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收并购趋势已变,房企应抓住这三点(2022-01-26)
【摘要】 1月26日,中国指数研究院讯,2021年,房地产收并购交易金额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境内房地产公司作为买方涉及的交易金额约2836.4亿元,同比增长21.3%;完成的收并购约有221宗,同比下降14.0%;共有126家房企参与收并购,其中百强TOP30房企收并购金额和宗数占比均为12.7%,头部优质房企和国企、央企收并购力度强势。2022年房地产的收并购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收并购将更加谨慎,房企将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二是优质项目成重要方向,国央企收并购增加;三是物业收并购继续提升,商业并购将以提质为主。
【关键词】收并购,国企央企,优质项目
【房 地 产】奥园停付美元债本息,官宣海外债务重组(2022-01-24)
【摘要】 1月24日,中国房地产网讯,1月19日,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对于2022年1月到期的两笔美元债,其将不予兑付;而另外两笔还未到期的美元债,则将不继续付息。此外,奥园还表示,拟就集团其他境外金融负债采取相同原则。早在2021年12月初,中国奥园一家境内子公司7800万元信托贷款无法偿还时,就有投资者对奥园今年年初的美元债兑付表示担忧。如今,兑付日期未至,奥园已经提前官宣违约。数月来,面对企业的财务问题,中国奥园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与债权人沟通寻求债务展期,以及对旗下项目资产出售套现。不过,从最新的违约结果看,企业的流动性问题并真正未得到缓解。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奥园已经开始进入境外债务重组程序。
【关键词】中国奥园,海外债违约,债务重组
【房 地 产】融资提速并向少数房企倾斜,地产信用危局能否被打破?(2022-01-24)
【摘要】 1月22日,和讯房产讯,近日,房地产企业融资的节奏显著加快,这被认为是房地产融资逐步回归常态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央企和国企融资提速,比如,保利、中海、招商、建发、大悦城地产、华侨城等近期先后发债。另一方面,优质民企如龙湖、绿城、滨江、新世界发展等也陆续完成或启动发债计划。显而易见的是,虽然融资回归常态,但也“因企而异”,行业融资正倾向于央企、国企及部分龙头民企,而身处流动性旋涡的房企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并期望通过交换要约、出售资产等方式获得一线生机。行业洗牌还在持续,趋势很明显,房地产行业将在收缩中逐渐完成优胜劣汰,形成新的行业格局。
【关键词】融资提速,因企而异,行业洗牌
【房 地 产】浦发银行、五矿信托带头参与,房企风险出清加速(2022-01-20)
【摘要】 1月19日,观察者网讯,连日来,招商蛇口、华侨城两大央企相继在银行间成功发行45亿元总额并购债,上海老牌国资银行浦发银行发行首单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50亿元,央企五矿集团旗下五矿信托也跨界赶来救场,一连接盘恒大两个在建项目。从优质国资房企在银行间发债,到银行直接作为发债主体参与,再到国资信托直接进场收并购,不少人意识到,这场并购风将越吹越大,行业颓势可能被逆转。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目前国家化解行业风险、支持房企间并购交易的态度十分明显,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预计在去年低基数前提下,2022年房地产行业收并购将大幅增长。
【关键词】优质房企,金融机构,并购融资
【房 地 产】房企如何过冬?裁员、反腐双管齐下!(2022-01-19)
【摘要】 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素以稳健著称的龙光集团近期在内部管控上动作不断,除了出现大规模的人员裁撤以外,还下发文件落实“监督管理”对出现贪腐等反廉洁行为进行反馈。龙光的基本面并未有动荡的变化,它的财务数据和负债指标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龙光作为优质的民营企业代表还曾于2021年年底发行一笔境内CMBS。不过,在去年上半年首轮集中供地中激进拿地之后,龙光在2021年下半年几乎未在土地公开市场有所作为,且其销售面也已经出现颓势。过去几年,龙光这家从潮汕地区走出来的房企在管理上备受市场诟病,如今内外交困之际,龙光采取必要措施也实属应当,
【关键词】龙光集团,人员裁撤,销售颓势
【房 地 产】商业亮点频出,头部企业商管业务规模持续增长(2022-01-17)
【摘要】 1月17日,丁祖昱评楼市讯,随着国内疫情长期稳定受控及各行各业的复苏和发展,2021年经济大环境较2020年明显改善。商业方面,虽然亮点频出,但竞争依然非常激烈。2021年,商业有两个鲜明对比,传统消费低迷、新兴消费异常火爆。CAIC数据显示,2021年内商业融资事件492起,融资总金额704亿元,已与2019年持平。在资本助推下业态更迭加速,市场前景分化,规模与消费支付能力脱节但区域经营风险加大。展望2022年,随着头部企业商管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未来市场将进入白热化,在这其中,运营效率是检验运营能力最直接的标准,如何把坪效真正提高,才是当下商管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商业,业态更迭,运营效率
