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双瑞自主研发国内首台船舶高压高硫SCR系统成功交验(2020-04-30)
【摘要】 4月30日,龙de船人网讯,4月29日,青岛双瑞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船舶高压高硫SCR系统顺利通过了DNV-GL船级社检验,并成功交付客户,将配套MAN-ES 6G60ME-C9.5柴油机,应用于某希腊船东建造的114K油船。本次交验工作在中国船柴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进行,经台架试验检测,该系统实测NOx排放值控制在2.4g/kW.h以下,氨逃逸值低至0.3ppm,远低于Tier III要求的3.4g/kW.h及MDT对氨逃逸小于1ppm的标准,可有效减少硫酸氢氨(ABS...
【关键词】自主研发,国内首台,通过检验
广船国际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国产工位顺利验收移交(2020-04-30)
【摘要】 4月30日,龙de船人网讯,日前,广船国际新建的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国产工位顺利验收移交,该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先进的分段生产线之一。建设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主要是为了满足广船国际豪华客滚船和中小型豪华邮轮等高端船舶产品的建造需要。该生产线由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总包,分为国产工位和进口工位。此次移交的为国产工位,包含横移工位、分段地面系统(T-BEAM装焊平台、井支架)、搬运台车、手工焊门架、顶升工位等...
【关键词】高端船舶产品,国产工位,缓解产能不足矛盾
宁波海事深蓝智享平台顺利验收(2020-04-30)
【摘要】 4月30日,龙de船人网讯,日前,由中远海运科技承建的“宁波海事搜救指挥平台暨深蓝智享管理平台”项目完成一期验收。深蓝智享管理平台为中远海运科技自主研发,不同于传统海事系统,该平台直接从大数据切入,引入智能化管理,助力海事监管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疫情期间,中远海运科技攻坚克难,在深蓝智享管理平台上,为宁波海事局建立了船舶健康码监管模块,成为全国海事系统首创。
【关键词】中远海运科技,自主研发,海事系统,智能化管理
全球最先进的极地探险邮轮顺利交付(2020-04-29)
【摘要】 4月29日,龙de船人网讯,Lindblad和国家地理联名在乌斯坦船厂定制的第一艘X-BOW极地探险邮轮“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于3月顺利交付。“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为乌斯坦极地探险邮轮CX104设计,是第二艘交付的配备乌斯坦X-BOW的极地探险邮轮。该船长124.4米,载客126人。“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极地探险邮轮,满足DNV-GL PC5 Category A的冰区加强符号,能够终年航行在冰区...
【关键词】Lindblad,国家地理,极地探险邮轮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主船体成型(2020-03-27)
【摘要】 3月27日,海洋知圈讯,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主船体基本搭载成型,主船体于3月19日全部贯通。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是目前国内3000吨级综合科考船的旗舰船型,开工建造以来备受行业关注。该船总吨约3985吨,总长约90米,定员60人,续航能力达12000海里,配有双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AFE有源前端变频控制系统、DP-1动力定位系统及综合导航定位系统。该...
【关键词】海洋科考,深远海,旗舰船型
大连海洋大学在对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0-03-23)
【摘要】 3月23日,海洋知圈讯,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D)是对虾疾病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AHPND首先于2009年在中国发现,并开始在全球蔓延,在2013年造成了全球对虾产量减产60%,全球每年因AHPND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近年来,大连海洋大学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傅松哲博士等对此问题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历经6年时间,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对虾主...
【关键词】AHPND,对虾疾病,对虾养殖
“海翼”水下滑翔机首次完成印度洋集群观测应用(2020-03-12)
【摘要】 3月12日,海洋知圈讯,“向阳红06”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至舟山,成功完成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印度洋联合海洋与环境研究计划(JAMES研究计划)冬季调查任务。2019年12月11日,“向阳红06”号科考船抵达东印度洋作业区,科考队按航次计划依次布放了12台“海翼”水下滑翔机。这12台“海翼”水下滑翔机在设定的300海里乘300海里观测海域内执行集群协同观测。2020年1月30日,科考队完成水下滑翔机回收工作。12台水下...
【关键词】海洋科考,印度洋,海洋装备
“世界首套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神威众核异构版本和首批地球系统模拟数据”发布(2020-03-06)
【摘要】 3月6日,海洋知圈讯,近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High-Resolution Earth System Prediction,简称iHESP)首批研究成果,分别是优化改进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神威众核异构版本CESM-HR_sw1.0,以及世界首套近500年时间序列的1850年工业革命前控制实验和工业革命以来超过130年地球系统历史变化模拟。CESM-HR_sw1.0分辨率分别为10公里(海洋)和25公里(大气...
【关键词】研究成果,优化改进,全球变暖
湿地水域富营养化和营养盐污染研究获重要进展(2020-02-24)
【摘要】 2月24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科研团队在湿地水域富营养化和营养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以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江苏盐城等近岸水域为案例,对营养盐污染来源、富营养化水平及其对近海赤潮灾害爆发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生态学报》和《中国环境科学》等科技期刊。据项目组成员裴绍峰博士介绍,...
