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2022-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7月28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启动仪式在钦州市广西石化乙烯装置项目用地现场、北京中国石油大厦举行,标志着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启动。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是中国石油“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对于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启动的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包括新建120万吨/年乙烯裂解等16套炼化装置。项目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新增用电全部使用绿电,装置能耗、终端电气化率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炼化业务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型”转化,企业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石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使命,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关键词】中国石油,广西石化,转型升级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自研催化剂第四次中标“一带一路”重点项目(2022-07-22)
【摘要】 7月22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7月18日,从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石化院)获悉,6月,在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厂催化裂化催化剂国际公开招标中,石化院自主开发的LZR-20PK催化剂在与GRACE、KNT等国际大牌公司竞争中第四次成功中标,对中国石油催化剂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厂的市场开拓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奇姆肯特炼厂项目是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中哈能源合作的重点项目。自2018年炼厂开始使用LZR-20PK催化剂以来,由石化院、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油技开)和兰州石化公司组成的催化剂“研、产、销”团队通力合作,克服原料油变化、重金属污染、疫情影响等困难,结合炼厂原材料变化、产品需求变化等因素,前后多次优化调整催化剂配方,保障炼厂装置平稳高效运行,得到了炼厂负责人的高度赞扬。此次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国际公开招标中成功中标,是催化剂“研、产、销”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石油,催化剂,中标
【石油天然气】塔里木盆地累计生产凝析油气突破1.5亿吨(2022-07-19)
【摘要】 7月19日,国际石油网讯,7月18日,中国石油宣布,塔里木盆地累计生产凝析油气突破1.5亿吨,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200万吨,有力保障了我国高端石化原料供给。近日,位于天山南麓的博孜1302井建成投产,是博孜大北超深凝析气区投产的第67口高产气井。该气区是塔里木油田新落实的大型凝析气区。博孜大北凝析气区年产凝析油气当量保持百万吨以上增长,其中凝析气保持10亿方以上增长,凝析油保持10万吨以上增长,为塔里木油田凝析油气年产1000万吨以上长期稳产夯实了基础。凝析油又称天然汽油,富含芳烃、轻烃等稀缺烃类组分,是国家急需的高端石化原料。塔里木盆地绝大部分凝析油气蕴藏在地下七八千米的岩石缝隙里,开采难度很大,钻井行业衡量技术难度有13项指标,这里7项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石油加大科技攻关,攻克了超深超高压凝析气田开发“清洁完井、井完整性、高压长距离混输”等关键工程技术瓶颈,为工业化规模应用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生产,凝析油气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经营业绩全面创优(2022-07-18)
【摘要】 7月18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中油测井公司对标世界一流高起点开局,发挥一体化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工程技术作业量同比增长2.86%,创9010米国内陆上气井最深测井等36项作业纪录,入选陕西省工业品牌示范企业,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市场专班发挥效力。应对愈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油测井紧跟油田需求、参与源头设计,4491次推介高端测井项目,在为油田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组建智能测导、连续油管、区域综合评价、光纤测井等5个市场专班,协同推进资源统筹、技术攻关和市场开发。服务保障质效齐增。聚焦“五油三气”等重点领域,中油测井强化服务保障,打造井场、解释、油田协同化工作新模式,持续巩固2小时生产高效保障圈,并推进灵活组队,探索人机分离,队伍利用率同比提升3%。
【关键词】中油测井,经营业绩,高质量发展
【石油天然气】西南油气全力推进中江气田产能建设(2022-07-15)
【摘要】 7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西南油气分公司通过精细管控、创新攻关、保障运行,打出增储上产“组合拳”,全力推进中江气田产能建设。截至7月13日,中江气田今年共计开展16个地面工程项目,新建站场8座,新建管线21公里,新井投产16口,新增产量0.92亿立方米。公司形成方案设计、物资管理、手续办理、工程施工及验收、合同结算等环节运行表,安排专职人员跟踪落实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承包商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建设及安全管控,为工程按计划完工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公司在中江气田部署47口井,为提高储量有效动用,大幅提升油气井产量,公司组织攻关团队在该区域全面使用高密度裂缝立体压裂技术,其中江沙318HF井压裂后产量是邻井的22倍,取得中江沙溪庙组储层测试产量突破。
【关键词】西南油气,中江气田,产能建设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上“低渗压裂”技术助油气增产翻倍(2022-07-15)
