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创造p型晶硅电池效率纪录,将转换效率推高至26.12%(2022-09-21)
【摘要】 9月21日,隆基绿能讯,近日,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采用自主研发的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在掺镓p型全尺寸(M6,274.3cm2)单晶硅片上,隆基将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推高至26.12%。这是迄今为止p型硅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进一步验证了低成本硅异质结量产技术的可行性。众所周知,电池效率每提升0.1%,都需付出极为艰难的努力,而本次隆基电池效率纪录较今年3月公布的...
【关键词】隆基,p型晶硅电池,效率纪录
全球最大风轮风机首台吊装成功(2022-09-13)
【摘要】 9月13日,电气风电讯,9月8日,电气风电海神平台全新一代半直驱机组EW8.5-230在山东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B厂址项目顺利完成首台吊装。该机组风轮直径达230米,是全球已吊装的最大风轮直径机组。EW8.5-230风轮直径达230米,扫风面积约等于5.8个标准足球场。在7.5m/s年平均风速条件下,年发电量可达2800万度电,可满足145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近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万吨。230米风轮风机吊装,再次...
【关键词】全球最大,风轮风机,首台吊装
中科院金属所等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埋底界面钝化研究中获进展(2022-09-06)
【摘要】 9月6日,新能源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华侨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合作,发展了一种重构器件埋底界面能级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以自扩散掺杂工艺为基础,能够在钝化器件埋底界面缺陷的同时,实现界面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相关研究成果以Robust Interfacial Modifier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Reconstruction of Energy Alignment at Buried Interface by Self-Diffu...
【关键词】中科院金属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新型复合树脂制成可回收涡轮机叶片(2022-09-02)
【摘要】 9月2日,科技日报讯,风力发电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巨型涡轮机叶片被更换下来如何处置是一个问题。在2022年美国化学学会秋季年会上,美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新的复合树脂,可用于制造这些庞然大物,且回收后可用于制造新的涡轮叶片或各种其他产品,包括台面、汽车尾灯、尿布,甚至是小熊软糖。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将玻璃纤维与植物衍生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结合起来,制造了一种新的涡轮机材料。...
【关键词】新型复合树脂,可回收,叶片
全球陆上最大风机EN-192/6.7批量交付(2022-09-01)
【摘要】 9月1日,远景能源讯,全球陆上最大风机远景能源EN-192/6.7近日在内蒙、甘肃多地批量交付,192叶形搭配其他兆瓦等级风机也在陆续交付中。相比同功率182机组,192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8%以上。凭借对关键部件、整机和全产业链的深入理解,远景能源EN192系列机型带来更强捕风能力的同时,可靠性更有保证,自研单叶片吊装方案让施工更安全高效。基于Model X成熟平台,EN192系列机组自研核心部件,不仅延续了平台可靠性和供应链柔性,...
【关键词】陆上,风机,批量交付
东方风电首台国产化PLC改造风电机组并网发电(2022-08-16)
【摘要】 8月16日,东方风电讯,8月7日,由东方电气新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实施国产化PLC主控系统改造的首台风电机组在江苏东凌风电场成功并网投运。该系统由东方电气新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与上海中广核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是央企强强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的重大成果。主控系统PLC作为风电机组的关键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将打破依靠进口带来的控制系统封闭、采购周期长、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此次国产化P...
【关键词】东方风电,国产化,PLC改造
瓦轴集团最大风电“心脏”填补国内空白(2022-08-16)
【摘要】 8月16日,大连日报讯,瓦轴集团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风电调心滚子主轴轴承日前顺利出产,内径1180毫米,已通过客户验收。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将替代进口,用于配套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已成为风力发电机生产大国和需求大国。主轴轴承是风电机组核心部件,在风电轴承中技术壁垒最高,素有风电机组“心脏”之称。由于目前国内大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国产化率并不高,瓦轴集团加速大功率...
