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中建五局一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07-24)
【摘要】 7月24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建五局研发的《复杂敏感环境下明-暗-盖挖地铁车站安全施工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通过专家组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复杂结构体系施工的相互作用与环境影响分区评价方法、地下工程结构失稳全过程模拟试验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项课题以“国内罕见、江苏最难”的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依托,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最终形成五大创新成果,对解决复杂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结构体系转换频繁、施工组织困难等难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成果获得专利授权49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12项,形成省部级工法5项,发表论文24篇,同时形成了一整套复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复杂地铁车站修建技术的进步,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建五局,复杂条件,安全施工
【建 筑】“智慧工地”助力安全施工,无锡建筑工人“身临其境”体验(2020-07-14)
【摘要】 7月14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无锡市经开区某住宅项目工地“智慧工地体验区”迎来集中观摩,来自全市8个项目工地的工人代表体验了一番智能科技在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运用。项目方介绍,引进VR虚拟系统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危机四伏”的作业环境,让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如履薄冰”,在“惊慌失措”中提前感知防护缺失、违章操作的危险性,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工人定位系统也是智慧工地体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工人的安全帽内安装了定位芯片,大屏幕中实时反映各施工区域工人的信息。如果工人进入危险区域,系统将自动发出警示,确保每个工人在安全区域施工。同时,塔吊智能预警系统能感知起重机械违章操作行为,自动采取预警和防护措施。除此之外,人员靠近就会自动报警的智能防护栏杆、根据现场空气污染情况自动进行洒水的喷淋系统也吸引了众人眼球,“未来,这些智慧化设施从体验区搬到施工现场后,将有效促进安全文明施工。”滨湖区住建局负责人说。
【关键词】智慧工地,安全施工,VR虚拟系统
【建 筑】西北首款空中造楼机启用(2020-07-01)
【摘要】 7月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智能顶升平台系统(“空中造楼机”)启用仪式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举行,标志着作为大西安新地标的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即将进入快速建设阶段。据介绍,此次启用的“空中造楼机”被誉为建筑行业的“国之重器”,是4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建设的“必备法宝”,能让建设者在几百米的高空如履平地,高效进行钢结构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采用的“空中造楼机”由中建八局自主研发,充分融合了以往经验,根据项目实际进行了全新升级,在工艺设计、整体结构设计以及爬升原理上,较前几代取得了极大的革新和提升,已做到集建筑智能化、附着新型化、平台装配化于一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空中造楼机,快速建设,国际领先
【建 筑】海南省企业联合编制装配式建筑防水标准(2020-06-10)
【摘要】 6月10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从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获悉,该联盟联合编制完成海南首个装配式建筑防水标准《装配式建筑防水构造图集》,助推海南省装配式建筑扩大推广应用。目前该图集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将于下月发布。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连接构建节点、轻质隔墙、外围护墙,特别是墙板和结构梁板间的拼接缝容易开裂,导致墙体出现渗漏现象,常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而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渗漏维修相比传统砌筑墙体更加困难,尤其在海南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防水成为装配式建筑建造的一道难题。为解决该难题,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联盟单位--海南海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红杉科创实业有限公司、海南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等联盟企业联合编制了《装配式建筑防水构造图集》,收集了部分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节点做法,为海南装配式建筑行业提供技术指导及参考。
【关键词】海南,装配式建筑,防水标准
【建 筑】河北建成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示范项目(2020-06-04)
【摘要】 6月4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一座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示范项目在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成,示范项目整体装配率高达82%,为AA级装配式建筑。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国家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针对公共建筑功能特点,该公司研发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体系,该体系的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这座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示范项目分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总建筑面积为9587.58平方米。主楼采用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预制清水混凝土外挂加芯墙板,所有构件(梁、柱、楼板、楼梯、墙板等)均在工厂预制生产,现场直接拼装即可。外立面和室内部分空间打造成清水混凝土表面,免除了装饰装修,开创了结构装饰一体化新模式。
