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韩国KB国民银行申请美元、日元稳定币商标权(2025-07-25)
【摘要】 7月25日,移动支付网讯,近日,韩国KB国民银行申请了包括“KBUSD”“JPYKB”等在内的27项美元与日元稳定币相关商标,共计49件商标权,覆盖稳定币电子金融平台软件等类别。此前,KB国民银行已于上月申请韩元稳定币相关商标,当前布局扩大至美元与日元领域,意在抢占外币稳定币商标权。
【关键词】韩国KB国民银行,稳定币,商标权
【摘要】 7月25日,移动支付网讯,近日,韩国KB国民银行申请了包括“KBUSD”“JPYKB”等在内的27项美元与日元稳定币相关商标,共计49件商标权,覆盖稳定币电子金融平台软件等类别。此前,KB国民银行已于上月申请韩元稳定币相关商标,当前布局扩大至美元与日元领域,意在抢占外币稳定币商标权。
【关键词】韩国KB国民银行,稳定币,商标权
【摘要】 7月25日,移动支付网讯,7月22日,富途集团与华夏基金(香港)宣布达成Web3.0长期合作,在香港推出代币化货币基金产品,覆盖港币、人民币及美元三大币种。双方将探索链上、链下双轨申赎机制,并探索稳定币直接购买股票功能,以及7x24小时交易。谈及香港稳定币的未来,华夏基金(香港)行政总裁甘添认为,初期稳定币会用于跨境结算,未来“一定会有金融需求”,代币化基金是第一个金融资产来满足稳定币生息的功能,期待稳定币不断发展而带来的金融需求。富途集团董事总经理曾煜超表示,富途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的投资平台,在稳定币发行后,富途会在平台上支持稳定币使用,例如用户...
【关键词】富途,华夏基金,代币化货币基金
【摘要】 7月25日,移动支付网讯,近日,以色列证券管理局向四家国际金融科技公司颁发支付牌照:Revolut、Rapyd、Mesh Payments和Airwallex。此项决定允许这些公司在以色列拓展业务。这些牌照允许这些公司提供资金转账、货币兑换、数字钱包和客户存款利息等服务。此举旨在增强与本地银行的竞争。根据《支付服务法》,这些公司必须遵守反洗钱措施、风险管理协议和消费者保护等法规。Revolut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5200万用户,但尚未在以色列推出全面的银行服务。该公司已任命Pepper前首席执行官Uri Nathan领导其本地业务。新的监管框架也可能为非金融科技公司...
【关键词】以色列,支付牌照,空中云汇
【摘要】 7月25日,移动支付网讯,7月23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条例称,自贸试验区鼓励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简化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业务,依法采取下列措施,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研究推动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与周边国家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支持商业银行开展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对人民币柜台挂牌兑换;允许依法依规设立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边境贸易场景建设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支...
【关键词】云南,数字人民币,边境贸易场景
【摘要】 7月25日,证券日报讯,在第三届国泰海通证券“724运维日”上,国泰海通发布证券行业首个新一代全AI智能APP“国泰海通灵犀”。该APP以AI引领券业智能服务模式变革,突破传统综合APP弊端,融合“专业能力、服务效率、个性化体验”,实现证券行业AI应用从“效率提升”到“模式再造”的转变,标志服务模式迈向“智能化定制”。产品端打造“对话、直播、盯盘”三大智能服务界面,依托“君弘灵犀”垂类大模型,融合君弘智投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客群自动化分层匹配服务。如交易上自然对话可完成操作;内容上有“投顾在线”直播及多元内容矩阵;盯盘上独创AIGC盯盘服务,能实时监测多种...