【关键词】近岸水域,赤潮灾害,海洋环境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信息保障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0-02-24)
【摘要】 2月24日,中国经济网讯,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加速了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和运输发展的进程。然而,海上石油开发和运输常常伴随着海上溢油事故风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国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深圳朗诚科技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合作完成了“海上溢油应急信息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近日,该项目成果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颁发的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上石油,海上溢油
为深入探索海洋,科学家派出“机器人水母”做测试(2020-02-07)
【摘要】 2月7日,中国海洋网讯,自由灵动的水母向来是人类探索海洋的“楷模”。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不断研究水母,制造出各种仿生机器人。近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已将低功率微电子器件连接到水母下面,设计出一种“机器人水母”,这一想法旨在让配备传感器的水母来探索海洋的深处,取代并不高效的潜艇等设备。“机器人水母”或许可以改变我们探索海洋秘密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引导水母的方向并为它们...
【关键词】海洋探索,仿生机器人,传感器
浙江舟山推动5G技术进海上油库(2020-02-03)
【摘要】 2月3日,环球网讯,近日,“5G+智慧安全帽”应用项目在浙江舟山岙山岛的保税油库启用。借助5G+室外型CPE传输技术,用摄像头精准识别施工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帽情况,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将采集的视频信息实时发送至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安全管控。为了让5G技术助推海上油库管理提效,舟山移动5G项目组深入油库现场,针对海上油库环境复杂、海上作业危险系数较高等情况,利用5G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为海上油库设计...
【关键词】5G+,海上油库,中国移动
气泡屏障阻挡海洋垃圾(2020-01-07)
【摘要】 1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讯,近日,荷兰一家公司与政府合作,利用“气泡屏障”来阻隔河流中的垃圾,希望以此减少海洋垃圾的形成。“气泡屏障”是指在运河河床铺设一排可以输送压缩空气的穿孔管道,管道喷出气泡形成“气泡屏障”。通过“气泡屏障”,可以将沉入河道的废物推到河面上,埋在河床边的管道以一定的角度铺设,因此河流的水流可以将废物推送到运河的一侧,在那里可以通过浮动平台将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回收和处置。“气泡...
【关键词】穿孔管道,捕获垃圾,氧气含量
水下机器人能海底充电,哈工程的这项研究国际领先(2020-01-07)
【摘要】 1月7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深海欠驱动AUV自主对接与非接触式能量补偿系统及应用”技术获得了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自治式水下无人潜器(AUV)是人类探测深海与开发深海的重要装备,但由于携带能源有限、无法长期作业以及水面布放、回收风险大、隐蔽性差等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AUV的应用和发展。由于AUV水下对接环境复杂、信息源少、干扰严重等特点,深海欠驱动AUV水下自主对接与...
【关键词】AUV,深海勘探,海洋工程
国家智慧航运卫星通信与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2020-01-07)
【摘要】 1月7日,中国海洋网讯,为推进“智慧航运、智能船舶”建设,实现航运业“数字化”转型,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利用新一代高通量卫星技术,构建船岸一体通信网络,打造了国家智慧航运卫星通信与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于2019年12月24日上线试运行,域名地址为http://vsat.coscoshipping.com。国家智慧航运卫星通信与综合服务平台将充分运用卫星通信与大数据挖掘技术,以解决航运管理的“看不见、摸不着、管不到”等问题为导向,打...
【关键词】智慧航运,智能船舶,数字化
我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2020-01-07)
【摘要】 1月7日,健康时报讯,2019年12月29日,我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在国内上市。患者可凭医生处方,在全国各大专业药房(DTP药房)购买。据悉,甘露特钠胶囊规格:150mg*14粒*3板,定价为895元。根据药品说明书,月费用约3580元(28天)。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程时间长,其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GV-971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
【关键词】九期一,海洋褐藻提取物,海洋生物医药
全球首个“智慧海洋”国际标准在“ITU”成功立项(2019-12-10)
【摘要】 12月10日,中国海洋网讯,11月25日~12月6日,在国际电信联盟(简称“ITU”)第20研究组(简称“ITU-T SG20”)全体会议上,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牵头提出的提案“智慧海洋概述及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需求”(Y.smart-oceans Overview of smart oceans and seas,and requirements for their ICT implementations),通过多轮审议,最终成功立项。“智慧海洋概述及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需求”定义了“智慧海洋”概念、范围,...
【关键词】海洋领域信息通信,技术需求,规范性描述
深中通道攻克项目钢壳沉管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难题(2019-12-10)
【摘要】 12月10日,中国水运网讯,日前,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项目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个钢壳沉管完成浇筑,并顺利攻克沉管纵移难题移至浅坞区进行下一步作业,为世界上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打下了坚实基础。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浇注隔仓多,每个标准管节由2250个约4~16立方米封闭隔仓构成,牛头岛预制厂需要完成4万个不同规格隔仓施工,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总用量达66万立方米,在封闭隔仓里实现...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质量控制
振华重工发布集装码头装卸新工艺(2019-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振华重工智慧集团牵头研发的集装箱码头装卸新工艺正式发布。以往,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布局中,存在着几个困扰:首先,同一堆场多台轨道吊共轨运行,作业空间相互制约,增加了生产组织难度,作业繁忙时难以兼顾装卸船和集疏运作业;二是集装箱场内水平运输设备和场外集卡不能直接到达目标作业贝位,造成堆场起重机长距离往复行驶、能耗居高不下;三是集卡司机倒车进交互区作业等位时,倒车时间...
