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一代吸力桶基础沉贯系统研发成功,适用于浅海风电等领域(2021-12-03)
【摘要】 12月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成功研制新一代吸力桶基础沉贯系统(White Whale III),最大工作水深150m,可用单桶独立沉贯及多桶联动沉贯,适用于浅海风电吸力桶基础、系泊锚、海底结构基础等领域。系统由水下系统和甲板系统组成,系统之间通过脐带缆进行动力和信号传输。水下系统集成2台大排量电动水泵、水下动力站、大口径排气阀、水路切换阀、锚顶锁定机构、功能切换阀及...
【关键词】国产新一代吸力桶基础沉贯系统,研发成功,浅海风电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出高性能太阳光热墨水和光热薄膜(2021-11-12)
【摘要】 11月12日,新能源网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研究团队在等离激元太阳光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制出高性能的太阳光热硫化铜光热墨水和光热薄膜。相关研究结果以Plasmonic Cu27S24 nanocages for novel solar photothermal nanoink and nanofilm为题发表在Nano Research上。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半导体自身非化学计量比组分,或利用掺杂原子诱导其结构缺陷,可提高载流子浓度,半导体将显示...
【关键词】中科院,太阳光热墨水,光热薄膜
纳米线技术能将太阳能电池效率翻倍(2021-11-09)
【摘要】 11月9日,科技日报讯,挪威科技大学(NTNU)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使用半导体纳米线材料制造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如将其用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这一方法有望以低成本将当今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高一倍。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光子学》上。新技术主要开发者、NTNU博士研究生安詹·穆克吉表示,他们的新方法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利用砷化镓材料以及纳米结构完成,因此可以仅使用常用材料的很小一部分,就提...
【关键词】纳米线技术,太阳能电池效率,翻倍
国内首艘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研发成功(2021-11-09)
【摘要】 11月9日,福州晚报讯,11月4日,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船政(连江)工业园举行了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发布会。该船是国内首艘自主研发并由中国船级社完成船型设计认可的海上风电运维母船。根据设计,新船总长约59.6米、型宽16.4米、型深6.2米(游泳池大小),排水量3483吨,可提供60人以上的住宿,具备一个月以上自持力(连续在海上活动的最长时间),靠泊能力优异。运维船与运输船、安装船共同组成了海上风电的“航...
【关键词】国内首艘,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研发成功
青岛能源所利用三元策略构建超高拉伸性的有机光伏电池(2021-11-09)
【摘要】 11月9日,新能源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先进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分别利用两种具有不同侧链的聚合物给体(PBB1-Cl、PBB2-Cl)作为第三组分来精细调节活性层内部及表面特性,以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PBB1-Cl、PBB2-Cl的良好平面性显著增加了分子间排列的重叠区,特别是PBB1-Cl拥有一维侧链,可降低分子间的空间位阻,使活性层的分子间紧密堆积和缠结显著增强。研究表明,加入20·wt%的PBB1-Cl...
【关键词】青岛能源所,三元策略,有机光伏电池
全球最大功率18MW风力发电机正式发布(2021-10-15)
【摘要】 10月1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1年10月13日,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发的18MW风力发电机正式发布。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及广东明阳等企业的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并见证。此次发布的风力发电机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基于高效率、高抗失磁能力、高功率密度的电机电磁设计及仿真分析技术、发电机多场耦合仿真分析技术、漂浮式轴承单元设计及仿真分析技术、发电机高效冷却技术、轴电流抑制技术,高可靠...
【关键词】全球最大功率,18MW风力发电机,发布
新装置或突破光伏电池能效极限(2021-10-15)
【摘要】 10月15日,科技日报讯,日本京都大学一研究小组近日开发出一种新装置,可将热量转化为光并利用光伏电池发电,从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目前的硅光伏电池能源转换效率理论极限约为30%,而热光发电的转换效率理论上可以超过35%。热光发电作为一种有助于实现脱碳社会的新技术,计划10年后投入使用。研究小组将装置的光源与光伏电池之间的间隔缩小到140纳米,比光的波长还要短。采用了精确堆叠微细结构的技术,利用10微米的细梁支撑...
