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中国海上油气工程标准化建设实现重要突破(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6月16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渤海亿吨级大型油田——垦利6-1油田10-1北区块开发项目三座平台陆地建造全部完工,开创了国内海上油气田区域设施标准化新技术应用的先河,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工程标准化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垦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是我国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首个亿吨级大型油田,也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在建的最大原油增产项目。据了解,该油田由4-1、5-1、5-2、6-1、10-1北等一系列区块开发项目组成,包括11个导管架、11个组块平台共22个结构单体,总重量达5万吨,堪称一项“超级工程”。为尽早实现油田投产,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垦利6-1油田全部结构单体均采用标准化模式进行设计建造。
【关键词】中国海油,油气工程,标准化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实现新突破(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国际石油网讯,6月10日,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鸡钢管)收到来自川庆钻探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的《产品应用证明》,对宝鸡钢管大口径连续油管对焊及检测技术服务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本次技术服务刷新了国内最大规格连续油管对焊检测服务纪录,标志着中国石油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实现新突破。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供图近年来,随着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7000米以上深井、超深井、大位移水平井连续管施工作业成为常态,但受到运输过程中限高、限宽等因素制约,直径50.8毫米以上大口径连续管的单盘长度难以满足现场作业要求,这对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续管对焊及检测技术可有效解决现场作业的连续管修复以及由于运输受限所需的短尺管接长等问题,是提高管材利用率,实现用户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国石油,连续管对焊,检测技术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油全力发挥稳增长央企“压舱石”作用(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国际石油网讯,连日来,中国海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突出抓好稳增长、保供应,谋细谋实一系列有高度、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稳增长措施,持续展现海油担当,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作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中国海油通过狠挖潜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能源项目投资,千方百计增加油气产能产量。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53万吨,约占全国总增量的54%。在渤海油田,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垦利6-1亿吨级油田等8个油气开发工程项目紧锣密鼓推进。在南海西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科学设置气井采气速度,今年前4个月产气超过10亿立方米,环比增加了71%,为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
【关键词】中国海油,稳增长,增储上产
【石油天然气】中海油服钻井数字中心平台全面建成(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国际石油网讯,6月6日,中海油服钻井数字中心平台报表工具正式在一线投入使用,标志着中海油服“数据深度融合与数字中心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完成预定工作计划,钻井数字中心平台已全面建成。近年来,中海油服以公司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为总方针,立足钻井业务现状,于2020年全面开展数据深度融合与数字中心平台建设研究项目,旨在打通数据壁垒,建成事业部业务中台支撑全流程、多专业协同的工作环境。钻井事业部在公司科技与信息部统筹规划支持下,于2021年11月初步建成钻井生产指挥数字中心,2021年12月实现钻井数字中心平台(简称钻井数字中台)的上线试运行,2022年6月6日实现报表工具的正式使用。钻井数字中心平台建设在提质增效服务一线生产的同时,也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和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变革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海油服,钻井,数字中心
【石油天然气】石化机械天然气压缩机建功鄂首座储气库(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石化机械三机分公司自主研制的2台天然气压缩机在天然气分公司江汉盐穴储气库注采站经过1天的静态调试,6月8日10时7分正式启机,10时38分加载场站循环,11时19分注气排卤。这标志着湖北首座储气库“天然气银行”建成投产。2台机组均为RDSD706A-2/YZYKK710-6型天然气压缩机,对称平衡结构,力矩小,振动小,运行平稳,具有功率大、压力高、排气量大等优点。天然气分公司江汉盐穴储气库项目地处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为国内首座2000米以下大井深盐穴储气库,是湖北省唯一的大型天然气储气库。项目分二期三阶段建设。目前一期一阶段设计库容2.37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1.4亿立方米。建成投产后,能提升湖北省储气能力,进一步支撑保障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
