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套“50kW温差能发电系统陆上联调”工作顺利进行(2023-08-21)
【摘要】 8月21日,湛江日报讯,8月17日,由湛江湾实验室承担的国内首套“50kW温差能发电系统陆上联调”工作在实验室龙王湾园区顺利进行。本次调试工作由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持调试,过程中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大于50kW,满足指标要求,调试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研究迈出了由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为未来深入开发研究温差能发电打下坚实基础。据估计,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约3.67亿千瓦,研究并掌...
【关键词】海洋电力,温差能发电,陆上联调
“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在天津成立(2023-08-18)
【摘要】 8月18日,央广网讯,8月17日,“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在天津市河东区成立,旨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聚拢京津冀地区的高能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产业链企业,加强各方合作与交流,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及工程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一体化,吸引“地质海洋与生态”领域企业聚集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河东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由...
【关键词】天津市,海洋大数据,技术创新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成果在海洋工程领域国际TOP期刊发表(2023-08-15)
【摘要】 8月15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讯,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简称“中心”)海洋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团队在海洋工程领域国际TOP期刊Ocean Engineering发表题为“Research on field testing and assessment technology of ocean energy converters”的学术论文,该文对海洋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介绍了应用于我国海洋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的情况。2011年至今,中心海洋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洋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与评价
我国首个陆海生态产品统筹核算技术标准得到初步应用(2023-08-11)
【摘要】 8月11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讯,8月8日,盐城市统计局组织评审验收会,会议一致通过“盐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项目结项成果的评审验收。该项目建立了沿海平原地区的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产品统筹核算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生态产品三分法的分类体系和识别规则,上升为盐城市地方标准《DB3209/T 1214-202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程》,这是我国第一个陆海生态产品统筹核算的技术标准。在该标准的指导下,项...
【关键词】江苏盐城,陆海生态产品,统筹核算,地方标准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参与编制的《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发布(2023-07-05)
【摘要】 7月5日,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讯,近日,《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简称《规范》)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并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规范》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牵头,海洋二所、海洋一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规范》适用于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的前期调查阶段,并将其划分为远景区调查、矿化区调查和勘查靶区调查...
【关键词】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填补空白
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标”发布(2023-07-05)
【摘要】 7月5日,青岛日报讯,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家标准,该标准提出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现场监测调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开...
【关键词】国家标准,海洋生物,生态修复,填补空白
国内首个综合性、体系化的立体确权技术标准《江苏省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技术规范》通过评审(2023-07-04)
【摘要】 7月4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与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联合组织召开《江苏省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技术规范》(简称《规范》)专家评审会。《规范》由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刘大海团队联合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共同编制,是国内首个综合性、体系化的立体确权技术标准,项目组基于全水深、覆盖全海域、贯穿全链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海域立体确权技...
【关键词】海域,立体确权,技术标准
太湖实验室首次牵头攻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支撑(2023-07-03)
【摘要】 7月3日,无锡日报讯,近日,2022年度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深远海船舶6000kW级全回转推进器抗疲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评审会在无锡顺利召开,这是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迎来的首个牵头承担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根据计划,项目将围绕大推力全回转推进器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从“设计方法、部件制造、整机集成、应用示范”的全过程,提出全回转推进器抗腐蚀疲劳设计...
【关键词】海洋装备,深远海,首台套
科研人员揭示早期地球海洋磷循环演化规律(2023-06-05)
【摘要】 6月5日,南方科技大学讯,近日,成都理工大学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李超研究团队利用自研的能直接追踪古海洋磷含量波动的碳酸盐结合态磷酸盐技术,重建了地质关键期埃迪卡拉纪(距今约6.35亿年至5.39亿年之间)古海洋溶解磷含量波动,发现埃迪卡拉纪古海洋生命营养元素磷含量和海洋氧化程度之间具有不同于现代海洋的解耦关系,提出外部因素是埃迪卡拉纪古海洋乃至早期地球缺氧海洋实现氧化的原始驱动力假说。这一研究...
