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银行向“地产并购”开闸,但项目并购博弈仍存(2022-03-07)
【摘要】 3月5日,和讯房产讯,作为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项目并购在融资端的支持力度显著提高。3月3日,碧桂园和美的置业分别获得招商银行150亿、60亿元地产并购专项融资额,同一天,福州万科也获得兴业银行(601166)并购贷款近30亿元。一日之内,三家房企获得专项融资支持,项目收购的支持力度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招商蛇口、建发地产等十余家房企陆续获得并购资金支持。随着资金快速注入出险房企的项目,行业的流动性危机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不过,前提是并购项目的进度可以尽快提高,就目前而言,地产的项目并购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诸多博弈,而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掣肘行业出清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化解风险,并购融资,并购价格
【房 地 产】恒大汽车、融创、世茂、花样年等企业被列入持续逾期名单(2022-03-04)
【摘要】 3月4日,和讯房产讯,3月3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截至2022年2月28日持续逾期名单》。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出现3次以上付款逾期,且截至2022年2月28日有逾期余额或2022年2月当月出现付款逾期的承兑人数量为1148家。其中,恒大新能源汽车、融创、荣盛、花样年、世茂、奥园等多家房地产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名单之中。
【关键词】商票逾期,规模房企,资金链紧张
【房 地 产】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资金压力仍是悬顶之剑(2022-03-03)
【摘要】 3月3日,丁祖昱评楼市讯,受春节假期和集中供地尚未全面开启的影响,2月土地市场持续低迷,成交建面、金额双双下跌。近日,前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榜出炉,从前2月拿地企业来看,超七成百强房企仍未有土地入账,拿地房企基本是国企央企。资金压力仍是房企悬顶之剑,部分民企投资几乎停滞,或将影响未来销售,财务稳健的企业将成为接下来土地市场“主力军”,强者恒强的局面将进一步凸显。整体而言,今年大部分企业将面临偿债高峰,资金面仍偏紧,谨慎投资仍是未来主旋律,以“活下去”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持续低迷,国企央企,资金压力
【房 地 产】规模房企年内到期债务超6000亿,自救主要依赖促销回款(2022-03-01)
【摘要】 3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讯,2022年至今刚过2个月,一些房企先后走上了寻求展期、要约交换,乃至实质性违约的道路。克而瑞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房企境内债违约规模呈增长态势,2021年房企境内信用债违约数量为52只,约是2020年的3.5倍。美元债方面,据安信证券发布的固收报告,截至2021年末,共有14家房企的26只美元债发生实质性违约,违约金额合计86.5亿美元,其中2021年违约债券金额合计逾60亿美元。3月份,房企将迎来今年以来首个债务集中到期的节点,在监管去杠杆的趋势下,压顶的债务或将成为艰巨的考验。对于这部分房企来说,现在只有实打实的销售回款以及处理手上的优质资产获得资金的回笼,才是度过这一轮考验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债券违约,到期债务,销售回款
【房 地 产】2月百强房企业绩同比腰斩,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22-03-01)
【摘要】 3月1日,丁祖昱评楼市讯,2月,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行调整趋势,叠加春节期间市场预冷,企业销售同比降幅较1月进一步扩大。CRIC数据显示,2月行业百强房企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015.8亿元,环比下降23.5%、同比下降47.2%,较1月降幅扩大逾10个百分点,较2021年月均水平低56.5%。由于2月份叠加春节期间市场进一步降温,整体行业信心不足,市场整体供求和成交都没有明显转暖迹象,企业推盘及营销积极性也普遍不高。短期内,市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后续3、4月份市场能否回暖仍有待观望。
【关键词】销售下滑,下行压力,逐步企稳
【房 地 产】10家沪市房企集体信披经营状况:行业投融资信心重建进行时(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2月24日,包括北京首开、金地集团、上海金茂、保利发展、珠海华发、碧桂园、龙湖、旭辉、新城控股、新希望地产等10家房企陆续公告披露了近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销售情况、债券发行情况、偿债能力、公司整体战略与下一步应对安排以及其他自愿披露信息,部分企业还披露了境外评级机构的最新评级。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今年以来房地产相关融资政策放宽,房企开始申请境内债,为了打破发债主体和投资主体之间的负面循环链条,房企主动做出信息披露,或是架起双方有效沟通桥梁的一次积极尝试。房企发债主体在主动信息披露的同时,也阐述了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关键词】信息披露,最新评级,发展信心
【房 地 产】中国恒大:出售4个项目股权,化解70亿元债务(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房网讯,2月25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恒大集团与光大信托和五矿信托签订合作协议,内容关于出售集团于4个项目的相关股权予它们,信托机构将接管项目公司的运营管理,向项目公司投入资金以保障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及保交楼,且集团有行使回购股权的权利。通过此次与信托机构的合作,恒大集团可收回在项目的部分前期投资款约人民币19.5亿元,可化解项目涉及的债务约人民币70.1亿元,收回的投资款对于本集团其他项目的保交楼及债务化解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当相关项目实现收益后,收益将用于偿还信托机构的投入(包括于接管前后对相关项目的任何投入),盈余将用于偿还集团的前期资金投入。信托机构不以股东身份实际参与项目利润分配。
【关键词】项目股权,化解债务,保交楼
