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舟60灭火机在遂宁安居机场成功开启第二阶段科研试飞(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科技日报讯,11月28日下午14:19,新舟60灭火机从西安阎良机场转场至四川遂宁安居机场,29日下午13:02,飞机在该机场顺利完成科研试飞第二阶段的首次飞行。第二阶段科研试飞包括剩余研发试飞和取证前符合性验证试飞科目。第二阶段科研试飞任务的顺利完成将是新舟60灭火机今年适航取证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本次科研试飞得到了遂宁安居机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双方充分协调和对接了试飞前所需的具体要求和保障条件,...
【关键词】科研试飞,关键节点,保障能力
新机械臂可高效精准助力量子实验(2023-11-21)
【摘要】 11月21日,中国新闻网讯,一种新的机械臂可能掌握着量子领域重大突破的关键。这种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团队领导开发的机械臂,能让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细节和复杂性进行量子实验。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上。从监测细胞健康状况到太空通信,量子技术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潜在应用。量子实验通常需要高度受限的环境,有时需要结合超低温、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和紧密相连的激光。通过将机器人功能构建到...
【关键词】机械臂,潜在应用,技术前景
让机器人有“触觉”,中国团队研发出模拟人类指纹细腻感知系统(2023-11-15)
【摘要】 11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讯,北京时间11月15日凌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技术论文称,中国研究团队研发成功一个类似人类手指的高分辨人工传感系统,能分辨细腻质地,如斜纹布、灯芯绒和羊毛。该研究成果或能提高机器人和人类义肢的精细触觉和细腻感知能力,有望应用于虚拟现实。这项机器人技术领域重要突破,由论文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和同事等合作完成。研究团队提供一组视频,对这...
【关键词】传感系统,感知能力,应用场景
东方医院首次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髋关节置换术(2023-11-09)
【摘要】 11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手术过程中,是将患者病变的股骨头部分移除,用人工关节组件替代,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近日,东方医院手术室内,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浦东首例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据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假体的安放位置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手术方案往往依赖医生凭着经验“找感觉”,而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下,手术...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技术
科学家开发出突破性“机器人皮肤”(2023-10-30)
【摘要】 10月30日,科技日报讯,近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日本本田公司,开发出一种智能、可拉伸且高度灵敏的新型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触感柔软,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这有助于使人机互动更安全、更逼真,为机器人和假肢的广泛应用打开了大门。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报告》上。当应用于假肢或机器人肢体的表面时,传感器皮肤提供触摸灵敏度和灵活性,从而能够完成对于机器来说可能困难的任务。新型传感器可感知多种类型的力...
【关键词】人机互动,传感器,机器人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2023-10-26)
【摘要】 10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
【关键词】载人飞船,空间站,预定轨道
我国首个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2023-10-18)
【摘要】 10月18日,人民网讯,近日,我国“宏图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搭载的、由该院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星载单航过多基线干涉SAR高精度地形测绘数据产品,标志着我国首个多基线干涉SAR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干涉SAR指的是利用两部雷达在不同位置观测地面,得到两幅包含幅度和相位的复数影像,通过相位干涉处理反演地面高程,类似人的双眼看物体,可判断目标的位置、距离等信息。多基线干涉SAR是在多个...
【关键词】卫星,信息,前景广阔
AI几秒内设计出独特的行走机器人(2023-10-09)
【摘要】 10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期,美国西北大学利用新算法在数秒钟内成功设计出一个行走机器人,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的AI驱动的设计算法,可绕过进化路上的“交通拥堵”,而不会依赖人类设计师的想法。只需告诉AI“我们想要一个可穿越陆地的机器人”,然后按下一个按钮,它在眨眼间就生成了一个机器人的蓝图,看起来与在地球上行走过的任何动物都截然不同。这个过程被团队...
