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房企聚焦轨道物业开发,京投发展欲将TOD模式开发全国复制(2018-07-10)
【摘要】 7月10日,中国经营网讯,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当前,轨道物业开发已然成了房企眼中的“香饽饽”,行业龙头房企包括万科、龙湖、绿城等都有涉足,万科管理层此前更是在公开场合特意强调将大力发展轨道物业。易居研究院与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轨道城市,上盖经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未来3~5年内,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将带来2.4亿平方米左右发展空间。面对蓝海市场,近日,京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渠道高调宣称,正式实施全国布局,以TOD模式向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迈进。京投发展总策划师、营销策划部总经理戴嘉宁表示,公司聚焦TOD模式物业开发已有十年经验,目前旗下拥有琨御府、公园悦府和西华府三个TOD项目,均位于北京,今年底或能确定全国化布局的明确目标。
【关键词】
【房 地 产】棚改货币化收紧信号下:上市房企两周市值蒸发近2300亿(2018-07-09)
【摘要】 7月9日,新京报讯,6月25日,棚改贷款收紧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消息一出,地产股应声下跌。6月27日,国开行新闻办公室发布声明称,国家开发银行从未授权任何人员代表开发银行发表言论。与此同时,不少上市房企也开始就棚改政策进行回应。然而,这些都未能挽回地产股的股价颓势。尤其7月2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央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共605亿元,环比5月少了近200亿元。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139只地产股总市值达到22782.9亿元;而到7月8日时,139只地产股的总市值仅剩20484.6亿元,这也意味着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地产股的总市值蒸发2298.3亿元。在市值下跌最大的10家房地产公司中,除陆家嘴外的9家公司均有涉及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如万科2017年开发和2018年计划开发的项目中,涉及东莞、佛山、珠海、漳州等三线城市项目;荣盛发展2017年度在廊坊、沧州、邯郸、蚌埠等三线城市均有项目开展。
【关键词】
【房 地 产】万科重构工资体系,开创了国内“岗位责任工资”的先例(2018-07-09)
【摘要】 7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经历了股权之争的万科,并没有停止变革的步伐。自2012年开启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新定位以来,与之匹配的顶层制度设计、组织管理变革一直在进化。去年至今,万科内部一直在进行组织重建,最新进行的板块是员工职级工资体系的重构。据了解,此次工资改革覆盖全体员工,重构之后的月薪将由基本工资和岗位责任工资组成。其中,基本工资不再与职级绝对挂钩,而以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社会工资水平而确定。岗位责任工资的设计,根据员工承担的责任大小、任务多少、风险高低来确定,每年至少评定一次,能上能下。长期跟踪研究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禹认为,万科的事业合伙人体系是包含了“战略、文化、组织、机制、人”五位一体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此次职级薪酬体系重构是该体系深化变革中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还是在新的时代坏境和战略导向下,进一步解放和激发员工的生产力。
【关键词】
【房 地 产】规模竞赛加剧,上半年百家房企销售额近5万亿(2018-07-06)
【摘要】 7月6日,经济参考报讯,上半年,伴随城市群产业吸聚效应释放,部分二线及三四线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一些大型房企加大推盘力度,实现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双增长。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共有138家房地产企业销售额超过50亿元,较去年增加12家;合计实现销售额49743亿元,同比增长25.6%;市场份额提升15.2个百分点达到76.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分阵营来看,企业之间强者愈强态势更加明显。上半年业绩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七家,销售额增速为32.5%,规模化优势持续凸显。其中,碧桂园、恒大、万科分别突破4000亿元、3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逐步拉大与其他企业的差距,行业寡头逐步形成。业绩规模为500亿至1000亿元的企业共20家,较去年新增13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60.0%,该阵营的企业聚焦城市群、精选三四线加速全国化布局,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以高周转实现销售额迅猛增长。
【关键词】
【房 地 产】房企“三巨头”销售额合计超万亿,中型房企销售增速最快(2018-07-05)
