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房企多元化业务迷雾:紧缩时代如何实现“良性循环”?(2021-12-16)
【摘要】 12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12月10日晚间,远洋集团公布,公司股东大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此前的一项议案,即将旗下的北京CBDZ6地块及远洋光华国际项目注入此前设立的核心写字楼基金中。一方面,将沉淀资金量大、回报周期长的重资产项目交割后,远洋集团的资产状况将得到优化。另一方面,通过成立核心写字楼基金,远洋集团得以强化运营管理能力,并继续维持在写字楼市场的影响力。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规则明显变化,融资环境整体收紧,除了在成本支出中的“节衣缩食”外,资产腾挪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便显得尤为关键。由于商业、文旅、酒店等重资产业务带来的压力远甚于传统业务,如何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兼顾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正成为房企面临的另一重考验。
【关键词】多元化,重资产,资本运作
【房 地 产】海航基础易主前更换一二把手:淡化地产,强化机场业务(2021-12-15)
【摘要】 12月15日,中国房地产网讯,12月13日,海航基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鲁晓明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战略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职务,总裁陈德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同时,委任杨小滨为公司董事长,鲁晓明为公司总裁,并担任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一位接近海航的匿名人士表示,此番人事调整一方面与重整的整体计划有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海航基础业务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有意淡化地产业务,强化机场业务。早在2018年之前,海航基础就已经提出要开始新一轮战略转型,逐步退出传统房地产业务,聚焦转型临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人事变动,战略转型,淡化地产
【房 地 产】金科服务收并购提速,年内已收购多家西南物业公司(2021-12-14)
【摘要】 12月14日,中房报讯,12月5日,金科服务收购宏祥物业51%股权。在收并购上,金科服务此前一直表现得较为谨慎,今年以来其收购多家西南及华中区域物业公司,体现了其尝试在重点区域深耕的发展战略。1月,金科服务收购重庆金科天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约51%股权。2月,金科服务收购重庆上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6月,金科服务收购重庆美利山物业服务公司100%股权。6月29日,金科服务收购北京壹途20%股权。8月,金科服务收购重庆中科三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100%股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日,今年物业管理行业内发生并购交易63宗,交易金额约315亿元。
【关键词】金科服务,增长计划,收并购
【房 地 产】债务重组计划获表决通过,但华夏幸福的危机还没过去(2021-12-10)
【摘要】 12月10日,北京商报讯,12月9日晚间,华夏幸福对外公告《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债委会表决通过,后续将在省市政府及专班的指导下,召集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对债务重组相关事项进行审议表决。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获表决通过的债务重组计划,对于华夏幸福而言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散去,企业的偿债压力仍然不容小觑。未来能否按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才是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的关键。据华夏幸福此前公告,截至11月29日,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13.04亿元。
【关键词】债务重组,偿债压力,筹集资金
【房 地 产】沪市多家房企启动供应链ABS发行(2021-12-08)
【摘要】 12月8日,证券时报讯,据悉,保利发展、中国金茂、招商蛇口、仁恒置地、新鸿基地产等房企已于近期在上交所市场获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基础资产类型包括供应链、购房尾款、CMBS、类REITs等,且相关发行工作已在推进当中。碧桂园、新希望地产、电建地产也将于12月中旬发行供应链ABS,龙湖拓展也拟于明年1月发行此类产品。整体来看,当前经济面、流动性和债券市场的运行,都为解决房企融资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供应链产品成为民营房企融资的一大特点,发挥了重要输血功能。
【关键词】民营房企,供应链ABS,融资改善
【房 地 产】朱一鸣等:跨界布局房地产的发展逻辑已变(2021-12-07)
【摘要】 12月7日,中新经纬讯,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结束高周转、高盈利发展模式,进入了深度整合时期。下半年以来,字节跳动、快手电商、中通快递等企业仍通过收购、成立子公司等多种方式,逆势布局房地产行业。新时期,众多公司跨界布局房地产的发展逻辑已明显不同:即从满足自身需求出发,以服务或赋能主业为主要突破口进行相关业务布局。近半年内,众多公司陆续涉猎房地产主要基于两个主要诉求。其一,涉足房地产业务对跨界公司的主业有降本增效的“赋能”效用。其二,跨界公司基于原先主业(如线上流量等)发展优势,通过房地产垂直领域再进行业务延伸。
【关键词】跨界收购,赋能主业,业务延伸
【房 地 产】融资悲喜之剧:国企猛发低息债券,大多民企只靠自救(2021-12-06)
