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电化学储能龙头海博思创上市(2025-02-17)
【摘要】 2月17日,中证网讯,1月27日,海博思创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在储能系统领域耕耘十余年,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提供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业绩呈高增长态势。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海博思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及36.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29.47万元、1.82亿元、5.78亿元及2.80亿元。基于目前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及在手订单等情况,海博思创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2.66亿元至87.01亿元,同比增长18.39%至24.62%;归母净利润6.14亿元至6.47亿元,同比增长6.25%至11.84%。公司经营业绩在2024年稳步提升。
【关键词】电化学储能,海博思创,上市
【化 工】中国盐湖集团正式揭牌(2025-02-17)
【摘要】 2月17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2月8日,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盐湖”)揭牌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由青海省与中国五矿携手打造的中国盐湖产业“航母”启航。中国盐湖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矿盐湖有限公司3家企业组成,员工15000余人,注册资本100亿元,中国五矿持股53%,青海省国资委和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47%。中国盐湖生产基地包括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察尔汗盐湖和大型硫酸镁亚型盐类综合矿床一里坪盐湖,采矿面积近4060平方公里,拥有世界上所有成熟的全套氯化钾加工技术和世界领先的盐湖提锂规模化生产技术。中国盐湖现有530万吨/年钾肥、5.8万吨/年锂盐、百万吨/年盐湖化工产品产能,是全国最大的钾盐和盐湖锂盐生产基地。
【关键词】中国盐湖集团,正式揭牌
【化 工】新业能化欲借壳上市(2025-02-17)
【摘要】 2月17日,巨潮资讯网讯,中基健康2月4日披露,公司拟向新业集团、新业盛融等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新业能化100%股权,并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告称,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组上市,交易完成后,预计新业集团将成为中基健康的控股股东。本次交易前,中基健康的控股股东为六师国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六师国资委。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中基健康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新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新疆国资委。本次收购标的新业能化是新疆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长的企业,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流程以煤炭为起点,贯通煤制天然气、甲醇、1,4-丁二醇(BDO)产业链,并向下游延伸至聚甲醛(POM)等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领域。
【关键词】新业能化,借壳上市
【化 工】总投资480亿元,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银团签约(2025-02-13)
【摘要】 2月13日,大亚湾发布讯,1月,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中海油财务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共同组建的三期乙烯项目银团,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举行签约仪式。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总投资超480亿元,其中银团总额385亿元,将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等16套化工生产装置和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达380万吨/年,将继续保持国内最大的乙烯单体和生产规模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的地位。同时,项目引入多个在亚洲和国内首次应用的工艺技术,将有效填补国内市场对高端化工品的需求缺口。
【关键词】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银团签约
【化 工】兴福电子科创板上市(2025-02-13)
【摘要】 2月13日,中国化工报讯,1月22日,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领军企业湖北兴福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兴福电子,68854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近年来,兴福电子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实现了在电子级磷酸、硫酸等领域的全面领先,其核心产品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为国内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湖北兴福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平介绍,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并量产了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双氧水等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以及蚀刻液、清洗剂、再生剂、显影液、剥膜液5大类共计60种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不仅为芯片国产化提供了多维度的保障支持,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兴福电子,科创板上市
【化 工】紫金矿业拟收购藏格矿业24.82%股份,取得控制权(2025-02-13)
【摘要】 2月13日,巨潮资讯网讯,紫金矿业1月16日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紫金国际控股,以每股35元收购藏格矿业24.82%的股份,交易金额共计137.29亿元。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紫金矿业合计持股比例将达25%,取得藏格矿业控制权。根据公告,藏格矿业深耕西藏和青海,通过多年持续并购整合,已形成钾、锂、铜三大业务板块,核心资产包括青海察尔汗盐湖项目100%权益,老挝万象巴俄矿区钾盐项目、塞塔尼县钾盐项目70%权益,西藏麻米错盐湖24.01%权益,西藏龙木错盐湖、结则茶卡盐湖21.09%权益,西藏巨龙铜矿30.78%权益。紫金矿业表示,近年来持续加码国内战略性矿产布局,藏格矿业在西藏和青海等地拥有优质的铜、锂、钾资源,借力本次收购完成,紫金矿业将显著培厚铜、锂资源储备,新增战略性矿产钾资源,实现对巨龙铜矿的绝对控股,进一步拓展“紫金系”资本版图。
【关键词】紫金矿业,收购,藏格矿业,股份控制权
【化 工】安迪苏项目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2025-01-20)
【摘要】 1月20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推进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全面深度融合,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入选案例名单,安迪苏中国区南京工厂“AI赋能设备预测性维护”项目入选。该项目系统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准确率超过90%,定位故障部件及故障模式,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并能够有效避免关键装置非计划性停车及产品产量损失。后续安迪苏中国区计划将南京工厂“AI赋能设备预测性维护”项目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至其他工厂和海外生产平台,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迪苏,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
【化 工】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中科炼化建成(2025-01-20)
