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材 料】比亚迪75亿项目正式量产(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OFweek锂电网讯,10月6日,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项目迎来首批量产动力电池下线。据悉,该项目由比亚迪旗下公司盐城弗迪电池负责实施,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年产能15GWh,总投资75亿元,已于去年10月份实现竣工投产;二期项目于去年3月份签约落地,同样总投资75亿元,计划打造8条生产线,年产能15GWh。据悉,目前二期项目已实现第一条生产线量产下线,到明年2月份,将建成投用第二条生产线。随着后续8条生产线全面建成,届时产能将达到15GWh。这意味着,比亚迪年内或迎来第三个动力电池项目投产。今年3月,有消息称,比亚迪黄陂动力电池项目一期项目计划在本月中下旬投产,6月具备量产条件。据悉,比黄陂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7月,一汽弗迪动力电池项目首台电池包下线,预计将于9月份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由一汽集团和比亚迪的合资公司一汽弗迪负责实施,总投资135亿元,占地80万平方米,总产能达45GWh。今年以来,比亚迪加速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战略,且电池外供好消息频传,为了保障自用及外供,比亚迪正全力以赴地“屯粮”扩产。除了上述项目基本进入量产阶段外,今年3月,比亚迪旗下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正式备案,年产能45GWh,总投资约140亿元。截至目前,比亚迪已在青海西宁、惠州、深圳坪山、重庆璧山、西安、长沙宁乡、贵州贵阳、安徽蚌埠、吉林长春、安徽无为、山东济南、安徽滁州、盐城射阳、江西抚州、浙江绍兴、襄阳、台州仙居、南宁、黄陂、嵊州、宜春等地签约、落地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已公布的产能规模合计超470GWh。据浙商证券研报,比亚迪2023年电池名义产能或达511GWh。到2025年,比亚迪的电池规划产能超过600GWh。
【关键词】比亚迪,动力电池,储能
【新 材 料】河南开祥精细化工10万吨PBT项目最新进展(2023-10-10)
【摘要】 10月9日,新材料网讯,10月1日,河南开祥精细化工年产10万吨PBT系列产品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河南能源化工板块正式进军可降解塑料领域。据悉,该项目是省重点项目,项目可以实现PBT、PBAT、PBS等可降解塑料系列产品的任意转换,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6.22亿元,企业在实现“一头多尾”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将带动豫西地区可降解塑料产业获得先发优势、奠定领跑实力。近年来,按照河南能源化工板块整体规划部署,义马园区开祥精细化工在实现“以煤制衣”重大突破后,紧跟国家和行业发展要求,依托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品链,加快进军工程材料、纺丝服装以及可降解塑料领域等高端领域,后经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以煤为“头”,高端新材料产品为“多尾”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河南开祥,精细化工,可降解塑料
【新 材 料】贵州嘉尚2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投产(2023-10-10)
【摘要】 10月8日,OFweek锂电网讯,9月28日,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期项目点火试产。据悉,该项目由贵州大龙开发区于2021年6月签约,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占地400余亩,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1万吨钴酸锂正极材料和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共分两期实施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点火试产;二期项目场坪完工。待两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解决就业700余人。嘉尚新能源成立于2019年11月25日,是专业从事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及产品进出口。除前述正极材料项目外,2022年3月,嘉尚新能源江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一期可形成年产60亿安时动力储能锂电池生产能力。今年8月,嘉尚动力储能锂电池生产项目在东莞正式动工。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低速车动力锂电池及储能锂电池8GWh。
【关键词】贵州嘉尚,正极材料,锂电池
【新 材 料】加速零碳变革,正泰新能盐城基地获“零碳工厂”认证(2023-10-07)
【摘要】 10月7日,上海有色金属网讯,9月26日,在正泰新能超级品牌季的活动上,正泰新能首次对外开放展示零碳工厂布局。此前,正泰新能宣布旗下盐城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完成零碳工厂认证,这标志着正泰新能首个零碳工厂达成,距离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实现2050年企业碳中和的承诺又近了一步。作为正泰新能首家“零碳工厂”,盐城基地通过精细化管控厂区设备、降低运营能耗等方式实现节能降碳。从基础设施,到能源和碳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再到设备精细化运营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贯穿在盐城基地的生产管理全流程中。正泰新能盐城基地在“零碳工厂”建设期间,减少42221.37吨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69.61%,温室气体减排量相当于种植了234万棵树。“首家碳中和工厂认证工作顺利完成,在企业内部起到了示范效果。未来,我们希望引领和培育一批‘零碳工厂’,带动各家工厂积极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可再生能源项目应用和前沿低碳技术的研发,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泰新能常务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黄海燕表示。一直以来,正泰新能坚决践行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人、产品、环境和谐共生作为企业价值追求。今年8月,正泰新能对外发布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布了以2028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并承诺将在2050年实现企业碳中和。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正泰新能以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聚焦新科技、新能源、新生态,打造光伏产业低碳绿色新业态。海燕透露,除了盐城基地零碳工厂的稳步推进,正泰新能仍有多个零碳工厂在规划中,预计2024年将完成3个零碳工厂的落地,到2028年,达到8个。未来,正泰新能将把可持续理念与产品创新融合发展结合,聚焦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管理、劳工与人权、职业健康安全、商业道德、供应链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议题上的战略目标,加速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迈向绿色新生态。
