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构建超高生物活性纳米酶(2022-08-30)
【摘要】 8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8月25日,从天津大学传出消息,该校张晓东教授团队通过人工酶工程构建了具有超高生物活性的单原子纳米酶RhN?、VN?和Fe-Cu-N?。该单原子纳米酶克服了天然酶的固有局限性,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减少炎症,有望加速神经创伤的早期愈合。张晓东团队研究发现,单原子纳米酶RhN?和VN?具有超高生物催化活性,其催化反应亲和力超越天然酶5-20倍,并发现其具有新型催化活性中心和双侧反应路径...
【关键词】天然酶,不稳定,稳定性
中石油石化院新型聚乙烯催化剂投用(2022-08-30)
【摘要】 8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淤浆工艺串联聚合用聚乙烯催化剂PSE-CX2,在兰州石化公司17万吨/年三井淤浆聚乙烯装置三釜串联工艺上实现推广应用,综合性能优异,产品达到指标要求。该催化剂于2021年7月在兰州石化完成首次工业试用,生产100%优级品率耐热聚乙烯管材树脂800多吨,填补了中国石油在三釜串联工艺用聚乙烯催化剂领域的技术空白。此次生产过程经历催化剂切换、单釜向三釜聚合工艺切...
【关键词】淤浆工艺,串联,聚合
中石油茂金属聚乙烯项目通过验收(2022-08-30)
【摘要】 8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日前,由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华北化工销售公司、西北化工销售公司共同承担的重大技术现场试验项目“茂金属催化剂及系列新产品开发工业试验”通过验收。茂金属聚乙烯因其在韧性、透明度、热封温度、低气味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聚乙烯,应用需求不断提升。2021年,国内茂金属聚乙烯消费量超过200万吨,但国内产量仅有20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90%,产品售价较通用料产品高1500~2000元...
【关键词】国内产量,进口,依存度
首台国产化N08120冷氢化反应器完工(2022-08-30)
【摘要】 8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兰石集团研制的内蒙古大全多晶硅项目首台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顺利完工。该装备的成功研制,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该类装备原材料的垄断,在国内多晶硅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N08120是一种固溶强化的耐热合金,具有极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渗碳和硫化能力,是多晶硅行业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制造的选材之一。相比N08810,在制造成本接近的基础上,N08120...
【关键词】国产替代,兰石,垄断
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研究获进展(2022-07-18)
【摘要】 7月1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电池规模化制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新进展。凭借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好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科研团队解决了液态锂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室温,离子,电导率
巴斯夫壳牌合作绿氢技术(2022-07-18)
【摘要】 7月1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巴斯夫宣布,该公司将与壳牌合作,对巴斯夫的Puristar R0-20和Sorbead吸附技术应用于绿氢生产开展评估和认证。巴斯夫方面称,绿氢纯化是氢气作为能源或化学原料进一步加工、运输和使用所需的关键步骤。来自水电解的氢气产物包含水和残余氧,须在下游处理或利用氢气前去除杂质。Puristar R0-20是一款高活性耐用的催化剂,可有效去除水电解制得氢气中的杂质氧气。Sorbead吸附技术为氢气干燥...
【关键词】水,残余氧,去除杂质
烯烃羰基化反应研究获进展(2022-07-18)
【摘要】 7月1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双金属催化烯烃羰基化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实现了长链脂肪烯烃的高选择性转化,得到了“马氏规则”的支链羧酸酯产物。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含有联吡啶结构单元的咔唑基膦配体(P-N),通过联吡啶基和膦位点分别与不同的金属配位,以期实现双金属协同增强对反应区域选择性的调控。基于钯锰双金属与P-N配体组成催化体系,他们实现了长链脂肪烯烃的高选择性转...
