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2025-04-02)
【摘要】 4月2日,湖南日报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研制出直径不足1厘米、重量仅21毫克的无线机器人,可实现可控飞行。该机器人利用外部磁场供电和控制飞行路径,外形类似小螺旋桨,内置磁铁。目前,机器人缺乏机载传感器,无法实时调整运动模式,但计划添加主动控制功能。未来,团队还计划研制5毫米级“集群”机器人,可协同完成复杂任务。这款最小无线机器人的问世,展示了科学家在微型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外部磁场供...
【关键词】无线机器人,最小尺寸,可控飞行
新兴际华集团自主研发多款机器人赋能服务升级(2025-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讯,3月31日,新兴际华集团自主研发的多款智能服务机器人投入生产一线,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服务能力。这些机器人包括全自动上芯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AGV自动导向机器车和机器人维保团队,分别应用于工业检测、应急救援、智慧物流等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新兴际华集团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构建了高效、智能、可持续的生产体系。此外,新兴际华集团还注重机...
【关键词】新兴际华,机器人,智能制造
穿越者完成商业航天首次主动防热技术试验(2025-03-31)
【摘要】 3月31日,界面新闻讯,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商业航天首次亚轨道载人飞船主动防热技术地面验证试验。穿越者模拟飞船再入的极端热环境——通过持续高强度加热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穿越者主动防热材料在经受超1600℃高温长时间燃烧下,主动防热系统冷却效率最高达到58%,超过仿真预测的50%阈值,证明了主动防热技术的有效性及应用在再入飞行器领域的潜力,此外,还突破了载人飞船传统防热技术不可复用的瓶...
【关键词】穿越者,载人飞船,主动防热技术
小型多模态机器人突破万米深海(2025-03-21)
【摘要】 3月21日,千龙网讯,3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浙江大学,发布了这项“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科研成果。该机器人首次突破万米深海,并实现多模态运动,为海洋资源开发、考古发掘、环境监测等带来更多可能性。团队设计出一款深海驱动装置:利用双稳态手性超材料结构在两个稳态之间切换时的快速突跳,巧妙地将深海高压对软材料的负面影响扭转为正面影响,成为提升机器人驱动...
【关键词】机器人,多模态运动,突破深海
自主研发突破,埃夫特推出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2025-03-20)
【摘要】 3月20日,机器人网讯,埃夫特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旨在通过整合墨斗IDE开发工具、OpenmindOS操作系统及EBOX硬件模块构建标准化技术平台,降低机器人应用开发门槛。该底座已应用于工业场景,提升汽车电子、3C制造等领域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并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人形机器人样机,配套核心部件正在测试。研发层面,埃夫特获得政府补助2.2亿元,与清华大学、中科大共建实验室,加入华为生态推进AI融合...
【关键词】埃夫特,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全球首个,我国人形机器人这一技术取得新突破(2025-03-10)
【摘要】 3月5日,央视新闻讯,机器人起身站立的控制技术一直存在很多难题,近期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一项算法技术,能够使人形机器人从各种状态下实现快速、稳定地站立。模仿人类“有样学样”是机器人习得技能的必经之路。这样一套全新的数据采集遥操作设备,包含上肢外骨骼和下肢脚踏板,操作员的动作能够在机器人身上精准复现。它能够使得单个的操作者同时对一整台人形机器人的上身和下身进行操控,提...
【关键词】站立,机器人,算法
北大研发全球首款软体膝关节假肢,轻便减震提升舒适性(2025-02-19)
【摘要】 2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北京大学今日发文称,北大工学院王启宁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动力下肢假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受马尾草启发的折纸软体动力膝关节假肢这一创新假肢是国际首款软体膝关节假肢,为下肢假肢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2月30日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上。据悉,王启宁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基于折纸结构的软体膝关节假肢设计。该假肢结合了折纸结构与气动控制技术,能够在...
【关键词】智能动力,新思路,舒适性
我国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2025-02-18)
【摘要】 2月18日,C114讯,2月16日0时10分,一架满载新鲜榆林羊肉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从榆阳马合通用机场顺利起飞,并在2小时47分钟后平稳降落在西安蓝田机场,成为国内首条大型无人机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不仅填补了国内大型无人机干线物流运输的空白,更是我国低空经济在物流运输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据了解,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无人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货运无人机,最大载重1.5吨,单次航行覆盖范围达1200公里。其搭载的智...
