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威尔士大学改造的柴油发动机可使用90%的氢气运行(2022-10-27)
【摘要】 10月2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迅,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对一个改装系统进行了原型设计和测试。据悉,该系统可以将柴油发动机改装为可使用90%的氢气,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效率提高26%。这个过程仍需要使用10%的柴油,虽然还算不上对柴油发动机的完全绿色转换,但它确实为某些企业提供了一种方法——在不浪费现有资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排放,而这些资产仍然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使...
【关键词】商业化,解决方案,改装系统
国内首条寒地电推船下水(2022-10-17)
【摘要】 10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5日,国内首条寒地电推绿色智能内河船“领航之星”在松花江某支流下水。“领航之星”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哈电集团、黑龙江省航运集团北方船舶有限公司研发设计,是全国首条入级中国船级社的绿色智能内河船,其动力系统设计各项指标走在国内前沿。该船为纯电动内河游览船,动力电池采用4组总容量600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设计总吨位138吨,定员53人。船长约27米,宽约6米。由2台60千瓦船用永磁...
【关键词】动力系统,国内前沿,绿色智能
国产首台重型燃气轮机AGT-110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2022-10-13)
【摘要】 10月1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0月9日18时,由中国航发燃机自主研制的国产首台110兆瓦功率等级AGT-110重型燃气轮机,在中海油深电现场通过72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迈出走向商业运行的重要一步。中国航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重要指示,自主研制了国产首台110兆瓦功率等级AGT-110重型燃气轮机。AGT-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成功将填补我国该功率等级产品空白,对保障国...
【关键词】自主研发,示范项目,商业运行
我研究人员首创用微波直接驱动机器人(2022-09-19)
【摘要】 9月19日,科技日报讯,不需要携带任何电器件,可以灵活地工作在其他驱动方式尚不能胜任的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封闭、非透明结构体内部),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机器人研究所软体机器人实验室于近日研制成功的微波驱动机器人的两大特色。该机器人首创性地直接利用微波驱动,从而为机器人驱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上述研究成果于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尖端科学》上。微波是指频率在300兆赫兹—300吉赫兹之间的电磁波。相比于磁...
【关键词】特殊场合,机器人,工程应用
AC311A索降作业标准研究及验证飞行取得阶段性进展(2022-09-13)
【摘要】 9月1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经过前期170个小时的验证飞行,航空工业昌飞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利用AC311A型直升机,采集了大量的索降作业飞行数据,阶段性完成了直升机索降作业标准的研究及验证飞行,实际验证了AC311A型直升机具备优良的索降能力和性能。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首次索降任务员培训,使用AC311A型直升机,顺利完成了对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应急救援大队5名人员共计50个理论课时...
【关键词】直升机,应急救援,验证飞行
我国首款太阳能大型双机身无人机首飞成功(2022-09-08)
【摘要】 9月8日,成都日报讯,9月3日,由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于17时50分起飞,空中飞行26分钟,于18时16分平稳着陆,顺利完成首飞任务,飞机状态良好,各系统运行正常,首飞取得圆满成功。据悉,该机是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超大展弦比高空低速无人机,首次采用双机身布局的大型无人机,第一款以太阳能为唯一动力能源的全电大型无人机平台。其特点为能够在高空连续飞行,利用高效、清洁、绿色、...
【关键词】太阳能,无人机,圆满成功
中国液化天然气卸料臂关键技术再获突破(2022-09-01)
【摘要】 9月1日,中新网讯,中国海油1日宣布,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最大尺寸液化天然气卸料臂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正式投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液化天然气装备关键技术再获突破。卸料臂是连接运输船与接收站管线,输送液化天然气的重要通道,被称作接收站的“咽喉”。作业中,卸料臂不仅要承受零下162℃的液化天然气超低温考验,自动适应5米左右的潮汐落差和高达65米每秒的风荷载影响,还要具备快速对接、紧...
