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台5G巡逻警车投入使用(2021-06-18)
【摘要】 6月18日,IDC网讯,近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移动)携手贵港市港北公安分局推出广西首台5G智慧巡逻车,开展了港北区高考安保暨校园安全应急演练,出色完成5G智慧巡逻车在全区实战运用的首秀。什么是5G智慧巡逻车?简单来说,就是一辆装载着5G+高清视频调度指挥系统的“智慧型”警务巡逻车。通过将多网融合在一线,集指挥调度、视频监控等功能为一体,可将现场的视频、音频及相关数据传送至指挥中心,实现人防、技...
【关键词】5G+,高清视频调度指挥系统,出警效率
中科院:光刻技术得到重大发展(2021-06-11)
【摘要】 6月11日,通信世界网讯,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刊文称,上海光机所在计算光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边(Virtual Edge)与双采样率像素化掩模图形(Mask pixelation with two-phase sampling)的快速光学邻近效应修正技术(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OPC)。仿真结果显示,这技术具有较高的修正效率。随着集成电路图形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
【关键词】修正效率,提高分辨率,新动力
全球首个中文新闻人工智能模型发布(2021-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软件网讯,6月1日,全球首个中文新闻人工智能模型在北京发布。该模型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华社技术局合作研发,实现了中文新闻领域人工智能模型从0到1的突破。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主流技术,这种技术利用计算机发现大量数据中的语言模式,从而模拟人类思维执行各种复杂任务。中文新闻人工智能模型是基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超大规模智能模...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言模式,主流任务
舟山顺利完成超远距离海上5G覆盖测试(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日,中国移动舟山分公司联合华为公司,采用移动5G网络2.6GHz频段,在嵊泗周边海域完成超远距离海上5G覆盖测试,实测覆盖距离达60公里,下载速率超170Mbps。这一测试的成功不仅是移动与华为技术上的创新突破,也是5G技术在海事业务中应用的全新开端。据了解,此次测试采用了华为端到端解决方案,2.6GHz的AAU站点设备部署于嵊泗县花鸟岛,通过部署超远覆盖创新解决方案、优化组网等多种手段,顺利完成6...
【关键词】5G覆盖,海事业务,全新开端
爱立信携手联发科技,双连接技术提升5G用户体验(2021-05-20)
【摘要】 5月20日,通信世界网讯,应全球电信运营商的需求,爱立信与合作伙伴联发科技(MediaTek)近期继续在5G独立组网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不久前,爱立信的合作伙伴证明了“双连接技术(即在商用硬件和芯片组上将6GHz以下频段的大覆盖范围与毫米波的更高数据速率相结合)”可以更高速度和更低延迟提升5G用户体验。爱立信合作伙伴通过聚合800MHz高频段频谱和60MHz中频段频谱取得了新的突破,使单台用户设备的最高速度达到5.1Gbps...
【关键词】5G独立组网,新突破,经济高效
四川电信携手华为打造全球首个多维协同OneNR创新建网方案样板点(2021-05-12)
【摘要】 5月12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日,四川电信携手华为在绵阳打造全球首个多维协同OneNR创新建网方案样板点,成功验证通过3.5G Hz+2.1G Hz多频协同、TDD NR+FDD NR多制式融合建网,能够起到运维成本1+1=1、电费开销1+1<2、网络效率1+1>2、用户体验1+1>2的巨大价值。多维协同OneNR创新建网方案,通过覆盖、时延、负载、干扰协同提升用户体验,通过规划、建设、维护、优化协同提升网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通过节能协同节省电...
