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上海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交付浦东机场(2020-08-07)
【摘要】 8月7日,中国新闻网讯,今日,上海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上海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交付。实验室正式启用后,可支持在浦东机场开展随到随检,与原先送至市区实验室相比,可节约2小时的等待时间。实验室外观为一个标准集装箱大小,可支持集卡、货轮、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空间分为试剂准备室、样本处理室和核酸检测室三个独立区间,符合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实验室配备的检测设备80%来自中国国内企业研发生产,其中一体化核酸自动检测仪由上海仁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启用后能满足上海海关至少200份/天的检测需求。未来,这家方舱实验室检测能力可增加至1500人/天。攻关团队在持续优化方舱实验室性能的同时,将继续推动其实现多场景、多模式、跨区域应用,有望满足国内外日渐增长的核酸检测需求,为国内外打赢抗疫阻击战贡献上海科技力量。
【关键词】浦东机场,核酸检测,抗疫阻击战
【航空运输】白云机场推国内航班“One ID”服务,一张脸通行机场(2020-08-05)
【摘要】 8月5日,民航资源网讯,今日,在转场运营16周年之际,白云机场宣布推出重磅服务新举措——“One ID”服务,旅客注册授权后可实现“一张脸”通行机场,此举是科技改变航空出行的又一创新。白云机场“One ID”服务,不同于现行部分机场通过身份证后台绑定等技术实现“刷脸”登机,而是严格按照IATA的“One ID”理念,以旅客面部特征信息作为核心,将旅客身份信息与出行信息相结合,为每一位旅客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作为出行全流程唯一识别标识的、真正的“一张脸”就是一ID。旅客在办理自助值机、自助托运、安检、登机等业务时,系统通过提取旅客面部特征并关联旅客行程信息,校验通过后将自动放行。此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减少证件查验次数,大大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关键词】白云机场,面部识别,提升通关效率
【航空运输】中飞院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验收(2020-07-16)
【摘要】 7月16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的通知》。经项目申请、专家评审,全国高校共有589个项目通过验收,中飞院2个项目位列其中,分别是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院长潘卫军教授的“民航交通运输新工科多方协同培养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和民航安全工程学院院长贺元骅教授的“航空油料储运安全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打好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要举措。2018年,中飞院申报的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院按照“以‘新工科’理念为先导凝聚更多共识”“以需求为牵引开展多样化探索”“以项目群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以统筹内外资源为途径加大项目支持”的要求,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用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最终通过教育部验收。
【关键词】中飞院,新工科项目,高等教育改革
【航空运输】我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成功首航(2020-07-08)
【摘要】 7月8日,中国民航网讯,日前,我国首架国产高速互联网飞机青岛航空QW9771航班首航仪式在青岛盛大开幕,标志着我国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高速互联网飞机正式启航,同时开启了中国民航史上首次机载Ka卫星宽带互联网直播。这架高速互联网飞机采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TD-HUB数字客舱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航司、旅客、商业客户基于精准推荐为技术特征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可以无缝对接航司、卫星供应商、航电供应商及商业客户的数据平台。在针对航司的产品TD-A当中,可以满足航司传统客舱线下服务线上化,降低航司的服务成本,提高旅客的服务体验,同时该产品支持航司主营及辅营产品客舱场景的精准销售。后续还将为航司定制基于AR的虚拟空乘服务及多维度旅客行为报告,满足航司差异化服务和营销的需求。
【关键词】高速互联网飞机,自主知识产权,差异化服务
【航空运输】天津机场旅客数据应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2020-07-08)
【摘要】 7月8日,中国民航网讯,天津机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天津机场旅客数据应用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已于202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天津机场在机场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之路上再迈新台阶。据悉,天津机场旅客数据应用系统是一个面向机场管理、服务保障的决策辅助平台,主要包括出港旅客特征分析模块、安检流量实时预测模块以及保障资源对策模块三个模块。其中,出港旅客特征分析模块实现机场出港旅客年龄、性别、出行目的地、值机方式及国内国际旅客量等的数据统计,并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给用户,为旅客服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安检流量实时预测模块实现未来 30分钟机场过检旅客流量精准预测,为机场安检通道保障资源提供压力预警;保障资源对策模块通过对航站楼内候机区不同区域内旅客数量的实时统计及热力图展示,为机场管理者以及机场一线工作人员感知机场离港旅客基本态势,及时调配服务资源提供数据对策支撑。
