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重装换热公司研制智能换热机组助力核电厂核岛供暖系统(2025-03-07)
【摘要】 3月7日,兰石重装讯,近日,兰石重装换热公司研制的三套智能汽-水换热机组完工发运,它们将助力核电厂核岛供暖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兰石重装换热公司针对核电装备在安全性、稳定性、抗震性以及高效性等方面的严格需求,采取优化结构设计、创新制造工艺等措施,保障智能汽-水换热机组能在高温、高压及强辐射等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关键词】兰石重装,智能换热机组,核岛供暖系统
【摘要】 3月7日,兰石重装讯,近日,兰石重装换热公司研制的三套智能汽-水换热机组完工发运,它们将助力核电厂核岛供暖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兰石重装换热公司针对核电装备在安全性、稳定性、抗震性以及高效性等方面的严格需求,采取优化结构设计、创新制造工艺等措施,保障智能汽-水换热机组能在高温、高压及强辐射等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关键词】兰石重装,智能换热机组,核岛供暖系统
【摘要】 3月7日,通裕重工讯,3月4日,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收获重大成果,成功完成首套超大型核电高压外缸铸钢件的浇注。该铸钢件尺寸达8.5米(长)×5米(宽)×2.8米(高),净重近120吨,浇注重量超250吨,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其轮廓尺寸和重量都名列前茅。作为核电机组核心部件,该外缸需在极端工况下稳定运行,其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超大结构带来的变形控制及铸造工艺设计也是行业内的难题。技术团队经反复攻关...
【关键词】通裕重工,百吨级铸钢件,成功浇注
【摘要】 3月6日,兰州大学讯,兰州大学牛一斐教授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栗建兴教授团队,在电子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创新方案,为解决核物理领域“如何测量具有更高多极性同位旋矢量巨共振”的难题提供新思路,成果于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原子核巨共振对核结构研究和理解天体物理过程意义重大,但现有电子散射测量手段存在关键参数不确定度大的问题。团队发展角动...
【关键词】电子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进展
【摘要】 3月6日,秦山核电讯,近日,秦山核电完成首套1E级励磁国产数字化改造。项目组以计划为龙头、结果为导向,引入IEC60880标准认证体系,通过多种认证,为国产化1E级柴油发电机励磁系统筑牢根基。该系统实现了参数全覆盖,具备实时监测和精准故障诊断功能。项目采用全数字化励磁控制与双通道冗余架构,故障时可毫秒级无扰切换,提升了应急柴油机可靠性,还助力秦山首次实行NB/T20485RK标准,搭建自身试验规程体系。整个项目从设备...
【关键词】秦山核电,1E级励磁系统,国产改造
【摘要】 2月25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讯,近日,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合作在《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发表题为“Production of actinide isotopes near θlab = 0°in multi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 238U + 248Cm”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多核子转移反应238U + 248Cm的锕系同位素产物在θlab = 0°附近呈现明显产额优势,且小角度区域产额占比随原子序数增加呈上...
【关键词】中山大学,多核子转移反应,突破
【摘要】 2月21日,科技日报讯,2月20日,兰州大学宣布,该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陈熙萌、李湛研究团队在二维膜的仿生构筑与卤水铀元素精准分离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研发出基于电荷组装与氢键作用的二维仿生膜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铀是核工业核心战略资源,我国铀矿资源匮乏,从卤水提取低浓度铀酰困难,膜分离虽有应用潜力,但现有膜材料存在选择性低、结构易破损等问题。该团队受植物细胞壁启发,...
【关键词】兰州大学,铀提取技术,新路径
【摘要】 2月18日,清华SIGS海洋工程研究院讯,近日,清华SIGS海洋工程研究院胡振中团队针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风险取得新研究成果。研究综合核素扩散、生物富集和全球海产贸易三方面因素,提出福岛核污染水风险因子(FCWRF)定量评估综合风险。现有研究在核素危害、生物影响模型及综合因素考量等方面存在不足。该研究模拟氚迁移、金枪鱼核素富集及生物搬运效果,结合海鲜贸易数据,形成FCWRF时空分布动态数据库。结果显示,污染水主要向...
【关键词】清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风险研究
【摘要】 2月10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讯,中核工程在堆芯熔融物物性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依托自主研制的ALSEE(Aerodynamic Levitation-laSer heating installation for mElt propErties)装置获得的堆芯熔融物高温物性最新成果,登上核科学技术领域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封面。中核工程核电安全研究中心科研团队采用气动悬浮、激光加热和声学激励等多学科融合技术,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ALSEE装置。该装...