【摘要】 7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高压,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在高压之下,房价趋于稳定,但是房企销售和土地出让金仍保持增长。数据显示,房企销售额普遍上涨,碧桂园、万科以及恒大“三巨头”今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合计突破万亿,三家房企销售额都超过3000亿元。而中型房企的销售增速最快,尤其规模在500亿元到1000亿元之间的房企更有冲击规模的紧迫感,房企之间的分化仍在加剧。不过,随着调控的深入,房企的资金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也将导致房企在策略上进行重新的选择。在土地市场方面,土地出让金继续增长,并且创出历年同期新高,但是从价格上观察,趋于平稳,溢价率出现回落。不过,不同城市之间出现较大的分化,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相对较热。土地市场的调控也是楼市调控的焦点,供应体制和结构在逐渐变化并深入。
【关键词】
【房 地 产】绿城中国获8亿美元低息融资,欲提前赎回银团贷款(2018-07-05)
【摘要】 7月4日,证券日报讯,7月3日,绿城中国公告宣布,公司与汇丰银行等香港18家主要银行签订总金额为等值8亿美元、年利率按HIBOR/LIBOR+2.565%的三年期无抵押贷款协议。该笔贷款将主要为公司现有境外债务再融资。这次贷款年利率相比公司打算提早赎回的LIBOR+3.13%银团贷款利率大幅下降56.5个基点,有助优化公司的融资结构和降低借贷成本。绿城中国总裁曹舟南表示,今年境内外资本市场颇具挑战性,受到美国加息、中美贸易战争、地缘政治等事件影响,境外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而境内也在收紧流动性,融资成本明显上涨,这是绿城展示实力的时机。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绿城中国“轻重并举”导向的组织架构已纵深落地,切换发展动能、提升管理效能、促进战略深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不论是超出预期的发行规模,还是明显下降的利率成本,这笔交易均充分彰显银行界及资本市场对绿城财务稳健和持续发展的充足信心。
【关键词】
【房 地 产】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增长36.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8-07-03)
【摘要】 7月3日,上海证券报讯,上半年,一些二三四线城市楼市的火热,使房企销售业绩继续向上拉升。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TOP100房企合计销售规模近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半年销售额达500亿元以上的房企数量为25家,有33家超过400亿元,皆有可能跨入全年千亿的门槛。从销售金额看,房企的行业集中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30和TOP100房企的流量金额集中度近50%和70%,分别较2017年上半年提升7.6和12.5个百分点。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市场资源和份额将向大型品牌房企进一步聚拢。就目前情况看,那些手握充沛现金的房企,下半年将更为主动。一方面,在目前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无论规模大小,现金对于房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下半年在一些潜在的收并购及拿地机会面前,手中现金较充裕的房企势必将更为主动。
【关键词】
【房 地 产】万科去年业绩为“最好水平”,郁亮称十年后不再是地产公司(2018-07-02)
【摘要】 7月2日,证券日报讯,6月29日,万科2017年的股东大会在深圳大梅沙总部召开。一位股东问及万科未来五年到十年业务结构的变化时,郁亮给出回应,要去“房”,去“地产”才更符合万科未来的定位。十年后,万科不再是地产公司,而是美好生活的服务商。郁亮还强调,万科两条清晰的主线没有变化过,一是城市发展变化曲线,二是老百姓变化的曲线。新任总裁祝九胜在会上向股东介绍,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9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净利润280.52亿元,同比增长33.44%,毛利率25.82%。对于去年的业绩情况,祝九胜强调这是“最好的水平”。对于公司在不扩大收入规模的情况下,净利润还能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万科方面表示,一是公司部分项目的毛利率,确实较上一年有较大提升;二是一些项目在2017年这一期结算,对业绩贡献较大;三是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提升经营效益,保持比较高的ROE水平。
【关键词】
【房 地 产】首创置业投50亿元设文化产业基金,布局多元化业务(2018-06-28)
【摘要】 6月27日,证券日报讯,近日,首创置业称,将投入50亿元设立文化产业基金,非遗创新发展将成为该基金重要投资方向。这意味首创置业将布局除环保行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四大业务板块之外的第五大业务板块,即文创产业。实际上,首创置业并不是突然进军文创产业。在文创领域,郎园Vintage是首创旗下的文创产业园之一,是CBD核心区唯一大面积低密度厂房改造项目,目前已实现规模复制和管理输出;在文化科技领域,首创集团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联手共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IC PARK),园区采用“基地+投资+平台+服务”的发展新模式,是承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专项园区。目前,首创置业储备的文创园区项目约19个。首创方面表示,首创开展文创业务的战略原则是坚持轻资产运营模式优先,轻重资产模式相结合,未来轻资产的比重更大。从长期目标来看,首创将以文创园区开发为平台,逐步向文创产业综合投资运营领域延伸。
【关键词】
【房 地 产】房企分拆物业上市成风潮,佳兆业物业递交招股书(2018-06-27)
