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润新材料质子膜项目开建(2022-10-28)
【摘要】 10月28日,中国化工报讯,10月17日,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润新材料)举行100万平方米/年全氟质子膜项目暨氢能产业园总部项目奠基开工仪式。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开发区,建成后可年产100万平方米质子膜,产品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液流储能电池、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氨基酸精制、金盐制备等领域,预计实现年产值达8亿元、利税3.2亿元。据了解,科润新材料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大批量生产和供应液流储能电池用质...
【关键词】科润新材料,质子膜,开建
国内首家耐高温氧化铝纤维新材料工厂投产(2022-10-28)
【摘要】 10月28日,中化新网讯,10月25日上午,投资38亿元、占地142亩的上海榕融新材料先进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在山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落成。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榕融新材料临港产业基地项目为202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一期项目投资38亿元人民币、占地142亩。这座具有自研自产耐高温氧化铝纤维新材料能力的生产工厂,将成为世界第三家、中国第一家具有该类产品量产能力的企业,并填补中国高性能纤维材料的行业空白。氧化铝连续纤维是国际...
【关键词】耐高温,氧化铝纤维,新材料
“橡皮泥”也能导电?新材料可在室温下制造 或成就新一代电子设备(2022-10-28)
【摘要】 10月28日,经济观察网讯,近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像“橡皮泥”一样的新材料。据称,这种材料可塑性强且可在室温下制造,但导电性却堪比金属,可能会帮助塑造新一代电子设备。在这个电子设备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导电材料是不可或缺的。迄今为止,最古老和最大的一组导体是金属:铜、金、铝等。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导电材料往往有些共同之处:它们由排列整齐的原子或分子组成,排列紧密,这被认为是...
【关键词】新材料,新一代,设备
搭载刀片电池!丰田bZ3正式发布(2022-10-28)
【摘要】 10月28日,维科网讯,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新车定位纯电中型轿车,是丰田、比亚迪、一汽丰田三方联合研发推出的首款车型,也是丰田基于e-TNGA架构打造的第二款车型。动力方面,丰田bZ3搭载由弗迪动力提供的TZ200-XS002电动机,提供高低功率两种车型,分别为180千瓦和135千瓦,二者的整备质量分别为1710千克和1835/1840千克。动力电池同样来自弗迪,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工况下分别达到了517km和616km,百公里耗电量为11千...
【关键词】刀片电池,丰田,bZ3
云铸三维新一批金属增材制造设备正式投入使用(2022-09-30)
【摘要】 9月30日,腾讯网讯,为匹配公司生产产能需求,云铸三维在2022年Q2季度陆续到位了数台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其中最大成形尺寸达650×650×800mm。目前,所有新进设备均已完成调试并正式投入使用。结合此前基础,云铸三维现已形成近20台(套)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生产规模,支持多种牌号的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精密打印。
【关键词】云铸三维,金属,增材制造
西安交大化工顶刊《CEJ》:3D打印整体式催化剂实现一步高效催化(2022-09-30)
【摘要】 9月30日,材料科学与工程讯,与粉末、颗粒和挤出物等传统形式催化剂相比,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方便、可重复使用性好等显著优势。整体式催化剂通常具有更复杂的交联孔、较高的传质和传热效果、适合的压力和活性位点分布,在具有恶劣反应环境、高流速和难以液固分离的化学反应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乙二醇(EG)的传统制备工艺的乙烯的有效利用率低,产物分离的能耗高。因此,制备能够实现乙烯直接一步催化氧化成EG...
【关键词】西安较大,3D打印,催化剂
山西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召开 “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会(2022-09-30)
【摘要】 9月30日,中国发展网讯,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郭建军报道 9月27日下午,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等部门以及外邀专家召开了“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会。论证会上,可研编制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认真审核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
【关键词】山西,朔州,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产业专利导航专家座谈会顺利召开(2022-09-30)
【摘要】 9月30日,中古经济新闻网讯,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了解企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需求和困难,研究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的工作思路,助力突破“卡脖子”技术,2022年9月27日下午,由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办,广东六棱镜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年前沿新材料产业专利导航专家线上座谈会召开。下一阶段,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专利导航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大...