【关键词】正泰新能,零碳,盐城基地
【新 材 料】105亿磷酸盐材料项目落地(2023-10-07)
【摘要】 10月7日,OFweek锂电网讯,9月28日晚,德方纳米(300769)公告,公司拟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辖区内建设“年产5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80亿元。这是德方纳米年内第二次落地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且此次项目规模和投资额均高于上一次的项目。今年3月30日,德方纳米公告,拟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建设“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更早之前的2022年1月,德方纳米公告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开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拟在曲靖经开区建设“年产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75亿元。综上来看,德方纳米已规划布局94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总投资达180亿元。目前锂电池中较为常用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主流新型的为磷酸锰铁锂,即通过在磷酸铁锂基础上引入锰元素,从而获得更高的综合充放电电压,相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低温特性以及低成本优势;相比三元材料有着高安全性和寿命长的优点。除德方纳米持续加码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之外,另一磷酸铁锂龙头湖南裕能今年也快马入局,其于4月宣布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中新增了磷酸锰铁锂生产线。此外,今年还有多个材料企业落地/开工磷酸锰铁锂项目,包括乾运高科50亿2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落户江苏盐城响水县;当升科技规划建成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珩创纳米3亿年产5000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在江苏盐城正式投产等等。
【关键词】德方纳米,正极材料,磷酸盐材料
【新 材 料】江苏常州科教产融合,助推新型碳材料产业健康发展(2023-10-07)
【摘要】 9月26日,科技日报讯,9月23日至2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2023土木工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展论坛”上,江苏理工学院等5家高校院所及华润、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等11家企业与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签订战略联盟协议,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聘任一批专家,一批科创和人才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这标志着常州重点建设的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中心,科教产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常州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创新动能、优化发展环境,碳纤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碳纤维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自获批建设国家新型碳材料集群以来,该市新型碳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1220亿元,占全国新型碳材料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16%。目前,该市构建全新碳纤维产业发展格局,已集聚一批碳纤维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应明显、服务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高地。“未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之下,纤维复材在工程领域必将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从技术、政策、产业等方面梳理和总结问题,推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工程领域应用创新,促进国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表示。
【关键词】江苏常州,碳材料,复合材料
【新 材 料】浙江大学无锡校友企业恒兴新材登陆上交所主板(2023-09-26)
【摘要】 9月26日,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讯,9月25日,江苏恒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恒兴新材成立于2006年12月,位于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围绕有机酮、有机酯和有机酸产业链布局,有效综合利用、研发、生产和销售附加值高、下游市场空间大的特色精细化学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中间体、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环保涂料、“替代抗生素”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等绿色高端产品。公司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面向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联合会出具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证明,公司的3-戊酮产品2021~2022年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及排名位列第一,在国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及排名从2021年的第二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一位。公司重视产品研发与工艺改进,研发队伍由博士和高级工程师领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现有专利58项目,其中发明专利14项。研发上,恒兴新材紧跟国家化工行业向绿色制造、高端化、差异化、系列化发展的宏观导向,在绿色农药、锂电池电解液等产品基础上,加大绿色饲料添加剂、高档环保溶剂的研发,并在原材料上增加天然、可再生资源的采购,使公司的业务始终朝绿色化、可再生化的方向发展。公司现有4大生产基地(宜兴、山东、连云港及宁夏),现有生产能力27.56万吨,募投项目实施完毕后公司将产能将达到45万吨,将充分实现公司的产品一体化和系列化战略。
