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有机酸催化获新突破(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厦门大学与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氢键导向的紧密离子对策略,实现系列基于手性磷酸直接活化碳碳三键的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建立手性有机酸直接活化炔基新型反应模式。该反应实现了基于直接活化碳碳三键的手性Bronsted酸催化,具有优秀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以及很好的底物普适性,可兼容萘酚、苯酚和吡咯等各类芳环,从而实现系列含手性季碳中心螺环化合物的高原子...
【关键词】化学,选择性,区域
长城钻探可溶解桥塞获专利(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0月5日,长城钻探压裂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金属可溶桥塞,在辽河油田河19-H201井应用成功,工具坐封、丢手均一次成功,投球有明显密封显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9月下旬,长城钻探自主研发的可溶解桥塞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并授权专利。该桥塞额定工作压差达70兆帕,额定工作最高温度可达150摄氏度,在速溶介质15%氯化氢(HCL)中5至8小时即可完全溶解,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长城牌...
【关键词】中石油,可溶解,桥塞
上海石化研究院二段加氢催化剂应用成功(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SHP-02/F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首次在扬子石化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上实现应用。SHP-02/F型催化剂为负载型钴—钼—镍/氧化铝催化剂,具有烯烃加氢活性高、脱硫脱氮活性好、入口温度低、长周期运行稳定性好等特点。优异的性能使得该催化剂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人员于9月初前往扬子石化现场开展技术服务,依次完成催化剂装填、一段催化剂活化、...
【关键词】催化剂,扬子石化,裂解汽油
中国石油完成高性能合成胶重点研发项目任务(2021-10-29)
【摘要】 10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在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双B级轮胎生产示范和长寿命胶囊应用示范现场评估会。评估认为,采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工业生产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和稀土顺丁橡胶,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生产的溴化丁基橡胶,分别应用于轮胎胎面、胎侧和气密层,并通过...
【关键词】国产,轮胎,基础材料
大化所“一锅法”制备生物燃油(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罗文豪副研究员团队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并构筑了具有金属—酸“限域毗邻”结构的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无溶剂体系下由纤维素醇解平台分子乙酰丙酸乙酯“一锅法”高效制备戊酸酯类生物燃油的新路线。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该研究将分子筛催化中“越近越好”这一概念首次延伸至生物质催化领域,分子...
【关键词】限域毗邻,双功能,催化剂
中科大研制超弹性全碳材料(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团队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被称为“碳弹簧”。该工作提供了一种用于构筑新型智能振动和磁性传感器的有效途径,并为利用其他无机组分创制能用于极端场合的高度可伸缩型多孔材料提供了新的策略。多孔碳材料应用领域广泛,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机械柔韧性是决定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
【关键词】可压缩性,可拉伸,超弹性
我国首套吨级氢液化系统研制成功(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据央视网消息,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产量达到吨级的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运载火箭将可以使用国产液氢作为燃料。此次系统调试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氢液化系统按计划顺利完成开车、生产及自动停机复温程序,累计连续稳定生产35小时,产出液氢35.55立方米。设计液氢产能为每天1.7吨,调试过程中实测满负荷工况产量为每天2.3吨,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运载火箭,航天,科技
煤油共炼新工艺获突破(2021-09-26)
【摘要】 9月26日,中化新网讯,记者9月10日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获悉,该集团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与重油共加氢及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示范装置连续运行通过考核。该项目通过完善工业示范装置、升级工艺技术,形成了煤油共炼新工艺,实现重油与煤加氢深度转化制汽柴油工艺技术瓶颈的突破,为重油加工和煤炭高效转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专家组对煤油共炼示范装置进行现场考核后,结果表明较工艺优化改造前总油收率增...
【关键词】重油,煤加氢,汽柴油
上海石化生产高性能线型膜料粒子(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上海石化高性能线型膜料粒子实现工业化生产,有望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同类进口产品。该公司塑料部4号聚乙烯装置采用北欧化工双峰技术生产的线型膜料粒子,是一种高性能的塑料包装袋原料。随着中国石化和其他企业对重膜包装袋减薄工作的推进,对重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入该粒子后,可在不影响包装袋的强度和耐摩擦性能等指标的同时,减薄包装袋的厚度。8月中旬,该公司首批2600吨线型膜料产品走...
【关键词】国内空白,聚乙烯,进口产品
BDO核心催化剂实现国产化(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化新网讯,上周,从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传出消息,国内首套采用国产催化剂的1,4-丁二醇(BDO)生产线在该公司2-4.5万吨/年1,4-丁二醇装置上成功运行。该装置所选用的核心催化剂—1,4-丁炔二醇合成催化剂RK-17(氧化物型)由大连瑞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该催化剂的成功应用,使大连瑞克成为国内率先实现该类催化剂工业化生产及应用的厂家。目前,该催化剂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已成功运行1年多。运行数据显示,大连...
