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船舶动力装备取得重要成果(2025-05-16)
【摘要】 5月16日,中国船舶网讯,5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联合MAN Energy Solutions(MAN ES),在中船三井成功完成了CPGC/CMD-MAN B&W 12G95ME-C10.5-LGIM-EGRTC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的FAT(工厂验收测试)。该型号发动机是目前中船动力在绿色船舶动力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将率先应用于中远海运集团订造的24000TEU级超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这款甲醇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64,650千瓦,总重2,400吨,采用MAN ES最新一代LGIM设计平台,并首次配备创新性的双通道废气再循环系统(two-string EGR system),在结构紧凑性、操作便捷性与环保性能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在甲醇模式下,其热效率达52.5%,甲醇替代率为93%,二氧化碳排放较传统燃油模式降低约9%。该项目实现了多项关键部件加工与总装技术突破,中船动力在主机密封、系统集成与性能调试等方面攻坚克难,彰显其在大功率绿色船舶动力领域的领先地位。该型机的成功研制不仅为全球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也带动了我国船舶动力产业链的自主创新与高端升级。
【关键词】绿色航运,双燃料动力,船舶装备
【海洋经济】祺龙海洋2025年一季度盈利2241.66万(2025-05-16)
【摘要】 5月14日,同花顺讯,2025年第一季度,山东祺龙海洋石油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祺龙海洋)实现营业收入8706.14万元,同比增长2.49%,净利润为2241.66万元,同比下降16.39%,基本每股收益为0.16元。祺龙海洋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营海洋钻井隔水导管及油气长输管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在该细分领域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核心产品——海洋钻井隔水导管目前已形成五大系列,涵盖54种规格,具备Ф445~Ф927毫米管径和12.7~50.8毫米壁厚的多样化应用能力,广泛服务于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水下油气装备试验服务业务,推动技术服务与产品制造融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公司自2023年起接连获得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工业与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显示其在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与产业优势地位。尽管一季度盈利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关键词】隔水导管,专精特新,海洋装备
【海洋经济】中国海油顺利完成超大型浮式生产平台海上整体浮装及拖航项目(2025-05-16)
【摘要】 5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官微讯,5月11日,中国海油成功完成全球首次十万吨级超大型浮式生产平台(FPU)海上整体浮装及拖航作业,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复杂海洋工程作业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此次作业由中国海油自主组织实施,是目前全球重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海上工程项目之一。项目包括三段拖航和一段浮装作业,被拖物体为FPU的上层建筑与方形不规则底部浮体。中国海油项目团队借鉴“深海一号”三船并拖成熟方案,结合实地调研与技术模拟,精准解决了换拖、压载等复杂技术难题。浮装阶段定位精度达±5厘米,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将原计划5天的施工时间压缩至3.5天,合龙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3.5小时。此次工程由“海洋石油691”“海洋石油681”等核心船舶提供拖航与辅助服务,首次实现国产FPU模块在海上完成动态浮装与精准合拢,展现了我国在自主掌握深远海高端装备作业系统集成与工程组织能力方面的新高度。
【关键词】浮式平台,拖航作业,深远海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一季度营业收入158.58亿元,同比增长3.85%(2025-05-04)
【摘要】 5月3日,同花顺讯,4月30日,中国船舶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8.58亿元,同比增长3.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1.27亿元,同比增长180.99%。从成本结构来看,中国船舶一季度营业成本为138.22亿元,同比增长3.01%,而费用端则达到9.82亿元,同比增长31.37%。尽管费用增长较快,但公司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营收增长,实现了利润的大幅提升。这一业绩表现反映了中国船舶在全球海洋装备和造船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端船舶和绿色智能船舶领域的持续发力。未来,随着公司在绿色船舶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投入,其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国船舶,营收增长,一季度
【海洋经济】江龙船艇再度携手挪威Moen Marin AS 深化全球高端船舶市场合作(2025-05-04)
【摘要】 4月28日,江龙船艇官微讯,近日,江龙船艇再次与挪威Moen Marin AS签约建造两艘20米级养殖工作船,这是继去年12艘订单后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此次签约不仅体现了Moen Marin对江龙船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江龙船艇在全球高端船舶市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江龙船艇董事长晏志清表示,续签合作是双方战略互补和合作共赢的成果。新签订单中的21米级混合动力养殖工作船采用双体船型设计,具备耐低温船体结构和先进混合动力系统,专为高纬度极端海况作业设计,符合北欧市场的高标准。该船型总长21米,宽12米,型深5.1米,配有开放式甲板和智能化设备,能效表现显著提升,完全满足现代水产养殖产业高效、环保、全天候作业需求。首批项目自开工以来,江龙船艇已建立从设计优化、材料采购到工艺实施的全方位质量管控体系,确保高质量交付。此次合作的顺利推进,不仅为江龙船艇开拓北欧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示了中国智造在高端特种船舶领域从技术引进到创新输出的跨越式发展。未来,江龙船艇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客户提供高附加值船艇解决方案。