【摘要】 6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讯,当房地产开发行业逐步逼近天花板之际,资本的目光开始转向房地产延伸出来的物业服务。2018年以来,恒生指数走势低迷,从1月份的约33000点一路下探至目前的约28000点,下跌近15%。而物业上市公司却是一枝独秀,中海物业、绿城服务、彩生活、雅生活均保持着不断上扬的趋势,股价涨幅最低也有25%,高的则超过60%。同行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地产公司开始启动物业管理分拆上市计划。6月22日晚,佳兆业集团突发公告,宣布建议分拆该公司附属公司佳兆业物业的股份在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联交所已确认该公司可进行建议分拆,但上市形式及日期尚未敲定。在过去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背景之下,物业管理面积增长和盈利增长的高度确定性,使得房企分拆物业被认为是白银时代最受资本市场欢迎的资本故事之一。对于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繁的佳兆业来说,虽然旗下物业板块体量不大,但却绝不容错过这场资本的盛宴。
【关键词】
【房 地 产】房企扎堆改名,“去地产化”信号越来越明(2018-06-25)
【摘要】 6月25日,国际金融报讯,近日,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建议更改公司英文名称,由“KWG Property Holding Limited”更改为“KWG Group Holdings Limited”,以及建议更改公司中文双重外文名称,由“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一位接近合景泰富的人士表示,更名后去除“地产”字眼不意味着弱化地产业务的发展,而是在发力做大做强地产板块的基础上加快多元化业务布局。与合景泰富一样,选择通过更名来弱化“地产”字眼的房企不在少数,包括恒大地产改名中国恒大,时代地产改名时代中国,龙湖地产改名龙湖集团,雅居乐地产改名雅居乐集团等。房企频繁更名的背后,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传统开发商“增收难增利”的困境,以及传统地产在当下已无法涵盖房企开发商的全部业务内容,开发商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常见的多元布局以房地产周边服务类为主,例如物业、长租公寓、教育等,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不排除分拆上市。
【关键词】
【房 地 产】多家房企布局新零售业,与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合作频繁(2018-06-22)
【摘要】 6月22日,新京报讯,在2017“新零售元年”,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苏宁的苏鲜生、京东的7FRESH,令超市营销场景不断优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手握商业店面资源的房企也没有闲着。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老牌零售企业华润外,包括碧桂园、国安城市、绿地、佳兆业、保利、万科在内的房企都在布局零售业。除了房企自主零售品牌在加速扩张外,线上线下零售企业与房企的合作也日渐频繁。不过,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并不看好房企的这一布局。他认为,有的房企不是战略性进入零售行业,大部分仅是立足于自身项目,并不是把零售作为新的事业线发展,可能“玩票”的成分会多一些。零售业与房地产开发行业相比,利润薄,而且两者从品牌打造上完全是两个体系,外行很难做好内行的事。
【关键词】
【房 地 产】碧桂园布局旧改、农业等,未来将遇长周期低利润考验(2018-06-22)
【摘要】 6月21日,北京商报讯,“快周转”是碧桂园最鲜明的标签,但是从近期的动作看,碧桂园也在尝试一些“慢”生意。在地产板块,旧改正在成为碧桂园进入特定城市的敲门砖;而在跨界领域,碧桂园选择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农业。无论是旧改还是投资农业等新领域,与“唯快不破”的碧桂园都似乎难以匹配。但这也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在住宅开发之外,碧桂园近年来也在尝试多元化发展,寻求更多的空间可能性。实际上,在地产主业之外,碧桂园旗下还包括教育、物业管理、酒店、长租公寓、社区金融、社区服务等在内的多元化业务,多个板块已做好分拆上市的计划。不过,不可规避的问题是,长租公寓、农业这些业务板块是普遍被评价为“长周期、低利润”的行业。从碧桂园目前布局的多元业态上看,并不能快速获取更多利润,如何权衡投入与回报率,是碧桂园多元布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房 地 产】中粮系地产重组进展明朗化:国资委放行,老房企获新生(2018-06-19)
【摘要】 6月19日,时代周报讯,近9个月的停牌后,中粮系地产的重组在今年4月终于揭开面纱。4月24日晚间,中粮地产发布收购报告书、募集配套资金及权益变动等一系列公告,中粮地产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大悦城地产91.34亿股普通股股份,发行价格为6.89元/股,交易对价暂定为147.56亿元。同时,中粮地产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总金额不超过24.26亿元,投向中粮置地广场项目、杭州大悦城购物中心项目。6月13日,中粮地产股东大会审议重组大悦城地产相关议案,并获得94.7%的高票通过。历经多年蹉跎,中粮系地产业务重组终于到了一个新的明朗阶段。接下来,中粮系地产重组事宜还得经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证监会等部门的一系列备案、审查和核准等流程。得益于国企改革红利,中粮地产有了机会再出发,重组大悦城的目的之一就是整合资源,提升中粮集团地产业务的运营效率。
【关键词】
【房 地 产】低成本拿地、大城市布局,泰禾高增长“弹药充足”(2018-06-15)
【摘要】 6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讯,去年,泰禾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千亿房企军团,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规模迈上新台阶。今年,这家经历了一线土地争战并积累了一定规模的闽系房企,正通过加强低成本土地并购、多元化业务布局来继续其规模扩张之路。梳理泰禾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目前,泰禾土地作战已全面转入以并购为主的阶段,去年新增的35块土地储备中,有26个项目是通过并购及购买资产的方式获取。进入2018年以来,泰禾更是通过收并购途径相继在北京、武汉、南昌等多个一二线核心城市获取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泰禾集团已经深度布局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泰禾通过前瞻性的低成本拿地和多元化融资策略,抢在政策窗口期,提前备足了粮草。此外,考虑到近年来土地和货值的溢价情况,优质土储充足的泰禾,其财务也将更加安全有保障。