【关键词】无人机,首航,低空物流
每秒能跑10米,全球最快四足机器人“黑豹”来了(2025-02-10)
【摘要】 2月10日,IT之家讯,近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推出了全球最快的四足机器人“黑豹”,它可以稳定跑出超过10米每秒的速度,与100米短跑运动员的最快奔跑速度接近。“黑豹”机器人的研发,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据报道,研究团队已经开始了下一代“黑豹”机器人的研究,并将目标速度设定在了15米每秒。这一目标的设定,无疑是对当前技术水平的挑战,也预示着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更加迅速地融入我们...
【关键词】机器人,最快,研发
仿昆虫微型机器人飞行长达15分钟(2025-02-05)
【摘要】 2月5日,新华网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受昆虫启发,成功研制出一款邮票大小的飞行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在空中飞行15分钟,超过以往所有昆虫大小飞行机器人的飞行时长。而且,其拥有极佳的灵活性,能表演翻滚等特技动作,可用于植物授粉或检查人类无法探及的飞机部件等工作。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机器人》杂志。据悉,新研究采用了传统飞行机器人的设计方案,但机器人很多部位由关节相连,大幅提升了其灵活性和弹...
【关键词】灵活性,机器人,飞行
中国航协团标赋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应用(2025-01-15)
【摘要】 1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讯,2024年12月25日,国产机坪加油设备首台套首批次应用签约暨交付仪式在广州白云机场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加油栓领域的技术自主化和国产化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更是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团体标准T/CATAGS 77-2023《机场加油栓技术规范》实施应用的成功案例。《机场加油栓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机场加油栓设备技术标准的空白,确保了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
【关键词】技术规范,成功案例,竞争力
时速400公里,全球运营速度最快动车组发布(2025-01-02)
【摘要】 1月2日,科技日报讯,2024年12月29日,全球运营时速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CR450动车组在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方面国际领先。具体来看,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达时速450公里,运营速度时速为400公里,未来投入商业运营后可进一步压缩时空距离,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CR450动车组样车的制动距离更短、运行稳定性更优,在运营速度提升的情况下,制动距离基本相当。CR450动车组整...
【关键词】动车组,领先,便捷高效
我国新一代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2025-01-02)
【摘要】 1月2日,IT之家讯,2024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新一代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连续走行捣固稳定车、轨道除雪车等首批装备在昆明下线,并将于近期分别在中国铁路昆明、北京、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试用。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装备进入发展新阶段,为推动工务机械化养路向更加可靠更加高效更高水平迈进创造了条件。据悉,此次下线即将投用的DWL-32K连续走行捣固稳定车和GCX-1000K轨...
【关键词】铁路,机械装备,新阶段
我国首台6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成功点火(2025-01-02)
【摘要】 1月2日,新华网讯,2024年12月27日,国产首款自主研制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在四川成都首次点火启动。该款涡扇发动机具有高空1.5万米以上、高速0.8马赫以上、长航时飞行和高可靠性等特点,主要用于高端无人机。按计划,该款发动机将于2025年6月完成首飞,2026年完成定型,将极大提升我国1.5-4吨级无人机能力。据悉,这款发动机推力达到600公斤,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具有长寿命、低油耗、高可靠性、低成本等特点,可作为高空高...
【关键词】点火,发动机,成功
首次整机试验成功,我国大推力氢氧火箭有突破性进展(2024-12-19)
【摘要】 12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12月17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220吨级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在河北涞源试验中心进行了首次整机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火箭发动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试验能力正式形成,为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该发动机采用闭式补燃循环系统,具有大推力、高室压、高比冲的技术特点。研制队伍开展了发动机起动...
【关键词】发动机,火箭,动力基础
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下水测试(2024-12-17)
【摘要】 12月17日,科技日报讯,日前,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下水测试。该装置具有履带、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能力,敷埋作业速度可达1000米/小时,机器人本体关键部件实现完全自主可控。近年来,我国海上新能源发电不断发展壮大,海底电缆敷埋施工正面临新挑战,过去的作业方式和场景受到限制。国外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无法适应我国近海的稀软土质,存在易沉陷、行进难等问题。为满足日益...