【关键词】国泰海通,AI智能APP,服务模式变革
【摘要】 7月22日,IT之家讯, 7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患者因车祸脊髓损伤致四肢瘫痪,手术通过在其大脑硬脑膜外植入脑机接口设备,利用无线供电技术实时传输脑电信号,助其实现脑控机械手。此微创脑机接口技术经多例临床试验,最长植入超21个月,现正开展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我国脊髓损伤患者达300-400万人,每年新增8-9万例。该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高灵敏度电极阵列捕捉脑电信号,结合解码算法,为患者搭建大脑与外界“神经桥梁”,带来康复新希望。
【关键词】脑机接口,脊髓损伤,华西医院
【摘要】 7月21日,科创电信讯,7月16日,在“未来产业 下一代光网络领域2025年推进会暨中国电信全光网3.0技术白皮书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顾问邬贺铨教授、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黄智勇、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名誉主任韦乐平,联合产业合作伙伴正式发布了《中国电信全光网3.0技术白皮书》。中国电信研究院院长张成良对白皮书进行详细解读。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电信“全光网3.0”的价值与愿景,并指出“全光网3.0”将以“全光智联”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以“光云智融合、光感业融合、天地海融合”为愿景的全光智能联接体系。
【关键词】中国电信,光网,白皮书
【摘要】 7月21日,科技日报讯,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项利用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生产非粮生物基合成橡胶的技术成果,入选山东省科技厅“山东好成果”。该项目成功突破了原料开发、产品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将玉米芯转化为性能优异的衣康酸酯橡胶,实现了万吨级产业化。产品生物基碳含量高,生产过程碳排放显著低于石油基橡胶,并已通过全产业链ISCC PLUS认证。该橡胶应用于玲珑轮胎等高端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端鞋材、防护手套等领域也有应用,是绿色低碳材料的重要突破。
【关键词】非粮生物基,合成橡胶,绿色低碳
【摘要】 7月21日,新华网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历时四年,首创“蒸笼”方法,成功实现高质量硒化铟材料的晶圆级制造,并研制出性能超越3纳米硅基芯片的晶体管。硒化铟因迁移率高被视为硅基芯片替代者,但此前难以实现大面积高质量制备。新方法通过特殊容器和加热过程,精确控制硒铟原子比例,解决了这一国际难题。团队已制备出5厘米硒化铟晶圆,其集成器件在关键电学性能和能效上分别达3纳米硅基芯片的3倍和10倍,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关键词】硒化铟,蒸笼方法,高性能晶体管
【摘要】 7月18日,VR陀螺讯,7月10日,《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报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一款由中国台湾孙文信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性能AR准直透镜。该透镜专为光波导AR眼镜设计,实现了65度的超大对角线视场角,并在像差控制方面取得显著突破。研究基于赛德尔像差理论,证明了理想平面光波导在垂直入射准直光时不会引入像差,从而简化了光学系统的设计。透镜系统由8个镜片组成,包括球面玻璃透镜和塑料非球面透镜,采用三片式消色差透镜组以校正色差。其核心性能指标包括10毫米光圈大小、F值2.046、角分辨率45 PPD,以及在60 cycles/mm空间频率下高于0.5的MTF值。此外,该设计引入了线...
【关键词】AR光波导,Nature,准直透镜
【摘要】 7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7月初,HD现代三湖、HD现代机器人公司与德国NEURA Robotics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专用于造船业的四足步行人形焊接机器人。该项目以NEURA Robotics的“4NE-1”人形机器人(高180厘米,载重15公斤)为基础,结合HD现代在焊接自动化(路径学习数据)和船厂实证环境的经验,目标解决船厂劳动力短缺问题。NEURA Robotics称此为“认知型机器人在苛刻工业场景的里程碑”,首台样机计划于2026年完成测试。这是HD现代集团2025年5月以来第三次布局人形机器人,此前已与美国Persona AI等企业达成类似合作。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造船自动化,德韩合作
【摘要】 7月16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南京土星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土星视界·风翼卫士海风版产品。该产品基于声纹识别技术,通过部署声纹传感器和边缘计算单元,实现对海上风机叶片内部裂纹的早期预警。产品架构包括云侧、边侧和端侧,可7*24小时在线监测叶片状态,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诊断故障。海风版已通过高强度盐雾试验,并在两个海上风场试点运行。土星视界自2023年10月提出声纹识别技术路线以来,产品已在全国17个省份的50多个陆地风电场部署,适配主流风机机型,并与多家能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土星视界·风翼卫士海风版的发布为海上风电叶片健...
