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卡”离子对撞机启动(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科技日报讯,6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了杜布纳市的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并下令技术性启动建设在该所的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尼卡”(NICA)。“尼卡”离子对撞机用于研究致密重子物质特性。在启动后,联合核子研究所科学家将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宇宙大爆炸后最初时刻的特殊物质夸克—胶子状态。该大科学项目始建于2013年,世界30个国家的科学家以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与了项目建设,汇集科研...
【关键词】杜布纳,研究所,俄罗斯
俄罗斯开发出“脉冲-M”机器人(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技术集团新闻处称,俄已开发出名为“脉冲-M”履带平台的万能战斗机器人,并计划近期进行测试。“脉冲-M”平台长2米多,平地可以携载重约1000公斤物资,30度爬坡时可以携载500公斤物资,拖拽能力达1500公斤。该机器人的履带式底盘可靠性高,失去几个滚轮也能继续行进,上面可以安装各种战斗模块,例如配装导弹的反坦克模块。俄罗斯技术集团称,“脉冲-M”系统实现了多种人机通信方式,在对方电子战...
【关键词】万能,战斗,机器人
清华大学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该成果刊登在5月30日《自然》杂志封面。这是该团队继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芯”后,第二次登上《自然》杂志封面,标志着我国在类脑计算和类脑感知两个重要方向上均取得基础性突破。基于“天眸芯”,团队还自主研发高性能软件和算法,并在开放环境车载平台上进行性能验证。在多种极端场景下,该系统实现低延迟、高性能的实...
【关键词】天机芯,类脑计算,天眸芯
有效解决碳酸盐堵塞,新型高能效全固态钠空气电池问世(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高容量、高效率的全固态钠空气电池,无须特殊设备就能可逆地利用钠(Na)和空气。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蓄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绿色技术中具有广泛应用。“金属—空气电池”被称为下一代高容量蓄电池,可从地球上的氧气和金属等丰富资源中获取电力。但金属和氧气反应的副产品中有碳酸盐,会堵塞反应通道,阻碍氧气进...
【关键词】韩国,浦项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锂电池低温放电技术获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一研究课题组研发出电场辅助超分子自组装层技术,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电解液设计方式,仿佛给锂电池穿上一个穿脱自如的智能防护衣,有望解决冬季电动车故障频发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锂离子电池因寿命长、比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市场上有广泛应用。然而,其在低温下性能下降的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导致冬天手机“冻”关机、电动...
【关键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
升级内燃机技术适应碳中和目标,日本车企联合发布新一代引擎(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马自达公司及斯巴鲁公司28日在东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共同开发环保性能更高的新一代引擎技术,以应对电动化浪潮中的碳中和挑战。丰田展示了其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混合动力车设计的小型高燃效引擎模型。这款新型直列四缸引擎有1.5升和2升两个版本,能够适应e-fuel(合成燃料)和植物来源的生物燃料。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我们在开发电动汽车的同时,仍然认为内燃机是必要...
【关键词】日本,丰田,马自达
我国发布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人民日报讯,21日,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在京正式发布。这套图集由我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比例尺为1∶250万,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图集。目前,该图集已经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我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
【关键词】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至7吨(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4月25日下午,航天科技集团在武汉发布了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新构型,新构型命名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发布的长征八号系列火箭新构型有两个助推器,运载能力由5吨提升至7吨,整流罩直径更大,可以完成更多规格载荷的发射任务。长征八号系列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中低轨道运载火箭,目前已完成3次发射任务和16发订单签订,订单类型覆盖了国家重大专项和商业航天等领域,是未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主...
【关键词】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
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上新:养鱼、种拟南芥、验材料(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4月25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空间应用系统此次向空间站送去4项科学实验,样品及装置总重量约35公斤,航天员将利用拟南芥种子、斑马鱼、金鱼藻、润滑材料等实验样品开展太空实验与验证。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生命科学实验将越来越复杂,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比如开展小鼠实验、动物胚胎空间发育实验等。
【关键词】空间站,科学实验,生命科学
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获新进展(2024-04-15)
【摘要】 4月15日,人民网讯,4月1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启动地面点火试验,累计完成15次重复试验,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这款发动机具备高综合性能、强拓展能力和高可靠性,为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在研制过程中,六院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提高了发动机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优化试验能力布局...
【关键词】中国航天,可重复使用发动机,关键技术突破
从棉花糖到跳动的心脏,触觉机器人能“感受”材料柔软度(2024-03-18)
【摘要】 3月18日,科技日报讯,如果用指尖按一颗棉花糖,很容易感觉出它是软的。如果把一块硬饼干放在棉花糖上面,用指尖去压硬饼干,人类仍能分辨出下面的棉花糖是软的。研究人员希望创造出一种具备同样能力的机器人平台。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柔软度表达接口(SORI),实现了这一目标。柔软度感知的两个主要元素是皮肤提示(来自指尖皮肤的感觉反馈)和动觉提示(关于手指...
