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研制出轻质高强韧纳米纤维素仿生结构材料(2020-05-29)
【摘要】 5月29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类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该材料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而比强度、比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这种新型全生物质仿生结构材料有望替代现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工程结构材料不断提出新需求,研制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属材料等传统结构材料...
【关键词】中科大,纳米纤维素,仿生结构材料
德研发超疏液仿生纤维粘合材料(2020-05-29)
【摘要】 5月29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MPI-IS)的科学家研发一种仿生纤维粘合材料,在保持粘接性能的同时具有超疏液性,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各种被液体覆盖的表面。壁虎脚垫上具有微米或纳米级的微纤毛阵列,顶端还有绒毛分叉,使它们能够轻松地在玻璃和墙壁等各种表面上攀爬。这种出色的附着能力基于分子间作用力等原理。近十多年来,在此基础上仿生模拟研发出的纤维粘合系统得到了积极的发...
【关键词】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超疏液仿生,纤维粘合材料
高性能热管理复合材料问世(2020-05-29)
【摘要】 5月29日,新材料在线网讯,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电子学院汪宏教授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机构合作,以碳酸氢铵为牺牲材料,用简便且通用的方法构造三维氮化硼泡沫(3D-BN),通过环氧树脂填充3D-BN获得纵向热导率最高可达6.11 W m-1 K-1复合材料。散热问题是制约微电子器件和系统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向小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功率密度不断增加,单位体积的发热量越来越...
【关键词】三维氮化硼泡沫,热管理,复合材料
美国大学打造人工碲层覆盖金属锂 让锂硫电池使用寿命延长4倍(2020-05-29)
【摘要】 5月29日,新材料在线网讯,据外媒报道,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科克雷尔工程学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一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让锂硫电池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稳定下来,加速锂硫电池技术的商业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池内部原位,打造一种人工碲层,覆盖在金属锂上,可以让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4倍。锂是一种反应性元素,会分解其周围的其他元素。...
【关键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人工碲层,金属锂
云铝股份开发两种铸造铝合金新产品 主要用于工业建筑材料(2020-04-30)
【摘要】 4月29日,新材料在线讯,日前,云铝阳宗海一次性成功开发出63-2、64-2两种铸造铝合金新产品。新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客户标准,标志着云铝股份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63-2、64-2两种铸造铝合金新产品主要用于工业建筑材料,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及销售前景。在开发初期,两种新产品因化学成分含量特殊,生产难度较大,为确保两种新产品开发成功,在产品试生产前期,该公司合金部进行了多方位科学周密的策...
【关键词】云铝股份,铸造铝合金,建筑材料
江西理工大学《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领域又一重要突破(2020-04-30)
【摘要】 4月25日,新材料在线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启动基金,江西省双千计划和江西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江西理工大学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张毅和叶恒云教授团队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最新成果近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以“Large Piezoelectric Response in Hybrid Rare-Earth Double Perovskite Relaxor...
【关键词】江西理工大学,稀土新材料,复钙钛矿
美国公司开发单丝直径9.6μm的10K碳纤维(2020-04-28)
【摘要】 4月25日,新材料在线讯,23日,美国生产出一种具有较大单丝直径的碳纤维,其前躯体为德国Dralon公司提供的织物级聚丙烯腈(PAN)原丝。4M和Dralon两家公司共同开发了低成本、织物级PAN基碳纤维原丝,能够生产单丝直径9.6μm的10K碳纤维丝束(常用的工业级碳纤维单丝直径为6-7μm)。4M公司表示,对原丝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碳纤维制造过程中的预氧化停留时间仅需52min,比商用PAN原丝(小直径)的传统氧化方式快得多。该公司表示...
【关键词】4M,Dralon,10K碳纤维
柔宇科技的柔性传感器是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于一体(2020-04-27)
【摘要】 4月25日,新材料在线讯,作为坐落于“创新之都”的科技企业之一:柔宇科技,致力于全柔性电子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在全柔性面板技术研发方面,不仅独立研发了完全不同于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体系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也在全柔性传感领域进行全方位创新。日前,深圳商报刊发的《2019年度深圳市专利奖获奖企业名单》中,柔宇科技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同上榜。柔宇科技本次获奖的技术专利为:“电容触摸屏及...
