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野生种质泛基因组图谱发布(2022-06-30)
【摘要】 6月3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发布了桃野生近缘种的高质量泛基因组图谱,发掘了抗性基因,对桃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和“上山下滩”具有重要意义。桃起源于我国,种质资源丰富,桃及其4个野生近缘种在我国均有大量自然群体分布,光核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桃主要分布在甘肃及新疆,山桃全国均有分布,集中分布于太行山、燕山山脉,新疆桃主要分...
【关键词】桃,野生种质,抗性基因
研究揭示王浆酸抗细胞氧化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2022-06-30)
【摘要】 6月3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研究发现,蜂王浆中的标志性成分王浆酸具有清除羟自由基从而降低细胞氧化损伤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此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王浆酸具有一系列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例如,抵抗紫外线造成的皮肤细胞损伤,减缓脂多糖诱导的血脑屏障损伤,以及抑制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器官损伤等。然而,关于其抗...
【关键词】王浆酸,抗氧化,分子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团队在柑橘低温应答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继红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柑橘抗寒资源通过调控蔗糖代谢应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果树栽培及培育优质抗寒种质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柑橘抗寒资源枳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前期低温应答表达谱分析,发掘出受低温显著诱导的转化酶基因PtrA/NINV7。遗传转化证据表明,抑制PtrA/NINV7表达后柑橘砧木的抗寒性能降低,这...
【关键词】柑橘,低温应答,蔗糖代谢
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发现调控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新基因(2022-06-17)
【摘要】 6月17日,食品伙伴网讯,直链淀粉含量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Wx基因编码的淀粉颗粒结合淀粉合酶(GBSSI)在直链淀粉的合成中起关键作用。Wx基因有Wxa和Wxb两种等位变异,存在于籼稻中的Wxa比在粳稻中的Wxb具有更强的转录活性,导致籼稻具有更高的直链淀粉含量。而Dull基因可调控Wxb基因的剪接和转录效率,dull突变体通常表现暗胚乳表型和更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及更好的食味品质。但Wxb剪接如何受不同Dull基因调控尚不...
【关键词】稻米,直链淀粉,基因调控
内蒙古科研团队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领域取得最新成果(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燕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发表了“小麦基因TaAFP-B启动子中4bp的InDel对转基因水稻种子休眠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AFP作为ABA信号途径的负调控因子,通过作用于ABI5的上游,参与ABI5蛋白的降解,阻止ABI5的过量积累进而减弱ABA的信号调控,与促进胚萌发、抑制种子休眠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TaAFPs是AtAFP的同源基因,与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小麦,抗穗发芽,品种选育
高压射流磨系统及应用技术实现“领跑”(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中国食品报讯,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北京协同创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南昌大学共同完成的“高压射流磨系统及应用技术”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该系统将含有固体颗粒的多相流导入特别设计的微通道,使能量聚集在一个很小的特殊流道空间,产生空化效应的射流对射撞击与震荡,利用空化和对撞产生的综合高密度能量,使多相流高效的均质、乳化...
【关键词】高压射流磨,食品粉碎,国际领先
华中农业大学在水稻吸收甲基汞领域取得新进展(2022-05-11)
【摘要】 5月11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玉荣教授课题组在水稻吸收甲基汞领域取得新的进展。甲基汞(MeHg)具有强神经毒性,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和放大,从而威胁人类健康,食用大米是人类摄入MeHg的一个主要途径。MeHg的生物有效性受环境因子,如低分子量巯基化合物(半胱氨酸Cys等)等溶解性有机质影响。此外,稻米中的MeHg主要是以与Cys的结合态存在,从而可推测巯基化合物在水稻甲基汞积累过程...
【关键词】水稻,汞吸收,污染防治
我国科学家发现让水稻“耐热”基因(2022-05-10)
【摘要】 5月10日,科技日报讯,气候变暖是影响水稻生产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为此,在稻属野生种资源种发掘水稻生殖发育时期耐高温基因资源对培育水稻耐热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江西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发现了我国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水稻耐高温基因,该基因可应用于农业生物技术育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团队利用耐高温普通野生稻和热敏感籼稻及粳稻为亲本,通过多年杂交和回...
