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品】飞鹤推出4款新国标奶粉,精准营养守护中国宝宝(2022-09-01)
【摘要】 9月1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在奶粉新国标专家研讨会暨中国飞鹤新品发布会上,飞鹤推出4款新国标产品,包括新国标新品星飞帆卓耀、星飞帆卓舒,和新国标焕新升级产品星飞帆、星飞帆卓睿。据悉,此次飞鹤新国标产品,不仅符合新国标要求,在配方设计上,更是全面应用了飞鹤最新母乳研究成果,添加DHA与ARA比值更贴近母源黄金标准1:1.7。研究证明在保证蛋白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能够降低成年后的肥胖风险。据此,奶粉新国标下调了二段、三段奶粉蛋白质指标,更加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更有利于婴幼儿的营养健康。DHA及ARA是母乳中对宝宝脑部发育非常关键的两种脂肪酸,此次新国标也明确了DHA在一、二段奶粉的最低含量,并设定了DHA/ARA的上限值。飞鹤科研团队经过系统综述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母乳中DHA、ARA比例存在差异。据此,飞鹤将全线新国标产品中DHA/ARA的配比设定更贴近中国母源黄金标准。星飞帆卓耀是飞鹤发布的首款新国标奶粉,传承了星飞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配方基因,依托飞鹤多年的母乳研究和配方研发成果,以OPN母源营养激活宝宝天生自护力。
【关键词】飞鹤,新国标产品,精准营养
【食 品】主力不振、援兵未至,海南椰岛出路何方(2022-08-26)
【摘要】 8月26日,北京商报讯,近日,有媒体在天猫平台注意到,海南椰岛白酒产品月销量多为个位数。白酒产品线上销量惨淡,通过搜寻线下商超与外卖平台还发现,想买到海南椰岛保健酒产品也是件难事。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海南椰岛鹿龟酒系列销售收入出现近70%跌幅。白酒产品线上销量不佳,保健酒出现大幅下滑,想多条腿走路的海南椰岛“瘸”了腿。虽然线上销售数据不佳,海南椰岛白酒系列产品却在业绩报告中多次实现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南椰岛白酒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1.65万元,同比增长55.35%。2021年,海南椰岛白酒系列产品销售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增长54.15%。2022年半年时间内,海南椰岛白酒业务就达成了2021年全年的销售收入。白酒业务销售收入实现高增长背后,海南椰岛不断在白酒行业发力。据了解,海南椰岛已经完成了在浓香、清香、酱香三大主流白酒香型产品布局。2021年3月底,海南椰岛与四川宜府春酒业合资成立椰岛粮造(成都)酒业,推出“椰岛粮造”品牌;4月,海南椰岛与河北衡湖缘酒业合资成立椰岛粮造衡水酒业,推出草本兼香型白酒;5月,海南椰岛与贵州糊涂酒业集团成立椰岛糊涂酒业公司,推出贵州贵台酱酒。如今,海南椰岛已经实现贵台酱酒系列、椰岛封坛酒、海口大曲等产品构成的白酒系列,并且仍在不断成长、布局当中。但是,线上个位数的销量数据与海南椰岛大力布局白酒之间的矛盾,给业界留下了一个疑问——海南椰岛能否背靠白酒,实现业绩提速。
【关键词】海南椰岛,白酒,销售惨淡
【食 品】山西汾酒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青花汾酒系列收入同比增长超五成(2022-08-26)
【摘要】 8月26日,中国经济网讯,日前,山西汾酒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153.34亿元,同比增长26.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13亿元,同比增长41.46%。青花汾酒系列发展势头迅猛,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56%。京东汾酒官方旗舰店累计销售排名行业领先。2022年以来,山西汾酒以汾酒复兴总纲领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山西汾酒深入推进汾酒“1357+10”全国化市场布局,聚焦“大基地市场”“华东市场”“华南市场”,加大资源投入,深化渠道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推动江、浙、沪、皖、粤等市场科学发展路径的落实,实现了长江以南市场的稳步突破。汾酒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产品策略,做到“低端稳量、中端增量、高端放量、重点保量”四位一体。持续推进青花汾酒圈层拓展和渠道扩张,加大消费者培育力度,青花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56%,中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同时,山西汾酒持续拓展电商渠道,京东汾酒官方旗舰店累计销售保持白酒品牌旗舰店头领先,天猫汾酒官方旗舰店累计销售排名行业前三,电商渠道实现稳步增长。持续推进线上品牌宣传工作,举办了“举杯赞盛世,对酒话安康”等线上短视频活动,调动了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切实提升了汾酒的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山西汾酒,业绩增长,全国化
【食 品】百润股份2022中报净利大降超40%(2022-08-25)