【关键词】河南开祥,精细化工,丁二醇
硫酸烷基化超重力反应分离成套技术突破大型化应用瓶颈(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化新网讯,随着第一批次合格烷基化油品缓缓流入成品罐,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首套1000吨/年超重力硫酸烷基化示范装置在辽阳石化一次开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首创的超重力反应分离成套技术在反应器大型化应用中,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实现了工艺方法创新和核心设备技术创新,开辟出可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硫酸烷基化技术路线。烷基化油是生产国Ⅵ以上汽油的关键理想组分,杜邦公司的硫酸烷基化技术长期处...
【关键词】烷基化,油品,汽油
中科院大化所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取得新进展(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科技日报讯,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化所李灿团队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光合作用Z机制启发,实现高效光电催化全分解水过程,该过程的分解水制氢效率达到4.3%,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效率。据悉,该研究通过使用具有匹配能级的多媒介调控的仿生策略,为高效人工光合体系的合理设计和组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关键词】光合作用,Z机制,多媒介
可降解型包装纸研究获进展(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可降解型包装纸研究中获得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赋予纸张表面高疏水性能的策略,为以纸代塑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的途径。该方法的实施是基于对纤维素材料进行形貌和性能的调控。研究人员制备出不同尺度的疏水片状纤维素,然后通过调控不同片状纤维素的含量制备出环保型水基纸用防水剂,可使纸张在水中浸泡8小时仍保持原有状态。
【关键词】纸代塑,高分子,材料
室温下乙炔还原制乙烯研究获进展(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7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传出消息,该所研究员张铁锐团队在室温乙炔还原制乙烯研究中取得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气—固—液三相界面的新型电催化乙炔还原反应策略,有望取代现有热催化乙炔加氢技术,应用于工业乙烯原料气的提纯过程。据介绍,研究团队发展的室温乙炔电还原策略,将低浓度乙炔转换为乙烯所需的电力成本不足乙烯市场价格的0.5%,且较传统热催化在能量与原子经济性等方面表现出突出优...
【关键词】理化,乙炔,乙烯
催化油浆制针状焦技术实现工业化(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高端石墨装置生产的针状焦产品日前完成初步应用性能测评。测评显示,产品各项指标满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用针状焦要求。该装置采用的正是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THTD催化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针对传统针状焦生产采用变温、变压、变原料的不稳定生产过程,大连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HTD催化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在实现生产优质针状焦产品的同时,提升工业装置...
【关键词】高端石墨,催化油浆,针状焦
大化所研发新型碳纳米催化剂(2021-07-29)
【摘要】 7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并制备出整体成型的碳纳米复合催化材料,可用于连续式工况条件下高效催化转化工业气中高含量硫化氢。该研究为设计具有复杂反应环境下的高活性脱硫纳米碳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据了解,该材料适用于高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高水汽含量等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硫化氢选择氧化工艺,具有优异的高附加值硫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稳定性。
【关键词】氧气,二氧化碳,水汽
匈牙利开发出制造生物氢的新技术(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匈牙利塞格德生物学研究中心分子光生物能学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利用绿藻可持续地生产工业氢。有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资源技术》上。匈方研究人员在绿藻生产氢的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开发的新技术较以前的技术更加有效和可持续,而且过程简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将薄层但浓度很高的藻类培养物放置在合适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将培养物在黑暗中放置数小时,以形成产生氢...
【关键词】绿藻,生物氢,工业
中国石化成立碳纤维公司,系统研发“黑黄金”(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全资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以碳纤维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主攻目标,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下游复合材料等的合作研发和生产,同时开展碳纤维及其制品业务的市场经营及售后技术服务。日前,上海石化建成投产碳纤维二阶段千吨级装置,产能达1500吨/年,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公司生产的碳纤维材料已应用于南京机场改扩建、机械设备耐...
【关键词】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
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化氢工艺创国际先进(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催化与分离过程研究团队对外公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成功开发了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化氢(H?S)新工艺及资源化技术,并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离子液体脱硫化氢的工业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和推广应用。据介绍,该工艺实现了硫化氢脱除率达99%以上、出口硫化氢浓度低于5ppm的超低排放,...
【关键词】北京化工,示范,推广应用
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应用成功(2021-06-30)
【摘要】 6月30日,中化新网讯,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传出消息,该研究院开发的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大庆石化12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配套的抽余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油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为该催化剂的下一步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运行数据显示,在装置加氢原料苯含量最高超标78%、入口温度较上周期低20℃~25℃的条件下,加氢产品中苯未检出,溴价低于0.01gBr/100g,远优于技术协...