【关键词】前沿技术,新材料,导航专家
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市场需求释放,我国市场提升空间广阔(2022-08-30)
【摘要】 8月24日,维科网讯,随着市场发展,聚乙烯醇缩丁醛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2021年,全球聚乙烯醇缩丁醛行业产能约为90万吨。聚乙烯醇缩丁醛(简称PVB)是通过高分子聚乙烯醇和丁醛缩聚反应生成的一种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主要以高分子溶液形态存在,其可分为胶片、树脂两种形式。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品具有透光度高、柔软性好、耐冲击、抗拉伸等性能,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汽车、航空、建筑、轻工、纺织、电子、光伏等多个应用...
【关键词】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市场提升空间
超美集团:助力汽车产业加速驶向绿色未来(2022-08-30)
【摘要】 8月24日,搜狐科技讯,节能减排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自“3060”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各行业都在加速向绿色、环保、低碳方向发展。超美集团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为主导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首届高交会买断加拿大成果的基础上,以国际先进技术为核心,专业研制、生产汽车及工业设备深化养护产品、汽油、柴油和醇醚等燃料的高性能多功能添加剂系列产品,柴油车尾气处理液等。旗下“JPLUS”、“OMRC”、“JIMM...
【关键词】超美集团,汽车产业,绿色未来
中科宁波材料所:为材料赋能穿上“外衣”(2022-08-30)
【摘要】 8月24日,搜狐科技讯,环保产业进入发展的转型期,企业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加大对重点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投入力度,同时更加注重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的技术合作,加快产学研结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成立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共建的浙江省首家中科院直属科研机构。创立以来,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
【关键词】中科宁波,材料所,,环保
中凝科技:用科技改变世界,探索环保新材料(2022-08-30)
【摘要】 8月24日,搜狐科技讯,全面绿色低碳发展为气凝胶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竞争队列中,在“科技之都”深圳,有这么一家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应用研发商——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7年已成为国内将气凝胶技术应用到各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本次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将受邀参展,向社会各界展示最新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相关的终端产品。深圳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气凝胶...
【关键词】中凝科技,环保,新材料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2022-08-18)
【摘要】 8月18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讯,8月15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上海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预计今年投产。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称为小丝...
【关键词】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
抗断裂且可拉伸,仿生蛋白质创造二维分层复合材料(2022-07-29)
【摘要】 7月26日,科技日报讯,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鱿鱼环齿上的仿生蛋白质创造了一种复合的层状二维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抗断裂和很强的弹性。大自然创造出像骨头、贝壳这样的分层材料,正是这种多级结构才确保了骨头具有极高的抗断裂强度,得以支撑庞大的身体。骨头中含有无数空隙,然而,随着生长发育,它对缺陷的敏感度会降低。这意味着即使骨头已经含有诸多“缺陷”,也依然...
【关键词】抗断裂,仿生蛋白质,复合材料
调控催化剂表面微平衡 煤制烯烃效率翻倍(2022-07-29)
【摘要】 7月25日,科技日报讯,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肖丰收教授、王亮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郑安民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控制催化剂表面微环境中水吸附-脱附平衡的策略,实现制备烯烃产品过程中催化剂效率翻倍——在250摄氏度下,一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达到63.5%,同时保持71.4%的碳氢化合物为低碳烯烃产物。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烯烃是能源化工领域内一类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用来...
【关键词】调控催化剂,,煤制烯烃,效率翻倍
扩大产能计划,加强国际合作,韩企抢食圆柱电池市场大餐(2022-07-28)
【摘要】 7月20日,科技日报讯, 进入2022年以来,韩国电池企业加快圆柱电池生产节奏,努力赶上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以LG新能源、三星SDI为代表的韩国电池企业相继公布扩大产能计划,并全力与欧美汽车企业进行合作。LG新能源在4680电池上集中发力LG集团5月26日宣布,从2022年到2026年在动力电池等核心业务上计划投资106万亿韩元(约合561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在LG新能源梧仓工厂新建4680圆柱电池生产线。4680电池指直径46毫米、...