【关键词】江龙船艇,高端船舶,混合动力船
【海洋经济】东方海外国际拟30.8亿美元建造14艘船舶(2025-05-04)
【摘要】 4月29日,智通财经讯,4月29日,东方海外国际宣布与南通川崎及大连川崎两家造船厂签署造船合约,计划以30.8亿美元建造14艘新船。这些船舶将用于提升集团船队运力,支持全球化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并逐步替换老旧船舶,优化船队结构。新建船舶将配备绿色动力燃料技术,如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符合集团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响应客户对零碳供应链的需求。此外,这些船舶设计灵活,适用于多种贸易航线及码头作业,进一步提升集团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每艘船舶的集装箱箱位增加将带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每个集装箱的平均运输成本,增强集团的运营成本竞争力。东方海外国际表示,此次造船交易符合其长期发展战略,即通过提升船队运力和应用绿色技术,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巩固其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行业地位。
【关键词】东方海外国际,造船,绿色动力
【海洋经济】总投资63亿元,福能股份投建大型海上风电项目(2025-04-25)
【摘要】 4月25日,龙船风电网讯,4月25日,福建福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投资建设长乐外海J区海上风电场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由福能股份控股子公司福能海韵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与运营,福能股份持股80%,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长乐J区海上风电场位于福州市长乐区外海,场址中心距岸约70公里,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水深56-60米,拟安装41台单机容量16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56MW。项目计划施工周期21个月,预计年发电量29.85亿千瓦时,电力通过福能海韵参股的集中送出工程接入电网。根据可研报告,项目静态投资额约62.9963亿元,动态投资额约63.7550亿元,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4,551小时,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5.03%(税后),投资回收期约为16.5年。福能股份表示,长乐J区项目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和福建省用电增长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公司清洁能源占比,增强未来深远海风电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能力,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海上风电,福能股份,清洁能源
【海洋经济】洋河股份与中船文创达成中国船舶文化事业合作协议(2025-04-23)
【摘要】 4月23日,洋河股份官微讯,4月20日,洋河股份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中船文创”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挺进深蓝、文化赋能”理念,共同推动中国船舶文化事业发展。此次合作不仅是“洋河蓝”与“深海蓝”的跨界携手,也是民族品牌与国防科技力量的深度融合。合作内容涵盖产品联名、文创开发、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洋河将与中船文创联合开发独家授权的“中国航母纪念酒”,并推出“海之蓝”系列联名礼盒,进一步助力“第七代海之蓝”的品牌升级。通过联名产品与航海科普活动,双方意在打造兼具文化意义与市场吸引力的产品线。此外,洋河将在原有航天联名基础上,构建“挺进深蓝、问鼎长空、逐梦苍穹”的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格局,扩展“海天梦想 中国力量”的文化内核。业内评价认为,该合作开创了“实体经济+军工文化”的跨界新范式,为民族品牌文化赋能提供可复制路径。
【关键词】洋河股份,中船文创,跨界合作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黄埔文冲一季度接单超126亿元(2025-04-22)
【摘要】 4月22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讯,2025年一季度,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在交付与接单方面双双取得突破,实现生产经营“开门红”。公司成功交付6艘、共计17.41万载重吨船海产品,交船量同比增长20%。经营承接额达126.8亿元,手持订单已超过540亿元,最远已排产至2029年。在造船效率方面,黄埔文冲通过升级造船管理体系、推行精益生产与资源统筹机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重点项目包括“同济”号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的建造,该船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预计2025年交付。市场拓展方面,公司首度签署2艘9200TEU甲醇燃料预留集装箱船订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签署的“2+2”艘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为中国船厂迄今最大LNG加注船订单,进一步巩固其在清洁能源航运市场的地位。黄埔文冲还专设团队推进气体船专业化建造,采用数字建模和智能焊接等技术加强建造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集装箱船,LNG加注船,船舶制造
【海洋经济】中船集团33000吨甲板运输船设计合同签约(2025-04-20)
【摘要】 4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33000吨甲板运输船设计合同。这艘船将由大连造船为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NYK Bulk & Projects Carriers Ltd.(NBP)建造,计划在2027年交付。这是NBP自2019年订单后的首份新船合同,标志着中日船舶制造合作的新篇章。这艘33000吨的甲板运输船被定制为大型模块化设备的运输工具,具有强大的货物输送能力,其宽甲板设计可满足各类重型货物的运输需求。船舶采用高效的电力推进系统和空气润滑技术,确保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长时间航行的需求。船体还具备出色的抗风浪能力,确保其在复杂海况下的安全性,成为远洋特种货物运输的主力军。此项目不仅强化了中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也推动了船舶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甲板运输船,中船集团,远洋运输
