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品】六个核桃获国际权威调研机构认证,核桃采购量全国第一(2024-09-30)
【摘要】 9月30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六个核桃获得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核桃采购量全国第一”市场地位认证。数据显示,六个核桃每年消耗的核桃量超过一亿公斤,不仅是国内最大的核桃深加工企业,也是全球范围内核桃单体用量最大的加工企业,多项“全国第一”“全球之最”,使其成为了整个产业链中的标杆。六个核桃的研发团队历经二十余载,足迹遍布全国各大核桃种植区,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以及不同收获季节的核桃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和数据积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核桃仁数据库。最终,甄选出了新疆、云南、太行山这三大黄金产区作为主要供应源地,为品牌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产品的质量升级积累了详实的产地资料,堪称行业内的一部活字典。为进一步深化核桃源产地价值,加速核桃产业的革新步伐,六个核桃联合多地政府建立了三大核桃黄金产区高产示范园、三大黄金产区工作站等,旨在通过科研基地的建设,发挥示范园的“领头雁”作用。
【关键词】六个核桃,认证,核桃采购量
【食 品】鸭脖卖不动,绝味食品打起奶茶主意(2024-09-24)
【摘要】 9月24日,北京商报讯,近日,从绝味食品相关人士方面获悉,绝味食品已在长沙市4家门店推出奶茶业务,上新“绝味奶茶”。不过,绝味食品奶茶业务目前只是试营业,后续能否推广到北京等城市还不确定。卖奶茶,绝味食品或许有更多思考,毕竟眼下其正面临业绩下滑和门店转型压力。财报数据显示,绝味食品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22.2%。绝味食品方面表示,销量下降是公司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外,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相较2023年底门店数量减少了981家。这样的业绩表现,被业界认为,推出奶茶业务是绝味食品寻找增长的一步新尝试。在业内看来,绝味食品跨界进军奶茶,是看准了茶饮行业的火热。奶茶作为高频次消费品,能增强顾客黏性,而且茶饮能与卤味形成产品搭配,可以组合营销。但也有观点不看好此次跨界,认为在如今奶茶行业的激烈竞争下,留给绝味食品的机会已经不多。
【关键词】绝味食品,奶茶,试营业
【食 品】亿滋国际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大幅追加对恩喜村的股权投资(2024-09-23)
【摘要】 9月23日,北京商报讯,日前,亿滋国际宣布,公司已与中国领先的烘焙食品制造商——恩喜村(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大幅追加对恩喜村的股权投资。此举标志着亿滋国际在通过聚焦烘焙食品品类以实现加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战略上,又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前,亿滋国际已经与恩喜村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生产、营销以“奥利奥”和“菲力”等标志性品牌为主的冷冻烘焙食品。在双方的合作下,恩喜村实现了高速增长,并在相关品类积累了强大的研发和技术专长。本次在中国的加大投资是亿滋国际在烘焙食品领域全球性布局的又一重要动作。2020年4月,亿滋国际收购了北美冷冻烘焙食品制造商Give & Go,其主要产品包括布朗尼蛋糕、曲奇饼干、纸杯蛋糕及相关烘焙产品;2022年1月,亿滋国际又收购了Chipita Global SA,这家公司是中欧和东欧市场可颂面包、蛋糕卷及相关冷冻烘焙产品的领导者之一。
【关键词】亿滋国际,在华业务,追加投资
【食 品】沪上阿姨旗下品牌“沪咖”开放加盟,全面发力东方茶咖市场(2024-09-23)
【摘要】 9月23日,北京商报讯,日前,沪上阿姨旗下品牌“沪咖”正式官宣加盟政策,首批前5家报名的加盟门店可享免加盟费及设备补贴多项福利,总预算约为11万元左右,涵盖设备费、首批原物料及运营管理费用等。当前,沪咖主打咖啡+小食系列产品,咖啡主要有经典咖啡系列、东方原叶茶咖系列、沪上特调系列等,小食则包括贝果、甜点、中式早餐等,产品瞄准10~15元价格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开业的沪咖首个独立门店“沪咖-东方拿铁”,已成为沪咖品牌的标杆。这一门店的成功运行,不仅体现了沪咖在产品创新与市场适应性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为后续加盟门店的顺利运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本次沪咖品牌得以全面开放加盟,离不开沪上阿姨多年积累的品牌、产品、数字化、供应链、门店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沪上阿姨先进的数智化系统,沪咖加盟门店将实现订货操作简化、轻松汇总账单、智能补货及实时监控门店营收等功能支持,极大提升管理效率。
【关键词】沪上阿姨,加盟,数智化
【食 品】可口可乐联手百加得加码鸡尾酒饮料(2024-09-20)
