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珠海万达商管获太盟投资集团再投资(2023-12-14)
【摘要】 12月13日,中国房地产网讯,12月12日,据万达集团官网消息,太盟投资集团(PAG)已经与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共同宣布签署新投资协议。根据新协议内容,太盟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在投资赎回期满时,经万达商管集团赎回后,对珠海万达商管再投资。现有投资人于2021年8月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额约为380亿人民币,其中太盟的投资额约为28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现有投资人在原投资安排中享有到期赎回权。按照新协议,大连万达商管集团持有珠海万达商管40%股份,为单一最大股东,太盟等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参与投资,总计持股60%。就上市问题,新投资将不再设置对赌协议。
【关键词】万达商管,太盟投资,新协议
【房 地 产】曝万达拟抛售旗下万达广场,潜在买家或是险资机构(2023-12-11)
【摘要】 12月11日,中国房地产网讯,距离年底的380亿元对赌大限迫在眉睫,深处现金流困境的万达集团开始抛售资产。12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近期珠海万达商管在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透露,万达集团拟出售旗下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以换取流动资金,目前在和险资机构洽谈。但万达方面并未透露接触的险资机构为哪家。同时,对于珠海万达商管在香港上市时间,万达方面表示仍无时间表。实际上,今年以来,万达已经出售了多个万达广场。据不完全统计,万达今年至少出售了5个项目,包括广西合浦万达广场、上海周浦万达广场等。万达广场、万达电影,已成为万达近期债务兑付的两大筹码。
【关键词】万达集团,抛售资产,万达广场
【房 地 产】政策利好之下,房企融资改善了吗?(2023-12-11)
【摘要】 12月11日,丁祖昱评楼市讯,近期,中央密集发声支持房企融资,房企融资面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CRIC数据显示,11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302.76亿元,环比增长41.7%,同比减少47.5%。融资总量环比连跌两个月后,首次回升。不过单月融资规模仍处于2020年以来的次低,累计融资规模同比仍下降34.2%。整体来看,房企融资仍未得到实质性缓解,政策的落地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召开房企座谈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至少10家银行密集开展支持房企融资性质的座谈会,后续政策如果能落实,房企融资环境将得以改善,然而对于出险房企来说,还将依赖行业基本面的企稳。
【关键词】融资支持,环比回升,政策效果
【房 地 产】房企加速处置资产(2023-12-08)
【摘要】 12月8日,丁祖昱评楼市讯,流动性压力下,房企加快了处置资产的速度。11月29日,滨江集团1.26亿元出售1568个地下车位,加速资金回流。另据媒体消息,金地集团计划将位于深圳的环湾城项目部分股权出售,考虑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消息称该项交易对价或为40亿至50亿元。另外,华侨城也在积极处置资产,其在11月陆续挂牌3项资产,以回笼资金。根据CRIC监测,11月重点监测房企并购交易共计24笔,已披露的总交易对价约200.5亿元,环比增长61.2%。实际上,2023年收并购热度较前几年有所下降,房企资金压力尚未缓解的情况下,收并购热度还将进一步降温。
【关键词】处置资产,并购热度,资金压力
【房 地 产】碧桂园调整组织架构: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区域(2023-12-07)
【摘要】 12月6日,中房网讯,12月5日,有市场消息称碧桂园进行最新组织架构调整,合并14个区域公司为7个新区域。据悉,此次碧桂园调整具体情况为:河北和北京区域合并为华北区域,山东和苏北区域合并为鲁苏区域,西北和陕西区域合并为中西区域,安徽和浙江区域合并为浙皖区域,江西和福建区域合并为赣闽区域,云南和四川区域合并为川滇区域,广西和江中区域合并为江中区域。对此,碧桂园方面表示,在当前行业形势下,本次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组织与业务的适配度,推动管理扁平高效,可用资源协同互补,优秀人才人尽其能,全力确保“保交付”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组织架构,区域合并,减少成本
【房 地 产】央国企在核心城市“全面撒网”(2023-12-05)