【关键词】机器人,新算法,AI
首颗香港制造的卫星总装下线,将于11月底发射(2023-09-25)
【摘要】 9月25日,科技日报讯,20日,香港制造的高光谱遥感卫星在香港科学园先进制造业中心总装下线。据了解,这是香港首颗于本地研制并总装下线的商业卫星,计划于11月底在广东省阳江市海域发射。这颗名为“香港星”的卫星由香港新时空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香港卫星制造中心”完成研制、总装及测试下线工作。卫星重约80公斤,搭载了高解析度光学相机,可提供全球范围内亚米级分辨率的可见光遥感图像,可为全球物联网、防灾减灾、应急...
【关键词】香港,卫星,低空轨道
无电池机器人可在半空中自动变形(2023-09-18)
【摘要】 9月1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小型机器人设备,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折叠形式来改变它们在空中飞行的方式。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上。这种微型飞行器重约400毫克,大约是一枚钉子重量的一半。当从40米高的微风中掉落时,可飘行一个足球场的距离。每个设备都是无电池设计,仅有太阳能收集电路和控制器,以触发半空中的这些形状变化。它们还携带了机载传感器,以在飙升时测量温度、...
【关键词】空中飞行,机器人,设计空间
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完工试航圆满成功(2023-09-14)
【摘要】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迅,9月12日下午,备受世人瞩目的“爱达·魔都号”在多艘拖轮的牵引下,稳稳地靠泊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4号码头。经过六天五夜1630海里的海上航行,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完工试航的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标,胜利凯旋。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伟,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李佳颖到码头迎接。现场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担任试航总指挥的外高桥造船党...
【关键词】海上航行,胜利,达标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日再次试航(2023-09-07)
【摘要】 9月7日,央视新闻网讯,9月7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驶离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4号码头,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这是继7月24日圆满完成第一次试航所有试验项目,时隔45天再次整装启航,全面实施最终的完工试航计划。据悉,这次完工试航将对涉及31份调试程序约90余项海试项目开展测试和检验,包括区域振动噪声测试、废气洗涤、脱硫、通用广播报警声压、磁罗经校准等,并将重点开展柴油-重油转换,并...
【关键词】试验项目,完工,新航程
首艘“绿色甲醇”动力货船开航(2023-08-22)
【摘要】 8月2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世界上第一艘完全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已开启首航,从韩国驶往丹麦。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此次航行标志着将会有更多船舶使用甲醇来减少排放。这艘长172米的蓝色电动船是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订购的25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中的第一艘。该船既可使用甲醇,也可使用传统化石燃料,可运载2100个6米长的集装箱。这艘船于7月下旬从韩国蔚山启航,刚在埃及塞得港完成燃料加注,...
【关键词】减少排放,航行,绿色
Aska公司完成A5飞行汽车首次系留式飞行测试(2023-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期,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ASKA公司完成了A5飞行汽车首次系留式飞行测试。Aska公司A5的大小与SUV汽车相当,可以进行公路和空中旅行。A5由电池和汽油提供动力,配备6个飞行电机,续航里程为250英里(400千米),空速高达150英里/小时(240千米/小时),可采用垂直和水平方式起降,因此可以在大多数机场使用。据悉,Aska公司成立于2018年,今年6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授权证书(COA)...
【关键词】飞行测试,美国,先驱
AG600M全机首个机载设备鉴定适航目击试验顺利完成(2023-08-09)
【摘要】 8月9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迅,7月19日~28日,由航空工业上电研制的AG600M飞机的通舱前固态配电盒在广电计量检测(无锡)有限公司,开展了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类的四项设备鉴定试验,并在适航当局的全程目击下,顺利通过。目前,AG600M已经全面进入到设备鉴定试验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作为AG600M接受适航目击的首批机载设备鉴定试验项目,本次试验包含温度高度、感应信号敏感性、射频敏感度(辐射和传导)以及雷电感应瞬态敏感性等...
【关键词】设备鉴定,实施阶段,顺利开展
通航首颗“国产心脏”获颁型号合格证(2023-08-02)
【摘要】 8月2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AEC2.0L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获颁型号合格证(TC),完成了适航审定取证的关键一步。这是中国国产重油航空活塞发动机首次按照民用航空规章CCAR-33R2要求,完成全部适航验证,取得民航局颁发的TC。国产航空发动机在适航之路上,迎来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收获季,中国也首度拥有了完成TC取证、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电子控制的重油活塞发动机,可以为通用航空提供先进可靠的动力支持。据悉,AEC2...
