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亨通光电中标15.09亿元海洋能源项目,紧抓海洋产业发展机遇(2025-07-24)
【摘要】 7月24日,证券时报网讯,7月24日,亨通光电公告显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或签署项目合同,确认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其中,国内项目包括广西钦州、湛江徐闻东三、东海海上平台、国家电网2025年第二十三批采购、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装备购置、嵊泗、阳江青洲五、阳江帆石一、烟台打捞局等海上风电及油气项目,中标内容涵盖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动态静态复合海缆、软管系统、基础施工服务、风机安装、船舶租赁等。国际项目为中东海洋油气项目,中标内容为海底复合电缆等。近期累计中标、签署合同金额约15.09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52%,该批项目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0亿元;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80亿元;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在手订单超3亿美元。
【关键词】海底电缆,海洋能源,全球布局
【海洋经济】深圳能源投建海上风电项目(2025-07-23)
【摘要】 7月23日,新华日报讯,7月23日,深圳能源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深能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将投资建设总额达78.97亿元的“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该项目正式从规划阶段转入实质建设。项目位于汕尾市南部海域,规划容量为500兆瓦,将安装36台14兆瓦风机,配建50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无功补偿站,建设93.74公里送出海缆,接入深汕站实现“海电送深”。项目还配套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系统,并规划建设数字化风电场与海洋牧场工程,推动新能源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为保障资金需求,深圳能源将分两级增资15.31亿元,并通过集中连片“共建+自建”模式降低配套成本。该项目响应广东“十四五”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战略,有望提升公司绿色能源比重,并支撑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绿色能源,粤东布局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并购重组注册获同意,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2025-07-21)
【摘要】 7月21日,中国上市公司网讯,7月18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拟于上交所上市。此次合并将通过换股方式完成,中国船舶将向中国重工的所有换股股东发行A股,用于交换其持有的中国重工股份。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其全部资产、业务、负债及人员。此次并购整合将解决两家公司长期存在的业务重叠和同业竞争问题,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集聚资源,增强船海主业的竞争力。合并前,中国船舶专注军民船舶建造、海工装备及机电系统,中国重工则以舰船设计制造为主,涵盖海洋防务与民用船舶。整合后,新公司将进一步优化船舶产业布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力争打造全球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
【关键词】吸收合并,船舶制造,海工装备
【海洋经济】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投建深远海风电母港项...(2025-07-18)
【摘要】 7月17日,证券时报网讯,7月17日,宁波能源集团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进展公告》,宣布将与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象山基地项目建设。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人民币,宁波能源认缴其中的2.4亿元,占股20%。目前新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并获得营业执照。新公司将围绕深远海风电产业链展开经营,涵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电系统研发、配套零部件供应、海洋工程平台设备制造与销售、船舶租赁及货物进出口等多个业务方向,旨在打造集研发、制造、物流与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核心支点。这一布局标志着浙江在构建区域风电母港体系、培育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关键词】深远海风电,母港基地,宁波能源
【海洋经济】中远海特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2025-07-16)
【摘要】 7月15日,龙de船人讯,7月14日,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特)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107.75亿元,同比增长4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25亿元,同比增长13.08%;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净利润约8.35亿元,同比增长52.77%。面对航运市场因关税与地缘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通过扩大规模、业务模式创新及服务体系升级等措施取得稳健增长。重点货源中,风电设备、储能柜、工程机械及商品车运输量显著提升,凸显其在高附加值运输领域的市场拓展成果。此外,中远海特近期成功入选上证100指数样本股,体现其在成长性与盈利性方面的显著优势与资本市场认可。