【摘要】 1月20日,中国化工报讯,2024年12月,石化领域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中科炼化建成,并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召开的智能乙烯装置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验收会上,经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中科炼化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的建设,旨在研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边缘云平台,突破乙烯生产过程的运营优化、生产管控和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实现乙烯装置工艺、设备、操作、安全、环保全域智能化运行。该项目多项应用取得创新突破,研究形成了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内涵和总体架构,提出了“成套技术成果的软件化、工程建设交付的数字化、石化工厂运营的智能化”的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一体化实施路径,攻克了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实践,该项目达到了乙烯装置智能化运行的目标,实现了过程控制由平稳控制向实时优化转变,设备管理由事后检修向预知维护转变,安全防控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节能减排由指标监测向源头减排转变,作业模式由人工操作向人机协作转变。
【关键词】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中科炼化
【化 工】大连长兴岛(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启动(2025-01-20)
【摘要】 1月20日,大观新闻讯,1月3日,大连长兴岛(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暨中远海运西中岛化工及新能源仓储物流园项目在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正式启动。大连目前已被辽宁省交通运输厅规划为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和转运基地以及“北醇(氨)南运”“中醇(氨)外运”重要枢纽港,并纳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航运绿色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年12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辽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5年)》,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正式纳入港口布局。2024年以来,长兴岛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依托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的应用场景优势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合港的区位优势,谋划建设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规划了总投资约550亿元的产业链,包括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贸易加注、科技创新及配套产业等环节,目标是打造东北及蒙东地区氢基绿色能源“海陆大通道”。中远海运西中岛化工及新能源仓储物流园项目,是长兴岛氢基能源加注基地储运端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大连长兴岛,氢基能源,加注基地
【化 工】中化学东华(安徽)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合肥(2025-01-13)
【摘要】 1月13日,安徽新闻讯,2024年12月25日,中化学东华(安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为新站新能源和新材料千亿产业打造,注入央企力量。东华科技作为中央驻皖科技型上市企业,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近年来聚焦战新产业及化工新材料领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东华新材揭牌后,将在新站高新区建设高性能材料产业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通宝路与珠城西路交口,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从事气相合成法石墨烯产业工程建设,同时将打造东华科技-中科大联合创新实验室、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石墨烯技术研究和产业孵化平台、新型催化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等系列创新平台。项目计划2025年开工建设,2026年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助力新站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向千亿规模迈进。
【关键词】中化学,东华(安徽)新材料
【化 工】国内首套完全国产化裂解气急冷换热器交付(2025-01-13)
【摘要】 1月13日,中国化工报讯,2024年12月19日,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二期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国内首套完全国产化裂解气急冷换热器在江苏江锅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发货仪式。此次发货共12台急冷器,均采用纯国产材料,标志着我国急冷器真正实现国产化。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设备总监冷忠表示,“该项目是在国家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国产化自主可控背景下启动的大型化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62亿元,全部采用绿电,电气化率达31%,实现污水净零排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裂解炉急冷器内管材料国产化是该项目急冷器制造的关键,基础材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此次江锅股份交付的急冷器,是国内首台套采用全国产材料制造的高端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也完成了中国现代乙烯装置最后一块高合金材料装备国产化的拼图”。
【关键词】国内首套,完全国产化,裂解气,急冷换热器
【化 工】石油石化上市企业ESG披露率65.52%(2025-01-13)
【摘要】 1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大数据讯,日前,《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其对在上海、深圳、北京和香港四大交易所上市的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用水量、能耗等指标进行评价。《报告》指出,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市场生态逐渐形成。本次监测的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2023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有356家左右,较2022年的295家增长了约70家,同比增长21%。《报告》对细分行业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披露水平呈现出结构性差异。据统计,石油石化行业披露率约65.52%;火力发电行业披露率约72.73%;其他清洁能源发电行业披露率约80.65%;燃气行业披露率约73.2%;煤炭行业披露率约78.79%;能源设备行业披露率约43.92%。《报告》认为,能源设备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最低的主要原因是,95%以上的能源设备相关的企业均为A股上市,ESG报告披露要求相对宽松。
【关键词】石油石化,上市企业,ESG,披露率
【化 工】我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投用(2025-01-07)
【摘要】 1月7日,中国化工报讯,2024年12月19日,在院士专家海化行暨海化集团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启用仪式上,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和中盐研究院山东海化分院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我国首家海洋化工技术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是海化集团打造的自有技术创新和孵化平台,主要用于盐化工、水处理、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为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源头技术供给,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分析检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该中试基地的启用,不仅是海化集团科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还将成为我国开发海洋化工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平台,对于海洋化工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我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
【化 工】兴发集团拟斥14.95亿元新建工业硅项目(2025-01-07)