【关键词】发动机,自主研制,广泛应用
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作业车下线(2023-07-25)
【摘要】 7月25日,人民网讯,7月21日,记者从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获悉,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下线。与传统燃油作业车相比,该车全生命周期可累计减少碳排放225吨。这台氢能作业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提供牵引动力,设计时速80公里。一次加氢30分钟,即可让该车连续运行32小时。同时,该车运行时不用架设取电网,没有废气和噪声,可被广泛应用在地铁、隧道、矿山等作业领域。“氢能具有零排放、无污染、...
【关键词】新能源,地铁,积极意义
AG600飞机带模拟冰型高速测力风洞试验模型顺利通过审查(2023-07-18)
【摘要】 7月1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AG600飞机带模拟冰型高速测力风洞试验模型顺利通过局方审查。委任制造检查代表(DMIR)在现场签发了该模型的适航批准标签,该模型顺利通过局方审查为AG600飞机下一步的带模拟冰形高速测力风洞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模型将用于AG600飞机带模拟冰形高速测力风洞试验,试验计划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的FL-26风洞全模试验段进行。该模型的设计与加工任务由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
【关键词】风洞试验,奠定基础,飞机
重大突破,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发射成功(2023-07-12)
【摘要】 7月12日,中国科技网迅,7月12日9时00分,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由此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该火箭为两级构型,箭体直径3.35米,全箭高度49.5米,起飞重量219吨,起飞推力268吨。整流罩最...
【关键词】预定轨道,低成本,商业航天
国内首台无人智慧加油通航服务站在上海投放使用(2023-07-05)
【摘要】 7月5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国内首台无人值守智慧通航加油服务站落地上海高东直升机场并投放使用。中国航油通用航空航油供应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上海高东直升机场现由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运营,主要负责执行海上遇险(难)船舶、航空器、固定设施等搜寻救助任务,肩负着海上人命财产救助“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使命。该机场因救援任务突发频繁,飞机全天域、不定期飞行,供油时间要求紧等问题,给航油安全保障带来极...
【关键词】智慧加油,上海,航油供应
我国首个自研“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发布(2023-06-20)
【摘要】 6月20日,中新网讯,20日,我国首个航空安全与仿真研究实验室在珠海挂牌,并且正式发布我国首个完全自研“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该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自研视景系统关键技术突破。据介绍,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是全球首个基于游戏科技和自研虚像显示技术打造的全新一代视景系统,使我国在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的视景引擎超写实仿真、高光学性能虚像技术等领域达到了世界先...
【关键词】先进水平,技术突破,模拟飞行
41颗卫星一箭上天,我国一箭多星纪录再次刷新(2023-06-15)
【摘要】 6月15日,新京报讯,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3吨(轨道高度700公...
【关键词】运载火箭,预定轨道,多颗卫星
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产品验证鉴定(2023-06-06)
【摘要】 6月6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迅,6月4日,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代号AGT-110)在深圳通过产品验证鉴定,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通过整机验证,填补了国内该功率等级产品空白。重型燃气轮机是能源高效转换、洁净利用、多领域应用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因其极高的设计、制造、试验难度,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具备独立自主研制能力;因其极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价值,也成为世界强...
【关键词】工业强国,自主研制,前景广阔
3D打印技术造出新型钛合金(2023-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期,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大学等国际研究团队将合金和3D打印工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钛合金,这种合金在拉伸下坚固而不脆。这项研究已发表在最新一起的《自然》杂志,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学工程、空间和能源技术中应用的新一类高性能钛合金的研制带来希望。该团队表示,这些新合金的诱人性能可与商业合金相媲美。悉尼大学副校长西蒙·林格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
【关键词】3D打印,合金,希望
“新舟”60遥感机首次执行4500米以上高山区域飞行实验任务(2023-05-25)
【摘要】 5月25日,中新网讯,近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在青海省八一冰川地区组织实施了冰川透视航空与地面联合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基于航空平台的P波段、L波段、甚高频段(VHF频段)三波段雷达联合冰川探测实验,同时也是国产“新舟”60遥感飞机首次执行4500米以上高山区域飞行实验任务。本次实验对解决冰川厚度遥感...