【关键词】特种航运,供应链优化,船队升级
【海洋经济】潍柴重机拟收购常玻公司,整合船舶板块开辟新增长点(2025-07-16)
【摘要】 7月16日,证券日报网讯,7月14日,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以自有资金收购控股股东潍柴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简称“常玻公司”)的100%股权。常玻公司专注于30米以下复合材料、钢质和铝质船艇的研发制造,主要产品包括公务船、工作船和休闲船等,是国内高性能小型船艇领域的龙头企业。潍柴重机主营船舶动力系统,此次并购有助于其向整船制造领域拓展,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常玻公司此前已通过设立渤星船舶科技拓展至30米以上至80米以下船艇市场。业内专家指出,该项整合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并有望加速布局新能源与智能化船艇技术,满足多样化海洋出行及产业需求。
【关键词】潍柴重机,船艇制造,产业整合
【海洋经济】国联水产子公司国美水产拟增资扩股引入海洋产业基金(2025-07-15)
【摘要】 7月15日,智通财经讯,近日,国联水产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国美水产”)将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湛江海洋壹号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海洋基金”)作为新股东。根据协议,海洋基金将向国美水产增资9500万元,公司则放弃此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本次增资完成后,国美水产注册资本将从6590万元增至8304.98万元,公司及其子公司持股比例降至79.35%,海洋基金则持股20.65%。尽管持股比例下降,国美水产仍将作为国联水产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关键词】海洋基金,增资扩股,水产产业
【海洋经济】中国船舶集团拟发行200亿元公司债,获上交所受理(2025-07-14)
【摘要】 7月14日,大河财立方讯,7月1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亿元的公司债券项目,已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本次债券面向专业投资者,期限最长可达20年,品种包括单一期限或多期限混合类型,并允许发行可续期债券。中信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为此次债券项目的联合承销商。根据募集说明书,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债务、项目及股权投资、以及项目建设等多个合规方向。中国船舶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所筹资金将有助于支持其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动力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布局和技术研发。
【关键词】中国船舶,债券发行,船舶制造
【海洋经济】青岛鹤顺船业重整案再度招募投资人(2025-07-12)
【摘要】 7月12日,龙de船人讯,7月10日,青岛鹤顺船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公告,因原重整投资人未按重整计划出资,被取消资格,现再次启动重整投资人公开招募程序。鹤顺船业作为青岛及周边地区唯一具备完整修造能力的中型船厂,具备1.5万吨级码头修造能力、630米岸线、3.3公顷海域使用权,此前曾是公务执法船、工程船、渔船等特种船建造主力单位。自2017年全面停产后,该厂资产陷入沉寂,累计债权申报金额已达近9.5亿元人民币,其中职工债权及共益债等优先类债务现已清偿完毕,具备重新启动生产运营的基础。公告显示,此次重整重点在于盘活造船工业基础资产,整合厂区、设备、码头岸线等资源,推动区域内中型海工制造产业链复苏。厂区现有两条12000吨坞道、一条15000吨坞道、多个舾装泊位及配套门吊设备,适用于多用途船舶、新能源渔船、应急工程船等绿色船型的定制建造。管理人已取得法院许可,面向全国范围继续招募具备资金实力与产业运营能力的投资人。
【关键词】船舶修造,中型船厂,债务重组
【海洋经济】散货航运领域向零碳迈进,中远海运散运与必和必拓签署氨双燃料船...(2025-07-08)
【摘要】 7月8日,中国交通报讯,近日,中远海运散运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签署了两艘21万吨级氨双燃料散货船租赁合同。该船舶预计将于2028年交付,用于西澳至东北亚地区的铁矿石运输。相较传统燃油船舶,氨双燃料散货船在单航次中可实现碳排放减少50%至95%,被视为全球散货航运领域向零碳迈进的重要节点。此次合作不仅代表着双方在绿色低碳航运战略上的深度融合,也是“澳大利亚—中国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双方在签约仪式中就绿色供应链、能源创新、技术协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致认为,此类创新合作将为全球干散货运输提供脱碳新范式。中远海运散运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新能源船舶技术的发展与落地,推进全球航运业脱碳转型进程。
【关键词】漂浮式光伏,清洁能源,海洋装备
【海洋经济】三峡集团全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运行(2025-07-07)