【摘要】 1月7日,巨潮资讯网讯,2024年12月30日,兴发集团发布公告,同意公司全资孙公司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4.95亿元,建设10万吨/年工业硅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预计2026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期计划2027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并达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4.4亿元、净利润9032万元。兴发集团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形成有机硅单体产能60万吨/年,下游深加工产能超30万吨/年,并配套上游工业硅产能6万吨/年、硅石矿产能100万吨/年。工业硅作为有机硅的主要原材料,当前配套产能严重不足,无法良好保障公司有机硅产业发展需求。本次新建10万吨/年工业硅项目,可增强公司有机硅原材料保障能力,进一步发挥硅石矿资源协同优势,从而提升有机硅上下游一体化产业运营效益。
【关键词】兴发集团,工业硅
【化 工】中国石化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2025-01-07)
【摘要】 1月7日,煤油一体化讯,12月19日,中国石化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活动在齐鲁石化举行,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和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出席并讲话。中国石化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是中国石化与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成果。该项目主要建设1000万吨/年常减压、100万吨/年乙烯等装置,以及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等,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和原料供应,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我国石化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关键词】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
【化 工】神马股份收购控股股东子公司催化科技(2024-12-30)
【摘要】 12月30日,巨潮资讯网讯,12月17日,神马股份发布公告,为充分发挥尼龙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收购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持有的河南神马催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催化科技”)44.55%股权及24名自然人(均为催化科技员工)所持有的催化科技8.18%股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神马股份表示,股权交易事项完成后,本公司持有催化科技52.73%股权,催化科技成为其控股子公司,催化科技将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催化科技成立于2016年05月09日,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及特种分子筛催化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苯部分加氢催化剂、精苯深度脱硫催化剂、环己烯水合催化剂等尼龙工业涉及的核心催化剂,以及zsm-5分子筛、β分子筛等石油炼化过程中使用的分子筛催化剂。催化科技长期致力于尼龙产业系列核心催化剂的生产研发,拥有国内品质一流的尼龙产业核心催化剂系列产品及技术。目前,催化科技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
【关键词】神马股份,收购,催化科技
【化 工】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亿(2024-12-30)
【摘要】 12月30日,塑料新视界讯,12月,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完成一项重大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人民币急剧增至50亿人民币,增幅高达400%。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项炯炯,经营范围含石油制品销售与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与销售、化工产品生产销售等多个关键领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条布局,由荣盛石化全资持股。注册资本的增加将为公司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业务运营层面来看,雄厚的资金实力将助力公司加大在石油制品及合成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有望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从市场战略角度来看,增加的资本为公司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此次对荣盛新材料的资本注入,不仅体现了母公司对其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也有望借助荣盛石化的综合优势,为荣盛新材料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荣盛新材料,舟山,注册资本
【化 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一批化企上榜(2024-12-30)
【摘要】 12月30日,浙江融媒体讯,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企)做大做强,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委托,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工作。通过多指标的综合对比,近日评选出2024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值得关注的是,一批石油化工企业入选该榜单。具体如下: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关键词】浙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500强
【化 工】昊华电子气体项目入选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2024-12-24)
【摘要】 12月24日,石油和化工园区讯,12月,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出产线带动、产品牵引、工程推动、中试平台、场景创建等五个类别共计50个项目。昊华气体电子级溴化氢及氟甲烷生产线项目成功入选。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子气体综合服务商,昊华气体电子级溴化氢及氟甲烷生产线项目聚焦集成电路的三维集成与多层次结构发展趋势,对八种典型关键材料及配套装备、包装、分析检测技术开展自主研发,具备原料供应、工艺开发、装备设计及包装配套一体化服务能力,可有力支撑国产高纯电子气体及配套技术迭代升级。未来,昊华气体将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运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在实际工程的体系化、规模化应用,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昊华,电子气体,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
【化 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新材料中试基地开工(2024-12-23)
【摘要】 12月2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12月5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新材料中试基地开工活动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石化产业园举行。此次开工的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13.1亿元,建设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建成后将由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徐圩新区管委会联合运营,“政府+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系国内首家。项目依托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大化工产业集聚优势,以推动石油炼化一体化及下游原料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特种精细化学品等化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瞄准高端烯烃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电池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围绕化工产业链,加快完善创新链、延伸价值链,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集合型、开放式中试公共服务,可同时承载20个化工中试放大项目,项目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助力国家在化工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
【关键词】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新材料,中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