【关键词】瓦轴集团,主轴轴承,出产
新研究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又稳定(2022-08-05)
【摘要】 8月5日,中国科学报讯,近日,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团队在《科学》发表的研究发现,通过在钙钛矿材料中引入少量氯化铷(RbCl),可将常见的引起钙钛矿不稳定的二次相PbI2转化成为全新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PbI2)2RbCl(简称PIRC)。该研究实现了85摄氏度条件下钙钛矿材料热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同时钙钛矿材料的离子迁移势垒提高了3倍,离子迁移得到有效抑制。光电转换效率是太阳能电...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稳定
国产翼型陆上最大风力机叶片下线(2022-08-05)
【摘要】 8月5日,中国科学报讯,近日,采用国产翼型的首支大型风力发电CGI90.5A叶片在甘肃武威制备完成,并成功下线。该型叶片由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叶片长度达90.5米,是目前陆上最大尺寸量级的风力机叶片,预计装机后发电额定功率将达到5兆瓦。该叶片采用了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的“NPU-MWA-180多兆瓦级风力机翼型”,是我国自主翼型在“90米+”陆上最大量级风力机...
【关键词】国产翼型,陆上最大,风力叶片
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运(2022-07-15)
【摘要】 7月15日,中国能源报讯,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该示范站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额定装机容量1兆瓦,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主要配备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供系统、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配电综合楼等,是国内首次对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制、储、发”氢能技术的全面验证和工程应用...
【关键词】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
新技术提升高温下光伏电池转换效率(2022-07-13)
【摘要】 7月13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发出一种光伏转换器两面冷却的高效方法,有望在高温下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这一成果可用于炎热的国家。光伏转换器由串并联连接的硅电池组成,可产生12~24伏特的电压。电流值取决于进入太阳能光伏转换器的太阳辐射强度,其峰值功率取决于环境温度。乌拉尔联邦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太阳能光伏转换器的效率提高到10%~12%,而到目前为止,环境温度每升高20℃,效率就会降低0.4%~0...
【关键词】俄罗斯,高温,光伏电池转换效率
中科院物理所在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中获进展(2022-07-11)
【摘要】 7月11日,新能源网讯,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应用和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价值。铜锌锡硫硒(CZTSSe)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组成元素丰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产业技术兼容等诸多优势,且具有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是清洁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提高CZTSSe太阳能电池效率是现阶段该领域发展的核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孟庆波团队自2016年以来开...
【关键词】中科院,薄膜太阳能电池,进展
青海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创纪录(2022-07-11)
【摘要】 7月11日,西海都市报讯,7月5日19时18分,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当日电站发电量达75.52万千瓦时。自2021年8月5日以来,项目连续运行11个月,累计发电量达1.46亿千瓦时,提前一个月超年设计发电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年实际发电量完全达到并超越设计水平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德令哈5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于2018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是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项目装机容量50兆...
【关键词】青海,光热电站,创纪录
夏普研发出车用太阳能轻质组件,最高效率32.65%(2022-06-15)
【摘要】 6月15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夏普公司6月6日发布消息称,其研发出了一款柔性、灵活、轻质、适用于纯电动汽车(EV)等用途的太阳能组件,转换效率达到了32.65%,将车顶太阳能发电量提升1/3,在该类产品中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据悉,不同于以往的太阳能组件产品采用以两块玻璃板封装太阳电池的结构,夏普使用薄膜代替了玻璃,这使得产品具有灵活、轻质特性,易于弯曲,可以安装在车顶上。资料显示,该款太阳能组件尺寸约为29*3...
【关键词】夏普,太阳能,轻质组件
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2022-06-09)
【摘要】 6月9日,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讯,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凭借质轻、可溶液法加工、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目前,高效率的OSCs吸光活性层由聚合物给体和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组成,但聚合物本征的分子量多分散性使其存在批次差异性,会造成光电转化效率(PCE)的不同,不利于未来的大批量制备。相比之下,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化学结构确定、重复性好和批次差异小等特点,得...
【关键词】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全球最大抗台风半直驱海上机组下线(2022-06-02)
【摘要】 6月2日,明阳智能讯,6月1日,明阳智能MySE12MW半直驱海上机组下线仪式在广东明阳智能汕尾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举行。MySE12MW机组针对国内有台风区域(广东、福建等海上区域)及欧洲等海外市场定制设计,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抗台风半直驱海上机组。该机型采用双驱变桨技术,可满足各类极端工况条件,进一步提升了机组的安全等级,变桨更加高可靠。另外,还安装了融合测风系统,采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技术,实现智能精准偏航,降...