【关键词】长链,脂肪烯烃,高选择性
万华化学开发出全球首款100%生物基TPU材料(2022-07-18)
【摘要】 7月1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越来越多行业正朝着可持续方向升级,原材料更是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日常所需的基础原材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材料也正不断向可持续的生物基方向转型,力促减少产品碳足迹。万华化学100%生物基TPU产品使用由玉米秸秆制得的生物基PDI,添加剂如米糠蜡也均来自非食物链玉米、篦麻等可再生资源。凭借资源节约、原料可再生等优势可最大程度上减少终端消费品的碳...
【关键词】生物基,碳足迹,玉米秸秆
扬子石化完成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首次工业化应用(2022-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扬子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采用自有技术开发的茂金属聚乙烯(PE)催化剂实现了首次工业化应用,产出高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产品,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集团公司科技部的统一安排和大力支持下,自2020年起,扬子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攻关开发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攻关人员针对扬子石化现有催化剂制备试验装置(SPC试验装置),制定了适应性...
【关键词】PE,催化剂,管材
第三代国产芳烃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投产(2022-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6月8日,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是国家产业布局的重点项目,成功开车标志着我国芳烃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将为地方打造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打下基础。该装置采用的是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芳烃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能耗低、催化剂应用效率高等优...
【关键词】芳烃,流程优化,对二甲苯
我国自主研发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2022-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该款氢气发动机属13L重型发动机,运转功率超500马力,同级排量动力最强,指示热效率突破55%,具有技术首创、行业首发、国际领先三大特点,标志着我国氢气直喷发动机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重型氢气发动机作为商用车零碳动力的生力军,是实现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核心途径之一。
【关键词】碳中和,重型,商用车
中俄开发廉价高效新型氢能材料(2022-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日前,一个中俄科研团队找到了一种廉价且环保的方法来处理流行的光催化剂材料,大大提高了将阳光转化为氢能的效率。专家称,该方法有助中俄两国进入清洁能源的新时代,帮助两国在该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应用催化B:环境》杂志上。氮化碳是一种很有前途且价格低廉的材料,可由尿素或其他氮碳化合物通过高温反应轻松合成。使用蒸汽和高温光催化剂处理,可以把低通量厚层...
【关键词】碳中和,氮化碳,光催化剂
碳三加氢一体化技术获重大突破(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5月20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齐鲁分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的“高分散碳三液相加氢催化剂及其专家控制系统开发和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鉴定。项目采用北化院自主研发的高分散碳三液相加氢催化剂、单段床液相工艺,与基于深层专家知识体系开发的碳三加氢反应器专家控制系统相结合,成功应用于齐鲁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实现碳三加氢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开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北化院,乙烯,催化剂
我国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研究取得新突破(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5月23日,记者从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华科福赛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福赛)获悉,该公司研发的15×15平方厘米单电池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堆稳定运行时间已超过1040小时;在800℃工作温度下,最大电解功率达到831瓦,最大电解效率高于97%,每立方米产氢电耗在2.86—3.35度之间,稳定运行电解功率高于600瓦。这些SOEC技术指标在国内公开报道中处于领先水平。
【关键词】单电池,电堆,发电系统
环保型高附加值聚丙烯技术获奖(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5月23日,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型高附加值聚丙烯及成核剂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业内专家认为,环保型高附加值聚丙烯系列产品具有分子结构设计独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半结晶时间短、不含增塑剂和有机锡等加工应用特点,可以满足市场对高技术含量的聚丙烯专用料需求。目前,环保型高附加值聚丙烯系列产品已形成了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聚丙烯,专用料,需求
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丁云杰研究员和朱何俊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技术开发与工业化”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技术开发与工业化”项目由大化所与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担。该项目的示范装置“新一代煤制油装置”于2013年在榆林开工建设,20...
【关键词】新一代,煤制油,装置
突破性的碳捕获技术大幅降低80%成本(2022-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据这个项目开发商披露,总部位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MOF技术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模块化碳捕获系统可能会“彻底改变碳捕获世界”。这个被命名为Nuada的新型模块化碳捕获系统旨在消除限制加速投资碳捕获技术商业化的障碍。这个通过使用由真空变压吸附(PSA)技术驱动的“超高效”系统,结合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的过滤器,能源处理成本可以降低80%,从而将捕获每吨二氧化碳(CO2)的成本降低到13...
