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电】中核二二成功应用不锈钢覆面自动钨极氩弧焊技术(2020-04-20)
【摘要】 4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核二二钢结构分公司在不锈钢覆面自动焊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首次将不锈钢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成功应用于核技术产业园项目施工。核技术产业园项目不锈钢覆面施工任务重、工期紧、焊接量大,在上游单位的支持下,钢结构分公司经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完成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资格取证、现场模拟试焊、正式产品焊接等工作,最终掌握了不锈钢覆面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与传统手工钨极氩弧焊相比,自动钨极氩弧焊具有焊缝成形美观、焊接质量稳定、焊接效率高等优势,同时降低了对高等级焊工的依赖。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公司焊接技术能力、不锈钢覆面施工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核技术产业园项目年度节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核,不锈钢,自动钨极氩弧焊技术
【核 电】控制棒驱动机构新型耐高温电磁线圈研制成功(2020-04-09)
【摘要】 4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核集团核动力院成功研制出耐温等级为440级的新型耐高温电磁线圈。新研的电磁线圈耐温等级高,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耐温能力,一直是控制棒驱动机构性能提升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对于控制棒驱动机构,整机的耐温能力主要取决于电磁线圈的耐温能力。440级耐高温线圈的成功研制,可取消堆顶控制棒驱动机构通风冷却系统、简化堆顶结构、节约安装成本、缩短施工周期,进而提升华龙一号的经济性。同时,也提升了控制棒驱动机构整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进而提升华龙一号的安全性。经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双重验证,应用440级电磁线圈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具备在无通风冷却的条件下长期运行的能力。
【关键词】控制棒,耐高温,研制
【核 电】中核北方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改造顺利实施(2020-04-09)
【摘要】 4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5日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工艺优化和自动化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建设”的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中核北方此次的生产线工艺优化和自动化改造项目,实现了我国年产3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的制造能力,并提升了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制造批量化、规模化技术水平,完善了球形燃料元件制造的工程化能力,将为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核心技术保障。
【关键词】中核,高温气冷,燃料
【核 电】国内乏燃料干贮容器首次自主焊接工作顺利通过各项验收(2020-04-01)
【摘要】 4月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从江苏核电传来消息,国内乏燃料干贮容器首次自主焊接工作顺利通过各项验收,并取得圆满成功,这为后期乏燃料干贮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利保障。田湾核电VVER1000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是由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阿波罗)在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制造并供货。自2018年4月28日,阿波罗启动田湾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供货合同执行以来,公司项目团队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世界首台卧式VVER1000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各项组装,顺利通过了包括压力试验和氦泄露试验在内的各项关键试验节点,首台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筒体组件在2019年7月24日具备发货条件,并及时运抵田湾现场。VVER1000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顺利制造供货,充分体现了公司项目团队在国外技术支持方的支持下,利用公司高精度的加工中心和焊接机器人,成功地开发出独有的VVER1000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制造、焊接和组装插入等各项关键工艺,形成了自主的制造知识产权。
【关键词】乏燃料,干贮容器,验收
【核 电】我国核电站和核动力技术取得重大创新(2020-03-12)
【摘要】 3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设计研究院田嘉夫教授项目团队利用我国高温气冷堆已有的燃料球做成规则球床模块堆,配合成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使双燃料运行的热效率达到60%,在满足1000MWe发电要求时,仅用两座2×417MWt小堆,不仅安全性好,技术设备成熟度高,总投资也会低于全核电投资的50%,能够满足多国电网基荷和调峰的需要。
【关键词】核电站,核动力,创新
【核 电】小型模块化核电反应堆受追捧(2020-03-11)
【摘要】 3月1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美国《耶鲁360度环境观察》杂志刊文指出,当前,一些国家和核能公司正在努力开发小型核反应堆。与传统核能相比,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更安全、更便宜,且能更好的与可再生能源兼容的特性,因此前景被业界普遍看好。《耶鲁360度环境观察》指出,推广新一代核反应堆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若要实现本世纪中叶之前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就应考虑新一代核技术。其次,许多现有的核电站正在老化,新的核电建设受到严重拖延和巨额成本超支的困扰;大型核电站成本往往超过100亿美元。此外,因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更易启动和运行的灵活特性,随着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增长,可以更好地与风能和太阳能兼容。
【关键词】小型,模块化,追捧
【核 电】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SiC/SiC复合材料ATF燃料元件关键技术研...(2020-03-06)
