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炭】习水县:推广运用“110工法”技术,助推煤矿企业提产增效(2020-03-28)
【摘要】 3月28日,天眼新闻讯,近日,习水县经济贸易局邀请中国矿业大学龙景奎博士对该县煤炭企业和相关部门开展“110工法”专项培训,旨在推广运用“110工法”采煤技术,助推该县煤矿企业提产增效。工作面间无煤柱开采。“此项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煤炭工业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三个突出瓶颈问题,实现采区内无顺槽掘进、无煤柱的采留一体化。”习水县经济贸易局党委委员、矿业发展中心主任母志强说。煤矿“110工法”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提升留巷锚护结构的稳定性、适应性和适用性,并建立相应的沿空留巷关键技术体系和协同锚护技术体系。既能有效缓解煤矿企业采掘接续紧张局面,又能减少煤炭资源浪费,增加资源回收率,提高煤炭产能。
【关键词】习水县,煤炭企业,110工法
【煤 炭】花鼓山煤业首个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试采成功(2020-03-24)
【摘要】 3月24日,安源煤业集团讯,在花鼓山煤业山南矿回采二区27502机械化工作面现场,只见采煤机割头飞速转动,一刀刀割下的原煤落到移动的溜子里,慢慢进入顺槽大倾角皮带直至煤仓。这标志着自3月21日至现在,花鼓山煤业建矿62年来首个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投产运行正常,试采成功;标志着该公司由传统炮采迈进了机械化开采新时代,几代煤矿人期待的梦想变为现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花鼓山煤业围绕“巩固安全效果,提升发展质量”目标,加快推进煤矿“四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了机械化采煤设备,并于今年元月在山南矿回采二区27502工作面投入安装。同时,组织人员到河南等地煤矿学习机械化采煤先进技术,并安排一批生产骨干到丰城学习培训。
【关键词】机械化采煤,花鼓山煤业,传统炮采
【煤 炭】世界唯一8.8米综采工作面创单日产煤6.55万吨新纪录(2020-03-06)
【摘要】 3月6日,中国煤炭资源网讯,上湾煤矿是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千万吨矿井群的主力矿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采用8.8米综采高度的工作面。2月份,该工作面创造了单日产煤6.55万吨的新纪录,月度产量完成147.5万吨,创月产最高纪录,为保障疫情期间能源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综采一队始终将青年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促进区队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稳步提升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该队示范岗成员共参与设计了包括“综采工作面回收高压电缆导向装置”“移变列电缆分层装置”“综采设备集中注油装置”在内的49项小改小革项目,其中《浅埋深、薄基岩、安全高效矿井沿空留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评为陕西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一等奖,“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起伏变化底板的提卧控制方法”“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贯通导向孔施工工艺及导向方法”等4项成果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上湾煤矿,月度产量
【煤 炭】八部门:加快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技术在煤炭工业应用(2020-03-06)
【摘要】 3月6日,澎湃新闻讯,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及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指导意见明确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关键词】煤矿智能,工业领域,大数据
【煤 炭】打通煤制油“最后一公里”(2020-02-28)
【摘要】 2月28日,东方财富网讯,作为煤间接液化制油过程中最终实现合成油商品化的关键技术,百万吨级煤基浆态床费托合成产物加氢提质CFHL技术打通了煤制油的“最后一公里”。该项目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该项目基于煤基费托合成油主要由正构烷烃和正构烯烃构成及含少量氧等特点,创新开发了兼具产品灵活性和价值最大化的稳定加氢—异构加氢裂化两段两分集成反应平台、高耐水热稳定性的稳定加氢专用催化剂RTF-1和低温度敏感性高柴油选择性的异构加氢裂化专用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最终开发出煤基费托合成产物加氢提质CFHL技术。
【关键词】新型技术,煤制油,上海兖矿
【煤 炭】新型煤气化技术为合成氨行业“环保加分”(2020-02-10)
【摘要】 2月10日,环球网讯,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开发并与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进行技术转化的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示范项目,近日已成功向合成氨生产提供原料气,有效提升了合成氨行业的环保水平。氨是化肥工业和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但也是污染源头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氮肥行业接近一半采用固定床气化炉提供原料气,污染较严重。尤其是冬季来临,环境预警高发,不少氮肥企业按要求停产与来年春耕需要大量农业用肥之间形成了矛盾。上述示范项目采用循环流化床加压气化炉,可利用当地煤质较差、传统技术不易气化的粉煤,制气成本下降30%至50%,更加清洁高效。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吕清刚说,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不挑煤”,高灰分、高熔点、高水分等传统技术气化不了、气化不好的煤,也能搞得定。
【关键词】煤气化,新型技术,有机化工
【煤 炭】中科院新型煤炭清洁技术实现工业应用并打入国际市场(2020-02-10)
【摘要】 2月10日,中新网讯,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发出的新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已成功实现工业应用,并打入国际市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介绍说,该所30年来致力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针对传统煤气化技术存在可用煤种少、污染重或成本高的问题,开发出清洁、高效、低成本、煤种适应性广的循环流化床(CGAS)技术。从2004年起,通过小试-中试-工业试验-工程示范,设计建造出一系列试验平台,并深入工程一线完成机理研究、工艺开发、关键技术突破和整套技术产品开发,实现中国国内多个等级首台循环流化床煤气炉技术示范,并已在有色冶金、陶瓷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应用,还打入国际市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关键词】煤炭清洁,技术开发,污染
【煤 炭】冀中能源微震技术已在冀晋蒙皖14个煤矿推广应用(2020-02-05)
【摘要】 2月5日,河北新闻网讯,据了解,日前,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黄玉治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大力推广冀中能源三维地震精细勘探和微震监测预警技术的要求。张成文称,这项技术由冀中能源自主研发,能够通过微震检测,提前预报煤矿井下出水危险的可能性,可有效减少井下突水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目前,微震技术已在冀、晋、蒙、皖的14个矿、30个工作面推广应用。冀中能源集团整合河北煤科院、石家庄设计院、各子公司技术中心等资源,搭建起统一的战略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建成了全国首家煤矿水害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形成国内领先的成套技术。同时,依靠矿井物探技术、矿井水害微震监测技术、区域治理技术等优势技术,大幅开拓省内外应用区域,在河北、山西承接多项区域治理和注浆加固改造技术服务项目。