【关键词】石化机械,压缩机,储气库
【石油天然气】石化机械推出世界首台全电驱XJ900自动化修井机(2022-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5月中旬,石化机械四机公司推出的世界首台全电驱XJ900自动化修井机在山东东营投入工业应用,进一步引领修井机装备电动化发展。该设备最大钩载90吨,配备8×8纯电重载特种底盘,整车行驶和修井作业全部采用电能驱动,最大续航里程80千米;修井作业时连接井场30~50千伏安井场变压器,能量管理系统采用“网电优先”控制策略,实现“小网电、大功率”输出。搭载多款新型自动化设备和多重安全控制保护系统,自动化装备与主机一体化集成运输,设备安装方便,作业时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协调控制,有效降低能耗成本和操作工劳动强度,可实现小修作业井口无人化,具备节能、降碳、低噪等优势,与传统燃油修井机相比整体能耗降低65%,作业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
【关键词】石化机械,自动化,修井机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2021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4527万吨(2022-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中国石油集团26日发布的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更加牢固,2021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4527万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0951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这份报告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负责任的生产运营、重人本的员工发展、促民生的社会贡献四个部分,展示中国石油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年度履责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石油国内油气生产再攀新高,国内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0.8%和5.5%;海外勘探开发稳中有增,全年油气产量当量31429万吨。同时,中国石油创新战略核心位置更加突出。根据这份报告,2021年,中国石油形成了以90家科研院所,21家国家级研发平台、55个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为支撑的科研平台,涵盖上中下游产业链。
【关键词】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化首次输销西北地区管道天然气资源(2022-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5月31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集气总站—轮南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投产,首日输气量150万立方米,这是中国石化首次通过国家管网将西北地区天然气资源输送至我国内陆地区,彻底解决了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长期以来资源外输的难题,对于完善西北地区天然气管网布局,提升资源灵活调配和市场保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管道位于新疆轮台县轮南镇,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全长22.5公里,管径800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气能力55亿立方米,并建成投用塔河增压站和轮南输气末站各1座。天然气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经营好每一方气”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仅用时6个月就建成投产了集气总站—轮南天然气管道,打通了资源外输的“生命线”,较原工期计划提前46天完成。
【关键词】中国石化,输销,管道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自营区首座海上采修一体化平台投运(2022-05-27)
【摘要】 5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5月26日,中国石油自营区第一座海上采修一体化平台——大港油田埕海一号平台正式投产。大港油田20年“海油海采”圆梦渤海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世纪90年代,大港油田把石油勘探触角延伸到海洋,目前已建成人工岛3座、井场3座、联合站1座,形成了“人工岛+进海路+井口槽”的海油陆采开发模式。至今,大港油田海油陆采累计生产原油338.5万吨、天然气16.6亿立方米。作为中国石油首座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投运的万吨级采修一体化平台,埕海一号平台创新集成了多项新技术,填补了滩浅海地质—海工一体化评价建产、全单筒双井设计、万吨级吊装、孤立大直径钢桩群精准定位安装4项国内技术空白,并创造了我国最长滩涂海缆拖拉施工纪录。
【关键词】中国石油,采修一体化,平台
【石油天然气】中油测井建成国内首条测井装备智能化加工生产线(2022-05-27)
【摘要】 5月27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5月23日,国内首条测井装备全流程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投产。在中油测井西安产业化工房内,随着生产调度员按下发送生产订单的回车键,程序自动分析,智能分配合适的加工原料并定位,生产指令直达测井装备智能化加工线,机械臂轻松灵活地从原料库中夹起长达2.3米、直径130毫米、重达200千克的测井仪器重型部件原料并送入数控加工设备。经过2个小时的整体削切、内腔铣磨,一件精度控制在0.05微米的整装岩性密度仪器下外壳体下线并被自动送回库位。这条生产线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全流程实现无人化生产,在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加工质量与效率。这也是国内石油行业第一条全流程少人值守的测井装备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关键词】中油测井,测井装备,智能化