【摘要】 8月25日,证券时报讯,日前,百润股份正式发布2022年半年报,今年1~6月期间,百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同比下降14.41%;实现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40.1%;扣非之后,净利润则为2.04亿元,同比下降40.28%。进一步来看,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板块业务出现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约18%,净利润同比降幅则达到45.88%。在百润股份主营业务中,预调鸡尾酒板块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6.28%,而香精香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则占比13.72%。毫无疑问,预调鸡尾酒是百润股份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而该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却明显“失速”,营收明显下滑、经营成本微降。据中报披露,今年1~6月,百润股份旗下预调鸡尾酒(含气泡水等)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同比下降17.99%;营业成本则为3.26亿元,同比降幅仅为5.44%;总体来看,预调鸡尾酒(含气泡水等)毛利率为62.39%,同比下降4.99%。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产品属于快消品,销售模式是以经销模式为主,直销模式为辅,分为线下渠道、数字零售渠道、即饮渠道等。今年以来,百润股份在华北区域布局加快,华南和华西区域有所收缩。目前,华北、华东、华南、华西为百润股份四大区域板块,2022年初合计经销商1888家,截至到6月末,增至1963家、净增加75家。具体来看,2022年初期,百润股份四大市场经销商数量分别为华北区域326家、华东区域514家,华南区域580家、华西区域468家;上半年,四大区域分别新增经销商92家、80家、93家、93家,分别减少14家、53家、115家、101家,增减变动率为24%、5%、-4%、-2%。除此之外,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产品销售渠道还包含线上直销渠道,即主要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和有赞等国内主要的线上电商平台,线上直销并不一定比经销商模式赚钱。2022上半年,在线上直销渠道中,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含气泡水等)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下降19.28%;此外,线上直销渠道毛利率为58.53%,甚至低于62.39%的全渠道毛利率。
【关键词】百润股份,利润大降,预调鸡尾酒
【食 品】海天味业跨界做饮料,求解业绩失速困局(2022-08-17)
【摘要】 8月17日,北京商报讯,继恒顺醋业后,又一家调味品企业跨入饮料界。日前,北京商报记者从“海天美味馆”小程序独家发现,海天味业悄然上架一款名为“喜悦满满”胡萝卜发酵果蔬汁饮料,产品介绍页显示,该新品选用1.5个胡萝卜,采用乳酸菌12小时轻发酵,并打出0脂肪、0甜味剂、0防腐剂、消化快好吸收等卖点。不过,查询海天官网、海天味业天猫旗舰店以及海天京东自营旗舰店等海天味业其他官方店铺均未发现上述产品,对此,海天味业相关人员表示,此款胡萝卜汁是近期海天味业新推出的饮料产品,上市时间不久,宣传做得也不多,各渠道还在铺货中。海天味业谋划饮料版图可以追溯到去年底。2021年12月,海天味业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注册资本5000万元,拟在广东佛山投资一家食品公司,由海天味业100%控股投资,名为喜悦物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从资料来看,这家食品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销售预包装食品)及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而上述胡萝卜汁果蔬汁饮料新品正是由喜悦物产与海天联合出品。目前,海天味业业绩正遭遇瓶颈期,两次低调推饮料产品,切入饮料板块,其实是海天味业对其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其背后的原因既有所处调味品行业发展的特征,也有自身发展的需求,更多的是基于消费端的变化。因此,整体来看,海天味业如果不实施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战略,将难以支撑其未来的营收、利润和股价。
【关键词】海天味业,跨界,饮料
【食 品】呷哺呷哺上半年预亏超2.7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约6倍(2022-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网讯,近日,“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预计净亏2.7亿元至2.9亿元。根据公告,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呷哺6个月预期收入约为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29%;同期净亏则较上年同期0.47亿元扩大6倍,预期净亏2.7亿元至2.9亿元。对此,呷哺方面解释称,净亏主要系今年上半年大部份地区餐厅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无法充份营业。呷哺呷哺餐厅在营城市116个,其中受疫情影响城市92个,占比约79%,尤其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主要一线城市受疫情影响严重。除了经营业绩承压,呷哺呷哺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尽人意,6月28日,呷哺股价创出4.53港元/股的阶段新高后便步入下行通道,8月15日报收于3.19港元/股,近一个半月累计下跌近30%。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新开业餐厅21家,下半年新开餐厅选址将陆续采取更科学化的选址系统,全年新开业餐厅预计约100家。
【关键词】呷哺集团,业绩预亏,架构调整
