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有更优方案(2023-08-17)
【摘要】 8月17日,健康报讯,《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杂志近日发表一项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动脉介入化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眼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可显著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晚期患儿保眼率,同时显著降低化疗的全身副作用。据了解,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牵头,联合多家全国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中心共同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5...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医疗中心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有新术式(2023-08-17)
【摘要】 8月17日,健康报讯,8月8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开篇文章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魏翔教授团队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成功行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切除术的经验。随刊发表的评论文章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拓展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应用的重要一步。此外,由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异质性极强,经验不足的医生难以精准切除。为解决这一难题,魏翔团队发明了一种心脏不停跳心肌切除器,并借助该器械建立了一套经心尖...
【关键词】心肌病,治疗技术,微创手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新靶点(2023-07-28)
【摘要】 7月28日,健康报讯,我国学者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论证了菌群移植治疗该病的新策略。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刊登在国际医学期刊《细胞代谢》上。课题组首先比较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个体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肠道菌群中产短链脂肪酸的扩增子序列变体水平下降,产脂多糖的扩增子序列变体水平升高。课题组将3种人群的肠道菌群,分别移...
【关键词】糖尿病,新靶点,产脂多糖
发展更精准高效的诊断技术(2023-07-28)
【摘要】 7月28日,健康报讯,结核病的检测诊断技术不断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多种非痰液诊断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核酸质谱检测技术等补充了传统细菌学检测与诊断方法,检测标本也从痰液标本扩展到非痰液标本。研究者们对舌拭子、深喉检测等便携式或自采样标本检测技术也进行了初步探索。不少研究证明此类方法是有准确性和适用性的。通过规范流程采集到的样本,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可靠的痰液标本替代类型,在更精准优化采样流...
【关键词】诊断技术,精准高效,结核病检测
人工智能算法可助力乳腺癌个体化治疗(2023-07-28)
【摘要】 7月28日,健康报讯,7月20日,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可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反应。该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刘再毅、梁长虹科研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沈君团队、河南省肿瘤医院曲金荣团队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北美放射学会会刊《放射学》上。新辅助化疗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即在实施局部治疗方...
【关键词】细乳腺癌,个体治疗,辅助化疗
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有新理论(2023-07-28)
【摘要】 7月28日,健康报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孙英贤教授团队首次发现,肌球蛋白尾部K1897位点的乳酰化是保证肌球蛋白尾部与肌联蛋白结合,进而维持心脏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关键。7月13日,相关研究论文刊发在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研究团队发现,高血压引起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肌球蛋白K1897位点乳酰化水平减低,进而破坏了肌球蛋白与肌联蛋白的结合,损害心肌结构,导致心力衰竭。而补充乳酸钠可以...
【关键词】高血压,衰竭治疗,肌联蛋白
首款申报临床试验,荣昌生物布局5款双抗(2023-06-29)
【摘要】 6月29日,动脉网讯,荣昌生物布局的5款双抗,RC138、RC148和RC158聚焦于肿瘤领域,拟开发用于多种实体瘤治疗;RC218、RC228则针对眼科疾病。除RC148申报临床试验外,其余4款均处于临床试验申报的准备阶段。2022年6月,康方生物的PD-1/CLTA-4双特异性单抗——卡度尼利单抗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双抗,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PD-1/CLTA-4双抗。不过创新药的开发也有风险。近日,康宁杰瑞就披露,在研双抗KN046用...
【关键词】肿瘤治疗,新药开发,临床试验
共聚焦显微光学活检系统实时无创活检,洞悉细胞视界(2023-06-29)
【摘要】 6月29日,动脉网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关键手段,在消化道癌症的早期阶段发现并接受规范化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内镜是癌症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早期癌症表现十分隐匿,在内镜检查中也不容易被发现。海斯凯尔CellTouch?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协助内镜医师可以实时观察到在体细胞画面,实现无创的“光学活检”,对于观察到的可...
【关键词】关键手段,早期阶段,重要技术
首款!糖尿病细胞疗法获FDA批准(2023-06-29)
【摘要】 6月29日,健康报讯,近日,美国FDA宣布,批准CellTrans公司开发的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疗法Lantidra上市,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新闻稿指出,这是FDA批准的首款从逝去供体获得的胰腺细胞生成的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即使接受强力糖尿病治疗和教育,仍然由于严重低血糖的反复发作,无法达到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Lantidra的主要作用机制被认为是通过输注的同种异体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一些1型糖尿...