【关键词】水稻,耐热基因,高产稳产
研究发现调控苹果不定芽再生关键基因家族(2022-04-29)
【摘要】 4月29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苹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调控苹果不定芽再生的关键基因家庭,并对苹果AIL家族基因进行全面鉴定及分析。AIL类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体胚胎发育、器官发育、分生组织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拟南芥、烟草、玉米等植物中,均有通过调节AIL家族基因表达提高植物再生能力的研究,但在果树物种上鲜有成功的案例。该研究通过对苹果中的AIL基因进...
【关键词】苹果,生长发育,基因调控
华中农业大学麦作团队在小麦母系祖先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2022-04-24)
【摘要】 4月24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孙东发和任喜峰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普通小麦母系祖先“双谱系起源”的新模式。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作为一个多倍体植物,其起源、进化以及驯化一直是全球小麦科学家关注的热点。普通小麦有A、B、D三个亚基因组,其形成经历两次杂交和染色体加倍事件。但是由于B亲本的灭绝使得在B亚组的起源问题上一直尘埃未定,以及普通小麦并没有直接的野生种也使得这一研究举步维艰。到...
【关键词】小麦,母系祖先,起源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在水稻泛基因组研究取得新进展(2022-04-24)
【摘要】 4月24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基于111份代表性水稻资源的二代和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高质量水稻泛基因组,获得了9个水稻代表性群体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其中包括5个无缺水稻基因组。相比此前由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二代测序数据构建的泛基因组,此次研究构建的高质量泛基因组更加完整,包含879 Mb的非冗余新序列,涉及19319个新的蛋白...
【关键词】水稻,泛基因组,新品种培育
小麦产量性状基因挖掘取得重大进展(2022-04-11)
【摘要】 4月11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李甜副研究员合作参与的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小麦重要产量性状新基因,该基因对小麦小穗数、分蘖数以及单株产量等性状都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田间测产显示产量平均增长11.9%。科研人员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定位到一个控制小麦小穗数的主效基因TaCOL-B5,该基因编码一个CONSTANS-like家族蛋白。对其显性等位基因TaCol-B5进行转基因过表达后发...
【关键词】小麦,增产,基因调控
大豆进化中的“遗失基因”被找到(2022-03-17)
【摘要】 3月17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国际植物学领域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科学家的成果。该成果指出山东农业大学张大健教授课题组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即大豆Glycine亚属)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此举填补了国际大豆属泛基因组的空白,解析了大豆进化历程,高效准确地挖掘了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拓宽了大豆分子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大豆遗传基础解析、驯化性状调控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关键词】大豆,基因图谱,泛基因组
研究揭示温度调控稻瘟病发生机制(2022-03-10)
【摘要】 3月1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病原菌互作团队,揭示了温度影响稻瘟病发生的机制,为科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有效防控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稻瘟病是由丝状子囊真菌侵染引起的,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位居植物十大真菌病害之首。多年的田间调查发现,在24℃~26℃及以下温度时,稻瘟病容易流行,但当温度达到28℃~30℃及以上温度时,稻瘟病的发生显著减少,其具体原因一...
【关键词】稻瘟病,茉莉酸甲酯,温度调控
研究发现苹果花青苷的合成调控与miR172有关(2022-03-04)
【摘要】 3月4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苹果种质改良团队和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PFR)合作,解析了miR172负调控苹果花青苷的合成机制,为miRNAs在苹果园艺性状改良上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花青苷是除叶绿素之外最重要的一种植物可见色素,赋予水果颜色,还可以通过抵御各种氧化剂使人体受益。MicroRNA172(miR172)通过序列互补靶向AP2基因调控植物开花、结果和形成固氮根瘤等多种发育过程,然而...
【关键词】苹果,种质改良,基因调控
科学家发现向日葵调控紫外线模式的关键转录因子(2022-03-03)
【摘要】 3月3日,食品伙伴网讯,花朵是植物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朵独特的颜色、形状和图案吸引了特定的花粉传播媒介,同时可以有助于保护植物免受捕食者和恶劣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许多花朵含有吸收紫外线光(UV)的色素以显示不同紫外线图案,虽然人眼看不见,但大多数传粉者都能看到它们。例如,当在紫外线下观察时,向日葵的特征是“靶心”形状,中心暗周围有反射性外环,这种图案可以增加昆虫传播向日葵花粉吸引力。但是,这些紫...