【关键词】关键技术,复杂功能,先进水平
我国首次出口的高铁列车启运(2022-08-22)
【摘要】 8月22日,经济日报讯,中国高铁走出去迎来重要一刻。21日,我国出口印尼用于雅万高铁的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从青岛港发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出口的高铁列车正式启运。雅万高铁项目的列车,包括1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由国铁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牵头,中国中车旗下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此次启运的是雅万高铁首批发运车辆,预计将于8月底抵达印尼雅加达港。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
【关键词】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出口
世界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2022-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工业报讯,8月9日,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与江西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中铁六院、中铁工业、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赣州市兴国县顺利竣工。“红轨”是迄今为止建成的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工程试验线,试验线的建成标志着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诞生。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永磁悬浮技术与空轨技术...
【关键词】磁悬浮,技术路线,世界首条
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2022-08-08)
【摘要】 8月8日,新华社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9月4日,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第14次发射任务,也曾成功发射一型...
【关键词】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验证
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完成浮托安装(2022-08-02)
【摘要】 8月2日,中新网讯,中国海油1日发布消息,重达18880吨的恩平15-1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在南海东部海域完成整体浮托安装,标志着中国超大型海洋油气生产设施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恩平15-1中心平台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矗立在88米水深的大海上,总高度约160米,相当于60层大楼,总重量超过3万吨,所用钢材可以制造1艘中型航空母舰,单层甲板面积相当于10个篮球场,是目前亚洲重量最重、设备最多的海上石油...
【关键词】先进水平,生产平台,国产
科学家试图让机器人有社交技能(2022-07-28)
【摘要】 7月28日,参考消息网讯,据美国《发现》月刊网站7月25日报道,迄今,大多数人与机器人的邂逅是在科幻小说里。但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与机器人互动将在现实世界变得更加普遍。到那时,机器人将需要社交技能与人类进行得体的互动。然而,在确保机器人能够社交方面,即使在基本层面上也几乎没有研究成功。一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开始该领域研究:科学家制定了一个包括社交互动的机器人技术框架,从而使机器人能够知道人...
【关键词】社交互动,机器人,技术框架
我国首艘油电混推智能全回转拖船在镇江船厂顺利下水(2022-07-21)
【摘要】 7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2022年7月18日,由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3824kW全回转拖船——“青港拖1”顺利下水。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轮驳分公司的领导出席了下水仪式。该船是我国第一艘采用油/电双驱动混合动力推进的全回转拖船,将取得中国船级社AUT-0(无人机舱)、Hybrid Ship(混合动力)、i-Ship(智能船舶)入级符号。是青岛港全面打造智慧绿色轮驳,建设国际领先智慧绿色...
【关键词】下水,智慧绿色,系列产品
河钢研发出新型航空装备用轴承合金(2022-07-14)
【摘要】 7月14日,中国冶金报讯,河钢集团航空装备用轴承合金成功通过了客户试用评价,服役性能良好,获得了用户高度认可,标志着河钢在航空航天用特种材料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河钢坚持创新引领,瞄准高端前沿领域选材用材“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增强特种材料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不断丰富高端轴承合金产品体系。此次研发的轴承用材具备无磁、耐蚀及长疲劳寿命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
【关键词】生产能力,卡脖子,新突破
我国“慧眼”卫星再次刷新直接测量宇宙最强磁场纪录(2022-07-06)
【摘要】 7月6日,C114网讯,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中子星是宇宙中具有最强磁场的天体,对其X射线能谱的回旋吸收线的探测是目前直接测量中子星表面磁场的唯一方法。最近,“慧眼”卫星团队在编号为Swift J0243.6+6124 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发现了能量高达146千电子伏的回旋吸收线,对应超过16亿特斯拉的中子星表面磁场,继2020年直接测量到约10亿特斯拉的宇宙最强磁场之后,再次大幅度刷新了最高能量回旋吸收线和宇宙最强磁场直...
【关键词】卫星,探测,新纪录
使“读心术”成为可能:新技术允许截肢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2022-06-21)
【摘要】 6月21日,中国航空报讯,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系统,使截肢者能够利用他们的大脑脉冲而不是肌肉来操作机械臂。这项新技术比以前的方法更精确,干扰性更小。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工业合作者的帮助下开发了一种微小的、可植入的设备,与人的手臂上的周围神经相连。该技术与机械臂和人工智能计算机配合使用时,可以检测和破译大脑脉冲,使上肢截肢者只用意念就能移动机械臂。研究人员的最新...