【关键词】糖尿病,血红蛋白,医疗选择
给二尖瓣搭桥,Cardiac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已获欧盟MDR认证(2023-06-29)
【摘要】 6月29日,动脉网讯,为了保证身体中的血液按照固定的方向循环流动,心脏中有四个单向开合的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随着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各个瓣膜会相应的张开或闭合,从而保证血液的正向通过和防止反流。Carillon二尖瓣轮廓系统是一种微创治疗系统,专为治疗FMR设计。Carillon系统可以固定二尖瓣,使其恢复正常形状,从而能够正常闭合,减少二尖瓣反流,能治疗二尖瓣反流等级为2+、3+和4+的...
【关键词】欧盟认证,心脏功能,临床治疗
重大突破!全国首例心脏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2023-05-16)
【摘要】 5月16日,快科技讯,5月14日,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手术室内,共完成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据悉,单日单中心完成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而在这4台人工心脏植入术里,有一台更加特殊。其中一位女性患者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通过微创手术完成人工心脏的植入,这是全国首例将微创和不停跳相结合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可大大减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让他们在手术后能更快康复,当然...
【关键词】人工心脏,外科手术,重大突破
可从三层面寻找胰腺癌防治突破口(2023-05-11)
【摘要】 5月11日,新华社讯,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团队在《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杂志上发表综述,深入探讨肥胖及糖尿病等代谢失调损伤抗肿瘤免疫、促进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该综述还从人群、基因、早诊早治3个层面分析预防肥胖及糖尿病相关的胰腺癌,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从人群层面预防胰腺癌的发生。许多研究证实,大多数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方法都可以显著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提高对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全程、有...
【关键词】突破口,癌症预防,研究方向
脓毒症治疗“中国方案”被证有效(2023-05-11)
【摘要】 5月11日,新华社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邱海波教授牵头的研究显示,早期脓毒症患者连续5天,每12小时静脉输注血必净注射液100毫升,可显著降低28天全因病死率,且临床安全可靠。近日,该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这是中药随机对照研究成果首次在该刊发表。据介绍,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监护室内脓毒症患者占比超过20%,2...
【关键词】脓毒症,中国方案,首次发表
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有精确决策工具(2023-05-11)
【摘要】 5月11日,健康报讯,基于基因测序数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研究团队建立了首个分子分型体系,为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抗体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提供了更精确的决策工具。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肿瘤学国际期刊《癌症细胞》上在线发表。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大型临床队列开展了前瞻性临床转化研究,对486名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前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
【关键词】免疫治疗,决策工具,测序数据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有新希望(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健康报讯,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种新策略,可将移植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从10%的国际平均水平提高到80%,为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新希望。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陈跃军高级研究员科研团队完成。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目前,细胞替代疗法在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最具潜力。为此,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能够跨分化阶段和时间点...
【关键词】传递信息,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
新型免疫疗法或有助实体瘤治疗(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健康报讯,近日,我国研究者开发出一种新型细胞免疫治疗设计方法。生理状态下,体内T细胞会识别并消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但狡猾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隐藏躲避T细胞追踪。对此,临床科研团队给T细胞装上了可以识别肿瘤的“导航”,装上“导航”的CAR-T细胞可以精准找到肿瘤细胞。但研究发现,CAR-T疗法存在缺陷,如CAR-T细胞在体内不能长时间存续,且容易出现疲劳耗竭的状态,导致肿瘤消除困难和反复复发。就像人不停...
【关键词】实体瘤治疗,T细胞,基底信号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有新策略(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健康报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高瀛岱团队和清华大学杜亚楠合作,建立了基于仿生微环境载体的人造血干细胞的扩增策略,实现了不同来源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并揭示了人巨核偏向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免疫表型,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异质性研究提供了新观点。4月18日,相关论文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制作了在刚性、孔径大小、材料等方面仿生骨髓微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血液类疾病
检测老年人呼气或可筛查认知障碍(2023-04-27)
【摘要】 4月27日,健康报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沈璐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检测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早期识别认知障碍患者,有望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客观、简易的认知障碍筛查手段。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神经病学领域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上。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名痴呆患者。目前,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筛查方法主要采用认知评估量表等,但评估结果容易受文化水平、方言等因素影响,尚缺少一...