【关键词】中核工程,堆芯熔融物物性基础研究,突破
【摘要】 1月21日,新华社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
【关键词】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新纪录
【摘要】 1月20日,佳电股份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新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哈电集团佳电股份子公司先进电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氦气压缩机系统成功入选,标志着公司在四代核电产业领域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氦气压缩机系统是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换卸料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采用卧式转子一体化及电磁轴承支撑等设计技术,具有高效、可靠、稳定等优点,与主氦风机组成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能动系统,是公...
【关键词】氦气压缩机,能源领域,首台(套)
【摘要】 1月7日,科技日报讯,国家管网研究总院近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中子衍射仪,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残余应力测试工作。此举为保障国家油气管道输送安全与能源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和新能源等多学科领域的强大科研平台,也是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该项工作的完成,为管道研究领域引入了全新的测试技术手段,也为国内外油...
【关键词】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
【摘要】 1月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讯,1月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发布了一篇新的研究成果《首台国产连续低温弹丸注入系统成功研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真空团队和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了联合团队,针对制冰、切割及加速等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研发及工艺摸索,掌握了弹丸制备和加速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可常稳态运行的弹丸注入系统。低温弹丸注入是一种利用低...
【关键词】国产,低温弹丸,注入系统
【摘要】 12月17日,中广核讯,12月16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当天在上海正式发布。该发电机组多项核心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能力。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核电站应急供电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系统功能是在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失效时启动,向安全设备提供应急电力,以确保反应堆安全停堆,对保障核安全至关重...
【关键词】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正式发布
【摘要】 12月17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吉平团队在海水提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利用精心设计的蜡铸造法和“相转换”过程,制备了具有大孔结构的聚偕胺肟(WMPAO)水凝胶粒子,并将WMPAO包覆进海藻酸-聚丙烯酸(A-PAA)球中,制备了A-PAA@WMPAO复合球材料。该复合球材料可用于海水中铀酰离子的富集分离。研究发现,A-PAA@WMPAO复合球同时具备高的吸附容量、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重复使用性...
【关键词】高效,海水提铀,复合吸附材料
【摘要】 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讯,12月10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当前国际上有多个重离子装置在建或建成,但在多学科交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和国家需求的重要应用领域,仍缺乏多功能、小型化的低能量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该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介绍,“我们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台独立运行的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
【关键词】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
【摘要】 12月9日,英国政府网站讯,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和布里斯托大学近期联合成功制造全球首个碳-14钻石电池。该电池可利用放射性核素碳-14的衰变能,持续提供低功率电力。由于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00年,因此理论上这种电池可持续运行数千年。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克拉克表示,钻石电池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利用人造钻石安全包裹少量碳-14,能够持续提供微瓦级电力。这种电池能够在难以进行电池更换的极端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它...
【关键词】英国,全球首个,碳-14钻石电池
【摘要】 11月18日,科技日报讯,11月13日,中国首台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CFQS-T)成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从会上获悉,CFQS-T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三维模块化线圈获得超高精度的“准环向对称磁场位形”,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又一掌握“三维非平面模块化线圈”高精度制造工艺的国家。CFQS-T的运行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准环向对称”磁场位形,填补了我国仿星器研究的空白,降低了新经典输运损失,开辟了“...
【关键词】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
【摘要】 11月13日,中国电力报讯,近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家级科技成果“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鉴定会在西安召开。鉴定委员会一致对西安交大电力开关技术及装备研究团队研制的“ZHN-31.5 210kA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成套装置”新产品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同意科技成果和新产品技术通过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装置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西电开关...
【关键词】世界首台,发电机,快速断路器
【摘要】 11月5日,中核集团讯,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启动新一轮物理实验,由中核集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首次投入使用。真空室烘烤是装置运行的关键一环,数字孪生系统为该过程装上“超级眼睛”,在虚拟空间构建一个和物理实体完全一样的数字模型,实现对真空室烘烤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精准监测。数字孪生系统的应用,标志着中国环流三号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保障了中国环流三号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数字孪生,环流三号,物理实验
【摘要】 11月5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近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研制的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完成了两个长循环辐照运行考验并顺利出堆,共在反应堆中运行三年,至此,我国完成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全周期商用堆运行考验,标志着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了关键一步,是我国自主化核燃料研发保持与国际核燃料前沿技术并跑的重要里程碑节点。ATF耐事故燃料是针对燃料元件抵御严重事故能力而提出的一种革新...
