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厦门金租出手,首笔船舶SPV贷款诞生(2025-10-30)
【摘要】 10月30日,信德海事讯,10月21日,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厦门金租”)与玉山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功落地公司历史上首笔船舶SPV(特殊目的载体)项目贷款。该项目系厦门金租首家SPV公司首制新造船“远海金鹭”号的长期贷款项目,标志着厦门金租在结构化航运金融和绿色租赁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机制,在船舶融资、绿色航运、跨境金融与租赁创新等方向深化协同。项目通过SPV结构实现风险隔离与资产专属管理,不仅提高了资金运作灵活性,也为航运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长周期的绿色融资新路径。厦门金租总裁吴稷表示,该笔项目贷款具有“里程碑”意义,展现了公司在专业化航运金融布局上的探索成果。玉山银行(中国)行长曹中仁则指出,双方的合作将开启“租赁+银行”共促航运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未来将共同拓展跨境资金管理、海事租赁、碳减排融资等创新业务。厦门金租将以本地港口功能与自贸区政策为依托,围绕“国轮国造、国货国运”战略,持续强化金融服务蓝色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船舶融资,绿色航运,蓝色经济
【海洋经济】中国电建沙特贾富拉海水淡化项目实现首次产水(2025-10-30)
【摘要】 10月30日,中国能源新闻网讯,10月21日,中国电建承建的沙特贾富拉海水淡化项目顺利实现首次产水,标志着该项目主工艺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位于沙特东部,是沙特阿美公司在非常规天然气田区域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其设计日产水量达8万立方米,采用国际领先的反渗透(RO)工艺,为贾富拉天然气田提供工业淡水资源。面对极端气候和复杂施工条件,中国电建团队通过科学组织与精密调试,确保系统设备稳定运行。此次产水节点的实现验证了工程整体匹配性与运行可靠性。项目投运后将显著提升沙特能源基地的供水保障能力,促进当地天然气产业链稳定运行,并为中沙能源与基础设施合作提供示范样本。近年来,中国电建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海水淡化工程总承包商,具备从设计、设备制造到安装调试的全产业链能力,在中东、北非等干旱地区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海水淡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海洋经济】国联水产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82亿元,海洋产业基金助推产业升级(2025-10-29)
【摘要】 10月29日,证券日报网讯,10月28日,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82亿元。第三季度,公司获得湛江市海洋壹号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近亿元战略投资。该基金系广东首支海洋牧场产业基金的子基金,重点支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领域。此次入股国联核心子公司国美水产9500万元,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带来政策资源与市场协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产品方面,国联水产顺应健康消费趋势,推出“0添加”保水剂铂金虾仁、低磷浅调味虾仁及煲虾系列等创新产品,并实施“321大单品策略”,推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建设“黑灯工厂”,通过AI视觉检测与智能仓储实现无人化生产。公司同时与百胜中国达成合作,将优质罗非鱼从外贸出口转向内销市场,借助百胜覆盖全国16000家餐厅的渠道,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占有率。国联水产表示,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海洋食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海洋食品,海洋产业基金,智能制造
【海洋经济】鞍钢海洋金属材料品牌ANocean正式发布(2025-10-29)
【摘要】 10月29日,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讯,10月28日,在深圳举办的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鞍钢集团正式发布其海洋金属材料高端品牌“ANocean”。该品牌发布被视为鞍钢贯彻海洋强国战略、落实品牌建设与绿色制造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快推进海洋装备材料体系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海工钢生产基地,鞍钢集团70余年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领域积累深厚,构建了从“产—学—研—检—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覆盖极地至赤道、浅海至深海的全海域材料解决方案,累计获得350余项发明专利。“ANocean”品牌以“Steel—Service—Solution”为核心理念,产品涵盖钢、钛合金、粉体、功能材料与焊材,支持中厚板、锻模、增材制造等多工序全链条服务。其品牌标识以蓝色浪涌象征“近海—远海—深海”的发展格局,体现鞍钢以材料创新赋能海洋装备产业的战略意图。中船集团大连船舶重工代表在发布会上表示,将与鞍钢携手推动海洋装备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产业链高端化与绿色转型。
【关键词】海洋材料,高端制造,品牌战略
【海洋经济】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纵横股份智慧海洋方案亮相海博会(2025-10-28)
【摘要】 10月28日,纵横股份官微讯,10月2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幕,纵横股份携“低空经济智慧海洋解决方案”亮相,成为本届展会聚焦的技术亮点。该方案以“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为核心,通过无人值守系统、低空交通管理平台与AI云决策系统三层架构,构建覆盖海洋监测、执法巡查、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多场景的数字化治理框架。纵横股份展示的JOS-C700与JOS-P200无人值守系统实现了远程、模块化与自动化巡检功能,其大鹏CW系列无人机在南海航磁探测、港口巡查、生态监测及海岸测绘中均实现效率数倍提升。公司方案已应用于江苏浒苔治理、深圳海事监管、广东打击走私及新西兰毛伊海豚保护等项目,显著提升了海洋监管与生态保护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在会上指出,无人机技术将成为海洋监管体系的重要支撑,应加快空海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无人化监管在海洋监测、应急与维权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关键词】智慧海洋,低空经济,无人机技术
