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POE技术获重大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从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科研人员在气相法聚乙烯生产装置上成功开发出6个超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聚乙烯系列新产品。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市场同类改性及光伏用聚烯烃弹性体(POE)水平,在国内首次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新突破。据介绍,本次生产的产品应用国内自主设计开发的新型催化剂,所生产的聚乙烯系列产品中UL0588产品密度为0.884g/m3,熔点为66.2℃,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指标水平...
【关键词】石油,独山子,石化
锂电池低温放电技术获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一研究课题组研发出电场辅助超分子自组装层技术,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电解液设计方式,仿佛给锂电池穿上一个穿脱自如的智能防护衣,有望解决冬季电动车故障频发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锂离子电池因寿命长、比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市场上有广泛应用。然而,其在低温下性能下降的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导致冬天手机“冻”关机、电动...
【关键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
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技术获突破(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研究团队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失效。运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性、长循环性能。研究成果以“熔融粘结干法制备具有超薄电解质的硫化物全...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
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研发成功(2024-05-31)
【摘要】 5月31日,中化新网讯,记者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张轩教授团队研制出新型聚酯反渗透膜,克服了主流商用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多项原生缺陷,为下一代海水淡化技术提供了新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据张轩介绍,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设施的关键装备,目前主流商用反渗透膜主要基于聚酰胺材料,美国、日本等国的几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大部分份额。张轩团队自2014年开始研究新型反渗透膜材料...
【关键词】南京理工,环境,渗透膜
宁德时代发布天恒储能系统(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4月9日,“宁聚 时间的能量”2024宁德时代储能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在会上正式发布。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储能欧洲业务部总裁许金梅表示,此次推出的宁德时代天恒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集“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多维真安全”于一体,并且可量产、可交付。“天恒”采用了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技术,为锂离子清除路障,做到了首5年容量零衰减、功率零衰减,辅机功耗全...
【关键词】储能,安全,零事故
隆基硅片再现创新性技术突破(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隆基绿能发布全新硅片产品“泰睿”,再次汇聚全球目光,成为近十年来硅片领域重大创新突破。新产品具有全平台支持、电阻集中度高和吸杂效果好三大优势,相对于常规产品将大幅降低制造环节的碎片率,保障薄片化降本后的产品可靠性,有效提升下游电池端效率,改善组件端明暗片差异。新硅片一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硅片尺寸内卷及传统工艺路径被彻底打破,光伏产业迎来重大技术利好。
【关键词】传统工艺,光伏产业,技术利好
大连化物所成功研发离场电催化全分解硫化氢制氢新技术(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研发成功了电子介导对驱动的离场电催化技术,在电催化全分解硫化氢制氢和硫磺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室温、常压下实现了硫化氢完全分解,并进行了反应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考验,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工艺,将硫化氢完全消除并资源化利用。据悉,离场电催化技术解决了传统电催化规模化放大的难题,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
【关键词】煤化工,石油,化工
国产非贵金属催化剂试产化妆品级白油成功(2024-04-26)
【摘要】 4月26日,中化新网讯,中国海油采用国产自主研发的非贵金属润滑油加氢催化剂体系完成化妆品级白油工业试验,并产出合格产品。据介绍,白油是经深度精制脱除芳烃、硫、氮和氧等杂质后得到的无色、无味、无腐蚀性的特种矿物油品,主要分为粗白油、工业白油、化妆品级白油、食品级白油和医药级白油五大品类,后三类统称为高档白油。目前高档白油的生产工艺均需采用贵金属补充精制催化剂,而用非贵金属补充精制催化剂替代后可实现...
【关键词】中国海油,非贵金属,润滑油
宁夏能化公司成功研发新牌号聚乙烯醇产品实现进口替代(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公司成功生产出088-40新牌号聚乙烯醇产品,实现了该牌号产品在下游生产领域的进口替代,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聚乙烯醇是该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其因具有强力粘接性等特点,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建筑等行业。088-40型聚乙烯醇主要用于3D打印材料生产,国内需求量大,但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该公司聚力产业链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
【关键词】产业链,高端化,差异化
CCUS领域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NQI专项),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是中国石油第二个获批的NQI专项。项目的设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也是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
【关键词】大型,油气,藏埋
废塑料耦合海水制氢有新法(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中心研究员陈勇团队提出电化学重整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耦合海水制氢新策略,可以高选择性地将废弃PET重整为高附加值的乙醇酸。阳极析氧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多种活性氧物种产生。这些活性氧物种被认为是传统热催化有机物氧化反应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因此,以电解水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为基础,将阳极析氧反应过程替换为重要的有机分子氧化反应,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化学
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有新策略(2024-03-28)
【摘要】 3月28日,中化新网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高效制一氧化碳,为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上。
【关键词】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耐低温微型超级电容器研制成功(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大连交通大学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水系电解质具有本征安全的特性,因此水系微型储能器件在便携式微型电子设备和规模化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水系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过窄,以及较高凝固点引起的易结冰等问题,导致该体系储能器件能量密度较低,低温下...