【摘要】 7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7月13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获悉,渤海油田渤中25-1油田两口新井经压裂措施后,均达到近2倍的增产,为攻克中国海上低渗压裂开发难题提供了进一步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压裂是改造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增产措施。通过人为制造储层裂缝,可改善油在地下的流动环境,使油井产量增加,相当于在地下修建油气流动的“高速公路”。然而,受海上平台大小及载重能力、运输条件的限制,海上油气藏的压裂开发难度较大。虽然在2006年,中国海油就开展了海上压裂作业,但由于低渗压裂长期以来一直规模小、改造有限,导致生产效果不稳定,大量低渗储量仍在地下未能动用。本次压裂作业是中国海油压裂装备技术能力的一次大检阅。作业期间,压裂团队从地面高功率防砂泵组、混砂车、数采房和高压管线,到井下防砂工具、封隔器等关键设备和工具,全部采用国产化装备,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国外装备和井下工具的依赖。同时,采用中国海油历时3年研制的高温海水基压裂液体系,5分钟内黏度可达到最终黏度的80%,大大提高了海上压裂作业时效。
【关键词】中国海油,低渗压裂,技术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在川首座“油、气、重卡换电”综合能源站建成投运(2022-07-15)
【摘要】 7月15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7月14日,在宜宾市即将迎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召开的关键时刻,中国石油在四川省内的首座“油、气、重卡换电”综合能源站——宜宾机场路站正式投运,这将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繁荣提供重要引擎。据介绍,宜宾机场路综合能源站位于353国道,占地面积7.2亩,地处宜宾市南北干线重要交通枢纽,与云、贵、川多条国省道相连。该站在原有加油、加气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设重卡换电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的能源服务需求。重卡换电区域搭载7块282度电的动力电池,每天可服务168车次,兼容牵引车、自卸车、载货车、工程车等,具备智慧化、自动化的重卡换电精准对接技术,最快3分钟可为1台电动重卡进行换电服务。
【关键词】中国石油,综合能源站,建成投运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北斗高精度网搭建完成(2022-07-08)
【摘要】 7月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7月4日,乌鲁木齐石化炼化厂区内巡检人员的位置数据,在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和乌鲁木齐石化总部的监控屏幕上同步显示。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和三维立体的呈现方式,使巡检路线和巡检点位在监控屏幕上清晰可见。这是中国石油北斗高精度网(简称北斗高精度网)全面覆盖所带来的便利。日前,中国石油北斗运营服务中心融合4G、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搭建完成了我国油气行业唯一覆盖全国的北斗高精度网,全面赋能油气生产,助力“数字中国石油”建设。“作为具有高连续性、高稳定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特点的定位网络,北斗高精度网可为中国石油各领域提供精准位置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提供位置数据支撑。”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技术负责人牛炳乾介绍,该网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石油,北斗,搭建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在大庆油田并网发电(2022-07-08)
【摘要】 7月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7月1日,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网发电,也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业务并入主业发展全面提速。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项目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和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打造“大庆油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先导示范工程。中油电能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王军介绍,该项目利用两个水面,建设用地40万平方米、装机规模18.73兆瓦,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项目从立项完成到建成投产,仅用4个多月时间,实现了高效如期投产。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作为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完成了自主设计建设水面光伏的成功探索,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大庆油田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关键词】中国石油,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再获万亿方页岩气资源阵地(2022-07-08)
【摘要】 7月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6月30日,中国石化部署在重庆綦江的新页1井试获日产页岩气53万立方米,至此,中国石化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带“新场南—东溪—丁山—林滩场”形成整体连片,整体资源量达1.193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石化继涪陵页岩气田后发现的第二个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阵地,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贡献重要力量。新页1井完钻井深5756米,是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重庆綦江区新场构造的深层页岩气风险探井。新场构造在地质上属于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带。此前研究表明,该构造带超深层页岩气有利面积大、资源量大。中国石化在2012年涪陵页岩气田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后,将目光转向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带,成立深层页岩气技术攻关组,持续开展深层页岩气目标评价等技术攻关研究,形成了深层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实现了优质页岩钻遇率100%,压裂装备、工具及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大幅降低施工成本等目标。