【关键词】自动化,集装箱,U型通道方案
海洋细菌为开发新型抗生素带来希望(2019-12-03)
【摘要】 12月3日,中国海洋报讯,近日,由德国耶拿大学牵头的国际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培养了数十种海洋细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细胞生物学观察表明,可能产生新的抗生素。据悉,临床上3/4的抗生素是由天然细菌产生的,随着可用的抗生素正在失去作用,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对其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研发更多的、新的抗生素。然而,目前只有不到1%的已知细菌可用于药物候选。产生抗生素的能力不均匀地分布在细菌之间。它可以在生活方式复杂...
【关键词】德国耶拿大学,海洋浮游生物,产生新抗生素
我国首条最长海底电缆:温州南麂岛接入国家电网(2019-11-13)
【摘要】 11月13日,中国海洋网讯,浙江温州平阳县的南麂岛,是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但也是浙江省最后一个没有接入国家电网的建制镇。经过多年的论证,浙江省决定采用一根44公里长的无接头海底电缆来连接南麂岛和温州平阳。该条海缆长44公里,是我国首条35千伏无接头海底电缆,也是我国最长的35千伏无接头海缆。相比有接头海缆,无接头海缆稳定性要好、传导性更佳。
【关键词】海洋自然保护区,无接头,35千伏
海南首个“5G+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试运行(2019-11-04)
【摘要】 11月4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基于5G网络技术的网箱生物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深海养殖场成功部署,标志着海南首个基于“5G+海洋牧场”的示范项目正式试运行。陵水拥有良好的海洋渔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海洋文化基础,但是当前,网箱养殖仍存在缺少现代化技术装备支撑、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长期以来,深海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与信息化无缘,都是靠人工经验。而网箱生物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解决了...
【关键词】5G网络技术,海洋渔业,网箱养殖
俄罗斯将打造首艘无人驾驶科考船“先锋-M”号(2019-11-01)
【摘要】 11月1日,中国网讯,近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中涅瓦造船厂将打造俄罗斯第一艘无人驾驶科考船“先锋-M”号,预计明年可建成下水,将在黑海和亚速海执行全年候科考工作。“先锋-M”号科考船设计长度25.7米,宽9米,航速约10节(1节等于1.852公里每小时),排水量82吨,项目总投资3亿卢布(约合3300万人民币),由俄罗斯教育科学部、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等提供资金支持。
【关键词】黑海,亚速海,全年候,科考工作
亚洲首台3D打印关键设备MetalFAB1落户江科大(2019-11-01)
【摘要】 11月1日,中国海洋网讯,10月31日,荷兰Additive Industries公司大型增材制造设备交付启用仪式在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举行。亚洲首台3D打印关键设备MetalFAB1启动,标志着江科大海洋装备研究院已成为华东地区设备规模最大、工艺最全的增材制造技术服务平台,也是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规模最大的3D打印中心。此次,由荷兰Additive Industries公司提供的MetalFAB1打印设备,产品具有明显优势,打印生产流程一体化,自...
【关键词】海洋装备,增材制造技术,打印设备
毫米级操控水流的多功能水母机器人问世(2019-07-04)
【摘要】 7月4日,中国海洋网讯,7月2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一项工程学最新研究,德国科学家团队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以钵水母碟状幼体为灵感的无缆软体机器人,仅有几毫米大小,其内部有一个磁性复合弹性体核(直径3毫米)与8个可弯曲的垂瓣连接在一起,施加振荡磁场后,这些垂瓣便会收缩再恢复,就像游泳的水母一样。除了游泳,新研发的水母样机器人也能选择性地运输不同大小的球珠(模拟捕食)、钻入球珠中逃避捕食者或目标对象...
【关键词】毫米级,水母机器人,操控水流
国内首座无人智能试验养殖平台正式启用(2019-06-25)
【摘要】 6月25日,信德海事网讯,近日,无人智能可升降试验养殖平台顺利装船,现已到达威海北部北黄海冷水团目标海域,该海洋牧场平台实验项目的海上运输、安装作业和鱼苗投放顺利完成。本项目是威海海恩蓝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立项拟建的北黄海冷水团大西洋鲑养殖项目中的一个先导性养殖试验项目,由牧场开发总包服务公司舟山海王星蓝海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设施投资、总体设计、养殖模块设计和工程管理,威海海恩蓝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
【关键词】养殖平台,无人智能
世界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出坞(2019-06-12)
【摘要】 6月12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黄埔文冲为中交一航局建造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H3088船)在龙穴厂区顺利出坞,“一航津安1”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DP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浮运安装船舶,是沉管隧道建设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一航津安1”在沉管运输安装方式上实现了系统性革新:一是实现了单船拖带安装沉管,可连续完成沉管的出坞、浮运及定位安装等施工作...
【关键词】沉管浮运,黄埔文冲,专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