【食 品】蒙牛随变x世界杯,国民品牌携手顶级IP“随变”玩(2022-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经济网讯,随着冰品行业的消费模式升级,人们对冰淇淋的需求早已不只是解暑降温,生活态度、价值取向、趣味玩法对消费者的选择变得重要起来。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到来之际,围绕这场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品牌“大秀”也进入白热化阶段。近日,蒙牛集团在世界杯倒计时99天之际启动“随变巧冰奇旅世界杯站”巡展。蒙牛随变作为世界杯冰品赞助商,通过洞察消费者需求,从年轻人群的价值传递需求入手,重新梳理产品布局,推出“随变x世界杯 联名限定款产品”,宣示着品牌与世界杯的紧密合作,助力球迷们为最爱的球队打call。随着社会发展,Z世代占据消费主力,蒙牛随变突破潮流与美食边界,将品牌更好融入主流年轻消费人群的圈层文化。此番借力世界杯这一潮流符号,通过焕新包装、预测世界杯冠军等,从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中直接链接消费者,打破冗长割裂的转化路径。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活动上指出,“做好品牌,需要有‘精神内核’,需要勘测风向,更需要坚守初心,实现产品与品牌双向赋能。”
【关键词】蒙牛,世界杯,联名产品
【食 品】遭遇流拍,大股东出手,太子奶能否翻身(2022-08-09)
【摘要】 8月9日,北京商报讯,近日,三元股份发布公告称,8月6日10时至7日10时,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对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0%股权进行第二次公开拍卖,公司以7005.4万元的价格竞得。据此前三元股份发布的太子奶40%股权资产评估报告摘要,新华联控股持有的太子奶40%股权在评估基准日2021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值为1.25亿元。此次成交价(也即起拍价)相当于评估市场价值的56%。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太子奶上述股权的第二次公开拍卖。7月8日,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0%股权公开拍卖。这笔股权评估价为1.25亿元,起拍价为8756.76万元,相当于7折折扣。彼时,作为太子奶的大股东三元股份曾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并且不参与该次拍卖。最终,该拍卖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挂了1天后,最终因无人参与而流拍。作为曾经的乳酸菌饮料行业龙头,太子奶也有过一段高光时刻。公开资料显示,太子奶成立于1996年。成立次年,其创始人李途纯以8888万元的价格拿下央视食品饮料类的“年度标王”。2005年太子奶获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评定为中国发酵奶行业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第一,其发酵乳产品连续多年保持7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7年,拿到高盛等旗下私募股权基金后的太子奶走上了多元扩张的道路,并签署了对赌协议。随后,金融危机爆发,太子奶遭遇花旗银行逼债、银行紧缩信贷,资金链开始断裂,李途纯在对赌中失去太子奶的控制权。为缓解资金需求,太子奶以高息向经销商、员工集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2011年,太子奶破产重整,接盘方三元股份与新华联组成的联合体提供3.75亿元偿债资金,获得太子奶100%股权及其对应的可用资产。三元股份和新华联分别持有太子奶60%和40%股份。目前太子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乳酸菌产品的老化,叠加乳酸菌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太子奶的品牌力已不足应对目前的行业竞争。随着三元股份收入更多股权,未来在资金和战略上可以给予太子奶更多加持。
【关键词】太子奶,股权拍卖,三元股份
【食 品】上半年仅6月盈利,奈雪站到盈利关口(2022-08-09)
【摘要】 8月9日,北京商报讯,近日,奈雪的茶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经调整净亏损达上亿元,并且上半年中只有6月实现盈利。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奈雪的茶预计收入约为20.20亿~20.70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约2.30亿~2.70亿元。关于亏损的原因,奈雪的茶在公告中指出,除去疫情影响外,今年上半年的门店扩张带来人力、租金等相对固定成本的增加,也进一步导致了亏损。同时,由于外汇汇率的影响,奈雪的茶上半年未变现亏损净额约244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今年上半年还出现了盈利月份。奈雪的茶表示,公司正在推进既定的成本控制措施,降低经济环境辩护等情况对其的影响。2022年6月,奈雪的茶月度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实现盈利,这也是奈雪的茶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盈利月”。有分析认为,除疫情外,奈雪的茶上半年亏损与其单店盈利模式有关。6月实现盈利一方面是与当下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六月是茶饮消费的高峰期。无论是调整门店模式还是投入数字化设备,都是奈雪的茶调整单店盈利模式的有效举措,但还需要时间来优化和调整。茶饮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相对成熟逇头部品牌,新锐品牌更是不断涌出。在众多茶饮品牌中,奈雪的茶虽然抢先上市,但盈利模式一直受到关注和议论。业内人士指出,该品牌还需在产品品质、结构组合、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做功课,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关键词】奈雪的茶,成本上涨,亏损