【摘要】 9月20日,北京商报讯,继2023年推出威士忌可乐后,可口可乐公司再度加码酒精饮料。近日,可口可乐宣布将与朗姆酒厂商百加得(Bacardi)进行合作,推出一种可口可乐风味的即饮(RTD)预调混合鸡尾酒饮料产品。据悉,百加得混合可口可乐RTD产品将在全球多个市场上市,初步计划于2025年在一些选定的欧洲市场和墨西哥首次推出。可口可乐做酒“上瘾”,或与市场需求旺盛有关。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与凯度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达到338亿元,约为啤酒市场预估规模的60%。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700亿元。2023年,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了酒饮子公司Red Tree Beverages,专注于酒精饮料产品,意味着其正式加入酒饮大战。从整个消费属性看,酒精饮料不同于其他饮料,属于“上瘾”的饮料。可口可乐擅长做这类产品,加码酒精饮料赛道,与其公司的产品线和消费人群是匹配的。从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五多战略去看,可口可乐产品矩阵的调整以及酒精饮料的布局,匹配了行业发展趋势、消费端核心需求和诉求,契合自身优势的经营策略。
【关键词】可口可乐,百加得,鸡尾酒饮料
【食 品】洽洽食品卷向小众口味(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北京商报讯,近日,洽洽食品官宣推出螺蛳粉、榴莲、辣根风味瓜子产品。上述新品已经上线洽洽天猫旗舰店,产品规格为88g/袋,三种口味参考价格均为7.9元/袋。根据官方旗舰店信息,新品的瓜子原料均来自洽洽葵园,榴莲瓜子加入100%猫山王榴莲粉,螺蛳粉味瓜子加入螺蛳粉汤汁,辣根瓜子加入辣根块。洽洽食品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8.98亿元,同比增长7.9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37亿元,同比增长25.92%。虽然上半年洽洽食品实现业绩增长,但距离此前提出的百亿营收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从半年报数据来看,瓜子产品依然是恰恰食品的主要营收来源。为了更好把瓜子卖出去,洽洽食品在宣传上投入不少精力。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的营业成本为20.75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到葵花籽原料成本上涨影响。另一方面,洽洽食品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29.33%至3.33亿元,广告促销费用同比增长了59.26%至2.15亿元。随着零食市场竞争激烈,瓜子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品牌、其他零食品类的竞争压力,洽洽食品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挤压。洽洽食品在已经相对饱和的瓜子市场中推出小众口味创新,更多起到的是提高品牌关注度、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作用。
【关键词】洽洽食品,瓜子,小众口味
【食 品】蒙牛作为唯一乳企承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24-09-14)
【摘要】 9月14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2023年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批准建设名单正式公布,蒙牛集团作为依托单位承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乳品质量数智监控技术)名列其中,蒙牛也成为依托单位中唯一来自乳品行业的企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属于科学与工程类科技创新基地,是我国推进重大科研创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该基地经组织申报、形式审查、集中评审、现场核查、综合论证、公示等程序给予批准建设。本次蒙牛作为依托单位承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开建,翻开了蒙牛在国家层面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新篇章。未来,蒙牛集团将积极联合共建单位,锚定重点实验室建设定位和目标,按照重点实验室既定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打造持续先进的市场化监控环境,引领奶业振兴,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关键词】蒙牛,国家实验室,质量数智监控
【食 品】市场供求关系缓和,贵州茅台在产能与终端寻觅新平衡(2024-09-10)