【关键词】
【房 地 产】开发商加速推盘,上市房企5月销售集体放量(2018-06-12)
【摘要】 6月12日,上海证券报讯,截至6月11日,已经有31家A股及港股上市房企发布5月销售数据,合同销售金额合计达4623亿元,同比增长48.97%。1~5月,这31家房企累计合同销售额合计达2.06万亿元,同比上涨约33.47%。其中,碧桂园、万科、恒大的销售额均已突破2000亿元,而第二梯队的保利地产、融创中国、中国海外发展则实现了销售额过千亿的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在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的大环境下,快速回笼资金,成为龙头房企拿地、加速布局的重要支撑。有龙头房企内部人士表示,预计下半年资金面趋紧,房企在上半年普遍心态是“有货尽量卖”、“有地尽量拿”,所以房企前5个月销售额出现较大幅度的放量。
【关键词】
【房 地 产】中海地产逆周期扩张,开发、运营并重力保“利润王”(2018-06-11)
【摘要】 6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房企“利润王”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步入颜建国时代后,有两点巨大的变化,一是规模提速,一是运营加码。作为一家老牌央企,成本控制和融资成本的优势,使中海在净利润的表现上常年位居同行前列,但近几年规模增速落后于碧桂园、融创等新进房企。而在颜建国回归后,中海开始提速,去年以来在公开土地市场的表现相比以往,可谓“激进”。在开发业务提速同时,中海还全方位转型做城市运营商,产业群涵盖写字楼、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物流等产业。其中场馆建设和运营是一大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及深圳“两馆”都是其运营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发+运营而持续提升利润,是当前几乎所有大型房企一致的路径。中海也加入了这一角逐,在运营和租赁收入的赛道,竞争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
【房 地 产】房企“拿钱”通道逐渐收窄,5月典型上市房企融资环比近“腰斩”(2018-06-08)
【摘要】 6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讯,5月下旬以来,多家主流房企的发债项目被“中止”,引发市场对地产债信用风险的担忧。其实,债券项目中止只是房企融资收紧的一个表象,自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出炉,楼市政策收紧,意味着房企通过非标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451.17亿元,环比4月减少41.34%,融资总额创近1年来最低,融资情况不容乐观。在楼市调控持续严厉的背景下,中小房企将陷入融资困境。随着融资成本的提升,房企的经营压力也在加大。与此同时,下半年地产业即将迎来债务到期高峰,在非标和贷款融资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债券融资额也开始回落,个别房企恐将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从各地楼市调控看,预计房企的资金压力还将持续。对房企来说,2018年将是房企近4年里资金压力最大的一年。
【关键词】
【房 地 产】新城控股年内主基调仍为扩大规模(2018-06-07)
【摘要】 6月7日,北京商报讯,2017年跻身房企千亿阵营后,新城控股依旧渴望扩大规模,在加速奔跑的路上,也试图用产品结构的调整来把控风险。日前,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目前,房地产正处在一般集中型阶段,前20强房企占据市场份额的20%~40%;在2020年,市场会进入一般寡占型市场,前8强的房企占据市场份额的40%~70%;之后,市场将进入高寡占型阶段,前8强房企将占据市场份额的70%。此外,从金融资源的支持来看,更多的资金也会向大房企集中。因此,未来3~4年新城控股仍将以扩大规模为主基调,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三四线城市作为辅助,主攻住宅及商业,住宅通过高周转来提速现金回流,另一方面通过商业地产的布局来获取稳定的现金回报,这是新城控股加速扩张背后的逻辑所在。据了解,2018年新城控股的销售目标为1800亿元,按照这一目标,新城今年销售增幅将超过40%。
【关键词】
【房 地 产】房企融资受限,资金面持续收紧(2018-06-05)
【摘要】 6月5日,经济参考报讯,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房企融资渠道开始持续收紧,开发贷、再融资、公司债以及非标融资都先后收紧,尤其是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落地,表外理财借道非银通道(非标)流向地产行业受到彻底约束。近一周内,包括合生创展、富力地产、碧桂园、花样年、新城控股、上海宝龙实业、福晟集团等10家房地产企业陆续中止了公司债发行。据市场机构不完全统计,中止发行债券累计金额接近500亿元。业内普遍认为,融资收紧已然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共识。而另一方面,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企业为了进一步促进规模增长和提升市场占有率,投资开发力度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整体举债规模和增速也持续加大。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8年的风险点更多来源于融资,目前难以看到金融监管政策的放松,信用债市场继续收缩,广义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的态势,非标、信贷、债券等融资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