【关键词】科学院,大连,化学
硅氧烷有望实现生物降解(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硅和碳都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但是自然界却从未发现硅碳键的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首次设计出一种酶,可打破硅和碳之间牢固的人造键。这种键存在于广泛使用的硅氧烷或有机硅化学品中,而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残留在环境中。这一成果有望使硅氧烷等化学物质实现生物降解。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上。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定向进化来培养一种称为细胞色素P450的细菌酶。研究人员使细胞色素P...
【关键词】美国,加州理工,细胞色素
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获重大突破(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近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技术研发团队与湖南中车时代通号电气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出CTCS车载应答器及地面无源应答器,顺利通过装车考核并开始小批量供货,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CTCS车载应答器安装在列车底部,地面无源应答器安装在铁道线路上,为线路上的信号传输装置,向列车发送报文信息。该类产品长期从国外进口。为打破国外垄断的困境,时代新材配合时代通...
【关键词】株洲,时代,新材料
燃料电池与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新挂牌(2024-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化新网讯,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五家单位,联合共建的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大连市发改委批准,并报告国家发改委,完成共建单位的迭代更新,重新挂牌。该中心旨在通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链、产业链,解决发达国家对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与“卡...
【关键词】燃料,电池,氢源
天津大学半导体石墨烯研究获突破(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马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半导体石墨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石墨烯电子学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打开了石墨烯带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一突破被认为是开启石墨烯芯片制造领域大门的重要里程碑。该项成果已于1月3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作为首个被发现可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二维材料,石墨烯独特的狄拉克锥能带结构,导致了...
【关键词】天津大学,纳米,颗粒
全球第一桶!煤炭地下原位热解提取煤焦油获成功(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1月15日,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项目成果在陕西榆林发布,全球第一桶利用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技术提取的煤焦油在陕北问世,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实际零的突破。此前,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组织院士及专家,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验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先导性试验工程,打通了采油工艺流程,成功在煤炭开采前将煤中蕴藏的焦油提取出来,对增加...
【关键词】陕北,富油,煤地
中国石油突破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原料“瓶颈”(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用中国石油聚乙烯产品制造的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备案批准,开创了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国产化新时代。此次获批的注射用聚乙烯安瓿瓶,是在华北化工销售的推动下,以兰州石化公司LD26D产品作为原料制造而成的。这是国产医用料首次应用于注射剂内包装材料。作为医用料中的”天花板”,该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华北化工销售将为兰州石化LD26D产...
【关键词】聚乙烯,产品制造,注射
商用液氢储运关键装备实现突破(2024-01-30)
【摘要】 1月30日,中化新网讯,日前,查特中国国内首批商用液氢储罐发运,我国商用液氢储运领域关键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氢气的液化温度为-253摄氏度,所以液氢储罐对真空绝热保温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极大挑战,此前国内在商用领域一直是空白。”查特中国技术总监杨坤表示,历经4年半,国内首批商用液氢储罐终于发运,这是查特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据了解,2019年以来,查特中国针对氢气液化及液氢储存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20...
【关键词】真空,绝热,液氢
三一氢能3000标方制氢电解槽发布(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日前,三一氢能有限公司在长沙智联重卡产业园发布全球最大单体制氢电解槽三一S系列3000标准立方米方形电解槽、三一GW级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绿电制氢面临着制氢成本高、电解槽设备维修保养代价大、运行稳定性差三大痛点。三一氢能S系列3000标准立方米方形电解槽,具有高电流密度、大型化、宽功率波动、模块化、智能化等特点。该产品大幅降低了系统成本、提升了绿电利用率,为绿色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
【关键词】全球最大,单体,制氢
中国石化14个项目获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2023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石化相关企业参与的14个项目获奖,其中,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齐鲁石化合力攻关的项目“胜利油田百万吨碳捕集驱油与封存关键工程技术及示范”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还有中国石化企业参与的4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个项目获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关键词】胜利油田,石油工程,设计
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竣工投产(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12月6日,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竣工投产。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储热规模15MW、年产蒸汽4.8万吨,替代天然气313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6768吨、数智化建设达到无人值守的新型绿色注汽试验站顺利落成,标志着辽河油田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技术实现质的飞跃。辽河油田作为国内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连续37年保持油气千万吨规模稳产,注汽系统年消耗天然气约14亿立方米,排放...