【摘要】 9月10日,北京商报讯,日前,记者走访北京部分终端市场发现,目前53度500ml散瓶飞天茅台成交价约为2600元/瓶,原箱飞天茅台成交价约为2800元/瓶。此外,据今日酒价数据,9月9日飞天茅台散瓶批价为2365元/瓶,原箱批价为2535元/瓶。尽管白酒旺季逐步来临,但飞天茅台成交价似乎并未“退寒还暖”。2023年同期,飞天茅台原箱批价为2970元/瓶。此前贵州茅台主要消费人群涵盖房地产等支柱行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原有高端白酒的消费人群出现了缩量。对于飞天茅台而言,2600元/瓶似乎成为了终端市场的心理防线,低于该价格无论是渠道商还是终端商都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防止高价回收的产品“赔本赚吆喝”。如今,导致成交价格逐渐接近这一道心理防线的,是供求关系的失衡。为稳定产品价格,贵州茅台于6月发布了两条政策,即取消大箱12瓶飞天茅台整箱投放,原件拆箱政策或将取消;同时暂停15年陈年茅台、精品茅台发货。其中,取消大箱12瓶飞天茅台整箱投放,也被市场看作贵州茅台亲自下场“救价”的关键性举措。此前,飞天茅台在终端市场一瓶难求时,优质产能资源的稀缺成为导致终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之一。如今,伴随着产能不断扩充,贵州茅台身处于当下市场环境现状,也不得不在产能与终端之间寻找平衡点。
【关键词】贵州茅台,供求缓和,新平衡
【食 品】10亿建场补产能短板,东鹏饮料如何练好产品产能“平衡术”(2024-09-09)
【摘要】 9月9日,北京商报讯,近日,东鹏饮料昆明生产基地项目在滇中新区奠基,固定资产投资及投产后年产值将超10亿元。西南区域在东鹏饮料的营收占比中较低,仅为11.72%,但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增幅达到75.57%。补产能短板的背后,东鹏饮料正发力多品类,但“大单品依赖症”仍困扰主业。如何练好产能和产品的“平衡术”,可能是东鹏饮料的新课题。据悉,东鹏饮料计划将昆明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企业在西南区域最智能化、最现代化的生产基地,集生产、仓储物流及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总占地约248亩,计划建设6条现代化高端饮料生产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0亿元。在东鹏饮料的规划中,昆明生产基地是在全国布局的第12个生产基地,也将是西南区域的总部中心。东鹏饮料一面在西南区域补产能,一面又在广西和广东区域放缓投资。按照计划,2024年6月南宁生产基地的二期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过在对市场供需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后,东鹏饮料主动放缓了扩产节奏,导致项目未能按原计划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原定计划也延期至2025年6月。同样放缓投资的还有华南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鹏饮料表示,由于项目的实施主体从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变更为广州市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导致了原合同履约主体的变动,进而影响了项目原定的建设进度。今年开年,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立下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以东鹏特饮为核心,辅以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鸡尾酒、椰汁及大包装饮料等六大品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品矩阵。目前看来,“东鹏补水啦”已经成为东鹏饮料“第二增长曲线”,其他几个子品牌声量很大,但竞争力明显不足。
【关键词】东鹏饮料,补产能,多品类
【食 品】奥利奥与可口可乐结为“新搭子”,玩趣快闪空间亮相北外滩(2024-09-09)
【摘要】 9月9日,北京商报讯,近日,奥利奥与可口可乐正式启动了在中国市场的线下活动,“可口可乐 x 奥利奥新搭子玩趣快闪空间”在上海北外滩亮相。此次活动是奥利奥和可口可乐两大品牌宣布于9月推出奥利奥可口可乐汽水味夹心饼干、可口可乐新搭子奥利奥限定版可乐型汽水两款独家限定版产品后,首次在中国展开线下互动体验活动。两大全球品牌组成“新搭子”,为粉丝们带来和“搭子”分享的限定美味和“玩在一起”的线上线下体验。当今社会环境高速变化,两大品牌倡导“搭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现代化转型带来的群体性孤独,年轻人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搭子”社交关系,能同频默契,也能成就彼此。据悉,此次两大品牌首次联名尝试,是基于两个品牌在过去限量版活动中所获得的热烈反响,相信这个产品在上市之后会取得消费者的喜欢。另一方面,该产品并非永久产品,产品会从9月份开始销售,卖完即止。
【关键词】奥利奥,可口可乐,联名产品
【食 品】克明食品面临主业增长难题(2024-09-04)
【摘要】 9月4日,北京商报讯,克明食品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9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46%;营业利润1.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3.17%;利润总额1.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12.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4.52%。