【摘要】 12月5日,丁祖昱评楼市讯,房企谨慎的投资情绪尚未有明显好转。克而瑞数据显示,前11月新增货值百强门槛为59.5亿元,同比下降22%;拿地百强的投资金额同比下降13%,投资已开始筑底。截止11月末,10强房企新增货值占64%。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在谨慎投资、聚焦投资的主旋律下,销售百强房企接近五成“颗粒无收”,而央国企在核心城市“全面撒网”。百强房企拿地金额超过100亿的21家企业中,民企只有3家,另有3家混合所有制房企,其余全部为国央企。具体来看,1~11月,中海地产拿地金额超过千亿的房企,拿地金额为1089.9亿元,同比增长25%。另外,其余央国企比如建发房产、中国铁建等不仅拿地金额较高,投资金额较2022年同期上涨,同比涨幅分别为36%和18%。
【关键词】谨慎投资,投资分化,央国企
【房 地 产】万科:正与深铁积极协商100亿元合作或收购项目(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房地产网讯,11月29日,在投资者活动上,万科就公司表外规模、表外小平台情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万科方面表示,公司的表外业务大部分是联合营的开发业务,对于这些业务万科始终坚持稳健的财务策略。合作项目绝大部分由万科操盘,项目投融资事项遵循公司统一的规则与要求。针对大股东深圳地铁约100亿的合作或收购项目,万科表示,公司与深铁集团双方正在积极协商,推进相关事项。公司将根据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适时做出进一步公告。此外,万科称,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坚持走不动产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道路,目前拥有业内最全面的不动产赛道布局,在不动产综合发展方面已经建立一定的优势,相信这将成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万科,深铁集团,竞争力
【房 地 产】首批商业资产REITs开闸!华润、金茂、印力打头阵(2023-11-28)
【摘要】 11月28日,中房报讯,11月26日,证监会官网显示,首批3只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华夏金茂购物中心REIT、华夏华润商业资产REIT、中金印力消费REIT已正式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此前10月2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第五十条的决定》,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文件发布仅一个月左右,首批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即正式获批。从此次公募REITs的底层资产看,皆为华润置地、金茂和印力分别位于青岛、长沙和杭州的商业资产项目。截至2022年末,我国存量购物中心数量超过5500家,体量超过5亿平方米,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商业地产,REITs,发展空间
【房 地 产】化债+减负,华侨城抛售上海宝格丽酒店(2023-11-27)
【摘要】 11月27日,中房报讯,11月21日,华侨城(亚洲)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股东特别大会的投票结果,授权华侨城(上海)置地公开挂牌出售销售资产。随后,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上披露了华侨城(上海)置地所持有的苏河湾项目酒店系列资产的转让信息。苏河湾项目正是上海宝格丽酒店的所在地。信息显示,该资产转让底价24.3亿元,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付款。早在今年10月,华侨城(亚洲)控股就发布了相关公告称,拟计划公开挂牌出售该系列资产。华侨城(亚洲)董事会认为,出售该资产(若落实)将可令公司盘活资产、加速资产周转,以供公司整体策略规划;将建议出售产生的现金流入用于偿还贷款及借贷,并可降低集团计息负债;及实现投资收入。
【关键词】华侨城,抛售资产,化解债务
【房 地 产】违约房企风险影响究竟有多大?(2023-11-24)
【摘要】 11月23日,中指研究院讯,截至2023年10月,出险房企70多家,其中上市房企60多家。根据2023年半年报财务数据测算负债情况,总负债主要分为合同负债、有息负债、应付款及票据、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及租赁负债等,平均占比分别为29.8%、30.5%、15.6%、5.1%、19.0%,主要涉及购房者、金融机构、上下游供应商、政府部门、关联方和出租户等。有息负债中,银行借贷、其他金融机构借贷、海外债、信用债占比分别为40%、20%、30%、10%。其中,银行贷款有抵押物,风险总体可控;信托等非标融资,相关机构及机构人受损较大。应付款及票据方面,主要影响建筑、装饰、家居、电器、环境、物联等上下游供应商,商票信用能力最低,相关企业受损失较大。
【关键词】合同负债,有息负债,应付票据
【房 地 产】遏制房企风险蔓延:金融部门再提“白名单”料明年见效(2023-11-23)