【关键词】全球最大,抗台风半直驱,海上机组
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完成总装(2022-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科学报讯,5月27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牵头设计制造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在广东茂名完成总装并举行拖航仪式。据参与研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庆安介绍,按照国际惯例,水深小于50米为近海风电,一般采用单桩或者导管架式等结构将风机固定在海床上;而水深大于50米的深远海风电则采用浮式海上风电装备。据估计,我国深远海风能...
【关键词】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
全球首条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成功引板(2022-05-09)
【摘要】 5月9日,凯盛科技讯,全球首条日熔化量1200吨的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于4月末在安徽桐城成功引板。此产线是由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总承包建设的中国建材桐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的一期项目。该项目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使用并完成引板,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第一次在1200t/d超白压延玻璃熔窑上使用一窑八线两翼分流专利技术;第一次在玻璃熔窑上使用熔窑阶梯式池壁专利技术;第一次在玻璃行业主厂房...
【关键词】全球首条,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制备效率突破16.5%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2022-05-09)
【摘要】 5月9日,中国科学报讯,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带领下,该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实现了高延展性活性层薄膜的制备,固化的薄膜形态也提高了器件的热储存稳定性。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物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成本低、质量轻和可柔性化等诸多优点,在柔性和便携式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OSCs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柔性光伏器件的效率远低于刚性器件的效率水平,尤其是对可延展性柔性OSCs...
【关键词】中科院,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
比亚迪发布光伏逆变专用IGBT(2022-05-07)
【摘要】 5月7日,PV Tech.讯,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市场对IGBT的需求也迅速攀升。据公开资料显示,光伏逆变器的性能可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平稳性、发电效率和使用年限。而在逆变电路中,都需使用IGBT等具有开关特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控制各个功率器件轮流导通和关断,再经由变压器藕合升压或降压,最终实现直流转交流的转换。因此,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元器件,在光伏等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为形成...
【关键词】比亚迪,光伏逆变专用,IGBT
世界上首艘第四代风电安装船进入完工调试阶段(2022-05-06)
【摘要】 5月6日,光明日报讯,近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世界上首艘第四代风电安装船4条桁架式桩腿吊装全部完成,进入完工调试阶段。据介绍,该船与现役风电安装船相比,具有起重能力强、操控性好、空间容量大、能耗及排放低等优点,交付后,不仅能够安装下一代风电机组和底座,也可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及海上结构的拆除。
【关键词】世界首艘,第四代风电安装船,完工调试
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新纪录(2022-04-06)
【摘要】 4月6日,《科技日报》讯,荷兰和英国科学家借助一种纳米纹理结构,使薄膜硅光伏电池变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强了其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出来的薄膜电池能吸收65%的阳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现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约70%的理论吸收极限,有望催生柔性、轻质且高效的硅光伏电池。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光子学》杂志上。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高,且原材料为地球上储量丰富的硅,被认为是高效的光伏技术。但它...
【关键词】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纪录
光催化制氢研究取得突破(2022-04-06)
【摘要】 4月6日,《湖洲日报》讯,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铋水氢山研究团队,依托湖州市重点实验室——能量存储与转化实验室,经过多年探索,日前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领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据悉,该研究团队首创的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制氢薄膜,可极大提升产氢率,与传统的电制氢、化石制氢等技术相比,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显著优势,为推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目前,该科研团队围绕此项研究,已注册成立湖州昕颖新材料科技...
【关键词】光催化制氢,研究突破,湖州师范学院
隆基p型硅异质结(p-HJT)电池效率达25.47%,创造新纪录(2022-04-01)
【摘要】 4月1日,华商网讯,近日,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采用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完全利用可量产工艺在全尺寸(M6尺寸,面积274.3cm2)单晶硅片上,创造了转换效率为25.47%的大尺寸p型光伏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进一步验证了低成本异质结量产技术的可行性。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是是太阳能领域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其测试的电池效率被全球广泛认可。此次效率突破,隆基研...