利润上涨得益于生猪行业的恢复,一直以来拖后腿的养殖板块上半年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克明食品在财报中称,报告期内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食品业务板块持续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原材料的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毛利率有所提高;2024年二季度生猪行情回暖,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公司生猪养殖板块经营业绩实现盈亏平衡。虽然养殖板块有所恢复,但克明食品对于接下来养殖业务的发展预估还是以盈亏平衡为全年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克明食品上半年整体收入减少了10%以上,业内认为收入下滑与其主业不振有关。面条产品是占据克明食品过半营收的主要业务,而上半年克明食品面条产品收入下滑8.09%。当主营的挂面业务迎来增长瓶颈,克明食品也考虑过推出新品希望推动业绩增长,但新举措并未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上半年,克明食品面条、面粉、方便食品产品的销量分别同比减少了12.73%、10.84%、7.14%。
【关键词】克明食品,主业下滑,增长难题
【食 品】上半年业绩双增长,新乳业“以促换量”(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北京商报讯,近日,新乳业交出了上半年成绩单,在消费相对疲软、供给严重过剩的市场环境下,营收微增1.25%至53.64亿元,净利润增长25.26%至2.96亿元,显示出较强的韧性。通过财报可以发现,新乳业一季度营收增速只有3.66%,二季度营收下滑0.94%。这是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新乳业首次出现营收下滑。报告期内,新乳业继续保持以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为主的战略。在主营的液体乳产品中,新乳业的低温鲜奶呈现中高个位数增长,低温酸奶实现中个位数增长,低温调制乳也实现了增长;而常温产品收入整体同比有个位数下降,主要是常温调制乳和常温乳饮料收入有所下降。具体来看,低温鲜奶通过提高渠道立体化覆盖持续渗透,实现市场份额稳步增加,高端鲜奶同比增长约15%。同时,低温特色酸奶持续增长,实现全国协同化覆盖。对于低温酸奶持续增长,新乳业方面认为,一方面是公司长期以来都看好低温酸奶的发展机会,并且一直在努力坚持去做好这个品类;另一个方面是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去推动品类的增长,其中“活润轻食杯”“活润晶球”等低温酸奶新品就有不小的贡献。
【关键词】新乳业,以促换量,业绩增长
【食 品】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千禾味业被指后劲不足(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北京商报讯,一度被称为“海天添加剂事件最大获益者”的千禾味业,在经历2023年高速增长后,2024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据千禾味业近日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5.89亿元,同比增长3.78%;实现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滑2.38%。这样的数据与2023年大增的业绩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千禾味业营收15.31亿元,同比增长5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7亿元,同比大增115.94%。2023年全年,千禾味业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31.62%;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54.22%。在业内看来,千禾味业2024年增势放缓,主要是因为2023年行业添加剂事件影响致其基数较高。在今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表示,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基数较高。随着“添加剂”事件带来的短期红利消退,千禾味业业绩增速放缓。千禾味业需要继续强化其“零添加”的品牌定位,并加强在产品质量、口感、健康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和保持业绩增长。
【关键词】千禾味业,增收不增利,存量竞争
【食 品】门店拓展不及预期,煌上煌营收净利双降(2024-08-29)
【摘要】 8月29日,北京商报讯,2023年年报净利大涨129%的业绩回暖还没有持续多久,煌上煌业绩又开始遇寒。煌上煌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下降7.53%;实现净利润6061.52万元,同比下降26.59%。对于业绩变动,煌上煌解释称是报告期公司门店拓展不达预期,肉制品业老店单店收入同比下降,业绩达成不理想;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53%,影响毛利额的增加;以及报告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增长等因素,使得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此前,煌上煌提出实施“千城万店”战略,拟到2026年在全国千座以上城市开设经营10000家以上连锁专卖店。而这样大举开店的扩张计划还未完成,今年上半年内门店数量却减少了400多家。门店拓展不及预期、业绩营收净利双降,煌上煌压力不小。随着市场不断涌入新的卤味品牌,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品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卤味消费需求疲软,使得门店销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煌上煌,营收净利双降,门店拓展不利
