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科院香饮所在胡椒淀粉与胡椒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4-05-17)
【摘要】 5月17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热科院香饮所加工与工程技术研究团队在胡椒淀粉与胡椒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制备了一种新的胡椒碱载体——多孔胡椒淀粉,并探明了胡椒淀粉与胡椒碱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胡椒的应用范围及胡椒碱稳定性的提高和胡椒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胡椒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香辛料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理活性,在食品加工和药物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香料之王”。...
【关键词】胡椒淀粉,胡椒碱,相互作用
水稻调控关键基因防御不同病原菌侵染(2024-05-10)
【摘要】 5月1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介导的激素防御途径调控水稻对不同病原菌的免疫机制。该研究发现,敲除转录因子OsEIL3能够增强水稻对纹枯菌的抗性,而减弱对稻瘟菌和白叶枯菌的抗性。纹枯菌侵染水稻,能够增强该转录因子与抗病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抑制水杨酸和茉莉酸的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减弱水稻的抗病性。稻瘟菌或白叶枯菌侵染,则能够增...
【关键词】基因调控,病原菌,免疫机制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效广谱杀虫蛋白(2024-05-08)
【摘要】 5月8日,农民日报讯,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在棉花中发现了一种新型高效杀虫蛋白,具有广谱杀虫效果且绿色无害,若利用其机制制成生物农药,在防控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农作物重大鳞翅目害虫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显示,该蛋白的杀虫机制与此前常用的抗虫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的杀虫机制完全不同,其杀虫谱系甚至可能更广。研究团队随后创制了含有高含量该杀虫蛋白的棉花...
【关键词】棉花,杀虫蛋白,广谱性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示玉米耐密高产的光合生理机制并提出其理想株型(2024-05-07)
【摘要】 5月7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与光合作用相关性状的关系,揭示了密植条件下调控玉米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并提出了玉米耐密高产的理想株型,为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及耐密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研究团队以玉米穗位为界,将冠层分为四层,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对三个玉米品种种植情况系统分析发现,增加密度降低了穗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
【关键词】玉米,耐密高产,光合机制
调控蛋清品质的内在机制被揭示(2024-04-23)
【摘要】 4月23日,科技日报讯,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通过对比分析40周龄和100周龄蛋鸡膨大部组织功能和生理状况、所产鸡蛋蛋清品质,揭示了调控蛋清品质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蛋鸡产蛋后期(蛋鸡生产周期中的关键阶段)的蛋清品质奠定了基础。科研团队在对比分析40周龄和100周龄蛋鸡在蛋清品质、生理状态以及膨大部组织功能方面的差异后,发现机体抗氧化性能降低、输卵管膨大部生理性...
【关键词】蛋清,品质调控,内在机制
新方法可降低小麦镉铅污染对人体健康威胁(2024-04-23)
【摘要】 4月23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获悉,该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发现,小麦籽粒中的某些营养组分,如钙、镁、植酸和甲硫氨酸等,对镉铅生物可给性有显著影响。这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研究发现,11个冬小麦品种在镉铅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指数上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即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在相应指标上存在差异。研究人员利用这些差异,优选出健康...
【关键词】小麦,镉铅污染,品种选育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2024-04-17)
【摘要】 4月17日,食品伙伴网讯,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代小麦抗病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与赵玉胜团队采用图位克隆、PacBio长读长基因组重测序、突变体和转基因功能验证等方法,克隆到广谱抗白粉...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广谱基因
调控车厘子果实硬度的关键基因被找到(2024-04-01)
【摘要】 4月1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特色果树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发现了控制甜樱桃果实硬度的关键基因(PavSCPL)。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齐希梁标识,果实硬度是甜樱桃重要的品质性状,直接影响着果实耐贮性和商品价值,但调控甜樱桃果实硬度的关键基因此前尚不清楚。该研究利用硬肉型甜樱桃栽培品种的杂交1代群体,成功定位且克隆了控制甜樱桃果实硬度的关键基...