【海洋经济】宁德海洋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政校携手赋能海洋经济发展(2025-10-27)
【摘要】 10月27日,中国新闻网讯,10月27日,宁德海洋创新研究院(简称“海创院”)在福建宁德正式揭牌成立。宁德市政府市长潘国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共同为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由宁德市政府与厦门大学联合共建,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宁德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并打造区域性海洋创新服务平台。宁德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洋经济基地,拥有4.4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1046公里海岸线,占全省三分之一。当地渔业产值突出,大黄鱼、海带、鲍鱼等海洋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影响力。2024年,宁德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海创院将重点建设三个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研发中心、海洋种业与生态养殖工程中心、循环海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成果转化与科技链—产业链融合。福建省科技厅表示,该研究院的成立将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示范性平台,并有助于福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海洋工程,总包项目,一带一路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再宣布8亿美元海工大单(2025-10-27)
【摘要】 10月27日,龙de船人讯,10月24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宣布与泰国国家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PTTEP)正式签署Bundled Phases 4 EPCI总包项目井口平台及海管新建合同,合同金额约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成为公司三天内继卡塔尔BH项目之后的又一重大海外订单。根据协议,项目将采用长协模式,由海油工程承担从设计、采购、建造到运输安装和调试的全过程工程总包任务,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29年。PTTEP是泰国国有能源巨头,其油气产量占泰国总量约69%。该项目为海油工程与PTTEP的第二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企业在东南亚能源市场的深度渗透与稳步拓展。海油工程同期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6.61亿元,同比下降13.54%;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8.01%;但毛利率上升、现金流充裕,在手订单总额达595亿元。此次泰国项目叠加此前签署的卡塔尔40亿美元BH总包项目,使海油工程在“十五五”期间的海外订单储备规模创历史新高。公司在天津、青岛、珠海等地的制造基地及19艘深海作业船队为其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关键词】海洋工程,总包项目,一带一路
【海洋经济】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64亿元,金杯电工海上风电业务加速开拓(2025-10-27)
【摘要】 10月27日,证券日报网讯,10月27日,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69亿元,同比增长15.9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8.73%。公司将业绩增长的关键动力归因于海上风电业务的快速拓展。10月17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风力发电等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自2025年11月起至2027年底,对销售自产的海上风电电力产品实行“即征即退50%”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直接利好。金杯电工的海上风电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用于海上风电变压器及发电机的扁电磁线,前三季度发货量同比增长87%;另一类为耐扭曲软电缆及其衍生的控制、电力与数据传输电缆,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机组与升压站系统。这些产品强化了防腐蚀、防盐雾和防霉菌特性,确保其在深远海环境中的长期稳定运行。公司产品已服务于阳江、大丰、山东半岛、丹东等国内主要海风项目,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和南美地区。
【关键词】海上风电,新能源,特种电缆
【海洋经济】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签署埃及尼罗河新能源游轮设计合同(2025-10-24)
【摘要】 10月24日,龙de船人讯,10月23日,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埃及合作方正式签署尼罗河新能源豪华游轮设计合同。这是中国船舶设计机构首次在北非市场承接高端新能源游轮项目,标志着我国高端船舶设计服务“走出去”的新阶段。项目面向尼罗河高端旅游市场,游轮将采用新能源动力系统,兼具低噪、低排放和节能特性,体现了绿色航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船体设计融合古埃及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旨在为国际游客提供兼具环保与文化体验的高端巡航服务。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将承担总体设计、技术规范制定及关键系统集成工作,确保游轮满足国际安全、舒适与环保标准。该项目预计将推动埃及旅游业高端化发展,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中埃在高端制造、绿色科技及文旅经济领域的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船舶设计,国际合作
【海洋经济】华电新能与远景能源强强联合,携手布局海上风电赛道(2025-10-23)
