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煤矿高阶智能快速掘进系统成功应用(2023-02-08)
【摘要】 2月8日,科技日报讯,日前,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煤矿高阶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在山西矿区完成工业性试验并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现场验收,标志着智能化快掘系统在山西省复杂地质条件的应用取得历史性突破。据悉,该系统所试验应用的煤矿位于山西吕梁境内,地质条件复杂,巷道断面大、倾角大,支护强度密集,顶底板为泥岩、石灰岩,地质较软、易垮落,在掘进作业过程中,经受着涌水量大、...
【关键词】智能化,一体化,打破记录
试飞成功,西工大翼身融合民机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23-01-31)
【摘要】 1月3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日前,在靖边通用机场(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一架外形新颖的飞机从跑道上起飞,自由地飞行在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的缩比试验机试飞的场景。作为系列关键设计技术飞行验证的摸底试飞试验,此次试验进行了试验机的起降、通场、规划航线自主飞行等科目测试,圆满完成了预期的飞行计划。飞行试验由西工大牵头的国内翼身融合民机技术研究团队组织...
【关键词】摸底试飞,技术验证,里程碑
淮南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再添“大国重器”(2023-01-17)
【摘要】 1月17日,搜狐网讯,1月16日上午,中铁十五局和唐兴装备联合打造的小直径硬岩泥水平衡盾构机“沂蒙一号”,在大通工业园区唐兴非开挖装备产业园成功下线,这是唐兴公司首台盾构机,也是安徽省民营企业首台盾构机,标志我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再添“大国重器”。“沂蒙一号”盾构机下线后,将服务于中铁十五局集团山东国能热力管网盾构工程项目,该工程是山东省临沂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民生工程。众所周知,盾构机是高端...
【关键词】典型代表,里程碑,成功下线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正式交付使用(2023-01-12)
【摘要】 1月12日,中国科技网讯,1月12日上午,圆满完成各项海试目标任务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顺利入泊母港——珠海高栏港三一海工码头,正式交付使用。“珠海云”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持制造,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的首张智能船舶证书。其设计建造贯彻了“绿色智能”“无人系统科考支持”和“未来感”等设计理念,主体...
【关键词】科考船,设计理念,自主航行
AC311A直升机获新突破(2023-01-05)
【摘要】 1月5日,中国航空报讯,近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航空工业昌飞颁发了AC311A直升机加装消防吊桶设备补充型号合格证(STC),标志2022年AC311A型机加装消防吊桶STC取证工作圆满完成,本次取证也是AC311A直升机在加装农林喷洒设备、电力巡线设备STC取证后的又一突破。近年来,随着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工业昌飞积极响应国家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求,以满足客户对于民用直升机的任务设备需求为切入点,持续探索直升机通航...
【关键词】取证工作,应急救援,直升机
中国复眼成功“开眼”,拍摄国内首张地基雷达三维月面图(2022-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国科技网迅,位于重庆市的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也就是中国复眼,近日完成一期工程的安装调试和开机观测工作,成功拍摄出国内首张地基雷达三维月面图。据了解,大规模分布孔径雷达类似于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虽然单一雷达功率有限,但是由于雷达和雷达之间的功率叠加,因此可以实现超远程探测功能。据介绍,与中国天眼不同的是,中国复眼可以自己发射电磁波,并能接收回波,从而对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和...
【关键词】超远程,探测功能,奠定基础
中国实现生物航煤绿色国际货运首飞(2022-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民用航空网讯,12月19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首次加注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际货运航班,从杭州起飞,经过12个小时飞行,安全抵达比利时。这是今年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首批规模化生产以来,国际货运航线首次开启可持续燃料绿色航空。生物航煤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饮废油、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
【关键词】规模化,航空燃料,自主研发
国机重装“ACP1000主管道项目”荣获全国质量奖(2022-12-15)
【摘要】 12月15日,上海证券报讯,近日,“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获奖名单揭晓,国机重装“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6号机组ACP1000主管道项目”喜获“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凸显了公司产品质量优势。据介绍,主管道作为核岛关键主设备之一,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循环泵的大型厚壁承压管道,是核蒸汽供应系统输出堆芯热能、形成封闭回路的“大动脉”。通过成功研制ACP1000主管道,国机重装获得授权专...