【关键词】扩大产能,国际合作,圆柱电池
首个DNA材料制成的纳米马达面世,有望用于驱动化学反应(2022-07-28)
【摘要】 7月25日,科技日报讯,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成功使用DNA折叠法制造出了一款分子马达。这种由遗传物质制成的新型纳米马达可以自我组装并将电能转换为动能,可以开关,还能通过施加电场控制其转速和旋转方向,未来有望用于驱动化学反应。汽车、钻机等机器内的马达能帮人们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任务,人体内也有天然分子马达在执行重要任务,如一种被称为ATP合成酶的马达蛋白产生三磷酸腺苷(AT...
【关键词】DNA材料,纳米马达,化学反应
动力电池退役潮渐近,格林美或迎千亿市场!(2022-06-30)
【摘要】 6月29日,英才杂志讯,随着“碳中和”政策深入展开以及国家近期多次推动,新能源赛道依旧延续如日中天的态势。而在能源替代的节点,这两年的锂电池产业链景气度也随之处于历史高位,从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市场上下游企业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即使上游电池级碳酸锂、钴、镍等新能源金属价格疯涨,挤压了中游动力电池厂商的利润空间,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都被推到高位,但各大锂电池厂商之间的“动力电池大战”一刻...
【关键词】动力电池,格林美,千亿市场
刀片电池、特斯拉4680、弹匣电池和麒麟电池,技术到底哪家强?(2022-06-30)
【摘要】 6月30日,车域无疆讯,时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无论内饰再精美、尺寸再宽大,衡量一辆新能源车在最根本上还是得看其动力电池系统表现。对此,消费者最看重的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性,二是续航能力。虽然厂家创造了许多概念、术语来对消费者进行宣传轰炸,但从最基本的核心电芯上来说,目前量产的汽车动力电池也就分为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较之下,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活性等综合性能表现更优秀,因而...
【关键词】刀片电池,特斯拉,技术
格林美旗下子公司混改,持续发力动力电池回收(2022-06-30)
【摘要】 6月30日,电车汇讯,6月28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战投引进与混改签约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格林美城市矿山低碳产业园举行。公告显示,本次引进的主要资本包括团队持股平台、政府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投资平台等10余家投资主体,共计获得数亿元融资。据了解,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是格林美的全资子公司,拥有武汉、无锡、深圳、天津、荆门五个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基地。预计至...
【关键词】格林美,子公司,动力电池
比克电池林建:4680大圆柱电池将实现从0到1到N的快速增长(2022-06-30)
【摘要】 6月30日,维科网讯,2020年9月至今,以4680为代表的大圆柱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热度居高不下,看好和唱衰的声音交织不断,大圆柱电池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是不争的事实,但围绕“何时量产”行业观点众多,多位业内人士、专家认为,2022年并非大圆柱量产元年,电池制造工艺难以把握、漫长的设备调整过程等为主要原因。近日,比克电池首席科学家林建博士在演讲中分析了大圆柱动力电池量产前夜格局,表示4680大圆柱电池将...
【关键词】比克电池,大圆柱,快速增长
宁煤聚丙烯新品试产成功(2022-06-15)
【摘要】 6月15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宁夏煤业公司烯烃二分公司定制开发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新牌号3240NC一次性试产成功,产品粒料融指、乙烯含量、雾度等主要参数指标全部达标,首批生产6589吨。此次新产品开发成功,使烯烃二分公司聚丙烯产品牌号增加至7种,为宁煤进一步研发生产更多高融指、高透明无规聚丙烯产品奠定技术基础。宁夏煤业公司烯烃二分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表示,此次新开发的聚丙烯3240NC定制料为中融无规共聚产品,主要特...
【关键词】宁煤,聚丙烯,新品
3D打印新技术将不透明树脂制成物体,可用于制造人工动脉(2022-05-27)
【摘要】 5月26日,科技日报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3D打印方法,可在数秒钟内用光将不透明的树脂制成物体。这一突破或在生物医学行业有良好应用前景,例如可用于制造人工动脉。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早在2017年,EPFL工程学院应用光子器件实验室(LAPD)的工程师们就设计了一种能够几乎瞬间制造物体的3D打印机。5年后,该团队改进了他们的打印设备和方法,可生产出由不透明树脂制成的...