【摘要】 10月23日,上海证券报讯,10月23日,据企查查信息,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新能”)与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远景能源”)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华电(灌云)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其中,华电新能持股80%,远景能源持股3%,连云港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该新公司旨在联合推进江苏灌云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央企,华电新能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开发与运营经验;远景能源则以其在智能风电、储能及能源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为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数字化支持。双方此次合作将实现“央企资源整合+民企科技创新”的互补模式,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进入加速布局阶段。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已形成“千万千瓦级”规划规模,海上风电正逐渐成为新能源装机的主力方向。此次联合成立新公司,既符合国家“十四五”新能源规划导向,也将有助于提升产业链协同效能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为海上风电产业形成可复制的央地合作新范式。
【关键词】海上风电,战略合作,清洁能源
【海洋经济】招商工业扬州鼎衡举行新能源船舶设备研发中心揭幕启用仪式(2025-10-23)
【摘要】 10月23日,龙de船人讯,10月21日,招商工业扬州鼎衡新能源船舶设备研发中心在江苏扬州正式揭幕启用,标志着招商工业在新能源船舶核心装备领域的研发体系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该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于2024年4月开工建设,配备5G+全连接智能车间和新型研发楼,建成后将成为江都区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原创技术策源地与成果孵化基地。依托招商局工业集团的全球化网络,扬州鼎衡专注于中小型液货船与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目前在化学品船、气体船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储备,累计交付船舶近百艘。招商工业扬州鼎衡具备5万至8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及高效码头设施,年交付能力达12~16艘,是我国新能源液货船领域的关键制造基地。本次研发中心启用,意味着招商工业在绿色智能制造体系中形成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为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新能源航运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能源船舶,绿色科技,智能制造
【海洋经济】交银金租成功发布全国首单转型金融船舶融资租赁业务(2025-10-21)
【摘要】 10月20日,龙de船人讯,10月19日,在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式上,交通银行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交银金租)正式发布全国首单转型金融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在航运业实现重大创新突破。该项目于2025年9月落地,由交银金租与某国际纸业集团新加坡实体公司合作完成,并顺利通过联合赤道的独立评估认证,符合《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相关指引。作为全球最大金融船东之一,交银金租长期深耕绿色船舶融资领域,本次创新项目首次将“转型金融”工具与船舶融资租赁模式深度融合,通过“绿色绩效挂钩”的结构化设计,将融资利率与船舶碳强度、减排绩效直接挂钩,从而在市场化机制下激励航运企业主动进行低碳运营和能源转型。截至2025年6月末,交银金租绿色船舶资产规模已接近644.8亿元,连续三年绿色航运项目投放占比超过50%。此次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填补了国内转型金融在航运租赁领域的制度空白,也为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范例。
【关键词】转型金融,绿色航运,船舶
【海洋经济】福斯达拟10亿元投建海洋工程与装备智能制造项目(2025-10-20)
【摘要】 10月13日,证券时报网讯,10月13日,福斯达发布公告,计划在江苏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福斯达海洋工程与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项目规划用地与用海面积共505亩,岸线约380米,主要建设大型海工装备、油气模块及化工容器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并配套建设重装码头以支持整船发运。福斯达将设立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负责项目建设、贸易运营及港务物流管理,制造业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5.88亿元。公司表示,该项目旨在拓展深冷技术在海工装备领域的应用场景,尤其面向液化天然气(LNG)浮式液化装置(FLNG)、LNG运输船及浮式储存单元(FSU)等高附加值装备市场。福斯达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长期深耕于工业气体深冷技术、天然气处理及液化装备制造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核电与新能源行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公司推进国际化与“智能+绿色”制造战略的关键支点,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竞争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
【关键词】深冷技术,海工装备,智能制造
【海洋经济】祥源控股22.95亿港元控股海昌海洋公园(2025-10-17)
【摘要】 10月17日,证券时报网讯,10月17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已正式完成,祥源控股注资22.95亿港元,以持股38.60%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此番认购,标志着两大文旅集团开启了以资源重构、价值共创、战略协同为核心的文旅合作新范式。根据公告,认购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偿还部分债务,并支持主题公园、IP运营及轻资产输出业务的扩张。海昌海洋公园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在全国核心城市布局多地海洋主题公园,形成“主题公园+IP生态+OAAS(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祥源控股则以“文旅投资与运营”为核心,拥有“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集群,年接待游客量超四千万人次。此次入主后,祥源控股将通过其全产业链资源为海昌提供园区改造、业态创新与IP协同等方面支持,双方将在会员体系融合、旅游线路设计及主题内容创新方面深度合作,探索“科技+文化+生态”的沉浸式文旅新模式。
【关键词】海洋文旅,产业协同,投资重组
【海洋经济】天津港集团与武汉船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5-10-16)