【关键词】建网方案,用户体验,网络效率
全球首颗2纳米制程芯片问世(2021-05-08)
【摘要】 5月8日,搜狐网讯,当地时间5月6日消息,IBM宣布造出了全球第一颗2nm工艺的半导体芯片。根据《路透社》的报导,IBM在6日发表了全球首个2纳米制程芯片。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IBM将约500亿个电晶体容纳在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如果以指甲面积约150平方毫米来计算,IBM的这块2nm制程芯片中的晶体管密度约为每平方毫米3.33亿个晶体管(MTr /mm2)。性能方面,与当前许多笔记型电脑和智能手机中使用的主流7nm制程芯片相较,2nm制程的...
【关键词】IBM,芯片,能效提高
我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刷新世界纪录(2021-04-27)
【摘要】 4月27日,C114网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 通讯》。审稿人称赞:“该成果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降低光速乃至让光停留下来,是国际学术界孜孜以求的目标。光的存储在量子通信领域尤其重要,远程量子通信的解决方案之一...
【关键词】刷新记录,量子U盘,重要一步
华为公开“远距离无线充电”相关专利(2021-04-21)
【摘要】 4月21日,C114网讯,4月2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的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2689938A,申请日期为2020年4月。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处理器、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和发射端天线。据悉,该设备发射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
【关键词】华为,无线充电,专利
科大讯飞公开新专利,可实现方言语音转换(2021-04-16)
【摘要】 4月16日,中国软件网讯,4月13日,科大讯飞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方言语音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申请日期2020年12月,公开号CN112652309A。企查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的方言语音转换方法可将目标说话人的源方言语音,转换为符合目标说话人的说话特色的目标方言语音。据了解,科大讯飞这种方法使用预先建立的语音合成模型,模型的训练目标还包括:使所述对抗生成网络中的判别网络无法判别所述源方言训练...
【关键词】科大讯飞,方言语音转换,专利
中国科大集成光学芯片领域新进展,实现高效光子频率转换(2021-04-08)
【摘要】 4月8日,C114网讯,近期,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据悉,相干光学频率转换在经典和量子信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通讯、探测、传感,成像,同时其也是连接光纤通讯波段和各种原子的跃迁波段的工具,对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而言更是不...
【关键词】集成光学芯片,新进展,信息领域
苏州移动联合华为率先完成全球首个5G室内定位能力现网验证(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日,苏州移动联合华为在苏州地铁进行了5G室内定位能力验证,在基站pRRU隐藏部署的情况下实现了地铁站台和站厅范围内90%的区域3~5米定位精度。这是5G室内定位功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现网验证,为5G定位在各行业商用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据悉,苏州移动采用华为5G LampSite+MEC室内定位解决方案首次在地铁场景进行验证。此方案中,LampSite对5G终端的无线信号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并通过LampSite和MEC协同...
【关键词】5G,苏州地铁,定位精度
跻身硅光赛道第一阵营:亨通推出量产版400G硅光模块(2021-03-26)
【摘要】 3月26日,C114网讯,今日,亨通宣布,其旗下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量产版400G QSFP-DD DR4硅光模块和基于传统方案的400G QSFP-DD FR4光模块,进一步充实数通高速模块产品系列,为市场提供不同传输距离的400G单模光模块以供选择。随着尺寸减少到十数nm,半导体产业能否继续依照“摩尔定律”前进面临巨大瓶颈与挑战,而硅光技术作为延续“摩尔定律”的主要方向之一,备受业界关注。此次新品发布,标志着亨通在这条高新尖...
【关键词】亨通,硅光模块,高新尖
中国联通携联想发布业界首个5G+MEC车联网解决方案(2021-03-19)
【摘要】 3月19日,通信世界网讯,3月18日上午,在联想集团主办的5G智慧交通高峰论坛上,中国联通携手联想集团共同发布“5G+MEC车联网解决方案”。据了解,该方案的发布首次向业内阐述了5G和边缘计算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会上中国联通与联想集团联合发布了《5G+MEC+V2X车联网解决方案白皮书》。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阶段。近期,《中国人...