【海洋经济】72亿重磅收购,海工巨头扩张风电业务版图(2025-04-17)
【摘要】 4月17日,证券时报讯,近日,比利时DEME集团宣布达成协议,收购挪威海上风电工程承包商Havfram,交易总金额约为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66亿元)。DEME将通过其全资子公司DEME Offshore Holding NV收购Havfram Wind Holdco AS的所有股份,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4月底完成。此次收购标志着DEME在全球海上风电业务版图的进一步扩张,增强了其在海上风电涡轮机与基础设施安装领域的市场竞争力。Havfram是一家专注于海上风电设备运输和安装的挪威公司,当前合同总价值约为6亿欧元,涉及多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此收购为DEME在全球海上风电行业中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技术支持,加强了其在风电领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DEME集团,海上风电,收购
【海洋经济】新江洲船舶重工首艘出口船舶下水(2025-04-16)
【摘要】 4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15日,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荷兰135米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NJZ1122的吉水仪式。这标志着新江洲船舶重工在国际船舶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该船采用创新的建造模式,由新江洲船舶重工负责主船体结构建造,荷兰船厂负责调试。NJZ1122可装载多达300种液体货物,是一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计划成为欧洲内河航运中最大的不锈钢化学品船。此船的下水,标志着新江洲船舶重工完全掌握了双相不锈钢船舶的建造技术,并为未来开拓欧洲市场打下了基础。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31日,前身为1969年成立的江州造船厂,其主攻液货船、支线集装箱散货船及多用途重吊船等市场。此次出口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出口船舶,双相不锈钢,荷兰
【海洋经济】全球首座海上移动式油田措施平台“增产一号”在青岛开建(2025-04-13)
【摘要】 4月13日,DONEWS讯,4月10日,全球首座海上移动式油田措施平台“增产一号”在山东青岛正式开工建造。该平台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建造,标志着此类平台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渤海油田的重要支持设施,“增产一号”将提供稠油热采、酸化、压裂等多项服务。平台采用国际领先设计理念,首次引入立柱式多层冲桩系统,提升拖航就位效率15%。同时,借助定制化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动态感知与全方位监测,提前预测潜在风险,推动智能化管理。预计2026年完工交付后,该平台不仅能支持常规开采,还将满足海上油田多种增产作业需求,为中后期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海洋油田,智能装备,中海油
【海洋经济】注资8亿元,一家海上风电项目公司成立(2025-04-12)
【摘要】 4月12日,龙船风电网讯,4月12日,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联合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和宁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宁德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宁德深水B-1区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整体开发与运营管理。该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8亿元,其中国家电投福建公司占股80%、市交投集团与闽东电力各占10%,闽东电力出资8000万元。根据规划,宁德深水B-1区项目总装机容量约30万千瓦,工程内容包括风电场本体、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一座陆上集控中心,并配套建设10%、2小时容量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以提升电网接入与负荷响应能力。该项目已获得福建省发改委同意启动前期工作的文件,并需在2026年2月10日前完成核准手续。闽东电力强调,该投资旨在增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和盈利能力,有助于拓展福建海域风能资源开发的深水段应用,为“海上风电+储能”融合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关键词】深水海上风电,融合储能系统,区域能源
【海洋经济】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斩获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启陆海风电双轨发展新...(2025-04-11)
【摘要】 4月11日,天山网讯,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近日与中核汇能(山东)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承担山东烟台近海1.23万平方公里海域的风能资源普查与选址论证任务。这标志着新疆新能源产业首次布局海上风电领域,形成“陆上+海上”风电双轨发展的新格局。在本次投标中,研究院成立了专项小组,充分发挥其在电力行业、风电设计、工程咨询等多个领域的甲级资质与技术积累,围绕投标技术规范进行了系统分解与应对。最终,成功中标该项海上风电资源评价工作,为今后更深层次参与海上风电产业链奠定基础。此次合作项目聚焦山东海域测风塔、气象数据等关键资源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院已组织精干团队推进数据模型建立与初步规划建议,将为中核汇能后续开发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新疆能源集团表示,本项目对推动新疆新能源“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部能源企业参与国家海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尝试。
【关键词】海上风电,陆海风电,区域能源合作
【海洋经济】时代新材斩获19.8亿元风电大单(2025-04-03)
【摘要】 4月3日,龙船风电网讯,4月3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代新材)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公司与多家风电主机厂签订了《叶片销售合同》,涉及海上风电叶片及陆上风电叶片的销售及相关服务,合同总金额约19.8亿元(含税)。其中,海上风电叶片合同金额为2.1亿元,主要为10-16MW型号;陆上风电叶片合同金额为17.7亿元,主要为6-10MW型号。时代新材表示,此次合同属于日常经营合同,由于合同具体交货批次及验收时间尚未确定,因此对2025年当期业绩的具体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过,该批合同的签署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积极效应,尤其是随着合同陆续履行,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海上风电,叶片销售,大功率