【关键词】MOF,PSA,超高效
茂名石化千吨级聚苯乙烯中试装置开车成功(2022-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中国石化千吨级聚苯乙烯中试装置在茂名石化湛江新中美化工公司开车成功。该装置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千吨级聚苯乙烯技术,全流程运行顺畅,并实现72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聚苯乙烯成套技术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填补了领域空白,将有力推进中国石化苯乙烯系聚合物产业结构升级。聚苯乙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包装、建筑和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北化院...
【关键词】自主,知识产权,电器
中国石化茂金属PE催化剂应用成功(2022-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4月18日,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采用自有技术开发的茂金属聚乙烯(PE)催化剂实现首次工业化应用,产出高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产品,为催化剂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通过持续的中试聚合试验,扬子石化产出批量茂金属管材产品。经分析表明,该产品具有宽分布特征,加工性能优异。基于中试研究基础,结合扬子石化气相聚乙烯工业装置实际,团队制定了茂金...
【关键词】北京化工,高性能,聚乙烯
贝克休斯加速开发和推广新一代碳捕获技术(2022-04-25)
【摘要】 4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据气体世界网2022年4月20日报道,在收购低碳解决方案提供商Mosaic Materials公司以后,美国能源技术公司贝克休斯公司时下正在加速开发和推广其新一代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贝克休斯公司将利用其在模块化设计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经验,开发和推广Mosaic Materials公司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技术,该技术使用吸附剂材料选择性地捕获二氧化碳。通过创建一个经济、可扩展和节能的直接空气捕获(DAC)系统,贝克...
【关键词】经济,可扩展,DAC
中国石化首次成功生产EVA热熔胶料(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3月16日,中国石化扬子石化首次成功生产出EVA热熔胶料新品UE 2815GA,经检验,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合格,成为该生产装置第四个主力牌号,填补了中国石化在EVA热熔胶料生产领域的空白。以EVA热熔胶料为主要成分的热熔胶,由于不含溶剂,不污染环境且安全性较高,非常适合于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被广泛应用于书籍装订、家具封边、汽车及电器装配、制鞋、地毯涂层和金属的防腐涂层上,具有黏合力强、耐...
【关键词】书籍装订,家具封边,绿色黏胶
我国自主研发智能FPSO开工(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记者从中国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获悉,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智能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在该公司湛江南工场地正式开工点火钢板切割,至此整艘FPSO全面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据介绍,该艘FPSO是为陆丰12-3油田开发项目配套的一艘10万吨级双底双壳型FPSO,设计寿命30年,船长241.5米、型宽45.2米、型深25.4米;配备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其系泊中心水深大约236米;入中国船级社和美国...
【关键词】新一代,智能,双底双壳
高性能聚氨酯破除垄断(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聚氨酯材料开发有了新突破。“我们研发的阻燃环保型高性能聚氨酯材料打破了国外知名品牌在环保、阻燃、高端聚氨酯材料的垄断。”3月10日,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修文表示。聚氨酯相关专家认为,该公司开发的阻燃环保型高性能聚氨酯材料阻燃性能、环保性能优良,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聚氨酯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我国汽车品质的提升和航空事业的发...
【关键词】聚氨酯,软质泡沫,优异特性
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完成工业应用(2022-03-31)
【摘要】 3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北化院和扬子石化一同研发的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在扬子石化完成工业应用,生产过程平稳,工艺条件可控,产出符合预期的产品,标志着中国石化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国产化开发取得新进展。2021年,国内茂金属聚乙烯市场需求量近200万吨,国产化率不足15%。北化院和扬子石化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经过不断实践,打通催化剂小试制备、批量放大制备研究、乙烯气相中试聚合和聚合物性能评价,以及...