【摘要】 3月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0年3月3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参与(子课题三:SiC/SiC包壳管堆外模拟服役环境性能评价研究)的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正式获批。项目国拨经费4640万元,其中研究院经费635.68万元。这是研究院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研发工作在继国家压水堆重大专项支持后,再次获得国家项目支持。在研发工作开展的近8年时间内,研究院克服了人员不足、经验缺乏等困难,形成了针对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综合堆外性能测试表征能力—复合材料包壳管力学性能测试、热物性测试、堆外腐蚀性能以及辐照性能测试等,得到了国内相关研发单位的一致认可。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复杂陶瓷材料的多尺度综合性能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国防科工局,燃料元件,批复
【核 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热态性能试验基本完成(2020-03-02)
【摘要】 3月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3月2日9时12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基本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热试”是通过主泵运转和稳压器电加热器投用,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升温升压至热停堆工况,并在各特定试验平台执行一系列调试试验、运行定期试验的综合性试验阶段。该阶段尽可能模拟核电厂各种热工工况,验证核岛、常规岛设备和系统在热态运行时的可靠性、相关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期间,完成了主系统钝化试验、非能动系统功能验证试验、汽轮机组非核蒸汽冲转试验等,全面验证了电厂的主系统、辅助系统以及专设系统等在热态工况下的功能,并执行了四项调试首堆试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华龙一号,热态性能试验,完成
【核 电】芬兰启动开发区域供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2020-02-26)
【摘要】 2月2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据世界核新闻网(WNN)报道,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2月24日宣布,芬兰将启动开发区域供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芬兰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旨在围绕这项技术,在芬兰建立新的工业产业链,以满足该供热项目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的制造需求。VTT目前拥有约200名从事核能及相关应用的研究人员,在过去的五年中,VTT一直参与研究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并在欧洲范围内协调于2019年启动的欧洲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许可项目。VTT表示,后续将依靠其内部开发的计算工具,及其多学科研发能力推进项目开发。
【关键词】芬兰,供热,模块化
【核 电】中核集团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开始进入高频锻炼阶段(2020-02-24)
【摘要】 2月2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核集团“质子治疗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完成设备安装和测试,开始进入现场安装调试的第三个阶段——高频锻炼。这是质子治疗回旋加速器项目进入现场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加速器主工艺设备和配套设施安装、测试完毕,工作正常,开始进入整机多系统的联调。高频锻炼阶段的工作难度大、技术不确定性也大,但其高质量完成,将为第四个阶段——最后的束流调试,打下重要的基础。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微观粒子之一。目前,全球已有近百个以质子、重离子技术为主的粒子治疗中心,80%以上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该资源的稀缺性,是我国放疗费用昂贵的原因之一。核技术若要造福更多癌症患者,只有加紧国产化设备研制与应用。
【关键词】中核,超导质子,高频锻炼
【核 电】国家电投高导热核燃料芯块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20-02-24)
【摘要】 2月2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成功完成UO2电磁感应熔炼,使用冷坩埚熔融法制备出晶粒直径100~500μm的UO2单晶大颗粒,标志着集团公司高导热核燃料芯块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燃料芯块的导热性能决定了燃料芯块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对燃料芯块服役性能和安全特征有重要影响,以UO2单晶为基础开发高导热核燃料芯块可消除多晶UO2相互间对传热的自我屏蔽作用,导热性可大幅改善,从而进一步提升反应堆安全性。截至目前,中央研究院已掌握UO2电磁感应熔融工艺,在国内首次突破了UO2电磁感应起熔和2800℃UO2熔融等关键技术,成功搭建了国内首台高温真空电磁感应UO2冷坩埚单晶炉,实现了单炉公斤级高纯度UO2单晶制备。
【关键词】国家电投,核燃料,突破
【核 电】打破该领域美国垄断,成功中标福清核电柔性屏蔽材料采购项目(2020-02-04)
【摘要】 2月4日,北极星核电网讯,近日,原子能院辐射安全研究所辐射防护室研发团队成功中标福清核电“可移动式屏蔽设施设备研发项目”和“福清核电1-4号机组辐射控制区高辐射热点、热管屏蔽材料采购项目”。这是国产钨基柔性屏蔽材料首次中标,打破了该领域美国公司的垄断,为我国相关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开端。研发团队为解决核设施现场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问题开发了新型钨基柔性屏蔽材料,该材料可以根据屏蔽需求定制化设计,从而更好地贴合屏蔽目标,有效地提高防护性能。该产品已经开展了化学元素、防火等级、有毒气体、拉伸强度、耐辐照、屏蔽效果等检测,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满足核电厂高辐射热点屏蔽要求。材料在厚度为5.1mm时对Cs-137、Co-60的衰减系数分别为1.44和1.23,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
【关键词】打破垄断,原子能院,中标
【核 电】阳江核电:从CPR1000到ACPR1000,技术路线国产化率提升10%(2020-01-08)
【摘要】 1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月7日,中国广核集团在北京和深圳同步召开2020年度媒体见面会暨高质量发展成果通报会,阳江核电公司新闻发言人叶志强介绍了阳江核电的技术路线及经营情况。据悉,阳江核电1、2号机组采用的CPR1000技术路线,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二代核电技术;3、4机组采用的CPR1000﹢路线,综合性能接近三代技术;5、6号机组采用的ACPR1000技术路线,具备了三代核电主要技术特征。叶志强表示,从CPR1000到ACPR1000,阳江核电实现了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化、国产化,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汽轮发电机等重要设备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是75%,到5、6号机组建设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