【关键词】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关键一步
【摘要】 10月23日,中国电气讯,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西电西开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90千安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10月18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台百万千瓦以上核电机组用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据介绍,该产品主要应用于1000-1400兆瓦容量的大型核电机组,实现了大容量核电机组用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可解决AP1000、华龙一号等大型核电站对发电机断路器的紧迫需求,为我国大型核电站工程建设和运行服务提供自主可控的安全保...
【关键词】国内首台,核电机组,发电机断路器
【摘要】 10月9日,原子能院讯,近日,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成功打通了低温精馏法分离硼-10同位素的全套工艺技术流程,并稳定产出了丰度达70%的富集硼-10产品,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精馏分离硼-10同位素规模化技术。这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硼-10具有卓越的中子吸收特性,在核工业技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硼-10酸是硼-10的重要产品之一,天然硼...
【关键词】硼-10同位素,规模化技术,完全自主
【摘要】 10月8日,中核智库讯,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近期发布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已成功构建一个用于发现核聚变设施新型合金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一突破有望助力聚变堆性能和安全性提升。橡树岭研究团队致力于应对聚变领域的一项关键挑战:寻找能在极端高温下保持优异屏蔽性能的新型合金。聚变装置目前普遍使用以钨为主的合金。这种合金虽然在耐高温方面表现出色,但屏蔽性能不够稳定。面对数量众多的金属组合,研究人员借助人...
【关键词】美国,人工智能,聚变材料研究
【摘要】 10月8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讯,9月27日,由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牵头,与中核华辰联合研发、廊坊凯博生产制造的“龙骨一号Ι”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在中国核建举办的2024年第二次成果推广交流会中正式亮相。核工程项目钢筋直径大、数量多,此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核电大直径钢筋(22mm~40mm)全流程自动智能化生产的空白,实现了车间少人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实现了钢筋生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余料收集...
【关键词】“龙骨一号Ι”,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
【摘要】 9月24日,德阳日报讯,近日,全球首台RCC-M标准华龙一号主泵锻造泵壳完工仪式在国机重装德阳基地举行。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RCC-M标准锻造泵壳空白,这是国机重装在核岛主设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里程碑式成果。目前,该锻造泵壳已成功取得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级设备制品技术评定中心M140评定证书,将用于核电项目全流量试验台架,相关成果将应用到更多核能装备研制工作中,有力支撑国家核电工程项目建设。
【关键词】RCC-M标准,华龙一号,主泵锻造泵壳
【摘要】 9月9日,中国核电网讯,私营聚变能源公司Novatron凭借其创新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Novatron凭借其最近推出的突破性轴对称串联镜(ATM)技术突破了核聚变领域的界限。Novatron的反应堆是基于磁镜机的概念建立的。这些机器使用两个大磁铁将等离子燃料捕获在强磁场中,使它们像镜子房间里的球一样来回弹跳。磁镜有几个吸引人的特点,包括成本低、容易加油、以及能够连续运行。它们还实现了较高的“beta”,这意味着...
【关键词】新型设计,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稳定
【摘要】 9月9日,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讯,近日,山东核电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国内首个核电反应堆水池异物坠落侦测系统,在HY204大修期间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开创性的科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安全运维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系统采用了事件相机与高速相机融合技术,结合边缘处理技术及RVT模块(Recurrent Vision Transformers),可在5米范围内精准识别体积仅1立方厘米的微小异物坠落,并迅速发出告警信号,...
【关键词】国内首套,核电异物坠落,智能侦测
【摘要】 9月2日,原子能院讯,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利用100兆电子伏(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辐照自主研制的镓镍合金靶件,通过系列分离纯化工艺,成功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大于99.9%的放射性同位素锗-68样品,并通过第三方检测。这是国内首次利用中高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制备重要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锗-68,为其工程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锗-68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医用锗-68...
【关键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纯度,同位素锗-68
【摘要】 8月15日,国核电力院讯,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核电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召开“AP/CAP 1000压水堆核电站大规模供热用再热调节阀”产品样机鉴定会,国核电力院牵头承担的“AP/CAP 1000压水堆核电站大规模供热条件下常规岛再热调节阀国产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顺利通过产品鉴定,首台产品顺利发货。鉴定委员会认为:研制的AP/CAP 1000压水堆核电站大规模供...
【关键词】国产化,汽轮机,再热调节阀
【摘要】 8月15日,秦山核电讯,近日,秦山核电方家山1号机组的一回路加锌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近年来,为有效降低机组辐射剂量和辐射源项,秦山核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开展了以一回路加锌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历经近60个月的努力,团队完成了一回路加锌技术的研究、试验、安全评审、现场变更和实施条件准备等关键节点工作,并在方...