【关键词】车联网,解决方案,智慧交通
中国电信研究院完成业界首次50G PON样机测试(2021-03-12)
【摘要】 3月12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日,中国电信研究院成功完成业界首次现网ODN模拟环境下的50G PON样机技术测试,测试结果显示,50G PON系统的性能和ODN基础设施重用能力完全达到预期。固定宽带网络已步入F5G千兆时代,中国电信正在规模部署基于10G PON(XG-PON,10G-EPON)技术的光接入网,满足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行业数字化等新型业务场景对网络接入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开展下一代光接入网50G...
【关键词】样机技术测试,达到预期,中国电信
世界上第一块人工智能加速器四核芯片,可以提高性能,但不会提高电费(2021-03-05)
【摘要】 3月5日,中国软件网讯,IBM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他们所谓的世界上第一块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该芯片基于高性能7纳米技术,同时实现了高水平的能源效率。参加此项研究的IBM研究人员Ankur Agrawal和Kailash Gopalakrishnan在互联网固态电路虚拟大会(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Virtual Conference)推出了这款四核芯片,并且在最近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披露了更多关于该技术的细节。尽管仍处于研究阶段,这款加速器芯片有望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芯片,能源效率
天翼智家携手中兴通讯在扬州电信完成国内首个网关与路由器间Mesh组网商用(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C114网讯,近日,中国电信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天翼智家)联合中国电信扬州分公司(简称扬州电信)与中兴通讯实现家庭网关+路由器Mesh组网现网商用。扬州电信基于主流户型和多种Mesh组网方式的广泛测试,提出网关增加mesh主节点与路由器实现协同mesh组网的应用需求。天翼智家协同中兴通讯及扬州电信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攻坚,在扬州电信智慧家庭实验基地,聚焦漫游切换时延和用户感知进行实地测试、调优漫游策略,...
【关键词】天翼智家,中兴通讯,应用需求
全球首发,刷新国际纪录:国产77GHz毫米波芯片问世(2021-02-20)
【摘要】 2月20日,C114网讯,本周三举行的第68届国际固态电路会上,中国电科38所发布一款高性能77GHz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颗3发4收毫米波芯片及10路毫米波天线单封装集成。IT之家了解到,这款高性能77GHz毫米波芯片及模组探测距离达到38.5m,刷新了当前全球毫米波封装天线最远探测距离的新纪录。官方表示,此次发布的封装天线模组内含两颗自研的77GHz毫米波雷达芯片,采用低成本CMOS工艺,单片集成3个发射通道、4个接...
【关键词】中国电科,芯片,新纪录
中国移动研究院3D高铁智能覆盖天线创新方案完成首个试点(2021-02-20)
【摘要】 2月20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期,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华为在杭甬高铁绍兴段开展了新型高铁天线方案创新试点工作,针对高铁场景下远端覆盖距离与近端覆盖质量的矛盾,验证了3D高铁智能覆盖天线在不同的站高、站轨距及超远大站间距的覆盖能力,在解决高铁、高速等直线场景连续覆盖上取得突破性成果。试点场景下,3D波束天线比传统天线整体覆盖提升3~4dB,站下覆盖提升5~7dB,同时在800m站间距下,测试电平高于-...
【关键词】高铁,创新方案,试点
安徽电信携手华为完成全集团首个跨频段、跨制式的5G CA站点部署和测试(2021-02-05)
【摘要】 2月5日,C114网讯,近日,安徽电信携手华为在合肥完成全集团首个跨频段(3.5G+2.1G)、跨制式(TDD+FDD)的5G NR CA站点部署和测试工作,成功探索了基于商用环境下NR高低频协同组网的新模式。本次试点,通过将电信3400MHz~3500MHz 100M TDD载波和电信+联通2110MHz~2150MHz 40M FDD载波进行聚合,形成140M带宽,经过在试点站现场验证,下行峰值速率可达2Gbps以上,实现了频谱利用率和用户速率的提升,可有效提升室内浅层覆盖...