【关键词】威震技术,井下突水,冀中能源
【煤 炭】山东:57处煤矿展示“智能化”(2020-01-21)
【摘要】 1月21日,中国发展网讯,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2019年以来山东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取得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57处煤矿建成12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71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54个。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山东以数字化矿山建设为重点,把建设“智能煤矿”、打造“智慧行业”作为加快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推动形成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重点的高效采掘格局,加快实现减人、提效、保安全目标,促进煤炭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据了解,山东将进一步突出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坚持抓好规划引领,到2022年煤炭开采基本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力争1/3以上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智能化开采产量比重达到50%以上,生产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智能化远程可视控制,井下高危岗位职工人数再减少30%。
【关键词】智能化,远程控制,采煤
【煤 炭】2涉煤项目入围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020-01-13)
【摘要】 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讯,2020年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公示。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管函〔2019〕238号),启动了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遴选工作,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将“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赋能民用飞机制造综合解决方案)等81个项目核定为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试点示范项目”)。其中,2涉煤项目入围,分别为:内蒙古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煤炭智慧运销解决方案》和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视化智能矿山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示范项目,互联网,煤炭
【煤 炭】深圳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加速煤炭行业协同创新格局裂变(2020-01-13)
【摘要】 1月13日,科技日报讯,深圳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近日揭牌,陕煤集团在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东西南北协同创新格局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我国煤炭行业协同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陕煤集团在深圳布局建立研究院,是为了对标先行示范区,融入深圳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科学城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引进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代表性技术成果,加快促进集团智慧化矿山、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支撑和引领企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材料领域,面向国际高端市场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研发革命性创新技术,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储备条件。组建深圳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是该集团依托深圳世界窗口的区位、创新、资源、人才、对外开放等众多独特优势,继西安、上海之后成立的第三大高新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陕煤集团,研究院,技术成果
【煤 炭】我国煤矿综采智能化取得重大突破(2020-01-03)
【摘要】 1月3日,中国煤炭市场网讯,为推动我国煤炭开采少人化、无人化,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难题,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中国煤科天玛公司等单位在神东榆家梁煤矿建成了我国首个无人巡视、自主割煤的智能无人化工作面,标志着我国煤矿综采智能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榆家梁煤矿无人化工作面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在目前国内外自动化工作面“采煤机记忆割煤、支架自动跟机拉架、远程干预”的常规模式基础上,协同攻关,实现了多项创新。该项目投产后,解决了长期困扰煤矿智能开采过程中煤岩无法识别的难题,真正实现支架区域内无人化,对建设安全智能、绿色高效矿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综采智能化,矿区技术,自动化
【煤 炭】河南省首套煤矿智能化开采系统试运行成功(2019-12-17)
【摘要】 12月17日,河南日报讯,12月13日,河南省首套同时具备智能化采掘及综合智能化管控平台的煤矿智能化开采系统试运行圆满成功。据了解,这套智能化开采系统包括一个综合智能化管控平台、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其中,综合智能化管控平台为矿区提供了包括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安全、人员定位等系统的数据接入、集成与综合分析。该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国内煤矿工作面上的首次应用,有效提高了矿井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14030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已具备综采设备井下和地面远程一键启停控制操作、工作面自动找直、采煤机自动记忆截割等功能,生产期间作业区域由原来的28人减至9人,同时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11012工作面利用可视化技术全方位展现掘进工作面场景,在遇到水、火、瓦斯等重大灾害事故时,可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河南省,智能开采,管控平台
【煤 炭】山东省煤炭工业信息计算中心、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山东...(2019-12-10)
【摘要】 12月10日,山东新闻网讯,今日,山东省煤炭工业信息计算中心、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山东联通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共同合作,资源共享,利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强强联合,共同打造5G智慧矿井。5G智慧矿井是指在矿区通过5G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实现无人运输、无人采掘等无人化操作,降低人工数量,减小煤炭企业的风险。山东作为煤炭大省,长期以来关注智慧矿山的建设,本次签约也是山东联通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5G,山东省,无人采掘