【关键词】柔宇科技,柔性传感器,创新产品
《自然·电子学》报道西工大在钙钛矿光电子领域重大进展(2020-03-30)
【摘要】? 3月30日,中国证券报讯,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与瑞典林雪平大学Feng Gao教授、深圳大学Wenjing Zhang教授合作,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发表钙钛矿光电子领域重大进展“利用相同的两个钙钛矿二极管实现双向光信号传输”(Bidirectional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identical devices using perovskite diodes)。该论文...
【关键词】《自然·电子学》,西北工业大学,钙钛矿光电子
日开发海洋生物降解塑料(2020-03-29)
【摘要】? 3月24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小组与日本食品化工公司合作,通过组合淀粉和纤维素等生物质,开发出了海洋生物降解塑料。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将淀粉和纤维素混合后,淀粉的耐水性大幅提高,获得的膜状复合材料显示出优异的耐水性和高强度,在海水中还具有高度的生物降解性。通过该技术获得的薄膜颜色透明,强度为通用塑料两倍以上。另外,在海水中浸泡一个月后,薄膜发生分解,上面布满小孔,孔附...
【关键词】大阪大学,海洋生物降解塑料,日本食品化工公司
诺力昂推出新型锂电池助剂(2020-03-24)
【摘要】 3月22日,中国化工报讯,近日,诺力昂宣布,该公司开始交付首批AkuPure。该产品是一种专门针对锂电池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可满足锂电池对原材料的超高纯度要求(大于99.5%),用于改善电池负极涂层生产工艺,提高电池效率。诺力昂产品总监Geert-Jan Beijering指出:“锂电池市场的客户需要超纯CMC,否则CMC中的杂质会影响电池本身的性能以及生产效率。AkuPure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对电池生产过程来说至关重要,例如溶解速度快、不溶...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诺力昂,锂电池
大化所合成纳米金催化剂(2020-03-03)
【摘要】 3月3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黄家辉研究员团队和乔波涛研究员团队与燕山大学孙科举教授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兼具高活性以及高稳定性的纳米金催化剂的合成新策略,为新型高稳定高活性纳米金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纳米金催化剂是指以纳米金为催化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其催化反应活性跟金颗粒的尺寸密切相关。当金颗粒尺寸小于5纳米时,纳米金催化剂能够展现出优异的催化反应活性。纳米金催化剂已经在一氧化碳...
【关键词】纳米金,催化剂,大连化物所
NASA受邀联合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深海潜艇(2020-02-27)
【摘要】 2月26日,新材料在线讯,26日,美国深海探测公司OceanGate宣布与美国宇航局NASA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能够经受深海高压环境和宇宙真空环境的碳纤维高压壳体。NASA方面将以旗下阿拉巴马州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作为该航空级碳纤维高压壳体的研发生产基地。NASA拥有先进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和经验,是公司实现高品质高压潜艇外壳体设计的理想合作伙伴。合作是航天技术民用化战略的绝佳案例。
【关键词】NASA,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壳体
北大宋柏研究员及合作者:超高热导率半导体探索屡获突破(2020-02-27)
【摘要】 2月27日,北大工学院讯,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柏特聘研究员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参与主导了2018年关于砷化硼晶体的三个实验工作之一。自2019年1月起,宋柏博士入职北大。2020年1月9日,宋柏与合作者再次于Science 杂志报道了有关新型超级导热材料的最新发现。这一次的超高热导率材料是半导体立方氮化硼晶体。虽然室温下天然同位素丰度的立方氮化硼晶体热导率只有大约850 Wm-1K-1,然而经过硼同位素的富集,在包含约9...
【关键词】北大,超高热导率半导体,氮化硼
东华大学研发出超弹无机纳米纤维气凝胶!经得起百万次压缩,无惧高温、液氮!(2020-02-13)
【摘要】 2月13日,高分子科学前沿讯,近日,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员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在超弹无机纳米纤维气凝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Synthesis of Biomimetic Silica Nanofibrous Aerogels with Temperature-Invariant Superelasticity over One Million Compressions”为题发表在化学领域的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文章DOI:10...