【关键词】5G多场景组网,安徽,创新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提升至5500秒(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C114网讯当前,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国内外科技企业、研究所角逐的中心。作为科技强国之一,我国愈发重视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并不断在量子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金奇奂研究组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超过一个小时的单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刷新了此前660秒的纪录。提升量子系统的相干时间一直是量子科技领域的一项挑战。而作为最...
【关键词】量子科技,清华大学,破纪录
IFI全球专利250强榜单:华为、京东方、联想包揽国内前三(2021-01-21)
【摘要】 1月21日,C114网讯,专利数据库提供商IFIClaims发布(截至2021年1月)全球250个最大专利持有者,中国大陆地区共有8家企业和机构上榜。其中,华为、京东方、联想,位列国内企业前三,排在全球的前100强。IFI250这一分析计算了包括子公司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有效专利持有者,其中华为(24位)——17112件,京东方(57位)——9373件,联想集团(82位)——6648件,TCL(91位)——5823件,中兴(107位)——4878件,清华大学(215...
【关键词】专利,公司,排名
全球首款RISC-V AI单板计算机诞生,国产芯片再遇突破(2021-01-15)
【摘要】 1月15日,半导体行业观察讯,1月13日,RISC-V处理器IP供应商——赛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昉科技”)在上海召开新品发布会,携手合作伙伴BeagleBoard和Seeed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RISC-V AI单板计算机——星光AI单板计算机(Beagle-V)。在本次会议上,赛昉科技还与港华能源、紫光展锐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据悉,虽然星光AI单板计算机面积只有85mm x 70mm,但具备了当今台式机的所有可扩展性功能,拥有USB/P...
【关键词】赛昉科技,单板计算机,扩展性功能
5G为煤炭综采工作面转型带来新愿景(2021-01-08)
【摘要】 1月8日,C114网讯,5G设备下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网络技术难以满足井下高危环境、恶劣环境、移动生产环境、生产现场环境多变、战线长、设备及传感器数量庞大、用人多等问题。据悉,5G+智能综采工作面在综采面移动设备远程控制等关键生产环节进行了创新改造,是煤矿生产工艺的颠覆性变革,使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场景的深度和广度在煤矿这一特殊场景下有了开创性的拓展。作为全国首个井下5G智能综采工作面,山西乡宁焦煤集团...
【关键词】煤矿,5G,实践意义
河南联通携手华为完成业界首个金融5G承载网切片测试,实现银行网点高可靠固移融合接入(2020-12-29)
【摘要】 12月29日,C114网讯,近日,随着最后一项固定专线和无线专线自动切换测试成功,宣告河南联通联合华为公司打造的首个金融5G切片+固移备份产品(以下简称“金融5G备网”)商用前功能测试目标全部达成,标志着河南联通在打造全国领先的金融5G切片产品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据悉,银行业务“0”中断是对网络的核心诉求,传统方式采用两条MSTP固定专线,仍然存在被市政施工同时挖断的风险。河南某银行希望采用5G方式增加一条备份线路,...
【关键词】金融,5G切片,商用
新一代大尺寸集成电路硅单晶生长设备在西安实现一次试产成功(2020-12-25)
【摘要】 12月25日,爱集微网讯,12月23日,由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奕斯伟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新一代大尺寸集成电路硅单晶生长设备在西安实现一次试产成功。报道称,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材料是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该领域实现突破,对满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2018年起,西安理工大学刘丁教授团队与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紧密协作,双方发挥各自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优势,以开...
【关键词】试产成功,突破,集成电路
“九章”量子计算机比超级计算机“富岳”快100万亿倍(2020-12-18)
【摘要】 12月18日,中国软件网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制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据悉,经过二十多年研究攻关,科研团队通过在量子光源、量子干涉、单光子探测器等领域的自主创新,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验结果显示,“九章”处理特定...