【房 地 产】正荣地产宣告无力偿还到期债券,房企爆雷风险持续(2022-02-24)
【摘要】 2月24日,中房研协讯,2月18日,正荣地产发布公告表示,将无法偿付3月5日到期的2亿美元永续债,并对该永续债提出“同意征求”:希望豁免债券持有人提出的任何索赔及违约,并将其票息重置日改到2023年3月6日,相当于展期一年。2月23日,正荣地产举行投资者电话会议指出,目前公司已经梳理了一批合作项目和投资性物业,正与现有的合作方以及央国企洽谈项目股权转让事宜,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30~40亿左右规模的资产盘活处置。据中国网财经统计,2022~2024年三年间,房企需要偿还到期信用债、海外债达18403.7亿元,其中,2022年占比高达35.8%。在销售持续承压、信贷规模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房企未来仍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爆雷风险仍将持续。
【关键词】债券违约,股权转让,爆雷风险
【房 地 产】房地产并购债升温,3银行200亿额度“蓄势待发”(2022-02-23)
【摘要】 2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从1月21日至今的一个月内,已有五只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发行,发行规模合计72.9亿,发行主体涉及中央和地方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其中,1月21日,浦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一只并购债券“22浦发银行02”,发行规模50亿,利率2.69%,这是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随后,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均表态,将发行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涉及金额200亿。市场人士认为,资质较优、原先就有国企参与合联营、股权结构清晰的民企项目,可能成为并购标的。整体看,并购债对房企及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仍有难点需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并购债,国企参与,股权清晰
【房 地 产】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房企债务风险产生与演化(2022-02-23)
【摘要】 2月22日,中国房地产金融讯,回顾去年以来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21年1~6月主要是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非标融资违约;2021年7~9月主要是商票大面积违约和财富端募集资金不能按期兑付;2021年9月下旬开始主要是少数房地产企业在公开市场债券违约。对于有员工理财和财富端募集资金的企业,需要尽快清理此类融资。对于资产质量较好,只是出现流动性问题的企业,可通过出售项目和出让旗下分拆板块股权等方式快速回笼现金,解决现金流压力。对于部分经营不善,已出现债务违约,经营几近停摆的企业,仅靠自身腾挪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应尽快引入投行、律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债务重组。
【关键词】债务违约,演变过程,处理方式
【房 地 产】频繁调整组织架构,房企如何“向管理要红利”?(2022-02-21)
【摘要】 2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讯,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国30强房企中有超七成企业进行过组织架构调整。这其中,既有旭辉控股、绿城中国、中南置地、龙湖集团、新城控股这样并非首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房企,也有较为罕见的大规模区首换防、区域公司合并的国企和央企。但无论是债务规模庞大的民企,还是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国企央企,从其近期的诸多动作中可窥见的是,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企业通过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开始切切实实地“向管理要红利”。
【关键词】组织构架,管理红利,深度调整
【房 地 产】房企“大瘦身”:“管理红利”时代如何调整组织架构(2022-02-16)
【摘要】 2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2月14日,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此前,建业集团实施组织架构调整,将五级管理的架构调整为三级管理,同时撤销原有业务集团总部,五大总部合一。在这一调整中,超过一半的总部员工将放弃相对稳定的“铁饭碗”,返回一线,一些岗位也开始重新竞聘。2022年以来,阳光城、世茂、中梁、万达、建发、融创、祥生等多家房企纷纷调整组织架构。除融创外,其余房企均以裁撤、合并区域公司、减少管理层级、优化总部职能为调整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大型房企实施了组织架构调整。与这一调整同步的,还有加速销售回款、放缓投资节奏、出售项目股权等种种举措,这些动作共同构成了房企自我改革的群像。
【关键词】管理红利,组织构架,战略收缩
【房 地 产】标普:116家房企年内债券到期金额约为2300亿元(2022-02-15)
【摘要】 2月15日,中房网讯,2月14日,标普信评发布的一份名为《房企流动性压力的缓解仍有待观察》的报告指出,当前房企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房企融资和预售资金使用的政策体现了监管对于维护房地产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房企再融资能力的恢复,但是否能够及时缓解行业流动性压力尚有待观察。标普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部分的现金流和货币资金沉淀在子公司项目层面,本部货币资金量较低。标普同时表示,116家样本企业2022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为2300亿元,其中3月和7月是相对到期高峰,行业仍面临流动性压力。
【关键词】政策改善,融资恢复,流动性压力
【房 地 产】2022开年房企融资近800亿元,并购债成趋势(2022-02-14)