【关键词】天津机场,数据分析系统,自主研发
【航空运输】C919国产大飞机完成失速改出伞试飞(2020-07-07)
【摘要】 7月7日,新华网讯,近日,国产大飞机C919-10101架机失速改出伞试飞圆满完成,为开展C919飞机高风险的失速试飞提供了安全保障装置。失速试飞是该飞机合格审定试飞的重要科目,具有很高的试飞风险。为此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国产大飞机试飞团队决定在C919失速试飞过程中加装失速改出伞系统,以确保试飞安全。失速改出伞系统就是让飞机在进入尾旋状态后多一条改出尾旋的方式。通过它,试飞团队可以使飞机在进入尾旋且飞行员舵面操纵失效后,通过伞的阻力使飞机低头,使迎角迅速降低,从而使飞机气动特性恢复,帮助飞行员将飞机从尾旋状态改出。之后,通过控制机构将伞切断,与机体分离,恢复正常飞行。此次试飞试验分为地面静止开伞抛伞试验、地面滑行开伞抛伞试验、空中平飞开伞抛伞试验三个阶段。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C919-10101架机连续完成了这三个阶段的试验,为后续失速试飞科目的进行奠定了强有力的安全基础。
【关键词】C919,失速试飞,出伞系统
【航空运输】维珍银河公司在美国太空港加紧进行滑翔测试(2020-06-26)
【摘要】 6月26日,民航资源网讯,据外媒报道,维珍银河公司继续在新墨西哥州进行测试,本周四完成了自今年早些时候搬迁到新墨西哥州以来其VSS Unity航天飞机的第二次成功滑翔测试。这次测试使VSS Unity航天飞机达到了新的速度,该公司正在美国太空港推进其测试计划。虽然VSS Unity之前已经完成了超音速测试飞行,但该公司现在正在新墨西哥州上空熟悉自己和太空飞机的情况。新一轮试飞以5月1日VSS Unity的首次出动拉开序幕,当时太空飞机由VMS Eve携带升空,并在50000英尺(15200米)的高度释放,达到0.70马赫的速度。最近的一次测试中,VSS Unity再次被VMS Eve以滑翔姿态释放,但这次是在51000英尺(15500米)的高度,它的速度达到了0.85马赫。该航天器还进行了一系列飞行中的机动动作,旨在测试其操控性能,整个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有助于空气动力学建模。从这里开始,该团队将开始为火箭动力飞行做准备,因为它着眼于更远的太空商业飞行。
【关键词】维珍银河,滑翔测试,太空商业飞行
【航空运输】同类程序下最短五边进近,苏南机场实施RNP AR进近(2020-06-19)
【摘要】 6月19日,中国民航网讯,日前,苏南硕放机场RNP AR飞行程序航行资料开始生效,标志着公共RNP AR程序在苏南机场可以正式实施,今后,航班在苏南机场降落时需要的五边距离能从原先的17公里缩短到3.7公里,成为国内采用RNP AR进近的机场中,五边最短的一处。苏南硕放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且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机场和航班密集、环境复杂、空域资源相当紧张。过去,苏南机场受空域使用限制,在其他用户飞行活动时,航班无法采用传统的仪表导航程序,而只能依靠目视进近的方式着陆,在运行的安全品质和效率上,都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苏南机场即是针对这一情况,启动了RNP AR的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苏南机场,RNP-AR进近,提升安全水平
【航空运输】“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京举...(2020-06-09)
【摘要】 6月9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旗下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京举行。从2015年开始,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组启动了“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研发团队在对大兴机场相关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水泥设计生产、混凝土配制、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在内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成套技术。实践成果显示,该技术能够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冻、抗裂等耐久性,有效解决机场道面裂缝问题。“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有助于更好满足我国机场混凝土结构高耐久性与高抗裂性的技术要求,提高跑道安全水平,延长道面寿命,降低维修养护费用,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该技术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民航机场建设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机场建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延长跑道寿命
【航空运输】大韩航空正式启用托运行李信息通知系统(2020-06-04)
【摘要】 6月4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大韩航空正式推出行李信息通知服务,旨在及时告知旅客其托运行李是否已安全装载在航班上。从6月1日起,从仁川国际机场出发的所有大韩航空国际线旅客都可以使用该通知服务。该服务将通过行李核对系统(baggage reconciliation system)收集信息,该信息与从登机和装载过程中扫描的条形码相匹配。行李核对系统不仅可确保行李在正确的航班上,并同步为旅客提供行李跟踪服务。旅客从托运行李开始,行李处理系统(baggage handling system)负责将行李运输到飞机前方的装载区,接下来行李核对系统将确认行李是否已装载在正确的飞机上,并及时推送通知给乘客。
【关键词】大韩航空,行李通知,数字化
【航空运输】国产通航民机GA20完成首个强度试验(2020-05-25)