【关键词】阳江,国产化率,10%
【核 电】中核集团36项成果获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奖(2020-01-08)
【摘要】 1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获奖项目,中核集团共有36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中核集团《大型集团国家重大项目高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和中核工程《核电工程总承包项目价格波动风险管控》两项成果获一等奖。福清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投资系统化管控》、中国核电《核电企业基于“业务驱动、商务整合、资源共享”的成本管理》、中核二三《核岛安装精益建造管理》等14项成果获二等奖。核动力院《基于基因型模型的文化牵引式核动力品牌“双链”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核山东能源《新能源项目收并购标准化管理》、江苏核电《核能发电企业基于产能提升的输电线路增容管理》等20项成果获三等奖。
【关键词】中核,国防科技,管理创新奖
【核 电】中英科学家可控核聚变领域获新突破: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材料(2020-01-08)
【摘要】 1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7日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种可有效获取高纯度氘的材料,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据西交利物浦大学化学系丁理峰博士介绍,可控核聚变是一种绿色能源,但如何找到稳定的可控核聚变燃料,仍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氢的同位素——氘,就是一种潜在的可控核聚变燃料,但氘在自然界中的浓度很低。通常,高纯度、高浓度的氘是通过分离“氢-氘”混合气体来获得的,但目前实现这种分离的技术能耗大、效率低、价格昂贵。由英国皇家学会会士、利物浦大学教授库珀带领的中英联合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材料,它能通过一种被称为“动态量子筛分”的过程,将氘气体从混合气体中有效地分离出来。
【关键词】可控核聚变,突破,氘材料
【核 电】核电厂运行的“神经中枢”实现完全自主研发(2020-01-06)
【摘要】 1月6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完全自主研发的安全级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DCS)龙鳞系统获得国际认证,满足该领域的最高功能安全完整性等级,具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这一认证为中国核电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撑,标志着中核集团具备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厂DCS供货能力。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DCS)被喻为核电厂运行的“神经中枢”,由安全级DCS和非安全级DCS共同构成。它控制着核电厂数百个系统、近万个设备运行和各类工况。安全级DCS可实现事故工况下反应堆安全停堆,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非安全级DCS负责运行和管理,是核电厂高效经济的重要保障。核电厂的“神经中枢”不再被国外“卡脖子”,将有助于我国核电技术整体出口。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等掌握了该项技术。
【关键词】核电厂,神经中枢,自主研发
【核 电】美国霍尔台克公司宣布3项新技术(2019-12-31)
【摘要】 12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美国霍尔台克公司2004年启动了“猎豹计划”,推动了变革性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干式贮存系统的效率做出贡献。该项目已开发的技术有助于燃料贮存,并有助于贮存和运输系统材料的开发。该公司宣布根据“猎豹计划”开发了3项新技术:第一项技术是一个用于贮存VVER核燃料的新燃料格栅,具有高容量、高热负荷、双能力(贮存和运输)的优点;第二项技术是改进的贮存容器设计,比之前的容器更具抗洪能力;第三项技术是一种300吨有效载荷、单失效保护的容器运输机。
【关键词】美国,霍尔台克公司,新技术
【核 电】俄罗斯制造出首批用于商用反应堆的耐事故核燃料(2019-12-31)
【摘要】 12月3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核燃料子公司已在新西伯利亚化学浓缩厂制造出首批用于商用反应堆的耐事故核燃料组件。这批核燃料组件含有实验性耐事故燃料棒,现已通过验收。在2020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罗斯托夫核电站的一个VVER-1000反应堆将安装这批核燃料组件,包括3组TVS-2M型耐事故核燃料组件,每个组件都包含12根耐事故核燃料棒,核燃料棒包壳材料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镀铬的锆合金,另一种是铬-镍合金。这些材料都使包壳更耐热。
【关键词】俄罗斯,反应堆,耐事故核燃料
【核 电】中核集团质子回旋加速器进入束流调试阶段(2019-12-20)
【摘要】 12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12月8日,中核集团“质子治疗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顺利运抵调试厂房。加速器移机进场是质子治疗项目的重要节点,标志着质子治疗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已完成组装、测磁等工作,正式进入束流调试阶段。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新增病例约392.9万人,死亡病例约233.8万人,均为世界第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癌症纳入综合防控战略中需要防治的重大疾病之一。质子治疗230MeV超导加速器的研制结合了国际上最新一代质子治疗回旋加速器方案,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国医疗领域设备水平,服务大众健康。超导回旋加速器与同能量常温回旋加速器相比,研制和运行成本低,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市场竞争力强,代表着国际上最先进的癌症粒子治疗方向。
【关键词】中核,质子回旋,调试
【核 电】中核集团NicSys2000非安全级核电DCS系统全面通过第三方测评具备...(2019-12-13)
【摘要】 12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DCS仪控系统是核电厂的中枢神经,涉及运行安全,本次NicSys2000非安全级DCS系统全面通过第三方测评,具备工程应用条件,标志着这一重要自主可控问题得以解决。11月16日至12月12日,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组织专家组,在前期多次样机测试及发现问题全部关闭的基础上,采用核电工程应用和实际运行的最高标准要求,对自主研发的1:1最大规模DCS工程化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评。在为期近30天的现场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全部通过,审查了千余份测试记录和相关文件,没有发现影响功能和性能的重大问题,得出了具备工程应用条件的最终技术结论。
【关键词】中核,DCS,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