【关键词】叶片监测,声纹识别,海上风电
【摘要】 7月14日,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近日,中国华能“黄海一号”项目成功完成“风光共平台”升级调试,实现我国首次在深远海区域将垂直轴风电机组与漂浮式光伏系统融合部署。该平台由华能山东烟台电厂投资、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是我国首套具备抗浪性能的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于2024年在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场投入试运行。此次升级在原有光伏系统基础上,增设两台“水滴型”垂直轴风机,配套开发风光协同控制算法,并构建融合监测系统,优化了能源输出的稳定性和效率。该平台突破了风电与光伏共平台部署的关键技术瓶颈,可实现基础设施共享、运维通道共用、发电时段互补,...
【关键词】漂浮式光伏,垂直轴风机,集约用海
【摘要】 7月14日,中国能源新闻网讯,我国首套抗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华能“黄海一号”近期完成“风光共平台”升级改造与调试,实现深远海“垂直轴风机+漂浮式光伏”融合应用。该平台由华能山东烟台电厂投资建设、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发,2024年10月投入运行后,通过适海性试验验证了系统可靠性。升级后的平台加装了两台华能自主研发的“水滴型”垂直轴风机,开发了风光协同控制算法和融合监测系统,形成风光能源梯度利用综合平台。这一创新设计可延长发电时间、平滑电力输出,并提升单位海域能源产出效率。垂直轴风机与漂浮式光伏的协同设计优化了海域空间利用效率,...
【关键词】漂浮式光伏,风光共平台,深远海能源
【摘要】 7月11日,中国能源网讯,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东方电气研制的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该机组单机功率达17兆瓦,风轮直径262米,扫风面积约53000平方米,轮毂中心高度152米。其创新设计使机组在浮体倾斜角度更大时仍能持续发电,可抵御17级台风和24米高海浪,时间可利用率超99%。机组关键部件全部国产化,并突破漂浮式风电系统耦合仿真技术及高精度制造工艺。单机年发电量可达6800万度,满足约4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下一步将在广东阳江海域示范验证。这一技术突破有助于推动我国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为海上风电走向更深海域提供了可...
【关键词】漂浮式风机,深远海风电,国产化
【摘要】 7月11日,医药观澜讯,7月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泽璟制药1类新药注射用ZG006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为:单药治疗既往经含铂化疗及至少1种其它系统治疗后(三线及以上)复发或进展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公开资料显示,ZG006(Alveltamig)是一种针对两个不同DLL3表位及CD3的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ZG006是针对DLL3靶点的三特异性抗体(DLL3×DLL3×CD3),其抗DLL3端与肿瘤细胞表面不同DLL3表位相结合,抗CD3端结合T细胞。ZG006衔接肿瘤细胞和T细胞,将T细胞拉近肿瘤细胞,从而利用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ZG006在小鼠肿...
【关键词】泽璟制药,三抗新药,治疗肺癌
【摘要】 7月11日,中国经济网讯,7月9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宣布成功训练出一款能独立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AI机器人SRT-H。该机器人通过分析外科医生手术视频学习操作,并在猪的胆囊和肝脏上完成试验,成功率达100%。SRT-H具备实时决策能力,可应对手术中的突发情况,如抓取、剪切和判断解剖结构差异。尽管目前手术耗时比人类医生长,但其成熟后有望缓解外科医生短缺问题,减少人为失误,并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提供稳定服务。相比之下,现有临床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仍需医生全程操控。2024年全球机器人辅助手术量达270万台,市场规模近100亿美元。
【关键词】AI手术,医疗自动化,机器人技术
【摘要】 7月11日,医药观澜讯,7月9日,复宏汉霖宣布其创新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HLX43全球开发再度取得重要进展,该产品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FDA、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及日本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许可,开展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并于此前在中国境内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全球尚无同类靶向PD-L1的ADC产品获批上市。HLX43是一款靶向PD-L1的新型ADC候选药物,由全人源IgG1抗PD-L1抗体与创新连接子-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荷载偶联而成,药物抗体比约为8。HLX43兼具毒素精准杀伤和肿瘤免...