【摘要】 7月7日,风能产业讯,7月4日,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运行。据官方介绍,该项目由三峡集团联合江苏省国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分布于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四个场址,其中H8-1#场址中心离岸距离达80千米、最远达85.5千米,是目前我国并网发电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共安装98台风电机组,并配套建设三座海上升压站,总装机容量达800兆瓦。为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项目团队采用“一机一案”施工策略,配合自研气象预警系统,科学安排施工窗口期。项目施工阶段,最高峰期超千人同时海上作业,克服涌浪大、海底泥沙冲刷等复杂外海环境问题。预计今年底项目将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6亿千瓦时,满足110万个家庭用电需求,为我国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关键词】深远海风电,三峡集团,能源结构
【海洋经济】海油工程最大光储充一体化二期工程投用(2025-07-04)
【摘要】 7月4日,龙de船人讯,7月3日,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领域最大的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全面投用,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能源制造绿色转型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该工程集成光伏发电、锂电储能及智能充电系统于一体,二期新增装机容量9300千瓦,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预计年发电量920万千瓦时,加上已投用的一期容量(6500千瓦),项目全生命周期总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6万吨。项目运用BIPV与BAPV建筑光伏融合技术,将办公楼建筑表皮光伏化率提高至83%,建设珠海最长光伏车棚、光伏长廊,实现了高度节地节能。此外,系统配套建设400千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具备毫秒级峰值调节能力,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V2G”能源策略提升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至45%。本项目被誉为绿色工厂标杆,为我国海洋工程制造业向“零碳化”发展提供重要实践路径。
【关键词】造船并购,日本船企,产业整合
【海洋经济】中国石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2025-07-02)
【摘要】 7月2日,证券日报讯,近日,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并投用我国首个在全海水环境下运行的工业级漂浮式光伏电站。该项目位于青岛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占地约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7.5兆瓦,年发电量达167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相当于种植75万株树木。项目利用海水表面空间,通过创新的漂浮结构实现光伏板随潮汐升降,较传统结构更接近水面,从而利用海水散热效应提升发电效率5%至8%。此外,该光伏项目与此前建设的加氢站和海水制氢系统形成“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的闭环,推动氢能与光伏深度耦合。中国石化还计划进一步扩建23兆瓦漂浮式光伏设施,持续提升海洋新能源供给能力。
【关键词】漂浮式光伏,海洋新能源,绿氢耦合
【海洋经济】中国动力并购重组被受理,拟收购中船柴油机(2025-07-02)
【摘要】 7月1日,中国上市公司网讯,6月30日,上交所官网披露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申报稿),公司并购重组材料被正式受理。中国动力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支付现金购买中船柴油机16.5136%股权的并购重组项目已正式被上交所受理。本次交易还包括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可转债,拟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中国动力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专注于动力装备的上市平台,涉及柴油、燃气、蒸汽、电力、核动力等七类动力系统及相关机电业务,是我国船舶动力系统研发、集成、保障等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此次并购是其资源整合与纵向产业链协同布局的一部分,旨在强化柴油动力板块的控制权及核心技术能力。公司自2015年以来不断通过资本运作推动内部整合与产业升级,构建起涵盖产学研一体化和尖端动力设备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支撑其“建设世界一流动力装备企业”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船舶动力,并购重组,国企改革
【海洋经济】海通海洋为华远星海运建造65000吨散货船首制船出坞(2025-06-27)
【摘要】 6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6日,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为华远星海运建造的65000吨级散货船首制船(编号JSHT309)正式出坞。该船总长209.95米,型宽34.8米,型深18米,设计吃水11.7米,入级中国船级社。通过线型优化、轻量化、螺旋桨及节能装置一体化设计,实现与同类型船相比约3%的结构减重,有效提升能效水平。该船配备高等级智能系统,在提升航行安全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服务于长江航线上的电煤运输任务,尤其面向中国华电沿江电厂,具有重要能源保供意义。从2024年12月铺龙骨至今,船厂与船东高效协同,项目进展顺利。该船是华电船队绿色转型的重要支点,标志着其船队在“绿色+智能”方向迈出关键一步,预计与其姊妹船将分别于2025年8月和9月交付,届时华远星海运自有运力将达到47.7万载重吨。
【关键词】散货船,智能船舶,能效优化
【海洋经济】大船海工与诺德瑞签署研发设计合作协议(2025-06-27)