【房 地 产】并购融资破冰后:龙头房企为何仍难“淘金”?(2022-01-13)
【摘要】 1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1月12日,招商蛇口30亿元并购票据完成注册,首期发行25.8亿元,其中12.9亿元用于收购住宅项目公司股权。这是今年的首单并购票据,由央企招商蛇口发行也符合监管层的指引。此前,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尽管稳健型的龙头房企都在努力,金融机构也给予足够的支持,但大规模的收并购潮或许不会再来。出险房企在当前的境况下多数仍抱有幻想,统统将变现能力强的项目视为筹码,并不甘愿轻易出手。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认知鸿沟,仍待弥合。
【关键词】并购票据,金融支持,认知鸿沟
【房 地 产】历经融资入冬、债务违约后,房企能否扛过新一轮偿债高峰?(2022-01-13)
【摘要】 1月13日,新京报讯,2021年,房地产行业风云诡谲,在融资收紧的影响下,房企债务违约增多。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发生违约风险事件的房企有12家,理财产品违约、美元债违约、信托违约成为触发违约的主要因素。前松后紧、高开低走,是2021年房地产融资的整体走势。不过,去年年末融资规模触底回暖也在证明修复类政策已经起效。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房地产融资政策将满足维持行业平稳发展的资金需求。但是,资金更多地向财务稳健、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归集,而中小型房企、经营激进的企业的融资空间可能受到进一步压缩。据中指研究院信息显示,2022年将有6589.4亿元债券到期,其中信用债占比47.0%,海外债占比53.0%,偿债压力依然较大。
【关键词】融资收紧,偿债高峰,政策改善
【房 地 产】地方政府“牵线搭桥”,央国企并购出险房企项目大幕开启(2022-01-12)
【摘要】 1月12日,财联社讯,据悉,广东省政府近期召集多家房企开会,与会房企包括奥园集团、富力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地产、五矿地产、越秀地产、珠江实业集团等国企和民企。据知情人士透露,会上一些出险企业介绍了其经营情况及项目,此次会议相当于政府为几家国企央企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牵线搭桥”。实际上,不只广东,全国各地国企央企都展开了收购出险房企项目的行动。不过,有资金实力进行收并购的优质民营房企并不多,因此并购出险和困难企业项目的主要任务,落到了国企央企身上。日前,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承债式收购,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相关指标。
【关键词】牵线搭桥,国企央企,并购贷款
【房 地 产】一年内超20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2022-01-10)
【摘要】 1月10日,中新经纬讯,1月8日有报道称,万达地产将原来的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整合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同日,阳光城津冀区域、山西区域、北京区域合并亦得到证实。而在几天前,世茂集团宣布对集团及区域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及合并。2021年以来,包括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龙湖、世茂、新城、旭辉、中南、中骏、阳光城、荣盛、雅居乐、佳兆业、奥园、融信、祥生、金辉、俊发、时代、弘阳等不下20家规模型房企进行了组织架构变革。在房地产市场环境整体偏弱的环境下,总部精简、区域合并成了最主要的关键词。在区域合并中,多数房企都选择将楼市偏冷的北方、西南区域进行合并。业内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类似“瘦身”举动或许仍会进行。
【关键词】组织构架,总部精简,区域合并
【房 地 产】融资政策先紧后松,优质白名单企业或迎率先发展机会(2022-01-06)
【摘要】 1月6日,丁祖昱评楼市讯,2021年,房地产市场由强转弱。自2020年“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出台后,房企融资供需两端持续收紧。在此影响下,2021年下半年,销售和融资均出现大幅下滑。部分房企爆发了债务违约,海外评级机构下调中国房地产行业及部分企业的评级。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及部委、金融机构等向外界释放有关房企融资政策偏正面消息。2022年,房地产融资环境将以维稳为主,维护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优质的白名单企业将迎来率先发展的机会,这些企业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扩张,融资上可以积极尝试一些创新型融资。