【关键词】光伏电池,能效极限,突破
国家纳米中心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修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1-10-13)
【摘要】 10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周惠琼课题组与研究员裘晓辉、张勇课题组合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层的纳米级表面能分布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le杂志(Joule, 2021,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1.09.001)。该研究团队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峰值力定量纳米力学模式(PFQNM)技术,成功表征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表面的纳米级表面能分布。研究中发现,...
【关键词】国家纳米中心,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修饰
城市环境所在废弃光伏组件资源回收研究方面获进展(2021-10-13)
【摘要】 10月1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洁能源技术与炭材料研究组以晶体硅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提出溶剂热溶胀联合热处理法进行组件的拆解与回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EVA分解气的产生与积累是导致回收过程晶体硅片损坏的主要原因;该回收体系采用溶剂热溶胀法对光伏组件进行预处理,可实现EVA的溶胀与部分去除,从而建立气体释放通道;联合热处理法对EVA进行彻底分解与去除,EVA分解气从气体释放通道溢散。...
【关键词】废弃光伏组件资源回收,研究进展,中科院
全球单体最大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2021-09-09)
【摘要】 9月9日,科技日报讯,近日,作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德州丁庄华能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其漂浮式发电板不仅不会对生态带来太大影响,同时还能够在夏天起到给水下降温的目的。据德州丁庄华能光伏电站负责人介绍,现已并网发电的一期100兆瓦项目,运用了多项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技术,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4.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0.5万吨。
【关键词】全球单体最大,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30.09%(2021-09-08)
【摘要】 9月8日,索比光伏网讯,越南-韩国一科研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四端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具有特殊的双面配置用于反照率反射。该电池实现了30.09%的功率转换效率(考虑到背面性能)。该串联器件由双面晶体硅钙钛矿过滤异质结子电池构成,科学家们称其能够从正面和背面吸收太阳光谱,并与半透明非晶硅子电池相比实现显着增强,因为它吸收了短波长范围内的所有太阳光谱。该研究小组由来自韩国仁川国立大学和成均馆大学(SK...
【关键词】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
东方电气首个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满负荷运行(2021-09-08)
【摘要】 9月8日,新能源网讯,9月6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疆首个光热电站——哈密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实现满负荷运行,吸热器出口盐温达到设计值565℃,主汽温度535℃,并网负荷50MWe,成为机组全容量满负荷发电重大里程碑。该项目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区域之一哈密伊吾县淖毛湖镇,14500面大镜子“逐日聚光”发电,实现全容量满负荷发电。项目采用聚光集热系统技术,集发电与储能于一身,预计每年可向电...
【关键词】东方电气,光热发电,运行
中国科研团队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进展(2021-09-08)
【摘要】 9月8日,新能源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研究员李灿团队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光合作用Z机制的启发,实现了高效光电催化全分解水过程,该过程的分解水制氢效率达4.3%,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效率。相关研究成果以Unassiste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Multimediator Modulation for Solar Water Splitting Exceeding 4% Solar...
【关键词】科研,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进展
太阳能制氢创造新效率记录(2021-09-07)
【摘要】 9月7日,新能源网讯,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利用低成本材料从太阳能生产可再生氢方面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太阳能制氢是一种清洁能源系统,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不幸的是,由于其生产和运营的高成本,目前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可行。在太阳能到氢的转换过程中,上述研究人员实现了超过20%的效率,他们将串联的太阳能电池与低成本的催化剂材料结合起来,通过电解将水分解成氢和氧...
【关键词】太阳能,制氢,新效率记录
中科院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2021-08-11)
【摘要】 8月11日,新能源网讯,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具有质量轻、灵活性强、可溶液方法加工和适合印刷生产等优点,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如何提升OSCs器件的效率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团队在前期高效率和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基础上,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设计合成了新型苯基取代苯并二噻吩(BDT)为中心核的...
【关键词】中科院,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进展
国内首个海上风电一次调频试验成功实施(2021-08-11)
【摘要】 8月1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江苏射阳海上风电场配合江苏省调控中心自动化处,完成了405兆瓦海上风机一次调频动态试验,成为国内首个具备一次调频功能的海上风电场。一次调频功能是发电机组并网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风机更安全、更优质、更经济地接入电网,从而实现电能资源的优化配置。相比陆上风电场机组,该风电场的机组距离陆上集控中心较远,达到70公里以上,在一定程度...