【食 品】山西汾酒发布半年报,业绩持续攀升、营收净利双增(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中国经济网讯,日前,山西汾酒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46亿元,同比增长19.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1亿元,同比增长24.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9.3亿元,同比增长52.28%。2024年,山西汾酒持续精耕长江以南核心市场,不断优化长三角、珠三角等潜力市场战略方案,提升整体布局水平,长江以南市场推进效果明显。进一步完善汾享礼遇内涵、扩大覆盖范围,实现不同渠道精细化管理。完善营销激励方案,明确考核导向,优化考核指标,充分激发营销团队的活力。汾酒电商持续发力,扩大了汾酒品牌在线上平台的影响力。上半年,腰部产品老白汾包装焕新升级,并全面推向省外市场。此举不仅为公司在省外市场开拓了新的增量,还有力地推动了汾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增量,自此,公司四大产品线得以继续深耕全国市场。7月15日,“汾酒试点”伏曲大典隆重举行,进一步确立了“国曲”之本的汾酒大曲定位。“曲为酒之骨”,汾酒大曲有着雄厚的传统基础和扎实的研究成果,伏曲大典是新一轮品质创新提升的开端,将为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提供新的“汾酒力量”。
【关键词】山西汾酒,业绩攀升,核心竞争力
【食 品】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绝味食品被证监会立案(2024-08-27)
【摘要】 8月27日,经济参考报讯,近日,休闲卤制食品龙头企业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2021年至今,绝味食品已多次被监管“点名”,原因均与信息披露违规有关。公司被立案的消息披露后,绝味食品股价连续三天下跌。截至8月21日收盘,绝味食品报收12.64元/股,总市值仅78.36亿元,相较巅峰时已“蒸发”超过550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绝味食品的营收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增长,从2017年度的38.50亿元增长至2023年度的72.61亿元。但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度增长至顶峰的9.81亿元后,于2022年度骤降至2.33亿元,同比下滑76.2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63%,达到3.44亿元,但仍未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2016年度为3.80亿元)。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也连续下滑,已从2017年度的35.55%下滑至2023年度的24.85%。面对卤制品行业近几年增速放缓的局面,绝味食品在2023年年报中将2024年定义为充满挑战的一年,公司将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提升单店,保障加盟商的生存质量和盈利水平。2024年一季度,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6.95亿元,同比减少7.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加2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加15.66%。
【关键词】绝味食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食 品】舍得酒业2024年上半年营收32.71亿元、净利润5.91亿元(2024-08-22)
【摘要】 8月22日,北京商报讯,日前,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舍得酒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周期和白酒行业周期“双期”叠加,给酒业经营带来传导效应,酒企普遍进入阶段性筑底期。在此阶段,舍得酒业通过淡季主动调整,稳定基本盘,抵御行业周期波动。针对白酒市场面临的库存压力,舍得酒业通过主动“控量稳价”策略,助力渠道阶段性去库存,保持渠道健康。同时,大力推动老酒赛道团标建设,以标准倡导者之姿进一步夯实老酒赛道的领先优势。中国酒业协会《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2023-2024年白酒行业强集中、强分化的发展态势愈发显著,市场进入转型期,酒类消费进入理性时代。产业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作为底蕴深厚的中国名酒企业,舍得酒业坚持以长期主义打造企业价值,以老酒战略为核心稳固护城河,注重强化标准、战略、品牌三大优势构建,与新一轮行业调整方向不谋而合。