【关键词】中国石化,页岩气,资源
【石油天然气】中曼石油(香港)与哈里伯顿签订 8+4口井钻机日费合同(2022-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6月24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曼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与Halliburton Worldwide Limited - Iraq Branch(简称:哈里伯顿)签订了伊拉克马季努油田钻井项目合同,该合同的成功签订进一步巩固了中曼石油与哈里伯顿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再次展示出强劲的竞争实力。本次施工地点位于伊拉克巴士拉东部的马季努油田,靠近两伊边境,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石油地质储量约380亿桶。中曼石油在该油区已作业多年,有丰富的钻井经验,承担本次施工任务的中曼29队在马季努油田超过五年,项目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启动。此次再度合作,中曼石油积极贯彻落实“提速增效”政策,希望借此机会在国际高端市场开拓方面更上一层楼,在伊拉克马季努油田干出精彩篇章,争做作业典范。
【关键词】中曼石油,哈里伯顿,合同
【石油天然气】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累产天然气超20亿立方米(2022-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25日对外宣布,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一周年,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累计外输凝析油超过2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由海向陆”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主力气田。据了解,“深海一号”大气田采取“半潜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装置+海底管线”的全海式生产模式开发,首创世界独一无二的“保温瓶内胆式”立柱储油技术,能实现采出油气的就地分离和凝析油的安全存储,有效降低海底油气管线铺设费用,探索出深海天然气经济高效开发新路径。一年来,“深海一号”大气田所在海域遭遇了5次台风,生产运行平稳,验证了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装备的可靠性。大气田同时建立起完整的深水油气关键设备和重要作业操作方案,预计2022年全年产量将达30亿立方米。
【关键词】中国首个,超深水,大气田
【石油天然气】石化机械大杆载压缩机助力江汉储气库(2022-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截至6月27日,石化机械提供的33吨大杆载天然气压缩机在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运转良好,1号机组累计运行167小时,2号机组累计运行250小时,完成总注气量380万立方米,为江汉储气库首个注气周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是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利用地下盐穴而建,相较于传统利用枯竭油气藏建成的储气库,盐穴储气库日提取量大、垫底气量少、注气和采气转换灵活。经长输管道而来的天然气,在注采站过滤,去除水分和杂质,再通过注气管线注入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压缩机是关键设备。为保障现场压缩机组注气过程安全平稳,石化机械选调精干力量,设立项目部,驻站跟班作业,策划开展“奋战一百天,优质保注气”质量服务提升攻坚活动,激励引导技术服务人员进一步贴近用户需求解难题、优服务。
【关键词】石化机械,压缩机,江汉储气库
【石油天然气】超100亿,中石油、中石化拟加入“国际天团”(2022-06-24)
【摘要】 6月24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正在与卡塔尔谈判,分别拟投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67亿元)参与卡塔尔大型液化天然气North Field East扩建项目,并签署液化天然气(LNG)长期承购合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卡塔尔已经与埃克森美孚、康菲、道达尔和埃尼等石油巨头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North Field East扩建项目。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正在与卡塔尔进行深入谈判,希望投资该项目,并且签订长期的天然气供应合同。除了中国的石油公司,壳牌和印度的能源公司也正“虎视眈眈”。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最终成功入局,不仅能直接进入这个高度国际化项目,更能借此将改变澳大利亚在我国LNG进口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高达300亿美元,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预计投资5%。该项目是LNG行业史上最大的单一项目,目前可谓国际石油巨头云集与此。
【关键词】中石油,中石化,卡塔尔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创国内陆上最深气井纪录(2022-06-24)
【摘要】 6月24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6月23日,中国石油在西南油气田双鱼001-H6井安全钻至9010米井深完钻,创造中国陆上最深气井纪录。陆上深气井深度达到9000米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攻克了“超高温、超高压、超井深”等地质复杂难题,为钻井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实现了数代石油人的夙愿。双鱼001-H6井,是双鱼石区块田坝里构造的一口超井深、超高温、超高压水平井。钻井日志显示,该井井温超过180摄氏度,地层压力超过130兆帕,硫化氢含量6克每立方米。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是施工最大难关,川庆钻探依靠先进成熟的定向井技术,水平段井眼轨迹平滑稳定。钻井液被誉为“钻井血液”,影响着钻井施工成功与否。川庆钻探采用自主研发的抗高温强封堵的油基钻井液体系,在水平井段钻井中实现井壁稳定无垮塌、最大井斜92.16度,最高井温180度起下钻通畅无阻卡。