【关键词】河北,清水混凝土,一体化
【建 筑】无人机群施工全球“首秀”,加速智慧交通建设(2020-06-03)
【摘要】 6月3日,建筑行业信息网讯,近日,在四川铁路产业投资集团、徐工集团、清华大学的共同努力下,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成功实现沥青路面无人施工。这也是全球首次将无人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首先,远程监控数据中心根据参数设置规划出最优作业路径;然后,向机载控制系统输出控制指令,自主操控压路机,实现整个机群的无人作业。这项技术的应用,成功实现了复杂工况下的设备无人作业,施工轨迹精确控制在2~3厘米,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节省了作业成本。无人机群配备了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实时监测现场施工情况,可实现自动预警、紧急停车、自动进退场、自动避障等安全防护,为道路施工保驾护航。攀大高速沥青路面无人机群的成功应用,推进了无人施工技术的产业化,加速了智慧交通建设的融合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无人机群在各地大显身手,为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关键词】无人机群施工,智慧交通,交通强国
【建 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功研发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2020-06-01)
【摘要】 6月1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场振动台试验引发广泛关注。此次振动台试验的主角是一座按照1∶2比例“仿真”的云南民族特色建筑吊脚楼,俗称“傣楼”。直播现场,在逐级增长的地震烈度试验过程中,实验团队记录了“傣楼”的各个动力参数。“当振动台输入地震波达到9度罕遇时,这栋建筑仍屹立不倒,这有力地验证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该类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国内首次提出应用该技术加固傣楼的邓明科教授介绍说。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延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拉伸性能可达普通混凝土的200倍,也被称为 “可弯曲的混凝土”。“传统房屋砌完墙后,不要在墙体表面抹砂浆,只需抹上1.5厘米的高延性混凝土,即使遭遇烈度达到9度的罕遇地震,房屋也不会倒塌。”邓明科教授介绍,用高延性混凝土对房屋加固改造,可节省工期70%,节省材料70%,节省造价30%,而且不会改变外立面。
【关键词】傣楼,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抗震性能强
【建 筑】中铁十四局铁正公司监控量测助力郑济高铁钢桁梁桥顺利合龙(2020-05-28)
【摘要】 5月28日,建筑行业信息网讯,近日,随着最后一块铁路桥面板安装到位,由十四局铁正公司桥梁事业部负责监控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钢桁梁顺利合龙,为明年全线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国内长度最长、跨度最大、设计时速最高的无砟轨道钢混叠合连续钢桁梁桥,能实现精准合龙,先进的桥梁施工监测技术帮了大忙。“郑济铁路黄河特大桥钢桁梁拼装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挠曲变形,大桥拼装过程中需要多次体系转换,更加大了施工监控难度。”该公司项目监控负责人刘国飞总结桥梁施工监测技术时表示,“我们在下弦杆布设线形监测点,加密观测频率,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与BIM模型高度融合,精准预测并控制桥梁线形,同时优化应变及温度测点位置,采用数字信息化系统,实时掌握钢桁梁应力、温度及最大悬臂振动频率,利用大数据平台确定最佳合龙温度及预留合龙口尺寸,为钢桁梁合龙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铁正公司,MIDAS,BIM模型
【建 筑】北京诞生首个被动式住宅小区,健康住宅将成“蓝海”(2020-05-18)
【摘要】 5月18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2020中国健康住宅论坛上,北京市场第一个被动式住宅小区首开国樾·天晟诞生,由首开集团开发。据悉,被动式住宅是一种全新的节能建筑概念,通过采用先进节能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并通过新风系统的高效热(冷)回收装置将室内废气中的热(冷)量回收利用,从而显著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作为北京首个被动式住宅小区,首开国樾·天晟是密云区第一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也是北京市范围内第一个全居住区体量的被动房建筑群。与普通住宅相比,在外保温施工、外窗安装、断热桥处理措施和建筑气密性施工方面,首开国樾·天晟都以更先进的技术打造了舒适的室温、空气湿度和氛围,从而起到保护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满足居住节能化、健康化的需求。
【关键词】北京,被动式住宅,健康住宅
【建 筑】华筑科技&欧特克战略签约暨数字基建施工新品发布(2020-05-17)
【摘要】 5月27日,建筑英才网讯,近日,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技术的领先企业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特克”或“Autodesk”)与陕西华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筑科技”)宣布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此次合作,欧特克与华筑科技基于对BIM技术在数字化施工解决方案上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根据合作备忘录,欧特克将向华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发欧特克BIM软件与华筑数字化施工平台的数据接口,实现双方数据互联,并将在信息技术、产品开发等领域共同探索创新,助力中国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升级需求。