【关键词】质量优势,国家标准,授权专利
船舶工艺所迈出LNG围护系统密性检测关键一步(2022-12-06)
【摘要】 12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船舶工艺所)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签订6艘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薄膜型LNG燃料舱围护系统密性检测合同,这是继去年该所首获密性检测三级人员证书后,打破外国检测机构和外籍人员垄断国内LNG围护系统密性检测被动局面,迈出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承担LNG围护系统密性检测的关键一步,也填补了中...
【关键词】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协同优势
130吨级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2-11-28)
【摘要】 11月28日,央视网讯,11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成功完成首次试车。该型发动机是瞄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打造的天地往返动力装置,将有力支撑我国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据了解,该型发动机使用绿色环保的液氧煤油作为燃料,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有综合性能高、拓展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发动机部分零组件采用3D打印、自动化焊接、智能装配等新工艺技术。在高压补燃两次点...
【关键词】发动机,重复使用,活动需求
我国首艘4万方LPG船下水,为该船型“零”的突破(2022-11-21)
【摘要】 11月21日,搜狐网迅,11月16日,江南造船0号船台迎来年度收官之作——40000立方米中型液化石油气船“MIRAI”号(H2723)顺利下水。该船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与日本KUMIAI的首次合作,也是江南造船建造的第一艘MGC,实现了我国在该船型上“零”的突破。该船采用“节能、环保、智能”理念,是江南造船全新自主研发的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Panda 40P)。该船总长180米,型宽30米,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全船货舱布置3个独...
【关键词】顺利下水,首次合作,国际领先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首制1600T风电安装平台合拢(2022-11-17)
【摘要】 11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11月16日上午10点18分,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成功举行招商租赁1600T风电安装平台项目首制船合拢仪式。南通海事局领导、招商租赁船东方代表、CCS和BV船级社代表、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总经理室领导班子、各部门领导以及现场项目组成员出席了此次仪式。自开工以来,建造团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相继克服了因疫情管控、高温天气、限电等因素对设计、采购、生产造成影响,第一个分段交涂装到机舱16个分段总组完吊...
【关键词】生产建造,按期交付,满足需求
30家企业入选首批国家“数字领航”示范名单(2022-11-10)
【摘要】 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讯,10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今年工信部首次提出“数字领航”企业示范方向,是基于当前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转型价值成效凸显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多方面评价,遴选一批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担当制造业领航重任,彰显数字化转型“中国力量”,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试点示范,数字化,融合发展
全国首个北斗时空智能技术应用宁波舟山港(2022-11-02)
【摘要】 11月2日,搜狐网讯,“移动—下索—起吊—放置集装箱,6台搭载北斗时空智能技术的远控龙门吊,在远程控制中心发出的指引下,自主移动,高效作业。”近日,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对外揭晓“全国首个北斗时空智能全场景应用港口”。该智能技术以北斗为基础,通过时空智能,将生产要素数字化,场地、泊位、集卡、桥吊、船舶、集装箱等码头机械设施仿佛走在“隐形的轨道”。“龙门吊的自动行驶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机器...
【关键词】北斗,智能技术,算法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研制获重大突破(2022-10-28)
【摘要】 10月28日,搜狐网迅,近日,我国首型高空型泵后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凤州试验区进行了300s长程试车,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该发动机具有比冲高、起动入口压力低等特点,将用于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二级动力装置。自9月28日以来,该台发动机共完成3次650s试车,三战三捷,各项指标基本满足总体要求,标志着该型发动机关键技术已突破。大尺寸钛合金喷管延伸段方案是高空型泵后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
【关键词】试车,关键技术,载人火箭
新南威尔士大学改造的柴油发动机可使用90%的氢气运行(2022-10-27)
【摘要】 10月27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迅,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对一个改装系统进行了原型设计和测试。据悉,该系统可以将柴油发动机改装为可使用90%的氢气,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效率提高26%。这个过程仍需要使用10%的柴油,虽然还算不上对柴油发动机的完全绿色转换,但它确实为某些企业提供了一种方法——在不浪费现有资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排放,而这些资产仍然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使...