【关键词】浙江大学,恒兴新材,上市
【新 材 料】新疆新业70万吨醇基高端新材料可研通过专家审查(2023-09-26)
【摘要】 9月25日,新材料网讯,9月21日、22日,在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召开了《沃疆新材料(鄯善)有限责任公司70万吨/年醇基高端新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审查会。项目建设单位代表、评审专家及北油工程可研编制各专业相关人员参加了评审会。据悉,沃疆新材料(鄯善)有限责任公司是新疆新业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会上,新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征介绍了新业集团概况以及项目建设背景。北油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许缄涛对新业集团代表及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由项目设计经理详细介绍了沃疆新材料(鄯善)有限责任公司70万吨/年醇基高端新材料可研编制情况。与会专家对可研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和深入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可研报告的内容和深度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的要求,项目经济可行,同时对《可研报告》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并对项目的后续工作提出建议。下一步,北油工程将按照专家建议完成可研的修编工作,全力配合业主完成项目的报批和实施。
【关键词】新疆新业,醇基,高端新材料
【新 材 料】盛虹石化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正式投产(2023-09-26)
【摘要】 9月26日,天天化工网讯,9月25日,盛虹石化创新打造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绿色负碳产业链项目重要节点——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在连云港投产。投产仪式上,盛虹石化发布行业首个《绿色负碳产业链白皮书》,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借鉴。负碳,是指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减少量多于排放量。盛虹石化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设计主动吸收二氧化碳规模15万吨/年,可结合绿氢,转化为10万吨/年绿色甲醇,进而用于生产光伏新能源材料。与传统植树造林相比,该装置“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强,回收转化率100%;同时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森林。以此为先导,盛虹石化充分发挥“链主”型企业的创新优势,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新能源电池电解液溶剂、工程塑料、酯类高端材料等。目前,盛虹石化多个百万吨级新材料和绿色能源项目正有序推进。
【关键词】盛虹石化,绿色甲醇,绿色转型
【新 材 料】索尔维与盛剑正式签署战略伙伴合作协议(2023-09-20)
【摘要】 9月19日,新材料网讯,全球领先的特种材料供应商索尔维与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伙伴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强双方之间的业务关系和开拓新的市场。基于10多年来在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和其他增长领域的成功合作,两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新产品/新应用开发、市场拓展、技术交流和材料供应等领域的合作。索尔维全球特种聚合物事业部总裁Peter Browning表示:“在我们创新型材料供应的支持下,盛剑在平板显示和半导体应用领域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现在,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支持和高性能产品组合来继续推动盛剑的业务增长。该协议有望进一步巩固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创造双赢的局面,以抓住新的业务机遇,并加强我们与战略终端客户的联系。”根据该协议,索尔维和盛剑将共同推动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等领域的组件、系统和工艺的开发和营销,并通过深化合作向其他求严苛的领域进军。索尔维将利用其现有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资源,协助盛剑赢得新的客户和拓展新的细分市场。除了定期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会议外,双方还将通过技术研讨会、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相互支持。该协议确保了盛剑能够从索尔维采购重要的高性能材料,从而为其不断扩大的产品组合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签署的框架协议下,盛剑和索尔维将在环保、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半导体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索尔维与盛剑正式签署战略伙伴合作协议,涉及技术交流、市场开发和材料供应等领域,重点聚焦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和其他增长市场。
【关键词】索尔维,盛剑,半导体
【新 材 料】鲁北集团:极力推进钛产业和锂电产业升级(2023-09-20)