【关键词】量子计算,高速,里程碑
我国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安全测试技术成为国际标准(2020-12-10)
【摘要】 12月10日,通信世界网讯,WAPI产业联盟资料显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物联网安全测试技术(TRAIS-P TEST)日前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发布成为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在物联网安全技术领域获发布的又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背景下的又一重要成果。据介绍,该标准是TRAIS-P国际标准的测试标准,它规范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密码套件一致性测试方法。标准发布后,将从...
【关键词】物联网,国际标准,自主研发
国内首家打通碳化硅全产业链,三安集成完成MOSFET量产平台打造(2020-12-04)
【摘要】 12月4日,腾讯网讯,中国化合物半导体全产业链制造平台——三安集成于日前宣布,已经完成碳化硅MOSFET器件量产平台的打造。首发1200V80mΩ产品已完成研发并通过一系列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测试,其可广泛适用于光伏逆变器、开关电源、脉冲电源、高压DC/DC、新能源充电和电机驱动等应用领域,有助于减小系统体积,降低系统功耗,提升电源系统功率密度。目前多家客户处于样品测试阶段。据悉,本次推出的1200V80mΩ碳化硅MOSFET,与...
【关键词】碳化硅,量产平台,测试阶段
中国科学家实现“量子霸权”,计算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2020-12-04)
【摘要】 12月4日,腾讯网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团队构建的一套光量子计算系统,最近在高斯玻色采样(Gaussian Boson Sampling)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求解速度达到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一百万亿倍,远远超过经典计算机。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另一个说法是量子优越性(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即在某个特定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远超现有最强的传统计算机,而传统计...
【关键词】量子,超级计算,玻色采样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在成都发布北斗三号高精度定位模组(2020-11-26)
【摘要】 11月26日,新华网讯,11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成都举办。11月24日,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在此次年会上召开交通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成果及后续重点方向发布会,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斗三号高精度定位模组在会上亮相。据介绍,此次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发布的北斗三号高精度定位模组采用高度集成的一体化SOC芯片,支持惯导扩展功能,可确保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定位捕获并具有稳定的定位跟踪性能。该模组同时...
【关键词】北斗,模组,定位
业界首个5G SA+Ka高通量卫星系统融合组网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20-11-17)
【摘要】 11月17日,IDC网讯,近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国卫通、华为等合作伙伴,开通了业界首个通过Ka高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回传的独立组网5G基站,成功完成了5G SA 蜂窝网络与K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融合组网试验。本次试验中,中国移动利用中星16号高轨卫星成功完成5G SA基站的开通调试,打通了地面与卫星系统的通信流程,并成功开展了文件传输、视频通话、高清视频点播等业务试验,通过5G无线接入网与卫星链路的接口适配和调试,实测速率下行...
【关键词】5G,达到预期,优质服务
云算力海量仿真SaaS平台在京发布(2020-11-12)
【摘要】 11月12日,中国经济新闻网讯,11月11日,国内首个云算力海量仿真SaaS平台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利发布。此次发布的苏州高铁新城云算力海量仿真SaaS平台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共性需求,助力企业降低初始投入。苏州高铁新城已于2019年底完成仿真平台一期的搭建和部署,具备海量仿真的基础能力,成功地把智能网联仿真测试求解器实现云端的部署、使用并提供仿真服务,具有了50个实例并行仿真的能力。在软件功能上,实现了仿真项目...
【关键词】云算力,平台,发布
国产手机实现亚米级车道导航(2020-11-05)
【摘要】 11月5日,人民网讯,记者从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获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近日实现技术突破:精准时空感知能力可被规模化集成到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中。据介绍,面向手机的时空智能方案进入量产阶段,集成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服务的手机已量产上市,包括华为Mate40系列等。这项全新的技术能力,将使手机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可以实现车道级导航功能。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介绍,高德地图App通...