【关键词】辽河油田,竣工,投产
我国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获重大突破(2023-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化新网讯,我国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12月16日发布消息称,近日,由中国煤科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万标准立方米/天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装置,在窑街煤电集团甘肃科贝德煤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顺利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窑街煤电集团其所属海石湾煤矿煤层气是我国极为稀少的含氦煤层气资源。多年来,该煤层气一直被用作工业燃料,其中的...
【关键词】煤科院,承建,全球首套
“璇玑”首次在国内陆地油气田商业化应用(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中国海油自研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以下简称“璇玑”系统)探边工具助力渤海湾某陆地油气田水平井段成功作业,油层钻遇率达100%,标志着中国海油探边地质导向技术首次在国内陆地油气田完成商业化应用。“璇玑”系统的研发成功是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是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钻井工程,测井技术,中国海油
西南物探国内陆上最大三维项目成效显著(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11月中旬西南探区传来喜讯,由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207-211-212联队承担的四川盆地川西北部苍溪-剑阁地区三维项目荣获西南油气田“优秀地震采集项目”荣誉称号;由东方物探研究院西南物探研究院承担的苍溪-剑阁“三标工程”处理解释成果支撑油田公司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项目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苍溪-剑阁三维项目是2023年度国内陆上最大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也是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的重点项目和东方物...
【关键词】西南物探,中国石油,油气开采
隆基氢能“绿电+绿电”系统解决方案发布(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11月1日至3日,SNEC第六届(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在展会上正式发布,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这意味着隆基氢能已具备基于最优单位制氢成本(LCOH)的离/并网制氢项目全流程承接能力。绿电制绿氢是全球低碳能源发展的共识。据预测,到2028年氢能新增装机量将突破50GW。当下困扰绿氢产业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
【关键词】上海,隆基氢能,科技
中石油VOCs催化氧化技术步入国际一流方阵(2023-11-30)
【摘要】 11月30日,中化新网讯,截至11月6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VOCs催化氧化催化剂PDV-B01在兰州石化公司公用工程一部化工净化水区域高浓度废气装置上稳定运行超2500小时。经过120小时的第三方标定结果表明:标定期间装置运行稳定,出口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20毫克/立方米,苯浓度小于4毫克/立方米,甲苯浓度小于2毫克/立方米,二甲苯浓度小于1毫克/立方米。这标志着催化剂PDV-B01首次工业应...
【关键词】兰州,石化,公司
我国能源化工核心装备实现重大突破(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0月20日,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气透平压缩机组,通过了由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的工业运行中期评审。该机组是目前国内单套产氧量最大空分装置的配套压缩机组,应用于宁夏宝丰能源集团三期煤制烯烃项目,于2023年2月投入工业运行,至今已平稳运行5000余小时。据了解,我国特大型空分装置配套的压缩机组曾长期依赖进口。2015年8月,由沈鼓集团...
【关键词】空气,透平,压缩机
国产化大口径强制密封球阀通过验收(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由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承担的科研课题“大口径强制密封球阀、轴流式调节阀国产化”项目研制产品——NPS24 Class 900强制密封球阀,于昌吉试验场完成现场测试及专家鉴定,顺利通过工业性试验验收。鉴定专家认为,本课题研制的大口径强制密封球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在天然气计量检定工艺系统推广使用。据悉,NPS24 Class 900强...
【关键词】国家管网,昌吉,试验场
大庆钻探伽马能谱录井技术填补空白(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0月10日,经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认证,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1.68电子伏特(eV)宽带隙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32%,刷新了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目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已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33.7%,其中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0.58%。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晶硅叠层...
【关键词】大庆钻探,录井技术,石油技术
工程材料院刷新宽带隙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2023-10-31)
【摘要】 10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10月10日,经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认证,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1.68电子伏特(eV)宽带隙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32%,刷新了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目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已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33.7%,其中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0.58%。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晶硅叠层...