【关键词】商业化,解决方案,改装系统
国内首条寒地电推船下水(2022-10-17)
【摘要】 10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15日,国内首条寒地电推绿色智能内河船“领航之星”在松花江某支流下水。“领航之星”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哈电集团、黑龙江省航运集团北方船舶有限公司研发设计,是全国首条入级中国船级社的绿色智能内河船,其动力系统设计各项指标走在国内前沿。该船为纯电动内河游览船,动力电池采用4组总容量600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设计总吨位138吨,定员53人。船长约27米,宽约6米。由2台60千瓦船用永磁...
【关键词】动力系统,国内前沿,绿色智能
国产首台重型燃气轮机AGT-110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2022-10-13)
【摘要】 10月1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10月9日18时,由中国航发燃机自主研制的国产首台110兆瓦功率等级AGT-110重型燃气轮机,在中海油深电现场通过72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迈出走向商业运行的重要一步。中国航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重要指示,自主研制了国产首台110兆瓦功率等级AGT-110重型燃气轮机。AGT-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成功将填补我国该功率等级产品空白,对保障国...
【关键词】自主研发,示范项目,商业运行
我研究人员首创用微波直接驱动机器人(2022-09-19)
【摘要】 9月19日,科技日报讯,不需要携带任何电器件,可以灵活地工作在其他驱动方式尚不能胜任的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封闭、非透明结构体内部),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机器人研究所软体机器人实验室于近日研制成功的微波驱动机器人的两大特色。该机器人首创性地直接利用微波驱动,从而为机器人驱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上述研究成果于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尖端科学》上。微波是指频率在300兆赫兹—300吉赫兹之间的电磁波。相比于磁...
【关键词】特殊场合,机器人,工程应用
AC311A索降作业标准研究及验证飞行取得阶段性进展(2022-09-13)
【摘要】 9月13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经过前期170个小时的验证飞行,航空工业昌飞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利用AC311A型直升机,采集了大量的索降作业飞行数据,阶段性完成了直升机索降作业标准的研究及验证飞行,实际验证了AC311A型直升机具备优良的索降能力和性能。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首次索降任务员培训,使用AC311A型直升机,顺利完成了对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应急救援大队5名人员共计50个理论课时...
【关键词】直升机,应急救援,验证飞行
我国首款太阳能大型双机身无人机首飞成功(2022-09-08)
【摘要】 9月8日,成都日报讯,9月3日,由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于17时50分起飞,空中飞行26分钟,于18时16分平稳着陆,顺利完成首飞任务,飞机状态良好,各系统运行正常,首飞取得圆满成功。据悉,该机是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超大展弦比高空低速无人机,首次采用双机身布局的大型无人机,第一款以太阳能为唯一动力能源的全电大型无人机平台。其特点为能够在高空连续飞行,利用高效、清洁、绿色、...
【关键词】太阳能,无人机,圆满成功
中国液化天然气卸料臂关键技术再获突破(2022-09-01)
【摘要】 9月1日,中新网讯,中国海油1日宣布,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最大尺寸液化天然气卸料臂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正式投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液化天然气装备关键技术再获突破。卸料臂是连接运输船与接收站管线,输送液化天然气的重要通道,被称作接收站的“咽喉”。作业中,卸料臂不仅要承受零下162℃的液化天然气超低温考验,自动适应5米左右的潮汐落差和高达65米每秒的风荷载影响,还要具备快速对接、紧...
【关键词】关键技术,复杂功能,先进水平
我国首次出口的高铁列车启运(2022-08-22)
【摘要】 8月22日,经济日报讯,中国高铁走出去迎来重要一刻。21日,我国出口印尼用于雅万高铁的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从青岛港发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出口的高铁列车正式启运。雅万高铁项目的列车,包括1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由国铁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牵头,中国中车旗下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此次启运的是雅万高铁首批发运车辆,预计将于8月底抵达印尼雅加达港。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
【关键词】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出口
世界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2022-08-17)
【摘要】 8月17日,中国工业报讯,8月9日,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与江西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中铁六院、中铁工业、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赣州市兴国县顺利竣工。“红轨”是迄今为止建成的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工程试验线,试验线的建成标志着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诞生。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永磁悬浮技术与空轨技术...
【关键词】磁悬浮,技术路线,世界首条
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2022-08-08)
【摘要】 8月8日,新华社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9月4日,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第14次发射任务,也曾成功发射一型...