【关键词】车厘子,果实硬度,基因调控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在梨关键风味呈效因子鉴定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4-03-25)
【摘要】 3月2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创新团队发布研究成果,应用代谢组学、挥发性指纹图谱和描述性感官等综合分析南果梨、库尔勒香梨和秋月梨的风味差异,并与加权相关网络分析(WGCNA)关联共表达了潜在的呈效差异因子,鉴定出7个高相关性模块,共包括407个关键代谢物;综合分析并获得了与酸、甜、涩、甜香、果香等11种感官属性密切相关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视化共表达并筛选了与梨香韵...
【关键词】梨,风味呈效因子,互作效应
嘉必优获得发明专利“唾液酸在减轻体重和抑制体重增加中的作用”(2024-03-20)
【摘要】 3月20日,北京商报讯,今日,嘉必优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公司近期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唾液酸在减轻体重和抑制体重增加中的应用”。本项发明发现了唾液酸在体重管理方面的新功能,尤其在成年人或成年非人哺乳动物中适用,给予成年人或非人哺乳动物唾液酸处理,其体重缓慢降低,且可产生明显的减重效果。利用唾液酸减轻成年人或成年非人哺乳动物的体重,可避免快速减重和减重药物对成年人或成年非人哺乳动物造成的...
【关键词】嘉必优,唾液酸,控制体重
我国首个适应高寒气候肉羊品种通过鉴定(2024-03-20)
【摘要】 3月20日,科技日报讯,日前,从兰州大学获悉,天华肉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成为我国首个适应高寒气候的肉羊品种。该品种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李发弟教授和乐祥鹏教授团队,联合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天祝藏族自治县种畜繁育研究院、甘肃润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培育。2009~2023年,团队历时15年,育成了我国首个适应高海拔、寒冷、干旱自然环境和放牧...
【关键词】肉羊,新品种,适应高寒气候
新技术可使蔬菜保鲜期延长2~4倍(2024-03-15)
【摘要】 3月15日,科技日报讯,日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效保鲜技术可将蔬菜保鲜期延长至原来的2~4倍。具体来看,蔬菜产地高效预冷技术能够迅速降低蔬菜采摘后的温度,有效减缓蔬菜呼吸作用和代谢速率,从而延长保存期限。先进的包装技术,如采用气调包装和可降解包装材料,不仅能进一步延长蔬菜的保鲜期,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光保鲜技术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处理,抑制蔬...
【关键词】蔬菜,保鲜技术,降低损耗
研究揭示水稻平衡产量与耐盐性新机制(2024-02-29)
【摘要】 2月29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团队研究发现了水稻平衡产量形成与耐盐性的新机制。研究发现,水稻中保守的能量代谢激酶SnRK1A可以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耐盐性的协同调控因子OsDSK2a磷酸化且保持其稳定性,并能通过应答盐胁迫调节OsDSK2a蛋白丰度,平衡水稻的产量和耐盐性。进一步分析发现,OsDSK2a磷酸化位点存在自然变异,其优异等位基因在耐盐水稻分子育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
【关键词】水稻,耐盐性,新机制
天津聚焦保鲜减损,让西北果品不再“出疆难”(2024-02-29)
【摘要】 2月29日,农民日报讯,蟠枣、无花果、葡萄等众多好吃的新疆果品,在人们的记忆中多是干果状态。让味对胃,让鲜回归,成为不少农业科研人员追求的方向。近日,由天津市科技局资助的科技援助项目“西北特色果品保鲜减损关键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启动会暨天津科技援疆工作推动会在天津举办,会议围绕新疆特色果品“出疆难”的产业难题,聚焦“西北特色果品保鲜减损关键新技术”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新疆和田地区在沙漠荒地成功引种蟠...
【关键词】西北果品,保鲜减损,新技术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鉴定出小麦穗发育的转录调控因子(2024-02-07)
【摘要】 2月7日,食品伙伴网讯,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主要由亩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决定。穗型结构影响小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是育种改良地重要的选择性状。挖掘小麦穗发育重要调控因子与解析分子调控机制,对小麦穗型的分子设计与精准改良、突破产量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肖军团队通过结合多维组学、群体遗传学和基因功能解析等研究手段,提出了系统高效鉴定关键调控...
【关键词】小麦,穗发育,调控因子
青稞品种甘垦糯3号育成并进入产业化(2024-02-01)
【摘要】 2月1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从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武威综合试验站团队新育成的青稞品种甘垦糯3号,已在多家企业进入成果产业化阶段。团队采用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在新品种中将β-葡聚糖、膳食纤维和γ-氨基丁酸三种功能成分有效聚集在一起,破解了青稞营养成分不易聚集的难题,是青稞品质育种的成功实践。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甘垦...