【关键词】触觉机器人,柔软度表达接口,柔软度感知
空中客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CityAirbus NextGen亮相(2024-03-12)
【摘要】 3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空中客车向公众展示了新一代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CityAirbus NextGen原型机,其首飞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这架处于开发阶段的两吨级CityAirbus翼展约12米,航程8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120公里/小时,非常适合在大型城市执行多种任务。空中客车首次推出新一代CityAirbus NextGen是朝着先进空中交通以及未来产品和市场迈出的重要且非常现实的一步。
【关键词】空中客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亮相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具有抗疲劳性能3D打印钛合金(2024-03-01)
【摘要】 3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张哲峰团队近期成功研究制备出具有高抗疲劳性能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北京时间2月29日凌晨,这项重要材料研究和应用成果论文,以“近无微孔3D打印钛合金高抗疲劳性能”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张哲峰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更新了人们以往对3D打印材料疲劳性能不高的固有认识,揭示出3D打印技术在抗疲劳制造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展现3D打印材料作为结...
【关键词】抗疲劳性能,3D打印,钛合金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设备实现国产替代(2024-02-29)
【摘要】 2月29日,科技日报讯,2月26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消息,国产稀释制冷机ez-Q Fridge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实际运行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可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2023年下半年,国盾量子向两家科研单位交...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关键设备,国产替代
新型可穿戴系统能实时识别人类情感(2024-02-29)
【摘要】 2月29日,科技日报讯,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实时识别人类情绪的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各个行业,提供基于情感服务的下一代可穿戴系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该系统的核心是个性化皮肤集成面部界面(PSiFI)系统,具有首创的双向摩擦应变和振动传感器,可同时感应并收集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数据,再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实现实时情绪识别。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成果显示了在下一代可穿...
【关键词】新型,可穿戴系统,识别情感
日本家庭陪伴机器人LOVOT进入中国(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多知网讯,近日,日本机器人新创企业GROOVE X的家庭陪伴机器人“LOVOT”中国首店在上海正式开业。这是GROOVE X首次在日本以外地区设立店铺。“LOVOT”一词由love和robot两个单词组成。从外形来看,它高43厘米,体重4.3公斤,大小与大婴儿相当,有37-39摄氏度的“体温”。LOVOT主打情感陪伴功能,官方定价7万元起。LOVOT的头顶上有一个“传感器喇叭”,配有光度传感器、360度半球形摄像头、可以检测声音和声音方向的半...
【关键词】家庭陪伴机器人,LOVOT,情感陪伴
离子发动机解决小型卫星动力难题(2024-02-23)
【摘要】 2月23日,科技日报讯,目前,小型卫星在进入太空后如何保持动力仍面临技术挑战。法国一家初创公司开发出一种基于离子喷射推进技术的发动机,适用于重量为10—150公斤的小型卫星,有望使小型卫星长期保持在轨,并能在卫星寿命终结时助其脱离轨道。希里亚特指出,这项技术已经实现小型化,并能够搭载到太空设备上。Ion-X的发动机看起来像一个10立方厘米的普通方块,其中一面覆盖着数以万计的纳米级尖端,能够以极高的速度释放离...
【关键词】离子发动机,小型卫星,推进技术
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完成(2024-01-31)
【摘要】 1月31日,科技日报讯,据外媒报道,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1月29日表示,他旗下的脑机接口技术公司“神经连接”于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这项无线脑机接口的试验,旨在评估植入物和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据该公司网站称,这项研究将评估脑机接口的功能,以使瘫痪患者能够用思维控制外部设备。该研究大约需6年时间才能完成。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
【关键词】首例,脑机接口,人体移植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破解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失控难题(2024-01-16)
【摘要】 1月16日,中国新闻网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在多旋翼无人机容错控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上述难题找到答案。相关成果近日在机器人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IEEE机器人学汇刊》发表。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可靠飞行控制团队,以四旋翼无人机切入研究,针对飞行器执行机构突发故障后的受力特点,成功设计出被动容灾控制算法。团队通过实验验证发现,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大脑”搭载该算法后,即便...
【关键词】无人机,控制技术,重要突破
全球首架水上电动飞机在全球第二大水利发电站开飞(2024-01-12)
【摘要】 1月12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全球首架水上电动飞机RX1E-S在全球第二大水利发电站云南省巧家县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开飞。RX1E-S飞机是由歼八战机系列多个型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领衔设计研发的新能源飞机,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商业化载人运行的电动飞机,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可商业化载人运行的水上电动飞机。据了解,目前RX1E-S所属的锐翔多款系列飞机已获得我国民航局适航审定中心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
【关键词】自主创新,新能源,商业化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首飞成功(2024-01-11)
【摘要】 1月11日,科技日报讯,1月11日13时3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将云遥一号18星至20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该火箭首次飞行。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由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空间)自主研制。该火箭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固体芯级+固体助推动力)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相比国际上现役推力最大的固体火...