【关键词】海上风电,一次调频试验,实施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提出“热整流”概念,探究不间断利用太阳能的可能性(2021-08-10)
【摘要】 8月10日,扬子晚报网讯,日前,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陈震教授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hris Dames教授团队联合在国际知名期刊Joule上发表了题为“4-fold enhancement in energy scavenging from fluctuating thermal resources using a temperature-doubler circuit”的文章,提出了“热整流”概念,使得人类不间断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当前,电网首先将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送至用电端,而后交流电经“电整流器”转化为直...
【关键词】东南大学,“热整流”概念,太阳能
国内首台深海10MW海上风机吊装完成(2021-08-09)
【摘要】 8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8月5日,“海电运维801”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外海顺利完成了首台10MW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标志着国内首个外海深水区大机型海上风电安装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本次吊装的风机为东方电气10MW风电机组,发电机重量达270吨(不含吊具和支架重量),轮毂中心高度达到118米,单只叶片长度90米。此次吊装面临着风场水深45米、入泥深度超22米以及风浪涌大等挑战,风电机组需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关键词】深海,10MW海上风机,吊装
亚洲首个海上柔性直流送出工程海上换流站成功“安家”海上(2021-07-19)
【摘要】 7月1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7月18日,亚洲首个海上柔性直流送出工程海上换流站成功“安家”海上。如东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由中国广核集团与三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是亚洲首座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也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其平面面积近乎一个标准足球场,高度约等于15层居民楼,总重约2.2万吨。换流站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换流站的建成投运弥补了传统长距...
【关键词】海上柔性直流出工程,海上换流站,成功
全球最大13.X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2021-07-12)
【摘要】 7月12日,科技日报讯,7月10日,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13.X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山东东营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自主研制能力又上了一个平台,实现了13MW以上风力发电机整机和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我国风电行业技术的提升和海上风电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研制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全球最大,13.X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
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开始安装(2021-07-12)
【摘要】 7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7月11日,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从广东茂名起航,抵达阳江海上风电场并开始安装。这是三峡集团牵头打造的又一海上风电“大国重器”,是引领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走向深海的又一重大成果。
【关键词】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国家纳米中心等在低驱动力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产生机理研究中获进展(2021-07-06)
【摘要】 7月6日,新能源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凌云、魏志祥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易院平合作,在低驱动力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产生机理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mall Exciton Binding Energies Enabling Direct Charge Photogeneration Towards Low-Driving-Force Organic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并被选为Hot paper。近年来,随着给体-受体-给体(A-D-A)型非富勒烯受体的...
【关键词】国家纳米中心,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国内首个深水区海上风电场开始风机吊装(2021-07-05)
【摘要】 7月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国内自主研发的应用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阳江下线,并即将在阳江海域进行全国首个漂浮式海上发电应用研究,标志着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和风电开发正向深远海方向率先展开探索。与此同时,在阳江沙扒海域,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阳江青洲三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进行风机吊装。这是国内首个在水深35—50米深水区建设的海上风电场。阳江海上...
【关键词】深水区,海上风电场,风机吊装
我国首台百吨级自主设计制造乏燃料运输容器下线(2021-07-01)
【摘要】 7月1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百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顺利下线。作为国内首台批量化生产的国产化百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将进一步夯实中核集团乏燃料运输保障能力。乏燃料运输容器是乏燃料运输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本次下线的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运输核电站乏燃料组件的专用设备,能够装载21组乏燃料组件按照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跌落、火烧等安全性验证...
【关键词】百吨级,自主设计制造,乏燃料运输容器
国内诞生首台投运单机6MW级陆上风机(2021-06-28)
【摘要】 6月2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22日14时47分,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5S-172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台投入运行的单机容量达6兆瓦等级的陆上风力发电机组,也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其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陆上风电正式步入“6MW时代”。 5.5S-172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是东方风电针对国内陆上中高风速区域研制的新一代陆上大功率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可达6兆瓦,叶...