【摘要】 12月6日,中房报讯,剧变之下,房企融资环境愈发两极分化。一面是银行间融资窗口放开,受益的是国企、少数优质民营大房企。机构数据显示,11月单月房企境内债券共发行46笔,发行规模约457亿元,环比大增125%。在46笔境内债中,44笔发债主体皆为中央或地方型国有企业。另一面,由富豪企业家许荣茂控制的世茂集团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的总部大楼上海世茂大厦质押,以进行融资。禹洲集团则通过抵押总部大楼获得11亿元银行贷款。另外,恒大、佳兆业、奥园、蓝光发展等还在应对流动性问题的房企,则在寻觅融资出路。
【关键词】融资窗口,两极分化,流动性问题
【房 地 产】破晓前夜,房地产三大趋势显山露水(2021-12-06)
【摘要】 12月6日,东地产财经周刊讯,在10月底、11月初的大幅杀跌之后,地产股于11月中旬迎来快速反弹,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蛇口等一众老牌房企以涨停方式预告严厉调控政策的松动。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国企扩张。下半年以来,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均大举拿地,成为低迷土地市场的逆行者。相比之下,一众头部民营房企,全都在土地储备上战略收缩。二是去规模化。以泰禾集团为典型代表,上一轮依托高杠杆冲刺规模的房企,当下过得都不乐观。在此轮深度调整的阵痛之后,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将不会再被奉为圭臬。三是物管再破局。后疫情时代,作为社区管理基本单元的小区物业管理,其重要性在疫情后被更加重视,物管也由此迎来新发展契机。
【关键词】国企扩张,去规模化,物管再破局
【房 地 产】聚焦高质量增长,新城控股组织架构调整升级(2021-12-02)
【摘要】 12月2日,和讯网讯,12月1日,新城控股内部发文宣布,公司旗下两大事业部将进行组织架构升级迭代。新城控股下设住宅开发、商业开发和商业管理三大事业部,本轮组织架构升级涉及住宅开发和商业开发事业部。具体来看,住宅开发、商业开发事业部总部依然并行发展,区域公司根据深耕聚焦原则,就近强强整合,协同合并,将住开原十四个大区与商开原四大区域,全面整合为十个大区。在商业开发项目更为集中的区域,由原商业开发区域团队为主导,就近整合区域内所有开发项目。在住宅开发项目更为集中的区域,由原住宅开发区域团队为主导,就近开展区域合并及整合区域内所有开发项目。
【关键词】新城控股,协同合并,组织构架
【房 地 产】绿地掌握了融资“密码”(2021-12-01)
【摘要】 12月1日,乐居网讯,在房企通过出售旗下资产、质押股权尝试“自救”的过程中,隐藏于地产圈背后的“国资”成为接盘主力,而与国资关系“亲密”的企业,近乎于掌握了融资“密码”。11月25日,绿地控股全资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出质上海绿地恒滨置业11.98亿股权,质权人为广西国资委,对应股份比例29.23%。两天之前,绿地控股集团出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1.04亿股权,质权人同样为广西国资委。多次将资产质押于广西国资委,绿地控股正在享受参与国企混改带来的融资便利。
【关键词】绿地控股,国企混改,资产质押
【房 地 产】千亿逾期,华夏幸福债务重组方案为何仍然遭遇不认同?(2021-12-01)
【摘要】 11月30日,观点地产网讯,11月29日晚华夏幸福公告披露,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债务本息金额73.25亿元。截至2021年11月29日,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13.04亿元。公告中称,公司正在与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涉及的金融机构积极协调展期相关事宜。11月26日,据资本市场消息,华夏幸福部分美元债券持有人正寻求其他投资者的支持,以达到25%的否决票数,从而增强他们对公司重组计划的议价能力。那么,部分债权人为何不完全认同这一方案?一位投资者分析,核心是债权人未完全认可企业未来持续经营的能力。
【关键词】华夏幸福,重组方案,债权人
【房 地 产】房企美元债“苦尽甘来”了吗?(2021-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房网讯,11月22日,新城控股发布公告,提前赎回部分2.91亿美元债,并于同日根据相关规定及债券条款注销已赎回的美元债券。近两个月来,在美元债市场剧烈波动下,或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了美元债提前赎回的行列。与此同时,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近期在媒体采访中称,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高盛表示,一直在通过买进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发行的美元高收益债券来增加“适度风险”投资资产。尽管市场初步迎来了久违的暖意,但今年四季度和明年房企美元债到期压力仍然较大。根据中金公司测算,2022年和2023年到期的(包含回售和永续赎回)中资地产美元债分别为519.4亿美元和450.8亿美元。
【关键词】美元债,提前赎回,机构抄底
【房 地 产】房企11月以来融资已达上月169.2%(2021-11-26)
【摘要】 11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讯,在“三道红线”之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频频受阻。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多家房企出现流动性问题。11月24日晚间,佳兆业集团发布公告,为增加流动性,佳兆业正考虑加快出售房地产项目及优质资产等措施。此外,中国奥园、阳光城、当代置业等房企均在近期寻求债券展期。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央行和银保监会多次提及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房企融资环境预期有所缓和。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11月房地产企业融资总额为617.5亿元,相当于10月总额的约169.2%,单月融资规模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后终于呈现上升势头。
【关键词】流动性危机,政策改善,融资缓和
【房 地 产】融资“解冻”信号隐现,房企如何把握窗口期?(2021-11-23)