【关键词】复宏汉霖,PD-L1靶向ADC,肺癌
【摘要】 7月11日,IT之家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于当日宣布,广东日前已全面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粤医智影”。该系统基于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涵盖CT肺结节等7类常见检查。医疗卫生机构上传医学影像图片后,系统能智能分析、快速阅片并生成结构化辅助诊断报告,辅助医生筛查病灶。目前,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已接入209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可凭现有账号登录使用。该系统为辅助工具,旨在提升诊断质量与效率、降低漏诊误诊率、减轻医生压力,其诊断结果仅供参考。系统算力服务设备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提供,医疗机构免费使用,影像数据存储在政务云平台且定期销毁,同时落实网...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像阅片、医疗效率
【摘要】 7月10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日,中国移动设计院组织开展了国内首个基于NR-NTN技术栈和Ku高通量卫星的基站回传上星验证。由设计院牵头的联合研发团队研发的NR-NTN卫星基站与终端原型,通过亚太6D高通量卫星建立连接,成功验证了NR-NTN技术在基站卫星回传场景的通信效率及稳定性。本次外场验证测试包括地面核心网经由NR-NTN卫星基站与信关站对接;两套卫星终端与各自便携式卫星天线完成对接,并部署地面基站接入卫星终端设备。地面基站通过NR-NTN技术体制实现卫星回传核心网,在上下行分配各5MHz带宽的场景下,基站回传下行总速率约11.5Mbps,上行总速率约6.95Mbps,同时基站接入...
【关键词】验证,中国移动,通信连接
【摘要】 7月9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7月1日,由中国航发动研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该发动机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的革命性融合创新,填补了国内该技术方向整机工程应用的空白。此次飞行验证严格按预定方案执行,最大飞行高度海拔4000米,充分验证了发动机在真实飞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飞行验证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深度融合应用于航空动力工程化取得重大进展。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是国内首台完成飞行验证的160公斤推力级...
【关键词】3D打印,涡喷发动机,自主创新
【摘要】 7月9日,集微讯,近日,国内首条具备年产1000万支能力的“薄膜铂热敏感芯片”生产线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正式建成达产。据悉,薄膜铂热敏感芯片是新一代工业测温的核心高科技产品,具有体积小、响应快、测温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测量范围覆盖零下200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汽车、新能源、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过去,此类产品98%依赖进口,导致国内制造企业采购和使用成本高昂。为实现“薄膜铂热敏感芯片”系列产品的国产化、产业化,斯太宝科技自2018年5月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产品垄断,解决相关产品“卡脖子”问题,经过数年发...
【关键词】薄膜铂热敏感芯片,国产化,重庆项目
【摘要】 7月8日,中车能源讯,中车株洲所针对沙漠高温环境,为5MWD195风力发电机组研发了高效智能散热系统。该系统采用“风冷+水冷”双模式,通过多重过滤、智能百叶窗和精准温控技术,确保机组在70℃地表温度下稳定运行。该技术已在新疆铁门关风电场应用,有效提升风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中车株洲所的散热技术为沙漠风电开发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有助于突破高温环境对风机性能的限制。智能化的温控系统和多重防护设计显著提升了设备的耐用性和发电效率,为新能源在恶劣环境下的应用树立了标杆。
【关键词】风电机组,散热技术,沙漠风电
【摘要】 7月7日,科技日报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特殊的多层超材料,在强磁场作用下,其红外光发射强度显著超过吸收强度,打破了沿用160余年的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关于吸收率与发射率相等的“互易性”限制。该材料由5层电子掺杂铟镓砷(InGaAs)构成,每层厚度约440纳米,掺杂浓度逐层增加,并置于硅基板上。在267℃高温和5特斯拉超强磁场条件下,这种超材料实现了发射率比吸收率高43%的强非互易热发射,且在13~23微米宽光谱范围内性能稳定。这一突破为收集太阳能、开发热隐身技术等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关键词】超材料,红外发射,非互易性
【摘要】 7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由清华大学和鄂尔多斯实验室工业热储能团队自主研发的MWh级高温固体颗粒储热中试装置,在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实现全流程贯通运行,标志着将自然界的沙子变成储能电池的实际应用成为现实。这套中试装置基于清华大学魏飞—张晨曦团队提出的“沙子热力电池”颠覆性技术理念,核心在于将不稳定的风电、光电或廉价的电网谷电,通过大功率电磁感应技术快速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储存在特制的沙子中,形成一个大型的热储能“沙子电池”,在需要时,将沙子电池中的热能供给用热用户或再转化为电能,对清洁能源产生的不连续电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这套...