【关键词】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验证
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完成浮托安装(2022-08-02)
【摘要】 8月2日,中新网讯,中国海油1日发布消息,重达18880吨的恩平15-1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在南海东部海域完成整体浮托安装,标志着中国超大型海洋油气生产设施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恩平15-1中心平台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矗立在88米水深的大海上,总高度约160米,相当于60层大楼,总重量超过3万吨,所用钢材可以制造1艘中型航空母舰,单层甲板面积相当于10个篮球场,是目前亚洲重量最重、设备最多的海上石油...
【关键词】先进水平,生产平台,国产
科学家试图让机器人有社交技能(2022-07-28)
【摘要】 7月28日,参考消息网讯,据美国《发现》月刊网站7月25日报道,迄今,大多数人与机器人的邂逅是在科幻小说里。但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与机器人互动将在现实世界变得更加普遍。到那时,机器人将需要社交技能与人类进行得体的互动。然而,在确保机器人能够社交方面,即使在基本层面上也几乎没有研究成功。一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开始该领域研究:科学家制定了一个包括社交互动的机器人技术框架,从而使机器人能够知道人...
【关键词】社交互动,机器人,技术框架
我国首艘油电混推智能全回转拖船在镇江船厂顺利下水(2022-07-21)
【摘要】 7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2022年7月18日,由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3824kW全回转拖船——“青港拖1”顺利下水。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轮驳分公司的领导出席了下水仪式。该船是我国第一艘采用油/电双驱动混合动力推进的全回转拖船,将取得中国船级社AUT-0(无人机舱)、Hybrid Ship(混合动力)、i-Ship(智能船舶)入级符号。是青岛港全面打造智慧绿色轮驳,建设国际领先智慧绿色...
【关键词】下水,智慧绿色,系列产品
河钢研发出新型航空装备用轴承合金(2022-07-14)
【摘要】 7月14日,中国冶金报讯,河钢集团航空装备用轴承合金成功通过了客户试用评价,服役性能良好,获得了用户高度认可,标志着河钢在航空航天用特种材料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河钢坚持创新引领,瞄准高端前沿领域选材用材“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增强特种材料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不断丰富高端轴承合金产品体系。此次研发的轴承用材具备无磁、耐蚀及长疲劳寿命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
【关键词】生产能力,卡脖子,新突破
我国“慧眼”卫星再次刷新直接测量宇宙最强磁场纪录(2022-07-06)
【摘要】 7月6日,C114网讯,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中子星是宇宙中具有最强磁场的天体,对其X射线能谱的回旋吸收线的探测是目前直接测量中子星表面磁场的唯一方法。最近,“慧眼”卫星团队在编号为Swift J0243.6+6124 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发现了能量高达146千电子伏的回旋吸收线,对应超过16亿特斯拉的中子星表面磁场,继2020年直接测量到约10亿特斯拉的宇宙最强磁场之后,再次大幅度刷新了最高能量回旋吸收线和宇宙最强磁场直...
【关键词】卫星,探测,新纪录
使“读心术”成为可能:新技术允许截肢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2022-06-21)
【摘要】 6月21日,中国航空报讯,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系统,使截肢者能够利用他们的大脑脉冲而不是肌肉来操作机械臂。这项新技术比以前的方法更精确,干扰性更小。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工业合作者的帮助下开发了一种微小的、可植入的设备,与人的手臂上的周围神经相连。该技术与机械臂和人工智能计算机配合使用时,可以检测和破译大脑脉冲,使上肢截肢者只用意念就能移动机械臂。研究人员的最新...
【关键词】可植入,人工智能,神经信号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新发展:我国海上油气工程安装技术获突破(2022-06-13)
【摘要】 6月13日,搜狐网讯,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模块化海床挖沟机,完成了孟加拉国首条海洋管道工程100多公里的管道铺设,创造了“海陆定向钻穿越”和“航道后深挖沟”两项世界纪录。“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孟加拉国首条海洋管道工程项目,全长146公里,要完成6条海陆定向钻穿越。通常海底管道埋深一般在1.5米至3米,达到海床下5米,在业内已属于高难度工程。此次海底管道因穿越航道,最深埋深要达到11米,施工难度在世界海...