【关键词】海洋科学,CAP技术,磷含量
南方科技大学林间院士团队在南海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2023-06-01)
【摘要】 6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讯,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林间院士团队在南海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通过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首次获得南海南部地幔相对富含水分的地球物理证据,揭示南海深部地震波速度结构南北不对称,成果以“Mantle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rapped water in the Southwest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
【关键词】南海,深部结构,南部地幔,相对富水
《福建省修复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布(2023-06-01)
【摘要】 6月1日,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讯,近日,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生态学院陈鹭真教授牵头,实验室多名师生共同组成的团队所编制的《福建省修复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简称“方法学”)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完成备案,纳入福建省林业碳汇机制(FFCER),为福建省红树林修复项目开发和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对福建省深入开展红树林保护、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生态碳汇交易和助力“双碳”...
【关键词】双碳,福建省,红树林,碳汇核算
福建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邻近海区发现新物种(2023-06-01)
【摘要】 6月1日,央视新闻讯,近日,福建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科研团队对外发布在马里亚纳海沟邻近海区发现裸变形虫新物种——马里亚纳马氏虫,目前该属变形虫在全球海洋中仅报道9种,且都在1000米以浅海域,该研究首次在超过30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马氏虫种类,并在实验室建立了活体培养体系。裸变形虫是一类形状可变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再生循环,对细菌和藻类种群也起到一定的控制调节作用。马里亚纳马氏虫长30...
【关键词】海洋生物,裸变形虫,新物种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方法》团体标准发布实施(2023-05-17)
【摘要】 5月17日,青岛蓝谷管理局讯,近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公告(中海协发〔2023〕7号),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方法》团体标准正式获批,编号为T/CAOE 51-2023,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该团体标准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渗流力学研究领域首部团体标准,其发布实施填补了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标准空白。《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方法》团体标准于2021年11月26...
【关键词】团体标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渗流力学
振华重工发布全球首台超大型液压锤,推动海上风电挺进深远海(2023-05-10)
【摘要】 5月10日,澎湃新闻讯,日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中国品牌博览会上发布全球首台6000千焦以上超大型液压锤。海洋液压打桩锤是海上风电施工的核心装备,能将重达上千吨的钢管桩打入到海床面5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为适应我国海上风电对超大型海洋液压打桩锤的迫切需求,龙源振华牵头组成产学研用团队,共同研发全球首台6000千焦以上超大型液压锤,替打直径9.08米,这两个技术参数均为世界最大,可将更粗更重...
【关键词】海洋装备,海上风电,大兆瓦,深远海
海洋三所6000米级科考海工两用型水下缆控潜器“创新”号海试成功(2023-05-04)
【摘要】 5月4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讯,4月26日,海洋三所“创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下潜至超深水6023.1m完成既定海试任务后成功回收至“向阳红03”母船尾甲板,“向阳红03”船再添新型超深水探测/作业装备,为开展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地球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海洋新资源和深远海管缆施工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探测提供技术手段和平台。“创新”号为6000米级深海科考/海工两用型ROV,配备两台七功能机械手、4K高清摄像...
【关键词】海洋装备,海洋科考,ROV
国产极地探险邮轮在南通海门交付(2023-05-04)
【摘要】 5月4日,中国水运报讯,4月25日,在南通海事局海巡艇维护下,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承建的自主建造极地探险邮轮“海洋信天翁”轮顺利离泊,并将直接交付美国船东(Sunstone),标志着我国邮轮本土建造迈出坚实一步。据悉,该船是招商重工极地探险邮轮项目的第6艘,设计总长104.4米,型宽18.4米,设计航速不小于15.5节,符合船舶冰级1A和极地规则POLAR CAT-B的相关要求,其先进性和独特性均在全球范围内领先。“海洋信天翁...
【关键词】招商重工,邮轮,极地,本土建造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哪吒实验室发表新型可折叠式海空两栖航行器研究成果(2023-04-03)
【摘要】 4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哪吒实验室硕士研究生白玉林在机器人领域期刊《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发表题为“Nezha-F: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Foldable and Self-Deployable HAUV”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展示了一种基于活塞式浮力调节系统的可折叠机臂式海空两栖航行器—“Nezha-F”的原理分析与机械设计、水下执行机构的建模与控制补偿以及整体样机研制与试验工...