【关键词】青稞,新品种,产业化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所在高产蛋鸡蛋壳质量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4-01-19)
【摘要】 1月19日,食品伙伴网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鸡蛋品质的要求不断升高。蛋壳上雀斑影响了鸡蛋外观,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欲望。目前,缺少雀斑的产生原因以及产生机理研究;同时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破蛋率高、蛋壳质量差给蛋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改善蛋壳质量对蛋鸡生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所鸡遗传育种与繁育创新团队发表研究论文,在雀斑蛋机理研究以及蛋品质...
【关键词】高产蛋鸡,蛋壳品质,质量调控技术
研究揭示植物多糖与肌原纤维蛋白互作机制(2024-01-19)
【摘要】 1月19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揭示了植物多糖作为肉类脂肪替代物与肌原纤维蛋白互作机制。该研究探究了菊粉、k-卡拉胶、魔芋葡甘聚糖等不同来源的植物多糖作为脂肪替代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能够提高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持水性、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蛋白消化率;添加多糖可使混合凝胶的三维凝胶网络结构更加紧凑、精细,且分散在整个凝胶...
【关键词】植物多糖,肌原纤维蛋白,互作机制
中国热科院在采后病害对鲜食椰子品质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2024-01-15)
【摘要】 1月1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在椰子采后病害对鲜食椰子品质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本研究解析了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侵染导致的椰子水代谢效应及其品质、物质成分变化特征,为鲜食椰子保鲜策略的实施提供新的视角。在前期研究的鲜食椰子整果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椰子水的动态变化基础之上,热科院椰子研究所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C.paradoxa以不同方式侵染鲜食椰子整果对...
【关键词】鲜食椰子,采后病害管理,保鲜策略
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推进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召开(2024-01-08)
【摘要】 1月8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由李培武院士主持的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ARC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进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召开。该项目重点针对大豆、花生等典型粮油作物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重、阻控难”和“自然状态豆科作物根瘤少、固氮效果差、制约产业发展”两大共性难题开展研究,力争在原创性、颠覆性理论与革命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项目集结了我国微生物菌剂及新型肥料领域优势高...
【关键词】粮油作物,油料安全,产能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发现提高大豆高纬度适应性的开花调控新基因(2023-12-25)
【摘要】 12月2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团队发掘了调控大豆开花期的又一重要基因qFT13-3,解析了其分子机制,阐明了该基因在改良大豆高纬度适应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利用113份野生大豆和1192份栽培大豆开花时间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基因qFT13-3在野生和栽培大豆中均与开花时间呈显著相关,地域分布结果显示早花单倍型在高纬度地区驯化和遗传改良中受到明显的选择。野生型和qFT13-3突...
【关键词】大豆,花期基因,高纬度适应性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所在花生株型性状QTL定位方面取得进展(2023-12-25)
【摘要】 12月2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所抗逆育种团队报道了其在花生株型QTL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株高、侧枝长和分枝数是影响花生株型的关键组分性状,对花生的生物量、荚果产量以及机械化作业适配性至关重要。该研究利用包含181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针对株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基于单环境非条件QTL分析,共检测到35个加性QTL,进一步通过两轮meta分析整合为24个一致性(consensus)位点和17个特异性(uniqu...
【关键词】花生,育种,株型遗传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创制一种新型智能两系不育系统(2023-12-19)
【摘要】 12月19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与抗性改良团队采用基因编辑技术突变油菜内源茉莉酸合成基因,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智能两系不育系统。授粉控制系统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因素,常用的三系授粉控制系统有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两系不育系统不需要保持系,具有更加简便快捷和恢复源广等优点,而常用的温敏和光敏两系不育系统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不稳定。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茉莉酸合成...
【关键词】油菜,基因编辑,简化制种步骤
助力奶牛种业振兴,《牛体内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规程》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23-12-19)
【摘要】 12月19日,食品伙伴网讯,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科技创新团队制定的《牛体内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规程》(GB/T 26938-2023)国家标准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奶牛是单胎动物,繁殖效率低、世代间隔长,导致种公牛的培育和群体遗传改良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目前,我国奶牛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不强,胚胎良种快繁技术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生...