【摘要】 9月20日,新材料网讯,9月4日~6日,2023(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以“聚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出面积38000平方米,参展企业754家,展出范围涵盖了能源、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基础化工原料、特种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学术科研成果、技术与装备、化学品包装、储运物流、安全环保及数字化、智能制造等产业链、供应链的数万种产品和先进技术,以及过程化工解决方案等。作为该展会的常客,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继续带来钛业、铝业、磷业、热电联产、海洋科技以及锂电池新材料六大产业板块的相关产品,具体包括水泥、化肥、氧化铝以及钛白粉等产品。鲁北集团市场开发部部长崔炳松表示,后疫情时代,随着国内钛白粉、氧化铝需求不断释放,鲁北集团继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原料供应、管理挖潜、循环利用等方面控制产品成本,来满足客户需求。在降本增效的措施下,上半年业绩喜人,这些产品销量比去年提高了大约10%。同时,他进一步表示,今年鲁北集团极力推进钛产业和锂电产业的升级。“众所周知,锂电产业是现在的风口产业,我们也是紧抓时代发展的契机,联合湖北万润、上海晋瑄、国家电投、中交碧水源、赣锋锂业、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建设和谋划一系列锂电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成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利税超100亿元的山东鲁北智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鲁北集团“6+1”战略布局实施已经逐步拉开帷幕,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新材料项目、3万吨/年磷酸铁锂碳正极材料联产3万吨/年磷酸铁项目、祥海钛资源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山东鲁北海生生物有限公司铝基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等30余个适宜鲁北开发建设、利于鲁北循环经济产业链拓展的重大优质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关键词】鲁北集团,钛,锂电
【新 材 料】长华化学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落户徐圩新区(2023-09-19)
【摘要】 9月19日,天天化工网讯,9月8日上午,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徐圩新区举行,标志着国内首套采用低温低压制备二氧化碳聚醚项目正式启动。据了解,长华化学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占地面积约720亩。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重点实验室、绿色低碳新材料中试基地,二期建设年产9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36万吨高性能多元醇,三期建设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经专家论证,该项目的主要原料可从新区石化产业基地内部解决,与石化产业基地产业链关联度较高,是石化基地延链、补链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约30万吨,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赋予二氧化碳聚醚高价值应用场景,为碳达峰碳中和积极贡献力量。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秉承“让人类享受健康舒适的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专注于聚醚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已于2022年8月3日深交所上市成功,现有产能26万吨,在建产能18万吨即将投产。长华化学以“创新科技,绿色化学”为发展主线,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并打造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产业链。
【关键词】长华化学,二氧化碳聚醚,绿色低碳
【新 材 料】旭科新材3万吨PBAT/PBS项目投产(2023-09-13)
【摘要】 9月13日,新材料网讯,近日,由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的旭科新材料(山东)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年PBAT/PBS、1万吨/年丁二酸/丁二酸酐项目建成投产,并稳定产出纯度在99.5%以上的丁二酸及丁二酸酐产品。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石油基万吨级顺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项目,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生产可降解材料及相关精细化工产品。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国家所倡、行业所趋、公众所呼、社会所望,更成为许多企业的笃行之道。“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传统石油和化工行业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减油增化”成必然趋势。化石能源利用如何从“燃料”向“材料”转变,备受关注。同时,面对白色污染的愈演愈烈,“限塑”近年来一直是关注焦点,PBAT和PBS等可降解材料的发展备受期待。因此,该项目对如何有效链接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油头”与“塑尾”,推动塑料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项目将助力打造碳四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产品的协同发展。五环公司致力于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在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不遗余力。相关技术成果在这一项目中也得到充分展现。该项目PBS装置应用了五环公司工艺开发团队、旭科公司技术专家团队和江南大学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完成的新技术。研发人员针对PBS的聚合特点进行了技术攻关和改进,使其在产品质量调节和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方面表现优异。同时,装置具有很高的生产灵活性。装置能够采用丁二酸为原料进行聚合,也能够直接采用丁二酸酐原料聚合,所得产品聚合度更高、色度更好,酸值超低。项目丁二酸酐和丁二酸装置生产也应用了自主开发的新技术,首次在万吨级工业装置上实现顺丁烯二酸酐(顺酐)双百选择性加氢反应,顺酐转化率100%,丁二酸酐选择性100%,具有副产物少、酸酐收率高、整体能耗低等诸多优点。江南大学研发团队提供催化剂和技术支持,五环公司完成技术开发及工程设计。