【食 品】金龙鱼中报盈利能力改善(2022-08-08)
【摘要】 8月8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金龙鱼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194.8亿元,同比增长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9.8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33.5%,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显著。业绩发布次日,8月5日,金龙鱼股价大幅高开,收盘报48.15元,涨幅达6%。从金龙鱼第二季度单季的业绩表现看,的确超出市场此前预期。2022年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629.5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上升33%,环比低基期的一季度更是涨超15倍。2022年上半年,受南美干旱天气及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快速攀升至历史高位,粮食危机亦甚嚣尘上。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金龙鱼凭借扎根行业30年积累的深厚经验,多管齐下平抑风险波动。一方面,金龙鱼通过销售节奏制定采购计划,并用期货套保等工具来管理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还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原料行情、市场竞争力、消费力等多方因素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在保障向市场提供充足产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外部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冲击。此外,金龙鱼的综合企业群模式亦有效帮助公司降低成本。截至6月底,金龙鱼在全国已拥有71个已投产生产基地,多个生产基地临近原材料产地、港口、铁路或终端市场,不仅降低生产、库存和物流成本,还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效率最大化和规模经济。稳健的经营品质和抗风险能力令金龙鱼可以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坚持渠道扩张,并不断切入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与业务。半年报显示,金龙鱼上半年末经销商达到603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44家,中信建投证券认为,主要系公司持续推动渠道下沉,并在开发餐饮、调味品等渠道业务经销商。
【关键词】金龙鱼,盈利改善,成本下降
【食 品】浓香典范再登品牌榜单,五粮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2-08-05)
【摘要】 8月5日,北京商报讯,近日,由全球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Brand Finance分别发布的2022年(第十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与《Brand Finance2022年度全球最具价值烈酒品牌50强》榜单相继揭榜,五粮液分别获得榜单第16位、第2位。同时,以品牌强度指数89.4分的成绩,成为全球品牌强度指数最强的烈酒品牌。在品牌经济时代,品牌不仅是一种标志,也是企业影响力、产品品质与内涵的象征。作为白酒龙头品牌,五粮液不仅在品牌上不断跃升,更保持着持续稳健的发展与始终如一的品质。五粮液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并非一日之功。在多年品牌建设的深耕中,五粮液向下不断筑牢根基,向上则开枝散叶,连年递增的业绩正是品牌深入人心的佐证。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五粮液实现营收275.48亿元,同比增长13.2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8.23亿元,同比增长16.08%。2021年,五粮液实现营收662.09亿元,同比增长15.5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3.77亿元,同比增长17.15%。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五粮液自2016年起营收增速为两位数的年头增长至第六年。作为中国白酒头部企业,五粮液正全力打造“生态、品质、文化、数字、阳光”五位一体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发展路径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也体现出五粮液对ESG发展的重视。随着五粮液在品牌、价格、渠道等方面稳健改革与发展,这一龙头品牌展现出高稳定性与成长性,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消费主流地位。当前,白酒行业的竞争正在日益加剧,如何突破现状成为各大酒企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而自五粮液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正持续巩固并强化五粮液产区优势、古窖池群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消费群体优势等五大核心优势,构筑起五粮液稳健发展的底气。