【关键词】科学实验,坚定基础,技术开发
我国最大动力定位浮托平台完成安装(2023-05-15)
【摘要】 5月15日,科技日报讯,5月13日,在南海东部海域,重量超过15000吨的恩平20-4钻采平台上部组块与导管架完成安装,创造了国内海上油气平台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重量的新纪录,填补了我国动力定位浮托自主设计安装技术空白,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恩平20-4平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及安装,可实现钻修井、智能采油、油气水综合处理以及伴生气回收利用等多项功能。平台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上部组块...
【关键词】技术空白,重要意义,海洋强国
我国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问世(2023-05-09)
【摘要】 5月9日,科技日报讯,我国城际市域列车有了全新“升级版”。5月7日,记者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CINOVA2.0)在青岛正式发布。其在国内城际市域列车领域首次采用智能辅助驾驶、数字孪生等“黑科技”,搭载30多项智能化配置,实现行车、服务、运维等全运用场景智能化。该智能列车专门用于城际市域铁路,是我国首款城际市域列车的智能升级版。在继承城际市域列车“快起快停、快速乘降...
【关键词】新技术,新材料,智能辅助
中国科研团队让机器人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识别地形(2023-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新闻网讯,哈尔滨工业大学5月4日发布消息,该校机电学院高海波教授团队在野外足式机器人环境认知学习与自主导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可用于足式等复杂环境移动机器人的自主星球探测、野外救援等任务,并为物理智能系统提供典型案例。研究人员以法向或切向足地作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基于模型——数据的无监督学习框架。该研究首次提出具有认知冲突解决能力的增量式在线学习方法,使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与...
【关键词】重要进展,机器人,典型案例
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成功(2023-04-25)
【摘要】 4月25日,中新网讯,记者24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六院)获悉,该院“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所属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首次考台试车圆满成功。航天科技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表示,该试验台顺利建成,并圆满完成考台试车,标志着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试验能力大幅提升,在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该试验台为双工位设计,基础承载推...
【关键词】圆满成功,顺利建成,重大突破
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试运行(2023-04-20)
【摘要】 4月20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4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常务副总师、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最新进展:“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开展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部分装置已经在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在哈尔滨揭开神秘面纱,我国航天领域又新增一个大国重器...
【关键词】主体建设,科研服务,航天领域
我国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飞行器减阻微纳结构(2023-04-10)
【摘要】 4月10日,科技日报讯,记者3月27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空天微纳系统创新团队设计出仿沙垄舌形多层分形减阻微纳结构,一举破局当前国际飞行器减阻小肋气动减阻技术性能极限。科技查新显示,其减阻率提高52%,减阻风向摄动角度从35°增加到了60°。“减阻是航空航天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不仅影响着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与布局优化,在能源价格飙升的当下,更对飞行器节能减排、降低运行成本有着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团队何洋...
【关键词】技术性,性能极限,最小阻力
首架空客A350货机部件已制造完成(2023-04-06)
【摘要】 4月6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据简单飞行4月5日报道,空客已经生产出了首批零部件,将组成“世界上最高效的大型货机”A350货机。到目前为止,空客生产的部件属于飞机的中心翼盒。这些部件与空客A350客机上的部件类似,但采用了加固的地板梁,以支撑最重的托盘和集装箱。空客A350F预计于2025年投入使用,将提升货机效率。在疫情期间,货运市场经历了一次繁荣,虽然后来有所减弱,但需求仍然很大。空客A350F与它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波...