【关键词】预定轨道,首次飞行,运载火箭
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2024-01-04)
【摘要】 1月4日,光明网讯,1月3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在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圆满完成首次飞行。自项目启动以来,研制团队先后开展了电机、电控、动力电池选型、电推进系统集成试验验证、电动飞机安全性和适航符合性设计技术研究等多项工作,完成了AG60轻型运动飞机电动化改装,为电动飞机产品开发和现役固定翼飞机电动化改装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抢抓航空动力变革战略机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奠...
【关键词】首次飞行,多项工作,奠定基础
中国首次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完成(2023-12-21)
【摘要】 12月21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中国海油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中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中国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自主海洋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经”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以其超低频、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能力,精准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大幅提升中国在超...
【关键词】首次,技术空白,超深水
“加长版”火箭可容纳更大载荷(2023-12-18)
【摘要】 12月18日,人民网讯,时隔3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再次披挂上阵。15日晚间,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一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发火箭首次采用“加长版”整流罩,使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达到新高度。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为两级半构型的大型低温液体火箭,主要用于执行中高轨发射任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朱海...
【关键词】圆满成功,高度标杆,运载火箭
全球首艘新一代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交付(2023-12-11)
【摘要】 12月11日,中国新闻网讯,12月7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为法国船东建造的全球首艘13000箱液化天然气双燃料集装箱船正式交付。交付后该船将运营于南美航线,也是这条航线上的最大双燃料型集装箱船。交付的13000箱双燃料集装箱船总长336米,型宽51米,船头安装了一个巨大的风流导板,在航行过程中可节省2%~4%油耗。同时,该船搭载了首台中国自主品牌主机,采用LNG与船用燃油双燃料动力系统,是全球最新一代绿色环保型集...
【关键词】集装箱船,动力燃料,自主品牌
AG600飞机完成颤振及ASE表明符合性试飞(2023-12-06)
【摘要】 12月6日,中国经济网讯,12月5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陕西蒲城国家民机试飞基地顺利完成国际公认I类风险试飞科目——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ASE)表明符合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向适航取证迈出了坚实一步。本次颤振/ASE表明符合性试飞验证了AG600飞机满足气动弹性稳定性要求和相关专用条件,证实飞机在设计包线范围内不会出现颤振等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和伺服弹性不稳定现象,并且具有适当的稳定裕度...
【关键词】试飞,风险,稳定性
新舟60灭火机在遂宁安居机场成功开启第二阶段科研试飞(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科技日报讯,11月28日下午14:19,新舟60灭火机从西安阎良机场转场至四川遂宁安居机场,29日下午13:02,飞机在该机场顺利完成科研试飞第二阶段的首次飞行。第二阶段科研试飞包括剩余研发试飞和取证前符合性验证试飞科目。第二阶段科研试飞任务的顺利完成将是新舟60灭火机今年适航取证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本次科研试飞得到了遂宁安居机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双方充分协调和对接了试飞前所需的具体要求和保障条件,...
【关键词】科研试飞,关键节点,保障能力
新机械臂可高效精准助力量子实验(2023-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新闻网讯,一种新的机械臂可能掌握着量子领域重大突破的关键。这种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团队领导开发的机械臂,能让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细节和复杂性进行量子实验。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上。从监测细胞健康状况到太空通信,量子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潜在应用。量子实验通常需要高度受限的环境,有时需要结合超低温、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和紧密相连的激光。通过将机器人功能构建到...
【关键词】机械臂,潜在应用,技术前景
让机器人有“触觉”,中国团队研发出模拟人类指纹细腻感知系统(2023-11-15)
【摘要】 11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讯,北京时间11月15日凌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技术论文称,中国研究团队研发成功一个类似人类手指的高分辨人工传感系统,能分辨细腻质地,如斜纹布、灯芯绒和羊毛。该研究成果或能提高机器人和人类义肢的精细触觉和细腻感知能力,有望应用于虚拟现实。这项机器人技术领域重要突破,由论文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和同事等合作完成。研究团队提供一组视频,对这...
【关键词】传感系统,感知能力,应用场景
东方医院首次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髋关节置换术(2023-11-09)
【摘要】 11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手术过程中,是将患者病变的股骨头部分移除,用人工关节组件替代,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近日,东方医院手术室内,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浦东首例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据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假体的安放位置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手术方案往往依赖医生凭着经验“找感觉”,而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下,手术...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技术
科学家开发出突破性“机器人皮肤”(2023-10-30)
【摘要】 10月30日,科技日报讯,近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日本本田公司,开发出一种智能、可拉伸且高度灵敏的新型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触感柔软,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这有助于使人机互动更安全、更逼真,为机器人和假肢的广泛应用打开了大门。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报告》上。当应用于假肢或机器人肢体的表面时,传感器皮肤提供触摸灵敏度和灵活性,从而能够完成对于机器来说可能困难的任务。新型传感器可感知多种类型的力...