【关键词】旭科新材,丁二酸酐,石油基
【新 材 料】海湾化学24万吨/年双酚A项目计划10月份试车投运(2023-09-11)
【摘要】 9月11日,天天化工网讯,9月8日,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揭牌暨首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活动在海湾化学厂区举行。董家口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是青岛第七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目前青岛面积最大的市级产业专业园区,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竣工投产的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9亿元,涵盖高端化工、新材料、循环利用等领域,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50亿元。其中,海湾化学24万吨/年的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及供汽配套项目总投资43.8亿元,系山东省重大准备项目、青岛市重点项目,计划10月份试车投运,该项目将成为海湾集团“环氧氯丙烷+双酚A-环氧树脂”高端新材料及复合材料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乙烯基新材料等增量项目也在同步推进,预计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到2025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将达到260亿元、利税突破40亿元,实现高质量新发展,为青岛市加快构建高端化工产业体系贡献海湾力量。据悉,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入园项目亩均投资、产值均超过1000万元,亩均税收超过60万元。园区按照产业特色,构建“两区、八园、五链”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特钢新材料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低碳烯烃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园中园,重点打造多元化原料制烯烃等5条产业链。目前,已落地海湾化学、青岛特钢、双星轮胎、金能化学、益凯新材料等总投资912亿元的重点项目65个,入驻企业49家,初步形成了以海湾化学为龙头的乙烯产业链,以金能化学为龙头的丙烯产业链,以益凯新材料、国橡中心新材料和双星轮胎为龙头的碳四产业链,以青岛特钢为龙头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
【关键词】海湾化学,双酚A,新兴产业
【新 材 料】2000吨/年聚酰亚胺单体项目开工(2023-09-11)
【摘要】 9月11日,天天化工网讯,9月6日,湖南贝泓新材料项目举行项目开工仪式。湖南贝泓新材料项目于2022年2月11日签约落户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项目总投资约为2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2000吨/年CPI单体及3000吨/年CPI浆料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0000万元,实现税收近2000万元。项目签约后,公司克服了地质环境恶劣和施工环境困难的挑战,积极组织施工,并通过倒排工期的方式,陆续完成了项目区的土地平整工程。该项目的开工将进一步巩固氟化工产业的基础,提高园区的发展潜力。湖南贝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湖南贝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贝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发起设立。上海贝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生产。
【关键词】聚酰亚胺,湖南贝泓,氟化工
【新 材 料】皇冠新材:光学领域材料发展空间广阔(2023-09-08)
【摘要】 9月7日,新材料在线讯,近日,DIC EXPO中国(上海)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WFS中国(上海)国际功能性薄膜技术展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此次展会上,皇冠新材携带显示粘接和屏幕保护解决方案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光学屏保膜是皇冠新材展示的重要产品,采用透光率高达90%以上的光学级基材,表面涂布有机硅粘合剂、硬化层等材料制成,专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屏幕保护而设计。在半导体领域,皇冠新材主要展示了耐热胶带与UV切割胶带。耐热胶带适用于高温工艺中固定、保护及搬运工作、封装制程等应用;UV切割胶带则适用于玻璃陶瓷、封装基板、镭射切割、LED制程等应用。显示粘接方面,高性能系列是皇冠新材此次参展的亮点之一。该系列的产品在各项性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适用于对粘合要求更高的应用场景,如控制面板、TFT-LCD模组功能片、柔性面板、塑料支架与玻璃盖板等低表面能材料的粘贴。此外皇冠OCA无基材双面胶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该系列产品具有高透光率、高粘着力、抗紫外线等优点,是目前触控显示行业最佳胶粘材料之一。最引人瞩目的是,皇冠新材SEPA超弹性聚合物胶膜在展会上首次亮相。据介绍,该产品适用于硬屏和固曲手机的结构缓冲,由皇冠新材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专项开发。SEPA采用聚合硅胶材料,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缓冲性能比国际品牌泡棉胶带材料更优越;二是相对于传统亚克力发泡胶带的多层结构,SEPA结构更加简单且更轻薄;三是结构的优化减少模切加工步骤,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皇冠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光学领域,高端的膜材和胶带,目前仍然被欧美、日系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为国内材料厂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光学领域材料在国内发展的空间广阔。皇冠新材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凭借这些优势,将有望在光学材料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皇冠新材,光学领域,显示技术
【新 材 料】戴尔蒙德科技与创新材料馆亮相DIC显示展,秀TCO薄膜创新实力(2023-09-07)