【关键词】机器人,自主可控,水下作业
适航取证进度再更新,AG600完成两项试验试飞(2024-12-11)
【摘要】 12月11日,科技日报讯,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海南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圆满完成冷却通风及过热探测环境温度测量试验试飞。冷却通风及过热探测环境温度测量试验是为了验证在高温和发动机最大功率条件下,发动机短舱内各设备工作温度是否满足设备温度限制要求。AG600飞机具备灭火功能,因此在执行火场救援任务时,会面临高温环境。此次试验试飞任务的圆满完成,将为后续适航取证任务的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试验试飞,验证,奠定基础
AG600飞机沉积静电地面试验顺利完成(2024-12-02)
【摘要】 12月2日,央视新闻网讯,近日,AG600飞机全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MOC5)在湖北荆门顺利完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航电部党支部、试飞党支部与试验方中国商飞上飞院一所环境集成部第二党支部在荆门漳河机场试验场地联合成立了AG600飞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试验顺利完成。全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是为表明AG600飞机沉积静电防护能力和CCAR25.899条款符合性的机上地面试验。飞机在飞...
【关键词】飞机,试验,顺利完成
我国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获重要技术突破(2024-11-27)
【摘要】 11月27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此次试飞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此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高比能宽温域锂电池的成功应用,为无人机在寒区作业、应急救援、巡逻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突破,领先水平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2024-11-19)
【摘要】 11月19日,科技日报讯,近期,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文燎勇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为柔性电子、光学防伪和光电集成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自然·材料》杂志。文燎勇介绍,这项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通过多层压印和阳极氧化的创新结合,实现了对纳米、微米和宏观多个层面的自定义设计和精细调控,展示出极高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这一技术在多种器件制造方面拥有广泛的...
【关键词】3D,创新结合,定制
世界最快中低速磁浮开工建设(2024-11-12)
【摘要】 11月12日,科技日报讯,11月11日,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总体总包设计的世界最快中低速磁浮快线——长沙至浏阳市域(郊)铁路黄花机场至浏阳段(以下简称“长浏快线”)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全世界已建成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和日本爱知、韩国仁川,中国北京、长沙、凤凰、清远(尚未运营)等6条快速磁浮。长浏快线是中国第5条磁浮,也是全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市域快线,在中低速磁浮制式设计时速、工程规模等领域进行了重大突破。目...
【关键词】开工建设,市域快线,重大突破
AG600飞机襟翼及其连接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开试(2024-11-06)
【摘要】 11月6日,央视新闻网讯,10月29日,AG600飞机襟翼及其连接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上海分所顺利开试。襟翼是飞机机翼后缘的可动部件,是飞机关键的增升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安全。根据CCAR-25的规定,襟翼及其连接的疲劳符合性验证至关重要,襟翼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是飞机结构全尺寸疲劳试验的重要部分。襟翼疲劳试验是通过模拟襟翼在实际飞行中承受的气动载荷、惯性载荷等多种交变载荷,确定襟翼结构...
【关键词】飞行安全,试验,襟翼
AG600完成最小离地速度表明符合性试飞(2024-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10月25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最小离地速度表明符合性试飞在陕西蒲城顺利完成。最小离地速度表明符合性试飞的圆满完成,代表着AG600飞机最高试飞风险的失速特性、颤振、空中最小操纵速度、地面最小操纵速度和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科目已经全部攻克,为后续审定试飞的安全和取证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继失速特性、空中最小操纵速...
【关键词】试飞,圆满完成,全部攻克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二子级静态点火试验圆满成功(2024-10-22)
【摘要】 10月22日,科技日报讯,10月21日下午,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以下简称ZQ-2E)二子级顺利完成静态点火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此次试验重点考核ZQ-2E二子级动力系统工作的协调性,采用发动机定时关机方案,按飞行试验典型二子级加注量进行全过冷液氧甲烷双推进剂同时加注,参考飞行试验任务射前流程及二次点火典型飞行时序进行考核。试验过程发动机点火两次,依次验证二子级发动机额定工况起动、额定工况工作、节流工...