【关键词】向日葵,紫外线调控,转录因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枸杞产地溯源新方式(2022-02-24)
【摘要】 2月24日,食品伙伴网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是道地中药材“枸杞子”的原产地,“中宁枸杞”是中宁县最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中宁枸杞的品牌正面临着“中宁枸杞”品质内涵不明确等诸多问题。由于中宁枸杞品牌效应带动,中宁枸杞价格与其他产地的枸杞相差较大,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滥标产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冒充中宁枸杞销售的“乱”象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中宁枸杞的品牌形象和声誉,扰乱中宁...
【关键词】枸杞,产地溯源,遗传力分析
“植物胰岛素”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机制获揭示(2022-02-23)
【摘要】 2月23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健团队与胡培松院士团队合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文章,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岛素”6-磷酸-海藻糖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的机制,为作物高产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团队在水稻中鉴定了一个糖诱导表达转录因子OsNAC23。OsNAC23可直接抑制6-磷酸-海藻糖中磷酸酶基因OsTPP1的转录,促进6-磷酸-海藻糖的累积。与野生型相比,O...
【关键词】水稻,植物胰岛素,产量调控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基因中心研究鉴定出杂交水稻种子活力代谢标志物(2022-02-11)
【摘要】 2月11日,食品伙伴网讯,种子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水稻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劣变将会导致种子活力的丧失,使得农业用种安全、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当前有关种子活力维持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经过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处理后,利用基于GC-MS的代谢...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分子育种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育种取得突破(2022-02-11)
【摘要】 2月11日,中国经济网讯,小麦是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安全。早在2014年,中科院研究团队就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材料,但该小麦mlo突变体表现出白粉病抗性的同时,也出现了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负面表型。最终,研究人员在大量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筛选获得了一个新型mlo突变体Tamlo-R32,该突变体表现出对白粉菌完全的抗性...
【关键词】小麦,基因编辑,抗白粉病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揭示油桃形成遗传机制(2022-01-21)
【摘要】 1月21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科研人员发布研究成果,揭示了油桃形成的分子机理。油桃是普通桃的变种,起源于中国。油桃果皮质地明显不同于普通桃:油桃果实表皮无毛,光滑发亮、颜色鲜艳,好似涂了一层油,而普通桃果实表皮有绒毛,颜色较暗、无亮光。研究发现,控制油桃果实无毛性状的G位点包含一个PpMYB25候选基因,通过对油桃品种PpMYB25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该基因的第三个外显...
【关键词】油桃,遗传机制,耐贮藏性
华中农业大学发布新型微生物菌剂钝化重金属镉及增强土壤健康研究成果(2022-01-12)
【摘要】 1月12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革娇教授领衔的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发表了关于假单胞菌菌剂对重金属镉污染钝化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假单胞菌菌剂通过新型镉结合蛋白去除镉的分子机制及菌剂对促进植物和土壤健康与降低镉含量的积极作用。该课题组从镉污染农田土中分离鉴定了一株镉抗性细菌假单胞菌B7,该细菌培养后可完全去除溶液中的镉离子。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重金属钝化,镉污染修复
科研人员揭示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2022-01-07)
【摘要】 1月7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确定了其与株高、根干重相关的优异单倍型,明晰了不同单倍型根干重差异的分子机理。该团队构建了TaMOR过表达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纯合小麦材料,通过幼苗期和拔节期根系表型鉴定及根基部的切片观察,发现TaMOR对小麦次生根的起始具有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关键词】小麦,次生根,基因调节
研究揭示肉牛胴体性状遗传机制(2022-01-07)
【摘要】 1月7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人员首先采用全基因组的复合似然比的方法(CLR)对44头重测序肉用西门塔尔牛开展了选择信号分析,共发现11600个选择信号,捕获潜在受选择基因2214个,富集到18分子功能、69生物过...