【关键词】五粮液,品牌榜,高质量发展
【食 品】加码原材料供应,道道全寻业绩增长点(2022-08-04)
【摘要】 8月4日,北京商报讯,日前,道道全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道道全粮油(茂名)有限公司所承担建设的“茂名食用油加工项目”于近日正式投产。道道全之所以重视对上游供应链的把控,是因为原料价格上涨正成为其业绩连年亏损的主因之一。财报显示,2021年道道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92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为7649.91万元;2022年半年报预告显示,预计道道全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2900万-43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1.01亿-1.52亿元。无一例外,道道全在解释上述亏损原因时,都会提到“原材料价格上涨”。道道全在2020年和2021年财报预告中分别表示,“因原材料价格增长明显,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高于去年同期”“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过快”。在最新半年报预告中,道道全除了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业绩产生影响外,还表示,“公司虽然已上调了产品销售价格,但因价格调整的滞后及调整幅度的因素影响,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据西南证券研报,2020年3月和8月底,公司相继两次提价,提价幅度15%左右。虽然已采取提价措施,但道道全毛利率仍在逐年降低。2018-2021年,道道全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2.48%、9.18%、7.23%和1.63%。有分析认为,食用油加工项目投产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疏解原料成本压力,但目前市场需求情景难测,扩产后如何消化新增产又成了摆在道道全面前的新考题。
【关键词】道道全,原材料供应,产能布局
【食 品】试水自选称重,上市前的老乡鸡忙着寻找盈利点(2022-08-01)
【摘要】 8月1日,北京商报讯,近日,老乡鸡在上海开出新店,提供定价份菜之余新增了自助称重的菜品。菜品方面,家常菜仍是主打品类。自选区提供肥西老母鸡汤、梅菜扣肉、金汤酸菜鱼等份菜产品,自选称重区则提供西红柿鸡蛋、土豆片等30余款家常菜品。售价方面,份菜的价格与其他老乡鸡门店基本相同,例如招牌鸡汤售价均为16元,而称重菜品为2.98元/两,售价位于同样提供自选称重菜品的大米先生和焦耳食堂之间。从竞争对手的操作方式来看,设置自选称重的门店,其营收会更为可观,这或许能揭示老乡鸡此举的合理性。从宣布走出“安徽大本营”布局全国到如今准备IPO上市,从自选份菜到自选称重,老乡鸡可以说是不停在“折腾”。对于一个地方品牌而言,无论是隔空喊话艺人岳云鹏代言,还是推出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门店场景和茶饮产品,均是希望向连锁化和规模化高效发展。从资本端来看,亦或是努力讲好故事。正如老乡鸡招股书所言,扩张和创新是其提升盈利的方式之一。招股书显示,老乡鸡的市场定位为以华东为大本营,向其他区域扩张并布局全国市场,不断提升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同时,老乡鸡还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以此来提升盈利能力。纵观整个中式快餐市场,从区域布局全国再拥抱资本的中式快餐品牌不在少数,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并顺利拥抱资本市场,这些当事人需要积极创新。对于老乡鸡而言,不断创新探索固然是其维持活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尝试“自选称重”的售卖形式,但还需在产品品质、门店规模和盈利能力上做功课,通过差异化布局从而放大自身优势。
【关键词】老乡鸡,盈利点,自选称重
【食 品】百胜中国供应链管理中心正式开工,落户上海嘉定(2022-07-28)
【摘要】 7月28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供应链管理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落户上海嘉定区。百胜中国供应链管理中心是公司最大的供应链中心自建项目,项目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约61000平米,将作为百胜中国供应链运营总部,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百胜中国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包括常温仓储区,低温冷链区,办公楼及配套设施,采用自动化和立体存储技术提高用地效能,并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还将通过敷设光伏与风能发电设备减少碳排放。该中心不仅能够完全满足百胜中国各品牌在华东地区的供应链服务需求,更将成为从华东辐射全国的重要冷链整合支点。进入中国三十五年来,百胜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引入世界一流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套包括从供应商及上游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到餐厅管理的世界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截至2022年一季度,百胜中国拥有32个物流中心,服务12000多家餐厅,覆盖全国1700多个城镇。公司在2021年投资者日活动上曾宣布,计划在五年内将物流中心扩展至45~50个。百胜中国还利用供应链的储运资源为第三方提供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公司于2020年成立了传胜供应链,专注于从事冷链物流及相关增值服务的高品质专业供应链服务,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冷链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为主的物流产品体系,为第三方提供仓运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