【关键词】早期识别,老年期痴呆,早期筛查
精准防治心血管疾病有新靶点(2023-03-30)
【摘要】 3月30日,健康报讯,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山东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陈玉国/徐峰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评论·心脏病学》上发表综述《乙醛脱氢酶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该综述系统总结了乙醛脱氢酶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乙醛脱氢酶2的脱氢酶、酯酶及非酶功能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重点提出了靶向乙醛脱氢酶2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新靶点
神经形态运动感知系统开发成功(2023-03-24)
【摘要】 3月24日,健康报讯,大脑的多感官整合是一个将不同模态感官信息进行结合的过程,它对于许多生物完成决策、记忆和学习等任务至关重要。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利用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开发了一种神经形态运动感知系统,在硬件层面实现了大脑的多感官整合,并获得了运动感知性能。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刊发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关键词】神经形态,运动感知,系统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有新选择(2023-03-21)
【摘要】 3月21日,健康报讯,近日,在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团队对其完成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首次应用人体研究”进行了报告。这一原创性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难治性症状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新选择。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室间隔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左心室狭小、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致死性疾病,临床上以晕厥和猝死为主要特征。该病全球发病...
【关键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有全新工具(2023-03-01)
【摘要】 3月1日,新华社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近日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记者27日从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获悉,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是基于双光子吸收及荧光激发的一种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强三维层析能力、...
【关键词】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或添新标志物(2023-02-27)
【摘要】 2月27日,健康报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余祖江教授团队联合风湿免疫科刘升云教授团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微生态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首次描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口腔微生物组的特点,并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口腔微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模型。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转化医学杂志》上。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
我国学者开发出胃癌诊断新工具(2023-02-24)
【摘要】 2月24日,健康报讯,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研究团队和西湖大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影像实验室负责人杨林教授团队合作,开发出基于舌象的胃癌诊疗新技术。2月6日,该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上。该研究首创基于舌象的胃癌诊断与筛查技术,并自主研发便携式舌象采集分析仪。目前,研究团队已申请相关专利8项,并正在推动其转化应用。
【关键词】胃癌,诊断,工具
腓骨肌萎缩症研究有新发现(2023-02-23)
【摘要】 2月23日,健康报讯,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白戈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院士课题组合作,通过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中致病蛋白的研究,揭示了导致应激颗粒异常的关键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为开发CMT的广谱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近日,《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该研究论文。
【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研究
我国学者建立肝脏血管组学人工智能模型(2023-02-03)
【摘要】 2月3日,健康报讯,近日,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北美放射学会会刊《放射学》上。该项研究首次建立肝脏血管组学人工智能模型,并通过特征工程筛选出肝硬化的关键血管组学指标30余个,取得显著优于传统模型的诊断性能,明确了以血管几何特征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可行性。专家指出,相比于传统影像组学模型,该研究建立的肝脏血管组学人工智能模型不局限于单模态影像的应用,可以在多模态影像统一...
【关键词】肝脏血管,人工智能,模型
人类移植猪心脏研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新华社讯,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近日表示,人类移植猪心脏研究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估计两年可投入应用。据了解,研究团队试验了多个品种的猪,最终选择了来自新西兰的猪并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体重保持在70到90公斤,这样它的心脏对人体来说不会太大。领导这一团队的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布鲁诺·赖夏特向德国媒体介绍,经过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要先在狒狒身上进行试验,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进行人体移植研究...
【关键词】人类,移植,猪心脏
新研究或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023-01-30)
【摘要】 1月30日,新华社讯,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和同行发现中链脂肪酸可通过一种免疫调节受体来保护肝功能,这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人员让一些小鼠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它们会变得肥胖并出现脂肪肝,部分小鼠进一步出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症状。分析显示,如果小鼠体内与名为GPR84受体相应的基因受损,就会容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果该受体的功能活跃,则小鼠往往只...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脑信号监测调控研究有突破(2023-01-29)
【摘要】 1月29日,新华社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团队创新研发新型植入式水凝胶电极,实现了大鼠脑信号长期实时跟踪监测,为诊疗脑部病变提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强介绍,大脑是人体的神经枢纽,支配和指挥一切活动,比如运动、感觉、语言、情绪和执行等。脑神经信号是大脑传送信息的重要方式,脑部病变通常伴随着脑神经信号的异常,因此监测脑组织高频信号对诊断认知功能紊...