【摘要】 5月25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国产通航民机机型GA20,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顺利完成了首个强度试验项目——飞机安全带及座椅动态冲击试验,标志着该机型正式进入强度试验阶段。作为我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与试验中心,这也是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首次以整包方式承担国产民企飞机型号的强度试验。强度试验是飞机研制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对于验证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型号适航取证的重要环节。此次试验中,在高达26g水平过载的情况下,GA20的肩带拉力被控制在适航法规规定的阈值及其离散范围之下,验证了该机型在飞机紧急着陆时确保乘客安全的能力。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具备国际一流的飞机强度验证体系,将为冠一通飞GA20飞机提供全机静力试验、全机疲劳试验、主/前起落架静力与落震试验、飞机座椅静力与应急着陆动态冲击试验、飞机颤震试验及分析等强度试验,这些项目覆盖了CCAR-23部飞机适航取证所需的全部结构强度内容。
【关键词】国产通航飞机,强度试验,安全验证
【航空运输】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今年将海上首飞(2020-05-25)
【摘要】 5月25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成功之后,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青岛开展海上首飞重大试验,全面推进项目研制进展。作为用于可以森林灭火、水上/海上救援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具有速度快、可达性、机动性好,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安全性高、装载量大等优点,单次最多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它的早日投入使用将有效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此举不仅是航空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要求,秉承航空报国初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标志性里程碑节点,也是充分展现航空人用实际行动实践勇当蓝天追梦人、建设航空强国的决心。
【关键词】两栖飞机,自主研发,海上首飞
【航空运输】空客与Koniku研发创新生物技术解决方案(2020-05-19)
【摘要】 5月19日,民航资源网讯,据空客消息,空中客车与Koniku公司近日将双方联手开发的飞机和机场安全运营研究活动扩展到生物危害检测领域。该创新生物技术解决方案最初专注于对飞机客舱和机场内的化学物质和爆炸物进行非接触式自动检测、跟踪和定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双方决定将生物危害识别纳入其中。该技术解决方案使用基因工程气味受体,当它们“嗅”到任何危害时,便会触发警报,更加智能地守护客舱和机场的安全。
【关键词】空客,生物技术,新冠肺炎检测
【航空运输】匹兹堡机场全美首家使用紫外线清洁机器人(2020-05-08)
【摘要】 5月8日,民航资源网讯,据外媒The Verge报道,匹兹堡国际机场已经在其地面清洁机器人上安装了紫外线装置,成为美国首个测试使用紫外线清洁机器人擦拭表面的冠状病毒的机场。如果有效,紫外线清洁机器人可以成为其他机场的典范,因为他们计划重新开放,并试图说服人们再次旅行。卡内基机器人公司为Nilfisk洗地机开发了AI和机器人系统,因此它们可以自主绘制地图并自动清洁一个区域。现在,在用水压和化学消毒剂清洁地板表面后,紫外线灯会通过机场的地板进行更深层次的清洁。机场与卡内基机器人公司的合作为其他机场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模式,同时也凸显了匹兹堡作为机器人中心的地位。这也是机场重视科技创新的最新标志。
【关键词】匹兹堡机场,紫外线清洁机器人,科技创新
【航空运输】温州机场改造升级全自助健康码核验设备(2020-04-18)
【摘要】 4月18日,中国民航网讯,日前,温州机场在T2航站楼国内到达厅启用翼式速通门六通道的全自助健康码核验闸机设备。该闸机设备在原有立式“四合一”全自助健康扫脸读码测温核验系统终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旅客到达温州机场后,只需将二代居民身份证放置在感应区,面向闸机右方显示屏,对准屏幕显示的脸框,无需摘下口罩,即可完成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健康码核验和体温检测。绿码,核验通道开门放行;人证比对失败、无码、红黄橙码以及体温检测失败,则会发出语音警告并保持通道关闭。温州机场全自助健康码核验设备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健康码核验的准确度,旅客省去了手机查找健康码的繁琐步骤,有效提升了通行速度和舒适度,同时,闸机核验减少了旅客与工作人员的近距离接触,不用摘取口罩的人证对比“黑科技”,更是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让旅客在疫情期间也能在温州机场享有充足的“安全感”。
【关键词】温州机场,自助核验设备,提升通行速度
【航空运输】阿提哈德航空试验创新机场技术,助力识别潜在患病旅客(2020-04-08)
【摘要】 4月8日,民航资源网讯,据悉,阿联酋国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将携手澳大利亚公司Elenium Automation试用一项新技术,在机场使用自助设备识别可能患病的旅行者,包括处于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感染初期的患者。阿提哈德为率先试用该技术的航空公司,将于值机柜台或信息亭、行李托运设施、安检或出入境关口等机场接触点,以监测旅客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如果旅客的生命体征显示出潜在的疾病症状,Elenium系统将自动暂停自助值机或行李托运手续,然后以电话或警报方式提醒现场合资质人员,以便对潜在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并酌情处理。Elenium还联合Amazon Web Services开发了通过语音识别使用自助设备的无接触技术,从而进一步降低传播任何病毒或细菌的可能性。阿提哈德将首先于2020年4月底和5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枢纽机场试行该技术,初期将用在一系列志愿者身上,随后再随着航班的恢复推广至出境旅客。