【摘要】 10月16日,龙de船人讯,10月15日,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焦广军率队走访中船集团武汉船机公司,双方就深化港口与海工装备产业合作举行座谈,并共同见证天津津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港口机械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智能化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等核心领域,开展全方位协作,共同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和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天津港集团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和智慧枢纽港口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升级版,并借助武汉船机在技术与制造方面的优势,为港口实现绿色转型提供高端装备支撑。武汉船机公司总经理程立兵则指出,双方在港机制造、“港航”系列风电安装平台及“智慧零碳”码头建设等项目中已有长期合作基础,未来将继续在装备升级改造、智能化研发、深远海风电市场拓展等方向深化协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标杆项目。此次合作被视为港口产业链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示范,为中国智慧港口与海洋工程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天津港,武汉船机,智慧港口
【海洋经济】泛海海工(山东)年产1000条新材料船舶生产线投产(2025-10-16)
【摘要】 10月15日,龙de船人讯,近日,泛海海工(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宣布其年产1000条新材料船舶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轻量化、环保型船舶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公司率先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取代传统木材与玻璃钢,用新能源动力与智能驾驶系统深度融合船舶设计,形成“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化”的创新体系,全面实现渔政、军用、应急救援等多类型船舶的绿色升级。新材料船舶具备环保、节能减排、耐腐蚀、免维护等核心优势,不仅显著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还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能。据统计,我国近海小型船舶保有量超过1000万条,市场潜力巨大,传统船舶面临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该生产线的建成,将有效推动我国中小型船舶的绿色化、智能化与标准化转型,提升国产海洋装备制造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关键词】新材料船舶,聚乙烯,绿色造船
【海洋经济】天津港集团与中船集团武汉船机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5-10-15)
【摘要】 10月15日,证券时报网讯,10月15日,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焦广军带队走访中船集团武汉船机公司,与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立兵座谈交流并共同见证天津津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港口机械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以及智能化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等核心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关键词】明阳智能,海上风电,英国投资
【海洋经济】国恩股份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光伏增产及海水提锂合作协议(2025-10-15)
【摘要】 10月15日,证券时报网讯,10月15日,国恩股份宣布与香港城市大学吕坚创新团队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光伏增产及海水资源提取集成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验证并进入中试阶段,聚焦光伏冷却增效与海水低耗提锂两大方向,旨在实现“发电—淡水—提锂”协同效益。在光伏技术方面,合作团队研发高效光伏冷却系统,以应对高温环境下的功率衰减问题,特别适用于沿海和干旱地区,可实现发电与淡水双重收益。在海水提锂方向,双方基于光热驱动的复合吸附材料与离子选择性控制机制,开发低能耗的“吸附—光热再生”循环系统,突破传统光热材料选择性不足的瓶颈。项目计划申请香港特区政府“RAISE+”计划配套资金2670万港元,并由双方等额自筹同等金额。未来将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成果产业化。国恩股份表示,该合作标志着公司在绿色能源与功能材料领域的产学研协同迈入实质落地阶段,将强化其在新能源新材料方向的国际研发布局与技术壁垒。
【关键词】光伏冷却,海水提锂,复合吸附材料
【海洋经济】国恩股份签署光伏与海水提锂项目协议(2025-10-14)
【摘要】 10月14日,DoNews讯,10月14日,国恩股份宣布与香港城市大学吕坚创新团队等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光伏增产及海水资源提取集成项目。该项目将在高效光伏冷却系统、复合吸附材料研发及光热驱动提锂技术三大方向开展研究,旨在提升光伏效率并实现海水提锂技术创新。合作方将联合申请配套资金2,670万港币,并由甲乙双方等额自筹同等金额。项目成果有望推动新能源与资源提取领域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光伏提效,海水提锂,技术创新
【海洋经济】福斯达拟投建海洋工程与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2025-10-13)
【摘要】 10月13日,智通财经讯,近日,福斯达公告,与启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计划在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海洋工程与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用地与用海面积约505亩,其中工业用地240亩、工业用海265亩,使用岸线约380米,并将配建重装码头以满足大型装备制造、总装与交付需求。项目产品主要涵盖大型海洋工程装备、油气模块及大型化工容器等领域。根据规划,福斯达将在当地设立三家全资子公司:项目公司、贸易公司与港务物流运营公司,分别负责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及原材料采集等业务。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5.88亿元人民币,负责工业用地及用海的竞拍与项目整体建设。此次投资旨在延伸福斯达深冷技术产业链应用,推动公司向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升级,强化其在国际海洋工程市场的竞争力与产业话语权。
【关键词】福斯达,启东港,海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