【关键词】隆基p型硅异质结电池效率,25.47%,新纪录
德国太阳能电动汽车“索诺Sion”开始进入验证阶段(2022-04-01)
【摘要】 4月1日,参考消息网讯,德国企业索诺汽车公司给可持续交通出行领域带来了一个惊喜。该公司3月宣布,其推出的太阳能电动汽车“索诺Sion”开始进入验证阶段,以期在未来几个月内使该车型获得认证,进而能够在明年开始批量生产。“索诺Sion”是一款小型车,于2019年作为一款经济实惠的太阳能概念车正式推出。它从同类项目中脱颖而出,因为它使用了更环保的材料。首先,其太阳能电池板比玻璃轻三分之二,具有独特的聚合物涂层,可...
【关键词】太阳能电动汽车,“索诺Sion”,验证阶段
中国海上风电运维船实现定制(2022-03-17)
【摘要】 3月17日,中国能源报讯,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蓬勃发展,专业运维船舶的需求与日俱增,推动海上风电运维船制造不断迈向专业化。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运维经验存在明显不足,海上风电运维行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面临可达性弱、安全风险大等行业痛点。随着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快速扩张,福建、江苏等省针对海上风电相关船只出台了管理条例,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化的海上风电运维船应运而生。3月9日...
【关键词】海上风电,运维船,定制
阿里达摩院成功研发可精准预测风电场风速及发电功率的AI算法(2022-03-17)
【摘要】 3月17日,阿里云讯,3月11日,阿里达摩院成功研发可精准预测风电场风速及发电功率的AI算法,该算法可预报平原、山地、海岸等不同地形的风速,并预测该区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为电网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风电消纳率。在复杂的山地风电场中,使用达摩院AI预报的准确率可提升20%。目前该算法已服务国内多个风电场。风电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仅2021年,全国风电发电量达到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
【关键词】阿里达摩院,预测风速,AI算法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通过重组已知太阳能电池分子构件寻找高效电池材料(2022-03-16)
【摘要】 3月16日,新能源网讯,有机碳基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显示器领域,同时也是新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但是,开发过程需要大量的化学合成,耗费时间。当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模拟方案,它将已经知道的分子构件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结构,并将其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大大简化开发过程。相比较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近日发现的一种名为“非富勒烯受体”(NFA)的新材料提供了一种具有成本...
【关键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分子构件,高效电池材料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提出提高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新策略(2022-03-14)
【摘要】 3月14日,中国科学院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研究员潘旭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正国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制备出理想带隙为1.33 eV的铅锡混合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吸收层,通过定向锚定策略(STA)对钙钛矿空位缺陷进行精确钝化处理,获得22.51%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记录,光电转化效率有望超越传统铅基钙钛矿太阳电池。该研究为铅锡钙...
【关键词】中科院,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新策略
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开工(2022-02-16)
【摘要】 2月16日,索比光伏网讯,2月15日,浙江省衢江区钙钛矿集中式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暨全球首个钙钛矿地面光伏电站开工仪式在后溪镇举行。衢江区钙钛矿集中式光伏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占地约250亩,装机容量12兆瓦,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是全球首个钙钛矿地面光伏电站。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光伏行业的新一代钙钛矿技术迈向了成熟。纤纳钙钛矿太阳能小组件在稳态功率输出下的效率高达21.4%,钙钛矿–晶硅四端子叠层组件获得了26.63%的效率。...
【关键词】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开工
中国首个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运行天数刷新纪录(2022-02-14)
【摘要】 2月14日,中国新闻网讯,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前发布《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蓝皮书》显示,中国首个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电站运行天数刷新纪录,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中国首个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电站自2021年9月19日至2022年1月4日,机组已经连续运行107天,刷新了2020年最长连续运行纪录,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词】中国,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运行天数纪录
美教授探索利用海上风电捕获二氧化碳(2022-02-14)
【摘要】 2月14日,参考消息网讯,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近日发布题为《海上风力发电场可以在需求低的日子里储存二氧化碳》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戈德伯格。文章指出,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取代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对阻止气候变化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影响至关重要。但这种转变发生的速度不够快,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注入了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并永久封存。海上风电场具...