【关键词】阿提哈德航空,识别潜在患病旅客,自助设备
【航空运输】国内首个基于国产卫星的净空智慧监测系统在天津机场研发成功(2020-04-03)
【摘要】 4月3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InSAR净空智慧监测系统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基于国产卫星的净空智慧监测系统在天津机场成功研发,天津机场也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基于国外与国产卫星的净空智慧监测系统的机场。InSAR技术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InSAR净空智慧监测系统可以有效识别、测量净空保护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高度变化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并实现自动预警,提高净空管理效率。天津机场InSAR项目一期研究于2019年4月结束,主要基于国外卫星系统。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促进我国遥感卫星的行业应用,同时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天津机场在项目二期将国外卫星数据更换为国产高分系列卫星数据,研究更优算法,丰富智能分析功能,完善自动预警体系。InSAR项目的成功研发是探索技术路线,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二期研发则标志着降低运行成本、丰富系统功能,实现从1到n的推广。未来,天津机场将结合5G技术、VR技术等先进科技逐步搭建起天津机场智慧管理平台,稳步推进天津机场智慧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天津机场,净空智慧监测,国产卫星
【航空运输】日照机场喜获一项国家级使用新型专利(2020-04-02)
【摘要】 4月2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山东日照机场自主研发的“供水管路水压测试装置”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日照机场加强工作创新、提质增效的又一新成果。供水失压系统改造前,日照机场存在失压监控缺失问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开启二路水源、关闭阀门等工作争取有效时间,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日照机场运行保障部下决心通过创新改造供水失压系统,将创新课题聚焦在供水设备运行上,现场压力实时检测、安全电压隔离测试、远程信号传输测试、远程及现场一键可靠性测试、远程声光报警测试……确保每一道工序“严谨科学”。经过一个多月反复实验和不断优化,终于研发出供水失压报警系统。目前,该装置已应用于日照机场供水保障工作,且运行平稳,实现了日照机场“安全高效”供水。近年来,日照机场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提高技术质量相结合,以解决运行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为抓手,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助力机场高质量发展。今后,日照机场将继续发挥和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弘扬劳模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机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日照机场,实用新型专利,供水保障
【航空运输】飞天联合国产Ka机上卫星互联系统获CAAC VSTC适航认证(2020-03-12)
【摘要】 3月12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继获美国联邦航空局FAA STC适航认证之后,飞天联合(FTS)XstreamSAT机上卫星系统正式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补充型号合格证认定(CAAC VSTC)——标志该套系统可以在中国注册的民航客机上安装运行,硬核助力民航战“疫”。 在此之前,仅欧美企业的类似机载电子产品,能够满足相关适航装机要求。本项目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该系统将于今年一季度,正式投入青岛航空空客320机队的商业运营。届时,青岛航空将与合作方天地互联、中国卫通、飞天联合一起,率先为广大旅客提供中国上空真正的“高速互联网”体验,助力民航新基建。
【关键词】飞天联合,机上卫星系统,高速互联网
【航空运输】民航二所研究“B类人员”溯源识别技术,助力疫情防控(2020-03-05)
【摘要】 3月5日,中国民航网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机场航站楼作为公共场所,人群较为聚集,人们停留时间较长,是疫情防御战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场所。在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寻找某人(称之为B类人员)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场所中,与已确诊人员或疫源地人员(称之为A类人员)接触过,是疫情防疫中的重要环节。民航二所研究团队提出了航站楼“B类人员”溯源识别方案,将科技创新成果用于助力民航抗“疫”。 该方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以航班/旅客信息为基础,以航站楼内视频数据为依据,以视频跟踪技术为核心,结合病毒传播机理,确定出潜在感染者,结合关键区域时间及空间特征,快速智能定位大型空港枢纽人群聚集关键区域中与确诊病例接触过的未知潜在患者“B类人员”,精度高达80%以上。目前,此技术方案已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的值机、安检、候机等关键区域进行“B类人员”溯源识别。截至3月1日,在上述机场航站楼值机、安检、候机三大关键区域成功溯源识别“B类人员”共16名旅客和6名工作人员,已自动识别出10名旅客的个人信息,其中相同航班旅客2名,不同航班旅客8名,充分体现了方案的技术能力和实战应用价值,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溯源识别,智能定位,视频跟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