【关键词】国内,首台,6MW级陆上风机
世界最高海拔风电机组完成吊装(2021-06-08)
【摘要】 6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6日,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西藏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现场传回捷报:东方风电为该项目研制的2.X-131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机位海拔高度5060米,机组轮毂中心海拔高度5150米,是目前世界安装海拔高度最高的风电机组,标志着东方风电已完全具备超高海拔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能力,实现挑战5000米以上超高海拔风电“无人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东方风电勇担“碳达峰”“碳中...
【关键词】高海拔,风电机组,吊装
晶澳发布182组件DeepBlue 3.0 Pro,组件效率、功率再创新高(2021-06-07)
【摘要】 6月7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3日,全球组件龙头企业晶澳太阳能发布182组件DeepBlue 3.0 Pro,并宣布组件效率、功率双双再创新高,与此同时重新拉开了行业技术竞赛通道。DeepBlue 3.0是晶澳于2020年5月18日推出的新一代超高功率组件,采用M10(182mm)大尺寸硅片,业内俗称“182组件”。2020年8月8日,领跑182组件,晶澳DeepBlue 3.0火速实现量产;2020年10月17日,全球首单顺利出货。据悉,截至2021年6月,晶澳DeepBlue 3.0组...
【关键词】晶澳,182组件,效率
阳光电源全球首发光储“1+X”模块化逆变器(2021-06-04)
【摘要】 6月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3日,阳光电源全球首发光储“1+X”模块化逆变器,对传统集中逆变器进行重大革新,实现电站设计更灵活、发电量更高、运维更高效、光储深度融合,加速构建零碳未来。光储“1+X”模块化逆变器每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多样化需求。“1+X”模块化逆变器突破传统方案MPPT数量少的难题,每个模块均为独立MPPT设计,8.8MW逆变器具备8路MPPT,进一步...
【关键词】阳光电源,光储,逆变器
国内首支102米风电叶片静力试验完成(2021-06-02)
【摘要】 6月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国内最长的102米风电叶片在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质检中心)完成了静力试验,这是我国首支依据国际标准开展的百米级风电叶片全尺寸试验。102米叶片是我国自主生产的首支百米级叶片,由双瑞设计制造,将匹配10MW风力发电机组。4月中旬,该叶片抵达国家质检中心,依据国际标准要求先后开展了重量重心、固有频率、静力等测试项目。超长叶片与市面上现有叶片的试验需求有本质区别...
【关键词】风电,叶片,静力试验
全球最大7.XMW陆上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2021-05-20)
【摘要】 5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发的7.XMW空冷双馈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已发往用户风场进行总装。7.XMW空空冷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拥有多项前沿技术,在“功率高、转速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高”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该型风力发电机配套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鲲鹏”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陆上空空冷双馈风力发电机,是用户今年确定的陆上大功率风电机组标杆项目。该电机...
【关键词】全球最大 7.XMW陆上风力发电机 下线
三一重能5MW“箱变上置”陆上风机获DNV权威认证(2021-05-12)
【摘要】 5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期,三一重能5.0MW陆上风电机组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DNV颁发的认证证书。三一重能成为国内首个获得“箱变上置”大兆瓦风电机组国际认证的整机厂家。三一重能5.0MW陆上风电机组此前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型式认证证书。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认可,体现了三一重能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水平,为三一重能引领大兆瓦时代以及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三一重能5.0MW陆上风电机组还通过了高电压和低...
【关键词】三一重能 箱变上置 DNV认证
我国应积极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2021-05-11)
【摘要】 5月11日,新能源网讯,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在空间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微波或激光等方式将能量传输到地面的电力系统。自从1968年美国Peter Glaser博士提出以来,其受到国际广泛重视并被持续研究,但由于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迄今尚未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空间试验电站。空间太阳能电站与可控核聚变电站被认为是两种最有可能的终极能源解决途径。可控核聚变目前仍处于基础科学研究有待突破的阶段,而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存在...