【关键词】海空两栖,航行器,应用场景
厦门大学刘志宇教授研究组在海洋多尺度动力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3-04-03)
【摘要】 4月3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讯,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志宇教授研究组在海洋多尺度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On Dynamical Decomposition of Multiscale Oceanic Motions”与“A Simple Approach for Disentangling Vortical and Wavy Motions of Oceanic Flows”为题,分别发表于地球系统模拟与物理海洋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
【关键词】海洋,多尺度运动,动力分解
日本建造全球首艘用于CCUS的LCO2运输试验船下水(2023-04-03)
【摘要】 4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28日,日本三菱重工集团旗下三菱造船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用于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的液化二氧化碳(LCO2)运输试验船举行下水仪式。预计这艘新船将在完成舾装工程和海试之后,于2023财年下半年交付,从事二氧化碳运输工作。该船全长72米,宽12.5米,吃水4.55米,储罐容量1450立方米。该船是日本经济产业省所管辖的新能源产业综合开发机构(NEDO)研发项目的一部分,具体涵盖了CCUS研究开发和示...
【关键词】三菱造船,CCUS,LCO2
近岸海水养殖区真菌研究获进展(2023-04-03)
【摘要】 4月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骆祝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海洋学期刊《湖泊学与海洋学》上发表近岸海水养殖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分别在基因(DNA)和转录(RNA)水平上评估了福建省东山湾近岸海水养殖环境中真菌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这也是养殖活动对近岸水域活性真菌分布特征影响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近岸养殖区及周边海域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
【关键词】福建省,海水养殖,真菌群落
全球首艘大容量电池混动双头豪华客滚船在广州建成(2023-03-01)
【摘要】 3月1日,中国经济网讯,2月28日,全球首艘大容量电池混动双头豪华客滚船在广州南沙建成交付,这艘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为英国P&O Ferries公司打造,之后将投入到英吉利海峡运营,主要往返于英国多佛港和法国加莱港。据介绍,这艘船船长230.5米,型宽30.8米,服务航速达到20.8节,艏艉结构完全对称,是全球首例前后各配备2台7500KW吊舱推进器的船舶,吊舱推进器能够实现360度全回转推进,可以实现艏艉双向航行,将...
【关键词】广船国际,英吉利海峡,双头设计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获进展(2023-03-01)
【摘要】 3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通过构建海岛旅游发展可持续性模型,全面测度海岛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旅游业是国内外诸多海岛的支柱产业。海岛有限的面积大小、明显的空间隔离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对旅游发展构成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因此,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保护与利用海岛的共同认识和追求目标。准确测度海岛旅游发展的...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岛旅游,可持续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宋军教授团队牵头成立“大连海洋科学数据中心”(2023-03-01)
【摘要】 3月1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讯,近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得大连市政府支持,由宋军教授团队牵头成立“大连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大连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将从大连市海洋数据产业发展和需求出发,凝练海洋数据中心的领域布局和重点任务,采取产学研用金相结合方式,重点聚焦海洋数据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方向,突破海洋数据产业工程技术、装备及智能化可视化服务技术,构建具备从数据监测、到模拟预测预警...
【关键词】辽宁大连,海洋数据,信息服务
国内首套载人常压潜水系统深水区“试水”成功(2023-03-01)
【摘要】 3月1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国内首套常压潜水系统(ADS)在长江干线三峡库区成功开展了载人水下演练。此次深水区试验位于长江干线秭归青滩水道主航道内,下潜水深167.6米,航道弯曲,水流复杂,且上下水船舶密集,通航环境十分不佳。ADS常压潜水系统是国内首套常压深潜系统,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65米。其在水下能保持常压状态,可有效增加潜水作业安全性和水下作业时间,在高坝、水库、深海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常压,深潜系统,365米
厦门大学许肖梅教授团队在海洋哺乳动物声学保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3-02-06)
【摘要】 2月6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讯,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许肖梅教授团队在水下噪声污染防治与海洋哺乳动物声学保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ontrollable acoustic deterrent based on the warning signals generated by nonel detonators”为题发表于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论文提出基于导爆雷管警示信号的可控声驱赶方法,为保护海洋工程噪声威胁下的海洋哺乳...