【关键词】东华大学,超弹无机纳米纤维气凝胶,陶瓷材料
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发3D打印超磁体用于清洁能源设备(2020-02-07)
【摘要】 2月27日,中国3D打印网讯,来自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维也纳大学和FAU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FAU)的研究人员将3D打印钕(NdFeB)超级磁铁用于清洁能源设备。钕铁硼是一种与铁和硼一起使用的稀土金属元素,可产生坚固的永磁体。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被用于制造NdFeB微结构磁体,这在常规制造中是不可行的。这样的组件可以潜在用于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机内的磁性开关系统和传感器。
【关键词】3D打印,超磁体,能源设备
“中铝西南铝造”助力“南昌”舰劈波斩浪(2020-01-17)
【摘要】 1月17日,西南铝讯,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正式归建入列。“南昌”舰上所采用的相控阵雷达用板材、甲板花纹板等铝合金材料就是“中铝西南铝造”。“南昌”舰是中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南昌”舰的设计和装备都达到了国际标...
【关键词】铝合金,军工,中铝西南铝
气态烃实现清洁高效利用(2020-01-15)
【摘要】 1月15日,中化新网讯,1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气态烃类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套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原料适应性强、具有显著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通过系统深入研究炉内湍流流动、混合、反应与传热等复杂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了烧嘴烧蚀、烃类转化率低和火管废锅管板寿命短等工程技...
【关键词】气态烃,煤层气,环保
两篇《Nature》:南大制备出超平滑石墨烯薄膜,南科大首次准确测定单层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结构(2020-01-09)
【摘要】 1月9日,高分子科学前沿讯,2020年1月9日,南京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时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南大高力波教授课题组在二维碳材料生长领域取得突破,制备出超平滑的石墨烯薄膜;南科大林君浩副教授课题组在材料微观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准确测定了单层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结构。南京大学高力波教授课题组以“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Proton-assisted growth ofultra-flat graphene films”)为题在...
【关键词】超平滑石墨烯薄膜,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
新技术自愈锂电池即将问世(2020-01-03)
【摘要】 1月3日,新材料网讯,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说,他们创造了一种基于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该电解质在受损后可以自愈,而且这种材料也可以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或高强度化学物质的情况下进行回收利用。专家在论文中写道,他们的发明是对用固体材料(例如陶瓷或聚合物)代替锂离子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的推动。这解决了与电池经过多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后形成树枝状晶体或固态锂的分支状结构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自愈锂电池,固体材料,树枝状晶体
《Acta Mater》中南大学杜勇团队铝合金析出强化领域重要进展!(2019-12-27)
【摘要】 12月26日,中南大学粉冶院讯,近日,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杜勇教授团队在金属材料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发表题为“Atomic scale investig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terfaces of the B′ precipitate in Al-Mg-Si alloys”的原创性论文。由于铝合金中的亚稳纳米析出相在透射电镜的高能电子束下的结构稳定性低,制约了对其结构的原子尺度表征。陈皓楠、李凯等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200-300 keV的常规高能电子束...
【关键词】中南大学,铝合金,原子
宝钢成功研制出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2019-12-17)
【摘要】 12月17日,中国冶金报讯,宝钢成功研制出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中外用户青睐。研发中颠覆了以往国内外氧化铝行业采用球化、纯净化等措施提高碳钢耐酸性的理念,突破国际规范,历时1年时间研发出了拜耳法氧化铝用防腐BGNDMA新材质。此次为用户量身定制的BGNDMA新材质制成的管束用管使用寿命预计从原先的2年延长到3年~4年,按照约有200台蒸发器的世界单套氧化铝产线最大产能机组测算,...
【关键词】宝钢,氧化铝用,防腐新材质,蒸发器,管束用管
中孚实业高纯铝提纯新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12-13)
【摘要】 12月13日,新浪财经讯,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由河南中孚实业研发的“高纯铝连续旋转偏析法提纯节能技术”入选该目录,这也是铝行业唯一入选的节能技术。是中孚实业技术中心研发团队与上海交大科技人员历经5年实践探索和潜心研究,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铝提纯工业节能技术成果,是河南省对外合作项目和郑州市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
【关键词】中孚实业,高纯铝,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我国科学家开辟出 稀土材料体积坍缩现象研究新途径(2019-12-11)
【摘要】 12月11日,光明日报讯,12月10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丁阳研究员带领团队选取代表性的元素铈(Ce)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高压非弹性共振X射线散射技术直接研究铈金属,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的核心期刊《物理化学快报》(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他们成功探测到了铈的未占据4f态在体积坍缩过程中变化。结合理论计算,他们发现4f—5d近藤耦合的微小变化可以很好地描述体积坍缩过程中光...