【关键词】运载火箭,试验,动力系统
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下线(2024-10-17)
【摘要】 10月17日,科技日报讯,10月15日,由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局牵头研发攻关的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在江苏常州恒立液压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重型液压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组油缸缸径1.6米、行程长21米,打破了世界纪录,其额定推力达5000吨,相当于一次性可推动1000头平均重5吨的非洲象。油缸的成功下线,为即将问世的超级打桩船顺利交船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据介绍,该组油缸成功自主研发,打破了我国大型打桩船核心部...
【关键词】世界纪录,自主研发,设备
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2024-10-08)
【摘要】 10月8日,央视新闻网讯,近日,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首次点火成功。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指标与国际主流F级重型燃气轮机基本相当。其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有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此次点火试验,是整机试验验证阶段的首个重大试验...
【关键词】里程碑,自主研制,绿色发展
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首飞(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在重庆明月湖顺利完成首飞。据了解,该无人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旗下翌翔无人机团队自主研制。该无人机采用团队研制的太阳能发电适压直驱系统、太阳能氢能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大尺寸长翼展气动外形、一体化成型轻质碳纤维机身、前后双螺旋桨同轴驱动系统、创新型氢动力电推进吊舱,机身结构紧凑,附属部件简单。整机具有巡航耗能少、续航时间超长特性,可实现跨...
【关键词】首飞,混合动力,清洁能源
亚洲最大空间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建成投用(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科技日报讯,9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此举填补我国空间发动机试验能力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落月主减速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将有力保障和支撑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顺利开展。据悉,该试验台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采用先进的蒸汽主动引射技术。新建的蒸汽喷射泵组为国内规模之最,能够在发动机千秒级全窗口工作过程中模...
【关键词】试验,填补空白,载人航天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2024-09-06)
【摘要】 9月6日,科技日报讯,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68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渐趋成熟,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够迅速穿越大气层,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运送乘员和有效载荷;也可以指较长时间在轨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任务的航天器,包括载...
【关键词】在轨飞行,试验成功,渐趋成熟
AC332直升机完成高温试飞(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央视新闻网讯,8月31日,“吉祥鸟”AC332直升机在蒲城内府机场完成液压系统和通风系统高温试飞科目,标志着该型号高温试飞圆满完成。此次试飞验证了AC332直升机动力装置、滑油系统、发电机、通风系统、液压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试飞中,AC332直升机完成EECU测温、动力装置冷却、滑油系统冷却、发电机冷却、液压系统和通风系统高温等试飞科目,共计试飞19架次12小时6分钟。
【关键词】直升机,性能,试飞
国产盾构机创水下掘进最深纪录(2024-08-22)
【摘要】 8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讯,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掘进任务,顺利抵达海平面下106米,这是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工程建成后,中国高铁将在百米海底飞驰。全长13.69公里的珠江口隧道是深(深圳)江(江门)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组合施工。其中,“深江1号”盾构机从广东东莞向广州南沙方向掘进3.59公里,先后穿越13种地层...
【关键词】任务,记录,施工
ARJ21完成1600米×30米短窄跑道演示验证任务(2024-08-19)
【摘要】 8月19日,中国民航网讯,8月17日9时45分,一架TransNusa航空(印尼翎亚航空)的ARJ21飞机在印尼索龙机场平稳着陆,圆满完成1600米×30米短窄跑道演示验证任务。该试验的完成,进一步验证了ARJ21飞机在短窄跑道上的起降能力,提升了其对不同机场的适应性。为了完成此次演示验证任务,中国商飞成立专项团队,与TransNusa航空共同开展工作,通过充分评估和模拟机验证,确保演示飞行圆满完成。后续,相关团队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关键词】试验,专项团队,商业运行
国产民机首次5GAeroMACS滑行引导塈数字放行在郑州机场真机验证(2024-08-15)
【摘要】 8月15日,科技日报讯,8月13日下午,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客机在郑州机场北飞行区内进行多区域、多点位滑行,这架国产民机既没拉货,又没载客,而是使用航电机载设备,进行5GAeroMACS技术验证试飞,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新技术将首次在国产大飞机上使用后,后续普及到机场场道车辆的指挥调度中,将对飞机以及特种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更多的保障。此次在郑州机场开展机载5G AeroMACS场面监视引导新技术验证试飞,是国内首次采...