【关键词】肉牛,遗传机制,胴体性状
我国科学家发现影响番茄成熟的新机制(2021-12-24)
【摘要】 12月24日,食品伙伴网讯,番茄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蔬菜之一,经常由于过度成熟而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然而长期以来科学家对番茄成熟的分子机制了解尚不明确。近日,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新的番茄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团队通过组蛋白去甲基化分析、免疫荧光法等多种技术手段,发现去甲基化酶SlJMJ7是番茄果实成熟的关键负调节因子。番茄体内的部分基因对应的蛋白具有促进成熟的功能,SlJMJ7蛋白通过去除这些基因上组蛋白的甲基,下...
【关键词】番茄,成熟机制,基因调控
五粮液包包曲微生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21-12-24)
【摘要】 12月24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五粮液股份公司联合四川轻化工大学罗惠波教授团队在对五粮液包包曲微生物菌群进行系统研究、协同攻关后,在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驱动力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区别于以往对包包曲理化指标等宏观指标的研究,本研究着重包包曲传统制曲工艺过程,关注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以及驱使并形成最终菌群类型的因素。研究发现,大曲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演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模块2(毛霉菌门和放线...
【关键词】五粮液,微生物菌群,提升优质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在鲟鱼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2021-12-16)
【摘要】 12月16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殖发育与细胞工程研究团队通过对施氏鲟雌雄群体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及比较分析,筛选到施氏鲟雌性性别特异性DNA片段,并通过引物设计和群体验证,表明所获得的雌性性别特异性DNA分子标记在鲟科鱼类中具有通用性。长江所鱼类生殖发育与细胞工程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雌雄特异性k-mers、含有特异性k-mer的reads进行序列组装,并对组装后的序列进...
【关键词】鲟鱼,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在低水分农产品射频杀菌方面取得新进展(2021-12-16)
【摘要】 12月16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王绍金教授“农产品储运保鲜和加工装备技术研究”团队在低水分农产品射频杀菌取得新进展。微生物污染是粮食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对“低菌面粉”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以往研究表明,射频加热可有效减少谷物中致病菌的数量,但缺乏对天然微生物群作用效果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明适当的射频加热条件以降低荞麦天然微...
【关键词】低水分农产品,射频杀菌,微生物污染
郑州大学焦浈研究团队在低温等离子体保鲜食品方面取得新进展(2021-11-29)
【摘要】 11月29日,食品伙伴网讯,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能使气体发生电离的新兴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生态友好的食品杀菌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其中,RONS被认为是等离子体中主要的抗菌药物,可以灭活多种微生物,并且大多数RONS使用寿命较短,几乎不会在食品上残留。郑州大学焦浈教授团队经过长期摸索,对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要RONS成分进行了解析,以高营养水果蓝莓为处理对象,进一步探究低...
【关键词】食品保鲜,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
转录组学揭示采后金针菇品质劣变的潜在机制(2021-11-22)
【摘要】 11月22日,食品伙伴网讯,金针菇是一种可食用大型真菌,味美适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子实体含水量高、质地脆嫩、采后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旺盛,菇体在储运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快速的后生长,造成菌盖开伞脱落,菇柄伸长变粗和木质化衰老,甚至发生腐烂等品质劣变现象。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文建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纳米复合包装能够通过调节呼吸作用、活性氧(ROS)代谢、能量代谢、细胞程序性死...
【关键词】金针菇,采后品质,基因表达
华中农业大学在莴苣叶色的遗传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2021-11-05)
【摘要】 11月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布研究成果,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方法克隆了控制莴苣叶色变异的基因LsGLK,并发现其下游CACTA转座子插入导致的可变剪接是形成莴苣叶浅绿色性状的遗传基础。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该研究鉴定到一个与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以及总光合色素)含量变异显著相关的主效QTL。课题组进一步通过构建双亲群体,利用BSR-Seq和图位克...
【关键词】莴苣,叶色,遗传机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揭示NAC转录因子调控西瓜果实糖代谢的分子机制(2021-11-05)
【摘要】 11月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发布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NAC转录因子ClNAC68介导细胞壁转化酶基因调控西瓜果实含糖量,并介导生长素信号关键因子ClGH3.6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解析西瓜果实糖代谢及种子发育的调控网络奠定分子基础。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在果实成熟和品质中起重要作用。西瓜基因组编码80个NAC基因,其中21个NAC基因在果肉和维管组织中高量表达。在这些基因中,C...