【摘要】 11月23日,中房报讯,市场消息称,金融监管部门正在起草一份房地产企业“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国有房企和民营房企都会列入其中,包括万科、龙湖、新城控股、旭辉等,名单内的企业将获得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支持。此次“白名单”主要是金融监管部门倡议,与近期金融监管部门纾困房企相关,明年或有可能推进实施。一位房地产观察人士称,若此次“白名单”落地,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扎实落实,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将有力缓解,房地产企业风险蔓延将会受到明显遏制,或成为此轮房地产风险从爆发到稳定的拐点性事件。
【关键词】白名单,三支箭,房企风险
【房 地 产】融创成功“减负”,顺利完成900亿元债务重组(2023-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房报讯,11月20日,融创发布公告,宣布境外债务重组各项条件已获满足,今日起正式生效。根据公告内容,此次融创境外债重组规模约百亿美元,这些现有债务将根据债权人选择,置换为6笔新上市的美元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及融创服务股权,分别对价57亿美元、27.5亿美元、10亿美元、7.75亿美元,完成化债。从2022年起,房地产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境外债违约的房企超过40家,融创是第一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伴随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务全部重组完成,融创整体化解约900亿元债务风险,经营基本面也将迎来全面好转。融创方面表示,此次化债成功也将对公司后续保交付工作起到保障作用,为经营恢复创造了更好条件。
【关键词】境外债,债务重组,900亿元
【房 地 产】万达商管上市“博弈”(2023-11-17)
【摘要】 11月17日,中房报讯,今年上半年,万达集团与银团参贷行曾将合同约定的珠海万达商管上市日期调整为2023年11月30日。11月15日,据资本市场消息,万达集团旗下珠海万达商管的上市前投资者拒绝延期支付300亿元及年底到期利息的初步提议。根据消息,珠海万达商管向上市前投资者提出在4年内分期偿还300亿元,同时提供珠海万达超过20%的股权作为抵押。这相当于是万达方面对投资者做的一种预征询,但从结果看,投资者的信心显然不足。如果投资者拒绝了万达商管的延期还款提议,这可能会触发对赌协议的赎回条款,进一步加重万达商管的资金压力并引发投资者的信心危机。
【关键词】万达商管,对赌博弈,拒绝延期
【房 地 产】地产开发商要认清新模式下该拼什么?(2023-11-15)
【摘要】 11月15日,证券日报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的治本之策,“三大工程”是落实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有力抓手。地产下半场,开发商要有清醒的认识,认清拼什么,怎么拼;要围绕细分赛道、高品质的居住服务需求练内功,建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企业需抓住相关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服务的市场增量机遇,扎实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当前财务、经营、信用等基本盘稳健的开发商,可结合自身长租公寓、产业地产、代建等非开发业务拓展融资渠道,一方面筑牢企业安全底线,另一方面为新型业务赛道“储粮”。
【关键词】新模式,第二曲线,细分赛道
【房 地 产】金地过关!今年最后一笔公开债已兑付(2023-11-14)
【摘要】 11月14日,中房报讯,11月10日,金地集团将约21.4亿元划入上海清算所兑付专户,用于支付11月10日到期的“21金地MTN006”中票利息以及11月12日到期的“20金地MTN004”中票本息。据了解,“20金地MTN004”是金地集团今年到期的最后一笔公开债务。虽然今年的偿债压力已大幅缓解,但从金地集团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经营层面的挑战仍不容小觑。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8.15%、207.16%。销售层面,前9月,金地集团累计实现签约金额约1219.3亿元,同比下降25.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5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19.7亿元。截至9月末,金地集团货币资金余额约338.5亿元,现金短债比0.81。
【关键词】债务兑付,经营亏损,销售下滑
【房 地 产】消费类公募REITs来了,哪些房企机会更大?(2023-11-10)