【煤 炭】兖矿首个千米深井智能化工作面正式投用(2019-12-06)
【摘要】 12月6日,中国煤炭资源网讯,近日,赵楼煤矿7301工作面智能化系统正式投用,工作人员在控制室一键启动,采煤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等设备随即按照系统设定程序自动运行,割煤、推溜、移架等工序一气呵成,滚滚“乌金”随传送带源源不断运出工作面。据悉,该工作面是兖矿集团首个千米深井智能化工作面。该智能化工作面主要由支架电液控系统、采煤机惯导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煤流变频控制系统、智能泵站系统和集控中心组成,通过集控中心与各子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自动跟机移架、跟机视频监控和远程遥控操作等智能化功能,将原来的现场操作转变为“设备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智能化生产新模式,使作业人员远离危险区域,有效提高了现场作业安全系数。
【关键词】视频系统,采煤机,电液控
【煤 炭】国家煤矿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成立(2019-12-02)
【摘要】 12月2日,科技日报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矿用机器人对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将鼓励矿井较为复杂的企业提升智能化装备水平,争取早日把工人从危险的井下环境中替换下来。”在11月底举行的国家煤矿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2019国际智慧矿山创新论坛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矿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联合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煤炭和煤机企业组建。创新中心将共同推进我国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与煤炭开发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煤矿机器人技术能力,引领煤矿装备智能化与机器人技术发展,支撑起我国煤矿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关键词】煤矿机器人,煤机企业,科技创新
【煤 炭】中国第四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2019-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国煤炭资源网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唐家会矿区煤炭地下气化(简称ISC)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11月27日宣布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ISC技术成功应用。ISC技术,是将地下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气化,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该工艺不需开挖采煤,也无需任何工作人员进入地下,就可生产低成本的工业燃气和化工合成原料气。该项目由华邦控股集团财务投资的中为(上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工建设,今年10月底顺利点火,目前已稳定运行近一个月,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证明了第四代ISC技术成熟稳定、安全高效,是世界上ISC技术100多年研发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解决了困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气产量、质量的稳定性,以及项目经济可行性问题。
【关键词】地下气化,原料气,可燃气体
【煤 炭】同煤集团14项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2019-11-27)
【摘要】 11月27日,人民网讯,从同煤集团传来消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表彰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个人的决定》,同煤集团共有14项成果获奖。其中,《煤炭老矿区转型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同煤集团“四元”协同发展模式创新与实践》《坚硬顶板复杂结构强矿压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水气下泄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3项成果荣获一等奖;《麻家梁矿厚松散层开采地表变形监测及应用研究》等8项成果荣获二等奖;《矿井强矿压显现动态实时多参量递进集成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等3项成果荣获三等奖,再一次展示了同煤集团领先的科技创新实力。同煤集团瞄准建设“创新、和谐、富强、振兴”的新时代同煤,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取得的又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企业重大技术难题,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同煤集团,转型升级,科学技术
【煤 炭】大型工业化低阶粉煤回转热解技术通过鉴定(2019-11-26)
【摘要】 11月26日,中国煤炭报讯,由陕煤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大型工业化低阶粉煤回转热解成套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攻克了低阶粉煤清洁高效分质转化的热解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制造难题,对于促进低阶粉煤高效转化、煤热解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开展百万吨级大型化工业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一直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点,大型工业化低阶粉煤回转热解成套技术包含带除尘功能的回转干燥系统、提质焦粉分级冷却及钝化系统、高效油气除尘及回收系统和低氧节能热风系统,核心设备为回转反应炉。
【关键词】低阶粉煤,回转热解,煤炭技术
【煤 炭】煤炭地质总局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19-11-15)
【摘要】 11月15日,工人日报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技术成果发布会上,宣布其在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果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成功运用。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技术在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换热试验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一是首次成功钻探了我国第一眼大口径长距离地热U型对接井,在我国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开发利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不扰动地下热水系统实现保护性开采、提高地热供暖换热量方面取得系列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三是本项成果引领了我国地热供暖技术的创新发展,可作为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技术重要的示范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深层地热,保护开采,地热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