【关键词】人机互动,传感器,机器人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2023-10-26)
【摘要】 10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
【关键词】载人飞船,空间站,预定轨道
我国首个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2023-10-18)
【摘要】 10月18日,人民网讯,近日,我国“宏图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搭载的、由该院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星载单航过多基线干涉SAR高精度地形测绘数据产品,标志着我国首个多基线干涉SAR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干涉SAR指的是利用两部雷达在不同位置观测地面,得到两幅包含幅度和相位的复数影像,通过相位干涉处理反演地面高程,类似人的双眼看物体,可判断目标的位置、距离等信息。多基线干涉SAR是在多个...
【关键词】卫星,信息,前景广阔
AI几秒内设计出独特的行走机器人(2023-10-09)
【摘要】 10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期,美国西北大学利用新算法在数秒钟内成功设计出一个行走机器人,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的AI驱动的设计算法,可绕过进化路上的“交通拥堵”,而不会依赖人类设计师的想法。只需告诉AI“我们想要一个可穿越陆地的机器人”,然后按下一个按钮,它在眨眼间就生成了一个机器人的蓝图,看起来与在地球上行走过的任何动物都截然不同。这个过程被团队...
【关键词】机器人,新算法,AI
首颗香港制造的卫星总装下线,将于11月底发射(2023-09-25)
【摘要】 9月25日,科技日报讯,20日,香港制造的高光谱遥感卫星在香港科学园先进制造业中心总装下线。据了解,这是香港首颗于本地研制并总装下线的商业卫星,计划于11月底在广东省阳江市海域发射。这颗名为“香港星”的卫星由香港新时空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香港卫星制造中心”完成研制、总装及测试下线工作。卫星重约80公斤,搭载了高解析度光学相机,可提供全球范围内亚米级分辨率的可见光遥感图像,可为全球物联网、防灾减灾、应急...
【关键词】香港,卫星,低空轨道
无电池机器人可在半空中自动变形(2023-09-18)
【摘要】 9月1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小型机器人设备,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折叠形式来改变它们在空中飞行的方式。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上。这种微型飞行器重约400毫克,大约是一枚钉子重量的一半。当从40米高的微风中掉落时,可飘行一个足球场的距离。每个设备都是无电池设计,仅有太阳能收集电路和控制器,以触发半空中的这些形状变化。它们还携带了机载传感器,以在飙升时测量温度、...
【关键词】空中飞行,机器人,设计空间
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完工试航圆满成功(2023-09-14)
【摘要】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迅,9月12日下午,备受世人瞩目的“爱达·魔都号”在多艘拖轮的牵引下,稳稳地靠泊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4号码头。经过六天五夜1630海里的海上航行,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完工试航的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标,胜利凯旋。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伟,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李佳颖到码头迎接。现场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担任试航总指挥的外高桥造船党...
【关键词】海上航行,胜利,达标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日再次试航(2023-09-07)
【摘要】 9月7日,央视新闻网讯,9月7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驶离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4号码头,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这是继7月24日圆满完成第一次试航所有试验项目,时隔45天再次整装启航,全面实施最终的完工试航计划。据悉,这次完工试航将对涉及31份调试程序约90余项海试项目开展测试和检验,包括区域振动噪声测试、废气洗涤、脱硫、通用广播报警声压、磁罗经校准等,并将重点开展柴油-重油转换,并...
【关键词】试验项目,完工,新航程
首艘“绿色甲醇”动力货船开航(2023-08-22)
【摘要】 8月2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世界上第一艘完全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已开启首航,从韩国驶往丹麦。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此次航行标志着将会有更多船舶使用甲醇来减少排放。这艘长172米的蓝色电动船是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订购的25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中的第一艘。该船既可使用甲醇,也可使用传统化石燃料,可运载2100个6米长的集装箱。这艘船于7月下旬从韩国蔚山启航,刚在埃及塞得港完成燃料加注,...
【关键词】减少排放,航行,绿色
Aska公司完成A5飞行汽车首次系留式飞行测试(2023-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期,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ASKA公司完成了A5飞行汽车首次系留式飞行测试。Aska公司A5的大小与SUV汽车相当,可以进行公路和空中旅行。A5由电池和汽油提供动力,配备6个飞行电机,续航里程为250英里(400千米),空速高达150英里/小时(240千米/小时),可采用垂直和水平方式起降,因此可以在大多数机场使用。据悉,Aska公司成立于2018年,今年6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授权证书(COA)...
【关键词】飞行测试,美国,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