日,中国核电工程讯,10月12日,中核工程设备成套中心以北京、沈阳两地线下及视频线上的形式联合沈鼓核电召开《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项目喷雾主泵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会。叶奇蓁院士、李晓明顾问等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认为:海南昌江小堆项目喷雾主泵初步设计方案系统完整、内容详实、合理可行,符合评审要求,予以通过。喷雾主泵是“玲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一回路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压器喷雾系统反应堆冷却剂的循环提供驱动力。海南小堆喷雾主泵系首次设计、制造和供货,且工程需求紧迫。喷雾主泵是“玲龙一号”小堆项目平稳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次设计方案评审的顺利通过,为后续制造、试验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开端,也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家级科研示范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海南小堆,喷雾主泵,评审通过
【核 电】国核自仪“核电站工控密钥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产品...(2022-10-14)
【摘要】 10月14日,上海核电讯,近日,由国核自仪研发的“核电站工控密钥管理系统”经过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严格测试和验证,顺利取得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着国核自仪NuCON工业控制系统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商用密码的核电工控系统,高强度地实现了核电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核电站工控密钥管理系统自2019年开始全力投入联合研制,历时两年,攻克了密钥安全性、国家密钥管理产品标准的符合性、控制系统平台和密钥管理产品的深度融合等技术难题,可彻底解决恶意篡改、内部数据被嗅探、APT攻击、内核数据安全隐患等网络安全威胁,从根本上解决了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的内核数据安全,确保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即便在受到猛烈网络攻击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安全运行和停机。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密钥系统对核电站工控系统的网络安全保护至关重要,对保障核电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国核自仪,密钥管理,产品认证
【核 电】我国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2022-10-12)
【摘要】 10月12日,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准了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质子治疗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9月27日,瑞金医院宣布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及上海光源团队)、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即将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项目是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的重点支持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开工建设,总体建设目标是研制出国内首套可供临床应用的质子治疗装置,包括一台250MeV同步加速器和一个固定束治疗系统、一个180度旋转治疗系统、一个360度旋转治疗系统和一个眼束线治疗系统。该产品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又迈出一步,对于打破国外质子治疗技术垄断,提升我国医学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促进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国产首台,质子治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