【关键词】海洋生物声学,海洋工程噪声,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哺乳动物
中科院海洋所孙建明团队牵头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养殖尾水滤渣”为“生物发酵饲料”(2023-02-01)
【摘要】 2月1日,青岛日报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建明团队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任务“养殖尾水滤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据孙建明团队介绍,通过开展实验,科研人员改进了规模化成套养殖尾水滤渣收集工艺和装置,实现养殖尾水滤渣收集率91.8%。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构建了滤渣资源化利用的成套工艺和技术,利用滤渣开发了多种生物发酵饲料产品,可实现养殖尾水滤渣利用率超95%,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海洋渔业,绿色养殖,资源利用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董昌明教授团队提出一种修正卫星高度计导出的海洋表面地转流场的改进方法(2023-02-01)
【摘要】 2月1日,观海临风讯,海洋流动对海洋物质、能量、热量和淡水等的输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洋流动的量化一直是海洋观测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海面流场信息,是来自于利用地转平衡假设、从卫星高度计的海面高度资料中获取海面地转流场的数据。经典的地转平衡假设是基于地球旋转诱导的科氏力和压强梯度力之间的平衡,忽略了流动的曲率影响。然而海洋充满了中小尺...
【关键词】海洋观测,海洋流动,量化
最新研究揭示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生老病死”(2023-02-01)
【摘要】 2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微生物组领域权威杂志《微生物组》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目为“深海热液区病毒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热液病毒与宿主在全球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并揭示了热液病毒参与的宿主碳氮硫代谢的过程。研究发现,在不同热液区和不同生境之间,病毒的分布显示出高度的区域性以及与宿主丰度的相关性,其潜在宿主多为热液...
【关键词】深海热液,热液病毒,宿主,分布特征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深海微生物代谢机制与环境作用创新团队”在Microbiome发文揭示深海热液区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2023-01-03)
【摘要】 1月3日,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微生物组领域权威杂志《Microbiome》(影响因子:16.837,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目为“Virus diversity and interactions with hosts in 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s”(深海热液区病毒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热液病毒与宿主在全球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并...
【关键词】海洋极端环境,深海热液系统,热液病毒
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学团队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关于北极覆冰海域海洋声场分析计算的重要成果(2023-01-03)
【摘要】 1月3日,天津大学讯,随着近年来北极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北极地区科研、经济价值日益突出。北极海洋环境恶劣,开展实验相对困难,大多数的水下探测都要借助声学设备进行分析。想要准确利用声学设备进行环境分析,就必须借助海洋声场分析模型。但是北极海域是受海洋环境严重影响的区域,海冰覆盖严重影响着声场分析计算。近日,天津大学应用海洋学团队在国际主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关键词】海洋探测,海洋声场分析,海冰覆盖
清华大学在海洋遥感探测领域取得新进展(2023-01-03)
【摘要】 1月3日,清华大学讯,我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洋国土,这使得我国周边海域船舶巨增、航道复杂以及海情瞬息多变,船舶遭遇风险的可能大大增加。同时,关于海洋资源、海洋岛屿、海域划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权益争端越发激烈,为了保卫海域及岛屿主权,海防也成为了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一些舰船、潜艇等航行器的非法入侵、非法捕捞、非法走私进行监管是海防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海洋中舰船、潜艇等目标...
【关键词】舰船尾迹,海洋探测,实时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深海微生物代谢机制与环境作用创新团队”首次报道海洋苯乙烯塑料降解微生物及其代谢机制(2023-01-03)
【摘要】 1月3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海微生物创新团队在环境领域重要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 14.2)上发表了题为“Biodegradation of polystyrene (PS) by marine bacteria in mangrove 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该文丰富了塑料降解微生物的多样性,也是海洋PS(聚苯乙烯)塑料降解微生物的首次报道。聚苯乙烯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塑料污染...