【石油天然气】北斗星通拟与中石油旗下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实现“北斗”在油气领...(2022-05-25)
【摘要】 5月2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4日发布公告称,拟与中石油旗下昆仑数智和中油慧普共同出资成立北斗专业化科技公司(下称标的公司),充分利用各股东在行业中的优势,实现“北斗”在油气领域勘探、开采、炼化、储运、销售等既有丰富场景的应用。据介绍,标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昆仑数智出资3700万元,持股比例37%;北斗星通出资3400万元,持股比例34%;中油慧普出资2900万元,持股比例29%。关于此次合作,北斗导航及位置服务作为中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国家新基建战略和精准时空服务推动下,民用高精度应用市场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精准时空服务将逐渐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中石油拟整合其产业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北斗专业化科技公司,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大力推动中石油北斗数字产业发展。
【关键词】北斗星通,中石油,合资公司
【石油天然气】西南油气田签订三国出口合同(2022-05-20)
【摘要】 5月2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今年前4个月以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深耕国际市场,与乍得、尼日尔、俄罗斯三国成功签订CT系列硫黄回收催化剂产品出口合同。其中俄罗斯合同的签订,实现了中国石油气体净化产品在欧洲市场零的突破。西南油气田举研究院之力组建了一支科研、生产、营销、语言、信息各专业联合的支撑团队,全力挖掘、跟进市场信息。经过多方努力,去年9月邀请俄罗斯催化剂采购代表团到现场考察,并于今年3月签订了催化剂买卖合同。CT系列硫黄回收催化剂首次打开欧洲俄罗斯市场,实现了区域市场“零”的突破。此外,西南油气田还加强了与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沟通,分别于今年2月、4月签订出口尼日尔、乍得脱硫剂商务合同,再次实现气体净化产品的出口销售。
【关键词】西南油气田,签订,出口合同
【石油天然气】海洋工程公司深水导管架建造能力,迈上万吨级(2022-05-20)
【摘要】 5月20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5月14日,由海洋工程公司海工事业部承建的陆丰12-3WHP深水导管架中心桁架完工,焊接探伤一次合格率为99.38%,安全生产120余万工时,标志着陆丰12-3WHP项目进入新阶段。陆丰12-3WHP导管架是海洋工程公司承建的首座深水导管架,建造始于2021年,高253米,是亚洲目前在建的第二深水导管架。此次导管架钢材加工量超过万吨,要求精度控制到毫米级标准,187米长的导管必须保证3条测线直线度不超过12毫米,7层井口基盘同轴度偏差控制在±6毫米以内,多项技术问题属行业难题。为打破技术瓶颈,海洋工程公司海工事业部大力开展自主攻关,最终攻克了导管架卧式建造、特氟龙板布置、导管架建造过程受力分析、VIV计算、复杂空间结构吊装设计及校核等多项技术难题,有10多项技术填补了中油海工在深水导管架建造领域的空白。
【关键词】海洋工程公司,深水导管架,建造能力
【石油天然气】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总投资677亿单流程规模最大(2022-05-18)
【摘要】 5月16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5月16日,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盛虹,000301)全资子公司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下称,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批核心主装置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料开车成功,预计今年三季度完成产能爬坡。该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建设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芳烃、110万吨/年乙烯及其他下游产品;配套30万吨原油码头、4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300万立方仓储及公用工程岛等。2021年东方盛虹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营收占比近六成,该炼化项目投产后,打通了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在芳烃、烯烃等我国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结构占比上,实现了从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的跨越。同时,项目依托自主可控的“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高端产业链,可实现80%以上的原料和产品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互供。
【关键词】东方盛虹,炼化一体,项目投产
【石油天然气】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深化物联网应用挖潜增效(2022-05-13)
【摘要】 5月13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讯,5月10日,从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信息档案科了解到,锦州采油厂持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大力推广实施视频安全智能巡检平台,将识别准确率由2021年的91%提升至93%,争取到2024年达到97%以上。锦采厂物联网项目于2021年7月4日通过集团股份公司上线验收,共完成1967口生产井、33座转油站、55座无人值守站、27座注汽站、1座联合站的物联网建设。物联网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共包括“生产监控、参数汇总、功图分析、趋势分析、报警管理、报表管理、设备管理”7个应用模块,可实现采集数据展示、参数对比、功图量油、异常报警等功能。深化物联网应用,该厂构筑起生产管理一体化、采油区域整合化、巡检维护专业化、人员配置最优化的“四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物联网应用