【关键词】由强转弱,债务违约,政策改善
【房 地 产】百强房企销售罕见下滑背后:房地产高增长神话面临终结(2022-01-05)
【摘要】 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经历了多年的螺旋式增长后,房地产业有望向只涨不跌的“黄金时代”正式告别。克而瑞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金额8.88万亿元,同比下滑6.0%。在行业分化日益加剧、头部房企优势渐显的情况下,该指标出现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其信号意义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房企的融资、拿地等动作都有所放缓。这其中既有政策端收紧带来的限制,又有销售不畅的连带影响。百强房企销售下滑,直接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流动性收紧。但在这背后,调控政策的累加效应正在显现,去杠杆化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在当下的城市化阶段,人口流动带来的红利有所减弱,也使得行业正在失去快速增长的基础。
【关键词】销售下滑,去杠杆化,人口红利
【房 地 产】百强房企交出2021年成绩单,大部分未能完成销售目标(2022-01-04)
【摘要】 1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讯,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平均增速为4.2%,远低于2017年的36.9%。公布年度销售目标的32家代表企业,目标完成率总体明显低于2020年,大部分企业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千亿房企维持在41家,同时共计158家房企跻身百亿军团,但内部阵营分化加剧。其中,300亿~500亿元企业销售额增长率最高,均值达到15.3%;100亿~300亿元企业销售额则首次出现负增长。从各个城市群的业绩贡献率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内地)、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销售贡献率分别为37.9%、13.9%、10.3%,合计占比超六成。
【关键词】增速下降,销售目标,分化加剧
【房 地 产】华夏幸福再发债务重组计划: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00亿元(2021-12-30)
【摘要】 12月28日,中国房地产网讯,12月27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实施债务重组的公告》,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债务重组的议案》,就《债务重组计划》中涉及的债务重组交易的相关事项进行审议并授权。债务重组协议的主要内容涉及“带”“展”“兑”“抵”“接”五大部分。“带”,即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00亿元;“展”即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亿元;“兑”“抵”“接”部分的债务重组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部分现金清偿,部分信托受益权抵偿,剩余部分展期留债剩余约550亿元金融债务由华夏幸福承接。
【关键词】华夏幸福,重组协议,金融债务
【房 地 产】短短两个月,内房股已卖掉了超180亿港元资产(2021-12-30)
【摘要】 12月28日,中房报讯,受流动性压力的影响,内房股纷纷打上了变现香港资产的主意。自10月中旬中国恒大将位于香港长沙湾的恒大睿峰项目转让给新世界,至12月17日世茂集团出售香港维港汇项目22.5%的股权和债权,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房股已经卖掉了超过180亿港元的资产,卖方的名单包括中国恒大、佳兆业、世茂集团、中国奥园、中国海外发展等。戴德梁行香港资本市场执行董事高伟雄表示,除了上述已完成的交易,目前市场上还有内房股的几宗资产在放售,包括土地、已落成物业。
【关键词】内房股,变卖资产,现金流
【房 地 产】持续大手笔融资背后,碧桂园做对了什么?(2021-12-28)
【摘要】 12月27日,财联社讯,在近期持续公布融资计划的房企中,龙头房企碧桂园的融资动作备受市场关注。近期,碧桂园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四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本期债券为4年期,票面利率为6.3%;碧桂园还发行了一笔2.84亿元的供应链ABS产品,票面利率为5.5%。与此同时,碧桂园地产集团计划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50亿元中期票据。碧桂园在财务管控上,一直都有一条明确的债务管控红线,即多年保持净借贷比率低于70%。在坚持对净借贷比率做严格要求背景下,碧桂园还持续做出改变,管理上持续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降本增效。下半年至今,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密集下调房企评级及展望共130余次,在此背景下,穆迪和惠誉均维持对碧桂园的投资级评级,实属难得。