【摘要】 9月7日,新材料在线讯,近日,DIC EXPO中国(上海)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简称“DIC显示展”)在上海隆重启幕。为期3天的DIC显示展,覆盖显示上游材料和装备工艺、中游模组和显示面板及下游终端创新应用,网罗国内显示龙头和骨干企业,及日、韩、美、德等国家的标杆企业。在展会现场,创新材料馆联合20+会员企业共同打造了创新材料馆展区,展示100+创新材料产品和工艺方案,展现材料对于显示应用高品质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启迪以材料突破为引领,开展新型显示器件及系统的应用全链条部署的思路。深圳戴尔蒙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会员单位之一,与创新材料馆一起亮相展会。戴尔蒙德科技展出了TCO薄膜材料。据了解,TCO薄膜材料是TN/STN液晶屏、触摸屏、OLED显示屏、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戴尔蒙德科技通过导入纳米铝金属网格透明电极,并以溅射和新型的离子镀相结合进行成膜。通过该技术,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各种功能薄膜。“经国际知名的薄膜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薄膜中心检测,本公司生产的导电膜在ENZ波长处的消光系数为0.636,优于国内同类技术制备的薄膜,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可广泛用于通信和显示器件。”戴尔蒙德科技介绍道,公司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各种电阻和透光率的导电膜,广泛应用于显示、通信、LED等领域。
【关键词】戴尔蒙德,创新材料,TCO薄膜
【新 材 料】中沙(天津)石化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投入商业运营(2023-09-04)
【摘要】 9月4日,天天化工网讯,8月31日,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PC)项目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是继百万吨乙烯项目之后,中国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资合作的又一硕果,为双方在中国的紧密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将进一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PC市场需求,促进高端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属于高端化工新材料,具有无色透明、耐冲击、耐热、坚固、轻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医疗设备、汽车零件、建筑材料、家居用品等领域。此次投产的聚碳酸酯项目于2018年开工建设,采用世界先进的非光气法熔融工艺,新建了两条生产能力均为13万吨/年的PC生产线,可生产混合级、挤出级、注塑级等PC产品,未来将优先供应中国地区电气电子、建筑建材等相关重点行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始终致力于推动中沙(天津)石化发展及中沙两国石化产业合作。此次中沙(天津)石化聚碳酸酯项目顺利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石化向高端化工材料又迈出坚实一步,将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高端新材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下一步,中国石化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下游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开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高性能石化材料的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中沙石化,聚碳酸酯,商业运营
【新 材 料】泰兴15万吨/年PO项目通过竣工验收(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天天化工网讯,日前,泰兴怡达化学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环氧丙烷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竣工验收,该项目此前获得中央预算类投资3800万元。据了解,项目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获得重大发明和核心技术,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较国外同类技术工艺更优,装备更精,能耗更少,成本更低,竞争优势显著。将促进环氧丙烷直接氧化法国产技术的产业化,打破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环氧丙烷产业的清洁、环保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可为下游行业提供更多绿色化产品,促进下游企业的产品升级,促进下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泰兴,PO项目,绿色化
【新 材 料】中汇电子10万吨GBL/NMP装置开车成功(2023-08-30)
【摘要】 8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从河南中汇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获悉,公司年产10万吨新能源配套电极辅助材料及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胺化合成装置顺利产出高纯度N-甲基吡咯烷酮(NMP)产品,纯度达到99.96%,实现了我国NMP工艺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及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材料升级不断突破。中汇电子坚持以自主创新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更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竞争力,摒弃国内行业传统反应设备结构型式,首次采用最新技术和新型装备,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分段式反应控制精准,实现主要产品NMP纯度≥99.95%,产品纯度为国内最高。中汇电子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由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EPC工程总承包,为国内同类装置首次采用“交钥匙”工程,一期项目建设5万吨/年高纯γ-丁内酯(GBL)装置,5万吨/年高纯N-甲基吡咯烷酮(NMP)装置,2万吨/年N-甲基吡咯烷酮(NMP)循环综合利用装置,运行显示工艺技术指标优于各项设计要求,可充分为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液晶显示面板等高端领域提供超净高纯专用材料,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汇电子,水性聚氨酯,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