【关键词】百胜中国,供应链,数智生态
【食 品】青岛啤酒品牌价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元(2022-07-27)
【摘要】 7月27日,北京商报讯,日前,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办的(第十九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青岛啤酒以2182.25亿元的品牌价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元,连续19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与此同时,青岛啤酒公司旗下的崂山啤酒、汉斯啤酒、青岛啤酒博物馆、王子以及TSINGTAO1903青岛啤酒吧分别以530.85亿元、312.05亿元、289.29亿元、45.85亿元、40.25亿元同时上榜,这是TSINGTAO1903青岛啤酒吧首次登榜。青岛啤酒及子品牌累计品牌价值超3400亿元。近年来,青岛啤酒在行业内建立了“基于数字化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推出一世传奇、百年之旅、白啤、黑啤、纯生、原浆、皮尔森、IPA等各品类啤酒,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TINGSING 1903 青岛啤酒吧布局200多家,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惊艳亮相,遍布全国的“青岛啤酒啤酒节”、精彩纷呈的体育音乐营销活动,为消费者打造“超预期”的沉浸式品牌体验。2021年青岛啤酒在经营业绩连创历史纪录的基础上再攀历史高峰,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1.7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1.6亿元,同比增长43.3%。营收、净利再次双创历史新高。2022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营收、净利再创纪录。
【关键词】青岛啤酒,品牌价值,科技创新
【食 品】正邦科技陷代养户断料风波(2022-07-27)
【摘要】 7月27日,北京商报讯,近期,正邦科技被曝出现断料风波,不少代养户称出现“猪吃猪”现象。针对此事,7月25日,正邦科技回应称确存在部分断料现象,但目前已得到解决。“受6月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正邦科技先后在互动平台和公告书中表示。不过,正邦科技的上述澄清未能拉回资本市场信心。截至7月25日收盘,正邦科技股价为5.89元,跌幅逾6.66%,年内跌幅近40%,目前市值不到190亿元。几次三番风波背后,正邦科技也深陷业绩亏损困境,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正邦科技亏损达188.2亿元,负债率也攀升至93%,远高于同行企业。正邦科技的亏损还在持续,数据显示,正邦科技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亿~46亿元,同比下降165.72%~221.66%。身处亏损困境中的正邦科技也在试图自救。7月初,正邦科技宣布拟以每家公司股权转让价1元,总计10元向控股股东正邦集团转让10家全资子公司各49%股权。据了解,正邦科技拟出售股权的10家公司主营业务为猪饲养和销售,均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净资产评估值均为负。
【关键词】正邦科技,断料,亏损
【食 品】君乐宝:可持续发展和减碳是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2022-07-22)
【摘要】 7月22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新领军者对话会”,分享君乐宝绿色可持续发展经验,与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深入交流。作为“消费价值链脱碳”主题环节唯一中国企业代表,魏立华分享了君乐宝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体系,与各国企业领袖共同倡导“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减碳”,让世界更美好。魏立华在论坛发言中表示: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作为中国快速增长的乳品企业之一,君乐宝把“可持续发展与减碳”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做出了“可持续发展与减碳”的全面规划,并在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君乐宝将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君乐宝融合一、二、三产业,形成了“田种草、草喂牛、牛产奶、粪还田,沼气发电”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在张家口坝上流转38万亩土地,建立原生态牧草种植基地,通过改进土地灌溉方式,节水三分之二;牧草种植更多采用沼液替代化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2021年,君乐宝草场消化沼液50万立方米,改良牧草种植土地3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减碳和保护生态环境。在生产模式上,君乐宝旗帜奶粉工厂创新“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牧场建在草场之中,工厂建在牧场中,构建种植、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的绿色生产模式,奶牛挤出的生鲜乳零运输、零中转,直接通过低温洁净管道传送至加工环节,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运输中的燃油消耗与碳排放,从生产源头实现减碳、减污。