【关键词】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
【摘要】 8月15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是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超压保护装置,是核级阀门中业内公认国产化难度最大的设备,长期依赖进口。8月13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华龙一号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本次鉴定会邀请叶奇蓁院士、孙玉发院士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核电...
【关键词】核电厂,稳压器,安全阀
【摘要】 8月13日,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讯,8月12日,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024年度理事会在北京召开,联合体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多家单位积极融入天然铀产业多渠道科研项目协同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了多项新进展,主要包括成矿理论创新发展支撑铀矿“攻深找盲”;高效智能铀矿勘查装备初具规模;先进地浸采铀技术支撑“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智能矿山建设迈向新阶,实现井下采矿装备无人操控、人员厘米级精准定位、...
【关键词】天然铀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摘要】 7月26日,中核集团讯,7月23日,由中核集团旗下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φ650mm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这是我国冷坩埚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节点,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中核集团已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此次试验共处理模拟废液约140m3,产生模拟玻璃固化体约52吨,玻璃固...
【关键词】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应用,高放射性废物
【摘要】 7月26日,美国核学会讯,美国研究人员称,中国石岛湾核电站进行的新测试证实了其自然冷却的能力,这是业界首次实现商业规模固有安全性的里程碑。石岛湾核电站的两台100兆瓦机组装有微型铀胶囊,这些铀胶囊被封装在大约台球大小的石墨壳中(被称为“卵石”),这使得燃料的能量密度比使用燃料棒的传统核反应堆低得多。在卵石设计中,核裂变反应发生得比传统反应堆慢,但燃料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更长时间,裂变反应产生的热量被分...
【关键词】石岛湾核电站,球床反应堆,“熔化”测试
【摘要】 7月23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讯,7月19日下午3时,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阳总部试验现场,华龙后续机型新型棒控棒位棒电源系统功能性能试验任务圆满完成。新系统调试与测试阶段,全套系统6台典型样机陆续开展了128类、1800余项调测与试验,此次功能性能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新研专用仪控系统得到了充分验证,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将有力支撑华龙后续机型系列鉴定试验有序开展,为实现工程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华...
【关键词】华龙,后续机型,新型电源系统
【摘要】 7月1日,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网站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研究发现,氮化镓半导体能够承受核反应堆堆芯附近的高温高辐射。这一发现为研发反应堆尤其是微堆传感器数据先进无线传输电路开辟了新途径。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堆进行的严苛测试证明,氮化镓晶体管具有惊人的耐高温耐辐射能力。在为期三天的测试中,氮化镓晶体管在125℃持续高温下,承受了比标准硅器件高100倍的累积辐射剂量,远超预期。这项成果将显著提升核...
【关键词】美国,可耐受,高温高辐射
【摘要】 6月13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创新的结晶精炼技术,用于从废核燃料中净化和分离核材料。Rosatom称,其燃料部门和“突破”项目领域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这项新技术,该技术将在辐照铀钚(SNUP)燃料后处理设施中实施,该设施是正在托木斯克州谢韦尔斯克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企业基地建设的试点能源综合体(ODEK)的一部分。该公司表示,结晶技术有望成为从辐照SNUP燃料中分...
【关键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新型废燃料处理技术
【摘要】 6月13日,中国核电网讯,近日,中广核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堆芯中子和温度测量探测器组件、堆芯水位测量探测器组件在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实现应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华龙一号”堆芯测量探测器组件工程应用的单位。堆芯测量探测器组件是堆芯测量系统(RIC)的一次仪表,是核安全级设备,用于反应堆堆芯中子注量率、温度、水位测量,被称为反应堆的“眼睛”。此前国内建成核电站的该类设备均被国外垄断,不仅价格昂贵,且供货周...
【关键词】中广核研究院,自主研制,探测器组件
【摘要】 6月12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秦山核电合作,利用反应堆辐照自主研制的低浓铀靶件,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99%的钼-99样品,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核电站商用堆生产医用裂变钼-99关键技术的国家,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钼-99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医用钼-99国产化。锝-99m被誉为核医学“诊断专家”,可用于身体脏器的显像和功能检查,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方面起...
【关键词】核电站,商用堆,钼-99
【摘要】 6月11日,中核智库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Rosatom)近日表示,在制造核电厂涡轮泵转子部件时,该公司首次使用了自主研发的钢材激光淬火强化技术。该技术由机械工程中央设计局与弗拉基米尔州立大学合作开发,可将钢表面硬度提高50%至100%,有助于防止零部件损坏并避免返工。
【关键词】俄罗斯,新技术,核设备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