【关键词】持续融资,财务管控,精细化管理
【房 地 产】开启“地产+”战略,多元业务协同助力房企稳健发展(2021-12-24)
【摘要】 12月24日,新京报讯,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的历史节点。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稳健”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更多房企开启“地产+”战略,强基固本,以技术变革及数字化转型寻求突围,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来提升经营质效。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如何优化组织架构、如何布局业务协同发展、如何构筑稳健的财务边际,是当下每家房企都在思考的问题。相比之下,碧桂园、万科、龙湖等房企早已先行一步。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房企,在几年前就提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这样多元业务的协同下,房企的未来发展路径广阔,生命力也将更加旺盛。而这也是碧桂园在市场逆周期下,稳居行业龙头地位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历史节点,地产+,高质量发展
【房 地 产】多家房企战略精简,降本增效抵御市场“寒冬”(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丁祖昱评楼市讯,三条红线以来,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房企纷纷对其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裂变与合并是重点调整方向,核心是向管理要效益,实现区域深耕。四季度开始,房企再次掀起组织架构精简热潮,包含事业部整合、区域公司合并、撤销部分区域公司等。近日,有消息称,弘阳地产完成了新一轮的区域公司合并和人事调整,区域架构由原来的10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区域公司。在此之前,12月初,旭辉和新城也相继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其核心均在于整合区域事业部,精简架构。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已接近半年时间,政策端不断释放积极信号,窗口期下房企战略精简是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精简架构,管理效益,降本增效
【房 地 产】优质房企拟发行并购票据,行业优胜劣汰加剧(2021-12-20)
【摘要】 12月20日,克而瑞讯,12月初,银保监会表示,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证监会也有消息传出,将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12月8日,有消息称,招商蛇口等企业计划近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并购票据,募集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兼并收购。这也与近期证监会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兼并收购出险企业项目的表态相辅相成。将优质房地产企业的募集资金用途拓展至房地产项目的兼并收购,无疑会导致未来兼并收购事件不断增多,行业优胜劣汰将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并购贷款,并购票据,兼并收购
【房 地 产】房企多元化业务迷雾:紧缩时代如何实现“良性循环”?(2021-12-16)
【摘要】 12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12月10日晚间,远洋集团公布,公司股东大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此前的一项议案,即将旗下的北京CBDZ6地块及远洋光华国际项目注入此前设立的核心写字楼基金中。一方面,将沉淀资金量大、回报周期长的重资产项目交割后,远洋集团的资产状况将得到优化。另一方面,通过成立核心写字楼基金,远洋集团得以强化运营管理能力,并继续维持在写字楼市场的影响力。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规则明显变化,融资环境整体收紧,除了在成本支出中的“节衣缩食”外,资产腾挪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便显得尤为关键。由于商业、文旅、酒店等重资产业务带来的压力远甚于传统业务,如何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兼顾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正成为房企面临的另一重考验。
【关键词】多元化,重资产,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