【关键词】奶牛,种业振兴,自主培育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野生稻和栽培稻种间生殖隔离控制新元件(2023-11-28)
【摘要】 11月28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克隆了栽培稻和近缘祖先种南方野生稻种间杂交不育的新基因位点,揭示了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一个毒药-解毒元件,可选择性败育不包含该元件的花粉,进而控制水稻种间的生殖隔离。研究团队以南方野生稻和栽培稻滇粳优1号(DJY1)为亲本,构建了仅在第一条染色体上包含野生稻片段的近等基因系(NIL-qHMS1)。对不同的遗...
【关键词】野生稻,栽培稻,生殖隔离
香蕉新品种“美食蕉”遗传密码破译(2023-11-22)
【摘要】 11月22日,科技日报讯,日前,从广东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易干军研究员领衔的香蕉遗传改良团队与广西大学陈玲玲教授团队合作,破译了香蕉新品种“美食蕉”的基因组,首次在国际上组装出染色体级别的异源三倍体香蕉栽培种(AAB)参考基因组。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旗下的《植物通讯》上。现代栽培香蕉品种大多为含A、B基因组的三倍体或二倍体,存在AAA、AAB、ABB和AA、AB等不同倍性的基因组类型,形成了香牙蕉、Plantain等...
【关键词】香蕉,遗传密码,遗传多样性
研究揭示调控玉米雄穗分支数目分子机制(2023-11-17)
【摘要】 11月17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揭示了光周期响应因子ZmELF3.1调控玉米雄穗分支数目的分子机制。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雄性花序(雄穗)分支数目、总穗长和穗分支角度与玉米产量有着复杂的关系,是玉米遗传育种的重要靶标性状。目前,对玉米雄穗分支数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晰,限制了玉米的进一步遗传改良。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RA2蛋白能直接与TSH4(Z...
【关键词】玉米,雄穗分支数目,分子机制
向日葵提取物可助果蔬抑菌保鲜(2023-11-10)
【摘要】 11月10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近期在果蔬安全、高效防腐保鲜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利用向日葵等提取物对抗真菌,使蓝莓等新鲜果蔬得以“续命”。灰葡萄孢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可导致植物病害和果蔬质量下降,缩短产品保质期。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蚀以及贮藏保鲜技术的限制,从农民采收到水果商的销售链条上,水果损耗率可高达30%,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采后水果防腐保鲜途径至关重要...
【关键词】向日葵,提取物,果蔬抑菌
我国育出可大面积推广的低镉水稻新品种(2023-10-18)
【摘要】 10月18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院企合作,利用化学诱变成功创制出低镉突变体lcd1,在全国率先培育出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早、中、晚低镉水稻新品种。稻米镉含量超标,既影响粮食安全,也影响稻米产业健康发展。选育低镉水稻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式。2014年,金健种业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启动低镉水稻品种选育攻关。2017年,研究团队在利...
【关键词】低镉水稻,新品种,化学诱变
食用菌“植物鸡”鲜味机制阐明(2023-10-12)
【摘要】 10月12日,科技日报讯,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著名野生食用菌——鸡?菌鲜味肽及其呈味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增鲜和降盐调味产品的开发,并为野生食用菌的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鸡?菌又名鸡?、伞把菇、鸡?花等,是真菌界中蚁巢伞属所有物种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因其营养丰富,子实体菌肉肥厚,质细丝白酷似鸡肉,味道鲜美似鸡汤,被著名作...
【关键词】鸡?菌,鲜味肽,呈味机制
青稞蛋白交联改性的面条专用粉品质改良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2023-10-10)
【摘要】 10月1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华实青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共同完成的“基于青稞蛋白交联改性的面条专用粉品质改良机理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项目发现酚类物质与蛋白共价及非共价结合是影响青稞蛋白结构性能的主要原因,原花青素主要以非共价键形式与谷蛋白结合,增强原花青素-谷蛋白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了青稞蛋白聚集性差、非淀粉多糖竞争性吸水是导致青稞粉不能形成面筋...