【关键词】可植入,人工智能,神经信号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新发展:我国海上油气工程安装技术获突破(2022-06-13)
【摘要】 6月13日,搜狐网讯,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模块化海床挖沟机,完成了孟加拉国首条海洋管道工程100多公里的管道铺设,创造了“海陆定向钻穿越”和“航道后深挖沟”两项世界纪录。“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孟加拉国首条海洋管道工程项目,全长146公里,要完成6条海陆定向钻穿越。通常海底管道埋深一般在1.5米至3米,达到海床下5米,在业内已属于高难度工程。此次海底管道因穿越航道,最深埋深要达到11米,施工难度在世界海...
【关键词】海陆定向钻穿越,航道后深挖沟,世界纪录
国产eVTOL磐拓航空缩比验证机首飞(2022-06-08)
【摘要】 6月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6月6日,位于上海的磐拓航空科技发布了其研制的倾转涵道风扇eVTOL的50%缩比技术验证机T1的试飞视频。磐拓航空表示,验证机T1的研制历时一年,是磐拓PANTALA的几何尺寸1:2缩比技术验证机,旨在验证串列双层翼盒,分布式涵道风扇构型的可行性、建立多学科仿真模型、验证外形气动效率和飞行控制逻辑。过去一年中,磐拓航空进行了理论计算、仿真实验、样件试制、生产组装、台架实验、静力实验、振动实验...
【关键词】试飞,控制逻辑,数字化
AC352直升机完成功能和可靠性试飞(2022-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5月28日8时08分,AC352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从建三江湿地机场起飞进行长距离航线运行转场试飞科目,经历616千米飞行后,于10时22分稳稳降落在哈尔滨市平房机场,标志着该型机功能和可靠性专项试飞顺利结束。试飞结果表明,AC352直升机各部件和设备均工作正常,该机适航取证进入倒计时。功能和可靠性试飞旨在系统检查AC352直升机部件和设备的功能和可靠性,以验证其对CCAR-21部相关条款的符合性。在前期...
【关键词】试飞,工作正常,国产直升机
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2022-05-26)
【摘要】 5月26日,环球网讯,近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AC313A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AC313A直升机是“十四五”国家创新工程重点装备,是为满足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在原AC313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一款13吨级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该型机宽体机身结构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最大外吊挂起飞重量13.8吨,洒水能力5吨,可运输28名乘...
【关键词】创新工程,重点装备,直升机
3D打印住宅即将开售,10平方米15.5万元(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环球网讯,近日,一家日本企业打造的3D打印10平米房子引发关注,房屋坚固、科幻还实用,重点是价格不高,并可在任何地方建造。据悉,这种名为“Sphere”的3D打印小房子看上去酷似迷你太空舱,有着10平米的内部空间足够1~2人生活,其开发者表示,这所房子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仅需23个小时就能打印一个,预计售价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5万元),预计将于8月份开售。走进房间内部,这个球型小屋的墙壁厚度达到3...
【关键词】解决方案,新技术,降低成本
AC313A直升机完成首飞前铁鸟试验(2022-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5月6日15时38分,在昌飞吕蒙厂区的AC313A直升机铁鸟试验台上,随着驾驶员关闭了T01架机最后一台发动机,AC313A直升机顺利完成首飞前铁鸟试验。直升机铁鸟试验又称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AC313A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台是由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与航空工业昌飞联合建造的直升机大型试验台,安装在试验台上的T01架机为地面联合试验机。为保障型号首飞安全,AC313A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台在首飞前进行了包括动力...
【关键词】直升机,联合试验,首飞
时速400公里高铁正在驶来(2022-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线运行。这标志着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展开,将为CR450动车组研制提供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也将为时速350公里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提供最重要支持和保障。按照我国铁路列车的命名规则,CR450代表设计时速400公里的列车。目前,中国高铁列车的最快运行时速为350公里,是世界高铁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和...
【关键词】科技创新,刷新记录,科学试验
AC313A完成首飞前耐久性试验前3个循环(2022-04-28)
【摘要】 4月2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AC313A直升机顺利完成首飞前50个小时耐久性试验的第3个循环任务,AC313A首飞前的地面联合试验进入最后的冲刺。AC313A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于3月8日完成开试评审和开试标准验收,并于3月9日完成3台发动机的首次地慢运转。截至4月27日,首飞前50个小时的耐久性试验已顺利完成前3个循环,目前相关试验单位正在积极准备剩余的7个循环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为型号首飞做最后的准备和冲刺。AC313A直升机...