【关键词】舍得酒业,控量稳价,老酒战略
【食 品】业绩增速放缓,安井食品亟需寻找新增长点(2024-08-21)
【摘要】 8月21日,北京商报讯,近日,安井食品公布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井食品实现营业收入75.44亿元,同比增长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9.17%。其中二季度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下滑2.51%。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安井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度出现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的情况。近几年,安井食品业绩增速持续放缓。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上半年,安井食品营收增速分别为36.49%、35.47%、30.70%、9.4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83%、30.35%、62.14%、9.17%。安井食品主要从事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速冻面米制品,上半年上述业务收入分别为38.33亿元、22.08亿元、12.9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50.81%、29.27%、17.12%。这其中,速冻预制菜肴、速冻面米业务上半年收入增速下滑较为明显。速冻预制菜肴的收入增速从2023年上半年58.19%的高速增长,降至0.4%的微增;速冻面米收入增速从11.07%降至1.37%。过去预制菜业务的增长对安井食品保持增长有很大作用,当预制菜业务增速慢下来,安井食品整体增长就会变慢。这主要因为,安井食品本身原有的火锅辅料、冻品等产品市场现在非常内卷。如果安井食品没有其他更好的增长板块加持,业绩增速还会进一步放慢。
【关键词】安井食品,业绩放缓,新增长点
【食 品】“泡椒凤爪第一股”有友食品净利三连降(2024-08-20)
【摘要】 8月20日,北京商报讯,有友食品披露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10.26%;归母净利润7613.57万元,同比下降5.22%;扣非净利润6083.76万元,同比下降11.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0亿元,上年同期为-3946.60万元;报告期内,有友食品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有友食品连续三个财报净利出现下滑。财报数据显示,有友食品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66亿元,同比下降5.68%;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24.38%。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7.96%;归母净利润4328.79万元,同比下滑8.77%。目前泡椒凤爪仍是有友食品主力产品,上半年收入3.966亿元,营收占比为75.61%。销售渠道方面,有友食品以线下渠道为主,占比95.72%,线上渠道占比仅为4.28%。在业内看来,随着凤爪市场入局者增加,泡椒凤爪这一细分品类的发展目前已经面临“天花板”,有友食品目前急需培养其他优质板块业务,从而改善公司整体盈利情况。
【关键词】有友食品,净利连降,增长天花板
【食 品】RIO“失宠”,百润股份如何抓住威士忌“稻草”(2024-08-14)
【摘要】 8月14日,北京商报讯,日前,记者走访终端市场发现,此前曾被RIO预调鸡尾酒一家独占的低度酒货架已逐渐被包括和乐怡、优梅说Yutmiso青梅酒等产品瓜分。不仅如此,从产品终端销售情况来看,RIO预调鸡尾酒也面临着较大挑战。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RIO预调鸡尾酒母公司百润股份存货周转天数不断提升,分别为52.02天、123.16天、194.09天以及313.53天,涨幅达到502.71%。销量下降也导致整体预调鸡尾酒板块业绩下降。财报显示,百润股份旗下预调鸡尾酒上半年营收下滑1.42%。其中,在二季度预调鸡尾酒消费旺季,收入下滑了7.3%。占主营业务收入87.9%的预调鸡尾酒业务销量下降时,百润股份业绩也受到波及。1~6月,百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6.28亿元,同比下降1.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亿元,同比下降8.36%。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预调鸡尾酒业务盈利空间被挤压下,百润股份也在谋求“第二条腿”走路。其中,近年来逐渐站上风口的威士忌赛道则成为百润股份另一发力点。然而瞄准威士忌赛道的不仅仅是百润股份。纵观目前终端市场来看,除包括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等进口威士忌品牌产品外,中国国产威士忌也逐渐进入消费者的烈酒清单。近年来,包括泸州老窖、洋河股份、青岛啤酒以及燕京啤酒等企业,均针对威士忌赛道所有布局。在此背景下,想要进一步在威士忌赛道站稳脚跟,对于百润股份而言并非易事。
【关键词】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销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