【关键词】君乐宝,减碳,可持续发展
【食 品】首都酒业成立子公司,正式进军酱酒市场(2022-07-21)
【摘要】 7月21日,北京商报讯,近日,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官网了解到,首都酒业在仁怀市茅台镇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华酒业(贵州仁怀)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首都酒业或将正式进入酱酒市场。有分析认为,首都酒业在贵州成立全资子公司,只是为了利用市场上对“贵州”和“酱酒”之间的人为联系,增加自身的概念特征。酱酒前两年“过热”,整合成本过高。从今年开始,酱酒上游的产能整合成本大幅下降,对于首都酒业而言是个利好消息。但是整合只是成功的开始,关键在于企业如何解决营销模式,来发育未来市场。酱酒是一种酿造工艺,贵州不止有酱酒,酱酒也不只在贵州。事实上,北方市场此前并非没有酱酒企业。华都酒业作为北方酱酒的“老字号”,旗下酱酒产品已深耕北方市场多年。华都酒业背靠首农集团,旗下酱酒产品承天门更是被誉为“北京小茅台”。这也意味着,首都酒业想要靠酱酒打开市场,仍有不小的压力。无论是首都酒业还是华都酒业,在酱酒产品市场目前均没有突出的竞争力,消费者对其产品也没有充分的需求。首都酒业应该先集中资源,把现有品牌做出成绩,再去考虑其他产品。
【关键词】首都酒业,子公司,酱酒
【食 品】三年开设20万家“授权店”,趣店预制菜能否破圈(2022-07-21)
【摘要】 7月21日,北京商报讯,近日,趣店集团创始人、CEO罗敏在旗下“趣店预制菜”品牌战略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三年要支持十万用户创业开设线下门店。对于这一布局,罗敏否认其为加盟模式,而解释为是以不收取任何费用进行品牌授权,来售卖趣店预制菜产品。由此可见,趣店预制菜将通过不同模式的线下和线上渠道进行布局。对于授权用户,则需要经过趣店预制菜标准筛选。另外,对于资金方面有困难的用户,公司还将向其提供一年的免息贷款。按照趣店预制菜目前的规划表,该品牌2022年将开设10000家门店,2023年门店将达到50000家,2024年将拥有200000家门店。大批量开设线下门店的同时,趣店预制菜并不会放弃线上业务。罗敏表示,即便开设了线下门店,趣店预制菜还将继续布局其线上电商业务,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对于线上线下的结合,罗敏设想在线下门店达到一定规模后,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的订单由收货地址附近门店进行派送,从而达到最短时间收到商品。从趣店预制菜规划上不难看出,其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腿”走路,而规模化是其接下来主攻的方向。实际上,规模化对于投身于预制菜市场的企业而言是重要的指数,成为产品损耗度、获客率以及成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趣店,预制菜,规模化
【食 品】海底捞欲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2022-07-15)
【摘要】 7月15日,北京商报讯,近日,海底捞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在本次交易中担任联系保荐人。招股书显示,自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餐厅以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海外餐厅网络已在四大洲的11个国家扩至97家门店。数据显示,2019~2021年期间以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海外餐厅收入分别约为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及1.09亿美元。同期期内亏损分别约3302万美元、5376万美元、1.51亿美元及2850万美元。疫情对于海底捞海外餐厅的经验带来了一定影响,与国内市场的情况相似,海外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也有所走低。特海国际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疫情及限制措施,海底捞海外餐厅整体翻台率从4.1次/天下降至2020年的2.4次/天和2021年的2.1次/天。不过,由于许多限制已逐步解除,使得大部分海底捞海外餐厅恢复正常运营,截止到2022年前3个月,海底捞海外餐厅整体翻台率达到2.7次/天。关于分拆海外业务的原因与优势,根据招股书,海底捞认为,分拆能为各板块业务更好地分配资源,并将使海底捞海外业务能够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有利于海底捞和其海外业务的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张。同时,分拆后各板块的管理团队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各自业务。另外,分拆还能提升海底捞海外餐厅的业务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关键词】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