【关键词】华筑科技,BIM技术,高质量发展
【建 筑】中科大成功研制新型结构材料(2020-05-06)
【摘要】 5月6日,建筑英才网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素仿生结构材料(英文简称CNFP),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这种新材料轻、强、韧、尺寸稳定,综合性能突出,将在轻量化抗冲击防护和缓冲材料、空间材料、精密仪器结构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据介绍,这种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密度非常低,仅为钢的1/6、铝合金的一半,其单位密度下强度、单位密度下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有望替代现有的工程塑料。同时,该材料还具有极高尺度稳定性,热膨胀系数极低,远优于传统合金材料和工程塑料,即使在受到剧烈热冲击条件下,力学性能与尺寸依然高度稳定。此外,该材料还具有极高的抗冲击性能、高损伤容限以及能量吸收性能。
【关键词】中科大,纳米纤维素仿生,稳定性强
【建 筑】国内首条兼容PC构件和浮置板的综合生产线投产(2020-04-27)
【摘要】 4月27日,建筑行业信息网讯,近日,国内首条兼容PC构件和浮置板生产的综合生产线——中建六局绿建公司宝坻厂区PC生产线正式投产。该生产线能够兼容生产房建、市政两类产品,对推动天津地区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为实现多元化经营,中建六局绿建公司宝坻厂区启动PC生产线扩能提升项目,由单一的市政产品定位转型为装配式建筑全系产品开发制造,为进军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宝坻工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与安装厂家密切沟通,进行了多轮模拟演练,创造性地提出“厂房开窗+大吨位起重”的安装方案。作为宝坻区首批复工企业,经过35天的紧张施工,绿建宝坻工厂PC生产线于4月13日正式完成安装。宝坻工厂PC生产线采用了智能化信息系统、自动化布料系统、全自动流转、一体式驱动、低噪振动等10余项PC生产线先进技术,配合全自动的管片生产线,综合年产能达到12万立方米。
【关键词】宝坻,综合生产线,智能化信息系统
【建 筑】中国铁建为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桥梁安装轨道“千里眼”(2020-04-02)
【摘要】 4月2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为保证商合杭高铁裕溪河特大桥轨道结构安全服役状态,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为其量身定做了轨道“千里眼”。商合杭高铁即将开始联调联试,预计6月底具备全线开通运营条件。裕溪河特大桥为商合杭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在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大跨度斜拉桥建设中,首次在300米以上跨度桥梁中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有了轨道“千里眼”,铁四院设计人员在武汉总部轨道所的综合监控中心,就可以看到实时监控的画面。每当高铁经过裕溪河大桥,轨道状态曲线便会像心电图一样在显示器上律动。无论是列车高速通过时,还是大风振动、雨雾恶劣天气等困难情况下,图像均可高精度识别。监测系统每天自动生成报表,供现场养护部门参考,当监测数据超限时会产生报警,并实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养护人员。
【关键词】中铁四院,商合杭高铁,轨道监控
【建 筑】国产首台出口南美洲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发运(2020-04-02)
【摘要】 4月2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由铁建重工和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出口南美洲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在长沙成功发运,将在上海港中转,运往秘鲁参与圣加旺水电站隧洞工程建设。针对发运路线较长、转运次数较多、远洋长时间海运,以及秘鲁国内特殊的道路运输限制等问题,铁建重工制定合理的拆机发运计划,加班加点对重要及特殊的部件实行分类多层定制化拆卸打包,依据清单逐件清点装箱封存并明确标识到位,确保设备如期顺利发运。此次出口秘鲁的设备长约245米,刀盘直径5.83米,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工作时依靠机身两侧的撑靴撑紧洞壁提供刀盘破岩开挖推力,特别适合在圣加旺水电站隧洞围岩稳定性好、中高强度岩层环境中掘进,具有施工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
【关键词】铁建重工,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秘鲁
【建 筑】中建一局一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2020-04-01)
【摘要】 4月1日,建设行业信息网网讯,近日,中建一局一项科技成果《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顺利通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的成果评价,经专家委员会一致评定,该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通过智能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临时支撑体系分部、分项工程全流程360°×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管理,有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成果的产出依托于中建一局二公司通州运河核心区II-07地块项目并在项目上成功应用,该成果有效解决了临时支撑计算要求专业性强、监测频次和监测部位难以满足要求、难以将监测数据全面留存等行业问题。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优化软件内嵌大数据库,形成标准化可选项。项目只需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系统即可自动完成设计排布并通过演算引擎进行核查,从而生成安全、适用的搭设和布置方法,并建立可视化的方案模型。在搭设过程中,工人按照预定监测点位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对架体位移、受力等进行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软件终端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临时支撑体系分部、分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管理、安全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据悉,该科技成果已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3篇。