【关键词】北化院,扬子石化,国产化
中韩联合研究固体氧化物电池获得进展(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据韩国浦项工科大学官网消息,该校与中国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提高固体氧化物电池性能的氧化物激活晶格氧技术研发。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上。固体氧化物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其安全环保的特点被广泛认知,但固体氧化物电池整体性能不高问题仍有待突破。联合团队从调节晶格氧(构成薄膜的氧)激活入手,通过共掺杂水平(Co-doping)来调节晶格氧活性,利用钴共...
【关键词】新一代,电池,性能
扬子石化首产聚烯烃新产品取得成功(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2月9日,扬子石化2号聚丙烯装置成功转产高抗冲高流动聚丙烯专用料PPB-M18-G,这是该公司落实“建设高端聚烯烃基地”的新发展目标,今年首次自主研发生产高难度聚烯烃产品,实现扬子聚烯烃高抗冲系列产品的提档升级。高抗冲聚丙烯专用料PPB-M18-G,是一种性能优于普通高抗冲聚丙烯产品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抗摔耐跌落...
【关键词】高端,聚烯烃,以塑代钢
扬子石化成功产出三元共聚聚丙烯(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扬子石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提升高端聚烯烃产品产能,2月20日,成功完成今年首次三元共聚聚丙烯产品PPT-FS08-GH生产,产量达800吨,下一步将总结生产经验,优化工艺控制,为扩大产能做好准备。三元共聚聚丙烯比普通共聚聚丙烯具有更好的低温热封性能、更宽的热封窗口、更优异的透明性,广泛应用于文具、化妆品、衣服、食物等包装领域的蒸煮袋、复合膜、香烟包装膜、热收缩膜、金属...
【关键词】低温,热封,性能
全球首套LCO制轻质芳烃与裂解料中试装置在茂名石化投产(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全球首套LCO(催化柴油)制轻质芳烃和裂解料中试装置在茂名石化一次开车成功,为下一步催化柴油制轻质芳烃和裂解料技术的工业转化奠定中试基础。该中试新装置设计规模1600吨/年,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12月8日建成中交,采用的催化柴油制轻质芳烃和裂解料技术是中国石化“油转化”路线之一,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及SEI联合开发,在茂名石化进行中试研究。该装置具有“加氢精制—加氢...
【关键词】百万吨,劣质柴油,增值
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塑料回收工艺成功实现商业化(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霍尼韦尔宣布了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塑料回收工艺(UpCycle)。该工艺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并将废旧塑料转化成用于生产新塑料的原料,有助于减少制造原生塑料过程中的化石燃料消耗,从而降低碳足迹并实现成百上千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促进实现塑料循环经济。该工艺采用行业领先的分子转化、热解和污染物管理技术,大幅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包括原本无法回收的彩色、柔性、多层包装或聚苯...
【关键词】霍尼韦尔,废旧塑料,原料
乙烯裂解碳三馏分加氢催化剂成功实现首次工业应用(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新年伊始,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化工催化剂成果转化再传捷报,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乙烯裂解碳三馏分加氢催化剂在兰州石化24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实现首次工业应用。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装置由原中国石化兰州设计院设计,装置原设计处理能力16万吨/年。2020年6月,按照中石油集团公司关于长庆油田乙烷、液化气和轻烃资源利用方案的要求,兰州石化公司对24万吨/年乙烯装置进行恢复性...
【关键词】兰州石化,中国石油,自主开发
我国PAO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入列国际先进(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月3日,昆仑润滑连续清洁生产成套技术低黏度PAO工业示范装置开车成功,实现国内低黏度PAO润滑油生产技术首次工业应用,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对加速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昆仑润滑联合开发,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润滑油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的重要成果。经权威机构检测显示,昆仑润滑平台生产的低黏度PAO产品各项性能均达...
【关键词】低黏度,PAO,昆仑润滑
中国石化纳滤/反渗透膜元件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2022-01-25)
【摘要】 1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2021年12月29日,中国石化首套燕山石化年产4万支纳滤/反渗透膜装置生产的膜元件在天津石化化工污水回用装置正式投用,标志着燕山石化膜生产应用取得新突破,打破了国内反渗透膜元件主要依赖进口的行业垄断。2021年5月份,燕山石化高科公司在了解到天津石化污水回用装置对膜元件的迫切需求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水质检测、运行数据分析、产品对比研究。根据用户对膜元件的要求,高科公司...