【关键词】青稞蛋白,交联改性,品质改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科学家破解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2023-10-08)
【摘要】 10月8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挖掘抗病基因、开发相应诊断分子标记并培育黄曲霉抗病品种是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途径。该研究通过遗传分析,结合精细定位及转录组分析,鉴定到一个花生黄曲霉产毒抗性候选基因,根据该候选基因差异序列开发出一个抗性...
【关键词】花生,黄曲霉抗性基因,育种改良
冬小麦长期增产机理研究获进展(2023-09-20)
【摘要】 9月20日,食品伙伴网讯,华北平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区之一,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受到广泛关注。植株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情况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育种过程中对冬小麦收获指数的持续优化已接近生理极限,增加生物量积累成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选取本地区广泛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于200...
【关键词】冬小麦,增产机理,水分生产力
研究揭示新型人工合成聚D-甘露糖的功能活性(2023-09-20)
【摘要】 9月20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新兽药与免疫调控创新团队发现该团队研制的聚D-甘露糖具有抗生物膜、抗氧化和潜在的抗炎功效,为食品和饲料行业新型益生元或医药中活性成分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自然界来源的甘露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如刺槐豆胶、瓜尔豆胶、魔芋等)和酵母细胞壁中。植物来源的甘露聚糖其原料有限,提取纯化工艺复杂,而酵母细胞壁来源的甘露聚糖产量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人...
【关键词】聚D-甘露糖,人工合成,活性成分
我国率先实现“藻蛋白”工业化生产(2023-09-07)
【摘要】 9月7日,经济参考报讯,近日,从第23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获悉,一个年产4000吨“藻蛋白”的加工厂已在山西省长治市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蛋白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藻蛋白”学名莱茵衣藻,是一种蛋白质含量极高的微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1.8%,有关专家认为,“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稳定在40%~50%之间。一个年产4000吨的小型“藻蛋白”加工厂占地不足50亩,生产出的产品相当于2万亩大豆或6万亩...
【关键词】藻蛋白,工业生产,高蛋白含量
研究鉴定出控制小麦籽粒数目和大小的TaSPL17基因(2023-09-06)
【摘要】 9月6日,食品伙伴网讯,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穗部性状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籽粒和其他穗部结构(穗糠)之间遗传关系是决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麦籽粒和其他穗部结构(穗糠)之间分配的遗传分子机理尚未被充分解析。因此,鉴定同化物在小麦籽粒和穗糠之间分配的调控因子,解析相关分子机理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小麦,籽粒同化物,基因调控
米饭型全谷黑米新品种华墨香3号通过湖北省审定(2023-08-25)
【摘要】 8月2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湖北双水双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稻道鸿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洪山实验室选育的一款米饭型全谷黑米品种华墨香3号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黑米是果皮富含水溶性天然色素花青素的一类稻米。花青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癌症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全谷黑米是指仅去除稻壳,保留完整的果皮、种...
【关键词】全谷黑米,新品种,审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大豆新品种“中豆63”再创南方大豆单产新高(2023-08-25)
【摘要】 8月25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从湖北省天门市传来喜讯,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油料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63”春播百亩示范片亩产达344.3公斤,再创南方地区大豆单产新高。“中豆63”是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不仅丰产稳产、品质优、籽粒商品性好,且抗逆性、抗病性、抗倒伏性强,耐密植,耐高温干旱和多雨高湿,适宜长江流域、黄淮海、西南山区和滨海盐碱地种植。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高产潜力
研究揭示玉米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2023-08-18)
【摘要】 8月18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揭示了玉米育种改良中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生物在世代更替中,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导致个体适合度降低。未来的育种可能涉及有害等位基因的检测和清除,以减少这些有害突变对作物适应性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驯化和扩散过程对玉米群体中有害突变的影响,而对玉米在现...
【关键词】玉米,有害突变,育种改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刘学波教授团队在新型胶体食品配料方面取得新进展(2023-08-14)
【摘要】 8月14日,食品伙伴网讯,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学波教授团队发表论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蛋白质、多糖和多酚三种天然食品成分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成具有新的或改良属性的蛋白质、多糖和/或多酚共轭物或复合物,以创造出新型多功能胶体食品配料。通过物理或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的蛋白质、多糖和多酚复合物或共轭物具有多种功能特性。这些特性使得这些新型胶体食品成分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天然食品成分,共轭物,胶体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