【关键词】海陆定向钻穿越,航道后深挖沟,世界纪录
国产eVTOL磐拓航空缩比验证机首飞(2022-06-08)
【摘要】 6月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6月6日,位于上海的磐拓航空科技发布了其研制的倾转涵道风扇eVTOL的50%缩比技术验证机T1的试飞视频。磐拓航空表示,验证机T1的研制历时一年,是磐拓PANTALA的几何尺寸1:2缩比技术验证机,旨在验证串列双层翼盒,分布式涵道风扇构型的可行性、建立多学科仿真模型、验证外形气动效率和飞行控制逻辑。过去一年中,磐拓航空进行了理论计算、仿真实验、样件试制、生产组装、台架实验、静力实验、振动实验...
【关键词】试飞,控制逻辑,数字化
AC352直升机完成功能和可靠性试飞(2022-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5月28日8时08分,AC352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从建三江湿地机场起飞进行长距离航线运行转场试飞科目,经历616千米飞行后,于10时22分稳稳降落在哈尔滨市平房机场,标志着该型机功能和可靠性专项试飞顺利结束。试飞结果表明,AC352直升机各部件和设备均工作正常,该机适航取证进入倒计时。功能和可靠性试飞旨在系统检查AC352直升机部件和设备的功能和可靠性,以验证其对CCAR-21部相关条款的符合性。在前期...
【关键词】试飞,工作正常,国产直升机
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2022-05-26)
【摘要】 5月26日,环球网讯,近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AC313A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AC313A直升机是“十四五”国家创新工程重点装备,是为满足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在原AC313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一款13吨级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该型机宽体机身结构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最大外吊挂起飞重量13.8吨,洒水能力5吨,可运输28名乘...
【关键词】创新工程,重点装备,直升机
3D打印住宅即将开售,10平方米15.5万元(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环球网讯,近日,一家日本企业打造的3D打印10平米房子引发关注,房屋坚固、科幻还实用,重点是价格不高,并可在任何地方建造。据悉,这种名为“Sphere”的3D打印小房子看上去酷似迷你太空舱,有着10平米的内部空间足够1~2人生活,其开发者表示,这所房子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仅需23个小时就能打印一个,预计售价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5万元),预计将于8月份开售。走进房间内部,这个球型小屋的墙壁厚度达到3...
【关键词】解决方案,新技术,降低成本
AC313A直升机完成首飞前铁鸟试验(2022-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5月6日15时38分,在昌飞吕蒙厂区的AC313A直升机铁鸟试验台上,随着驾驶员关闭了T01架机最后一台发动机,AC313A直升机顺利完成首飞前铁鸟试验。直升机铁鸟试验又称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AC313A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台是由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与航空工业昌飞联合建造的直升机大型试验台,安装在试验台上的T01架机为地面联合试验机。为保障型号首飞安全,AC313A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台在首飞前进行了包括动力...
【关键词】直升机,联合试验,首飞
时速400公里高铁正在驶来(2022-05-05)
【摘要】 5月5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线运行。这标志着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展开,将为CR450动车组研制提供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也将为时速350公里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提供最重要支持和保障。按照我国铁路列车的命名规则,CR450代表设计时速400公里的列车。目前,中国高铁列车的最快运行时速为350公里,是世界高铁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和...
【关键词】科技创新,刷新记录,科学试验
AC313A完成首飞前耐久性试验前3个循环(2022-04-28)
【摘要】 4月2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近日,AC313A直升机顺利完成首飞前50个小时耐久性试验的第3个循环任务,AC313A首飞前的地面联合试验进入最后的冲刺。AC313A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于3月8日完成开试评审和开试标准验收,并于3月9日完成3台发动机的首次地慢运转。截至4月27日,首飞前50个小时的耐久性试验已顺利完成前3个循环,目前相关试验单位正在积极准备剩余的7个循环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为型号首飞做最后的准备和冲刺。AC313A直升机...
【关键词】标准验收,冲刺,顺利完成
国机重装以极限制造打造国内首套新型1000MW核电汽缸(2022-04-20)
【摘要】 4月20日,搜狐网讯,近日,国机重装旗下二重装备完成国内首套新型1000MW核电高压外缸铸件热处理工序,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极限制造新突破。该产品丰富了二重装备的汽缸产品类型,为二重装备超大型核电汽缸研制树立了典型范例。据介绍,1000MW核电高压外缸由上下半汽缸体组成,总重超过250吨,材料特殊,力学性能要求高,检验标准严苛,制造难度极大。二重装备依托大型铸锻件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技术能力,凭借...
【关键词】处理工序,加快进程,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