【关键词】中建一局,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可视化方案模型
【建 筑】打破西方垄断,我国出口印度最大直径盾构机(2020-03-31)
【摘要】 3月20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一台直径达12.19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盾体被拆卸包装成8块,刀盘分割成5块,陆续装车发出,途经上海港,通过海运运往印度孟买,参与孟买沿海公路隧道建设。这台盾构机整机长80米,总重2300吨,装机功率7280千瓦,具备350米水平转弯能力和50‰爬坡能力,这是迄今我国出口印度的最大直径盾构机,也成为目前印度境内最大直径的盾构机,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海外大直径盾构机市场的垄断。而在不久前,铁建重工已向印度班加罗尔发运了4台盾构机,用于当地地铁隧道建设。据悉,班加罗尔地铁隧道工程面临岩层强度高、存在大量孤石和地层软硬不均等问题,铁建重工通过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设计,给出了遇到极端工况下盾构机操作的“中国方案”,有效化解了班加罗尔地铁隧道建设的施工难题,也标志着国产品牌盾构机开始批量应用于南亚地铁市场。
【关键词】铁建重工,盾构机,出口印度
【建 筑】中国铁建隧道轴流风机出口中东市场(2020-03-20)
【摘要】 3月20日,建筑培训网讯,近日,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八局物贸公司与中国铁建所属中国土木签订阿联酋铁路二期隧道项目首批SDDF型隧道轴流风机出口合同。这是该集团继自主研发的核电泵出口巴基斯坦后,又一工业产品成功进入中东市场。近3年来,中铁十八局物贸公司不断提高工业板块创新能力,累计拨付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加大对管道轴流风机等优质项目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支持力度,目前已完成隧道轴流通风机等10余种风机型号的设计,并成功承办了“中国铁建隧道轴流通风机评审推广会”。此次出口的风机属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SDDF系列隧道用风机,具备低噪声、低污染、高智能、强售后等优势,为中国铁建内部设备名录产品,在铁建商城以“互联网+”销售模式全网销售,已先后成功用于兴泉铁路、玉磨铁路、张吉怀高铁等重点隧道工程项目,解决了风机供应难、售后难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被誉为隧道净化空气“神器”。
【关键词】中国铁建,隧道轴流风机,出口中东
【建 筑】中国铁建海上钻探平台助力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建设(2020-03-20)
【摘要】 3月20日,建设行业信息网网讯,近日,宁波甬江口海面,红褐色的“海勘8”自升式钻探平台,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勘察设计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钻探作业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这是国内首次采用海上钻探平台代替钻探船。“海勘8”钻探平台,长35米、宽22米、桩腿长53.8米。采用如此规模的钻探平台进行海上铁路地质勘探,国内尚属首次。甬舟铁路设计全长77公里,采取“桥+隧”组合方式,其全线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6.2公里,海底盾构段长10.8公里,海中段8.3公里,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海勘8”系统具有钻孔定位、钻探过程全程监控功能,可实现“零接触”远程监管。本项目海上钻探全程使用该系统进行勘探管理,不仅克服了长时间施工、海上交通困难等客观因素给钻探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更有效规避了人员接触可能导致的疫情风险。
【关键词】中国铁建,自升式钻探平台,零接触
【建 筑】智能智造助力“超级工程”复工复产提速(2020-03-09)
【摘要】 3月9日,建筑英才网讯,近日,一批智能化建造设备和系统正式使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复工提速。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岛隧工程管理部工程师杨福林说,传统混凝土浇注设备有电动和液压类型,但只适用于裸露区域,不适用钢壳浇筑。而且,传统浇筑法全靠工人辅助浇筑,难以保证浇筑品质。这套自主研发的智能浇筑系统破解了浇筑稳定性难题,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浇筑一条生产线需要1000多名工人,而智能浇筑只需要300多名工人。”杨福林说。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比港珠澳大桥的沉管还要宽8米多。为此,工程师们对沉管预制工厂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传统生产线,研发核心装备,实现了向“智慧工厂”的跨越。
【关键词】深中隧道,智能浇筑系统,智慧工厂
【建 筑】中冶赛迪信息化助力复工复产,筑起工地疫情防控智慧网(2020-02-28)
【摘要】 2月28日,百年建筑网讯,近日,中国五矿集团旗下子企业中冶赛迪公司充分发挥在智能化信息化和工程设计咨询领域的龙头企业作用,快速研发攻关工程项目疫情防控智慧解决方案,为多家企业、多个工程现场保驾护航。针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的疫情防控需求,中冶赛迪集中智能化大数据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全力调研攻关,攻克人员及物资防疫信息化管控关键技术,在自主研发的智慧工程管理云平台“轻筑”上快速推出防疫复工智慧解决方案,集成“智能门禁测温”、“疫情在线实时填报”、“防疫物资盘点”、“防疫消杀”、“视频监控”、“AI口罩识别”、“远程视频会议”等多项工程现场疫情防控专项智慧应用,围绕工程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提供复工管理、远程视频会议、防疫物资保障、人员防疫管理、应急预案、环境防疫管理等服务,保障工程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无遗漏、无盲区、全覆盖,筑起工地疫情防控的智慧网。目前,中冶赛迪轻筑防疫复工智慧解决方案已为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的疫情防护、复工复产工作保驾护航,全国近千个工程项目、约20万人次通过“轻筑”APP实现快速高效、线上线下结合的复工人员排查跟踪和无接触式协同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和施工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关键词】中冶赛迪,轻筑app,智慧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