【关键词】标准验收,冲刺,顺利完成
国机重装以极限制造打造国内首套新型1000MW核电汽缸(2022-04-20)
【摘要】 4月20日,搜狐网讯,近日,国机重装旗下二重装备完成国内首套新型1000MW核电高压外缸铸件热处理工序,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极限制造新突破。该产品丰富了二重装备的汽缸产品类型,为二重装备超大型核电汽缸研制树立了典型范例。据介绍,1000MW核电高压外缸由上下半汽缸体组成,总重超过250吨,材料特殊,力学性能要求高,检验标准严苛,制造难度极大。二重装备依托大型铸锻件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技术能力,凭借...
【关键词】处理工序,加快进程,典型范例
AC313A完成过渡段和尾段限制载荷静力试验(2022-04-14)
【摘要】 4月14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AC313A直升机顺利完成过渡段和尾段限制载荷静力试验,试验的顺利完成标志着AC313A直升机在首飞前取得关键性的成果,为即将到来的首飞和型号的后续研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AC313A直升机过渡段和尾段限制载荷静力试验是型号首飞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试验,该试验旨在考核AC313A直升机过渡段和尾段以及用于安装尾减速器的飞机结构在飞行载荷下的静强度,验证AC313A直升机过渡段和尾段对《运输类...
【关键词】重要试验,强度,关键性
国产自主飞机型号冠一通飞GA20首项静力试验成功(2022-04-07)
【摘要】 4月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国产通用飞机型号GA20近日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上海分部开启了全机静力试验,4月2日18:19分,在民航江西审定中心的全程视频目击审查下,冠一通飞GA20飞机依据试验大纲,历时一小时,顺利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的首项试验,由此迎来了GA20型号合格审定的重大里程碑式节点。试验过程中,机翼承受了全机约4倍重力加速度的气动力的考验,挑战了GA20飞机机翼最严重工况的限制载荷并验证了机翼燃油箱密封性。...
【关键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里程碑
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首飞成功(2022-04-01)
【摘要】 4月1日,腾讯网讯,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的型谱建设。与过去不同,长征六号改火箭在国内首次采用伺服系统在线故障诊断与自适应重构技术。火箭飞行过程中,智能“大脑”会根据自我诊断后的结果,重新进行计算并分配控制指令,实现火箭飞行的智能控制。同时,火箭是通过无...
【关键词】新台阶,智能控制,预定轨道
沪东中华自主研制国内首套LNG船泵塔一体化升降平台成功应用(2022-03-24)
【摘要】 3月24日,国际船舶网讯,由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自主研制的首套LNG船泵塔一体化升降平台在H1831A船2号货舱顺利升顶,通过得船东、船检和GTT公司组成的联合验收组认可。这标志着,公司LNG船液货舱特殊区域关键工序的安装平台,正式实船应用,在关键工艺技术上实现突破。公司在该项目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并获授权。LNG船液穹泵塔区域的围护系统施工是整个液货舱建造的最后环节,施工效率直接影响LN...
【关键词】知识产权,提质增效,顺利升顶
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出全球重力场数据(2022-03-17)
【摘要】 3月17日,光明日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山大学“天琴一号”卫星近期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该项技术此前一直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罗俊说:“‘天琴一号’卫星并不是专门的重力卫星,它的目的是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
【关键词】国产自主卫星,技术验证,科技突破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渝企研发出5大航空汽车测试装备(2022-03-10)
【摘要】 3月10日,重庆日报讯,记者3月9日从两江新区获悉,位于该区的重庆凯瑞测试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凯瑞装备)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套航空刹车盘轴式动力试验台、国内首套航空轮胎高加速试验台等5大航空、汽车测试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航空刹车盘轴式动力试验台还完成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轮刹车系统的首次试验。凯瑞装备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肖成诚介绍,通过核心的电惯量模拟技术,无论是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还是空客A320等中型飞...