【海洋经济】中远海运科技助力实现我国首张数字船舶电子燃料交付单(2025-04-02)
【摘要】 4月2日,中远海科官微讯,近日,在临港管委会和海关、海事部门的支持下,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国内首单燃油加注智能化升级,并开具了全国首张数字船舶电子燃料交付单(eBDN)。本次业务由“中海环球”轮发起加油需求,通过中国船燃通银5005轮在平台上完成匹配及电子签约,成功进行加油和eBDN申报工作。该平台由中远海运科技自主研发的航运大数据产品“船视宝”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了流量计数据采集、eBDN一站式生成到政务受理系统对接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达到“一口受理”效果。平台具备加注数据同步传输、eBDN自动生成、实时监控等功能,能够提供加注需求预测、船舶动态监控、订单管理、电子单据流转等综合服务。此次智能化升级标志着中国船用燃料加注正式进入数字化新时代,显著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未来,中远海运科技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与船舶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
【关键词】数字船舶,燃料加注,智能化
【海洋经济】永福股份主编的海上风电行业标准通过审查(2025-04-01)
【摘要】 4月1日,永福股份官微讯,3月29日至30日,由永福股份主编的能源行业标准《海上风电场工程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在福建福州召开。该规范由永福股份牵头,汇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建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权威机构及高校专家组参与制定。该标准明确了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从材料选型、焊接工艺、厂内制造、防腐设计到海上安装的全流程技术要求,填补了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领域工艺不统一、质量管控难的行业空白。经过专家组逐章逐条的审议,认为规范技术文件完整、逻辑严谨,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行业指导价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审查。作为我国首部针对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的行业标准,该规范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海上风电基础施工的标准化水平,保障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为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永福股份,海上风电,基础钢结构
【海洋经济】首座海洋油气装备专用十万级高度洁净室建设完工(2025-03-27)
【摘要】 3月27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宣布,首座海洋油气装备专用十万级高度洁净室在天津滨海新区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擎海智控车间完成建设,并正式进入调试阶段。这一洁净室将助力我国海洋油气装备的精密制造,推动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发展迈进。该洁净室占地35平方米,采用十万级洁净标准,能够有效控制室内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颗粒不超过10万个,极大减少微小颗粒污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过程中,微小颗粒的污染可能导致工艺失效,因此洁净室在确保设备高精度、高品质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洁净室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能够控制温度、湿度,精密设备在其内部制造时,尘埃导致的故障率可降低30%,焊点缺陷率降至0.1%以下。洁净室采用环保建材,能效高、节能40%,并配备“智慧管家”系统,通过触控终端调控环境参数,同时减少碳排放。
【关键词】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洁净室
【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政策+全链双驱动,诚意药业领跑海洋生物医药新赛道(2025-03-26)
【摘要】 3月26日,证券时报网讯,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深海科技”,海洋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和上海市等地陆续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政策,为企业提供新的机遇。作为浙江省首个专注于海洋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诚意药业在这一政策推动下,正借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快业务扩展,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诚意药业的核心产品盐酸氨基葡萄糖来自海洋生物,特别是蟹壳和虾壳的甲壳素,具备纯天然、无添加等特点。借助温州市洞头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公司成功实现了从原料提取、原料药到制剂生产的全链条一体化。2023年,公司氨糖产品在省级集采续标后,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除了在氨糖产品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外,诚意药业还在深海健康产业链上纵深布局。公司正在推进超高纯度鱼油EPA制剂与原料药的报批,预计突破进口垄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鱼油领域,诚意药业不仅涉及原料药生产,还拓展到下游的制剂和保健品领域,预计将在大健康产业中占据更大份额。随着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诚意药业也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利用AI智能软件和数字化车间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向智能化工厂和未来工厂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药,诚意药业,深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