【石油天然气】营收7793.7亿元,中国石油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2022-05-12)
【摘要】 5月12日,国际石油网讯,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22年一季度,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7793.7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90.6亿元,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坚持稳字当头,统筹生产经营、市场保障、科技创新、管理提升、安全环保和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ESG管控,有效保障天然气市场旺季需求,助力“绿色冬奥”胜利举办,油气两大产业链平稳高效运行,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中国石油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石油实现国内油气当量产量5275.4万吨,同比增长4.5%;国内原油产量2606.6万吨,同比增长3.7%;国内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3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
【关键词】中国石油,第一季度,良好开局
【石油天然气】首批一体化建造LNG核心工艺模块交付(2022-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近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承建的加拿大LNG(液化天然气)项目2个核心工艺模块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顺利交付。作为全球首批采用一体化建造的核心工艺模块,海油工程攻克核心工艺模块与管廊模块联合设计建造技术难题,自主实施国内首次LNG核心工艺模块脱脂作业,实现多项工艺技术创新,标志着我国LNG模块化工厂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海油工程加拿大LNG项目经理庄宏昌介绍,采用一体化建造的模块吨位和尺寸均达到常规模块的1.5倍,单个甲板片最大重量近700吨,创公司LNG模块甲板片重量纪录。海油工程承揽该项目35个模块建造工作,包括全部19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78830吨。目前,项目35个模块已全部开工并总装,其中32个模块已完成总装搭载工作,整体建造进度已近80%。
【关键词】首批一体化,LNG,工艺模块
【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2022-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2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坚持稳字当头,统筹生产经营、市场保障、科技创新、管理提升、安全环保和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ESG管控,有效保障天然气市场旺季需求,助力“绿色冬奥”胜利举办,油气两大产业链平稳高效运行,经营业绩稳健向好。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93.7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90.6亿元,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实现国内油气当量产量5275.4万吨,同比增长4.5%;国内原油产量2606.6万吨,同比增长3.7%;国内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3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
【关键词】中国石油,一季度,良好开局
【石油天然气】中国海油参建全球巨型盐下超深水油田在巴西投产(2022-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5月3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参与建设并拥有权益的全球巨型盐下超深水油田——梅罗(Mero)一期在巴西顺利投产。该油田项目是中巴两国深入合作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海外油气上产的重要增长点。巴西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储量大、禀赋佳的深水油气资源。本次投产的梅罗油田是巴西巨型海上油田里贝拉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巴西东南海域桑托斯盆地里贝拉区块西北部,距里约热内卢约150公里,水深约1930米,是全球第三大盐下超深水油田。中国海油巴西公司总经理黄业华表示,梅罗油田采用“水下生产系统+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的全海式开发模式,共分四期开发,总投资超200亿美元。一期项目投产后,原油日产能18万桶。
【关键词】中国海油,超深水油田,巴西投产
【石油天然气】中国船舶获6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合同(2022-04-29)
【摘要】 4月28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28日,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项目(二期)签约仪式,在中国北京、天津、深圳、上海和日本东京以视频连线方式成功举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卖方,与买方代表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共同签署了6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合同。这次签约生效的6艘LNG船总金额达80余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了今年年初创造的75亿元人民币LNG船一次性合同金额最大订单纪录。此次签约的船型是基于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最新一代“长恒系列”双燃料推进17.4万立方米LNG船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特别需求而量身打造,集最新设计理念、最优技术装备、最强环保性能、最具前瞻性于一身。
【关键词】中国船舶,天然气运输船,建造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