【关键词】稀土,体积坍缩现象,价电子跃迁,量子临界涨落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温超导带材(2019-12-10)
【摘要】 12月10日,外媒讯,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温超导带材。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将拓宽高温超导体的应用领域,如新型发动机、轴承和动能存储器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研究快报》等多家科学刊物上。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将研究结果与实践相结合,用于制造磁悬浮交通、磁轴承和超导发动机。
【关键词】带材,发动机,磁悬浮,超导
三星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成果登上《Nature》(2019-11-29)
【摘要】 11月29日,新材料在线讯,近日,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Eunjoo Jang团队报道了一种尺寸均匀的InP为内核,高度对称的Core-Shell结构QD的合成方法,其量子产率约为100%。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该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具有出色的发光效率,色纯度,可靠性,并且可通过具有成本效益的制造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是大面板显示器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三星,环保
中国科大提出晶相混合策略设计在酸性环境中极端稳定的高性能电催化剂(2019-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科院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团队和高敏锐课题组提出一种“晶相混合”策略,成功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在酸性电解液中展现高度稳定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研究人员将立方相的二硒化钴(CoSe2)进行“严苛”的碱热处理(5 M KOH,200oC)促使立方相CoSe2部分结构转变为正交相CoSe2,成功制备一种新颖的混合相CoSe2结构,在酸性介质中展现出优异的水还原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25日发表在《自...
【关键词】中国科大,晶相混合策略,高性能电催化剂
地球环境所环境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饰及催化性能增强机制研究获进展(2019-11-27)
【摘要】 11月27日,中科院网站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环境污染控制小组研究员黄宇团队聚焦NO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吸附热力学吸/脱附、能带调控光吸收及高效光生电子-空穴分离等行为,开展纳米材料表面的空位调控研究,设计和发展出一系列高效纳米光催化材料,并有效将其应用于大气中低浓度NO的降解研究。
【关键词】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饰及催化性能,环保
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面世(2019-11-22)
【摘要】 11月21日,中国科技网讯,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生产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他们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20天的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这次研发出的细胞培养肉,通过食品化处理可以形成与天然猪肉肉糜类似的质构、颜色等食用品质。细胞培养肉未来作为食品上市,还要经过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产品安全性等相关性能的评估,以及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等。
【关键词】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三维支架材料
兰博基尼与MIT开发金属有机框架新材料,打造超级电容器(2019-11-08)
【摘要】 11月8日,盖世汽车网讯,近日,兰博基尼与MIT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概念的合成材料(已申请专利),能够为新一代超级电容器打下技术基础。该系列材料的分子结构能够使比表面积实现最大化,与目前市场上的技术相比,该材料有望将能量密度提高100%。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超级电容,兰博基尼,MIT
新加坡研发新型阴极制备法 锂硫电池有望商业化(2019-11-08)
【摘要】 11月8日,盖世汽车网讯,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发出一种新颖的方法来制备下一代锂硫电池阴极,而且该方法简化了锂硫电池阴极耗时且复杂的生产过程,原料成本低。该锂硫电池阴极却显示了良好的比容量,高达1220 mAh/g,意味着每1g的阴极材料就可存储1220 mAh的电荷。阴极在200次以上的充电循环后,仍保持很高的容量,性能的损失降至最小
【关键词】锂硫电池,新加坡,商业化
普渡大学制新电极,增加电池寿命,缩短充电时间(2019-11-06)
【摘要】 11月6日,盖世汽车网讯,近日,美国普渡大学设计新电极,延长电池寿命,使电池更稳定,并且缩短充电时间。该项研究创造了一种网状结构,称为“纳米链”(nanochain),由锑构成。锑是一种能够增强锂离子电池充电能力的金属。研究人员将此类纳米链电极与石墨电极进行比较,发现当配备纳米链电极、硬币大小的电池只充30分钟电时,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锂离子容量是配备石墨电极电池的两倍。通过使用化合物-还原剂和成核剂,将...
【关键词】普渡大学,纳米链,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