【关键词】重整,催化剂,大庆石化
全国首台氢能机车试运行项目启动(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等公司在北京举行“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时,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订了锦白铁路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试运行合同,标志着全国首台氢能机车实现研发到应用的跨越。氢能机车项目是铁路装备领域应用新兴清洁能源(氢能)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传统铁路运输装备的一次技术革命。氢能机车采用的氢燃料电池排放物为水,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机车
我国自主研发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历经近百次严苛测试和数十次潜水作业,我国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于5月14日在渤海海试成功。此次海试成功全面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是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的重要跨越,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水下采油树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业务,被国外少数公司掌握,我国每年要在采购该系统上花费高昂费用。为此...
【关键词】水下,采油树,石油装备
中石化在PBST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接连取得新进展(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北京化工研究院在生物可降解材料全流程产业化发展领域接连取得新进展,“6万吨/年PBST(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生产装置工艺包”和“顺酐加氢催化剂及2万吨/年顺酐加氢制丁二酸成套技术工艺包”接连审查,将据此开展工业生产装置工程设计,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形成了PBST从原料、聚合工艺、材料加工应用到分析表征的完整技术研发链和价值链。
【关键词】中石化,PBST,价值链
VOCs步入精细化深度治理阶段(2021-05-28)
【摘要】 5月28日,中化新网讯,5月19~21日在西安召开的2021全国化工有机废气(VOCs)综合治理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我国VOCs治理已进入到精细化和深度治理阶段,需要采用多技术的组合工艺对废气进行综合治理,尤其要加强系统工艺设计,同时要推行“一厂一策”制度,并加强全过程控制。我国VOCs治理任务开始进入到精细化和深度治理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多技术的组合工艺对废气进行综合治理,工艺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需...
【关键词】组合工艺,废气,综合治理
新技术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推动开采过程碳中和(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一项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页岩气的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地下封存,有助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碳中和。目前国际上页岩气开采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单口页岩气井耗水量1.5万吨以上。但我国的陆相页岩气大多处于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页岩气的工业化开采。此外,我国页岩气储层黏土含量较高,黏土遇水会产生膨胀,导致储层改造效果差、采收率低。针对这...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页岩气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研究获进展(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针对硅碳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从源头出发,构筑出高机械稳定的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并建成了百吨级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研究团队进一步解决了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难题,依托宁波富理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百吨级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应用该高性能的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他们...
【关键词】高性能,石墨烯,复合硅碳
大庆石化超高收缩纤维试产成功(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4月12日,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对外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超高收缩纤维试产成功,并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产品的化学纤维缩率高于40%,成为国内首家具有研发生产超高收缩腈纶纤维能力的企业。化学纤维缩率是衡量高收缩产品的重要指标,该厂曾在2001年生产出化学纤维缩率23%的产品,随后还推出了高收缩二型、三型产品,化学纤维缩率也从23%提高到28%。2020年,该厂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化学纤维缩...
【关键词】大庆石化,超高收缩,纤维
新型催化剂高效净化柴油车尾气(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包头稀土研究院获悉,该院的稀土催化材料课题组国六稀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部分研发成果已经通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东方商用车等第三方机构的台架试验认证。对于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治理,市场上主要采用SCR技术,其核心是催化剂。通过数年的方案改进及实验测试,李兆强的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了同时具有优良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催化剂粉体,通过配方及制备工艺的调整,使得催...
【关键词】新型,催化剂,尾气
测井公司超大3D打印金属探头试制成功(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经过20天连续工作,3月1日,中国石油首批采用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技术(SLM)成形的3个超大尺寸岩性密度测井仪探头,在测井公司西安产业化基地加工制造车间成功下线。经检测,产品性能优良,抗拉强度提高6%,整体制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基于增材制造原理,利用高能量激光束,选择性地逐行、逐层熔化金属粉末,直接成形复杂形状金属制件。项目团队在粉末及成分控制、构件结构...
【关键词】抗拉强度,制造技术,国内领先
环状聚烯烃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日前,在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中,环状聚烯烃列入国家关键医用与防疫材料方向重点研发计划。环状聚烯烃,即环烯烃共聚物(COC/COP),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非晶性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环内碳碳双键的环状烃。玻璃透明的COC/COP医用聚合物具有极低的可浸出物和可萃取物,可保持长期的药物纯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
【关键词】环状聚烯烃,药品,包装
南工大创新方法解决燃料电池“卡脖子”难题(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排放、零噪音优势的能量转换装置,但它的商业化发展面临一个“拦路虎”:热机械不稳定性——电池在热循环中容易开裂、分层、破损。对此,南京工业大学固态离子与新能源技术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3月10日刊...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难题
中石化首次成功开发出有色熔喷布(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仪征化纤3月16日首次成功生产出高效低阻有色系列优质熔喷布,将供应国内口罩生产企业制成口罩后出口欧洲,在新冠疫情“拐点”关键时刻,助力全球疫情持续向好。通常的医用口罩都是白色的,但欧洲人的消费习惯是喜好佩戴有色口罩,如采用白色熔喷布作为中间层,有时会出现漏白等缺陷。仪征化纤积极开展攻关优化,通过调整配方、优化工艺等措施,在满足欧洲人消费习惯的同时,避免了漏白缺陷,破解...