【关键词】膜元件,天津石化,ro
中海油全球首创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实现百万吨级成套应用(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2月15日,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海油发展天津院)与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漳州市签订柴油吸附分离成套技术许可合同。此次签约包含200万吨/年吸附分离项目及50万吨/年重芳烃轻质化项目,标志着我国首创的柴油吸附分离技术首次实现百万吨级和成套全流程应用,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艺组合,柴油吸附分离成...
【关键词】柴油,重芳烃,轻质化
天津大学研发新型DNA生物塑料(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2月6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仰大勇教授团队联合中石油石化研究院研发出新型DNA生物塑料,有望在部分应用领域替代石油基塑料。该成果已发表于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DNA的本质是一种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都能精准可控的绿色天然生物高分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功能材料,特别是面向生命健康领域的生物医用材料。在DNA生物塑料的开发方面,仰大勇团队提出可...
【关键词】可再生,天然DNA,离聚物
我国自主超重力技术炼油主力装置首秀成功(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中国石油在辽阳石化年1000吨超重力低温硫酸烷基化工业示范装置上开展的工业侧线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超重力技术首次应用于炼油主力工艺单元,在拓宽原料渠道、提高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上独具优势。超重力反应分离成套技术由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兰州寰球工程公司完成工业设计。此次试验结果显示,超重力大型反应器在强化瞬时混合、瞬时撤热上特点突出,有效增强了主反...
【关键词】低温,硫酸烷基化,工业示范
万华化学MDI相关技术首次入围最佳循环实践案例(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期,美国Chemical Week 2021年可持续发展奖项揭晓,万华化学HCI绿色循环技术入围最佳循环实践案例,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入围该奖项。万华化学创新性HCI催化氧化技术实现了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中“氯”由开环消耗变为闭环循环。该技术采用世界首创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及流化床工艺,在较温和条件下催化处理后直接转化,精制获得高纯氯气产品。该过程具有反应效率高、绿色环保、投资及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关键词】创新性,HCI,催化氧化
中石化上海石化院电子级碳酸乙烯酯项目通过鉴定(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承担的2万吨/年电子级碳酸乙烯酯工业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开发的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2万吨/年电子级碳酸乙烯酯成套技术于2020年4月首次许可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建成2万吨/年碳酸乙烯酯工业装置,2021年9月完成满负荷标定,是目前唯一一套长周期稳定运...
【关键词】国际领先,石大胜华,化工
我国原油蒸汽裂解技术首次工业化应用成功(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1月17日,中国石化宣布重点攻关项目“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在天津石化工业试验成功,可直接将原油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实现了原油蒸汽裂解技术的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该技术由中国石化组织北京化工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完成了研发及工程化,在天津石化开展工业试验,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关键词】轻质,裂解,乙烯
哈尔滨石化茂金属聚丙烯工业试验获突破(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近日,哈尔滨石化公司成功生产10釜多个牌号茂金属超高熔指聚丙烯产品,标志着该公司与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展的茂金属超高熔指聚丙烯工业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国内首家成功使用国产催化剂在间歇本体聚合装置生产超高熔体流动性茂金属聚丙烯系列产品。茂金属聚丙烯需要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茂金属催化剂为单一活性中心催化剂,具有活性高、聚合反应平稳、氢调性能良好等特点。2014年,该公...
【关键词】国产,催化剂,间歇本体
中国石化PEM制氢示范站投用(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讯,11月4日,中国石化首套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示范站启动仪式在燕山石化举行,标志着中国石化打通了PEM制氢设备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整套流程,为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装备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为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设施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示范站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独立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阴阳极催化剂,在制备工艺、质量比活性、长周期稳定性等方面...
【关键词】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