【关键词】高效,需求,货运市场
我国自主研制四座氢燃料内燃机飞机验证机成功首飞(2023-03-29)
【摘要】 3月29日,中国科技网讯,3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倡导的首款四座氢内燃机飞机验证机在沈阳某机场完成首飞。此飞机搭载一汽集团基于“红旗”汽油机研发的国内首款2.0L零排放增压直喷氢内燃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以氢内燃机为动力的通航飞机。据介绍,该飞机是在辽宁省科技厅“四座氢内燃机飞机验证机研制”项目资助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组织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2021年开始开展项目研制工作。由于氢内燃机对氢气纯...
【关键词】价格优势,验证机,双碳
国内首次考虑坠撞环境影响的大型民机乘员应急撤离模拟试验圆满成功(2023-03-21)
【摘要】 3月2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航空工业强度所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考虑坠撞环境影响的大型民机乘员应急撤离模拟试验。本次应急撤离试验是强度所承担的“结构坠撞与客舱安全”课题中对客舱乘员安全的集成验证试验,对完善我国民机适坠性验证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急撤离是民机可生存坠撞事故中实现乘员脱险的必经环节,是保护乘员安全的最后屏障。目前,应急撤离适航演示试验及相关试验研究对坠撞场景因素考虑不足,无法开...
【关键词】技术体系,重要意义,模拟实验
我国首个智轨“零碳工厂”上线(2023-03-15)
【摘要】 3月15日,科技日报讯,3月10日,记者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获悉,在中车株洲所碳资源研究团队助力下,四川中车铁投成功获得PAS2060碳中和达成证书,成为我国首个智轨“零碳工厂”,可实现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回收产品的全过程绿色环保。该智轨“零碳工厂”位于四川宜宾,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横贯市境北部,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工厂能利...
【关键词】绿色环保,电动化,提供样本
中科大提出热固性材料新型3D打印方法(2023-03-07)
【摘要】 3月7日,新浪网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所副教授李木军、近代力学系特任教授王柳与南加州大学教授Yong Chen合作,提出了一种原位双重加热(ISDH)策略,成功实现了对具有多种流变性质和功能特性的热固性材料的墨水直写(DIW)打印。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热固性材料在交联后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近年来,热固性材料在软体机器人和柔性电子等领域...
【关键词】稳定性,重要意义,成型效率
“新舟”60遥感机重大科技项目获中国电子学会殊荣(2023-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2月21日,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公告。基于“新舟”60遥感机平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与航空工业西飞民机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航空遥感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得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唯一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航空遥感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空天院与航空工业西飞民机等单位积极落实党中央有关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在...
【关键词】战略部署,指标领先,应用推广
济宁将建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建设(2023-02-23)
【摘要】 2月23日,搜狐网讯,位于邹城的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是山东省2023年重大项目,依托济宁市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这里将建成全国首个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济宁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基建设备部部长符建华:“目前,我们现场有防洪墙、船台区及船体联合车间,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建设,土方工程、桩基施工均比我们的进度计划提前,预计12月底完成整个船厂的建设,我们争取在年底开始建造投...
【关键词】首个,新能源,船舶制造
“微笑”卫星完成赴欧星箭联试,实现三项“首次”(2023-02-16)
【摘要】 2月16日,中国科技网讯,16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微笑”卫星)任务团队,赴位于荷兰的欧空局欧洲空间技术中心开展卫星初样星箭联合试验,顺利完成接口对接、卫星分离和冲击试验,试验实现三项国内“首次”。“这是2020年1月SMILE任务级初样设计评审后的又一次中欧现场交流活动,也是SMILE任务研制过程中的里程碑节点。”中科院...
【关键词】交流活动,里程碑,首次出口
我国首套煤矿高阶智能快速掘进系统成功应用(2023-02-08)
【摘要】 2月8日,科技日报讯,日前,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煤矿高阶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在山西矿区完成工业性试验并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现场验收,标志着智能化快掘系统在山西省复杂地质条件的应用取得历史性突破。据悉,该系统所试验应用的煤矿位于山西吕梁境内,地质条件复杂,巷道断面大、倾角大,支护强度密集,顶底板为泥岩、石灰岩,地质较软、易垮落,在掘进作业过程中,经受着涌水量大、...
【关键词】智能化,一体化,打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