【关键词】测试,集中攻关,技术保障
海油工程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建造完工(2022-03-03)
【摘要】 3月3日,腾讯网讯,2月2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海福陆场地顺利完工,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开创了我国中深海油气资源经济开发工程建设的新模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固定式海上油气平台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开发设施,具有甲板面积大、可变载荷大、结构安全...
【关键词】提升能力,深海资源,新突破
一箭二十二星,长征八号火箭破纪录(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科技日报迅,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海南一号01和02星、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文昌一号01和02星、泰景三号01星等22颗商业卫星,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低轨物联网通讯、空间科学试验,可提供资源调查、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支持、物联网分散终端数据采集、在轨科学试...
【关键词】新纪录,技术验证,组织实施
海油工程承建的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项目开工建造(2022-02-24)
【摘要】 2月24日,龙的船人网讯,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承建的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项目,近日在特种设备分公司天津临港制造场地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正在开工的海底数据舱是数据舱plus,重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其罐体及法兰直径达3.6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据悉,数据中心运行时,会产生的大量的热量,传统的做法是用空调降温但需要耗费大量...
【关键词】综合优势,海洋装备,示范项目
中国超音速无人机雨燕试飞成功(2022-02-17)
【摘要】 2月17日,全球无人机网讯,近期,我国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就传来好消息,由该所自行研发的一款带有加力涡喷发动机的小型无人机:雨燕,研发成功。雨燕是一种超音速的无人机,就目前世界范围而言,能够达到超音速飞行的无人机并不多见。在此次实验中,雨燕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指标验证,从而成为了这款无人机项目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报道表示,雨燕超音速无人机到达预定的位置和高度以后,其发动机进入加力状态,速度急剧提升,...
【关键词】不多见,难度大,优势
AG600飞机1003架机完成首次发动机试车(2022-02-10)
【摘要】 2月10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2月8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1003架机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自2021年12月26日AG600飞机1003架机总装下线后,先后完成航电、动力环控、操纵液压等系统联调联试,在试车前开展发动机燃油系统、液压系统、防火系统、电源系统、指示记录系统等相关功能检查,完成发动机启封和试车应急演练。2月8日在完成冷转试验后,按1、2、3、4号发动机顺序完成首次试车,四台发动机系统状态良好,参...
【关键词】稳步推进,试车成功,首次
中国移动利用5G基站实现无人机低空探测(2022-01-27)
【摘要】 1月27日,全球无人机网讯,1月13日,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联合北京移动在北京延庆进行了全球首次利用5G基站探测低空无人机的产品原型测试和技术方案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单基站低空探测半径达到1000米。本次基于5G基站低空探测技术的验证将为低空无人机的安全监管技术提供全新思路和重要技术创新。随着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和无人机在消费领域的普及,低空飞行安全也成为国家空域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包括空军、民航...
【关键词】技术创新,安全监管,有效探测
沈阳自动化所在空间机器人自主操控研究中取得进展(2022-01-20)
【摘要】 1月20日,搜狐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空间机器人自主操控方面取得进展,针对航天器平台和机械臂的动力学耦合提出基于时延估计的无模型解耦控制算法,相关研究成果以《Attitude Decoupling Control of Semifloating Space Robots Using Time-Delay Estimation and Supertwisting Control》为题,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上。由于外太空高低温、超真空、强辐射等恶劣环境...
【关键词】操作能力,精度,效率高
国内首款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功取得型号合格证(2022-01-13)
【摘要】 1月1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日前,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研发制造的国内首款双座水上电动飞机——RX1E-S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功取得民航局下发的型号合格证,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电动飞机技术再上新台阶。据了解,RX1E-S双座水上电动飞机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适合在水资源丰富、生态保护标准高的景区和生态旅游区运行。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动...
【关键词】自主知识,优势,重要进步
东方电气成功研制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2022-01-06)
【摘要】 1月6日,搜狐网讯,12月30日,东方电气下属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13兆瓦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完成各项测试试验,顺利通过第三方型式试验认证,标志着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成功研制。据介绍,该型号风电电机可配套11.5至13.5兆瓦的海上平台,实现了我国大功率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再突破。相比上一代10兆瓦机型,发电量可提升40%以上,具有风能利用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年均10米/...
【关键词】成功研制,突破,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