【关键词】手机,时空智能方案,新体验
河北移动联合华为率先完成国内首个智能路由安全解决方案商用部署,重塑IP网络安全边界(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通信世界网讯,近日,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北移动”)联合华为在河北省省干核心路由器NetEngine 5000E-20上成功部署了智能路由安全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凭借实时感知域内/跨域节点千万级路由信息的多维智能分析、智能防御和历史路由变化一键回溯等核心能力,实现了路由安全风险精准识别、主动防御,有效提升网络韧性,将助力河北移动重塑安全的智能IP网络边界。随着5G和云时代的到来,河北移动网络应用...
【关键词】智能路由,安全解决方案,网络韧性
国内首个规模采用Wi-Fi 6标准建设的智慧科教园区正式启用(2020-10-23)
【摘要】 10月23日,集微网讯,10月22日,为携手深圳大学城启用了智慧科教园区网络样板点,这是国内首个规模采用Wi-Fi 6标准建设的智慧科教园区,它融合了Wi-Fi 6、物联网、人工智能等ICT技术,提供全场景智能联接服务,是深圳大学城教育信息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了解,深圳大学城采用华为新一代AirEngine Wi-Fi 6 AP,为师生提供可达100Mbps+无线接入,覆盖了教室、宿舍、会议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室外操场等区域;同时搭载华...
【关键词】深圳大学,智慧科教园区,智能联接服务
借助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丰富产品组合,纳芯微已覆盖温度传感器所有主流输出接口(2020-10-23)
【摘要】 10月23日,C114网讯,国内领先的信号链芯片及其解决方案提供商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借助NST20/235/86/60系列精密 CMOS 集成电路线性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已实现对温度传感器主流输出接口的全覆盖。NST20/235/86/60系列产品精度高、功耗低、驱动能力强、响应快,可直接连接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且极具成本优势,是无源热敏电阻的极佳替代方案。NST20/235/86/60系列产品帮助纳芯微温度传感器产品...
【关键词】解决方案,纳芯微,温度传感器
华为发布首个基于5G MEC云边端协同的工业视觉解决方案(2020-10-16)
【摘要】 10月16日,C114网讯,今日,在202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华为发布了工业领域首个基于5G MEC云边端协同的工业视觉解决方案。该方案由5G MEC平台、无损压缩SDK、用户面功能、无损解压服务以及机器视觉应用APP组成。5G MEC工业视觉解决方案提供的SDK与端侧伙伴广泛合作,把无损压缩软件集成到5G工业相机上,实现上行高清图像数据3到6倍无损压缩,并通过与华为5G MEC的移动边缘无损解压服务结合,解决了工业制造领域机器视觉应用...
【关键词】华为,工业视觉,广泛应用
腾讯、中国联通联合推出首款“听障手机卡”:无障碍AI通话(2020-10-09)
【摘要】 10月9日,C114网讯,日前,中国联通携手腾讯和中国聋人协会联合推出了“畅听王卡”,针对听障人士的手机通信困难,提供“无障碍AI通话服务”。这款产品号称是中国首款听障人士专属通信产品,不仅可以将通话实时转化成文字传到接听界面,也可以将想说的话实时转化成语音发送。还可一键选择日常用语,满足了听障用户接打电话的需求的同时,也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了更广泛的群体。据了解,中国有2780万听障人士,其中550万适合做...
【关键词】听障人士需求,AI,通话服务
泛林集团推出先进介电质填隙技术,推动下一代器件的发展(2020-09-27)
【摘要】 9月27日,C114网讯,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晶圆制造设备及服务主要供应商泛林集团(Nasdaq: LRCX)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工艺方案——先进的Striker? FE平台,用于制造高深宽比的芯片架构。Striker FE平台采用了业界首创的ICEFill?技术,以填充新节点下3D NAND、DRAM和逻辑存储器的极端结构。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具备更低的持续运行成本和更好的技术延展性,以满足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发展。据悉,半导体制造行业一直以来使用的填隙...
【关键词】半导体,工艺方案,首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