【关键词】技术验证,大飞机,创新
2吨级商载能力,国产大型无人运输机成功首飞(2024-08-12)
【摘要】 8月12日,央视新闻网讯,8月11日上午,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四川自贡凤鸣通航机场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首飞取得圆满成功。首次飞行试验持续约20分钟,飞行过程中,各系统工作正常。这型无人机翼展16.1米、高4.6米,具备12立方米装载空间,2吨级商载能力,是国内目前按照市场需求研制的最大、全国产化的大型无人运输机。同时,飞机还具有易装卸、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度智能化等特点,为我国拓展航空货运新场景、...
【关键词】首飞,无人运输,国产
微波辐射方法提供新解决方案,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瓶颈获突破(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发表在29日《高级功能材料》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使用微波辐射和易于生物降解的溶剂进行选择性锂回收的快速、高效且环保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新工艺可以在短短30秒内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LIB)阴极中多达50%的锂,突破了LIB回收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瓶颈。此次,研究人员使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作为深共晶溶剂(DES)。他们此前已发现,在DES浸出过程中,锂会被氯...
【关键词】微波,辐射,溶剂
新型软机械手实现毫米级控制精度(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7月26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电学院教授朱延河团队研制出新型TSM软机械手。这款机械手可实现毫米级精密运动控制和对外部扰动的自适应,未来有望应用于健康养老领域。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机器人领域国际期刊《IEEE机器人学汇刊》。软机械手形似大象鼻子或是章鱼触手,是软体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开发像手臂一样灵巧的软机械手,并在人机交互过程中...
【关键词】新型,TSM,软机械手
超大型油轮“穿”上“海豚衣”(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完成3个航次任务,航行时长近200天,里程逾3.5万海里,往返于中国沿海和中东地区各大港口……近日,国际首艘安装仿生蒙皮螺旋桨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在福建省泉州港码头靠泊,完成多航次、长航时、多海域的节能数据收集。曾志翔介绍,团队通过分析螺旋桨表面敷设仿生蒙皮前后进速系数、扭矩系数以及推力系数的变化,计算得到实船可节能约2%。预测在一个修船周期(2.5年)内,实船平均节能1.5%。按此计算...
【关键词】首艘,仿生蒙皮,螺旋桨
GE宣布与空客合作开发“革命性”新型直升机发动机(2024-07-31)
【摘要】 7月31日,科技日报讯,据“飞行国际”7月25日报道,GE航空航天准备与空客直升机公司合作开发一款“革命性”的新型涡轮轴发动机,应用于旋翼飞机。GE航空航天于7月24日详细介绍了与空客直升机先前未披露的合作,并宣布双方成功完成了研究的第一阶段。GE航空航天表示,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革命性”的下一代直升机推进系统,尚未透露任何关于该发动机的细节。有消息称,GE航空航天正计划为其在捷克建造的Catalyst涡桨发动机开发...
【关键词】新型,涡轮轴,发动机
全球首台用于新造船的氨燃料发动机即将交付使用(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科技日报讯,曼恩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以下简称曼恩)表示,将于今年推出首台氨燃料发动机,用于一艘日本建造的新造船上,并预计将从2027年起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应用。2023年7月,曼恩宣布其在哥本哈根研究中心的测试发动机上成功完成了氨燃料的首次运行。瓦锡兰近期表示,计划于2025年初交付首艘氨动力发动机,并预计在2030年代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应用。瓦锡兰于2023年11月推出了航运业首个商用四冲程氨燃料发动机解决方案...
【关键词】氨燃料,发动机,消息
利用血液发电并测量电导率,新型芯片可快速监测健康情况(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科技日报讯,据24日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设备,可利用血液发电并测量血液电导率,这一创新有助于医疗测试的进一步普及。血液电导率是评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由基本电解质浓度决定,尤其是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些电解质是许多生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尽管人体血液电导率非常重要,但由于测量方面存在困难,人们对血液电导率的了解...
【关键词】血液,发电,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