【关键词】清洁,能源,产生
【摘要】 7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从中核集团获悉,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项目再次传来喜讯:经三批次辐照提纯与试用验证,秦山核电基地依托商用重水堆生产的镥—177正式供应市场,年辐照产能超万居里,可完全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这标志着我国继碳—14规模化供应、钇—90具备规模化辐照生产能力后,在医用同位素自主生产领域实现又一关键突破。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建立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医用同位素及产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镥—177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严...
【关键词】健康,组织,器官
【摘要】 7月4日,科技日报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该电子源利用7飞秒超短激光脉冲照射碳纳米管尖端,驱动电子发射。其发出的电子束能量异常集中(能散低至0.3电子伏特),时间极短,突破了传统金属尖端电子源难以同时兼顾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瓶颈。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特有的“延迟发射”机制是关键,它减少了能量分散。这项成果为构建飞秒级时间分辨、原子级空间分辨的超快电子显微镜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有望助力科学家观察超薄材料中粒子的瞬时变化,加速新材料与纳米器件研发...
【关键词】碳纳米管,超快电子源,飞秒成像
【摘要】 7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日前从中核集团了解到,秦山核电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近日顺利出堆并通过相关检测,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商用堆生产钇—90的技术,可实现批量化生产。钇—90微球被誉为肝癌介入治疗领域的“精准核武器”,其通过释放β射线精准摧毁肿瘤细胞的特性,正成为国际常用的中晚期肝癌治疗的核心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临床使用的钇—90玻璃微球完全依赖进口,让无数患者被迫面临困境。秦山核电依托商用重水堆中子通量高、连续运行稳定的独特优势,联合上海核工院、中核北方、核四院等科研团队以及颐核医疗、江锦科技、江苏梵影、中乌先楚等制造单位...
【关键词】射线,精准,摧毁
【摘要】 7月7日,中国环境报讯,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框架下,全球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的精准监测与核算议题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6月2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石玉胜研究团队在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遥感反演估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通过优化算法、构建模型,研发提出卫星遥感新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精度动态量化与制图。
这项卫星遥感和碳排放监测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成果,以《基于轨道碳观测卫星3号和改进高斯羽流模型的全球重点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观测研究》为题,近日在...
【关键词】客观,有效,技术
【摘要】 7月4日,科技日报讯,3日,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信息,由该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正式问世,标志着我国在量子安全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的后量子密码迁移奠定坚实基础。据悉,后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能够在现有电子计算机上实现的、具有抵抗未来量子计算机攻击能力的数学密码系统,能为信息安全提供更优解,被视为“制信息权”关键技术之一。该密码卡支持多种后量子密码算法,且兼容传统国密算法,可实现数字签名/验证、非对称/对称加解密、密钥生成等安全保密功能,全面满足各类信息系统抵御量子计算攻击...
【关键词】芯片,量子安全,突破性
【摘要】 7月4日,医药观澜讯,7月3日,恒瑞医药宣布其引进的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69%-86%的干眼人群患有MGD。这表明在治疗干眼病时,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MGD的基础治疗为物理治疗,临床亟需一款有针对性、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MGD相关干眼病的药物。2019年,恒瑞医药从Novaliq公司引进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并拥有该产品在中国的独家权利。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是基于无水药物递送技术平台EyeSol研发的药物,由单一组分全氟己基辛烷(F6H8)组成,无水,不含油脂...
【关键词】恒瑞医药,干眼,获批上市
【摘要】 7月4日,医药观澜讯,7月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官网公示,批准金赛药业申报的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firsekibart,曾用名:金纳单抗)上市,适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禁忌、不耐受或缺乏疗效的,以及不适合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成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公开资料显示,伏欣奇拜单抗是一种抗白介素1-β(IL-1β)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大部分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及急性发作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部分痛风患者病程时间长,血尿酸控制水平难以达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
【关键词】金赛药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获批上市
【摘要】 7月4日,新浪财经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成功研发出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该电子源利用碳纳米管的“延迟发射”机制,发出的电子束能量异常集中(0.3eV能量展宽)且时间极短(13飞秒),突破了传统激光驱动电子源能量与脉冲宽度间的折中限制。这项成果为构建飞秒级时间分辨、原子级空间分辨的超快电子显微镜奠定基础,已于7月2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有望助力科学家观察超薄材料中粒子的瞬时变化,加速新材料与纳米器件研发。
【关键词】飞秒级,超快电子源,粒子变化
【摘要】 7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生态栽培创新团队通过整合分析35项研究的211组数据,揭示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特性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与耕作研究(Soil & Tillage Research)》上。研究发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提升茶园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产量与品质方面,茶叶产量平均增加19.8%,芽密度提高10.1%,水浸出物含量增加3.73%,游离氨基酸含量提升12.9%,同时茶多酚和氨基酸比值下降13.8%,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有机肥类型效应上,不同有机肥的效果各具特点,商品有机肥和动物粪肥的增产效果最突...