【摘要】 2月14日,中房网讯,2022年开年,房企融资吹来了一阵暖风。碧桂园、万科、融创、龙湖、建发、绿城、招商蛇口等房企纷纷开启融资计划,主要以境内债为主,不限于中票、ABS、小公募、超短期融资券等品类。实际上,从去年12月份起,政府端积极释放金融利好信号,降准、降息、启动并购贷加快房企风险出清等一系列稳步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的政策相继落地,国内融资环境得到适度调节,国企、央企以及部分优质民企融资获得改善。募集资金多用于“借新还旧”及补充营运资金,但新的融资目的已开始显现,收并购类融资逐渐成为优质房企新融资渠道。
【关键词】政策暖风,并购债,国企央企
【房 地 产】万科郁亮: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缩表出清是一场生死战(2022-02-14)
【摘要】 2月12日,新京报讯,去年底,万科内部下发《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提出要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不给一线添乱,助力业务打赢等。今年2月11日,郁亮在万科集团2022年会上表示,行业进入“黑铁时代”,万科要找到新的锚定点。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一切工作都围绕打仗进行,围绕止跌回稳提升、缩表出清和“长肌肉”三项主要任务展开,与之无关的工作都可以放一放,放在次要位置。万科的所有资源,包括组织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都要向这三大任务调配。
【关键词】黑铁时代,背水一战,三大任务
【房 地 产】资产出售、引入战投、债务展期……房企自救行动纷纷展开(2022-02-11)
【摘要】 2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讯,受累资金困扰的房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从出售物业等优质财产到低价配股,再到“老板自掏腰包”,多家房企积极自救。2月9日晚,华夏幸福发布关于公司债务重组的进展公告,目前已签约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为429.18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共计28.69亿元。目前来看,两种自救模式成为主流:首先是诸多房企新发债券的“借新还旧”模式,资金用途包括项目建设、偿还项目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其次,通过抛售手中的项目、业务以期快速获得现金。此外,暂缓拿地或不拿地;引入战投,借力分担风险,回购股权、债务展期均成为房企的自救手段。
【关键词】自救行动,资产出售,自我造血
【房 地 产】华夏幸福债务重组再获推进,化解金融债务累计429亿元(2022-02-10)
【摘要】 2月10日,和讯房产讯,2月9日晚,华夏幸福发布《关于公司债务重组的进展公告》,截至目前,《债务重组计划》中的金融债务已签约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为429.18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共计28.69亿元。其中,适用“兑、抵、接”方式:涉及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债务金额累计为373.11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共计28.69亿元;适用“展”方式: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涉及金额4.15亿元;适用“带”方式:通过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1.93亿元。
【关键词】华夏幸福,债务重组,积极进展
【房 地 产】地产供应商:求救的呐喊(2022-02-08)
【摘要】 2月8日,乐居网讯,近日,家居企业相继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据不完全统计,与恒大有重大业务往来的家居企业,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日前,嘉寓股份由盈转亏,预计2021年亏损高达14亿元。嘉寓股份表示,主要原因系对恒大集团相关应收款项、合同资产等计提减值准备。除了嘉寓股份之外,三雄极光和文科园林也受恒大影响,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三雄极光净利润下滑超八成,文科园林净利润亏损高达18亿元。事实上,被恒大拖累的企业远不止以上三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恒大与6家下游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余额合计为63.65亿元。
【关键词】家居企业,恒大,业绩下滑
【房 地 产】房地产1月销售普跌,龙头也有压力(2022-02-08)
【摘要】 2月7日,第一财经讯,2月7日,股市里的新春行情如约而至,房地产板块迎来“开门红”,超百家企业股价上涨。但到销售端看,楼市的回暖行情还远未到来。春节期间,返乡置业大潮并未出现,在中指研究院监测的重点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整体同比降51%。此前的1月份,百强房企销售同样普跌,销售额超百亿的房企为15家,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4家;超五十亿房企2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1家。不仅是出险房企和小型房企的销售“滑铁卢”,连万科地产、中海地产、中国金茂、新城控股、旭辉集团等许多规模房企,1月销售较2021年、2020年同期均呈下跌态势。
【关键词】销售普跌,规模房企,滑铁卢
【房 地 产】房企确立新年投资策略,有公司称“只有20多个城市值得投资”(2022-01-27)
【摘要】 1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讯,如果说以年销售200亿作为规模房企的分水岭,2021年,市场上刚好有100家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额超过了200亿,这100家房企中,大多数曾经采取了全国布局或者区域布局。但是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告别高周转快增长周期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房企提出聚焦“小而美”战略。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强调,房企在去杠杆阶段的当务之急是活下去,保证现金流的安全,摒弃规模导向的冲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表示,禹洲集团未来的目标是“小而美”,争取长期“活下去”。某华东中型房企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关注的城市缩减到了30个左右。一位就职于TOP30房企的人士表示,全国只有20多个城市值得投资。
【关键词】投资策略,收缩战线,小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