【摘要】 6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4日,大连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船海工)与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诺德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二氧化碳运输船研发设计开展深度合作,旨在加快绿色环保型海工装备的自主研发进程。此次合作将融合大船海工在海工装备建造方面的产业资源与诺德瑞在技术方案与创新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推动低碳/零碳船型设计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并增强双方在全球绿色高端船舶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大船海工近年来聚焦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已在LNG、气体运输船等高附加值领域实现多元化布局,具备年交付8–10个海工项目能力;而诺德瑞则提供涵盖船舶设计、LNG燃料系统、压载水处理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双方此次协同合作将有助于打造“设计—建造”一体化绿色船舶研发新模式。
【关键词】绿色船舶,战略合作,海工装备
【海洋经济】中国重工:中国船舶拟换股吸收合并本公司(2025-06-27)
【摘要】 6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讯,6月27日,中国重工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正筹划通过A股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即由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实现资本整合。本次交易尚需经上交所审核通过及证监会注册,相关程序仍在推进中,是否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此次合并被认为是中国船舶制造央企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意在通过资产整合和业务重组,提升集团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协同能力。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分别在军工装备、海洋工程、船舶建造与海洋动力系统等领域拥有优势资源,若合并完成,将形成涵盖科研设计、制造建造、装备维修、后勤保障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关键词】换股合并,央企重组,船舶工业
【海洋经济】诚通金控护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2025-06-20)
【摘要】 6月20日,上海证券报讯,6月20日,中国船舶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标志着其对中国重工的吸收合并进入关键阶段。本次重组由中国船舶集团与北京诚通金控共同提供现金选择权,保障异议股东权益。这一制度安排体现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央企重组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诚通金控凭借其雄厚的财务实力和国家战略属性,在此次交易中充当关键的资本支持平台,助力重组方案稳步推进。此举被业界视为央企协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支持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文章指出,该合作不仅在资本层面推动央企资源整合,更有助于建设全球领先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标志着央企正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关键词】中国船舶,资产重组,国有资本
【海洋经济】宁波远洋拟建造4艘4300TEU集装箱船(2025-06-20)
【摘要】 6月20日,龙de船人讯,6月19日,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建造4艘4300TEU集装箱船。该项目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船厂,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本轮建造计划旨在优化船队结构、扩大运力规模,提升公司航线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公司今年第二次公开推进新船建造。此前于4月30日,宁波远洋已宣布投资14亿元建造4艘2700TEU船舶,并已由中船黄埔文冲中标。宁波远洋依托宁波舟山港,已构建涵盖国内外49个港口的综合航线网络。Alphaliner数据表明,截至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位列全球集装箱班轮运力第24位,拥有101艘船舶,是浙江省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企业。
【关键词】集装箱船,船队扩建,海运能力
【海洋经济】揭阳电力股份被收购(2025-06-20)
【摘要】 6月20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6月18日,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宣布以约5.95亿元人民币收购揭阳电力35%的股权,后者为国家电投旗下企业,主要在广东省从事燃煤与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此次股权转让由中国电力、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广东公司与揭阳电力共同签订协议。揭阳电力注册资本17亿元,已获得广东揭阳市管辖海域的海上风电开发权,具备发展海上清洁能源的政策与项目基础。中国电力表示,此次并购将实现传统燃煤与新能源并行发展的协同优势,推动区域内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协同。此外,通过传统能源资产锁定未来新能源开发资源,也有助于增强企业在广东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海上风电,股权收购,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