【关键词】中国石油,分布式,清洁能源
深企“智造”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回国钻探(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9月13日凌晨,距深圳西南方向270多公里的东部海域开平区块的KP18-1-4d井顺利开钻。这也是由深企“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号今年回国后首次进行深水探井作业。该井作业水深513米,设计井深3628米,钻探目的是落实开平区块某地质构造的特征,扩大区块整体油气储量和资源量,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该区域整体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深蓝探索”号由中国海油和招商局集团两大央企共同...
【关键词】中国海油,石油钻井,油气资源
中油测井智能旋转导向系统创新纪录(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9月8日,在四川自贡的深层页岩气开发区块,中油测井自主研发的IDSH智能旋转导向系统创出单趟进尺1695米、单次连续作业305小时的新纪录,实现了中国石油自研旋转地质导向系统在高温高压、高振动、偏移距长等恶劣工况条件下的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中油测井自主研发的IDSH智能旋转导向系统,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定向井高端市场的垄断,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该系统已在长庆、塔里木、新...
【关键词】IDSH,智能旋转,导向系统
物探院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取得突破(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物探院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该技术在中江、普光等区块成功推广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超1000平方公里,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碎屑岩领域勘探开发。目前,中国石化大部分油田已逐步迈入以岩性油气藏为目标的精细化开发阶段,对砂岩储层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探院研究团队针对致密碎屑岩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受沉积相、岩相影响大等问题,创新研发多级相控谱模拟随机反演...
【关键词】中国石化,油田,岩储层
中原石油工程自主研发高性能测试封隔器成功应用(2023-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原石油工程自主研发的直径106毫米小尺寸测试封隔器在川东北元深1井施工中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外超高温、超高压差小尺寸测试封隔器的空白,为川渝地区深井、超深井勘探开发提供了新利器。川渝地区气藏温度高、压力高、储层埋藏深,在施工过程中,对封隔器的承压能力、密封件的持续抗高温能力等提出严格要求。中原石油工程井下特种作业公司成立测试工具研发团队,针对封隔器抗高温高压、耐压差等...
【关键词】国内外,超高温,超高压
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创多项国内钻井纪录(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8月21日,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正加紧组织开展钻塞作业,准备向地下更深层挺进。该井在本月中旬二开固井作业期间,创下我国大尺寸套管下入最深、套管下入吨位最大等多项纪录,再显“入地”实力。作业期间,塔里木油田联合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骨干集智攻关,优化通井钻具组合,对各井段实施划眼、扩孔等“专段专通”措施,保障井眼通畅清洁,降低套管下入遇阻、漏失风险...
【关键词】套管,下入,最深
我国自主研发海床泥面下水下生产防护系统安装完成(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8月21日获悉,我国海上油田首个海底“金钟罩”,在锦州25-1油田 W-1井区开发项目成功安装,将为释放渤海通航区油气产能提供全新工程解决方案。该“金钟罩”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一种高14.25米、外径24米,重达450吨的水下钢圆筒,它可以作为包括采油树、水下生产管汇等在内的水下生产系统的地基支护,并将采油树、水下生产管汇、摄像装置等罩在里面,就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全方位确保水下生...
【关键词】通航区,油气田,锦州
全球首例水下多锤联动振沉大直径钢圆筒取得突破(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8月21日从中交一航局获悉,近日,中交一航局参建的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锦州25-1西井区油田开发项目,于外海深水处顺利完成钢圆筒防护结构安装,标志着全球首例水下多锤联动振沉大直径钢圆筒取得突破性成功。据了解,作为大圆筒技术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此次振沉,也是中交一航局完成施工的第400个钢圆筒。
【关键词】中海石油,天津,联动振沉
全球首套5000米混合动力沙漠快速移运钻机诞生(2023-08-31)
【摘要】 8月31日,中国石化新闻网讯,8月11日,中石油宝鸡石油机械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5000米(1500马力)混合动力沙漠快速移运钻机成功起升,该钻机是在以往钻机具备沙漠快速移运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电池储能和柴油发电并行的混合动力设计,将电化学储能与燃油发电机组合钻机电控系统整合为新型智能微电网系统,使钻机实现电、油、储多元混动及能源精细化管理,单台钻机全井作业周期平均节油可达10%-15%,相当于年减少碳排放1000吨...
【关键词】电池储能,柴油,发电