【关键词】脑信号,监测,调控
复发卵巢癌患者治疗有望更精准(2023-01-16)
【摘要】 1月16日,健康报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领衔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教授团队,就分子影像探针在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在全球首次证实通过68Ga-FAPI PET/CT显像可精准筛选出可获益于再次减瘤手术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近日,该项成果论文在线发表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上。
【关键词】复发,卵巢癌,治疗
结直肠癌诊疗新标志物被发现(2022-12-22)
【摘要】 12月22日,健康报讯,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晓彤团队在《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通过体内外实验确定TRPM4是一个新的甲基化调控的抑癌基因,证明TRPM4是结直肠癌诊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靶点。该研究首先发现TRPM4因甲基化调控机制在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研究人员接着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包括平皿单克隆、划痕愈合、transwell细胞迁移、裸鼠皮下成瘤、裸鼠腹腔转移和裸鼠脾脏注...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疗,新标志物
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术获突破(2022-12-20)
【摘要】 12月20日,健康报讯,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外公布世界首创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术的研究及应用过程。据悉,11月,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吕毅教授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运用磁辅助快速血管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实施3例全肝移植术。目前,2名患者已恢复并出院;1名患者术后平稳,恢复良好。这3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打破了腹腔镜全肝移植禁区。新闻通气会上,吕毅表示,几代肝移植团队接续奋斗,...
【关键词】腹腔镜,,全肝移植,技术革新
心脏搭桥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有新法(2022-12-15)
【摘要】 12月15日,健康报讯,日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部、心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在为一名重症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搭桥术)时,成功实施自体血小板线粒体移植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为重症冠心病患者,合并有心脏瓣膜病、高血脂、高血压、腔隙性脑梗等多种疾病,必须进行心脏搭桥术以挽救生命。给予患者自体血小板线粒体移植,有望挽救缺血心肌细胞,提高心肌存活率,改善患者...
【关键词】心脏搭桥,心肌损伤,改善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治或更精准(2022-12-06)
【摘要】 12月6日,健康报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岳保红教授团队与淋巴瘤中心张明智教授团队合作,应用流式细胞术建立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类免疫表型谱,用于相关肿瘤的实验诊断和预后评估。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期刊《免疫学前沿》上在线发表。外周T细胞淋巴瘤大多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常常在中晚期发生骨髓浸润。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30%。该淋巴瘤分类涉及多个亚型的划分,每种亚型占比较低,亚型之间差异化小...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诊断
阿尔法射线可“扶正祛邪”抗肿瘤(2022-11-24)
【摘要】 11月24日,健康报讯,日前,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余飞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生物材料研究》上发表了基于阿尔法射线的免疫协同疗法在治疗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论文,报道了阿尔法射线除了可高效歼灭肿瘤细胞之外,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活力,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阿尔法射线的免疫协同疗法。相关药物以发射阿尔法射线的放射性核素211At为核心成分,具有无毒、亲水、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
【关键词】阿尔法,射线,肿瘤
女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共识可循(2022-11-11)
【摘要】 11月11日,健康报讯,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杨欣教授、王朝华主任医师等执笔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女性患者的妇产科管理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上。《共识》旨在指导医务人员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女性患者提供全方位诊治,降低潜在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共识》由全国血液科、妇科、生殖内分泌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从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管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至造血重建期管理等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女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中添加抗炎药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2022-11-10)
【摘要】 11月10日,新华社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显示,在化疗过程中添加抗炎药后,实验鼠乳腺癌复发率降低了88%。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研究称,有15%至30%最初被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会复发,并伴有癌转移。肺是乳腺癌细胞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研究人员为实验鼠体内注入了仿人类乳腺癌细胞,然后像人类患者一样切除肿瘤并进行化疗。结果发现,在仅接受化疗的实验鼠中,约52%出现乳...
【关键词】化疗,抗炎药,,乳腺癌,复发率
机器学习模型可识别肿瘤恶病质(2022-11-07)
【摘要】 11月7日,健康报讯,近日,陆军军医大学尹梁宇副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红霞教授,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春花教授,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可在肿瘤患者缺失体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对恶病质进行识别。肿瘤恶病质是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约20%的肿瘤患者死于恶病质。恶病质在恶性肿瘤发生的早期就有可能发...
【关键词】机器学习,模型,肿瘤,恶病质
机器学习模型可识别肿瘤恶病质(2022-10-31)
【摘要】 10月31日,健康报讯,近日,陆军军医大学尹梁宇副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红霞教授,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春花教授,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可在肿瘤患者缺失体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对恶病质进行识别。在临床上,诊断肿瘤恶病质多依赖于患者自诉的历史体重,如果患者不能准确地回忆起相关信息,将导致肿瘤恶病质被...
【关键词】机器学习,模型,肿瘤,恶病质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分离猴痘病毒(2022-10-21)
【摘要】 10月21日,健康报讯,10月20日,“中国生物”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近日成功从感染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毒株,并开始进行疫苗、药物相关研究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谭文杰研究员表示,对于猴痘病例,尚无治疗特效药,主要用抗常规病毒药物治疗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感染者要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可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性感染。早...
【关键词】分离,猴痘,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