【关键词】中国石油,国内陆上,最深气井
【石油天然气】12.88亿,中石油拟出售辽河储气库(2022-06-21)
【摘要】 6月21日,国际石油网讯,中国石油股份公布,公司已于2022年6月20日与辽河局公司订立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该公司同意向辽河局公司转让其所持有辽河储气库公司100%权益,辽河局公司同意向该公司支付约人民币12.88亿元现金的代价。于出售完成时,辽河储气库公司不再是该公司的附属公司。中石油董事会认为,出售符合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公司可以从辽河储气库群储气库资产的统一管理和运营中获益。辽河储气库群大部分由辽河局公司持有、运营和投资。辽河储气库公司持有的储气库配套资产作为辽河储气库群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且独立运营会降低统一管理和运营带来的规模效应。出售完成后,辽河储气库群的运营和管理效率有望得到提高。公司可专注于其核心业务部分。
【关键词】中石油,出售,辽河储气库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扎实推动改革,“改”出活力,“治”出效率(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部门减少25%、处室压减20%、人员精减10%的同时,总部、专业公司和企业职能定位更加明确。2021年中国石油集团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增长90.2%和99.4%。一系列改革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全力攻坚的有力举措。提升效率,构建新型组织体系。2021年4月,中国石油通过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优化调整海外业务、天然气销售业务管理体制等,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一体化统筹。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石油二、三级机构相比2020年初减幅达14.31%。2021年集团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分别比2019年提高了14.25万元/人和17.49个百分点。
【关键词】中国石油,推动改革,效率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上油气工程标准化建设实现重要突破(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6月16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渤海亿吨级大型油田——垦利6-1油田10-1北区块开发项目三座平台陆地建造全部完工,开创了国内海上油气田区域设施标准化新技术应用的先河,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工程标准化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垦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是我国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首个亿吨级大型油田,也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在建的最大原油增产项目。据了解,该油田由4-1、5-1、5-2、6-1、10-1北等一系列区块开发项目组成,包括11个导管架、11个组块平台共22个结构单体,总重量达5万吨,堪称一项“超级工程”。为尽早实现油田投产,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垦利6-1油田全部结构单体均采用标准化模式进行设计建造。
【关键词】中国海油,油气工程,标准化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实现新突破(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国际石油网讯,6月10日,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鸡钢管)收到来自川庆钻探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的《产品应用证明》,对宝鸡钢管大口径连续油管对焊及检测技术服务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本次技术服务刷新了国内最大规格连续油管对焊检测服务纪录,标志着中国石油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实现新突破。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供图近年来,随着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7000米以上深井、超深井、大位移水平井连续管施工作业成为常态,但受到运输过程中限高、限宽等因素制约,直径50.8毫米以上大口径连续管的单盘长度难以满足现场作业要求,这对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可有效解决现场作业的连续管修复以及由于运输受限所需的短尺管接长等问题,是提高管材利用率,实现用户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国石油,连续管对焊,检测技术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油全力发挥稳增长央企“压舱石”作用(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国际石油网讯,连日来,中国海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突出抓好稳增长、保供应,谋细谋实一系列有高度、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稳增长措施,持续展现海油担当,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作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中国海油通过狠挖潜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能源项目投资,千方百计增加油气产能产量。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53万吨,约占全国总增量的54%。在渤海油田,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垦利6-1亿吨级油田等8个油气开发工程项目紧锣密鼓推进。在南海西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科学设置气井采气速度,今年前4个月产气超过10亿立方米,环比增加了71%,为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
【关键词】中国海油,稳增长,增储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