【关键词】有色,熔喷布,欧洲
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下线(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该车采用西南交通大学陈维荣教授团队研发的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突破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集成、系统优化控制以及能量管理等核心技术,电堆采用国际领先、可低温启动的日本丰田金属电堆,这也是燃料电池金属电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首次应用。该...
【关键词】氢能,轨道交通,电堆
涪陵气田创一项国内陆上页岩气开发纪录(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2月23日,由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承钻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56-7HF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5724米,水平段达2235米,创中国陆上页岩气井水平段水基钻井液应用最长纪录。水基钻井液体系在焦页56-7HF井长水平段的成功应用,相比油基钻井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环保压力,产生的水基钻井屑可回收重复利用,钻井液体系也可重复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绿色钻井,对中国页岩气绿色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平段,水基钻井液,最长纪录
中国高温测井技术炼就“火眼金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化新网讯,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服2月19日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235摄氏度、175兆帕超高温满贯测井系统“ESCOOL系统”,在渤海油田钻井作业中创造了5572米井深和193摄氏度井温的作业纪录,其成像质量达到国际主流设备水平。“ESCOOL系统”是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三高”(超高温高压高速)网络化测井系统,融合了电缆高速数据传输和井下总线高速通信技术,最高可实现1Mbps的数据传输,能在复杂恶劣地质环境下准确获取...
【关键词】国际主流,三高,自主研发
世界首批碳中和石油交付(2021-02-26)
【摘要】 2月26日,中化新网讯,近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一个子公司Oxy Low Carbon Ventures (OLCV)表示,该公司交付了世界上第一批碳中和石油,即整个原油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排放已经被消化。据悉,该公司已与麦格理集团和全球市场集团合作,向印度的信诚工业交付了200万桶碳中和石油。OLCV表示,此次交付的石油是西方石油公司在二叠纪地区生产的石油,这是为环境友好型差异化原油开辟新市场的第一步。西方石油公司曾表示,到2050年,...
【关键词】西方石油,第一批,碳中和
液化空气建成世界最大低碳质子交换膜制氢装置(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近日,液化空气集团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EM(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装置的建设。这套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贝坎库尔(Becancour)的装置由可再生能源驱动,每天生产多达8.2吨的氢。新型20兆瓦PEM电解装置是世界上同类设备中最大的运营单元,将有助于满足北美对低碳氢不断增长的需求。贝坎库尔靠近加拿大和美国的主要工业市场,便于为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提供低碳氢。该电解装置的投运将使液化空气在贝坎库尔...
【关键词】PEM,水电解,低碳氢
川崎重工建造全球首个液化氢接收终端(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川崎重工已建成神户液化氢终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液化氢接收终端。该设施已开始运行测试,将用于从澳大利亚向日本运输液化氢的国际氢能供应链示范测试。神户液化氢终端容纳一个容积为2500立方米的球形液化氢储罐,这是日本同类储罐中最大的一个,包括一个专门设计用于在陆基设施和船舶之间转移液化氢的装载臂系统。该储罐能够长期储存低温液化氢,其温度降低至-253°C,储存量为初始体积的1/8。该储罐采用...
【关键词】澳大利亚,日本,液化氢
“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获突破(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新年伊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合成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简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月6日,项目组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基橡胶支化剂千吨级基础工艺数据包编制,建成了国内首套星型支化丁基橡胶工业侧线装置,并完成水联运试验,具备开车条件。这奠定了我国星型支化丁基橡胶产业化基础,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获得国家科技部和项目咨询专家的高度评价。项目由石化院牵头承担,于2017年正...
【关键词】丁基橡胶,星型支化,安全等级
第三代大型加氢反应器内件工业应用获得成功(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化新网讯,广州(洛阳)工程自主开发的“第三代大型加氢反应器内件”,在中科炼化440万吨/年固定床渣油加氢、2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生产中历经6个月工业应用后运行平稳,反应器径向温差均小于3℃,床层压降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优于设计值,为确保上下游各个单元安、稳、平、满、优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6月,中科炼化进入投产阶段后,200万吨/年加氢裂化等装置采用了该公司成熟的第二代加氢反应器内件,...
【关键词】柴油加氢,渣油加氢,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