【关键词】3D打印,新技术,人工动脉
新方法重塑制备流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刷新世界纪录(2022-05-27)
【摘要】 5月27日,科技日报讯,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一种获取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光伏发电成本依赖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研究显示,转换效率每提升1%,发电成本可降低7%,但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遭遇发展瓶颈,因此,研发制备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关键,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和英...
【关键词】新方法,制备,太阳能
氧化镓功率电子器件取得重要进展(2022-05-26)
【摘要】 5月27日,科技日报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两篇论文成功入选第34届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会议(ISPSD)。据悉,ISPSD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能源、信息、国防、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功率半导体器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耐压、低损耗、大功率器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氧化镓作为新一代功率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带大、抗极端环境强,...
【关键词】氧化镓,电子,器件
一项稀土新材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包头启动(2022-05-26)
【摘要】 5月27日,科技日报讯, 记者26日从包头稀土高新区获悉,该区首个驻区企业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磁材”)牵头承担的“稀土新材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主相钕铁硼磁体重稀土极致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这也标志着稀土高新区由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重点专项实现了“零”的突破。说到项目的意义,金山磁材副总经理王瑜坦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战略,钕铁硼磁体是电动汽车驱动...
【关键词】稀土新材料,国家重点研发,包头
中科院首次实现分子机器从微观动态到宏观形变(2022-04-29)
【摘要】 4月27日,中国科学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锕系分子机器相关材料,首次实现了分子机器的宏观形变,并且通过控制紫外线照射时间就能够实现对材料变形曲度的精准控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石伟群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一成果做了三年,最初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今年年初,他们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投给了《自然-通讯》...
【关键词】中科院,分子机器,形变
3D打印技术让颌骨骨髓炎患者重建下颌骨(2022-04-29)
【摘要】 4月29日,科技日报讯,因为药物治疗造成药物性颌骨骨髓炎,这在国内外尚无有效根治方法。4月27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获悉,该中心口腔与颌面外科创新新技术,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骨水泥成形术,为药物性下颌骨骨髓炎带来新的希望。这类病人本身患有疾病,如何在减少创伤的情况下,一劳永逸地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何海涛带领团队查阅国内外资料,多方论证推演,决定采用3D技术辅助下的...
【关键词】3D打印技术,颌骨骨髓炎,下颌骨
新型催化剂助力提取秸秆、枯枝废弃物中的山梨醇(2022-04-29)
【摘要】 4月29日,科技日报讯,日前,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房贞兰教授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汪跃民教授团队另辟蹊径,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具有极高催化性能和良好稳定性的催化剂,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山梨醇不仅可用于食品、医药、工业生产中,而且可作为生产维生素C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有机合成原料、保湿剂、溶剂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房贞兰介绍,更重要的是,在连续循...
【关键词】新型催化剂,提取秸秆,山梨醇
已开发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等产品 德方纳米将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2022-04-14)
【摘要】 4月14日,上海证券报讯,近日,德方纳米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公司将围绕锂电材料产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补锂剂均已成功开发,将加快推进上述两款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通过差异化竞争使公司保持领先优势。德方纳米的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上游主要为锂矿等原材料,下游用作制备锂离子电池,可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等领域。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是公司产品的主要下游终...
【关键词】新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德方纳米
市场垄断格局被打破 我国高等规聚丁烯-1国产替代步伐加快(2022-03-30)
【摘要】 3月30日,维科网讯,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高等规聚丁烯-1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我国从事高等规聚丁烯-1研究的单位主要有青岛化工学院、中山大学、北京化工研究院等。2022年2月8日,北京化工研究院参与开发的3000吨/年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在镇海炼化成功实现稳定运行,该装置是国内首套自主开发的溶液法聚烯烃工艺装置,预示着我国高性能聚丁烯-1市场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作为高端聚丁烯-1产品,高等...
【关键词】国产替代,聚丁烯-1,市场垄断格局
这一成果为构建下一代高比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提供思路(2022-03-25)
【摘要】 3月23日,科技日报讯,3月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取得高比能锂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焦耳》(Joule)期刊上,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助理研究员黄浪、助理研究员芦涛为共同第一作者,崔光磊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加速动力系统电动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自燃、爆炸等电池热失控现象频频发生,热失...