【摘要】 11月10日,丁祖昱评楼市讯,近日,首批消费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获交易所受理,这是商业地产被纳入公募REITs以来第一批申报的4只消费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四家企业的底层资产有三个方面特征:一个是核心城市的优质地段,第二个是运营效率高、出租率在90%以上,第三个是盈利状况良好。未来,有两类房企大概率有机会率先入场。一类是已明确表态将发行REITs的企业,比如百联、天虹、合生和龙湖等。第二类是已经发行过商业物业CMBS或者类REITs产品的房企。长期来看,商业运营规模较大、拥有优质资产较多的企业更有可能发行消费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能够参与公募REITs市场的房企可能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商业地产,公募REITs,优质资产
【房 地 产】金融机构持续避险,民营房企融资仍在探底(2023-11-08)
【摘要】 11月8日,中房报讯,尽管监管层多次提及“一视同仁”,各金融机构在面对民营房企的融资需求时仍持谨慎态度。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27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2%,环比下降19.5%;1~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875.1亿元,同比下降8.9%,降幅较上个月扩大3.2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更为艰难。某出险房企内部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的认定就是信用风险太高,所以对民营房企的资金需求基本上就是“惜贷”,出险房企新增融资基本为零。相关研究机构认为,当前民营房企销售额降幅高于行业均值,企业出险事件时有发生,拿地规模较少,投资人和金融机构难以对民营房企建立起足够的投资信心,短期内资金对其敞开难度较大。
【关键词】信用风险,民营房企,融资难
【房 地 产】万科获深圳国资力挺,市场吃下“定心丸”(2023-11-07)
【摘要】 11月7日,上海证券报讯,11月6日,万科举行一场线上会议。面对近期万科债券和股价出现的非理性波动,深圳市国资委参会并表示,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有充分信心、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二是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三是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四是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五是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随着本次业绩说明会预告的发布,万科的股价得到极大提振。11月6日上午,万科A股价反弹,一度大涨超过6%。
【关键词】万科,深圳国资委,工具箱
【房 地 产】硝烟弥漫下的万科与金地(2023-11-06)
【摘要】 1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10月16日晚,金地集团发布公告,凌克因身体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随后,资本市场用脚投票,金地遭遇股债双杀,金地也频繁密集地向外界释放积极的声音。10月底,万科境内外债券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引发市场对其经营的担忧。万科很快澄清回应,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债券波动是受到市场情绪影响。但风波似乎仍未停止。这几日,市场对万科的讨论并未平息。万科和金地的共同点是,在股权结构上两家房企均为混合所有制,且都算是行业的头部企业。这一波市场情绪的波动,主要源于信心的动摇。业内人士表示,只要不被突然抽贷,融资渠道也正常的前提下,依靠销售现金流这两家房企应该可以应对债务高峰期。
【关键词】万科,金地,股债双杀
【房 地 产】百强房企大洗牌:新的资本势力进入市场“厮杀”(2023-11-03)
【摘要】 11月3日,中房报讯,目前,百强房企格局正在发生大变化,一些老牌房企下滑严重。如融创中国、仁恒置地销售业绩下滑幅度均超过50%,堪称断崖式下滑。但同时,一些新面孔正在跨越式晋级。如象屿地产1~10月销售额同比增长72.4%,在销售榜排名中上升至第36名,同比上升37位;大华集团销售业绩同比增长63.3%,在销售榜中排在第38名,同比上升37位。这种分化在土地市场表现更为显著。受制于资金实力以及地产行业下滑态势,大部分房企已经无力或不敢拿地。但也有一些非地方城投的新面孔同样值得关注。比如长隆集团、伟星房产、大家房产、象屿地产等,均排在前21名,拿地金额均超过百亿元。这些企业并非都是房地产企业,部分属于实业资本,且似乎有了集体“冒头”之势。
【关键词】市场洗牌,新面孔,实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