【关键词】海洋环境,塑料污染物,降解微生物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关于二氧化碳捕获与海底封存项目的合作备忘录(2022-12-01)
【摘要】 12月1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讯,11月25日,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联合执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视频方式在深圳与新加坡两地连线召开,会上举行了新一批8份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的水合物法二氧化碳捕获与海底长期封存项目的合作备忘录。本项目是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殷振元助理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Praveen Linga教授联合开展的基于水合物对...
【关键词】二氧化碳,水合物法,固化捕获,海底封存
深圳大学研究成果发布,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难题(2022-12-01)
【摘要】 12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谢和平与其指导的深圳大学/四川大学博士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 membrane-based seawater electrolys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从物理力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全新思路,开创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彻底隔绝海水离子的同时,实现了高效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突破(即把海水当纯净水用,在海水里直...
【关键词】海水制氢,直接电解,破解难题
江苏“海水稻”新品测产创新高(2022-12-01)
【摘要】 12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实施的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项目区传来好消息,通过几年的努力,该院“海水稻”种植又取得了新成绩。在通州湾原有近5000亩地块种植海水稻基础上,该院在如东掘苴垦区5000亩盐碱地改良地块推广种植了测产品种。经南通市农学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实收亩产达606.9公斤,实现了该地块首年种植首年丰收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该...
【关键词】江苏省,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水稻
我国滨海养殖池年际动态遥感监测结果出炉(2022-12-01)
【摘要】 12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在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环境遥感》上发表了题为《2016~2021年中国沿海养殖池塘10米空间分辨率年际变化》的研究文章。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中国滨海养殖池总面积达8628.79平方公里。2016~2021年,中国滨海养殖池持续减少,净损失1139.97平方公里,下降幅度为13.21%。浙江省滨海养殖池减少最为显著(38.24%),其次是广东(27....
【关键词】滨海养殖,滨海湿地,保护,恢复,成效显著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设计海南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喜获丰收(2022-11-08)
【摘要】 11月8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讯,11月4日,由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设计、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海南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一号”,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起网第一批渔获。2022年3月14日,“普盛海洋牧场一号”平台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完成建造并交付,总长86米、宽30米、高18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搭载智能渔业养殖系统、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设施,采用海上清洁能...
【关键词】海洋装备,海洋牧场,产业融合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海洋生态动力学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The AREAs)划区管理工具(含海洋保护区)领域发表高水平文章(2022-11-04)
【摘要】 11月4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讯,国际海底区域(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s, The AREAs)属于全人类共有,是我国拓展深海空间、资源等的战略新疆域。近年来,以生物多样性为抓手的划区管理工具(含海洋保护区)成为国际海底区域海洋治理的焦点,攸关新的国际海底秩序和规则,也是当前联合国和国际海底管理局有关国际规则制定谈判的焦点。当前,西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成为国际海洋治理的重点关注区,该区域共有4个...
【关键词】海洋治理,西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划区管理工具
全球首艘零排放邮轮入级DNV(2022-11-03)
【摘要】 11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新成立的挪威邮轮公司Northern Xplorer决定将其首艘零排放邮轮选择入级DNV船级社。这艘邮轮据称是全球首艘零排放邮轮,将由葡萄牙West Sea船厂建造,由挪威船舶设计公司Multi Maritime设计,载客250人,将配备ABB全电力推进系统,包括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同时,该船还将配备辅助可再生能源供应系统,包括风能和太阳能。预计这些技术将使该船能在挪威峡湾和更远的地方实现零排放航行。DNV将参...
【关键词】挪威,邮轮,零排放
中科院海洋所成功研发耐高压固态纳米材料(2022-11-01)
【摘要】 11月1日,海洋知圈讯,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urfaces and Interfaces》在线发表了题为“One-step method to prepare coccinellaseptempunctate-like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high sensitivity SERS detection”(IF= 6.137)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海洋所和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制备出七星瓢虫状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在模拟高压下实现10-6 M 磷酸乙醇胺分子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耐压性,为未来深海...
【关键词】深海原位检测,灵敏度,耐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