【关键词】我国 建设 空间太阳能电站
台达推出用于商业项目的50kW三相逆变器(2021-05-08)
【摘要】 5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据国外媒体pv-magazine报道,台湾逆变器制造商台达(Delta)推出了新版本的M50A Flex太阳能逆变器,用于商业光伏项目。该三相设备的功率输出为50kW,效率为98.7%,欧洲效率为98.3%。台达在一份声明中说,新产品配备了6个MPPT跟踪器,并且具有200V至1000V的总输入电压范围。该逆变器尺寸为736x624x278mm,具有抗电势退化(PID)功能和直流电涌保护装置,以及用于监视和生成IV曲线,无功功率补偿,电弧...
【关键词】台达 50kW 三相逆变器
国内首台155米超高钢混塔架机组并网发电(2021-05-08)
【摘要】 5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由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旗下子公司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杉高科”)研发并安装的155m预制装配式钢混塔架顺利在国电恒罡白桥项目并网运行,标志着155m高度钢混塔架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根据当地风资源参数评估,山东济南商河地区风切变变化范围0.27-0.4,当塔架高度由140m提升至155m,风速可提升2.8%,发电量提升4.4%,收益增幅明显。此次成功投入...
【关键词】155米 超高钢混塔架机组 并网发电
科学家借助主动式机器学习技术改进光伏面板(2021-05-06)
【摘要】 5月6日,新能源网讯,德国慕尼黑大学与柏林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依靠主动式机器学习(AML)技术,来持续改进光伏面板的新方法。在面向未来的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或可卷曲显示屏等研究领域,有机半导体研究人员在处理无数种可能的候选分子时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几乎不可能生成足够的数据来反映材料的多样性。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理论系负责人 Karsten Reuter 教授,刚刚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
【关键词】主动式机器学习技术 改进 光伏面板
研究称更紧凑和高效的垂直轴涡轮机可能是风力发电场的未来(2021-04-29)
【摘要】 4月29日,新能源网讯,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中,垂直轴涡轮机的设计远比传统的涡轮机更有效,而且当垂直轴涡轮机成对设置时,彼此的性能可提高15%。由Iakovos Tzanakis教授领导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工程、计算和数学学院(ECM)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深入研究,使用了超过11500小时的计算机模拟,表明通过用紧凑型垂直轴风力涡轮机(VAWT)取代传统的螺旋桨式水平轴风力涡轮机(HAWT),风...
【关键词】风力发电场,垂直轴涡轮机,未来趋势
国内最大7.X MW高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下线(2021-04-22)
【摘要】 4月2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21日,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7.X MW高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在山西永济成功下线。这是目前国内最大功率海上高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已获得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实施和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因其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次下线的7.XMW发电机配套中国海装风电机组。7.X MW高速永磁发电机是...
【关键词】高速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
P型TOPCon光伏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1.2%(2021-04-14)
【摘要】 4月1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大多数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TOPCon)太阳能电池都使用n型晶圆片,因为其钝化接触比p型晶圆片更有技术和物理优势。但是,使用p型晶圆片更容易地在现有PERC电池生产线中集成生产这些电池,而不必对当前的生产工艺进行太多变更。考虑到这一点,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的研究人员努力改进p型高效TOPCon电池的生产工艺。他们已经确定了最好的金...
【关键词】太阳能,P型电池,转换效率
创国内之最,国内最大中心轴距四桩导管架基础主体工程收官(2021-04-06)
【摘要】 4月6日,北极星电力新闻网讯,4月5日,由中能建华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由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海上风电项目机组的导管架与钢管桩完美结合,17#机位、2#机位风机基础主体工程圆满收官。本次吊装的导管架为17#、2#机位导管架,为国内最大中心轴距四桩导管架,与前期所建造并沉桩的17#、2#机位钢管桩结合配套成风机基础,标志着华南装备公司拥有海上风电大型风机基础成套建造能力。沙扒海上风电...
【关键词】国内最大,中心轴距,导管架
国内最长叶片、最大直径叶轮7MW海上风机安装(2021-03-24)
【摘要】 3月2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日前,三航风和在广东阳江市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参与完成国内最大直径叶轮7兆瓦风机吊装任务。本次施工机位位于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风机叶轮直径长186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叶轮。该项目是广东省2021年重点建设工程,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绿色能源项目,安装内容包括90台6兆瓦至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三航风和是按照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发展需求,结合国内最新的装备技术,通过改进创新研发出来...
【关键词】最大直径,叶轮,海上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