【摘要】 11月23日,丁祖昱评楼市讯,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房企资金回笼承压,行业流动性风险集聚,企业债务违约事件频发。经历数月的阵痛调整期,9月底,央行首提“两个维护”之后,流动性利好消息开始释放,行业回暖预期边际趋稳。房企“冰冻”融资状态似有所解封。为防范短期流动性波动引发的行业危机,除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票、融资券之外,其他融资方式也有望解封。尽管如此,当前融资端口的破封窗口期也仅是对经营状况良好、资产优质的房企而言。对于绝大部分房企来说,只有积极推动自身降负债,并加大现金回款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才能更好的把握接下来的窗口机会。
【关键词】调整阵痛,融资解冻,窗口期
【房 地 产】剥离、布局两重天,房地产业务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2021-11-22)
【摘要】 11月22日,华夏时报讯,在房地产业务盈利空间下行的强监管时代,剥离房地产业务成了多家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首要选择。据不完全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中天金融、广宇发展、厦门钨业、海南椰岛等多家企业宣布拟剥离或转让房地产业务,其中部分企业并不是首次提出剥离房地产业务。而在部分企业计划剥离的同时,还有部分企业正跃跃欲试准备“跨界”布局。其中,互联网公司俨然成了“主力军”,房地产行业下游领域的家居企业也有所动作。业内认为,企业出现剥离房地产业务的情况,或是出于成本、盈利端等多方实际压力,但结合当下政策来看,市场承压的情况预计至明年会有所改善,盈利空间也会有所保障。
【关键词】强监管,剥离转让,跨界布局
【房 地 产】爆雷房企们的“金九银十”(2021-11-19)
【摘要】 11月18日,北京商报讯,在刚刚过去的“金九银十”,房企们集体收获了销售面积、金额双降的业绩,其中最难熬的莫过于处在已经爆雷或者正在爆雷中的企业。截至18日,正在与危机斗争的房企中,除了佳兆业、新力控股、花样年、当代置业发布了并不乐观的10月报外,华夏幸福、蓝光发展、恒大等目前还处于“难产”阶段,有的甚至连三季报还尚未披露。其中,花样年10月销售额同比下降61.8%,前10月仅完成年度目标的71.6%;新力控股9月销售额同比下降81.7%,10月同比下降91.9%。
【关键词】爆雷房企,业绩下降,负债压力
【房 地 产】万科再度预警,倡议“节衣缩食”打造“战时氛围”(2021-11-18)
【摘要】 11月18日,中国房地产报讯,存粮过冬,曾高喊“活下去”的万科再次感受到危机感。11月16日,万科集团总部下发《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倡议的主要内容如下:1.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在工作和决策中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2.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3.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形成行动方案并坚决执行;4.不给一线添乱,助力业务打赢;5.培养当家人意识,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形成示范效应;6.把握尺度,内外有别,既要让利益相关方感受舒服,也要关注员工的情绪;7.长期坚持,过程中及时复盘反思。在具体行动方面,万科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决不当二传手”“严于律己勇担当,以身作则做表率”等多项内容。
【关键词】万科,节衣缩食,危机感
【房 地 产】政策密集发声维稳房地产,当前房企融资现状如何?(2021-11-17)
【摘要】 11月16日,克尔瑞讯,9月末央行首提“两个维护”,此后央行和银保监会又多次提及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也召集部分房企召开了座谈会。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会后,众多房企密集发行中期票据和超短融资券,企业融资“冰冻”状态有所缓解。据不完全统计,11月10日以来,共有25家房企及城投企业宣布在银行间市场融资,所涉金额达287.8亿元,数额及发行企业数量相对较高。除了银行间市场融资出现回暖,在个人按揭贷款方面,央行公布10月个人住房贷款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尽管如此,政策风向缓和仍未明显传导到企业贷款上,金融机构对开发企业的信心重塑仍需时间。
【关键词】两个维护,融资解冻,按揭贷款
【房 地 产】银行间发债向国企开口子!房地产融资将走出“至暗时刻”(2021-11-15)
【摘要】 11月15日,中房报讯,经历了“钱荒”与债务违约的至暗时刻后,清冷已久的房企融资端终于开了口子。11月12日上午,招商蛇口连发两则融资公告,一是拟发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二是拟发30亿元中票,均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11月10日~12日三日内,已有25家房企及城投宣布在银行间市场发债消息,所涉金额约290.6亿元。从这些企业性质看,无一例外都是国有房企或地方城投平台公司,如保利发展、金地集团、北京城投、济南城建、亳州城建、柳州建投等。而就在几天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被业内视为房企融资环境松动的信号。
【关键词】发债,国企,松动
【房 地 产】物管行业加速整合,收并购热潮之下仍需“冷思考”(2021-11-11)
【摘要】 11月11日,丁祖昱评楼市讯,2021年以来,物管行业在经历了阶段性上市潮后加速发展,掀起收并购热潮,仅11月前3天内就发生4起主要收购事件,交易金额超过25亿元。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上市物企共披露122起收并购事件,多集中在三季度,收并购事件共披露54起,远超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单笔并购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共有6起,其中4起由碧桂园服务发起。从物管企业角度来看,收并购有利于规模扩张与战略发展,同时有利于反哺资本市场表现。但当前收并购特征比较特殊,物管企业母公司的不确定性是当下收并购的最大风险。在物管收并购窗口期,如何选择优质标的,如何隔离母公司风险,都是交易中需要排除的雷区。
【关键词】物管并购,规模扩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