【关键词】固态能源,《焦耳》,青岛
二维材料内电子强关联证据首现(2022-03-25)
【摘要】 3月22日,科技日报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直接探测到二维材料内电子之间的强关联作用,而且测量出了这种排斥力的大小。最新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设计出奇异的功能材料,比如非常规超导体等。现在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一种名为ABC三层石墨烯的二维材料内电子关联的直接证据,最新研究主要作者、MIT助理教授鞠龙(音译)说:“更好地理解超导性背后的物理学,将使我们设计...
【关键词】二维材料内电子,美国,《科学》
聚丙烯中试装置技术工艺过审(2022-03-23)
【摘要】 3月23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广州(洛阳)工程公司联合开发的年产1000吨接枝改性聚丙烯中试装置技术工艺包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审查。北化院自2015年起开始进行环保型聚丙烯绝缘材料的开发,通过接枝改性技术,在保证聚丙烯绝缘材料力学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其电学性能,解决了聚丙烯力学和电气性能难以协同提升的难题。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完成多种规格的交、直流聚丙烯电缆的试制...
【关键词】聚丙烯,中试,过审
功能性水凝胶电解质问世 有助开发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2022-02-25)
【摘要】 2月24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部胡林华研究员团队,与石家庄学院季登辉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机械性能优异、离子电导率高、具有宽操作温区(-20℃—60℃)的功能性水凝胶电解质,并研究了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性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化学工程杂志》上。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成本低、环保、电化学特性优异等特点,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储...
【关键词】水凝胶电解质,水系锌离子电池,可充电
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研制成功(2022-02-25)
【摘要】 2月25日,科技日报讯,2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部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研制出一种高性能钼合金,为其在先进核能系统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金属材料顶级期刊《Acta材料》上。研究团队提出通过纳米碳化物弥散、细晶强化和晶界净化来协同提升钼合金综合性能的研究思路。研究团队通过粉末冶金法和高温旋锻制备了室温及高温下均具有优异...
【关键词】外太空,核反应堆,高强韧钼合金
纳米陶瓷化难燃功能母粒新材料中试成功(2022-02-23)
【摘要】 2月23日,中化新网讯,2月15日,见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发布技术成果,“一种纳米陶瓷化难燃功能母粒新材料”中试成功并将产业化,拟新建年产5000吨生产线。目前,该研发成果已获得专利。该技术利用纳米陶瓷材料与纳米玻璃微珠、次磷酸铝组合协效,采用含有RSiX3结构的交联剂对陶瓷材料进行预处理,含有极性R的官能团能够与载体含硅橡胶的侧链有机基团形成化学键,使得纳米颗粒能够被主动均匀分布于多维网络结构中,...
【关键词】纳米陶瓷化,母粒新材料,中试
碳纳米管薄膜新属性发现(2022-02-16)
【摘要】 2月16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和莫斯科技术物理大学找到一种改变碳纳米管薄膜电子特性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碳》杂志上。碳纳米管组成的薄膜有着显著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组合:机械性能稳定、灵活和具有伸缩性,同时有着对各种化学和特殊的电光学性能基底的高附着性。与金属薄膜相比,碳纳米管薄膜具有高导电性、轻薄和灵活性。它们可以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屏幕、调制器、天线...
【关键词】碳纳米管,薄膜,俄罗斯
美韩研制出高效制造绿氢的催化剂(2022-01-28)
【摘要】 1月28日,制造绿氢的方法之一是电解水,借助催化剂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目前这一过程需要用到昂贵的金属元素。据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和韩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的水分解工艺和催化剂材料,可最大限度提高绿氢的生产效率,且成本低廉、容易获得。最新研究首席研究员、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晟祐(音译)说:“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其氧化物基底用到的贵金属元素更少,其电解水性...
【关键词】绿氢,催化剂,美韩
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实现超快操控(2022-01-19)
【摘要】 1月17日,科技日报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教授等于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合作,实现了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其自旋翻转速率超过540MHz。这也是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报道的最高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以其长量子退相干时间和高操控保真度,以及其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的高可扩展性,成为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高操控保...
【关键词】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