【关键词】美国,海上风电,捕获二氧化碳
爱沙尼亚研究人员正研发在月球上生产单晶层太阳能电池的技术(2022-02-14)
【摘要】 2月14日,新能源网讯,爱沙尼亚人塔林科技大学(TalTech)化学和材料科学专业的博士生Katriin Kristmann正在研究在月球上生产单晶层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研究活动的结果计划用于为欧洲航天局(ESA)及其国际合作伙伴的未来月球前哨站提供电力。月球前哨站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建立在月球的南极。这种像砂纸一样的太阳能电池是基于TalTech公司研究人员开发的单晶粉技术,其中太阳能电池由成千上万的小晶体组成,直径为50微米,嵌入...
【关键词】爱沙尼亚,月球,单晶层太阳能电池
日本科学家提出新工厂设计,利用太阳能和木屑生产清洁氢气(2022-01-18)
【摘要】 1月18日,新能源网讯,氢气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氢气“燃烧”得很干净,只有水作为副产品,但目前使氢气成为可靠的燃料替代品的方法是能源和碳密集型的。目前,一个由京都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氢气工厂设计,相关建议已发表在《国际氢能杂志》。该团队利用太阳能加热来气化生物质的新方法看起来是最有效和最实用的低碳足迹制氢方法。他们正在努力将两个不同的系统结合起来,创建一...
【关键词】日本,太阳能,清洁氢气
科学家研发太阳能电池板防雪涂层(2022-01-17)
【摘要】 1月17日,科技部讯,近年来,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但在寒冷多雪地区太阳能电池板易被雪覆盖,导致发电效率下降。密歇根大学科学家研发了一种透明涂层,可减少太阳能电池板上的冰雪堆积,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冬季发电效率达到85%。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先进材料技术》上。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Anish Tuteja表示,寒冷多雪气候下,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会减少80%—90%,这也成为普及太阳能发电的不利条件。...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板,防雪涂层
中科院发明可“自愈”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超25%(2022-01-05)
【摘要】 1月5日,快科技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研究员胡林华课题组与国外科研人员合作,实现了钙钛矿太阳电池自修复,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上。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也称作新概念太阳能电池。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成为光电器件领域中具有应用前...
【关键词】中科院,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国家纳米中心等在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2022-01-05)
【摘要】 1月5日,新能源网讯,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志祥团队致力于可溶性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优化活性层形貌、提高器件性能,实现了电池效率的持续提升,并发展出一系列分子设计策略,拓展了对于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原理机制的理解。近日,该团队与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裘晓辉课题组合作,以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ZR-TT/Y6为基础,引入受体材料的同源聚合物PJ1作为相界面相容剂,...
【关键词】国家纳米中心,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新研究发现可持续储能新方案(2021-12-20)
【摘要】 12月20日,中国科学报讯,锰基普鲁士蓝具有低成本、高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等优势,成为最具潜力的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在循环过程中,锰基普鲁士蓝易溶解至电解液中致使容量衰减,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鲁兵安团队,通过原位电化学的方式,在锰基普鲁士蓝表面构建了理想的梯度铁锰界面,实现了水系钾离子电池的超13万次稳定循环。这好比为“脆弱”的锰披上“盔甲”,让它能够拥有“金身”、充分发...
【关键词】可持续储能新方案,锰基普鲁士蓝,湖南大学
超薄太阳能电池新突破:光伏效率提高18%(2021-12-14)
【摘要】 12月14日,新能源网讯,由莱斯大学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近日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团队利用Advanced Photon Source(APS)的超亮X射线,不仅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效率,还同时保持了它们对环境的承受能力。莱斯大学的Aditya Mohite和他的同事们发现,阳光本身会收缩二维过氧化物中原子层之间的空间,足以将材料的光伏效率提高18%。而目前在太阳能领域,任何1%的突破都值得称赞。过氧化物是具有立方体晶体格的化合物,是高效...
【关键词】超薄太阳能电池,新突破,18%
中温太阳能驱动源头蓄能研究获进展(2021-12-08)
【摘要】 12月8日,新能源网讯,分布式供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分布式供能系统存在不可逆性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低、主动调控性差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展了理论、方法和系统三个层面的研究。科研小组发展了化石燃料热化学转换与源头蓄能理论,突破了中温太阳能与甲烷热化学互补的源头蓄能方法和关键技术,建立了“能量互补-品位耦合-主动调控”为一体...
【关键词】分布式供能,中温太阳能驱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