【关键词】西瓜,糖代谢,分子调控
高质量单倍型基因组揭示大型食药用菌的高温适应性生长机制(2021-10-22)
【摘要】 10月22日,食品伙伴网讯,热胁迫是大型食药用真菌栽培中最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解析真菌耐热机制、选育耐热品种一直是食药用菌研究中的热点。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室王丽宁博士与广东省中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黄志海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肖水明副研究员开展合作研究,获得两套C.trogii高质量的单倍型基因组并发现基因组中串联重复的热激蛋白基因簇与该菌耐热性形成有关。该研究选择C.trogii菌...
【关键词】食药用菌,高温适应性,单倍型基因组
研究揭示鉴别杨树型蜂胶与杨树芽提取物的标志性成分(2021-10-18)
【摘要】 10月18日,食品伙伴网讯,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在蜂胶标志性成分和真实性评价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杨树型蜂胶区别杨树芽提取物的两个新的标志性成分-- 9-oxo-ODE(9-羰基-顺,反-共轭亚油酸)和9-oxo-ODA(9-羰基-反,反-共轭亚油酸),根据其含量差异可以鉴定出蜂胶掺杂杨树芽提取物。通过比较杨树芽的一年12个月的化学成分变化,发现9-oxo-ODE和9-oxo-ODA在秋冬季的杨树芽提取物中高含...
【关键词】蜂胶,杨树芽提取物,标志成分
研究揭示调控小麦穗粒数基因在高产育种中的潜在作用(2021-10-15)
【摘要】 10月1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合作,研究了小麦转录因子AGL6在小麦花器官和小穗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小麦产量三要素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穗粒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麦的穗子是复穗状花序,由多个无柄的小穗以两行交错方式着生在穗轴上,每个小穗上能形成多个小花,小穗和小花的发育影响穗粒数的多少,进而影响小麦...
【关键词】小麦,高产育种,基因调控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所在玉米黄酮异荭草素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1-10-15)
【摘要】 10月1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所玉米分子育种研究团队与美国夏威夷大学Qing X. Li教授团队合作,揭示了玉米花丝天然产物异荭草素,通过调节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口腔和肠道微生物,进而抑制NF-κB炎症通路,最终通过脑-肠轴来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指标。本研究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喂玉米花丝提取的天然产物异荭草素,探索异荭草素的作用机理。最终发现异荭草素可以抑制模...
【关键词】玉米,异荭草素,阿尔茨海默病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人工合成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于9月2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目前,淀粉主要由玉米等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合成与积累涉及约60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仅为2%左右。农作物种植通常需较长周期,并使用大量土地、淡水等资源和肥料、农药等农业...
【关键词】淀粉,人工合成,二氧化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料所在大豆耐旱和盐胁迫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大豆中的一个转录因子核因子Y在响应大豆干旱和盐胁迫中,调控植物脱落酸受体蛋白 PYR 基因的分子机制,对于培育抗逆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大豆核因子Y转录因子成员NF-YC14,能够通过形成异源三聚体的方式,激活PYR1介导的脱落酸信号通路来调节大豆的耐逆性。研究人员还发现, NF-YC14敲除突变体比野生型大...
【关键词】大豆,耐旱,分子机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采后保鲜与加工团队揭示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膜代谢模式(2021-09-10)
【摘要】 9月1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园艺产品保鲜与加工研究室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膜脂代谢模式。代谢物和脂肪酸的特征及丰度可以为了解水果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细胞质变化提供重要信息,而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组织结构改变进而影响贮藏期方面的研究仍需进一步阐明。该团队选择了青熟、黄熟和完熟等3种成熟度的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代谢组学结合质谱和qRT-PCR技术,解...
【关键词】菠萝,采后保鲜,膜代谢
东方集团福肴食品“高水分植物蛋白肉”成果通过院士鉴定(2021-09-01)
【摘要】 9月1日,中国网讯,近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在哈尔滨市方正县组织专家,对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哈尔滨福肴食品有限公司的“高水分植物基蛋白素肉加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进行评价(鉴定),综合结论认为福肴食品科技成果技术复杂度高、系统研制难度大,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性,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福肴食品团队研究了单一植物蛋白和复合植物蛋白分子质构重组的挤压过程控制及挤出蛋白的构效关系,构...
【关键词】福肴食品,高水分植物蛋白,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