【关键词】茶树,生态低碳,生产效益
【摘要】 7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次揭示分子伴侣基因BnaC01.CCT8调控油菜产量的分子机制,发掘出优异等位基因,为油菜高产分子育种提供了全新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年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总产油量的50%以上,其产量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粮油安全。为此,该团队通过化学诱变和图位克隆技术,经过5年系统研究,成功鉴定出控制油菜产量的关键基因BnaC01.CCT8。该基因通过与同为该团队率先发现的油菜产量基因BnARF18形成蛋...
【关键词】油菜,遗传育种,化学诱变
【摘要】 7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讯,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靖江投入使用,该技术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传统插秧都是将秧苗直接插在田里,而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则是先给稻田盖上一层薄薄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然后在膜上同步打孔,将秧苗对穴插入田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的水稻种植模式能够物理隔绝田间杂草、降低水肥药的泄露和损失,实现水肥药等投入品的减量使用;覆膜条件下的水稻湿润栽培模式与传统水淹模式相比,可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30%,同时水稻覆膜种植还可增加全生育期土壤积温120℃以上,...
【关键词】水稻,自动覆膜插秧,水肥药
【摘要】 7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制定的《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于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我国是世界肉鸭养殖与鸭肉消费第一大国,但肉鸭营养需要量数据严重缺乏。牧医所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系统研究,在鸭营养代谢调控、营养需要量研究、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牵头制定了《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并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该标准提出了北京鸭、肉蛋兼用鸭、番鸭及半番鸭各生长阶段的能量、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
【关键词】肉鸭,营养,代谢调控,国家标准
【摘要】 7月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在南京发布,该模型隶属于低空飞行智慧大脑“天行”中枢系列产品,具备智能问答、辅助决策等核心能力。通过超千万条低空运行规则的学习训练,“天牧”在高算力集群支持下,实现了复杂场景自主查询效率提升50%的技术突破,首次构建了“AI驱动”的低空管服模式。此外,大会同期发布了聚焦低空安全的“天卫”系统和飞行器研发的“天工”系列产品,形成从单装到解决方案的体系化能力,为低空经济赋能各行业提供支撑。
【关键词】低空经济,智能管理,AI驱动
【摘要】 7月2日,国际金融报讯,近日,我国首个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由中国石化开发,占地约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7.5兆瓦,每年可发电1670万千瓦时。项目采用创新的漂浮式光伏结构,光伏板可随潮汐升降,提升发电效率5%至8%。为应对海水环境的腐蚀和生物附着,研发团队开发了抗腐蚀和抗附着的特制浮体与支架,以及能抵御13级大风的水下锚固系统。此项目为沿海及浅海地区光伏开发提供了新标准。
【关键词】光伏发电,海洋工程,清洁能源
【摘要】 7月1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中国广电集团组织中广电移动、广东广电网络在广东汕尾市完成模拟“三断”场景下的5G应急通信技术系列试点,依托700MHz黄金频谱优势实现三项行业首创:全国首个广播电视大塔5G 700MHz应急通信堡垒基站、业界首个5G 700MHz便携应急通信背包站、全国首例广播电视大塔堡垒基站保障下的高可靠5G RedCap应急广播,为极端灾害场景打造“新型广电应急通信方案”。此次试点严格贯彻广电总局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要求及广东省委办公厅防灾减灾通信部署,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下,聚焦区域性极端天气引发的“断网、断电、断...
【关键词】5G,系列试点,行业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